隋文帝 第100节
两人嘻嘻哈哈喝了几杯,琼英忽然停杯问道:
“妹妹,你不是给公主守墓吗?什么时候回来了?成家了吗?怎地又学了一身非凡的本领了。”
“哈哈!嘻嘻!一大串问题,你叫我回答哪一个?嘻嘻!成家倒也算是成家了,我……我倒娶了一个标致的妻子!”
“别开玩笑。”
“这是真的!”
“胡扯!”
“不胡扯,便是那个红叶!”
琼英沉默了许久说:
“妹妹,你变了。”
玉露叹了口气,黯然道:
“人能不变吗?”
她开始沉入回忆之中:
“我原是决意为公主守墓一生的。可是到了第二年的清明节,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那一日,大青山还飘着鹅毛大雪,我照例给公主祭墓,祭品全摆好了,这才发现忘了带纸钱,就回帐篷里取纸钱,等我回到坟前一看,不觉呆了:坟前供桌上的祭品全没了,只剩下一溜空碟子。四周无遮无拦,白茫茫的一片雪地。若是狠吃了祭品,当留下脚印,便是人吃,也不可能踏雪无痕。可是,雪地上除了我自己留下的来回脚印外,什么痕迹也没有,哪怕是鸟迹……难道是公主她显灵了?我又是惊疑,又是欣慰。便在这时,有人拍我的肩膀,回头一看,白茫茫一片,什么也没有。我睁大双眼,盯住公主的墓门,肩膀又被人拍了一下,我猛回头,仍然是白茫茫一片。
“我哭了!又哭又说:‘公主,你出来吧!玉露好想你呀……’
“‘别哭了,东西是我吃了,赔你银子就是了!’一个苍凉的声音迎面飘荡过来。我定神一看,原来供桌上坐着一个人,浑身雪白长着长胡子的老人,拍我肩膀的大概就是他了。可我再仔细一看,又怀疑了:他身上厚厚的积雪纹丝不动,又不可能了!
“‘是你拍我的肩膀?’我问。
“‘不错。’他答,见我摇头,又说:‘你不信?’他的话声刚落,我的左右肩又被连拍两下。他与我相距大约一丈远近,若不留意一道白光来回闪动,我还是不能相信是他拍了我的肩膀。那白光当真急如闪电,可他重新坐国供桌上时,不但不气喘,连身上的那层积雪也依然纹丝不动。我觉得遇上神仙了。因为雪地上仍然没有足迹。
“‘你是神仙吗?’我问。
“他一笑,反问道:‘你听过草上飞吗?’
“我想:如能学到这等本领,何愁公主的冤仇不报?当即跪下说:‘我不要你的银子,我只要你收我为徒。’
“‘你学我的功夫干啥?偷东西,还是杀人?’
“我迟疑了,生怕答错了,他不要我这个徒弟。
“‘偷东西嘛,偶而为之,还可以:杀人那是绝对不可!’
“我想,先把功夫学到手了再说吧!于是便答道:
“‘我不杀人。’
“‘那你起誓吧!’
“‘好,我如果杀人,你就杀了我吧!’心里却想:如能为公主报仇,被他杀了也是值得!
“‘我不杀人,因而也不杀你。到时废掉你的武功就是了!’
“‘好。便是这样。’
“就这样,我当了他的徒弟,后来回到中原,开始实施我的复仇计划。我把皇后宫中那册镇国之宝,极厉害的杀人兵书盗了出来,然后设法交给那个极想报仇的莲花公主,也就是如今的宣华夫人,让她去大开杀戒,将杨家的人收拾得干干净净,岂不妙极?反正我没有杀人,师父知道了也无可奈何!”
玉露话声刚落,门外一个苍凉的声音立即传来:
“你真的没杀人?你盗走了河东张文诩的那封书信,那张文诩急得呕血身亡,这条性命算不算你杀的?”
玉露脸色由白变青,颤抖地跪下地来,战战兢兢地叫声:
“师父……”
“你将那册鬼书盗了出来,总共杀了多少人?如今那鬼书又失落民间,一人一页,分别为十八人所得,将来又是如何?那将是十八路反王……你……磕头又有何用?出来吧!”
“这么迟了,外面没地方睡。”
“什么地方不能睡?京都寺庙多着呢!”
“你要我削发为尼?”
“我只带你回山浇花、种菜,今后不许你离山半步就是了!”
玉露终于走出门去,回头望了琼英一眼,两人都泪流满腮。
那苍凉的声音又叹道:
“唉!都怨我太大意了。”
声音一落,二人旋即不见踪影。
随着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袭来,御榻上的杨坚睁开眼,但见宣华夫人头发散乱,衣裳揉皱,脸上充满惶遽惊恐之色,胸部不住地起伏着。
“何事?”杨坚颇为惊诧。
宣华夫人咬紧嘴唇,脸上惊慌之色渐渐隐退,显出了深刻的悲哀与无比的委屈,然后抽动了一下嘴,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究竟出了什么事?”
杨坚大为不安,紧紧地追问。
宣华夫人愈哭愈是伤心,她哭的倒不是刚刚发生的事,而是哭她这回最后一招使出,她这一生就全毁了,她也该了结了。
“你倒是说话呀!”杨坚更急了。
“太子无礼……”
宣华夫人抽抽哽哽地说。杨坚圆瞪双眼,期待她将话说完。宣华夫人把气透尽,这才将杨广趁她更衣之际闪入内室,动手动脚欲行非礼的情形约略说了出来,说完又是大哭。其实她还有一个细节没说,那就是她进入更衣室时朝杨广极妩媚地一笑。这一笑如电光石火,一闪即灭,无声无息无痕无迹,但足够勾人之魂,荡人之魄!杨广不知“笑里藏刀”,竟灯蛾扑火一般不顾死活地扑了进去。宣华夫人横下一心,听任杨广又搂又抱、乱捏乱摸,反正她豁出去了,因为她这一招乃是绝招,已暗自为它正名曰:
“同归于尽。”
既是同归于尽,自己自然要作出牺牲。待杨广欲望火炽,兴奋得不得了,她突然猛喊一声:“救命!”杨广惊呆了,尚不明白她这是“上屋抽梯”之计,宣华夫人已奔入大宝殿,来到御榻之前。
杨坚的胡须如秋风吹枯草,抖颤不已;心中则倒海翻江、怒潮汹涌。
许久,骤然捶床大骂:
“畜牲!何足付托大事?独孤皇后误我,我为独孤皇后所误……”
当即传呼外殿侍疾的兵部尚书柳述和黄门侍郎元岩。
柳述才三十多岁,尚杨坚第五女儿兰陵公主,时杨素权势极盛,朝臣无不忌惮,柳述则往往不留情面指责他。元岩,四十多岁,他的女儿是华阳王杨楷的妃子,杨坚的孙媳妇。这两个重臣贵戚闻召之后,急急趋前恭候。
宣华夫人则是隔岸观火,静观事态的变化,反正他父子火拼,死谁都是她的胜利!
“速召我儿!”杨坚急切地吩咐。
柳述立即出门传呼杨广。
“不是!”杨坚不满地制止。
“皇上不是要传太子?”
“传那畜牲作甚?要传杨勇!”
柳述、元岩面面相觑,不敢贸然动问为何要召早被废弃的庶人杨勇。
“朕意已决,你等还迟疑什么?”
“那得下诏书方可。”
“对,快草诏去!”
杨坚说完,衰竭地垂下眼帘,气息微弱而短促。
柳述、元岩退了出去,均知这道诏书的重要,约略交换三言两语,便一致认为这诏书一定要写得句句得体、字字生辉,这样方能不同凡响、流芳百世!于是便关门精雕细琢去了。于是,便犯下致命的错误。
贵族的误事往往在此。人一尊贵,一呼百应,横冲直撞,无不避让,他们活得随意而又省力,同时心思也不动了,久而久之,便近乎白痴。忽临大事,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毫无见识,终致灭顶之灾。
仁寿宫偏殿西厢房中,杨广、张衡正在密商,其声絮絮却颇急切,似为一事争执不休。
蓦地,杨素闯进房来,他急不拘礼,照直问道:
“殿下上午何事忤逆至尊!”
“公何以知之?”杨广漫然应之。
“适才至尊撇开老臣,秘密召见柳述、元岩,事后柳、元二人匆匆奔赴东阁,把门紧闭,不知何作。臣虑祸起不测,莫待通传端了进来。”
杨广、张衡默然交换眼色,张衡深深地颔首,那是决意破釜沉舟了。
他的兄弟,仁寿宫的宫监张权因天香小公所言被劫,已被鞭挞一百,罢职回家;近来皇上一见张衡,总是两眼直勾勾地要看穿他的心底,如今恰似围棋,不容双活,只得打劫了。
“速传段达、高雅贤!”杨广决然下令。
门外侍卫应声而去。
杨广这才对杨素说:
“诚如公所言,孤已忤逆父皇,如今计将安出?”
杨素默思片刻,明白只有杀君一条路,但却忍下不言,转向张衡求计。
“此是何时?今事危急如此,慢则有祸,岂是推诿相戏之时?”张衡肃然说。
“莫非有两条生路?”杨素也肃然作语。
“只有一条生路了。”张衡道。
“那你安排一下吧。”杨广对张衡说。
这时来了段达与高雅贤,二人参见太子之后便侍立两边。
“柳述、元岩图谋不轨,”张衡对段达说:“你可率东宫卫士十人,立赴东阁逮捕。事成之后,再将仁寿宫禁卫全部撤下,换上东宫卫士。去吧!”
“妹妹,你不是给公主守墓吗?什么时候回来了?成家了吗?怎地又学了一身非凡的本领了。”
“哈哈!嘻嘻!一大串问题,你叫我回答哪一个?嘻嘻!成家倒也算是成家了,我……我倒娶了一个标致的妻子!”
“别开玩笑。”
“这是真的!”
“胡扯!”
“不胡扯,便是那个红叶!”
琼英沉默了许久说:
“妹妹,你变了。”
玉露叹了口气,黯然道:
“人能不变吗?”
她开始沉入回忆之中:
“我原是决意为公主守墓一生的。可是到了第二年的清明节,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那一日,大青山还飘着鹅毛大雪,我照例给公主祭墓,祭品全摆好了,这才发现忘了带纸钱,就回帐篷里取纸钱,等我回到坟前一看,不觉呆了:坟前供桌上的祭品全没了,只剩下一溜空碟子。四周无遮无拦,白茫茫的一片雪地。若是狠吃了祭品,当留下脚印,便是人吃,也不可能踏雪无痕。可是,雪地上除了我自己留下的来回脚印外,什么痕迹也没有,哪怕是鸟迹……难道是公主她显灵了?我又是惊疑,又是欣慰。便在这时,有人拍我的肩膀,回头一看,白茫茫一片,什么也没有。我睁大双眼,盯住公主的墓门,肩膀又被人拍了一下,我猛回头,仍然是白茫茫一片。
“我哭了!又哭又说:‘公主,你出来吧!玉露好想你呀……’
“‘别哭了,东西是我吃了,赔你银子就是了!’一个苍凉的声音迎面飘荡过来。我定神一看,原来供桌上坐着一个人,浑身雪白长着长胡子的老人,拍我肩膀的大概就是他了。可我再仔细一看,又怀疑了:他身上厚厚的积雪纹丝不动,又不可能了!
“‘是你拍我的肩膀?’我问。
“‘不错。’他答,见我摇头,又说:‘你不信?’他的话声刚落,我的左右肩又被连拍两下。他与我相距大约一丈远近,若不留意一道白光来回闪动,我还是不能相信是他拍了我的肩膀。那白光当真急如闪电,可他重新坐国供桌上时,不但不气喘,连身上的那层积雪也依然纹丝不动。我觉得遇上神仙了。因为雪地上仍然没有足迹。
“‘你是神仙吗?’我问。
“他一笑,反问道:‘你听过草上飞吗?’
“我想:如能学到这等本领,何愁公主的冤仇不报?当即跪下说:‘我不要你的银子,我只要你收我为徒。’
“‘你学我的功夫干啥?偷东西,还是杀人?’
“我迟疑了,生怕答错了,他不要我这个徒弟。
“‘偷东西嘛,偶而为之,还可以:杀人那是绝对不可!’
“我想,先把功夫学到手了再说吧!于是便答道:
“‘我不杀人。’
“‘那你起誓吧!’
“‘好,我如果杀人,你就杀了我吧!’心里却想:如能为公主报仇,被他杀了也是值得!
“‘我不杀人,因而也不杀你。到时废掉你的武功就是了!’
“‘好。便是这样。’
“就这样,我当了他的徒弟,后来回到中原,开始实施我的复仇计划。我把皇后宫中那册镇国之宝,极厉害的杀人兵书盗了出来,然后设法交给那个极想报仇的莲花公主,也就是如今的宣华夫人,让她去大开杀戒,将杨家的人收拾得干干净净,岂不妙极?反正我没有杀人,师父知道了也无可奈何!”
玉露话声刚落,门外一个苍凉的声音立即传来:
“你真的没杀人?你盗走了河东张文诩的那封书信,那张文诩急得呕血身亡,这条性命算不算你杀的?”
玉露脸色由白变青,颤抖地跪下地来,战战兢兢地叫声:
“师父……”
“你将那册鬼书盗了出来,总共杀了多少人?如今那鬼书又失落民间,一人一页,分别为十八人所得,将来又是如何?那将是十八路反王……你……磕头又有何用?出来吧!”
“这么迟了,外面没地方睡。”
“什么地方不能睡?京都寺庙多着呢!”
“你要我削发为尼?”
“我只带你回山浇花、种菜,今后不许你离山半步就是了!”
玉露终于走出门去,回头望了琼英一眼,两人都泪流满腮。
那苍凉的声音又叹道:
“唉!都怨我太大意了。”
声音一落,二人旋即不见踪影。
随着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袭来,御榻上的杨坚睁开眼,但见宣华夫人头发散乱,衣裳揉皱,脸上充满惶遽惊恐之色,胸部不住地起伏着。
“何事?”杨坚颇为惊诧。
宣华夫人咬紧嘴唇,脸上惊慌之色渐渐隐退,显出了深刻的悲哀与无比的委屈,然后抽动了一下嘴,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究竟出了什么事?”
杨坚大为不安,紧紧地追问。
宣华夫人愈哭愈是伤心,她哭的倒不是刚刚发生的事,而是哭她这回最后一招使出,她这一生就全毁了,她也该了结了。
“你倒是说话呀!”杨坚更急了。
“太子无礼……”
宣华夫人抽抽哽哽地说。杨坚圆瞪双眼,期待她将话说完。宣华夫人把气透尽,这才将杨广趁她更衣之际闪入内室,动手动脚欲行非礼的情形约略说了出来,说完又是大哭。其实她还有一个细节没说,那就是她进入更衣室时朝杨广极妩媚地一笑。这一笑如电光石火,一闪即灭,无声无息无痕无迹,但足够勾人之魂,荡人之魄!杨广不知“笑里藏刀”,竟灯蛾扑火一般不顾死活地扑了进去。宣华夫人横下一心,听任杨广又搂又抱、乱捏乱摸,反正她豁出去了,因为她这一招乃是绝招,已暗自为它正名曰:
“同归于尽。”
既是同归于尽,自己自然要作出牺牲。待杨广欲望火炽,兴奋得不得了,她突然猛喊一声:“救命!”杨广惊呆了,尚不明白她这是“上屋抽梯”之计,宣华夫人已奔入大宝殿,来到御榻之前。
杨坚的胡须如秋风吹枯草,抖颤不已;心中则倒海翻江、怒潮汹涌。
许久,骤然捶床大骂:
“畜牲!何足付托大事?独孤皇后误我,我为独孤皇后所误……”
当即传呼外殿侍疾的兵部尚书柳述和黄门侍郎元岩。
柳述才三十多岁,尚杨坚第五女儿兰陵公主,时杨素权势极盛,朝臣无不忌惮,柳述则往往不留情面指责他。元岩,四十多岁,他的女儿是华阳王杨楷的妃子,杨坚的孙媳妇。这两个重臣贵戚闻召之后,急急趋前恭候。
宣华夫人则是隔岸观火,静观事态的变化,反正他父子火拼,死谁都是她的胜利!
“速召我儿!”杨坚急切地吩咐。
柳述立即出门传呼杨广。
“不是!”杨坚不满地制止。
“皇上不是要传太子?”
“传那畜牲作甚?要传杨勇!”
柳述、元岩面面相觑,不敢贸然动问为何要召早被废弃的庶人杨勇。
“朕意已决,你等还迟疑什么?”
“那得下诏书方可。”
“对,快草诏去!”
杨坚说完,衰竭地垂下眼帘,气息微弱而短促。
柳述、元岩退了出去,均知这道诏书的重要,约略交换三言两语,便一致认为这诏书一定要写得句句得体、字字生辉,这样方能不同凡响、流芳百世!于是便关门精雕细琢去了。于是,便犯下致命的错误。
贵族的误事往往在此。人一尊贵,一呼百应,横冲直撞,无不避让,他们活得随意而又省力,同时心思也不动了,久而久之,便近乎白痴。忽临大事,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毫无见识,终致灭顶之灾。
仁寿宫偏殿西厢房中,杨广、张衡正在密商,其声絮絮却颇急切,似为一事争执不休。
蓦地,杨素闯进房来,他急不拘礼,照直问道:
“殿下上午何事忤逆至尊!”
“公何以知之?”杨广漫然应之。
“适才至尊撇开老臣,秘密召见柳述、元岩,事后柳、元二人匆匆奔赴东阁,把门紧闭,不知何作。臣虑祸起不测,莫待通传端了进来。”
杨广、张衡默然交换眼色,张衡深深地颔首,那是决意破釜沉舟了。
他的兄弟,仁寿宫的宫监张权因天香小公所言被劫,已被鞭挞一百,罢职回家;近来皇上一见张衡,总是两眼直勾勾地要看穿他的心底,如今恰似围棋,不容双活,只得打劫了。
“速传段达、高雅贤!”杨广决然下令。
门外侍卫应声而去。
杨广这才对杨素说:
“诚如公所言,孤已忤逆父皇,如今计将安出?”
杨素默思片刻,明白只有杀君一条路,但却忍下不言,转向张衡求计。
“此是何时?今事危急如此,慢则有祸,岂是推诿相戏之时?”张衡肃然说。
“莫非有两条生路?”杨素也肃然作语。
“只有一条生路了。”张衡道。
“那你安排一下吧。”杨广对张衡说。
这时来了段达与高雅贤,二人参见太子之后便侍立两边。
“柳述、元岩图谋不轨,”张衡对段达说:“你可率东宫卫士十人,立赴东阁逮捕。事成之后,再将仁寿宫禁卫全部撤下,换上东宫卫士。去吧!”
上一篇:赵匡胤
下一篇:张竞生传(中国性学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