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 第2节
当晚,他与三师弟同室睡觉。
“你那二师兄叫杨伯丑?”
“不差。”
“那先生的尊讳是章仇太翼了?”
他点头默认。
“那你们大师兄叫什么名字?”
章仇太翼带着诡异的神色摇了摇头。
“那你们的师父呢?”
“我们没见过他。我们的大师兄就是我们的传授师父。”章仇太翼说罢叹了口气,似乎深为遗憾。
少年想:难怪两个师弟对大师兄敬若神明,他实际上还是他们的师父呢。想到这里,他不禁怔怔出神地叹了口气。
“为何叹气?”
“我千里迢迢来找你们三位前辈,但你们大师兄却说我连小偷都不如,看来是不要我……”少年眼含泪珠迟疑地说。
“你会错意了。依我看,大师兄是很喜欢你的。”
少年懵了一阵。章仇太翼道:“大师兄向来极少说话,同我们交谈也只三言两语而已。今日对你长篇大论,很少见,很少见!你若是肯留下来,我帮你去说说情,是可以的!”
少年暗忖:我若不想复仇,又何必学武功?而我若要学习武功,便必须放弃复仇的愿望……
章仇太翼似乎看穿他的心思:“你以为学武的人都是为了恩仇的缠缚而来的?看来你还是很糊涂!”他伸手在少年的头上弹个暴栗,又教导道,“你躺下,细细回想今日大师兄的话,把自己的心再洗一遍。”
章仇太翼说罢即敛神净虑,缓步到茅屋外的清凉的月色下盘膝而坐,再也不做声。
少年静静地躺在床上,但闻蛙声一片,不由地心潮如涌。
第二天早晨,少年到屋外树丛下小解,听见杨伯丑与章仇太翼在一棵大松树下对话:
“大师兄昨日一席话,真令我大开眼界了。”
“二师兄莫非由此悟道了?”
“悟道却不敢说,却是受益匪浅。”
“二师兄,你也点化点化小弟!”
“道若是可以言传,大师兄早传给我们了!”
“你就不能勉强为小弟说几句?”
“比如说,你昨日说:北周的新皇帝杀了齐王宇文宪,将五个亲王赶出京城,同时又立了五个皇后。这消息,我们听了倒也平常;但大师兄则立即判断北周快灭亡了。你说,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
此事正是高姓少年极为关注的问题,他不仅专注地听着,而且连杨伯丑说话时脸上每一个神情的变化都不忽略。
“为什么?便在那一瞬间,大师兄已立即断定:新皇帝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昏君,周围也无一个贤臣辅佐,眼前又少直言敢谏的贤臣,身屑却有一个居心叵测的篡夺者……所以,北周必亡无疑。大师兄的高明不在这番分析,而在于能从瞬间完成这种观察。
“他对国破家亡的小娃娃说:你那个齐国本来是没有的,是抢来的,现在又被旁人抢去生气是没有道理的。又说,祖孝征开门揖盗,是你家最大的敌人;但是对北方的统一以及将来全国的重新统一,未尝不是立了一功。他从过去看现在,又从现在春未来,再从未来看现在与过去,于是一切事物都原形毕露:是中有非,得中有失,功中有过,有中有无,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所以,没有一人一事可以执著的。认清这一点,便进入清明之境了。”
姓高的少年听着,心中只一味地想:北周会灭亡?果真会灭亡吗?
这时大师兄也步至少年的身侧,他轻拍少年的肩膀,蔼然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高雅贤。清河王高岳的庶孙……”少年一顿,忽愤愤地问,“大师兄,历来开国之君,都是白手起家,能说他们是贼吗?!”
“江山本无主。能为万民造福者,即为万民之主;坑害百姓者,即为万民之贼。”
第一章 深宫渔夫 第二节
杨坚以借刀杀人之计除掉了皇叔宇文宪。
夕阳尚未落山,大雾已弥漫了长安帝京,那湿雾愈来愈浓,遮天盖地,终于不见了天日。
侍女杏儿提前上楼,为主人上灯。上完灯即悄然下楼,不吭一声。
主人年近不惑,正是人生旅途中状态最佳,最宜建功立业的年华。他姓杨名坚,汉太尉杨震的后裔。祖父杨祯,北魏宁远将军;父亲杨忠,乃北周开国功臣之一,位至隋国公、柱国大将军。大司空。是毫不含糊簪缨之旅。而杨坚本人,如今位居上柱国。隋国公、大司马,真正的位极人臣,权势也达到杨氏列祖列宗以来的最高峰。更玄乎的是,他还是当今皇上的岳父。女儿长得美,皇上又重色,不可讳言:这才是他权力的来源。
此刻他正聚精会神地在灯下看书。看的既非四书五经,也不是当时广为流行的佛经,而是半本手抄的兵家秘籍,真正的孤本。这孤本乃是他妻子独孤伽罗的最珍贵嫁妆。
独孤伽罗家世显赫。
在北魏与北周政权过渡期间,有八个左右政局的人物。他们便是:李虎、元欣、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和宇文泰。他们都是柱国大将军,时称“八柱国家”!柱国大将军乃是军事衔职,相当于后世的元帅。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有三个女儿:长女为周明帝的皇后,老四嫁给李虎的儿子李囗为妻,第七的小女儿便是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了。
独孤伽罗还年轻,虽说三十八岁了,但乍看起来仅三十出头而已。她望了一眼丈夫说:
“那半册书,还有啥看头?妾身三年前就会背诵了,你老看,还不够吗?”
杨坚回她一个微笑,小心地掩好书卷,离开了坐床,在书房中缓缓地踱步。慢慢地说:
“许多书,虽是反复读过,甚至背诵下来了,然未必能懂。比如‘韬晦’二字,哪一本兵书没说过,哪一个将军没读过,可又有哪一个人不落入‘韬晦’的陷阱之中?‘韬’是弓套,剑匣,大家都懂。必须将自己锋芒,像剑一般,收入套中,藏在匣子,这才叫韬晦,好像大家也都懂。然而,其实还是没有真懂,没有理解‘韬’的真意。许多人要‘韬晦’只不过是收敛一点,谦让一些,好比把剑暂时放入鞘中,如此而已!人们依然看出:那韬中、鞘中其实有剑,有锋芒在!这实在不是‘韬’的真意。‘韬’的真意是把锋芒瞒起来,完全瞒起来,让人看不到剑,也看不到‘韬’,空空如也,这才是‘韬’的精神!
“又比如这本秘籍中所说的‘借刀杀人’这一条计,看起来明明白白,张三要杀人,借李四的刀去杀,便是这么一回事,很清楚;可这哪里算是秘计,错了,非也!为何要借旁人的刀去杀人?是为了瞒住真相呀!不让人逮住真凶啊!所以,在运用此计时,就必须让被借的人不知不觉,蒙在鼓中,旁人也看不出真相才行,才灵……”
“妾身明白了!”独孤伽罗说,“原来齐王宇文宪是你杀的
“小声!”杨坚惶遽地提醒。
“连当今最有权势的齐王宪都杀了,怎么现在又这么胆小了?嘻嘻……”独孤伽罗话是这么说,但声音即刻压得极低了。
“须知隔墙有耳。再说,齐王宪明明是皇上下旨杀的,怎能派到我的头上来。我在皇上面前从来没说过齐王宪一句坏话……”
“嘻嘻……”
“这是实情!”
“不错,这是实情。”独孤伽罗微笑地点点头,“那一日,郑泽复职升官,兴冲冲来到咱家,你说什么来着?”
“我也没有……连齐王宪的名字也没提!”
“你说:郑兄啊,你虽然超拜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我却不敢恭贺呀……”
“我是这么说。”
“你见老朋友愣在当场,又解释道:当今天下皇位的继承似乎没有什么规矩,先是太祖文皇帝的老三当了一年的开国皇帝,即被宇文护杀了;继而由老大明皇帝坐了三年半江山,又被宇文护毒死;然后是老四高祖武皇帝临朝,收拾了宇文护,统一了北方,这才开始帝位由父子相承。当今皇帝虽是子承父业,名正言顺;但其中颇有波折哪,高祖武皇帝的弟弟老五是又一个想弟承兄业的人。老五宇文直虽然死了,然而,武皇帝身后还有八个弟弟啊!只要有一个铤而走险,郑大人是皇帝的第一个心腹,首当其冲的便是你大人了。所以,往后的路子还长呢,我对你说的祝贺还是留在以后吧!”
“我是这么说的?”
“原话虽有出入,大意是不会错的。”
“这……这话没错啊,全是据实而言。”
“于是,过了没几日,宇文宪便被皇上当殿缢死了。不久,五个皇叔也被赶出帝京,分别就国去了。”
“这……跟我的话有关?我可一句也没对皇上说,只是对郑译随便说说而已。当时,在场的,除了郑译,便是你了。莫非你跑到皇上那里……”
“屁话!你别糊弄妾身了!现在的八个皇叔,齐王宪排行最高,论才德,论威望,论权势都足够篡权夺位,所以,他早是皇上的一块心病,也是郑译的一块心病!郑译当年丢官,其实便是宇文宪的作用。你的话,不仅对郑译是一个震动,皇上听了,也一定震动!”
“我没有对皇上说。”
“但郑译听后是一定会对皇上说的。他这个人急功近利,自然不会说明话是你说的,他必定会对皇上说:臣近来寝食不安,诚团一事始终放心不下……”
“哈哈!对郑译,你倒是一清二楚……”
“可是,对你这个夫君就不太清楚了;但是,齐王也是你的一块心病,你是想杀齐王宪的,因为,早在五年前,他就对武帝说过,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
杨坚听了默然许久,终于喃喃道:“说我有反相的,不止齐王宇文宪,还有王轨、宇文孝伯……多着呢!”
“关于宇文宪的死,朝野私下还有什么猜测?”杨坚的心情忽然凝重起来,“该不会胡猜到我的头上吧?”
“这你倒可以放心。大家都以为,齐王的被杀,与三年前太子(也就是当今皇上)征伐吐谷浑那件事有关……”
“哦……”
杨坚放心了。所谓征伐吐谷浑“那件事”的本末是:周武帝为了让太子多加历练,令他率军征伐吐谷深,这个十七岁的太子才德无闻,常有非议,又怎能当此重任?于是,武帝又派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王轨与东宫官正宇文孝伯从行,一切攻伐之事自然也委任王轨与宇文孝伯了。太子闲着没事,不免生出事端来,不仅经常与宫尹郑译酗酒闹事,还多次外出虏掠吐谷浑姑娘,拉入帅帐轮奸。这等劣迹,王轨、宇文孝伯回来时都一一向武帝奏明。武帝怒不可遏,当即将太子和郑译二人打得皮开肉绽。其时,齐王宇文宪在旁,不仅主张杀掉郑译,还建议从此以后,禁止酒人东宫。杀郑译未行,只是免职处分;但禁酒的事当日便实行了。太子喝酒早已上了瘾,一日不喝丢了魂,三日不喝简直要命,却强忍了整整两年滴酒不进,他恨得直咬牙,所以,他父皇武帝归天的那一日他竟说:早就该死了!对父亲都恨到这地步,对齐王宪、宇文孝伯、王轨等人的仇恨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是,当他听说以上数人屡次向父皇进言‘太子非社稷之主’之后,不仅恨上加恨,还怀疑这些人是图谋不轨,想推举齐王当父皇的继承人。卫王宇文直死后,齐王宪算是父皇最大的弟弟,有功有德,有权有势,他不想顺水推舟当皇帝吗?于是,太子登位称帝之后第一个要收拾的便是这个大叔齐王宇文宪了。所以,齐王便是由于“那件事”被杀了。杨坚当时对郑译的那一席话不过是巧妙地启动了郑译和当今皇上的杀机而已。这件事操作得不留痕迹,实在是他的杰作了。此刻,重新想起这些往事,心中不免暗暗得意起来。
该吃晚饭了。
杨坚虽然位极人臣,桌上却只有三样菜:一碟肉酱、一碟咸萝卜、一碗豆牙汤而已。这不光是当时民穷财匮到了极处,也是杨坚的节俭出了奇。
席间,独孤伽罗突然诡秘地笑道:“前不久,你的两个宝贝的弟媳妇大吵起来,可有所闻?”
杨坚奇怪地瞪了妻子一眼,他向来不将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放在心上,这情形妻子不是不知,因何有此一问?
独孤伽罗对此并不在意,不过,再不吭声了。
饭后,夫妻俩又回到楼上书房中,妻子又再次提起两个弟媳争吵的事。
杨坚终于不耐烦地说:“我没时间去理闲事!”
“恐怕你知道他们因何争吵之后,就不会等闲视之!”
杨坚怔怔地望着妻子,等待她的下文;但独孤伽罗却再也不吭声了,她索性穿过小门,到寝室去了。
“喂,你怎么不说了?”
“不知道人家想不想听。”她依然往寝室中走去。
杨坚赶上前,一把抱回妻子;独孤伽罗撒娇撒痴,乱踢乱喊一气,侍女杏儿不知发生何事,连忙推门进来,一愣,赶紧捂住嘴巴,免得笑出声来,同时,退出门去。
独孤伽罗一乐,终于言道:“一个说,齐王宪乃当今名将,一向无有异心,尽忠本朝,何以见杀?只怕不是皇上的本意吧?另一个说,不是皇上的本意,难道是旁人的用心?一个又道,这就很难说了,当今天下,想当皇帝的人四处都有,假如我一门有三五个上柱国、大总管,说不定头脑便要发昏,想当起皇帝来了!另一个默不作声,但掐指一算,显然是影射她娘家尉迟氏了,当即恼道:请公主说明白点,不用指桑骂槐!一个说,我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了!这样,两个人就闹翻了天。”
听了妻子的转述,杨坚先是吃了一惊,再听下去,却原来是公主怀疑到尉迟氏家族陷害宇文宪,心中一块石头顿时落了地,不仅轻轻地嘘了口气,还庆幸有尉迟氏家族为他转移世人的视线,这真是妙极了。尉迟氏这一门当真是八柱国衰落之后天下第一显赫的家族了,受到怀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了!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怎么以前却没想到利用这个家族来转移公众的视线?他很感激妻子的转述给他带来了好消息,不禁亲了她一口,愈发将她抱得更紧了。
“你那二师兄叫杨伯丑?”
“不差。”
“那先生的尊讳是章仇太翼了?”
他点头默认。
“那你们大师兄叫什么名字?”
章仇太翼带着诡异的神色摇了摇头。
“那你们的师父呢?”
“我们没见过他。我们的大师兄就是我们的传授师父。”章仇太翼说罢叹了口气,似乎深为遗憾。
少年想:难怪两个师弟对大师兄敬若神明,他实际上还是他们的师父呢。想到这里,他不禁怔怔出神地叹了口气。
“为何叹气?”
“我千里迢迢来找你们三位前辈,但你们大师兄却说我连小偷都不如,看来是不要我……”少年眼含泪珠迟疑地说。
“你会错意了。依我看,大师兄是很喜欢你的。”
少年懵了一阵。章仇太翼道:“大师兄向来极少说话,同我们交谈也只三言两语而已。今日对你长篇大论,很少见,很少见!你若是肯留下来,我帮你去说说情,是可以的!”
少年暗忖:我若不想复仇,又何必学武功?而我若要学习武功,便必须放弃复仇的愿望……
章仇太翼似乎看穿他的心思:“你以为学武的人都是为了恩仇的缠缚而来的?看来你还是很糊涂!”他伸手在少年的头上弹个暴栗,又教导道,“你躺下,细细回想今日大师兄的话,把自己的心再洗一遍。”
章仇太翼说罢即敛神净虑,缓步到茅屋外的清凉的月色下盘膝而坐,再也不做声。
少年静静地躺在床上,但闻蛙声一片,不由地心潮如涌。
第二天早晨,少年到屋外树丛下小解,听见杨伯丑与章仇太翼在一棵大松树下对话:
“大师兄昨日一席话,真令我大开眼界了。”
“二师兄莫非由此悟道了?”
“悟道却不敢说,却是受益匪浅。”
“二师兄,你也点化点化小弟!”
“道若是可以言传,大师兄早传给我们了!”
“你就不能勉强为小弟说几句?”
“比如说,你昨日说:北周的新皇帝杀了齐王宇文宪,将五个亲王赶出京城,同时又立了五个皇后。这消息,我们听了倒也平常;但大师兄则立即判断北周快灭亡了。你说,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
此事正是高姓少年极为关注的问题,他不仅专注地听着,而且连杨伯丑说话时脸上每一个神情的变化都不忽略。
“为什么?便在那一瞬间,大师兄已立即断定:新皇帝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昏君,周围也无一个贤臣辅佐,眼前又少直言敢谏的贤臣,身屑却有一个居心叵测的篡夺者……所以,北周必亡无疑。大师兄的高明不在这番分析,而在于能从瞬间完成这种观察。
“他对国破家亡的小娃娃说:你那个齐国本来是没有的,是抢来的,现在又被旁人抢去生气是没有道理的。又说,祖孝征开门揖盗,是你家最大的敌人;但是对北方的统一以及将来全国的重新统一,未尝不是立了一功。他从过去看现在,又从现在春未来,再从未来看现在与过去,于是一切事物都原形毕露:是中有非,得中有失,功中有过,有中有无,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所以,没有一人一事可以执著的。认清这一点,便进入清明之境了。”
姓高的少年听着,心中只一味地想:北周会灭亡?果真会灭亡吗?
这时大师兄也步至少年的身侧,他轻拍少年的肩膀,蔼然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高雅贤。清河王高岳的庶孙……”少年一顿,忽愤愤地问,“大师兄,历来开国之君,都是白手起家,能说他们是贼吗?!”
“江山本无主。能为万民造福者,即为万民之主;坑害百姓者,即为万民之贼。”
第一章 深宫渔夫 第二节
杨坚以借刀杀人之计除掉了皇叔宇文宪。
夕阳尚未落山,大雾已弥漫了长安帝京,那湿雾愈来愈浓,遮天盖地,终于不见了天日。
侍女杏儿提前上楼,为主人上灯。上完灯即悄然下楼,不吭一声。
主人年近不惑,正是人生旅途中状态最佳,最宜建功立业的年华。他姓杨名坚,汉太尉杨震的后裔。祖父杨祯,北魏宁远将军;父亲杨忠,乃北周开国功臣之一,位至隋国公、柱国大将军。大司空。是毫不含糊簪缨之旅。而杨坚本人,如今位居上柱国。隋国公、大司马,真正的位极人臣,权势也达到杨氏列祖列宗以来的最高峰。更玄乎的是,他还是当今皇上的岳父。女儿长得美,皇上又重色,不可讳言:这才是他权力的来源。
此刻他正聚精会神地在灯下看书。看的既非四书五经,也不是当时广为流行的佛经,而是半本手抄的兵家秘籍,真正的孤本。这孤本乃是他妻子独孤伽罗的最珍贵嫁妆。
独孤伽罗家世显赫。
在北魏与北周政权过渡期间,有八个左右政局的人物。他们便是:李虎、元欣、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和宇文泰。他们都是柱国大将军,时称“八柱国家”!柱国大将军乃是军事衔职,相当于后世的元帅。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有三个女儿:长女为周明帝的皇后,老四嫁给李虎的儿子李囗为妻,第七的小女儿便是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了。
独孤伽罗还年轻,虽说三十八岁了,但乍看起来仅三十出头而已。她望了一眼丈夫说:
“那半册书,还有啥看头?妾身三年前就会背诵了,你老看,还不够吗?”
杨坚回她一个微笑,小心地掩好书卷,离开了坐床,在书房中缓缓地踱步。慢慢地说:
“许多书,虽是反复读过,甚至背诵下来了,然未必能懂。比如‘韬晦’二字,哪一本兵书没说过,哪一个将军没读过,可又有哪一个人不落入‘韬晦’的陷阱之中?‘韬’是弓套,剑匣,大家都懂。必须将自己锋芒,像剑一般,收入套中,藏在匣子,这才叫韬晦,好像大家也都懂。然而,其实还是没有真懂,没有理解‘韬’的真意。许多人要‘韬晦’只不过是收敛一点,谦让一些,好比把剑暂时放入鞘中,如此而已!人们依然看出:那韬中、鞘中其实有剑,有锋芒在!这实在不是‘韬’的真意。‘韬’的真意是把锋芒瞒起来,完全瞒起来,让人看不到剑,也看不到‘韬’,空空如也,这才是‘韬’的精神!
“又比如这本秘籍中所说的‘借刀杀人’这一条计,看起来明明白白,张三要杀人,借李四的刀去杀,便是这么一回事,很清楚;可这哪里算是秘计,错了,非也!为何要借旁人的刀去杀人?是为了瞒住真相呀!不让人逮住真凶啊!所以,在运用此计时,就必须让被借的人不知不觉,蒙在鼓中,旁人也看不出真相才行,才灵……”
“妾身明白了!”独孤伽罗说,“原来齐王宇文宪是你杀的
“小声!”杨坚惶遽地提醒。
“连当今最有权势的齐王宪都杀了,怎么现在又这么胆小了?嘻嘻……”独孤伽罗话是这么说,但声音即刻压得极低了。
“须知隔墙有耳。再说,齐王宪明明是皇上下旨杀的,怎能派到我的头上来。我在皇上面前从来没说过齐王宪一句坏话……”
“嘻嘻……”
“这是实情!”
“不错,这是实情。”独孤伽罗微笑地点点头,“那一日,郑泽复职升官,兴冲冲来到咱家,你说什么来着?”
“我也没有……连齐王宪的名字也没提!”
“你说:郑兄啊,你虽然超拜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我却不敢恭贺呀……”
“我是这么说。”
“你见老朋友愣在当场,又解释道:当今天下皇位的继承似乎没有什么规矩,先是太祖文皇帝的老三当了一年的开国皇帝,即被宇文护杀了;继而由老大明皇帝坐了三年半江山,又被宇文护毒死;然后是老四高祖武皇帝临朝,收拾了宇文护,统一了北方,这才开始帝位由父子相承。当今皇帝虽是子承父业,名正言顺;但其中颇有波折哪,高祖武皇帝的弟弟老五是又一个想弟承兄业的人。老五宇文直虽然死了,然而,武皇帝身后还有八个弟弟啊!只要有一个铤而走险,郑大人是皇帝的第一个心腹,首当其冲的便是你大人了。所以,往后的路子还长呢,我对你说的祝贺还是留在以后吧!”
“我是这么说的?”
“原话虽有出入,大意是不会错的。”
“这……这话没错啊,全是据实而言。”
“于是,过了没几日,宇文宪便被皇上当殿缢死了。不久,五个皇叔也被赶出帝京,分别就国去了。”
“这……跟我的话有关?我可一句也没对皇上说,只是对郑译随便说说而已。当时,在场的,除了郑译,便是你了。莫非你跑到皇上那里……”
“屁话!你别糊弄妾身了!现在的八个皇叔,齐王宪排行最高,论才德,论威望,论权势都足够篡权夺位,所以,他早是皇上的一块心病,也是郑译的一块心病!郑译当年丢官,其实便是宇文宪的作用。你的话,不仅对郑译是一个震动,皇上听了,也一定震动!”
“我没有对皇上说。”
“但郑译听后是一定会对皇上说的。他这个人急功近利,自然不会说明话是你说的,他必定会对皇上说:臣近来寝食不安,诚团一事始终放心不下……”
“哈哈!对郑译,你倒是一清二楚……”
“可是,对你这个夫君就不太清楚了;但是,齐王也是你的一块心病,你是想杀齐王宪的,因为,早在五年前,他就对武帝说过,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
杨坚听了默然许久,终于喃喃道:“说我有反相的,不止齐王宇文宪,还有王轨、宇文孝伯……多着呢!”
“关于宇文宪的死,朝野私下还有什么猜测?”杨坚的心情忽然凝重起来,“该不会胡猜到我的头上吧?”
“这你倒可以放心。大家都以为,齐王的被杀,与三年前太子(也就是当今皇上)征伐吐谷浑那件事有关……”
“哦……”
杨坚放心了。所谓征伐吐谷浑“那件事”的本末是:周武帝为了让太子多加历练,令他率军征伐吐谷深,这个十七岁的太子才德无闻,常有非议,又怎能当此重任?于是,武帝又派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王轨与东宫官正宇文孝伯从行,一切攻伐之事自然也委任王轨与宇文孝伯了。太子闲着没事,不免生出事端来,不仅经常与宫尹郑译酗酒闹事,还多次外出虏掠吐谷浑姑娘,拉入帅帐轮奸。这等劣迹,王轨、宇文孝伯回来时都一一向武帝奏明。武帝怒不可遏,当即将太子和郑译二人打得皮开肉绽。其时,齐王宇文宪在旁,不仅主张杀掉郑译,还建议从此以后,禁止酒人东宫。杀郑译未行,只是免职处分;但禁酒的事当日便实行了。太子喝酒早已上了瘾,一日不喝丢了魂,三日不喝简直要命,却强忍了整整两年滴酒不进,他恨得直咬牙,所以,他父皇武帝归天的那一日他竟说:早就该死了!对父亲都恨到这地步,对齐王宪、宇文孝伯、王轨等人的仇恨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是,当他听说以上数人屡次向父皇进言‘太子非社稷之主’之后,不仅恨上加恨,还怀疑这些人是图谋不轨,想推举齐王当父皇的继承人。卫王宇文直死后,齐王宪算是父皇最大的弟弟,有功有德,有权有势,他不想顺水推舟当皇帝吗?于是,太子登位称帝之后第一个要收拾的便是这个大叔齐王宇文宪了。所以,齐王便是由于“那件事”被杀了。杨坚当时对郑译的那一席话不过是巧妙地启动了郑译和当今皇上的杀机而已。这件事操作得不留痕迹,实在是他的杰作了。此刻,重新想起这些往事,心中不免暗暗得意起来。
该吃晚饭了。
杨坚虽然位极人臣,桌上却只有三样菜:一碟肉酱、一碟咸萝卜、一碗豆牙汤而已。这不光是当时民穷财匮到了极处,也是杨坚的节俭出了奇。
席间,独孤伽罗突然诡秘地笑道:“前不久,你的两个宝贝的弟媳妇大吵起来,可有所闻?”
杨坚奇怪地瞪了妻子一眼,他向来不将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放在心上,这情形妻子不是不知,因何有此一问?
独孤伽罗对此并不在意,不过,再不吭声了。
饭后,夫妻俩又回到楼上书房中,妻子又再次提起两个弟媳争吵的事。
杨坚终于不耐烦地说:“我没时间去理闲事!”
“恐怕你知道他们因何争吵之后,就不会等闲视之!”
杨坚怔怔地望着妻子,等待她的下文;但独孤伽罗却再也不吭声了,她索性穿过小门,到寝室去了。
“喂,你怎么不说了?”
“不知道人家想不想听。”她依然往寝室中走去。
杨坚赶上前,一把抱回妻子;独孤伽罗撒娇撒痴,乱踢乱喊一气,侍女杏儿不知发生何事,连忙推门进来,一愣,赶紧捂住嘴巴,免得笑出声来,同时,退出门去。
独孤伽罗一乐,终于言道:“一个说,齐王宪乃当今名将,一向无有异心,尽忠本朝,何以见杀?只怕不是皇上的本意吧?另一个说,不是皇上的本意,难道是旁人的用心?一个又道,这就很难说了,当今天下,想当皇帝的人四处都有,假如我一门有三五个上柱国、大总管,说不定头脑便要发昏,想当起皇帝来了!另一个默不作声,但掐指一算,显然是影射她娘家尉迟氏了,当即恼道:请公主说明白点,不用指桑骂槐!一个说,我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了!这样,两个人就闹翻了天。”
听了妻子的转述,杨坚先是吃了一惊,再听下去,却原来是公主怀疑到尉迟氏家族陷害宇文宪,心中一块石头顿时落了地,不仅轻轻地嘘了口气,还庆幸有尉迟氏家族为他转移世人的视线,这真是妙极了。尉迟氏这一门当真是八柱国衰落之后天下第一显赫的家族了,受到怀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了!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怎么以前却没想到利用这个家族来转移公众的视线?他很感激妻子的转述给他带来了好消息,不禁亲了她一口,愈发将她抱得更紧了。
上一篇:赵匡胤
下一篇:张竞生传(中国性学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