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 第3节
但一转念间,忽叫:“不好!”手一松,独孤伽罗差点从他怀中滚下地来。
他在楼上徘徊,忧心忡忡地说:“既然公主看出有人插手陷害宇文宪,自然旁人也会有这种猜疑,尉迟氏树大招风,目标当然是最大,但尉迟氏自己总不会怀疑自家人吧?恐怕他们很快就会怀疑到我们头上来了;而最为可虑的是王轨、宇文孝伯、宇文神举这帮人,他们同尉迟氏过往密切,自然不会怀疑尉迟氏一门了,他们本就对我妄加猜疑,这回更会疑心到我头上来了!”
他重新回到坐床上,神情愈来愈凝重了。又连声说:“不好!不好……”
坐在他身旁的妻子却不以为然:“怀疑归怀疑,反正你也没有谋害宇文宪的任何证据落在他们手中,便是告到御前,皇上也会证明你没插手此事,更何况他们也不敢告到御前,公然为宇文宪叫屈。”
杨坚还是不住地摇头,说:“你不知此中的深浅……”
“有多深?”她反诘。
“你说,当今天下除了宇文氏皇族、尉迟氏家族最为显赫外,第三家是谁?”
“韦孝宽韦家?不然便是贺兰祥贺家,他有七子五个大将军……再不便是李虎、李弼这两家,但这两家自李虎、李弼过后明显衰落了!”——独孤氏连道四家,杨坚总是摇头。
“你如何将李贤、李远、李穆三兄弟给忘了?这是你不该忘却的……”杨坚不无遗憾地说,“魏恭帝三年,周太祖宇文泰准备为自己立嗣。其时泰是北魏的太师,尚孝武帝的妹妹冯翊公主,生下略阳公宇文觉。是为嫡子;他的姚夫人生了宁都公宇文毓,是为长子。长子宇文毓已经娶了你的大姊,宇文泰生恐立了宇文觉为世子,令尊——也就是我的岳父独孤公会不高兴,好生委决不下。一日,泰对朝中公卿征询曰:孤欲立子以嫡,恐大司马有疑,奈何?这大司马便是令尊了,其时声望很高,朝中公卿听了都不作声,既不想讨太师的好,也不想冲犯大司马。就在这尴尬时刻,大将军李远高声宣言:立子以嫡不以长,公何必疑虑?如果因为大司马碍手碍脚,我这便杀了他!便李远这几句话,才确立了宇文觉为世子……”
独孤伽罗大为惊异:“此事父亲从未提起,那李远怎敢这般嚣张,仗了谁的势头?”
“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这李远是仗了谁的势力,如此嚣张?那时,我刚刚十六岁,为骠骑大将军,也在当场。事后,我仔细打听了一下,才知这李家与宇文氏有极深的渊源。
“那是在我出生的前三年,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不久,令尊独孤公被侯景困在金塘城。宇文泰倾西魏的精锐,前往救援,以李弼、达奚武为先驱,以李虎、念贤为后卫,左赵贵、有李远,于河桥、芒山一带与东魏军对阵。东魏高欢也亲率侯景、高敖曹、宋显等,倾东魏精兵对抗,战线绵延数十里,成混战状态,鏖战的惨烈虽事后数十年,参战的人也是谈战色变。在混战中,宇文泰马中流矢,一头栽落马下,西魏兵见主帅落马,阵势大乱,成崩溃之势。那时都督李穆策马上前,用马鞭抽打宇文泰,吆喝道:浪荡兵,你们的上司何在?本来,东魏人以为坠马的是个将领,许多人围了上来,想擒杀他立功,今见一个普通军校敢用马鞭抽他,肯定是不入流的小卒,便掉头往别方冲杀。就在敌人迷茫之际,李穆让宇文泰坐上自己的坐骑突围。宇文泰重振旗鼓,与东魏兵再战,结果反败为胜,不仅救出独孤公,也安全退兵回到长安。宇文泰脱险后,与李穆相对而泣,他环顾部下,指着李穆说:成我大事者,此人也!于是超升李穆为武卫将军。可以说,当时要是没有李穆,便没有宇文泰,更没有西魏和北周朝廷了。有了这一过命交情,李家与宇文泰的关系就非同寻常了。不久,宇文泰四儿宇文邕、六儿宇文宪相继出生,又将两儿寄养在李家,让李贤的妻子吴氏哺养,赐吴氏为宇文氏。后来,宇文泰又作主,将女儿嫁给李远为儿媳妇。最后,宇文泰又让十一子代王宇文达认李远为干爹。于是,李氏一门便有二上柱国、三柱国、七大将军!与尉迟氏不相上下。”
独孤伽罗听到这里,连大气也透不来了,恍惚头上压的不是两大家庭,而是两座大山!她轻轻地吐了一口气,小声言道:“你说得这么多,归结一句话:齐王宇文宪是李家的养子,李家要是知道齐王宪致死的来龙去脉,必定要同我们结怨,为宇文宪报仇!”
“李家自然现在还不会将宇文宪之死同我们牵扯在一起。天下人都知宇文宪与当今皇帝以及郑译曾经有一段纠葛,得罪了皇帝自然不妙。大家这么想,李家自然也作如是观。事情的症结乃在宇文孝伯、宇文神举、王轨以及尉迟运数人身上,这几个人是个圈子,核心人物便是齐王宇文宪。他们曾得宠于武帝,得意于前朝,并且都说过东宫的坏话,也一致认定我有反相。自从新帝登基之后,齐王死了,其余的人都同时失宠了,心中的怨毒是很深的。对于齐王的死,不仅归咎于当今皇上,必定也将我扯上去,只是一时苦无证据而已。对此,他们不会甘心的,一定会去寻找蛛丝马迹的。万一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他们马上就会挑动尉迟氏、李氏两个家族,找我们算账的……”
“你可曾留下一丝蛛丝马迹?”
“人要作事,总会留下一点痕迹。我那一日同郑译说的那席话就是了。在正常的情形下,郑译自然不会说出,但郑译是有名的酒鬼啊,难保他有不密的时候。他漫不经心说了数句酒话,我们就大祸临头了!”
独孤伽罗叹了口气:“你真不该杀齐王宪!”
“不该杀?让他继续说我有反相?”
“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堵住他们的口!”
“堵住?你是说杀人灭口?”她吃了一惊,“孝伯是大将军,神举是柱国大将军,王轨也是柱国大将军,尉迟运还是上柱国,你吃得下?”
杨坚又思索了一阵,然后果断地说:“不仅要杀,而且要快杀,否则,夜长梦多。我一人生死存亡不打紧,万一他们将尉迟氏、李氏两家联成一气,废了当今皇上,灭了你我两族,那就后悔莫及了!”
“四个都是庞然大物啊……”
“但他们都有致命的弱点,皇上在东宫时,他们都在武帝面前说:太子非社稷之主。这话可作两种解法,一是担心太子不成器,一是打击太子,以便将齐王推出来继承皇位。如果取后面的说法,他们已经都犯了死罪。”
“如何解释全在当今皇上一念之差……”
“是,全在皇上一念之差!”
“好,妾身这就入宫,找皇后谈谈……”
独孤伽罗立即梳头更衣,准备入宫找女儿去。
“慢……”杨坚阻道。
“不去了?”妻子奇怪地瞪着丈夫。
“你这一去不免又落下了痕迹;落下痕迹是非常危险的。说不定皇上听了我们女儿的话,突然圆瞪双目:为啥一下子要杀我四员大将?这是你父亲的意思吧?人道他有反相,果然不差!记住,皇上是十分多心的!”
“这也对,但是,不再入宫点一把火,只怕皇上只顾玩乐,忘了心腹大患。”
杨坚又在房中踱来踱去,神情凝重,一板一眼地说:“再点一把火是要的,但一定要不落痕迹!”
“这就难了!”
“不难,就算不了妙计。”
于是,夫妻俩又回到坐床上,都勾着头,苦思冥想,一动也不动;灯光将两人的身影投在灰墙上,宛如两个特大的问号。
但妙计往往不是硬想出来的,时过二更,还是一点头绪也没有。独孤伽罗开始闻到一股酸臭味,那臭味愈来愈浓,令人忍无可忍。她知道,这是丈夫的臭脚味。不知何时,丈夫脱下鞋,双脚盘坐在坐床上,以致臭气熏天。杨坚有风湿病,生怕沾水,便是热水也是怕沾的,所以,很少洗脚。独孤伽罗估量,丈夫大约有一个月没洗脚了吧?她悄然下了坐床,走出房门,到厨房取热水去。她不喜欢在晚上使唤侍婢,尽管丈夫一向不留心女色,防微杜渐还是必要。所以,这差事宁可自己动手。
杨坚的思绪飞到童年时代,母亲说:他在六月癸丑日晚上生于冯诩的般若寺;是一个尼姑为他接生的。尼姑说,她是从麦积山石窟来的,刚刚为一个尼姑送终。那死去的尼姑不寻常,一尸两魂,她原来是魏文帝的皇后,文帝预感到宇文泰要篡位,自己无力回天乞援于桑然族,柔然的头兵可汗要求魏文帝娶他的女儿,废去原来的皇后,才肯相助。于是魏文帝废乙弗后为尼,迎柔然女。乙弗后被废时已有身孕,她是怀孕出家的。但柔然女奇妒,不杀废后绝不甘心,魏文帝便将废后赐死。临死时,她对身中未出世的太子哭道:“儿啊儿,你本是太子,是要当皇帝的,是娘误了你,你还是到能保你为皇帝的家庭投胎吧!那送终的尼姑说,废后自杀时,头顶果然升起一片祥云,冉冉飘去,最终停在冯翊般若寺上空,于是杨坚便诞生了……这故事母亲说过多次,但总是没有旁人在时才说。
这时,独孤伽罗端来了一盆热水,笑盈盈地说:“老祖宗,贵脚似乎该洗一洗了吧?”
杨坚的神魂从般若寺飞回,歉然一笑,伸出了双腿……
独孤氏将他的裤子持了上去,细心为之洗擦,同时笑道:“这一层油垢,足以将四员大将活埋了!”
说罢,她着重为他擦洗小腿上一块伤疤……
杨坚皱起了眉头,不乐地说:“这伤疤是令尊惠赐的……”他又想起了少年时的事,其时他是骠骑大将军,隶属大司马独孤信帐下,大司马对他总是求全责备。有一回,不过犯些微过失,即下令将他打了四十军棍,以致造成了这腿上的不灭伤痕。
妻子问道:“你还记恨我的父亲吧?”
杨坚道:“此事真叫难忘。大概由于打得太惨,令尊事后一想,颇为内疚,所以,过十来天,便决定将你许配给我。”
“胡扯!哪有打过头了将女儿抵债的道理?告诉你,早两年,他老人家就说:我这个小女儿绝不能嫁个凡庸的人,杨家那小子不错,我得费神雕琢一番……”
杨坚听了十分感慨:“平心而论,我平生处事一向讲究严谨,这多半是靠令尊打出来的,我每当看到腿上的伤疤,总是情不自禁地将已经安排的事情重新考虑一遍……”
“你能如此思量,算我父亲没看错人,要是当今皇帝那就恰恰相反,他一摸伤疤,就骂……”
独孤伽罗的话半途突然断了,一只手也定在杨坚的疤痕处,她愣了一阵,脸上呈现惊喜之色,激动地说:
“有了!有了!”
“想出妙计来了?”
“我就让女儿每天晚上摸皇上的伤疤,让皇上回想当年被打的痛楚,直摸到他杀了宇文孝伯、王轨等人才罢休!”
杨坚兴奋得忘乎所以,顿时踩翻了洗脚盆,连道:“妙!妙!妙”
他走下地来,急急地说:“皇上那伤疤,便是征吐谷浑时做了缺德的事,被武帝狠揍一顿造成的,告发者王轨、宇文孝伯两人,皇上自然是记恨的,便是宇文神举、尉迟运也难辞其咎。皇上他一定会由此联想到这些人平时所说的一切坏话来……最妙的是:我们的女儿不用说一句话,也就是说不留一点痕迹,就可以达到我们的目标。妙!妙!……”
“不妙!”妻子说。
“不妙?”
“你将臭洗脚水溅得我满身,臭烘烘,妙吗?”
便这样,夫妻对视着,突然爆发了一阵开心的大笑。
四匹骏马联镖驰到一座土山前,咴咴悲鸣数声,打破了京畿的寂寞,然后又为寂寞所吞没。
马上翻落四个穿貂皮的汉子,年纪最大的是四十八岁,最年轻的是三十六岁,都留着胡子。他们深情地望着眼前的小山包,如望故人。他们一声不吭,除了口中呼出的白茫茫的热气,便只有胡须在风中飘动。
大家绕着小山包,很随意却又很专注地察看着,依然是一声不吭。
小山包的下面埋葬着一个人。他名叫宇文邕,也就是周武帝了。所以,山即非山,是皇陵,号称孝陵。
北周已历四帝。第一个叫孝闵皇帝宇文觉,是武帝的三哥,只当七个月皇帝,便被堂兄宇文护害死了;第二个叫明帝宇文毓,是武帝的大哥,当了三十二月的皇帝,又被宇文护毒死了;接着便是武帝了,他头尾当了十九年的皇帝,他干了两件大事,一是费十二年时光扳倒了无冕之皇宇文护,一是用六年时光兼并了北齐,最终统一了长江以北的中国北方;第四个皇帝是武帝的儿子宇文赟,也就是当今皇帝,他即位还不满周年。
孝陵的坟土犹新。京师久旱,武帝安葬后一直没下雨,前不久下了一场小雨,于是有小草萌芽,它们刚刚冒针出土,好奇地瞧着目下这四个陌生的人。
守陵人远远地望了一眼来人,又回到房中,他知道来了大贵人,不宜干扰他们。
年纪最轻的一个来访者从马上搬下了一只竹笼,从中取出了鹿脯、美酒等祭品,一一张罗在祭台上。
四个人默默跪在陵前,无言地叩拜着,左袄的胡服一张一翁。北周的皇族宇文氏是鲜卑人,如今朝廷刚刚改服汉魏衣冠,但他们还是穿胡服。
“弥罗突!我辈来看望你了!”一个苍凉的声音说道。
弥罗突是周武帝的“字”,便是去世之后,也只有最亲近的人才可以这么称呼。
呼“弥罗突”的是当中最年轻的一个,大将军宇文孝伯。他是武帝的族侄,与武帝同年同月同日生,因而,宇文泰很喜欢他,将他养在自己的府第中,又是武帝的同学,简直比兄弟还亲,是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心腹。无论是扳倒权臣宇文护,还是兼并北齐,他都是立了特殊的功勋的。虽然,场上四人他的职位最低;但他腰系十三环金带却是武帝特赐,那是皇帝才能享用的御物。
“皇上……”这声音苍老得很,那是四十八岁的宇文神举说的,声调似呼唤又似叹息。便此一呼,却将他对先帝的满怀思念,以及他对时世的无限感慨,乃至他自身的极端失望与迷茫全部宣泄出来。宇文神举是武帝的族兄,柱国大将军,执掌宫中禁卫的右宫伯,是武帝的又一心腹大臣,如今已被新帝调离出宫,出任并州总管了。武帝去世才八个月,对宇文神举来说,似乎是过了数十年,忽然满头白发,声音也浑似七八十岁的老人了!
另外两个人只木然地叩拜着,他们是柱国大将军王轨和上柱国尉迟运,也是先帝的心腹大臣。最近皇帝已诏令王轨出任徐州总管,尉迟运为秦州总管。
行礼过后,大家分别坐在陵前的石羊石马上面,痴痴地想心事。
唯独宇文孝伯一人默默地在享用祭品。他连喝了五六杯,突然喊道:“喝酒!”
首先王轨动了,他悄然走向祭台,闷闷不乐地喝了几杯。他感到不大自在,又冲着宇文神举和尉迟运喊话:“喂!你们若是要上吊自杀,也该喝足了酒!”
那两人复又怏怏地走过来,似乎不是来喝酒,而是被推向刑场。
大家又喝了数杯闷酒,至于菜依然没人去动,什么鹿脯、辣子鸡、黄河鲤鱼、熊掌,都滚他娘的!
“你们倒是说呀,这样问杀人了!”宇文孝伯忍不住道。
“还说什么?孝伯!”宇文神举痛切地说,“我辈便是因为说话,才弄得走投无路,才到这里来的……”
王轨幽幽言道:“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也都说了,如今尚有何言?”
“乌丸轨,你胡说八道!’宇文孝伯突然很激动,“我们说的全是应该说的话,哪一句错了,哪一句不该说了?”
王轨还有一个姓,叫“乌丸氏”。那是周文帝于开国之际为了笼络汉人,赐给汉人三十六个将领的鲜卑姓氏。如李弼赐徒河氏,赵贵乙弗氏。李虎大野氏、王雄可频氏、杨忠普六茹氏……不等。
王轨叹了口气,说:“当年……我辈皆言:太子非社稷之主……”
“这没错啊!”宇文孝伯急切打断王轨的话,“如今事实已证明我们的话!”
王轨黯然道:“他的不堪负荷天下重任,难道就我们几个看出来了?其实很多人都明白,比如贺若弼、韩擒虎吧,都作如是观。有一回,武帝问我:近来太子如何?我说,依然如故,武帝不乐。我说:臣言不足取信,可再问贺着弼内史及韩擒虎总管。后来两人面帝,都言未闻太子有何过失。事后,我责问两人为何出尔反尔?韩擒虎笑而不言,贺若弼反而说是我错了……”
“怎么?他说是你错了?”宇文孝伯大惑不解。
“正是。他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此事岂可在大庭广众之中议论?”王轨停了半晌,又说,“如今细细想来,我辈当年有关太子的说法,于国而言自然是负责到底,于己而言简直是找死了!”
这话一出口,其余三人非但哑口无言,也黯然伤神了。
此刻日已向哺,渐霜风凄紧,日色惨淡,环顾关河,令人难抑心中的悲怆。
宇文孝伯只一味地喝酒,也不忘为他人添酒,但确实醉眼朦胧了,尽管他人杯中酒分毫未动,他却依然往其中注酒……
他在楼上徘徊,忧心忡忡地说:“既然公主看出有人插手陷害宇文宪,自然旁人也会有这种猜疑,尉迟氏树大招风,目标当然是最大,但尉迟氏自己总不会怀疑自家人吧?恐怕他们很快就会怀疑到我们头上来了;而最为可虑的是王轨、宇文孝伯、宇文神举这帮人,他们同尉迟氏过往密切,自然不会怀疑尉迟氏一门了,他们本就对我妄加猜疑,这回更会疑心到我头上来了!”
他重新回到坐床上,神情愈来愈凝重了。又连声说:“不好!不好……”
坐在他身旁的妻子却不以为然:“怀疑归怀疑,反正你也没有谋害宇文宪的任何证据落在他们手中,便是告到御前,皇上也会证明你没插手此事,更何况他们也不敢告到御前,公然为宇文宪叫屈。”
杨坚还是不住地摇头,说:“你不知此中的深浅……”
“有多深?”她反诘。
“你说,当今天下除了宇文氏皇族、尉迟氏家族最为显赫外,第三家是谁?”
“韦孝宽韦家?不然便是贺兰祥贺家,他有七子五个大将军……再不便是李虎、李弼这两家,但这两家自李虎、李弼过后明显衰落了!”——独孤氏连道四家,杨坚总是摇头。
“你如何将李贤、李远、李穆三兄弟给忘了?这是你不该忘却的……”杨坚不无遗憾地说,“魏恭帝三年,周太祖宇文泰准备为自己立嗣。其时泰是北魏的太师,尚孝武帝的妹妹冯翊公主,生下略阳公宇文觉。是为嫡子;他的姚夫人生了宁都公宇文毓,是为长子。长子宇文毓已经娶了你的大姊,宇文泰生恐立了宇文觉为世子,令尊——也就是我的岳父独孤公会不高兴,好生委决不下。一日,泰对朝中公卿征询曰:孤欲立子以嫡,恐大司马有疑,奈何?这大司马便是令尊了,其时声望很高,朝中公卿听了都不作声,既不想讨太师的好,也不想冲犯大司马。就在这尴尬时刻,大将军李远高声宣言:立子以嫡不以长,公何必疑虑?如果因为大司马碍手碍脚,我这便杀了他!便李远这几句话,才确立了宇文觉为世子……”
独孤伽罗大为惊异:“此事父亲从未提起,那李远怎敢这般嚣张,仗了谁的势头?”
“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这李远是仗了谁的势力,如此嚣张?那时,我刚刚十六岁,为骠骑大将军,也在当场。事后,我仔细打听了一下,才知这李家与宇文氏有极深的渊源。
“那是在我出生的前三年,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不久,令尊独孤公被侯景困在金塘城。宇文泰倾西魏的精锐,前往救援,以李弼、达奚武为先驱,以李虎、念贤为后卫,左赵贵、有李远,于河桥、芒山一带与东魏军对阵。东魏高欢也亲率侯景、高敖曹、宋显等,倾东魏精兵对抗,战线绵延数十里,成混战状态,鏖战的惨烈虽事后数十年,参战的人也是谈战色变。在混战中,宇文泰马中流矢,一头栽落马下,西魏兵见主帅落马,阵势大乱,成崩溃之势。那时都督李穆策马上前,用马鞭抽打宇文泰,吆喝道:浪荡兵,你们的上司何在?本来,东魏人以为坠马的是个将领,许多人围了上来,想擒杀他立功,今见一个普通军校敢用马鞭抽他,肯定是不入流的小卒,便掉头往别方冲杀。就在敌人迷茫之际,李穆让宇文泰坐上自己的坐骑突围。宇文泰重振旗鼓,与东魏兵再战,结果反败为胜,不仅救出独孤公,也安全退兵回到长安。宇文泰脱险后,与李穆相对而泣,他环顾部下,指着李穆说:成我大事者,此人也!于是超升李穆为武卫将军。可以说,当时要是没有李穆,便没有宇文泰,更没有西魏和北周朝廷了。有了这一过命交情,李家与宇文泰的关系就非同寻常了。不久,宇文泰四儿宇文邕、六儿宇文宪相继出生,又将两儿寄养在李家,让李贤的妻子吴氏哺养,赐吴氏为宇文氏。后来,宇文泰又作主,将女儿嫁给李远为儿媳妇。最后,宇文泰又让十一子代王宇文达认李远为干爹。于是,李氏一门便有二上柱国、三柱国、七大将军!与尉迟氏不相上下。”
独孤伽罗听到这里,连大气也透不来了,恍惚头上压的不是两大家庭,而是两座大山!她轻轻地吐了一口气,小声言道:“你说得这么多,归结一句话:齐王宇文宪是李家的养子,李家要是知道齐王宪致死的来龙去脉,必定要同我们结怨,为宇文宪报仇!”
“李家自然现在还不会将宇文宪之死同我们牵扯在一起。天下人都知宇文宪与当今皇帝以及郑译曾经有一段纠葛,得罪了皇帝自然不妙。大家这么想,李家自然也作如是观。事情的症结乃在宇文孝伯、宇文神举、王轨以及尉迟运数人身上,这几个人是个圈子,核心人物便是齐王宇文宪。他们曾得宠于武帝,得意于前朝,并且都说过东宫的坏话,也一致认定我有反相。自从新帝登基之后,齐王死了,其余的人都同时失宠了,心中的怨毒是很深的。对于齐王的死,不仅归咎于当今皇上,必定也将我扯上去,只是一时苦无证据而已。对此,他们不会甘心的,一定会去寻找蛛丝马迹的。万一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他们马上就会挑动尉迟氏、李氏两个家族,找我们算账的……”
“你可曾留下一丝蛛丝马迹?”
“人要作事,总会留下一点痕迹。我那一日同郑译说的那席话就是了。在正常的情形下,郑译自然不会说出,但郑译是有名的酒鬼啊,难保他有不密的时候。他漫不经心说了数句酒话,我们就大祸临头了!”
独孤伽罗叹了口气:“你真不该杀齐王宪!”
“不该杀?让他继续说我有反相?”
“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堵住他们的口!”
“堵住?你是说杀人灭口?”她吃了一惊,“孝伯是大将军,神举是柱国大将军,王轨也是柱国大将军,尉迟运还是上柱国,你吃得下?”
杨坚又思索了一阵,然后果断地说:“不仅要杀,而且要快杀,否则,夜长梦多。我一人生死存亡不打紧,万一他们将尉迟氏、李氏两家联成一气,废了当今皇上,灭了你我两族,那就后悔莫及了!”
“四个都是庞然大物啊……”
“但他们都有致命的弱点,皇上在东宫时,他们都在武帝面前说:太子非社稷之主。这话可作两种解法,一是担心太子不成器,一是打击太子,以便将齐王推出来继承皇位。如果取后面的说法,他们已经都犯了死罪。”
“如何解释全在当今皇上一念之差……”
“是,全在皇上一念之差!”
“好,妾身这就入宫,找皇后谈谈……”
独孤伽罗立即梳头更衣,准备入宫找女儿去。
“慢……”杨坚阻道。
“不去了?”妻子奇怪地瞪着丈夫。
“你这一去不免又落下了痕迹;落下痕迹是非常危险的。说不定皇上听了我们女儿的话,突然圆瞪双目:为啥一下子要杀我四员大将?这是你父亲的意思吧?人道他有反相,果然不差!记住,皇上是十分多心的!”
“这也对,但是,不再入宫点一把火,只怕皇上只顾玩乐,忘了心腹大患。”
杨坚又在房中踱来踱去,神情凝重,一板一眼地说:“再点一把火是要的,但一定要不落痕迹!”
“这就难了!”
“不难,就算不了妙计。”
于是,夫妻俩又回到坐床上,都勾着头,苦思冥想,一动也不动;灯光将两人的身影投在灰墙上,宛如两个特大的问号。
但妙计往往不是硬想出来的,时过二更,还是一点头绪也没有。独孤伽罗开始闻到一股酸臭味,那臭味愈来愈浓,令人忍无可忍。她知道,这是丈夫的臭脚味。不知何时,丈夫脱下鞋,双脚盘坐在坐床上,以致臭气熏天。杨坚有风湿病,生怕沾水,便是热水也是怕沾的,所以,很少洗脚。独孤伽罗估量,丈夫大约有一个月没洗脚了吧?她悄然下了坐床,走出房门,到厨房取热水去。她不喜欢在晚上使唤侍婢,尽管丈夫一向不留心女色,防微杜渐还是必要。所以,这差事宁可自己动手。
杨坚的思绪飞到童年时代,母亲说:他在六月癸丑日晚上生于冯诩的般若寺;是一个尼姑为他接生的。尼姑说,她是从麦积山石窟来的,刚刚为一个尼姑送终。那死去的尼姑不寻常,一尸两魂,她原来是魏文帝的皇后,文帝预感到宇文泰要篡位,自己无力回天乞援于桑然族,柔然的头兵可汗要求魏文帝娶他的女儿,废去原来的皇后,才肯相助。于是魏文帝废乙弗后为尼,迎柔然女。乙弗后被废时已有身孕,她是怀孕出家的。但柔然女奇妒,不杀废后绝不甘心,魏文帝便将废后赐死。临死时,她对身中未出世的太子哭道:“儿啊儿,你本是太子,是要当皇帝的,是娘误了你,你还是到能保你为皇帝的家庭投胎吧!那送终的尼姑说,废后自杀时,头顶果然升起一片祥云,冉冉飘去,最终停在冯翊般若寺上空,于是杨坚便诞生了……这故事母亲说过多次,但总是没有旁人在时才说。
这时,独孤伽罗端来了一盆热水,笑盈盈地说:“老祖宗,贵脚似乎该洗一洗了吧?”
杨坚的神魂从般若寺飞回,歉然一笑,伸出了双腿……
独孤氏将他的裤子持了上去,细心为之洗擦,同时笑道:“这一层油垢,足以将四员大将活埋了!”
说罢,她着重为他擦洗小腿上一块伤疤……
杨坚皱起了眉头,不乐地说:“这伤疤是令尊惠赐的……”他又想起了少年时的事,其时他是骠骑大将军,隶属大司马独孤信帐下,大司马对他总是求全责备。有一回,不过犯些微过失,即下令将他打了四十军棍,以致造成了这腿上的不灭伤痕。
妻子问道:“你还记恨我的父亲吧?”
杨坚道:“此事真叫难忘。大概由于打得太惨,令尊事后一想,颇为内疚,所以,过十来天,便决定将你许配给我。”
“胡扯!哪有打过头了将女儿抵债的道理?告诉你,早两年,他老人家就说:我这个小女儿绝不能嫁个凡庸的人,杨家那小子不错,我得费神雕琢一番……”
杨坚听了十分感慨:“平心而论,我平生处事一向讲究严谨,这多半是靠令尊打出来的,我每当看到腿上的伤疤,总是情不自禁地将已经安排的事情重新考虑一遍……”
“你能如此思量,算我父亲没看错人,要是当今皇帝那就恰恰相反,他一摸伤疤,就骂……”
独孤伽罗的话半途突然断了,一只手也定在杨坚的疤痕处,她愣了一阵,脸上呈现惊喜之色,激动地说:
“有了!有了!”
“想出妙计来了?”
“我就让女儿每天晚上摸皇上的伤疤,让皇上回想当年被打的痛楚,直摸到他杀了宇文孝伯、王轨等人才罢休!”
杨坚兴奋得忘乎所以,顿时踩翻了洗脚盆,连道:“妙!妙!妙”
他走下地来,急急地说:“皇上那伤疤,便是征吐谷浑时做了缺德的事,被武帝狠揍一顿造成的,告发者王轨、宇文孝伯两人,皇上自然是记恨的,便是宇文神举、尉迟运也难辞其咎。皇上他一定会由此联想到这些人平时所说的一切坏话来……最妙的是:我们的女儿不用说一句话,也就是说不留一点痕迹,就可以达到我们的目标。妙!妙!……”
“不妙!”妻子说。
“不妙?”
“你将臭洗脚水溅得我满身,臭烘烘,妙吗?”
便这样,夫妻对视着,突然爆发了一阵开心的大笑。
四匹骏马联镖驰到一座土山前,咴咴悲鸣数声,打破了京畿的寂寞,然后又为寂寞所吞没。
马上翻落四个穿貂皮的汉子,年纪最大的是四十八岁,最年轻的是三十六岁,都留着胡子。他们深情地望着眼前的小山包,如望故人。他们一声不吭,除了口中呼出的白茫茫的热气,便只有胡须在风中飘动。
大家绕着小山包,很随意却又很专注地察看着,依然是一声不吭。
小山包的下面埋葬着一个人。他名叫宇文邕,也就是周武帝了。所以,山即非山,是皇陵,号称孝陵。
北周已历四帝。第一个叫孝闵皇帝宇文觉,是武帝的三哥,只当七个月皇帝,便被堂兄宇文护害死了;第二个叫明帝宇文毓,是武帝的大哥,当了三十二月的皇帝,又被宇文护毒死了;接着便是武帝了,他头尾当了十九年的皇帝,他干了两件大事,一是费十二年时光扳倒了无冕之皇宇文护,一是用六年时光兼并了北齐,最终统一了长江以北的中国北方;第四个皇帝是武帝的儿子宇文赟,也就是当今皇帝,他即位还不满周年。
孝陵的坟土犹新。京师久旱,武帝安葬后一直没下雨,前不久下了一场小雨,于是有小草萌芽,它们刚刚冒针出土,好奇地瞧着目下这四个陌生的人。
守陵人远远地望了一眼来人,又回到房中,他知道来了大贵人,不宜干扰他们。
年纪最轻的一个来访者从马上搬下了一只竹笼,从中取出了鹿脯、美酒等祭品,一一张罗在祭台上。
四个人默默跪在陵前,无言地叩拜着,左袄的胡服一张一翁。北周的皇族宇文氏是鲜卑人,如今朝廷刚刚改服汉魏衣冠,但他们还是穿胡服。
“弥罗突!我辈来看望你了!”一个苍凉的声音说道。
弥罗突是周武帝的“字”,便是去世之后,也只有最亲近的人才可以这么称呼。
呼“弥罗突”的是当中最年轻的一个,大将军宇文孝伯。他是武帝的族侄,与武帝同年同月同日生,因而,宇文泰很喜欢他,将他养在自己的府第中,又是武帝的同学,简直比兄弟还亲,是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心腹。无论是扳倒权臣宇文护,还是兼并北齐,他都是立了特殊的功勋的。虽然,场上四人他的职位最低;但他腰系十三环金带却是武帝特赐,那是皇帝才能享用的御物。
“皇上……”这声音苍老得很,那是四十八岁的宇文神举说的,声调似呼唤又似叹息。便此一呼,却将他对先帝的满怀思念,以及他对时世的无限感慨,乃至他自身的极端失望与迷茫全部宣泄出来。宇文神举是武帝的族兄,柱国大将军,执掌宫中禁卫的右宫伯,是武帝的又一心腹大臣,如今已被新帝调离出宫,出任并州总管了。武帝去世才八个月,对宇文神举来说,似乎是过了数十年,忽然满头白发,声音也浑似七八十岁的老人了!
另外两个人只木然地叩拜着,他们是柱国大将军王轨和上柱国尉迟运,也是先帝的心腹大臣。最近皇帝已诏令王轨出任徐州总管,尉迟运为秦州总管。
行礼过后,大家分别坐在陵前的石羊石马上面,痴痴地想心事。
唯独宇文孝伯一人默默地在享用祭品。他连喝了五六杯,突然喊道:“喝酒!”
首先王轨动了,他悄然走向祭台,闷闷不乐地喝了几杯。他感到不大自在,又冲着宇文神举和尉迟运喊话:“喂!你们若是要上吊自杀,也该喝足了酒!”
那两人复又怏怏地走过来,似乎不是来喝酒,而是被推向刑场。
大家又喝了数杯闷酒,至于菜依然没人去动,什么鹿脯、辣子鸡、黄河鲤鱼、熊掌,都滚他娘的!
“你们倒是说呀,这样问杀人了!”宇文孝伯忍不住道。
“还说什么?孝伯!”宇文神举痛切地说,“我辈便是因为说话,才弄得走投无路,才到这里来的……”
王轨幽幽言道:“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也都说了,如今尚有何言?”
“乌丸轨,你胡说八道!’宇文孝伯突然很激动,“我们说的全是应该说的话,哪一句错了,哪一句不该说了?”
王轨还有一个姓,叫“乌丸氏”。那是周文帝于开国之际为了笼络汉人,赐给汉人三十六个将领的鲜卑姓氏。如李弼赐徒河氏,赵贵乙弗氏。李虎大野氏、王雄可频氏、杨忠普六茹氏……不等。
王轨叹了口气,说:“当年……我辈皆言:太子非社稷之主……”
“这没错啊!”宇文孝伯急切打断王轨的话,“如今事实已证明我们的话!”
王轨黯然道:“他的不堪负荷天下重任,难道就我们几个看出来了?其实很多人都明白,比如贺若弼、韩擒虎吧,都作如是观。有一回,武帝问我:近来太子如何?我说,依然如故,武帝不乐。我说:臣言不足取信,可再问贺着弼内史及韩擒虎总管。后来两人面帝,都言未闻太子有何过失。事后,我责问两人为何出尔反尔?韩擒虎笑而不言,贺若弼反而说是我错了……”
“怎么?他说是你错了?”宇文孝伯大惑不解。
“正是。他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此事岂可在大庭广众之中议论?”王轨停了半晌,又说,“如今细细想来,我辈当年有关太子的说法,于国而言自然是负责到底,于己而言简直是找死了!”
这话一出口,其余三人非但哑口无言,也黯然伤神了。
此刻日已向哺,渐霜风凄紧,日色惨淡,环顾关河,令人难抑心中的悲怆。
宇文孝伯只一味地喝酒,也不忘为他人添酒,但确实醉眼朦胧了,尽管他人杯中酒分毫未动,他却依然往其中注酒……
上一篇:赵匡胤
下一篇:张竞生传(中国性学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