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隋文帝

隋文帝 第23节

“两路迅速向左右拆开,痛击两厢伏击之敌,第三路中锋直进!”
“是。
“梁士彦有个家奴梁默,可由他率领敢死队为左路先锋;梁士彦帐下还有一个将领史万岁,可由他率领敢死队为右路先锋。只有这两人才能打出威风来。中路,可由宇文忻率领大军主力,中锋直进!”
“是!”高颎原先的一连串“是”甚为淡然,说到这个“是”,才绽开了笑容。
笳鼓齐鸣,喊杀声冲天,官军以迅雷之势横渡沁水,大战开始了!
激战在左右两翼,两翼展开时,马上受邺城叛军的合击。
左边,一个铁塔般的黑衣大汉骑着黑骏马率先冲向叛军,把自己的敢死队后摔了几十步。他手舞鬼头大刀,有如闪电环绕周身。马过之处,但见红雨冲天,一排排黄衣士卒如割稻一般齐刷刷倒地。但觉那黑衣大汉刀光吞吐闪烁,却不见那大刀是左来还是右去;黄衣军虽拔刀在手,却不知往何方挡架,只好呆在当场挨刀。黑衣人只管杀,一声不吭。黄衣人想要惊呼,但声未出口人头已然落地。那鬼头大刀出神入化,呼啸着只要人血,马前鞍后均可杀人,左右两侧风吹头落。两军战士都想看铁塔是如何出手的,但任谁也没看清一招半式。那黄衣军竟然忘了出手,也忘了逃跑,似乎一心一意只想看清那鬼魅般的怪物如何将自己的头颅砍掉。黑衣人对黄衣军没有尽杀,挑着杀,将大部分留给身后敢死队杀,自己冲入敌军纵深地带,人似鬼魅,马似鬼魅,刀也似鬼魅,闪电在黄衣军中鞭挞着,红雨挟着腥味横飞。他是沉默的雷霆,有闪电,有热雨,无声!他是梁士彦的苍头,名叫梁默!黄衣军终于明白他是死神,这是战争!不知谁喊一声“快跑”,黄衣军即如黄河块堤,四方冲突溃散,那颓势当真就像泥石流……
右翼的史万岁骑着红鬃马,身穿血红色战袍,手执五石弓,沉着地迎向伏击的黄衣军,弦如霹雳,一箭飞驰出去。前面的黄衣军竟无一人倒下,当中的军士也安然无恙,但是,后面押阵的一名大将栽下马来。霹雳声声,是大雷雨的景象,只见黄衣军士卒一个无损,但那杂在军中的将领校尉,一个又一个饮箭落马,十个,二十个,全是军官,没错杀一个士兵,史万岁的箭是长眼睛的!于是黄衣军将领先逃跑,右翼的叛军不战而溃,如冰山之消溶……
中锋亮着韦孝宽的旗号,也亮着宇文忻的旗号,那柱国大将军宇文忻,身穿银盔甲,骑着白骏马,威风凛凛走在前头。韦孝宽的声名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宇文忻的气势夺人!中路军没有遭到抵抗,所向披靡。
攻下武陟之后,乘胜追击叛军。
开头,叛军即分小股逃窜,为适应形势,朝廷的军队也相应分成小队追击;但是追到共城,连小股的敌军也不见了。
官军当下疑虑丛生;敌人是逃回老窝邺城,还是潜回河内腹地?倘若折回河内从背后包抄过来,前头又有邺城的生力军南下,来个前后合击,那朝廷军就危矣!
元帅部下令,分头向四面八方搜索敌踪!
高颎亲率一小队人往共山搜索,虽用心查寻,仍不见敌影。时值傍晚,人饥马渴,大家累得不行,暂且在一块大石头下歇息。
忽然,不远处的灌木丛中悉悉有声,一个战士认定是山兽蠢动,宰了它美餐一顿确实不差,于是张弓搭箭。
高颎挥手阻止,放步走上前去,却见一个人在灌木丛中艰难地向西爬行。那人上身赤膊,下身仅穿一短裤。一条腿受了刀伤,肿得有两条腿粗,皮肤胀得发亮。他见来人,便停了下来。
高颎问:“你是朝廷兵还是邺城兵?”
那伤员迟疑了一阵,回答:“什么兵还不是由你一句话!”
高颎说:“若是朝廷兵往回潜逃便是逃兵,逃兵要军法从事!若是邺城叛军,往西移动,是受谁指使?想断官兵的后路吗?”
那伤员微微抬起受伤的大腿。那意思是:我伤如此之重,逃之唯恐不及,还能打仗断后?
“那为何西逃?”
“我要回家分田地……听说关中重新均田,有人便有田。我们种田人向来供养别人,也自己养活自己……”
高颎怜悯道:“你腿肿这么大,何时能到关中?”
“可是,如果没赶回去分田,谁来养活我们?”
高颎沉默了一阵,又问:“你们叛军,先是分成小股活动,如何现在一股也不见了?”
“什么小股活动?便沁水一战,我们就四散潜逃了,我们是约好要逃回老家分田的,所以趁乱逃亡,你以为我们真的不堪一击?”
高颎心中忽闪苏威的影子,他落实均田制这一招果然厉害!
这时又来了几名邺城兵,也是从东而西。
高颎问:“你们也是跑回家分田的邺城兵?”
五个人同时点头。
又问:“你们是关中什么地方人?”
“冯翊!”“弘农!”“扶风!”“上郡!”“延安!”所答非一。
高颎又问那伤员:“你呢?你是哪里人?”
“延安!”
他们说出家乡的地名,眼睛都是闪闪发亮。
高颎从怀中掏出一张盖上关防的帛书路引,递给伤员,说:“有此路引,一路可以畅通无阻,无人找你麻烦!”又转身对其他人说,“你们一路护送他回家,那路引对你们也有效!”
其中一人道:“便是无那路引,我们也会照应他回乡!”
高颎率人离去,走了几步,又回头问道:
“你们的元帅哪里去了?听说过吗?”
一人应道:“他手下一个兵也没有,只好骑上快马,只身落荒而逃。”
原来沁水一战,敌人溃不成军,瓦解了。这得立即回去报告元帅。
高颎一路问讯,得知韦孝宽已在朝歌驿馆。他赶到驿馆,每个房间寻遍,终是不见元帅。最后得人指点,找到厨房,这才发现韦孝宽手捧着一只玉盒,神情凝重地蹲在墙角下寻找着什么。
高颎一向对韦孝宽目之为元帅,也尊为前辈。他自然不敢惊动元帅,悄无声息地走上前,不禁往那玉盒看了看。这一看,他大为惊异!原来盒中竟是养了好几只又黑又大的黑蚂蚁!嘿蚂蚁们正美滋滋地啃那盒中的牛肉干。韦孝宽忽然惊喜而呼,他又找到了一只黑蚁,把它“请”入玉盒之中,加入了食肉族。他依然全神贯注地在墙脚下寻寻觅觅。
高颎心中感到一种无可名状的神秘与惶惑,此事一定涉及元帅极幽秘的事,触破它可是大大的不该!他立即脱身,更加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六路大军终于包围了邺城。
韦孝宽令人将战表射入城中。守城将领将战书呈上尉迟迥。上面书云:
薄居罗,你听着:
你的末日已经来到,你便是缩进乌龟壳里,也难逃厄运。你当年攻克
盖州的气概到哪里去了?是否藏到继室的荷包之中?假如豪气尚在,不妨
明日在城南对阵。你那些黄龙兵实不足恃,我的黑蚂蚁必定吃掉你的黄蚂
蚁!
尉迟迥字薄居罗,尉迟氏本是鲜卑的一个部落,所以名字有异于汉人。他看了韦孝宽的信,气得发抖。当即号令三军,准备明日在城南应战。
尉迟迥尚有十三万兵,加上他侄儿尉迟勤驰援的五万,共计是十八万;而韦孝宽帐下所统的兵也不过十八万,可谓旗鼓相当。
所不同的是韦孝宽手下有数十员名将,而尉迟迥的将领几乎全是名不见经传,这是劣势;但尉迟迥也有他的优势,他有一万多名的亲兵,号曰“黄龙兵”,乃是他数十年经营所得,个个骁勇善战,这却是韦孝宽所无。
三四十万军对垒鏖战,确是罕见的物事。邺城的人相当好奇,当年蚁群争斗,聚观民众数千,如今真人真刀对仗,旁观的民众竟多至数万。
开打了!
笳鼓喧天,简直震耳欲聋。
不久即出现混战的局面,黑兵黄兵混杂一团,蠕动着,折腾着,起伏着,有如一锅沸粥!但是见过当年蚁群争斗的老人却道:一样的!一样的!完全与蚂蚁争斗相同!
立在一旁观战的元帅长史李询马上感到这种打法不对,那一万多名绑绿巾的“黄龙兵”果然了得。混战中将领的优势无从发挥,而那一万多黄龙兵几乎所向无敌!史万岁、梁默又没有下场,韦元帅不让,说是钢要用在刀刃上。这样,一直被动挨打,恐怕要糟!
他把这种想法告诉身旁的高颎与宇文忻。他们两人也有同感。
朝廷的黑衣军开始后退,有的甚至是溃散,情形越来越不妙。
宇文忻忽道:“我有一个歪点子可以济急,那就是,请李长史带一支兵,冲入观战的民众之中!”
去打杀观战的邺城市民?两人都摇摇头,不可理解!
宇文忻解释道:“一旦我军冲入观战的人群,情急之下,他们必定往邺城叛军靠拢,甚至于冲入叛军中寻求保护。这样,叛军必乱,我军就可趁乱杀敌,扭败为胜!”
两人眼睛一亮:有道理!
宇文忻又道:“你们冲入观战者中,顺便可以剥下市民的衣服穿上,混入市民群中,随大流进城,杀了守门的敌军,打开四城门,破城就在今日!”
“好!”两人异口同声。
李询思索道:“我要将梁默、史万岁一起带去。”
高颎马上点头。
不一会,李询带了一支人马冲入数万观战的市民,顿时哭声、喊声交织一片,继而,市民疯狂般奔向邺城兵的后队,如浪潮汹涌,无可阻挡。黄衣军大乱。
宇文忻带领亲兵冲杀过去,齐喊:“贼军败了!”
后退的官军回顾敌营,果然一片混乱,便又开始反攻;而邺城兵听得官军齐呼:贼兵败了,又见后营大乱,亦自心慌,不敢恋战。
官军果然反败为胜。
邺城兵大败,走保邺城;官军也将邺城团团围住。
约摸过了半个时辰,城内忽然大乱。
不一会,西城门已然大开,李询、梁默、史万岁三人立在门口,朝官军挥手。
宇文忻一马当先冲进城来。原来李询等化作市民的官军有一百多人,他们集结一起,突然袭击西门的守军,顺利打开了西城门。
官军有备而来,瞬间冲进了数万。
尉迟迥只好退守内城,但官军又蹑踵跟来。当他窘迫逃上楼时,却发现三十步外有个朝廷的将领跟踪上来。于是他张开弓,搭上箭……
然而,那将领不闪不避,反而摘下自己的头盔,冲着尉迟迥说:
“认得我吗?”
尉迟迥怎能不认得?此人正是他小儿的岳父,尉迟迥的姻亲崔弘度!
崔弘度说:“今日各图国事,不得徇私;但以亲戚之情,我自当遏制乱兵,不许侵害眷属。大势如此,你要早为身计,不待他人动手!”
尉迟迥抛下弓箭,银样的须发戟张,双目圆脸,胸膛不住地起伏,突然大吼一声,怒骂起来:
“杨坚!你这猪狗不如的奴才,人面兽心的窃贼!周室待你不薄,你却恩将仇报!你借刀杀人除去了皇亲国戚,大周的栋梁!你调虎离山,放逐了五王又软禁了五王!你阴险狠毒的嘴脸骗得了他人,骗不了我尉迟迥!杨坚!我操你十八代祖宗!”
尉迟迥骂完,拔刀一挥,自刎了。
众官兵听骂,越聚越多。
崔弘度低声对身边的乃弟弘升说:“快动手,将他的头割下。”
这可是大功一件,倘若被他人割去,岂非吃了大亏!
每一次战争几乎都要经历一场道德的大崩溃与大瓦解,这所付出的代价并不比家园毁灭来得轻松!
首节 上一节 23/105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赵匡胤

下一篇:张竞生传(中国性学第一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