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 第54节
“你们看!你们看……‘齐清河王、周开府仪同三司。大隋上开府高劢……’可笑,可笑,着实可笑!”
老农悄然立于背后,忽问:
“有何可笑?”
“历仕三朝便是不忠,不忠却要勒石昭示天下,岂不可笑?”李百药道。
那老丈于墓前一石羊上缓缓坐下,以询问的眼光注视李百药许久,这才开口:
“李百药?令尊可是讳德林字公辅的内史令李大人?”
“你怎么知道?”李百药大为惊讶。
“这恐怕要问李兄自己了……”那姓薛的公子笑道。
“传说李公子自幼多病,因此才名百药,不知是耶不是?”那老丈接着说。
“你……你又如何得知?”李百药更为吃惊。
“自从公子盗走了杨素宠妾之后,已然名动京师,着实是家喻户晓,仁兄这一出奇制胜的绝招,好不令人叹服!”那白衣少年则道。
李百药红着脸反诘道:
“阁下高姓大名,你这不阴不阳的话又是何意?”
“在下房玄龄,随时听候公子派遣!”白衣少年道。
“近日朝廷考绩,荣称天下第一的,便是他的父亲!”姓薛的公子补充道。
“房孝冲?如今的径阳令,野老的父母官?”老丈道。
“不敢,正是家严。”白衣少年房玄龄道。
“如此看来,当今的一代文宗,内史诗郎,尊讳薛道衡的该是令尊大人了吧?”老丈望着薛公子道。
“不敢。正是家严。晚生薛收。”薛公子道。
“三位的令尊大人,远在北齐时代便享有盛名,而且都历仕三朝,与清河王高敬德经历大同小异,若以李公子的‘不忠’相责,不知三位的令尊服是不服?”老丈又道。
三位公子羞愧无比,一时均低下头来。
老丈则继续说道:
“皇帝像走马灯一样过场,你能忠于谁?可见,无定主不可责人以忠,无定民不可责人以化;否则,便有失于想道。”
三位公子面面相觑,均以为今日遭遇的绝非普通的乡农。只是李百药心中颇为不服,觉得这老头子是故意抓住他一言之失,大作文章,心想这清河王高劢一定与此老有瓜葛,因此才出来为之张目。刚才此老不是言过,他家七代耕读,定然有不少人当官,而且极其可能是清河王的幕僚,我何不盘问一下,若是确与清河王有瓜葛,便可羞他一羞!当即问道:
“老丈起先说过,你家七代耕读,族中必定有许多人在北齐、北周以及当朝做大官的,老丈不妨一一道来,好让晚辈开开眼界!”
老丈摇了摇头说:
“没有,一个也没有。”
李百药故意夸大其惊诧:
“怎么会呢?以老丈七代家学渊源,出将人相何足道哉?怎么连一个都没有出仕?这真是太岂有此理了!”
老丈微微一笑,脸上布满和善的皱纹,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似乎对李百药的语意底蕴一目了然,当即缓缓地说道:
“三百年来,人们只致力于一个‘抢’字……”
讲到这里,话又停了下来,因为老丈的身后又来了四个人:三男一女,浑身缟素。
他们围在高敬德新坟墓碑之前,默默地清理坟地四周的杂草。
李百药等人并没有注意旁边陌生人的出现,他们全被老丈吸引住了。
房玄龄觉得这老丈出语不凡,促道:
“说呀!”
老丈继续说道:
“是的,三百年来,人们只致力于一个‘抢’字,抢江山,抢天下。这期间,建国数十,称帝一百多人。为此,君臣为敌,父子相图,兄弟互为鱼肉。于是,兵书成为王公贵族必修之课。举国上下注重的不过一个杀人文化。只要把对手杀了,把江山夺过来,便是一切;至于如何治国平天下,他们几乎连想都来不及想,便已然人头落地。每个帝王显赫上天,黯然落地,一如这长河落日。刚才李公子深怪我家为学七世,竟无一人出仕,其实这缘由一点就明:因为,我们不学杀人,也不愿帮人杀人,那么谁还需要我们?谁也不需要我们!”
“既然谁也不要你们那套学问,又何必苦苦学习,越学越苦,越学越穷,这不是自讨苦吃吗?”李百药道。
那老丈望着天边,愣得很久,这才喃喃道:
“是自讨苦吃……不过,抢劫杀戮已历三百多年了,大家杀人恐怕也杀贼了,杀怕了;若不是杀怕了,深感自己罪孽深重,何以单是京都便有一百二十多座寺院?需知这寺院全是留给人化解罪孽用的。既然大家厌倦战乱,那么太平就不会太远了。总会有一个明君出来治国平天下吧!可是,人们熟悉的只是阴谋杀戮,治国平天下的那一套道理早就忘了,那怎么办呢?”
房玄龄恍然大悟,说:
“因此,就得有人自讨苦吃,把那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一代一代往下传!”
“由于这道理极为微妙,若非口传心授、毕生推究,终归难达化境,如果不是父耕子读,便不能代代相传。”老丈又道。
“其中精奥之处,老丈能否略示一二?”房玄龄问。
“就如平天下,何谓平天下?平,便是和谐。而如何才能使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关键只在一个‘恕’字!”老丈道。
“什么是‘恕’?”薛收问道。
“恕者,如心也。如他人之心,为别人设身处地想一想便是了。所以,恕便是理解别人。恕道是双向进行的。为人子者,应替父亲设身处地想一想;为人弟者,应替兄弟设身处地想一想。这是上向。而为君父者,必先忘我;忘我,然后能无私,然后能至公;至公,然后能以天下之心为心。这是下向。乾下坤上,便成泰卦之象。卜国为泰,便是天下太平的气象了!”老丈道。
“上面的人能为下面的人着想,下面的人能为上面的人着想,此事谈何容易?当今之世,左右猜忌,上下分裂,恰恰是个否卦!”李百药道。
“兵家之说横流,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人人设陷,个个自危,能不上下阻隔,左右猜忌,自然是个否卦!然而,否极泰来乃是自然之道,乱到极处,太平就来了!”老丈道。
这时房玄龄颇为激动,长揖道:
“若非晚生走眼,先生定是文中子无疑。如蒙不弃,愿随先生左右,听候教诲!”
薛收、李百药也长揖道:
“愿随先生左右,听候教诲!”
“令尊均是驰名当世,何必受教于野老?真是自讨苦吃!”老文道。
三人又长揖道:
“我等情愿自讨苦吃!”
文中子熟视三人久之,然后点了点头,缓缓地起身,向田间走去。
此时站在坟地附近整理墓地的那四个人,自然便是长孙晟、长孙夫人高氏、高士廉、高雅贤了。高氏一见乃父之墓,已然悲痛欲绝、泪如泉涌;长孙晟、高士廉也陪着垂泪。却也不觉听到了那个老丈的阔论,便强抑着悲痛,听他说道。起初但想略听几句便办正事,为高敬德扫墓,可是愈听愈是沿文中子的思路疾走远驰,不能罢休。直到文中子向田间走去,长孙晟这才抬头来端视高士廉,肃然道:
“还要檀公的《三十六计》吗?”
高士廉没正面回答,却朝荷锄回来的文中子迎面上前去,长揖道:
“刚才高士一席话,真使晚生大开眼界!你道兵家著作是强盗的经典、豺狼的功课,如此有害于世的书,为何至今人们还竞相珍藏?”
文中子瞠目而视,然后顾左右而言:
“兵家著作是强盗的经典、豺狼的功课……我刚才这样说过吗?”
“没有,师尊但说是杀人的文化。”薛收道。
文中子又望了望高士廉道:
“你说得很尖锐,也很尖刻,兵书,在大多数情形下,确实是强盗的经典,豺狼的功课!三百年的历史不正是如此吗?然而,在保国安民、抗暴止乱中,却不能不用兵书,杀一人而保万姓,可谓功德无量。因此,还是说它为杀人文化更确当一些……”
“杀人文化,好像是给人一种不祥的感觉。”高士廉道。
“兵者乃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若不大加贬损它,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要用,那就不堪设想!”文中子道。
文中子拾起锄头,终于在薛、李、房三公子的拥簇下踏着夕阳向西走去,在五陵原上抛下了四道长长的影子,那影子似蚊如龙,在地平线上蜿蜒滚动。
高氏轻轻地啜泣着,高士廉与高雅贤立于一旁劝导,长孙晟兀自望着长河落日出神。
落日是壮丽的,落日是苍凉的,落日是无奈的。
第六章 太白袭月 第二节
高颎答应收下上往国王世绩、的千里马,不意竞惹出一场火烧昭玄寺
的故事。
这晚,高颎退朝回府,闷闷不乐地坐在书斋里。他已察觉杨坚对他的冷淡,猜想,这可能与出师高丽失利有关。但这能怨他吗?如果不是小王爷杨谅急功好利,逼他提前于酷暑天发兵,会造成这一怪局吗?有好几回他忍不住要向杨坚说明这一情况,但话到喉咙又强咽下去。
他知道杨坚对小儿子杨谅非常宠爱,揭了汉王的癞疮疤,杨坚定然不悦。再说,杨广不早就说过了吗?杨坚早知出征高丽的实情,重提此事,岂不有失忠厚之道?高颎一向以厚重取信杨坚夫妇,怎能一时难忍而失之于轻薄,即便杨坚不明去年出兵的底细,杨广怎能不予以道破?自从太子杨勇失宠之后,另外四个皇子都望自己能被立为皇储,除了努力表现自己,便是挖空心思编排竞争对手的不是。杨谅乃杨广宿敌,征伐高丽中又犯下如此重大的过失,杨广岂肯放过?那是非在乃父杨坚面前揭露不可!想到这里,高颎渐渐沉着下来,紧张的心情又轻松了许多。
人的心思一往好的方向驰骋,便是暗夜也顿时辉煌起来,眼前即刻显现了许多善人的面孔。刘晖实在够朋友,便在他出师高丽失利回京的当晚,连夜叩门造访,告诉他惊人的天象:
——白虹贯东宫门,太白袭月;莹惑星入太微,犯左执法。
还教他排解之法,以祈禳厌胜消灾。
接着,法界寺的神尼令晖,也悄然相告荧惑星入太微的消息,复言今年国有大丧,要他好自为之。之后,真觉大师也来了,说法大同小异。刘晖本为挚友,犯忌相告还不足为奇;难得的是,真觉、令晖二位乃佛门之大德,历来足不出户,竟然也犯忌为他破例而来,这却着实令人感佩!于是,他终于决定:
——于今晚祈禳厌胜,请刘晖前来作法消灾。
门外传来了脚步声,他知道:
——这是儿子高德弘来了。
瞬间,一个二十来岁的白皙青年立于面前。
“都准备好了吗?”高颎问,他指的自然是今晚祈禳厌胜的祭品。
“好了。”高德弘反应迟钝。他是太子杨勇的女婿,要是杨勇能顺利承嗣,他将是驸马都尉,加上父亲左仆射这一背景,前程不用思虑便是锦上添花;如今,太子的地位炭发可危,父亲地位也不稳,于惊慌失措之际,他不仅没有应变能力,也没有思考能力,因为他历来不用思考,也不爱思考。以故,虽然长得又白又胖,漂亮之极,也愚蠢之极,如今只显出一副傻相而已,回了“好了”之后,竟不知所云,只是木立于乃父之前。
市楼上传来了阵阵声,歇市了,天透黑了,为何太史令刘晖还没有来?高颎不禁心族摇荡,他怕刘晖的口不密,走漏了消息,那就消灾不成,反而招祸了!在隋代,祈禳厌胜是犯法的。去年,朝廷曾又重申:“畜猫鬼、蛊毒、厌魁、野道之家,投于四裔。”这诏令当时还是高跟他亲手起草的,用意在于打击杨素的妹妹、妹夫——独孤陀夫妇,如今,弄不好反而会作法自毙了。
“刘晖为何还不来?”高颎叨念着,他明知儿子高德弘解不开这一疑问,但又希望儿子会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
“王辅贤也说要来,也没有来。”高德弘微叹道。
老农悄然立于背后,忽问:
“有何可笑?”
“历仕三朝便是不忠,不忠却要勒石昭示天下,岂不可笑?”李百药道。
那老丈于墓前一石羊上缓缓坐下,以询问的眼光注视李百药许久,这才开口:
“李百药?令尊可是讳德林字公辅的内史令李大人?”
“你怎么知道?”李百药大为惊讶。
“这恐怕要问李兄自己了……”那姓薛的公子笑道。
“传说李公子自幼多病,因此才名百药,不知是耶不是?”那老丈接着说。
“你……你又如何得知?”李百药更为吃惊。
“自从公子盗走了杨素宠妾之后,已然名动京师,着实是家喻户晓,仁兄这一出奇制胜的绝招,好不令人叹服!”那白衣少年则道。
李百药红着脸反诘道:
“阁下高姓大名,你这不阴不阳的话又是何意?”
“在下房玄龄,随时听候公子派遣!”白衣少年道。
“近日朝廷考绩,荣称天下第一的,便是他的父亲!”姓薛的公子补充道。
“房孝冲?如今的径阳令,野老的父母官?”老丈道。
“不敢,正是家严。”白衣少年房玄龄道。
“如此看来,当今的一代文宗,内史诗郎,尊讳薛道衡的该是令尊大人了吧?”老丈望着薛公子道。
“不敢。正是家严。晚生薛收。”薛公子道。
“三位的令尊大人,远在北齐时代便享有盛名,而且都历仕三朝,与清河王高敬德经历大同小异,若以李公子的‘不忠’相责,不知三位的令尊服是不服?”老丈又道。
三位公子羞愧无比,一时均低下头来。
老丈则继续说道:
“皇帝像走马灯一样过场,你能忠于谁?可见,无定主不可责人以忠,无定民不可责人以化;否则,便有失于想道。”
三位公子面面相觑,均以为今日遭遇的绝非普通的乡农。只是李百药心中颇为不服,觉得这老头子是故意抓住他一言之失,大作文章,心想这清河王高劢一定与此老有瓜葛,因此才出来为之张目。刚才此老不是言过,他家七代耕读,定然有不少人当官,而且极其可能是清河王的幕僚,我何不盘问一下,若是确与清河王有瓜葛,便可羞他一羞!当即问道:
“老丈起先说过,你家七代耕读,族中必定有许多人在北齐、北周以及当朝做大官的,老丈不妨一一道来,好让晚辈开开眼界!”
老丈摇了摇头说:
“没有,一个也没有。”
李百药故意夸大其惊诧:
“怎么会呢?以老丈七代家学渊源,出将人相何足道哉?怎么连一个都没有出仕?这真是太岂有此理了!”
老丈微微一笑,脸上布满和善的皱纹,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似乎对李百药的语意底蕴一目了然,当即缓缓地说道:
“三百年来,人们只致力于一个‘抢’字……”
讲到这里,话又停了下来,因为老丈的身后又来了四个人:三男一女,浑身缟素。
他们围在高敬德新坟墓碑之前,默默地清理坟地四周的杂草。
李百药等人并没有注意旁边陌生人的出现,他们全被老丈吸引住了。
房玄龄觉得这老丈出语不凡,促道:
“说呀!”
老丈继续说道:
“是的,三百年来,人们只致力于一个‘抢’字,抢江山,抢天下。这期间,建国数十,称帝一百多人。为此,君臣为敌,父子相图,兄弟互为鱼肉。于是,兵书成为王公贵族必修之课。举国上下注重的不过一个杀人文化。只要把对手杀了,把江山夺过来,便是一切;至于如何治国平天下,他们几乎连想都来不及想,便已然人头落地。每个帝王显赫上天,黯然落地,一如这长河落日。刚才李公子深怪我家为学七世,竟无一人出仕,其实这缘由一点就明:因为,我们不学杀人,也不愿帮人杀人,那么谁还需要我们?谁也不需要我们!”
“既然谁也不要你们那套学问,又何必苦苦学习,越学越苦,越学越穷,这不是自讨苦吃吗?”李百药道。
那老丈望着天边,愣得很久,这才喃喃道:
“是自讨苦吃……不过,抢劫杀戮已历三百多年了,大家杀人恐怕也杀贼了,杀怕了;若不是杀怕了,深感自己罪孽深重,何以单是京都便有一百二十多座寺院?需知这寺院全是留给人化解罪孽用的。既然大家厌倦战乱,那么太平就不会太远了。总会有一个明君出来治国平天下吧!可是,人们熟悉的只是阴谋杀戮,治国平天下的那一套道理早就忘了,那怎么办呢?”
房玄龄恍然大悟,说:
“因此,就得有人自讨苦吃,把那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一代一代往下传!”
“由于这道理极为微妙,若非口传心授、毕生推究,终归难达化境,如果不是父耕子读,便不能代代相传。”老丈又道。
“其中精奥之处,老丈能否略示一二?”房玄龄问。
“就如平天下,何谓平天下?平,便是和谐。而如何才能使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关键只在一个‘恕’字!”老丈道。
“什么是‘恕’?”薛收问道。
“恕者,如心也。如他人之心,为别人设身处地想一想便是了。所以,恕便是理解别人。恕道是双向进行的。为人子者,应替父亲设身处地想一想;为人弟者,应替兄弟设身处地想一想。这是上向。而为君父者,必先忘我;忘我,然后能无私,然后能至公;至公,然后能以天下之心为心。这是下向。乾下坤上,便成泰卦之象。卜国为泰,便是天下太平的气象了!”老丈道。
“上面的人能为下面的人着想,下面的人能为上面的人着想,此事谈何容易?当今之世,左右猜忌,上下分裂,恰恰是个否卦!”李百药道。
“兵家之说横流,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人人设陷,个个自危,能不上下阻隔,左右猜忌,自然是个否卦!然而,否极泰来乃是自然之道,乱到极处,太平就来了!”老丈道。
这时房玄龄颇为激动,长揖道:
“若非晚生走眼,先生定是文中子无疑。如蒙不弃,愿随先生左右,听候教诲!”
薛收、李百药也长揖道:
“愿随先生左右,听候教诲!”
“令尊均是驰名当世,何必受教于野老?真是自讨苦吃!”老文道。
三人又长揖道:
“我等情愿自讨苦吃!”
文中子熟视三人久之,然后点了点头,缓缓地起身,向田间走去。
此时站在坟地附近整理墓地的那四个人,自然便是长孙晟、长孙夫人高氏、高士廉、高雅贤了。高氏一见乃父之墓,已然悲痛欲绝、泪如泉涌;长孙晟、高士廉也陪着垂泪。却也不觉听到了那个老丈的阔论,便强抑着悲痛,听他说道。起初但想略听几句便办正事,为高敬德扫墓,可是愈听愈是沿文中子的思路疾走远驰,不能罢休。直到文中子向田间走去,长孙晟这才抬头来端视高士廉,肃然道:
“还要檀公的《三十六计》吗?”
高士廉没正面回答,却朝荷锄回来的文中子迎面上前去,长揖道:
“刚才高士一席话,真使晚生大开眼界!你道兵家著作是强盗的经典、豺狼的功课,如此有害于世的书,为何至今人们还竞相珍藏?”
文中子瞠目而视,然后顾左右而言:
“兵家著作是强盗的经典、豺狼的功课……我刚才这样说过吗?”
“没有,师尊但说是杀人的文化。”薛收道。
文中子又望了望高士廉道:
“你说得很尖锐,也很尖刻,兵书,在大多数情形下,确实是强盗的经典,豺狼的功课!三百年的历史不正是如此吗?然而,在保国安民、抗暴止乱中,却不能不用兵书,杀一人而保万姓,可谓功德无量。因此,还是说它为杀人文化更确当一些……”
“杀人文化,好像是给人一种不祥的感觉。”高士廉道。
“兵者乃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若不大加贬损它,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要用,那就不堪设想!”文中子道。
文中子拾起锄头,终于在薛、李、房三公子的拥簇下踏着夕阳向西走去,在五陵原上抛下了四道长长的影子,那影子似蚊如龙,在地平线上蜿蜒滚动。
高氏轻轻地啜泣着,高士廉与高雅贤立于一旁劝导,长孙晟兀自望着长河落日出神。
落日是壮丽的,落日是苍凉的,落日是无奈的。
第六章 太白袭月 第二节
高颎答应收下上往国王世绩、的千里马,不意竞惹出一场火烧昭玄寺
的故事。
这晚,高颎退朝回府,闷闷不乐地坐在书斋里。他已察觉杨坚对他的冷淡,猜想,这可能与出师高丽失利有关。但这能怨他吗?如果不是小王爷杨谅急功好利,逼他提前于酷暑天发兵,会造成这一怪局吗?有好几回他忍不住要向杨坚说明这一情况,但话到喉咙又强咽下去。
他知道杨坚对小儿子杨谅非常宠爱,揭了汉王的癞疮疤,杨坚定然不悦。再说,杨广不早就说过了吗?杨坚早知出征高丽的实情,重提此事,岂不有失忠厚之道?高颎一向以厚重取信杨坚夫妇,怎能一时难忍而失之于轻薄,即便杨坚不明去年出兵的底细,杨广怎能不予以道破?自从太子杨勇失宠之后,另外四个皇子都望自己能被立为皇储,除了努力表现自己,便是挖空心思编排竞争对手的不是。杨谅乃杨广宿敌,征伐高丽中又犯下如此重大的过失,杨广岂肯放过?那是非在乃父杨坚面前揭露不可!想到这里,高颎渐渐沉着下来,紧张的心情又轻松了许多。
人的心思一往好的方向驰骋,便是暗夜也顿时辉煌起来,眼前即刻显现了许多善人的面孔。刘晖实在够朋友,便在他出师高丽失利回京的当晚,连夜叩门造访,告诉他惊人的天象:
——白虹贯东宫门,太白袭月;莹惑星入太微,犯左执法。
还教他排解之法,以祈禳厌胜消灾。
接着,法界寺的神尼令晖,也悄然相告荧惑星入太微的消息,复言今年国有大丧,要他好自为之。之后,真觉大师也来了,说法大同小异。刘晖本为挚友,犯忌相告还不足为奇;难得的是,真觉、令晖二位乃佛门之大德,历来足不出户,竟然也犯忌为他破例而来,这却着实令人感佩!于是,他终于决定:
——于今晚祈禳厌胜,请刘晖前来作法消灾。
门外传来了脚步声,他知道:
——这是儿子高德弘来了。
瞬间,一个二十来岁的白皙青年立于面前。
“都准备好了吗?”高颎问,他指的自然是今晚祈禳厌胜的祭品。
“好了。”高德弘反应迟钝。他是太子杨勇的女婿,要是杨勇能顺利承嗣,他将是驸马都尉,加上父亲左仆射这一背景,前程不用思虑便是锦上添花;如今,太子的地位炭发可危,父亲地位也不稳,于惊慌失措之际,他不仅没有应变能力,也没有思考能力,因为他历来不用思考,也不爱思考。以故,虽然长得又白又胖,漂亮之极,也愚蠢之极,如今只显出一副傻相而已,回了“好了”之后,竟不知所云,只是木立于乃父之前。
市楼上传来了阵阵声,歇市了,天透黑了,为何太史令刘晖还没有来?高颎不禁心族摇荡,他怕刘晖的口不密,走漏了消息,那就消灾不成,反而招祸了!在隋代,祈禳厌胜是犯法的。去年,朝廷曾又重申:“畜猫鬼、蛊毒、厌魁、野道之家,投于四裔。”这诏令当时还是高跟他亲手起草的,用意在于打击杨素的妹妹、妹夫——独孤陀夫妇,如今,弄不好反而会作法自毙了。
“刘晖为何还不来?”高颎叨念着,他明知儿子高德弘解不开这一疑问,但又希望儿子会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
“王辅贤也说要来,也没有来。”高德弘微叹道。
上一篇:赵匡胤
下一篇:张竞生传(中国性学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