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 第65节
的主意。
一队仪卫缓缓地由岐山的仁寿宫返回长安城。前有左卫大将军元宇开道,后有右卫大将军元胄护卫。杨坚坐在四匹紫骝马拉的安车上养神。他的脑际自然浮现着三日前临幸仁寿宫的情景——
宣华夫人亲抱着刚出世的婴儿跪迎门口。身边还跪着红叶、司琴、桑妹诸宫人。宣华夫人对怀中的婴儿说:
“快,小家伙,给父亲磕头,说万岁万万岁!”
杨坚扶起宣华夫人,一起进了寝宫,抱过婴儿,问道:
“男的,还是女的?”
“男的怎么敢来?你不是同皇后有约在先,誓不再生异姓男孩?这孩子很乖,在娘胎中便洞明世事,不敢给父母出难题,循规蹈矩,乖乖地化作女儿身出世!”
杨坚听宣华夫人说得幽默,也笑道:
“这么说来,你也喜欢养个公主?”
宣华夫人道:
“那是理所当然,一点不差。”
“此话可是真心?”
“不假!”宣华夫人忽尔沉入遐想,缓缓地说道:“春秋战国时有个齐桓公……”
“那可是顶顶有名的霸主!”
“齐桓公有六个如夫人,六人都生下了男孩。长曰公子无亏,次曰公子亢,三曰昭,四曰潘,五商人,六雍。六兄弟各树党羽,都想当储君,都请他们的母亲向桓公恳求。那桓公是个多情男子,竟然于私下都含糊答应下来。结果,六兄弟勾心斗角到无所不用其极。老大公子无亏勾结了奸臣竖刁、易牙,趁桓公老病之际,撤换了宫禁,不准百官和五个弟弟见驾,把齐桓公活活地饿死。于是,老大公子无亏便这样杀了父亲,自立为君。老三公子昭则到宋国借兵回来,杀了老大无亏。其余诸公子又不服公子昭,再次密谋起事。这么一来,骨肉相残自不必说,齐桓公的霸业也自然落空。六兄弟要争当国君,死有应得;可悲的是一代霸主齐桓公,竟死在长子手中;几个如夫人也因儿子之累,被活活地埋了,岂不冤枉?”
杨坚听得汗毛直竖,禁不住插嘴道:
“夫人所言,可有所指?”
宣华夫人淡然一笑,指指杨坚道:
“万岁你也太多心了。你的五个儿子,非龙则凤,而且一个比一个孝顺,哪会像齐桓公那群不肖之子?况且万岁之英明空前绝后,怎会踏齐桓公之覆辙?只是我身为女子,向来怕事,生恐将来有人将贱妾给活活埋了,所以,见这小家伙落地竟然是个女娃,实是万千之喜,大慰妾心!”
杨坚口里不断咕噜着“为什么?为什么?”同时缓缓地睁开眼来。宣华夫人为什么要说这个令人难忘的历史故事?虽然,她似乎是纯讲历史,并特意声明他父子绝非故事中人,但最终她却将自己摆进了故事之中,担心她自己有朝一日也会给人活埋了……嘿,这不明明是在讲当今的事吗?莫非她已经听到风声,才借题提醒寡人?
身下的车轮“吱呀、吱呀”地叫着,仿佛便是“是呀,是呀”为他答疑。近几年来,他往往容易紧张,常常遇事沉不住气,却原来是因为自己的心底埋藏了一个可怕的意识,那便是模糊地意识到自己的继承人可能谋害他!这意识总是潜入心底抬不起头来,自然是因为继承人是他的亲儿子,哪有子杀父亲之理?所以,这潜意识总无抬头之理。宣华夫人所说的历史故事,为儿子可能杀父亲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于是,杨坚的潜意识不仅抬了头,而且再也按不下去了!
杨坚再次闭上双眼,这回是聚精会神地向过去搜索,对往事一件一件加以过滤,拈量拈量,看看请王子有无可疑之处。
他首先自然是审查杨勇的行为,杨勇的过失不少,但要找出企图谋害他杨坚的蛛丝马迹,却一无所获。最令人怪异的是他于数月前建立了“庶人村”,居中过苦行僧的日子。前日去仁寿官路上,杨坚听了左卫大将军元宇提起“庶人村”的事,心中颇为感动,当即命杨素折回京师到东宫观望,以示慰问之意;如今想来,个中颇有古怪,只是怪在哪里一时却说不清。
老三杨俊已经死去,用不着去想。老四杨秀却大大的不对头,传闻他在四川车马被服拟于天子,这却不可不防!
老二晋王杨广那是无可挑剔,朝野谁不说他大仁大孝!嘿,这回又从塞北凯旋回朝,这庆功大宴可得办个像模像样才行。老五杨谅尚为少年,那是不必去想了。
他忽地笑了起来,笑得甚为古怪。他搜索枯肠原是要挑剔儿子们暗算他的蛛丝马迹,不料反而要给儿子张罗庆功大宴。他冷静一想,觉得此事实在不该草草,复又对往事一遍又一遍地推敲求索,只是事事均有两可的解释,总是愈想愈糊涂,不觉间,安车已到帝京,进了朱雀门。杨素早已迎候于道,连忙趋前低声禀曰:
“臣临庶人村,皇太子怨恨形之于言表,恐旦夕生变,愿皇上严加防备!事出紧急,故昧死拦道奏闻。”
北伐突厥的庆功大宴结果变成小宴。长孙晟于班师途中接到圣旨,转到朔州的大利城去安抚突厥的新附;史万岁本在朝堂候旨准备参加庆功宴,杨素却骗杨坚说史去朝贺东宫的杨勇,杨坚一怒之下便不让史万岁与宴。这样,三路北伐的总管便只杨素一人与宴,加上元帅杨广和皇帝杨坚,总共只有三人。
席间,杨广趁兴递上启民可汗的谢表。杨坚边看边点头,后来得意地念出声来:
“……大隋圣主怜养百姓,如天无不覆也。如地无不载也。突厥诸姓荷蒙威思,赤心归服,并将部落归投圣主麾下。或南人长城,或住白道,人民羊马,遍满山谷。染干比如枯木重萌枝叶,枯骨再生皮肉,千万世长与大隋典羊马也。”
杨坚读毕哈哈大笑,这种爽朗的大笑近年来甚为少见。
杨广记住为长孙晟请功的诺言,便趁势道:
“这次奏捷,长孙晟功绩显著。”
接着便把长孙晟如何设计下毒,击溃达头可汗的经过详细介绍一遍。
杨坚听了笑逐颜开,高兴地说:
“朕在周代便预知长孙郎必将成为名将。当年指派他为护送千金公主的副使,便是我的主意;后来开皇初,用重金将他从突厥赎回来也是朕。你们看,这回该当如何封赏?”
杨素微微笑道:
“说起一箭双雕的长孙晟,重赏本是正理。但说到射雕,臣却想起了江南水域的鱼鹰。鱼鹰本是鱼类的天敌,但为何它最善于捕鱼呢?原来渔人养它成长之后,硬是在鱼鹰的脖子上系一小绳,缚得不松不紧,只让小鱼通过食道。这样,便能永远保持鱼鹰的半饥饿状态以激励其不竭的进取精神。由于这种缘故,鱼鹰才最善于捕鱼。臣由鱼鹰捕鱼的故事,悟出了用兵中赏罚的奇着,因此将士颇能用命。”
杨坚听了不吭一声,心中大以为是,从此便再不提封赏长孙晟的事。当下,又询问史万岁一路的战况:
“朕闻史万岁追敌百余里,斩首数千级,可有此事?”
杨素又谮曰:
“臣闻史万岁一路根本没有敌情,史万岁生恐此行徒劳无功,便纵兵将塞上放牧的突厥人大砍大杀……”
杨坚听了怒形于色,便也追问道:
“此话是真?”
杨素知他对史万岁反感,不会再加详察,便斩钉截铁道:
“降卒之言籍籍,安能有假?”
杨坚又默然了,心想:
“便算杨素之言有出入,朕也以‘鱼鹰’待之便了!”
他的心思虽是如此,然而仍以征询的目光求证于儿子杨广。杨广前见杨素巧妙地压抑长孙晟,又见他无中生有诬陷史万岁,心中虽知其非,然而口不能言。因为自己目前欲成大事,还得借重杨素的势力,若是当面戳穿谎言,责其妒贤嫉能,必然闹翻;为此,便连连点头为之圆谎,又不断称“是”,但心中则道:
“此人借势挟我为之圆谎,足见其心术之险,今日姑且遂其心愿,他日终当除之。”
便在此时,内侍来禀,说是大理少卿杨约有机密要事面奏。杨坚准允,杨约随传而入,礼毕,便将一封机密奏疏递给杨坚。杨坚聚精会神地展阅着,忽然手微微地颤抖起来,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杨广、杨素都凝视着皇帝杨坚异样的神态。忽地,杨坚把奏章狠摔地上,拍案大骂:
“狗娘养的!难道帝王可凭人力企求?孔子号称大圣,都不能取得天下,何物高颎,竟敢如此痴心妄想?”
杨广小心地捡起奏章,偷觑一眼,看清落款是齐国令韩滔,心知这是张衡重金收买的功夫见效了,于是便以眼色征询父王杨坚的同意,把奏章转交给右仆射杨素,同时心里想着:“
“还好刚才没与他闹僵,这红脸正当由他去做,我然后来当好人便了!”
杨素展开奏章一观,幸灾乐祸地念道:
“……其子调高颎回:‘司马仲达当初托疾不朝,遂有天下。父亲遭遇相似,焉知非福……”
至此,杨素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
“人心果是难测,臣一直以为高颎以齐国公归第,定然会感戴圣恩圣德,谁知竟一至如此!”
杨坚愤然作色道:
“你再往下看,高颎还征问术士占卜朕之休咎,说朕十九年难过,今年国有大丧!”
杨素看准了此刻的情势,深知这时是愈狠愈好,便是话说得大大过头,杨坚心里也只有赞他赤胆忠心,于是就激愤地说:
“高颎希冀国灾,以为身幸。若非觑觎朝廷,便是图危社稷。为恶有状,刑兹无赦,抑有旧章,请圣上依律诛之!”
一直立在一旁静观的杨约这时又禀道:
“皇上,臣这里还有一道表章请皇上御览。”
说完,递上了表章。
杨坚尖利的眼光立时投在杨约脸上,似乎要穿透杨约脑袋,把脑中藏的一切全掏出来瞧个明白。杨约神情木然,似在表明:
——我杨约无他,只是一块木头,一块大理寺的惊堂木,你要看就仔细看好了!
杨坚终于将眼光转落表章上面,接了过来,缓缓地打开,急急地展阅着。杨广见父王渐看渐喘着粗气,便悄悄地探头觑了一眼,落款是姬威,杨勇的幸臣,心中大喜,暗赞道:
“好个张衡,连太子的心腹都买过来,现在杨勇的心脏可要爆炸了!”
杨坚脸上红了一阵青一阵,渐而冒汗如珠,继而吃力地站了起来,一声不吭,蹒跚地离席而去,似是酩酊大醉。在场的人谁也不敢吭声,也不敢上前扶持,只觉得此刻的皇帝实是变成一团炸药,只要一星火花触犯,便会炸得玉石俱焚。
大约过了许久,杨广、杨素几乎同时抬起头来探询地望着杨约。杨约木然的脸上露出一丝阴冷的笑意,字音清晰地说:
“太子也请术士预卜皇上的吉凶,说开皇二十年,也就是今年,国有大丧。姬威的这一揭发是致命的一击!”
“此事是真?”杨约的哥哥杨素问道。
“你问我,我问谁?”杨约不满地答道。
不知是御厨烹调有差,还是杨坚心情大恶所致,这天晚上,杨坚竟捧腹大痛。痛一阵,吐一阵,拉一阵,肠胃七上八下,吓得杨坚急急地召来太医。他坚信自己中毒无疑了,但太医望诊了一会儿,则摇头否定他的猜疑,且说服了药,明日即可康复。杨坚疑信参半,服药之后,似乎略有缓解,心情这才渐渐宁定下来。
为了上厕所的方便,他在寝宫的后殿睡觉。半夜时,肚子又是一阵剧痛,同时咕咕噜噜直叫。他胡乱穿了衣裳,向厕所疾走,六个值寝卫士紧紧地跟上,在厕所外戒备着。杨坚拉了一阵,正想起身,却又想拉,如此反复多次,终不得离开茅房。
“谁?”远处忽传来一声恶厉的吆喝。
紧接着是—阵急骤而混乱的脚步声,随即,又间杂着刀剑出鞘及兵器的碰击声。声音来自东宫方向。
杨坚打了个寒颤,立即判断:
——太子杨勇起事了!原来他们先在晚宴中下毒,弄得我半夜开门出恭,然后来个突然袭击谋害朕躬……好家伙!这分明是“调虎离山”、“请君入瓮”两计并用了,莫非杨勇偷窥了我那镇国之宝十八条兵家秘计?那简直是一定的了!
杨坚不敢再往下推测,连忙拉起裤子,望寝宫的前殿狂奔而去,继即猛敲皇后独孤伽罗的房门。
“谁?”这是外室的伺寝宫女在问话。
“寡……寡人!”
杨坚心想:
——这宫女真是该死!
恐怖的气氛竟穿过门隙传入室中,室内传来急碎而杂乱的脚步声。许久,室内有一线灯光透门而出。似乎有人于室内往外窥视,且又问道:
“到底是谁?”
“朕!”杨坚狂怒了。
门吱呀一声开了,这是皇后亲自开的,同时问道:
“何事惶遽?三更半夜,不问清楚,能随便乱开吗?”
一队仪卫缓缓地由岐山的仁寿宫返回长安城。前有左卫大将军元宇开道,后有右卫大将军元胄护卫。杨坚坐在四匹紫骝马拉的安车上养神。他的脑际自然浮现着三日前临幸仁寿宫的情景——
宣华夫人亲抱着刚出世的婴儿跪迎门口。身边还跪着红叶、司琴、桑妹诸宫人。宣华夫人对怀中的婴儿说:
“快,小家伙,给父亲磕头,说万岁万万岁!”
杨坚扶起宣华夫人,一起进了寝宫,抱过婴儿,问道:
“男的,还是女的?”
“男的怎么敢来?你不是同皇后有约在先,誓不再生异姓男孩?这孩子很乖,在娘胎中便洞明世事,不敢给父母出难题,循规蹈矩,乖乖地化作女儿身出世!”
杨坚听宣华夫人说得幽默,也笑道:
“这么说来,你也喜欢养个公主?”
宣华夫人道:
“那是理所当然,一点不差。”
“此话可是真心?”
“不假!”宣华夫人忽尔沉入遐想,缓缓地说道:“春秋战国时有个齐桓公……”
“那可是顶顶有名的霸主!”
“齐桓公有六个如夫人,六人都生下了男孩。长曰公子无亏,次曰公子亢,三曰昭,四曰潘,五商人,六雍。六兄弟各树党羽,都想当储君,都请他们的母亲向桓公恳求。那桓公是个多情男子,竟然于私下都含糊答应下来。结果,六兄弟勾心斗角到无所不用其极。老大公子无亏勾结了奸臣竖刁、易牙,趁桓公老病之际,撤换了宫禁,不准百官和五个弟弟见驾,把齐桓公活活地饿死。于是,老大公子无亏便这样杀了父亲,自立为君。老三公子昭则到宋国借兵回来,杀了老大无亏。其余诸公子又不服公子昭,再次密谋起事。这么一来,骨肉相残自不必说,齐桓公的霸业也自然落空。六兄弟要争当国君,死有应得;可悲的是一代霸主齐桓公,竟死在长子手中;几个如夫人也因儿子之累,被活活地埋了,岂不冤枉?”
杨坚听得汗毛直竖,禁不住插嘴道:
“夫人所言,可有所指?”
宣华夫人淡然一笑,指指杨坚道:
“万岁你也太多心了。你的五个儿子,非龙则凤,而且一个比一个孝顺,哪会像齐桓公那群不肖之子?况且万岁之英明空前绝后,怎会踏齐桓公之覆辙?只是我身为女子,向来怕事,生恐将来有人将贱妾给活活埋了,所以,见这小家伙落地竟然是个女娃,实是万千之喜,大慰妾心!”
杨坚口里不断咕噜着“为什么?为什么?”同时缓缓地睁开眼来。宣华夫人为什么要说这个令人难忘的历史故事?虽然,她似乎是纯讲历史,并特意声明他父子绝非故事中人,但最终她却将自己摆进了故事之中,担心她自己有朝一日也会给人活埋了……嘿,这不明明是在讲当今的事吗?莫非她已经听到风声,才借题提醒寡人?
身下的车轮“吱呀、吱呀”地叫着,仿佛便是“是呀,是呀”为他答疑。近几年来,他往往容易紧张,常常遇事沉不住气,却原来是因为自己的心底埋藏了一个可怕的意识,那便是模糊地意识到自己的继承人可能谋害他!这意识总是潜入心底抬不起头来,自然是因为继承人是他的亲儿子,哪有子杀父亲之理?所以,这潜意识总无抬头之理。宣华夫人所说的历史故事,为儿子可能杀父亲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于是,杨坚的潜意识不仅抬了头,而且再也按不下去了!
杨坚再次闭上双眼,这回是聚精会神地向过去搜索,对往事一件一件加以过滤,拈量拈量,看看请王子有无可疑之处。
他首先自然是审查杨勇的行为,杨勇的过失不少,但要找出企图谋害他杨坚的蛛丝马迹,却一无所获。最令人怪异的是他于数月前建立了“庶人村”,居中过苦行僧的日子。前日去仁寿官路上,杨坚听了左卫大将军元宇提起“庶人村”的事,心中颇为感动,当即命杨素折回京师到东宫观望,以示慰问之意;如今想来,个中颇有古怪,只是怪在哪里一时却说不清。
老三杨俊已经死去,用不着去想。老四杨秀却大大的不对头,传闻他在四川车马被服拟于天子,这却不可不防!
老二晋王杨广那是无可挑剔,朝野谁不说他大仁大孝!嘿,这回又从塞北凯旋回朝,这庆功大宴可得办个像模像样才行。老五杨谅尚为少年,那是不必去想了。
他忽地笑了起来,笑得甚为古怪。他搜索枯肠原是要挑剔儿子们暗算他的蛛丝马迹,不料反而要给儿子张罗庆功大宴。他冷静一想,觉得此事实在不该草草,复又对往事一遍又一遍地推敲求索,只是事事均有两可的解释,总是愈想愈糊涂,不觉间,安车已到帝京,进了朱雀门。杨素早已迎候于道,连忙趋前低声禀曰:
“臣临庶人村,皇太子怨恨形之于言表,恐旦夕生变,愿皇上严加防备!事出紧急,故昧死拦道奏闻。”
北伐突厥的庆功大宴结果变成小宴。长孙晟于班师途中接到圣旨,转到朔州的大利城去安抚突厥的新附;史万岁本在朝堂候旨准备参加庆功宴,杨素却骗杨坚说史去朝贺东宫的杨勇,杨坚一怒之下便不让史万岁与宴。这样,三路北伐的总管便只杨素一人与宴,加上元帅杨广和皇帝杨坚,总共只有三人。
席间,杨广趁兴递上启民可汗的谢表。杨坚边看边点头,后来得意地念出声来:
“……大隋圣主怜养百姓,如天无不覆也。如地无不载也。突厥诸姓荷蒙威思,赤心归服,并将部落归投圣主麾下。或南人长城,或住白道,人民羊马,遍满山谷。染干比如枯木重萌枝叶,枯骨再生皮肉,千万世长与大隋典羊马也。”
杨坚读毕哈哈大笑,这种爽朗的大笑近年来甚为少见。
杨广记住为长孙晟请功的诺言,便趁势道:
“这次奏捷,长孙晟功绩显著。”
接着便把长孙晟如何设计下毒,击溃达头可汗的经过详细介绍一遍。
杨坚听了笑逐颜开,高兴地说:
“朕在周代便预知长孙郎必将成为名将。当年指派他为护送千金公主的副使,便是我的主意;后来开皇初,用重金将他从突厥赎回来也是朕。你们看,这回该当如何封赏?”
杨素微微笑道:
“说起一箭双雕的长孙晟,重赏本是正理。但说到射雕,臣却想起了江南水域的鱼鹰。鱼鹰本是鱼类的天敌,但为何它最善于捕鱼呢?原来渔人养它成长之后,硬是在鱼鹰的脖子上系一小绳,缚得不松不紧,只让小鱼通过食道。这样,便能永远保持鱼鹰的半饥饿状态以激励其不竭的进取精神。由于这种缘故,鱼鹰才最善于捕鱼。臣由鱼鹰捕鱼的故事,悟出了用兵中赏罚的奇着,因此将士颇能用命。”
杨坚听了不吭一声,心中大以为是,从此便再不提封赏长孙晟的事。当下,又询问史万岁一路的战况:
“朕闻史万岁追敌百余里,斩首数千级,可有此事?”
杨素又谮曰:
“臣闻史万岁一路根本没有敌情,史万岁生恐此行徒劳无功,便纵兵将塞上放牧的突厥人大砍大杀……”
杨坚听了怒形于色,便也追问道:
“此话是真?”
杨素知他对史万岁反感,不会再加详察,便斩钉截铁道:
“降卒之言籍籍,安能有假?”
杨坚又默然了,心想:
“便算杨素之言有出入,朕也以‘鱼鹰’待之便了!”
他的心思虽是如此,然而仍以征询的目光求证于儿子杨广。杨广前见杨素巧妙地压抑长孙晟,又见他无中生有诬陷史万岁,心中虽知其非,然而口不能言。因为自己目前欲成大事,还得借重杨素的势力,若是当面戳穿谎言,责其妒贤嫉能,必然闹翻;为此,便连连点头为之圆谎,又不断称“是”,但心中则道:
“此人借势挟我为之圆谎,足见其心术之险,今日姑且遂其心愿,他日终当除之。”
便在此时,内侍来禀,说是大理少卿杨约有机密要事面奏。杨坚准允,杨约随传而入,礼毕,便将一封机密奏疏递给杨坚。杨坚聚精会神地展阅着,忽然手微微地颤抖起来,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杨广、杨素都凝视着皇帝杨坚异样的神态。忽地,杨坚把奏章狠摔地上,拍案大骂:
“狗娘养的!难道帝王可凭人力企求?孔子号称大圣,都不能取得天下,何物高颎,竟敢如此痴心妄想?”
杨广小心地捡起奏章,偷觑一眼,看清落款是齐国令韩滔,心知这是张衡重金收买的功夫见效了,于是便以眼色征询父王杨坚的同意,把奏章转交给右仆射杨素,同时心里想着:“
“还好刚才没与他闹僵,这红脸正当由他去做,我然后来当好人便了!”
杨素展开奏章一观,幸灾乐祸地念道:
“……其子调高颎回:‘司马仲达当初托疾不朝,遂有天下。父亲遭遇相似,焉知非福……”
至此,杨素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
“人心果是难测,臣一直以为高颎以齐国公归第,定然会感戴圣恩圣德,谁知竟一至如此!”
杨坚愤然作色道:
“你再往下看,高颎还征问术士占卜朕之休咎,说朕十九年难过,今年国有大丧!”
杨素看准了此刻的情势,深知这时是愈狠愈好,便是话说得大大过头,杨坚心里也只有赞他赤胆忠心,于是就激愤地说:
“高颎希冀国灾,以为身幸。若非觑觎朝廷,便是图危社稷。为恶有状,刑兹无赦,抑有旧章,请圣上依律诛之!”
一直立在一旁静观的杨约这时又禀道:
“皇上,臣这里还有一道表章请皇上御览。”
说完,递上了表章。
杨坚尖利的眼光立时投在杨约脸上,似乎要穿透杨约脑袋,把脑中藏的一切全掏出来瞧个明白。杨约神情木然,似在表明:
——我杨约无他,只是一块木头,一块大理寺的惊堂木,你要看就仔细看好了!
杨坚终于将眼光转落表章上面,接了过来,缓缓地打开,急急地展阅着。杨广见父王渐看渐喘着粗气,便悄悄地探头觑了一眼,落款是姬威,杨勇的幸臣,心中大喜,暗赞道:
“好个张衡,连太子的心腹都买过来,现在杨勇的心脏可要爆炸了!”
杨坚脸上红了一阵青一阵,渐而冒汗如珠,继而吃力地站了起来,一声不吭,蹒跚地离席而去,似是酩酊大醉。在场的人谁也不敢吭声,也不敢上前扶持,只觉得此刻的皇帝实是变成一团炸药,只要一星火花触犯,便会炸得玉石俱焚。
大约过了许久,杨广、杨素几乎同时抬起头来探询地望着杨约。杨约木然的脸上露出一丝阴冷的笑意,字音清晰地说:
“太子也请术士预卜皇上的吉凶,说开皇二十年,也就是今年,国有大丧。姬威的这一揭发是致命的一击!”
“此事是真?”杨约的哥哥杨素问道。
“你问我,我问谁?”杨约不满地答道。
不知是御厨烹调有差,还是杨坚心情大恶所致,这天晚上,杨坚竟捧腹大痛。痛一阵,吐一阵,拉一阵,肠胃七上八下,吓得杨坚急急地召来太医。他坚信自己中毒无疑了,但太医望诊了一会儿,则摇头否定他的猜疑,且说服了药,明日即可康复。杨坚疑信参半,服药之后,似乎略有缓解,心情这才渐渐宁定下来。
为了上厕所的方便,他在寝宫的后殿睡觉。半夜时,肚子又是一阵剧痛,同时咕咕噜噜直叫。他胡乱穿了衣裳,向厕所疾走,六个值寝卫士紧紧地跟上,在厕所外戒备着。杨坚拉了一阵,正想起身,却又想拉,如此反复多次,终不得离开茅房。
“谁?”远处忽传来一声恶厉的吆喝。
紧接着是—阵急骤而混乱的脚步声,随即,又间杂着刀剑出鞘及兵器的碰击声。声音来自东宫方向。
杨坚打了个寒颤,立即判断:
——太子杨勇起事了!原来他们先在晚宴中下毒,弄得我半夜开门出恭,然后来个突然袭击谋害朕躬……好家伙!这分明是“调虎离山”、“请君入瓮”两计并用了,莫非杨勇偷窥了我那镇国之宝十八条兵家秘计?那简直是一定的了!
杨坚不敢再往下推测,连忙拉起裤子,望寝宫的前殿狂奔而去,继即猛敲皇后独孤伽罗的房门。
“谁?”这是外室的伺寝宫女在问话。
“寡……寡人!”
杨坚心想:
——这宫女真是该死!
恐怖的气氛竟穿过门隙传入室中,室内传来急碎而杂乱的脚步声。许久,室内有一线灯光透门而出。似乎有人于室内往外窥视,且又问道:
“到底是谁?”
“朕!”杨坚狂怒了。
门吱呀一声开了,这是皇后亲自开的,同时问道:
“何事惶遽?三更半夜,不问清楚,能随便乱开吗?”
上一篇:赵匡胤
下一篇:张竞生传(中国性学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