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 第66节
杨坚立即把门闭了,上了栓,身靠门上,急急地喘气。一股恐怖气氛夹着丝丝臭气,向室中众人袭来。独孤后脸色莫名其妙地一下子刷白了;掌灯宫人纤手乱抖,灯火不住摇晃;另一伺寝宫人,牙齿打架的声音竟响彻全室,旁人听了心里无不发毛。面对着不测的灾祸,造化均赐给了人们同等恐惧的本能,谁说天公是不公平的呢?
“恐怕东宫闹事了……”
在室中众人强烈的探询眼光催促下,杨坚终于努力地吐出了一句完整的话。
倒是一向对太子怀有成见的独孤后从心里怀疑这一说法。她详细询问杨坚听到、见到的情形后,便松开门栓,交代门外的值寝卫士到现场盘查去。
不一会,两名值寝卫士立在门外覆旨——原来是东宫左卫率司马夏侯福,闻说前日皇帝下旨增设岗哨,以为这是皇上着手整饬军纪,因而自作聪明仿效,东宫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由于两边新设的岗哨都神经过敏,换哨时发生了误会,结果弓;出了一场虚惊。
大家都明白无事了,但杨坚却不认为事情会像卫士所说的那么简单,总疑心内中必有什么不轨的阴谋,只不过是酝酿还不成熟,才以胡辞搪塞,掩盖其事。于是便望着皇后,疑惑道:
“我看这卫士所言不尽是实,会不会与太子也有句连?”
独孤后微妙地一笑,说:
“反正这两卫士便没有同太子勾连,也是死定了……你皇上惊慌万状的神态怎可让人看到,传遍朝野?”
两个卫士人大惊失色,连忙跪落地上,不住地磕头。
那独孤后想了很久,似乎大是委决不下,最后言道:
“念你们伺候哀家多年,可以免去一死,但舌头必须留下。”
她说完,便领着杨坚进入内室,接着对杨坚说:
“你赶快把裤子换一下。”
原来杨坚于狂奔之际,又把大便拉在裤底,还撒了一泡尿水。
杨坚换好裤子,这才与皇后相对而坐,惊慌总算过去了,然而心情的亢奋有增无减。杨坚半躺半靠地瘫在座床之上,十分伤感地说:
“朕呕心沥血了数十年,虽然当了皇帝,可是年至六十,却不知欢乐为何物?朕的万里江山,寸土寸地,得来非易;倘若传人不肖,一旦化为云烟,虽在九泉之下,亦何以甚!近十来年,朕日思夜想的便是传人大事。如今看来,杨勇是决然不行了。”
“此事哀家不早就说过了?要快刀斩乱麻!”独孤后冷静道。
“是快刀斩乱麻的时候了!”杨坚道。
由于身体疲困至极,杨坚终于朦胧入睡。睡梦中梦呓不绝,竟是一个恶梦连着一个恶梦。
第二天,也即是开皇二十年九月戊申日,杨坚驾临大兴殿,对群臣说:
“朕从仁寿宫回来,本应开怀欢乐,不知何故,反而郁郁寡欢!”
这是要臣子做一道无题的文章,他以为杨勇在朝廷上,一定是怨声载道,只要开个小缺口,朝臣的弹劾表章定然会如决堤的洪水汹涌澎湃;不料群臣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才好。知道内情的杨素缄口不言,殿中肃默,出现了令人不安的冷场。以谦逊著名的吏部尚书牛弘,连忙引咎自责,出来谢罪:
“臣等不称其职,故使至尊忧劳!”
文不对题。杨坚不愿再绕圈子,一双利剑般的眼光在班列中搜索着。左庶子唐令则,太子家令邹文腾、左卫率司马夏侯福等人,忽感脸上被烙铁灼痛似的,急急低下头来避开。
“仁寿宫离此不远,可是朕每次还京都得严备仗卫,如临敌境,这不反常吗?昨夜东宫卫队蠢蠢欲动,意欲何作?岂非尔等欲坏我家国耶?”
于是,杨坚下旨,绑了唐令则、邹文腾、夏侯福等人,付大理寺审讯。接着,令杨素当殿陈说东宫的事状。
杨素一来不愿于朝臣面前暴露自己长期参与构陷太子的机密,二来还想引诱一些劲敌陷入太子党的陷阱,只故意罗列杨勇一般的劣迹和怨恨情绪,重大的案情则隐下不说。因为问题若是说得严重,会把反对派吓跑的,那就达不到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目的。
果然,刚复职不久的左卫大将军元宇上前奏道:
“废立大事,望陛下慎重再慎重!天子无二言,万一诏旨形成,后悔不及。构陷之辞诚不可信,唯陛下察之!”
这时,柱国大将军史万岁也出班朗声奏说:
“太子为人宽厚,他日必是仁君。如今陛下父子不协,定有巨奸之徒,从中搬弄是非,望陛下明察!”
杨坚听了大为刺耳,愤然作色道:
“你道巨奸是谁?请替朕指出来!”
史万岁竟不畏缩,朝指杨素道:
“他便是巨奸了。臣今举一例,便足以证之。臣于都斤山与达头可汗相遇,穷追百里,大破胡虏,斩首数千,此事将士均可作证,但杨素妒贤嫉能,瞒而灭之。臣一人功过何足道,可怜百千将士身当矢石,蝶血沙场而不见寸封!杨素翻云覆雨如此,太子之事能不颠倒是非?陛下,你可万万不能上当啊!”
“住口!”杨坚勃然大怒:“你杀良冒功,激反突厥,罪责难逃,尚敢反噬越公!”
杨素趋前奏曰:
“请陛下传姬威上殿作证,以明太子之罪不诬!”
杨坚点头准允,姬威立刻被传上殿。今日他成了风头人物,朝臣无不拭目以视。他五短身材,猿脸猴腮,场面如此庄严,他的眼珠却滴溜溜乱转。姬威乃是太子心腹,哪个不知;心腹外叛,太子自是凶多吉少了。群臣全都屏息倾听,等候石破天惊的消息。
姬威颤巍巍跪下,说的颇为慌乱,罗列的大都是太子耽于声色之事,以及一连串对父王的怨言。太子以酒色自晦,事实不假;但将太子二十年来日常生活中偶然对父母所发的牢骚集中一起言之,也颇吓人。尤其是最后一条,说太子请术士预卜父王吉凶,道是“二十年不可过”一语,骇得朝臣们无不噤若寒蝉。
这时,太史丞袁充见闻刘晖为太子祈禳,知他已保不住太史令的乌纱,明白自己的机遇来了,连忙越班奏曰:
“启奏至尊,臣观天文,皇太子当废!”
于是,君臣无言,似乎便凭袁充这一锤定音。
杨勇痴痴地坐在“庶人村”陋室之中,直似一根木头;然而,他的情绪却空前的活跃。他从不犯人,却因何那么多人与他为敌:
——外人姑且不论,可亲如父母兄弟,却为何加害于我?这世界实在不可理解。那姬威一直都是我的心腹,却会突然背叛,怎么一点征兆也没有?
如今大势已去,完了,一切都完了,不仅近日地位急速恶化,甚至连天象也在变,“太白昼现”,那是比“太白袭月”更坏的兆头!再呆在“庶人村”已经毫无意义,而且可笑,甚至连“庶人村”的存在都是可笑之至了。然而,他必须硬着头皮强呆下去;否则,便会招来更多的非议,为天下人留下更大的笑柄!为了避免可笑的事,他必须可笑地活在“庶人村”。这是一种比圣旨更强横的力量责令他这么生活的,他只能如此,别无选择余地。
面对这种啼笑皆非的处境,他直想呼天咒地,终于还是一声不吭,无言地望着苍茫的天宇。他努力思索事态的来龙去脉,似乎一切都明明白白,可再往深层想去,一切复又变得古里古怪,不可思议。他无望地望着天宇,祈求给他心中的疑问有一个明晰的回答;天穹给他的答案则是广漠无边的沉默。
一队官禁无声无息地来到面前,无言地立着,一动不动了,似乎是一支影子部队。领头的人他是认识的,好像是殿内值长,故上柱国韩擒虎的沙甥——李靖。他忽生奇想:
——传闻韩擒虎到阴曹当阎罗王,李靖是父王的殿内值长,定然是奉旨率领禁卫来捕人了!自然是捕我杨勇了,那是铁定了。会不会这一去就是杀头?
想到这里,他的心冰一样凉了。
“是杀我的头吗?”
他强笑而问,其实心中万分地不安,实在想哭。
“自古天意难测,俺李靖小卒而已,能奉告什么?请殿下劳动一下,到武德殿一趟。”
“哦?”
杨勇心中又打个突,武德殿是不祥之地。
走出荒凉的“庶人村”,便进入东宫中心地。杨勇张目四顾,竟不见一个熟人。东宫的部属哪里去了?阿云又哪里去了?忽然他感到大事比预感的还要不妙,一股凉气透背面人,继而打了个寒噤。他眼神到处搜索,想找阿云母子,阿云一人便生了阿俨、阿裕、阿筠三兄弟,还有个女儿永丰公主,可是一个也不见,似乎是前一刻发生了地裂,土地张开了血盆大口,一瞬之间。把他们全给吞下去了!
走出了东宫门,他又吃了一惊:
——原来东宫已被禁卫军重重围住,东宫的卫队全数被缴了械。
从“庶人村”走到东宫门外,他吃惊地发现:
——父子之情已是荡然无存,父王已将我视为仇敌,目之为匪寇了!
面临这场国家大变、人伦大变,他不仅行为上不知所措,便在心里也难以设想,他一下子变成十足的傻子,化作一只可怜巴巴的羔羊,任人驱遣、宰杀。羔羊挨了鞭子尚能咩咩地叫,借以呼唤同情;然而他不能叫,他比羔羊还糟。历来是,国君要杀臣子,虽有反抗的先例,但事后均被人口诛笔伐为叛臣;而当儿子的与父亲拔刀相见,那就极为罕见了。叛臣道子,这儿是他思想的禁区,他是连沾边也不敢的,怎敢在禁区中驰骋?他只能当羔羊,这似乎是几千年前就规定好了,不可想!
他进入了武德殿大门,立感眼花缭乱,迎面刀枪剑戟森立,连所有手执器械的禁军也一律俨然、森然,似乎和他们手中的兵器一样发出金属的冷光,流动着肃杀之气。他又记起了去年春天在这儿大射的情景——
那是开皇十九年正月“戊寅日”,父王杀了虞庆则。王景两个上柱国之后,为了威伏四夷,特在此地举行大型的射击竞赛。让域中一流的杀手,伏在校场旁边,虎视眈眈地瞄准那即将出现的猎物。那猎物并非具有利牙利爪的虎狼熊黑,虽不能执兵相向,却也能一扑以决死生;那猎物只是驯良至极的梅花鹿,它绝无杀人的愿望,也无伤人的本领,连自卫的武装也没有,虽然有一对珊瑚般的触角,但与其说是武器,倒不如说是美妙至极的工艺品,究其实只是一种摆设,便如宫廷仪卫手执的画朝,那是显示一种礼仪,绝不能当兵器使用的。
杨勇忽然亲切地感到自己也变成了一只梅花鹿,待会儿将由人驱策,从那校场旁边的木栏栅内跑道跑过,好让一流的杀手宰杀,好让所有的观众轰然叫好。
去年此时,他还以为那跑道边的本栏栅,对鹿儿来说是个不坏的保护物,似乎有了它的遮挡,射手的命中率便减了一半,显示出主宰者的慈善情怀;如今看来,根本不是,全然是一种伪善的障眼幻术。因为,木栏栅的存在,实际上只是限制鹿儿不得自由逃出有效射击的范围,而高明的射手根本不在乎根栏栅的遮挡,无数的空档为他们提供了无穷的谋杀机会,而最高明的杀手只需一个空隙便足够了。
记得去年高雅贤的表演,他六箭同时摔出,立毙六鹿,无一箭脱靶,自然更无一箭误中了木栏栅。其实所有射手,都没有错射木栅的失误。由此可见本栏栅所隐藏的伪善与阴谋。
“春戊寅”,戊寅日乃是春季的“天赦日”,这种“天赦日”一年便只有四天,那是上天对万类施行特赦的日子,父王为何专捡春天唯一的“天赦日”来谋算手无寸铁的麋鹿呢?
杨勇如痴如梦地往前走,道旁的本栏栅笔直挺立,他记忆中的木栏栅是在校场的西边,因何今日移到东边来了?哦,那笔挺而立的其实不是本栏栅,而是荷枪执朝的宫禁!继而他的思想又模糊了,觉得笔挺的确是木柱子,千真万确!他感受到一种麻木的悲哀,自己竟成为一只任人宰割的麋鹿;他又感到一种实实在在的欣慰,活在世上三十多年,没伤害过人,着实像只麋鹿。
他终于来到武德殿的殿下,见那高不可攀的殿上,立着全副武装的父王,他威严极了,如临大敌。忽然间,他觉得自己与父王相隔极为遥远。弄不清是旁人提示还是出于己意,他乖乖地跪在殿下,等候射手的屠杀。从前,群臣若是见他过来,无不争着趋前问候,今日见他来此,或掉头回避,或漠然不识,或视为无有……他蓦然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接着,犯人渐来渐多,约数十人许,自然都是东官僚属,那是不用看了。众人纷纷跪下,均不吭一声。来到此地,语言全然无用。便是有天大的冤枉,也不好声辩。天子立案;还会有差?你声辩赢了,便意味着皇帝输了。你让皇帝输给文武百官看,让皇帝丢尽脸面给天下人看,便算你赢了,也是死无葬身之地。这不是道理,但却是生活常识。所以,谁也没有说话的欲望。
皇帝的脸是丢不得的,皇帝丢脸,即是国家丢脸,你让国家丢脸,自然就是天字第一号的坏蛋了。
再接着,高颎、元宇、史万岁也来了。除了史万岁恼得直喘粗气外,其他的人都不吭不哼,木然地跪着。仿佛有一只无形的魔掌,不仅扼住所有人的喉咙,而且把人们的思想、欲望全然掏空。
杨勇感到有一个人挤进了他的身旁,贴近他跪下来,可跪的地方有的是,难道杀头也要拣个好地方?这时,殿上文武百官都不由自主地往他身边张望,连木栏栅也蠢蠢欲动,往他身边拥挤。奇怪,有什么好看!杨勇这才转过头来想看个明白。天哪,跪在他身边的,竟是他十岁的女儿,永丰公主!
“爹,女儿来陪你。”她的声音既孺且稚。
但在杨勇听来却如五雷轰顶。这是死地,你小娃娃有什么罪?也来这里!
这时,殿上的杨素慌忙走到杨坚身边,在其耳旁说了句什么,杨坚点了点头,继而有个彪形大汉,他是柱国大将军来护儿,匆匆赶下殿来,低声哄着永丰公主:
“小公主,这儿不好玩,我带你到一个好地方玩去,好不好!”
“不……不!”
“为什么不?要听话。”
“人家要杀我爹爹,你还叫我去玩?你是坏蛋!不听!不听!”
小公主用双手捂住了耳朵。
“我这是为你好……”来护儿边说边行动,抱起了永丰公主,便往偏殿疾走。
小公主大哭大闹,叫道:
“坏蛋!我要爹爹……我要同爹爹死在一起……你们为何不让?爷爷!你看到了没有?一个臭男人抱住你的孙女……”
小公主凄厉的呼喊,全场莫不为之动容,而杨勇此刻更是心如刀绞。
这时,内史令苏威宣读了“第一道诏书”:
以图谋不轨罪,罢齐国公,除名为民。
高颎谢恩之后,站了起来,脸上竟有真实的喜悦。此刻他耳边清晰地响着他出任宰相之日,老母亲告诫他的到句话:
“你富贵已极,如今只少一个砍头,慎之!慎之!”
“恐怕东宫闹事了……”
在室中众人强烈的探询眼光催促下,杨坚终于努力地吐出了一句完整的话。
倒是一向对太子怀有成见的独孤后从心里怀疑这一说法。她详细询问杨坚听到、见到的情形后,便松开门栓,交代门外的值寝卫士到现场盘查去。
不一会,两名值寝卫士立在门外覆旨——原来是东宫左卫率司马夏侯福,闻说前日皇帝下旨增设岗哨,以为这是皇上着手整饬军纪,因而自作聪明仿效,东宫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由于两边新设的岗哨都神经过敏,换哨时发生了误会,结果弓;出了一场虚惊。
大家都明白无事了,但杨坚却不认为事情会像卫士所说的那么简单,总疑心内中必有什么不轨的阴谋,只不过是酝酿还不成熟,才以胡辞搪塞,掩盖其事。于是便望着皇后,疑惑道:
“我看这卫士所言不尽是实,会不会与太子也有句连?”
独孤后微妙地一笑,说:
“反正这两卫士便没有同太子勾连,也是死定了……你皇上惊慌万状的神态怎可让人看到,传遍朝野?”
两个卫士人大惊失色,连忙跪落地上,不住地磕头。
那独孤后想了很久,似乎大是委决不下,最后言道:
“念你们伺候哀家多年,可以免去一死,但舌头必须留下。”
她说完,便领着杨坚进入内室,接着对杨坚说:
“你赶快把裤子换一下。”
原来杨坚于狂奔之际,又把大便拉在裤底,还撒了一泡尿水。
杨坚换好裤子,这才与皇后相对而坐,惊慌总算过去了,然而心情的亢奋有增无减。杨坚半躺半靠地瘫在座床之上,十分伤感地说:
“朕呕心沥血了数十年,虽然当了皇帝,可是年至六十,却不知欢乐为何物?朕的万里江山,寸土寸地,得来非易;倘若传人不肖,一旦化为云烟,虽在九泉之下,亦何以甚!近十来年,朕日思夜想的便是传人大事。如今看来,杨勇是决然不行了。”
“此事哀家不早就说过了?要快刀斩乱麻!”独孤后冷静道。
“是快刀斩乱麻的时候了!”杨坚道。
由于身体疲困至极,杨坚终于朦胧入睡。睡梦中梦呓不绝,竟是一个恶梦连着一个恶梦。
第二天,也即是开皇二十年九月戊申日,杨坚驾临大兴殿,对群臣说:
“朕从仁寿宫回来,本应开怀欢乐,不知何故,反而郁郁寡欢!”
这是要臣子做一道无题的文章,他以为杨勇在朝廷上,一定是怨声载道,只要开个小缺口,朝臣的弹劾表章定然会如决堤的洪水汹涌澎湃;不料群臣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才好。知道内情的杨素缄口不言,殿中肃默,出现了令人不安的冷场。以谦逊著名的吏部尚书牛弘,连忙引咎自责,出来谢罪:
“臣等不称其职,故使至尊忧劳!”
文不对题。杨坚不愿再绕圈子,一双利剑般的眼光在班列中搜索着。左庶子唐令则,太子家令邹文腾、左卫率司马夏侯福等人,忽感脸上被烙铁灼痛似的,急急低下头来避开。
“仁寿宫离此不远,可是朕每次还京都得严备仗卫,如临敌境,这不反常吗?昨夜东宫卫队蠢蠢欲动,意欲何作?岂非尔等欲坏我家国耶?”
于是,杨坚下旨,绑了唐令则、邹文腾、夏侯福等人,付大理寺审讯。接着,令杨素当殿陈说东宫的事状。
杨素一来不愿于朝臣面前暴露自己长期参与构陷太子的机密,二来还想引诱一些劲敌陷入太子党的陷阱,只故意罗列杨勇一般的劣迹和怨恨情绪,重大的案情则隐下不说。因为问题若是说得严重,会把反对派吓跑的,那就达不到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目的。
果然,刚复职不久的左卫大将军元宇上前奏道:
“废立大事,望陛下慎重再慎重!天子无二言,万一诏旨形成,后悔不及。构陷之辞诚不可信,唯陛下察之!”
这时,柱国大将军史万岁也出班朗声奏说:
“太子为人宽厚,他日必是仁君。如今陛下父子不协,定有巨奸之徒,从中搬弄是非,望陛下明察!”
杨坚听了大为刺耳,愤然作色道:
“你道巨奸是谁?请替朕指出来!”
史万岁竟不畏缩,朝指杨素道:
“他便是巨奸了。臣今举一例,便足以证之。臣于都斤山与达头可汗相遇,穷追百里,大破胡虏,斩首数千,此事将士均可作证,但杨素妒贤嫉能,瞒而灭之。臣一人功过何足道,可怜百千将士身当矢石,蝶血沙场而不见寸封!杨素翻云覆雨如此,太子之事能不颠倒是非?陛下,你可万万不能上当啊!”
“住口!”杨坚勃然大怒:“你杀良冒功,激反突厥,罪责难逃,尚敢反噬越公!”
杨素趋前奏曰:
“请陛下传姬威上殿作证,以明太子之罪不诬!”
杨坚点头准允,姬威立刻被传上殿。今日他成了风头人物,朝臣无不拭目以视。他五短身材,猿脸猴腮,场面如此庄严,他的眼珠却滴溜溜乱转。姬威乃是太子心腹,哪个不知;心腹外叛,太子自是凶多吉少了。群臣全都屏息倾听,等候石破天惊的消息。
姬威颤巍巍跪下,说的颇为慌乱,罗列的大都是太子耽于声色之事,以及一连串对父王的怨言。太子以酒色自晦,事实不假;但将太子二十年来日常生活中偶然对父母所发的牢骚集中一起言之,也颇吓人。尤其是最后一条,说太子请术士预卜父王吉凶,道是“二十年不可过”一语,骇得朝臣们无不噤若寒蝉。
这时,太史丞袁充见闻刘晖为太子祈禳,知他已保不住太史令的乌纱,明白自己的机遇来了,连忙越班奏曰:
“启奏至尊,臣观天文,皇太子当废!”
于是,君臣无言,似乎便凭袁充这一锤定音。
杨勇痴痴地坐在“庶人村”陋室之中,直似一根木头;然而,他的情绪却空前的活跃。他从不犯人,却因何那么多人与他为敌:
——外人姑且不论,可亲如父母兄弟,却为何加害于我?这世界实在不可理解。那姬威一直都是我的心腹,却会突然背叛,怎么一点征兆也没有?
如今大势已去,完了,一切都完了,不仅近日地位急速恶化,甚至连天象也在变,“太白昼现”,那是比“太白袭月”更坏的兆头!再呆在“庶人村”已经毫无意义,而且可笑,甚至连“庶人村”的存在都是可笑之至了。然而,他必须硬着头皮强呆下去;否则,便会招来更多的非议,为天下人留下更大的笑柄!为了避免可笑的事,他必须可笑地活在“庶人村”。这是一种比圣旨更强横的力量责令他这么生活的,他只能如此,别无选择余地。
面对这种啼笑皆非的处境,他直想呼天咒地,终于还是一声不吭,无言地望着苍茫的天宇。他努力思索事态的来龙去脉,似乎一切都明明白白,可再往深层想去,一切复又变得古里古怪,不可思议。他无望地望着天宇,祈求给他心中的疑问有一个明晰的回答;天穹给他的答案则是广漠无边的沉默。
一队官禁无声无息地来到面前,无言地立着,一动不动了,似乎是一支影子部队。领头的人他是认识的,好像是殿内值长,故上柱国韩擒虎的沙甥——李靖。他忽生奇想:
——传闻韩擒虎到阴曹当阎罗王,李靖是父王的殿内值长,定然是奉旨率领禁卫来捕人了!自然是捕我杨勇了,那是铁定了。会不会这一去就是杀头?
想到这里,他的心冰一样凉了。
“是杀我的头吗?”
他强笑而问,其实心中万分地不安,实在想哭。
“自古天意难测,俺李靖小卒而已,能奉告什么?请殿下劳动一下,到武德殿一趟。”
“哦?”
杨勇心中又打个突,武德殿是不祥之地。
走出荒凉的“庶人村”,便进入东宫中心地。杨勇张目四顾,竟不见一个熟人。东宫的部属哪里去了?阿云又哪里去了?忽然他感到大事比预感的还要不妙,一股凉气透背面人,继而打了个寒噤。他眼神到处搜索,想找阿云母子,阿云一人便生了阿俨、阿裕、阿筠三兄弟,还有个女儿永丰公主,可是一个也不见,似乎是前一刻发生了地裂,土地张开了血盆大口,一瞬之间。把他们全给吞下去了!
走出了东宫门,他又吃了一惊:
——原来东宫已被禁卫军重重围住,东宫的卫队全数被缴了械。
从“庶人村”走到东宫门外,他吃惊地发现:
——父子之情已是荡然无存,父王已将我视为仇敌,目之为匪寇了!
面临这场国家大变、人伦大变,他不仅行为上不知所措,便在心里也难以设想,他一下子变成十足的傻子,化作一只可怜巴巴的羔羊,任人驱遣、宰杀。羔羊挨了鞭子尚能咩咩地叫,借以呼唤同情;然而他不能叫,他比羔羊还糟。历来是,国君要杀臣子,虽有反抗的先例,但事后均被人口诛笔伐为叛臣;而当儿子的与父亲拔刀相见,那就极为罕见了。叛臣道子,这儿是他思想的禁区,他是连沾边也不敢的,怎敢在禁区中驰骋?他只能当羔羊,这似乎是几千年前就规定好了,不可想!
他进入了武德殿大门,立感眼花缭乱,迎面刀枪剑戟森立,连所有手执器械的禁军也一律俨然、森然,似乎和他们手中的兵器一样发出金属的冷光,流动着肃杀之气。他又记起了去年春天在这儿大射的情景——
那是开皇十九年正月“戊寅日”,父王杀了虞庆则。王景两个上柱国之后,为了威伏四夷,特在此地举行大型的射击竞赛。让域中一流的杀手,伏在校场旁边,虎视眈眈地瞄准那即将出现的猎物。那猎物并非具有利牙利爪的虎狼熊黑,虽不能执兵相向,却也能一扑以决死生;那猎物只是驯良至极的梅花鹿,它绝无杀人的愿望,也无伤人的本领,连自卫的武装也没有,虽然有一对珊瑚般的触角,但与其说是武器,倒不如说是美妙至极的工艺品,究其实只是一种摆设,便如宫廷仪卫手执的画朝,那是显示一种礼仪,绝不能当兵器使用的。
杨勇忽然亲切地感到自己也变成了一只梅花鹿,待会儿将由人驱策,从那校场旁边的木栏栅内跑道跑过,好让一流的杀手宰杀,好让所有的观众轰然叫好。
去年此时,他还以为那跑道边的本栏栅,对鹿儿来说是个不坏的保护物,似乎有了它的遮挡,射手的命中率便减了一半,显示出主宰者的慈善情怀;如今看来,根本不是,全然是一种伪善的障眼幻术。因为,木栏栅的存在,实际上只是限制鹿儿不得自由逃出有效射击的范围,而高明的射手根本不在乎根栏栅的遮挡,无数的空档为他们提供了无穷的谋杀机会,而最高明的杀手只需一个空隙便足够了。
记得去年高雅贤的表演,他六箭同时摔出,立毙六鹿,无一箭脱靶,自然更无一箭误中了木栏栅。其实所有射手,都没有错射木栅的失误。由此可见本栏栅所隐藏的伪善与阴谋。
“春戊寅”,戊寅日乃是春季的“天赦日”,这种“天赦日”一年便只有四天,那是上天对万类施行特赦的日子,父王为何专捡春天唯一的“天赦日”来谋算手无寸铁的麋鹿呢?
杨勇如痴如梦地往前走,道旁的本栏栅笔直挺立,他记忆中的木栏栅是在校场的西边,因何今日移到东边来了?哦,那笔挺而立的其实不是本栏栅,而是荷枪执朝的宫禁!继而他的思想又模糊了,觉得笔挺的确是木柱子,千真万确!他感受到一种麻木的悲哀,自己竟成为一只任人宰割的麋鹿;他又感到一种实实在在的欣慰,活在世上三十多年,没伤害过人,着实像只麋鹿。
他终于来到武德殿的殿下,见那高不可攀的殿上,立着全副武装的父王,他威严极了,如临大敌。忽然间,他觉得自己与父王相隔极为遥远。弄不清是旁人提示还是出于己意,他乖乖地跪在殿下,等候射手的屠杀。从前,群臣若是见他过来,无不争着趋前问候,今日见他来此,或掉头回避,或漠然不识,或视为无有……他蓦然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接着,犯人渐来渐多,约数十人许,自然都是东官僚属,那是不用看了。众人纷纷跪下,均不吭一声。来到此地,语言全然无用。便是有天大的冤枉,也不好声辩。天子立案;还会有差?你声辩赢了,便意味着皇帝输了。你让皇帝输给文武百官看,让皇帝丢尽脸面给天下人看,便算你赢了,也是死无葬身之地。这不是道理,但却是生活常识。所以,谁也没有说话的欲望。
皇帝的脸是丢不得的,皇帝丢脸,即是国家丢脸,你让国家丢脸,自然就是天字第一号的坏蛋了。
再接着,高颎、元宇、史万岁也来了。除了史万岁恼得直喘粗气外,其他的人都不吭不哼,木然地跪着。仿佛有一只无形的魔掌,不仅扼住所有人的喉咙,而且把人们的思想、欲望全然掏空。
杨勇感到有一个人挤进了他的身旁,贴近他跪下来,可跪的地方有的是,难道杀头也要拣个好地方?这时,殿上文武百官都不由自主地往他身边张望,连木栏栅也蠢蠢欲动,往他身边拥挤。奇怪,有什么好看!杨勇这才转过头来想看个明白。天哪,跪在他身边的,竟是他十岁的女儿,永丰公主!
“爹,女儿来陪你。”她的声音既孺且稚。
但在杨勇听来却如五雷轰顶。这是死地,你小娃娃有什么罪?也来这里!
这时,殿上的杨素慌忙走到杨坚身边,在其耳旁说了句什么,杨坚点了点头,继而有个彪形大汉,他是柱国大将军来护儿,匆匆赶下殿来,低声哄着永丰公主:
“小公主,这儿不好玩,我带你到一个好地方玩去,好不好!”
“不……不!”
“为什么不?要听话。”
“人家要杀我爹爹,你还叫我去玩?你是坏蛋!不听!不听!”
小公主用双手捂住了耳朵。
“我这是为你好……”来护儿边说边行动,抱起了永丰公主,便往偏殿疾走。
小公主大哭大闹,叫道:
“坏蛋!我要爹爹……我要同爹爹死在一起……你们为何不让?爷爷!你看到了没有?一个臭男人抱住你的孙女……”
小公主凄厉的呼喊,全场莫不为之动容,而杨勇此刻更是心如刀绞。
这时,内史令苏威宣读了“第一道诏书”:
以图谋不轨罪,罢齐国公,除名为民。
高颎谢恩之后,站了起来,脸上竟有真实的喜悦。此刻他耳边清晰地响着他出任宰相之日,老母亲告诫他的到句话:
“你富贵已极,如今只少一个砍头,慎之!慎之!”
上一篇:赵匡胤
下一篇:张竞生传(中国性学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