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 第97节
大家相对而嘻,均不知这一纸他日对自己、对大隋王朝会有什么影响!
第九章 长河落日 第三节
大限将到之时,杨坚才蓦然醒悟到自己将了结在自己亲手选定的太子
手里。
西风落叶下长安之际,独孤伽罗断气了。
她死得孤独。
死亡是相对的,有些人明明活着,旁人却觉得他死了,甚至不曾感觉到他的存在;有些人明明死去,却有人感觉他还活着,总是无法摆脱他。
尉迟明月去世已经三年,仍旧陪伴独孤伽罗生活,活在她的梦中,活在她的心中,活在她的感觉里。
前日,她在渭桥上所见的尉迟明月,不管是死而复生,鬼魂出现,幻觉作祟,还是有人故意装神弄鬼,都证明了:在独孤伽罗的心目中,尉迟明月是存在的。
她们两人之间的纠结依然是难解难分。她受不了在光天化日之下,尉迟明月栩栩如生地朝她走来。她的精神崩溃了,瓦解了,在劫难逃。虽是咬牙顶了一阵,终是控制不了自己。
那一日,她依了儿媳蜀王妃的劝告,离开了鬼气森森的长安内宫,驰往歧山仁寿宫养病,却在宣华夫人的花厅里见到倾城倾国的奇珍异宝,见到她三个亲生儿子的丑态,见到他们的真面目。她没当场气昏,但她心中整整构筑一生的琼楼玉宇全然倒塌。
她不吭一声,但有撕心裂肺的狂呼:她不杀一人,心中却杀尽了天下人。便在此刻,她交代宫监张权再次杀人,去杀天香小公主。此时她不怕鬼,只怕人,恨人。她后悔以前的种种后悔举动,愤然离开仁寿宫返回京都。
回京之后,她完全变了,失去一切欲望,她不愿同人说话,也不愿进食,什么都是多余的。丈夫杨坚关照她几日,忽然不告而别,行色匆匆。她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她定然是奔赴仁寿宫去了。
当晚的梦境又多了一个人,或说一个鬼?不知怎说才确切,说不好,一说即偏差了。梦境中,一个浑身血迹的女娃娃骑在她的腹部,手里拿着一把小刀往她身上不住地乱戳,她动弹不得,更反抗不了,因为四肢都被无形的手按住,凭感觉,按住她头部的正是尉迟明月。她隐隐觉得是一场梦,醒过来就没事了,可就是无法醒转过来。黑夜漫长得永无尽期,似乎白天永不再来。
她渴望着,弄不清是渴望什么,后来好像又弄清了,她害怕孤独,渴望有亲人在一旁伺候。她有五个儿子,大儿杨勇废为庶人国在东宫里了,二儿杨广自当太子之后便很少来过,三儿杨俊早已归天,四儿杨秀幽禁内侍省受审不能来,五儿杨谅远在太原山高水长。丈夫此时在仁寿宫,定然与宣华夫人一道诅咒她!大家串通一气,冷落她,抛弃她,把她抛落黑暗的深渊。
她度夜如年,虽只熬了三夜,情同熬过三个黑暗的年代。她尤其无法忍受那一成不变的恶梦。
第四天早晨,一轮驾着四马的安车,载着沉重的羞辱,离开京都朝岐山仁寿宫进发。独孤伽罗不能梦中无伴,决意找杨坚。
杨坚拒绝见她,虽然让出大宝殿的正室,却在偏殿与宣华夫人一起,并且,次日凌晨便与宣华夫人一同入京,再次把她冷落在仁寿宫。她不能死皮赖脸再追人家屁股之后了。她还得给自己留下一点皇后的尊严。尽管她已经没有剩下多少尊严可以留住。
她躺在黯淡的床中迟钝地想着:
——我富有九州,其实只占一席之地;我贵为一国之母,伺候她的唯剩湘裙一人;我有五个儿子,弥留之际却无一人前来探望;我有一个丈夫,而今却被另一个女人揭去。我奋斗了一生,最终竟是一无所有。这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她没法参透,她疑惑地仰望屋顶,似乎想从那重重叠叠的屋瓦缝里寻求答案,便这样断气了。
杨广是最接近亡者的,所以他是第一个来到仁寿宫哭丧的人,当着父皇及诸宫人的面,他先是泣不成声,继而恸哭,呼天抢地,然后衰弱得体不能支。三翻五次地要昏倒下去,直至周遭人众被感染得涕泪纵横,这才罢休。
守丧期间,照例只能食素,但他与鱼肉的缘分极深,这又令他再伤脑筋,只得让亲信把烤肉炸鱼用衣服包裹严紧送入房来,或者变个花样,将鱼肉放入竹筒腊封之后,偷偷地传入房中。
杨谅也从并州赶回奔丧,他哭了一阵之后,便去朝见父皇,然后就逗留在宣华夫人的花厅之中。
独孤皇后死后,宣华夫人便入主六宫,所有宫人听她号令固不必说,皇子们前来请安,也是理所当然。
前人创造语言,既为传道记事表情,也为胡说八道,甚至特意将他人引入误区;因而,人类时而在一般动物之上,时而禽兽不如。这时,一团大肉球滚人花厅,拱起虾爪般的双手,给宣华夫人、汉王请安。
“你是何人?”
“臣乃著作郎王助,恭请娘娘圣安!”
“你是著作郎,有何著作?”
“臣撰《皇隋灵感志》三十卷,皇上诏令宣示天下,集诸州使者于一堂,由卑职洗手焚香宣读,整整读了十天。”
宣华夫人这才想起一个毕生胡说八道,以歌功颂德为业的土人。此人杂采民间歌谣,征引图书谶讳,尽牵强附会之能事,将建国以来荒诞怪异的现象一律解释为祥瑞,大唱赞歌,实是无耻之尤,他的名字即叫王劭。当即问道:
“说我大隋帝业可传六十世,便是你了!”
“正是微臣!”
“说皇上、皇后能活千秋万岁的也是你吧?”
“是……今皇后虽然升天,那不是死,是当菩萨去……她原是妙善菩萨下凡!”
“说杨勇、杨秀该当废为庶人,如同黄帝、尧、舜处分儿子一样英明的,也是你吧?”
“是……”
这一声王劭应得如蚊蝇之响。
宣华夫人心想:
——此人该杀。
不过,若要一个国家早日灭亡,这号人应是多多益善。滔滔不绝的赞歌最能麻醉人主,最能杀人灭国于无形。他之所为,与我的图谋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何必生他的气?于是转怒为喜道:
“先生学究天人,好好干,哀家必有重赏。去吧!”
待王劭去后,汉王杨谅则道:
“娘娘难道看不出?此人实是士人之败类,国家之蟊贼!”
“阿杰,你的眼光果然如炬,只可惜你不是太子!”
她第一回呼杨谅的小名。
“孩儿孤掌难鸣,常恐步大哥、四哥后尘,尚敢指望太子宝座?”
“嘻嘻!阿杰又来装可怜相了!你拥有河东、河北。山东五十二州地盘,皇上又恩准你不拘律令、便宜行事。你已经当了北齐国的六年天子,还说这等泄气话!”
她得把杨谅举兵与杨广对抗的心思给扇动起来。
宣华夫人的话,杨谅大为受用,一下子乐得心花怒放。心想:
——当年北齐王朝便只这五十二州领域,我出任并州总管六年,着实是当了齐国的六年皇帝,可惜我没很好使用手中的权力,认真经营一番。当年二哥取代大哥,母后是起关键作用,今我有眼前这个如花似月的后娘支持,岂非天助我也?今之所虑,唯杨素一个人,他可是二哥的死党!
“那杨素势焰连天,实超过当年的高相国。”
宣华夫人不应,只专心地削着手中苹果,削完递给汉王,笑道:
“这苹果你经常吃吗?”
“好红好大的苹果!”杨谅接过叹道:“像这样大,这样红的苹果,又是娘娘亲手削的,这还是第一回!”
“凡是水果,愈大愈成熟愈是好摘,有时只需一阵风吹过,便纷纷落地。不过,想吃苹果倒也不必自己动手,由旁人去采不更好吗?可惜你的岳父豆卢勋去世太早。听说你的大舅子豆卢贤颇有乃父上柱国之雄风,他新任大理少卿,与大理卿梁毗合得来吗?”宣华夫人道。
“他们二人都很耿直,颇为相得。”
“好,那就很好!”她又意味深长地望了杨谅一眼,幽幽地说:“这儿不可久留,你还是到灵堂多哭一会,你父皇马上就要来了。”
杨谅感激地望她一眼,告退出去,便在门口,碰上了父皇杨坚,他怯怯地一揖,这才离去。
杨坚进了花厅,坐了许久,偶然地一问:
“阿杰他……”
“他又大哭一场,”宣华夫人说:“他哭皇后过世了,生恐今后没人为他作主。”
“还有朕在,他到底怕谁?”
“皇上健在,他自然谁也不怕;他就是担心皇上不知保养身体,万一横生意外,有人胆大包天,一道假的圣旨下去,他一时真假莫辨,只身回来,岂不落了圈套?”
“小家伙未免也太多虑。”
杨坚说到这里忽然噎住,嘿嘿然,茫茫然,不敢那么自信了。
杨素给杨秀判了十大罪状,奏闻杨坚。
如果依罪量刑,杨秀是死定了。而且还得诛连三族,也就是说连杨坚、杨广也该杀头,假如他们不是皇帝、太子的话。但终于只下诏废杨秀为庶人,允许爪子与他同住内侍省,给五品俸禄。也就是说小娃娃长孙无忌那条“围魏救赵”的计策还是生效的。
一条毒计的实施,如一把失控的兵器,望空运行,一路且行且伤,有时还会折口反噬施行者自身。先是蜀王杨秀被削去一切官职,部下连坐一百多人,继而宣华夫人丢了女儿,独孤伽罗丧命,高雅贤追索小公主无功受责……
但这还不是最终的结局。
在清理杨秀案件时,杨素发现治书侍御史柳或送给蜀王一部《治道集》,这是本朝学者李文博论述治乱得失的专著,声名大噪,千金难求。柳或曾藏有一部十卷集,反复吟玩,爱不释手。杨秀知道此书,便求柳或割爱。柳或考虑到皇子能留心治道实为国家之幸,便慷慨相赠。杨秀则还送他十个奴婢,作为回敬。这使柳或十分为难:
——拒绝接受亲王的赐予,有亏臣道;接受下来,却有悻于律法。
隋律严禁内里接受诸侯的礼物。
正当柳或陷于两难之际,杨坚诏命蜀王杨秀入京任内史令兼右领军大将军,杨秀由诸侯王一下子变成了内臣,因而,也就不存在违法的问题,柳或这才收下十个奴婢。
不料,过了不久,杨秀又出镇西蜀再成为一方诸侯,一直留任到案发被废。柳或受礼之事本来脉络分明,构不成罪。
然而,他为人太直,名声与梁毗齐名,且与杨素有过宿怨。
十年前,杨素监造仁寿宫失之于过分华丽,役夫死伤无数,皇帝杨坚大怒,将杨素交付南台受理。那杨素自谓功高势大,南台受理不过是一种象征性处分,于是,满不在乎到了南台,还大咧咧地高踞审案御史的座床之上,似乎他不是被告,而是主审官。
那柳或自门外进来,见杨素如此狂妄,大为不悦。于是,端笏整容,严肃地对杨素说:
“我奉旨治你的罪!”
杨素只得灰溜溜下去受审。此案虽是不了了之,杨素却从此对柳或深恨于心。今见柳或赠书给杨秀,便乘机来个混水摸鱼,构陷柳或“内臣交通诸侯”之罪,奏闻杨坚,将柳或罢职为民,配戌怀远镇。又以同样罪名,将右卫大将军元胄削职为民。
到此为止,杨素升到权势的顶峰,显赫不可一世。他的弟弟杨约、堂叔杨文思、杨文纪、杨忌都当了尚书、列卿,儿子们也荫封为刺史、柱国大将军。京郊良田无数,市区邸店、水磨星罗棋布,家中憧仆上千,后庭妓妾也以千数,邸宅规模与皇宫相仿佛。权势所至,顺者生,道者亡。
这时,大理卿梁毗上了妻章,说杨素同汉朝的王莽。晋朝的桓玄差不多了,而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太子、蜀王被废时,满朝文武无不震惊,唯杨素非常兴奋,分明是以国家之不幸以为身幸。像这样的权臣,皇上你自己瞧着办吧!
不久,杨坚敕曰:
仆射,国之宰辅,不可躬亲细务,但三、五日一向省,评论大事。
从此,杨素被架空,不再通判尚书省大事。杨约也被免去太子左庶子之职,去当伊州刺史。
这期间,贺若弼闲得无聊,一回与太子杨广饮酒论将,他说:
“杨素是猛将,不是谋将;韩擒虎是斗将,不是领将;史万岁是骑将,不是大将。”
“那谁才是大将呢?”太子问。
“那就看殿下的选择了!”贺若弼自负地说。
继而,贺若弼酒酣气盛,大骂高颎、杨素都是饭桶,怎能叫他们当宰相!
第九章 长河落日 第三节
大限将到之时,杨坚才蓦然醒悟到自己将了结在自己亲手选定的太子
手里。
西风落叶下长安之际,独孤伽罗断气了。
她死得孤独。
死亡是相对的,有些人明明活着,旁人却觉得他死了,甚至不曾感觉到他的存在;有些人明明死去,却有人感觉他还活着,总是无法摆脱他。
尉迟明月去世已经三年,仍旧陪伴独孤伽罗生活,活在她的梦中,活在她的心中,活在她的感觉里。
前日,她在渭桥上所见的尉迟明月,不管是死而复生,鬼魂出现,幻觉作祟,还是有人故意装神弄鬼,都证明了:在独孤伽罗的心目中,尉迟明月是存在的。
她们两人之间的纠结依然是难解难分。她受不了在光天化日之下,尉迟明月栩栩如生地朝她走来。她的精神崩溃了,瓦解了,在劫难逃。虽是咬牙顶了一阵,终是控制不了自己。
那一日,她依了儿媳蜀王妃的劝告,离开了鬼气森森的长安内宫,驰往歧山仁寿宫养病,却在宣华夫人的花厅里见到倾城倾国的奇珍异宝,见到她三个亲生儿子的丑态,见到他们的真面目。她没当场气昏,但她心中整整构筑一生的琼楼玉宇全然倒塌。
她不吭一声,但有撕心裂肺的狂呼:她不杀一人,心中却杀尽了天下人。便在此刻,她交代宫监张权再次杀人,去杀天香小公主。此时她不怕鬼,只怕人,恨人。她后悔以前的种种后悔举动,愤然离开仁寿宫返回京都。
回京之后,她完全变了,失去一切欲望,她不愿同人说话,也不愿进食,什么都是多余的。丈夫杨坚关照她几日,忽然不告而别,行色匆匆。她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她定然是奔赴仁寿宫去了。
当晚的梦境又多了一个人,或说一个鬼?不知怎说才确切,说不好,一说即偏差了。梦境中,一个浑身血迹的女娃娃骑在她的腹部,手里拿着一把小刀往她身上不住地乱戳,她动弹不得,更反抗不了,因为四肢都被无形的手按住,凭感觉,按住她头部的正是尉迟明月。她隐隐觉得是一场梦,醒过来就没事了,可就是无法醒转过来。黑夜漫长得永无尽期,似乎白天永不再来。
她渴望着,弄不清是渴望什么,后来好像又弄清了,她害怕孤独,渴望有亲人在一旁伺候。她有五个儿子,大儿杨勇废为庶人国在东宫里了,二儿杨广自当太子之后便很少来过,三儿杨俊早已归天,四儿杨秀幽禁内侍省受审不能来,五儿杨谅远在太原山高水长。丈夫此时在仁寿宫,定然与宣华夫人一道诅咒她!大家串通一气,冷落她,抛弃她,把她抛落黑暗的深渊。
她度夜如年,虽只熬了三夜,情同熬过三个黑暗的年代。她尤其无法忍受那一成不变的恶梦。
第四天早晨,一轮驾着四马的安车,载着沉重的羞辱,离开京都朝岐山仁寿宫进发。独孤伽罗不能梦中无伴,决意找杨坚。
杨坚拒绝见她,虽然让出大宝殿的正室,却在偏殿与宣华夫人一起,并且,次日凌晨便与宣华夫人一同入京,再次把她冷落在仁寿宫。她不能死皮赖脸再追人家屁股之后了。她还得给自己留下一点皇后的尊严。尽管她已经没有剩下多少尊严可以留住。
她躺在黯淡的床中迟钝地想着:
——我富有九州,其实只占一席之地;我贵为一国之母,伺候她的唯剩湘裙一人;我有五个儿子,弥留之际却无一人前来探望;我有一个丈夫,而今却被另一个女人揭去。我奋斗了一生,最终竟是一无所有。这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她没法参透,她疑惑地仰望屋顶,似乎想从那重重叠叠的屋瓦缝里寻求答案,便这样断气了。
杨广是最接近亡者的,所以他是第一个来到仁寿宫哭丧的人,当着父皇及诸宫人的面,他先是泣不成声,继而恸哭,呼天抢地,然后衰弱得体不能支。三翻五次地要昏倒下去,直至周遭人众被感染得涕泪纵横,这才罢休。
守丧期间,照例只能食素,但他与鱼肉的缘分极深,这又令他再伤脑筋,只得让亲信把烤肉炸鱼用衣服包裹严紧送入房来,或者变个花样,将鱼肉放入竹筒腊封之后,偷偷地传入房中。
杨谅也从并州赶回奔丧,他哭了一阵之后,便去朝见父皇,然后就逗留在宣华夫人的花厅之中。
独孤皇后死后,宣华夫人便入主六宫,所有宫人听她号令固不必说,皇子们前来请安,也是理所当然。
前人创造语言,既为传道记事表情,也为胡说八道,甚至特意将他人引入误区;因而,人类时而在一般动物之上,时而禽兽不如。这时,一团大肉球滚人花厅,拱起虾爪般的双手,给宣华夫人、汉王请安。
“你是何人?”
“臣乃著作郎王助,恭请娘娘圣安!”
“你是著作郎,有何著作?”
“臣撰《皇隋灵感志》三十卷,皇上诏令宣示天下,集诸州使者于一堂,由卑职洗手焚香宣读,整整读了十天。”
宣华夫人这才想起一个毕生胡说八道,以歌功颂德为业的土人。此人杂采民间歌谣,征引图书谶讳,尽牵强附会之能事,将建国以来荒诞怪异的现象一律解释为祥瑞,大唱赞歌,实是无耻之尤,他的名字即叫王劭。当即问道:
“说我大隋帝业可传六十世,便是你了!”
“正是微臣!”
“说皇上、皇后能活千秋万岁的也是你吧?”
“是……今皇后虽然升天,那不是死,是当菩萨去……她原是妙善菩萨下凡!”
“说杨勇、杨秀该当废为庶人,如同黄帝、尧、舜处分儿子一样英明的,也是你吧?”
“是……”
这一声王劭应得如蚊蝇之响。
宣华夫人心想:
——此人该杀。
不过,若要一个国家早日灭亡,这号人应是多多益善。滔滔不绝的赞歌最能麻醉人主,最能杀人灭国于无形。他之所为,与我的图谋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何必生他的气?于是转怒为喜道:
“先生学究天人,好好干,哀家必有重赏。去吧!”
待王劭去后,汉王杨谅则道:
“娘娘难道看不出?此人实是士人之败类,国家之蟊贼!”
“阿杰,你的眼光果然如炬,只可惜你不是太子!”
她第一回呼杨谅的小名。
“孩儿孤掌难鸣,常恐步大哥、四哥后尘,尚敢指望太子宝座?”
“嘻嘻!阿杰又来装可怜相了!你拥有河东、河北。山东五十二州地盘,皇上又恩准你不拘律令、便宜行事。你已经当了北齐国的六年天子,还说这等泄气话!”
她得把杨谅举兵与杨广对抗的心思给扇动起来。
宣华夫人的话,杨谅大为受用,一下子乐得心花怒放。心想:
——当年北齐王朝便只这五十二州领域,我出任并州总管六年,着实是当了齐国的六年皇帝,可惜我没很好使用手中的权力,认真经营一番。当年二哥取代大哥,母后是起关键作用,今我有眼前这个如花似月的后娘支持,岂非天助我也?今之所虑,唯杨素一个人,他可是二哥的死党!
“那杨素势焰连天,实超过当年的高相国。”
宣华夫人不应,只专心地削着手中苹果,削完递给汉王,笑道:
“这苹果你经常吃吗?”
“好红好大的苹果!”杨谅接过叹道:“像这样大,这样红的苹果,又是娘娘亲手削的,这还是第一回!”
“凡是水果,愈大愈成熟愈是好摘,有时只需一阵风吹过,便纷纷落地。不过,想吃苹果倒也不必自己动手,由旁人去采不更好吗?可惜你的岳父豆卢勋去世太早。听说你的大舅子豆卢贤颇有乃父上柱国之雄风,他新任大理少卿,与大理卿梁毗合得来吗?”宣华夫人道。
“他们二人都很耿直,颇为相得。”
“好,那就很好!”她又意味深长地望了杨谅一眼,幽幽地说:“这儿不可久留,你还是到灵堂多哭一会,你父皇马上就要来了。”
杨谅感激地望她一眼,告退出去,便在门口,碰上了父皇杨坚,他怯怯地一揖,这才离去。
杨坚进了花厅,坐了许久,偶然地一问:
“阿杰他……”
“他又大哭一场,”宣华夫人说:“他哭皇后过世了,生恐今后没人为他作主。”
“还有朕在,他到底怕谁?”
“皇上健在,他自然谁也不怕;他就是担心皇上不知保养身体,万一横生意外,有人胆大包天,一道假的圣旨下去,他一时真假莫辨,只身回来,岂不落了圈套?”
“小家伙未免也太多虑。”
杨坚说到这里忽然噎住,嘿嘿然,茫茫然,不敢那么自信了。
杨素给杨秀判了十大罪状,奏闻杨坚。
如果依罪量刑,杨秀是死定了。而且还得诛连三族,也就是说连杨坚、杨广也该杀头,假如他们不是皇帝、太子的话。但终于只下诏废杨秀为庶人,允许爪子与他同住内侍省,给五品俸禄。也就是说小娃娃长孙无忌那条“围魏救赵”的计策还是生效的。
一条毒计的实施,如一把失控的兵器,望空运行,一路且行且伤,有时还会折口反噬施行者自身。先是蜀王杨秀被削去一切官职,部下连坐一百多人,继而宣华夫人丢了女儿,独孤伽罗丧命,高雅贤追索小公主无功受责……
但这还不是最终的结局。
在清理杨秀案件时,杨素发现治书侍御史柳或送给蜀王一部《治道集》,这是本朝学者李文博论述治乱得失的专著,声名大噪,千金难求。柳或曾藏有一部十卷集,反复吟玩,爱不释手。杨秀知道此书,便求柳或割爱。柳或考虑到皇子能留心治道实为国家之幸,便慷慨相赠。杨秀则还送他十个奴婢,作为回敬。这使柳或十分为难:
——拒绝接受亲王的赐予,有亏臣道;接受下来,却有悻于律法。
隋律严禁内里接受诸侯的礼物。
正当柳或陷于两难之际,杨坚诏命蜀王杨秀入京任内史令兼右领军大将军,杨秀由诸侯王一下子变成了内臣,因而,也就不存在违法的问题,柳或这才收下十个奴婢。
不料,过了不久,杨秀又出镇西蜀再成为一方诸侯,一直留任到案发被废。柳或受礼之事本来脉络分明,构不成罪。
然而,他为人太直,名声与梁毗齐名,且与杨素有过宿怨。
十年前,杨素监造仁寿宫失之于过分华丽,役夫死伤无数,皇帝杨坚大怒,将杨素交付南台受理。那杨素自谓功高势大,南台受理不过是一种象征性处分,于是,满不在乎到了南台,还大咧咧地高踞审案御史的座床之上,似乎他不是被告,而是主审官。
那柳或自门外进来,见杨素如此狂妄,大为不悦。于是,端笏整容,严肃地对杨素说:
“我奉旨治你的罪!”
杨素只得灰溜溜下去受审。此案虽是不了了之,杨素却从此对柳或深恨于心。今见柳或赠书给杨秀,便乘机来个混水摸鱼,构陷柳或“内臣交通诸侯”之罪,奏闻杨坚,将柳或罢职为民,配戌怀远镇。又以同样罪名,将右卫大将军元胄削职为民。
到此为止,杨素升到权势的顶峰,显赫不可一世。他的弟弟杨约、堂叔杨文思、杨文纪、杨忌都当了尚书、列卿,儿子们也荫封为刺史、柱国大将军。京郊良田无数,市区邸店、水磨星罗棋布,家中憧仆上千,后庭妓妾也以千数,邸宅规模与皇宫相仿佛。权势所至,顺者生,道者亡。
这时,大理卿梁毗上了妻章,说杨素同汉朝的王莽。晋朝的桓玄差不多了,而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太子、蜀王被废时,满朝文武无不震惊,唯杨素非常兴奋,分明是以国家之不幸以为身幸。像这样的权臣,皇上你自己瞧着办吧!
不久,杨坚敕曰:
仆射,国之宰辅,不可躬亲细务,但三、五日一向省,评论大事。
从此,杨素被架空,不再通判尚书省大事。杨约也被免去太子左庶子之职,去当伊州刺史。
这期间,贺若弼闲得无聊,一回与太子杨广饮酒论将,他说:
“杨素是猛将,不是谋将;韩擒虎是斗将,不是领将;史万岁是骑将,不是大将。”
“那谁才是大将呢?”太子问。
“那就看殿下的选择了!”贺若弼自负地说。
继而,贺若弼酒酣气盛,大骂高颎、杨素都是饭桶,怎能叫他们当宰相!
上一篇:赵匡胤
下一篇:张竞生传(中国性学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