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末法时代的尸解仙

末法时代的尸解仙 第134节

  过一会,才有路过的人发现,赶忙送上山治疗。

  男孩再次醒来时,发现床前站着一个中年男子。

  “你是许神仙吗?”

  “你又是谁?家住何地?”许净明笑着问道。

  “我姓李,没有名字,父母早亡,祖籍巴蜀,如今四处漂泊……”

  男孩才八岁,并无显赫郡望,家中世代务农,当过童子兵,也曾在高门大姓的私塾外偷学文字。

  后来因大族被当今皇帝所灭,故而流浪天涯。

  男孩也不是随便流浪,从远古祖先那一脉传下一种怪病,十岁后内脏发热,双目视力模糊,直到双目失明,一般活不过二十五岁。

  “二十五岁?每一代皆是如此?”许净明惊讶道,从未见过这等怪病。

  “是的。”

  许净明思索片刻,随即说道:“你留下来观察,既然在弘文亭倒下被人发现,叫你李弘文如何?”

  “多谢神仙!”

  男孩三拜九叩。

  建康城。

  刘义符稳坐后方,牢牢把握朝堂。

  头戴帝王冠冕,不怒自威。翻阅各方送来的奏折,大部分是一些闲聊家常的问安奏折。

  “问安奏折”是听师父梁岳建议设立的制度,规定一定级别的官员,每个月必须上交一份奏折,即便没事也要问安。

  一是掌握各地官员动向,二是方便能臣夹带密报。

  除此之外是各地黑衣卫。

  双管齐下,打击贪官,提拔贤能。

  除此之外,任用酷吏与宦官,这些人为自己打击豪商官僚,大肆捞钱,以作北伐之用。

  之前的北伐屡次不成功,大部分是世家一毛不拔,朝廷只能向民间压榨,导致越北伐,南方百姓越过不好。

  如今转而向豪门求财,虽然后世名声会臭一点,但不影响百姓正常生活。

  春去秋来,又是三载过去。

  元嘉六年。

  三吴一带几乎每年有豪门破灭,“酷吏”谢晦,“奸臣”徐羡之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东南地区不复当年繁华。

  取而代之则是朝廷大军占领黄河以南大部分土地,彻底实控洛阳长安两京。

  匈奴、羌人等胡虏势力全部灭亡。

  世界来到北魏南宋相互抗衡的时代,双方围绕着黄河两岸你来我往,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厮杀。

  鼎盛胡虏与恢复元气的南朝,开启一场持久战。

  柳庄,哨楼之上,六十六岁的梁岳眺望远方。

  身旁是少年梁仁,他也跟着老祖宗的目光看过去。

  相比永初年间,元嘉六年的会稽萧条不少。

  “爷爷,为何皇帝不顾劝阻非要打仗呢?”梁仁问道。

  这些年民间怨声载道,尤其是豪门大姓,有些人前脚骂完皇帝,后脚就有黑衣夺门而入,场景甚是吓人。

  有人说这般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与刘彻有何区别?

  柳庄倒是没有受到波及,梁氏地位超然,梁景明持家这些年,早已把多余的田地分给其他部曲家族。

  “孩子,你以后就懂了。”梁岳深深叹息,“如果不把仗打完,后人还会打更多的仗,受更多的苦。”

  这是梁岳一生的梦想,如今他已老迈,自身难保,唯寄希望于义符了。

  义符或许对不起此世百姓,将来纵观整个历史,他亦可抬头挺胸,无愧于汉家。

  “是这样吗……”梁仁陷入思索。

  跳出当代,纵观历史,后人如何评价元嘉呢?

  他想不出来,又想起其他事。

  “爷爷,师父打算培养我为逍遥派传人。”

  “很好,就按你师父决定。”

  梁岳懒得理会,转身回到梧桐园内休息了。

  此时,一辆马车行驶而来。

  来者正是许净明。

  “坞主,我有事相报!”

  许净明带着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拜见梁岳。

  梁岳第一眼注意到这个奇特的孩子。

  这个孩子体温异常的高,甚至比发高烧还高不少,整个人应当十分痛苦,可是此子一言不发,面色平静,乃是意志极其坚定之人。

  更奇特的是此人眉心有一道红色胎记。

  梁岳指着此子额头,说:“这是天生胎记?”

  “非也,此乃十岁才有的印记。”

  许净明行医多年,第一次碰见这种怪病。

  李弘文好奇打量着许神仙推崇备至的老人,此人的目光仿佛有种镇定人心的力量。

  此人将手放在自己的额头,他的手很冰又很暖。

  “李弘文这一支的人活不过二十五岁,死状苍老,除此之外,别无异象。”

  梁岳闭上眼睛,神念感应,真气流转。

  此人体内,尤其是眉心部位,似乎有不一样的血脉。

  此血脉淡薄,却有勃勃生机,想要吞噬一切壮大。

  比某些胡人体内的妖魔血脉还要强数十倍。

  这是妖魔?

  也不对,没有古籍中说的妖气。

  莫非是上古异人?

  据传说,上古有天生神通的人类,虽说灵气灭绝,但他们也不是一下子绝种了。

  眼前此人,兴许是异人后裔。

  其体内血脉没有灵气,只能转而吞噬宿主。

  这到底是什么血脉?梁岳对此很是好奇。

  “你以后留在此地。”

  “多谢神仙!”

  李弘文跪下叩首。

  从此,柳庄多了一个年轻人。

  这孩子与其他人不同,初入豪门,不卑不亢,衣食简朴,不为外物所动。

  也不像其他孩子那般,熟了之后四处捣乱,显露出顽皮本性。

  梁岳在此人身上各种试药施针,李弘文一声不吭。

  一旁的梁景明见状赞叹道:“爹,这孩子适合练金刚不坏功。”

  “都学一学,强大的体魄,有助于抵抗血脉。”梁岳看着这个目光坚毅的孩子,笑道,“以后跟我学练武吧。”

  时隔三十年,闲来无事的梁岳,又动起培养门人的念头。

  梁仁学文,梁义对建功立业很感兴趣,梁信还小。

  以后李弘文可为长乐派掌门。

  “是,师父!”

  李弘文三拜九叩。

  时间渐渐流逝。

  一封封密报从北地发来,助力汉军北伐,汉军首次踏过黄河,大败胡虏。

  这一日,蓬莱丹室。

  李弘文盘膝而坐,身上插满金针。

  长明灯散发纯金能量。

首节 上一节 134/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咱当官的,养几个妖怎么了?

下一篇:综武:我,最强炼丹师,诸天拍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