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应 第144节
这些钱是当初她私下找七爷拿到的,先前忘川的刺客们死于院中,留了些能用的刀兵,没全被吕夫人一袖毁去,部分兵器锻造得还算不错,七爷有路子,尸体处理后,刀兵便弄到广寒城里去找卖家,换来的银子他与阿水五五分账。
闻潮生听到这话之后,忽然觉得自己是这天下第一傻的傻缺,他难受地注视着阿水许久,还是凑近些,用一种不太自信的语气问道:
“那要不……你把那剩下十两银子也给我?”
阿水眉旁的发丝随着寒风而起,几缕夹杂着她身上独有的气味往闻潮生脸上飘,面对闻潮生的索要,阿水只是淡淡瞥了他一眼,回道:
“剩下十两……等我去了王城再给你。”
闻潮生身子一怔,随后苦恼地揉了揉自己头:
“那你可得快些,慢了我指不定得饿死,毕竟我不是程峰,在阑干阁的食堂里用膳是要掏钱的。”
说完这话,闻潮生又觉得不好,语重心长地补充道:
“但也不用太快,我命硬,毕竟当初在县外吃泥鳅青蛙都撑了这么长时间,而且听程峰说,书院有座很大很阔的后山,有条极长极清的小河,大不了我去河里捞鱼……”
似乎是觉得闻潮生话太密了,阿水听得眉头直皱,但后来又被北风吹得慢慢舒展开来,她偏过脸去,说道:
“晓得了。”
闻潮生上马,走的时候,他回头看了看远处的程峰,又看了看离得很近的阿水,笑着对阿水说道:
“……阿水,那晚你的红烧肉烧得很不错。”
“看来你很适合做饭,以后有机会的话,我再教你做其他的菜系。”
阿水闻言一怔,随后便见着闻潮生扬鞭策马,绝尘而去,她注目闻潮生的背影彻底消失于风中,嘴角不可寻地微微扬起,用谁也听不见的声音回了句:
“好。”
…
PS:今天就一更,这章3000字,第一卷也到此彻底结束了。
预想20万字写完第一卷,结果水了快40完,还行,照这个水法,这本书200万字有望(得意)
可能对于常年写仙侠的大佬们来说,200万字才是刚刚起步,不过我不喜欢写动辄五六百万字的大长篇,精力不允许,较之于诡舍,这本书有更为明确的目标与主线,希望可以从中获得成长与收获。
碎碎念一句,当初那么多人不让我在诡舍里写感情线,我偏要写,看,现在不是学会了?
我不写,我怎么会呢?
好多人问,你怎么不开诡舍2,怎么不接着写,你开诡舍2必然百万在读,再创辉煌balabala……我可以在这里很负责任地回应一句,我如果今年直接开诡舍世界观的第二部小说,我会扑的一塌糊涂,我会毁了这个世界观的人物和角色,我会毁了读者对于诡舍的热爱,对于我的信任。
为什么?因为我的能力已经不足以支撑我去扩写这个世界观了,诡舍这本书暴露了我太多的写作缺陷,我需要重新学习,重新提升自己。
所以,才有了天不应这本书。
夜来在番茄写到现在,一子哥、诡舍、天不应三本书,是三种完全不同的写作风格,老书粉肯定能看出来。
之所以冒着这么大风险从悬疑跳到仙侠武侠来,原因也很简单,夜来认为舒适圈会杀死作家。
我还年轻,我还有好多故事想写……仙侠、都市、科幻、还有一本病得很重的故事,我不想太早溺毙于自己的舒适圈中,所以我才像一只囚笼里的困兽在挣扎着,企图跳脱出来。
这个过程很难,但是我应该去试试,万一扑在了半途上,日后回想起来也算一桩心安理得的安慰——我努力过了,但是我失败了,我就是个废物,所以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毕竟,年轻是一切的资本。
晚安!
第180章 你好,院长。
少年一骑绝尘去,杨柳春风马蹄疾。
闻潮生没在路上遇着春风,唯有扑面而来的雪风,也没有在官道上看到杨柳,一些能抵抗住这冰冷寒冬的野枝野草倒是盛开得茂盛,他道别阿水的时候,除了淡淡的离愁之外,觉得自己潇洒的模样该是给阿水留下一点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名江湖人,道别时,就该有这样一种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
毕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那什么人,闻潮生对于诗词研究的固然不是很透彻,但也从李白这位人尽皆知的诗人身上学到了一点豪情壮志的精髓,不过也只有一点点,因为当他远离了阿水的注视后,满腔豪迈澎湃的闻潮生忽然发现了一件极为严重且严肃的事,那便是他不会骑马,也完全没有任何骑马的经验,于是,这份豪迈与壮阔顷时间便成了惊恐和心凉。
一鞭子下去,马的确是跑起来了,但这马可能被凄厉的冬风冻得厉害,跑得是越来越快,在宽阔的官道上活活拉出了一条褐色的残影,闻潮生再想要拉缰绳时,才终于从这条野性无比的缰绳上深刻体会到何谓脱缰的马。
当他几乎感觉到自己快要被扑面而来的烈风削成人片时,胯下的马儿才终于因为疲惫而停下,此时它身上兴奋的劲儿彻底过去,终于意识到了背上还有一个人在一直拉绳。
从苦海县到王城,要经过三州四城,这固然是一段极远的距离,这时,闻潮生才认识到,淳穹给他的这匹马儿有多厉害,它不但能跑,而且还会自己找吃的,不需要闻潮生专门从自己寒酸的十两银子中苛扣出一些,为它买草料。
十两银子,在苦海县里确实算得上充裕,可一旦出了苦海县,闻潮生才明白这钱多么微薄,他甚至不敢买些肉食来吃,生怕还没走到书院,身上的积蓄便就此告罄。
终于来到了那座宛如巨兽一般矗立的繁华都城,饶是闻潮生前世见惯了高楼大厦与热情洋溢的城市,却也被这熙熙攘攘出入的人群狠狠震撼了一次。
王城虽与苦海县一样皆是四道城门,可城门外的大道却比苦海县的那条道宽阔了不止十倍。
即便如此,进入这座巨城接受检查的时候,依然要排队。
王城中允许携带刀兵箭羽,主要查的是来人的身份信息,轮到闻潮生的时候,他拿出了手里的信件,对着那名守卫低声道:
“书院的章印。”
那名守卫看上去颇为年轻,约莫二十上下,听到‘书院’二字,先是一怔,随后他认真查看了一番闻潮生手里的信件,拿着这信又去给城楼上喝茶的长官看了一眼,确认无误后,这才免除了对闻潮生的搜索,放他直接通行。
进入王城之后,街上行人来来往往,交谈之声不绝于耳,闻潮生有一种乡巴佬初时进城的忐忑感,他甚至不如身边的那匹马放松惬意,由于跟平山王结下过梁子,闻潮生不敢暂停片刻,如今他不了解王城具体情况,不晓得朱白玉的信是否已经送到了玉龙府的手中,也不知道书院的院长拿到了另一封信后,是否会选择隐瞒……总之,平山王随时可能会找他的麻烦。
于是闻潮生第一时间问路去找到了淳穹家所住的府邸,按照淳穹的要求,把这匹苦海县跟随来的老马送回了他的家里,接着又独自前往了书院。
或许是因为他这些日子风尘仆仆,没有好好打理自己,路上偶尔擦身经过的行人会对着他指指点点,眼神里满是嫌弃与取笑,闻潮生即便没有阿水那双灵便的耳朵,也大概能猜到这些人是在嘲讽他的穷苦与肮脏。
闻潮生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相比于书院来考核他的那三人的傲慢与偏见,这些王城人士的轻微讥讽甚至都谈得上友善。
来到了书院,隔着老远闻潮生便因为自己邋遢的形容而被书院的守门人警告,他对着守门人扬了扬自己手中的信,高声说道:
“二位,我有书院的章印。”
那两名书院的守门人一听这话,写满嫌弃的脸上神色忽地一滞,有些难以置信地彼此对视一眼,生怕是他们方才听错,随着闻潮生来到了近前,将信递上时,两名守门人多少有些犹豫,似乎觉得这封信经由闻潮生这般邋遢的人之手,肯定也极为肮脏,但若是上面真的有书院的章印,他们不接,便是对书院的大不敬。
最后,右边儿的那名守门人稍微缓和了语气,对着闻潮生道:
“你打开它,然后翻出书院的章印,给我们看看就行。”
闻潮生倒是没说什么,轻轻翻开了信件,二人仔细一看,上边儿还真是书院的章印,吓得二人立刻微微躬身,为闻潮生让开了一条路,态度与先前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就这样,闻潮生按照这两名守门人的描述,一路来到了院长所在的小阁楼,此地周围静谧异常,一个人影都看不见,闻潮生来到了阁楼下,犹豫了片刻,还是直接推门而入,上了二楼。
两个守门人告诉他,院长会常常在二楼读书,如果不在,他可以在门外等候。
而随着闻潮生来到了二楼之后,发现阳光照耀的房间并没有关门,院长静静背朝阳光盘坐,金色的光芒似乎在她的发丝间犹如泉水流转,与她相见的那一刻,原本还有些忐忑与紧张的闻潮生,忽然平静了下来,心中原本准备的客套话也全部消融。
他对着院长笑了笑,说了句:
“您好,院长。”
PS:还有一更,放心,不会写1000明天补1000,一次性更完。
第181章 他们该死
闻潮生知道,他在打量院长的时候,院长也在打量他。
与院长所处的光明位置相比,闻潮生无论是站位还是穿着,都显得有些阴暗,甚至他觉得连自己的过去也挺阴暗——他好不容易在苦海县拿到了县民的身份,在心底里告诉自己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县民,然后他就开始杀人。
但闻潮生的内心并没有什么愧疚感,因为这些人也要杀他。
漫长的对视之后,院长开口时问的却是关于程峰的事:
“前些日子,我遣人送了几本书给程峰,他有没有收到?”
院长声音很好,语速很好,语气很好,听她讲话有一种徐徐道来的感觉,仿佛被微风吹过面颊,很舒服。
闻潮生回忆起来,如实讲道:
“程峰从阑干阁回去之后,烧毁了家中所有的书籍,只留下了一本汪盛海先生的《治国论》,不过先前我去找他的时候,的确见他手中多了几本新书,看得津津有味。”
院长微微一笑,似乎见到了程峰读书的模样,而后才对着闻潮生招了招手,让他进屋。
“你会用剑?”
闻潮生小心地靠着侧滑式的木门盘坐,未曾侵犯院长身遭阳光一厘,他没想到院长第一个问题会是这个,犹豫再三后,还是回答道:
“从前受过高人指点,略懂一点。”
院长道:
“你没有修为,全凭剑意杀人,绝非略懂。”
闻潮生摇头,他见过吕知命少时参剑时身遭的漫天雪,知道自己远远比不上吕知命,离真正的剑道还差得远,不敢丝毫骄傲。
“真是略懂。”
院长微微一笑:
“很好。”
闻潮生怔住:
“很好?哪里好?”
院长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又说道:
“我要看你的剑。”
闻潮生面色微微一滞:
“在这里?”
院长:
上一篇:综武:女侠别怕,我是好人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