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应 第280节
“这个道理我一直明白,战争既是多数人为少数人的野心买单,往往那少数人就是控制多数人的掌权者,而掌权者的野心向来皆重,所以和平的日子太久了,就容易出问题。”
平山王微微摇头:
“这不是问题的根本。”
“其实永安历与元帝历没有本质的区别,皆是通过暴力的手段来镇压天下的野心家,只不过前者是天下诸般学派的圣贤,而后者是元帝与他麾下统治的军队。”
“而今圣贤已死,时隔数百余年,当今在世的大修行者与前圣的理念早已经不合,他们也有了自己的观念与想法,这对于天下来说,是一场无法规避的灾难。”
“还记得之前我与你聊过的观点么?”
“弱者并非受规则庇护,而是受制定规则的强者庇护,可如果有那么一天,凌驾于众生之上的强者不再庇护弱者……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第361章 平山王(七)
平山王的观念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人类社会从来都不是乌托邦,即便无数有理想的人不遗余力地燃尽自己,想要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相对文明的乌托邦出来,也依然会在漫长的时间中不断与人性中残存的兽性做斗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世间本质上只有一种规则——强则强,弱则亡。
因此,一旦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强者想要,他什么都能做。
弱者没有反抗的余地和机会。
这是天地之间最为淡漠的残酷。
平山王的这个问题看似是在与闻潮生畅论,实则也是在点闻潮生,他所追求的真相多么的残忍。
那个答案……他未必能接受。
闻潮生仔细琢磨了很久,仍然觉得荒唐。
太荒唐了。
“但凡是一个正常人,都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哪怕「他们」没想到,您也该想到了……”
闻潮生话音刚落,平山王平静地反问他道:
“当初在苦海县外,你一定有很多办法可以帮刘金时处理他的麻烦,他不也没有听你的话?”
闻潮生沉默不言,他明了了方才平山王那句「我能理解你,所以我觉得你也能理解我」的心境。
后者缓缓起身,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徐徐在殿内踱步,边走边道:
“我很喜欢一个人,那个人叫做汪盛海,是杜院长最骄傲的学生之一,汪盛海年轻的时候游历齐国,撰写书论,后来回了王城,便在我府邸上陪我喝酒,那夜外头下了大雨,汪盛海喝的酩酊大醉,说了很多冒犯的话,其中我记忆最深的一句是「任何与民众割裂的掌权者,终会犯下极度傲慢的错误,做出极度愚蠢的抉择」。”
说到这里,平山王脸上浮现了一抹笑容:
“当时在府内一同宴饮的,除了他之外,皆是齐国的权贵,自古民轻君重,我大齐虽受古之儒圣的影响,对于百姓相对重视一些,但汪盛海的这一「暴论」,直接得罪了齐国上上下下大半的掌权者。”
“那夜过后,他的官路基本断了,我本想再保他一次,但汪盛海气盛,终是没有踏入名利场一步,直至六年前病逝。”
“但如今看来,汪盛海对了。”
汪盛海的那句话犹如一壶汤药,瞬间让闻潮生醍醐灌顶。
这句足够精辟的话,解释了闻潮生一直无法想通的问题。
“所以……「他们」其实知道,关于风城背后的问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但「他们」还是这么选择了。”
平山王面色平静,相比于闻潮生,他似乎已经接受了这一切:
“你不会在意蝼蚁的生死,「他们」也不会在意我们的生死。”
“在我们看来,「他们」的抉择似乎很「蠢」,可对于「他们」来说……我们的生与死与他们有何相干,只要能让「他们」达到目的,那便够了。”
“至于死多少蚂蚁,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反正再过几年,十几年,死去的那些蚂蚁就会被补上,不是么?”
这句话,让闻潮生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拳头。
他不是风城因迫害背叛而死去的那四十万人中的某某,但他也是平山王口中的「蚂蚁」。
所以,只要「他们」有需要,他就是下一个被献祭的蚂蚁。
“「他们」是不是觉得,如今齐国能有这般繁荣昌盛,震慑四国的力量,全是仰仗着「他们」?”
平山王转过身,与闻潮生的目光相视,用一种很认真的语气问道:
“你觉得不是?”
闻潮生:
“若真是仰仗着他们,那边关每年死去那么多的将士又算什么?”
“他们那么厉害,终究也不是神仙,难道还挡得住几十上百万的军队?”
平山王道:
“挡不挡得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军队挡不住他们去杀他国的掌权者。”
“这才是最大的威慑。”
闻潮生道:
“所以……这也是风城为何会灭亡的原因?”
平山王道:
“是的。”
“我不做,一定会有其他人去做……不只是「他们」,齐国的很多权贵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上过战场,他们从祖辈父辈那里接过了爵位,天生便有了优越的地位与生活,对于人命与家国没有概念,莫说一个风城,为了能活命,让这些人将整个齐国献祭出去,他们也不会心慈手软。”
“况且,除此之外,我还有私心。”
闻潮生敏锐地意识到了什么,说道:
“齐王?”
平山王沉默了许久,关于细节,他一字未吐。
二人就这么对视着,直至外头的风掀起了大殿内的红帘,吹得闻潮生清醒了不少,他抿了抿有些涩然的嘴唇道:
“要打仗了?”
平山王:
“对,会武之后,天下大乱。”
闻潮生:
“打仗烧财,您已经提前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仍会有「忘乡台」的出现。”
平山王:
“是。”
闻潮生盯着他的眼睛,说道:
“所以,这个道理您其实也明白。”
平山王一怔:
“什么道理?”
闻潮生道:
“齐国人的命,最后还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由此可见,从始至终「他们」都不是「庇护者」,而是「蛀虫」。”
“没有「他们」,齐国会更好。”
平山王目光闪着光,语气却是格外平静:
“院长曾问我齐国的未来,我告诉她「不在你我之间」。”
“有些问题我解决不了,有些事我也没机会看见了,但你很好,非常好,也许你能解决,你能看见。”
“既然你已经决心要知道真相,必然不会甘心就此而止。”
“这大概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我没什么能送你的,那就祝你……会武之上,一鸣惊人。”
…
PS:明天争取再早点。
第362章 三人弈(一)
齐国王城,王宫,清雪苑。
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落下,不断浇灌着园林里的植物,由于冬日提前褪去,王宫之中满园春色已然盛放许久,辅以独运的匠心之美,与这场小雨一同交织成了唯美凄迷的画卷,
小雨太小,湿不了衣衫三分,王宫内的诸国贵族云集,时常串门,互相交流,但清雪苑的安静反而成为了王宫之中不可多得的一隅。
这里住着两位十分尊贵的客人,一名乃是赵国的「春鸢君」,一名则是燕国的「江月侯」。
风城一事结束之后,按理说齐国与赵国之间已是死敌,哪怕暂时没有爆发战争,赵国也绝不该受邀前来参加在齐国举办的四国会武,但荒谬的是,齐国还是对赵国发出了诚挚的邀请,就好像风城一事完全没有发生一般。
但真是如此么?
四十万的血债,眼睛一闭,便能当做完全没有看见?
上一篇:综武:女侠别怕,我是好人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