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我有一个鲲虚世界

我有一个鲲虚世界 第375节

  【接着,苏云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几分得意与隆重:“这位嘛,我可要好好地介绍一下了!书婉,你应该听说过她的名声吧?她可是被那位书院大名鼎鼎的金子叹先生评说过的,汴京十八家中的一位。”】

  【他顿了一顿,吟诵起一首诗来:“芸娘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髻鬣,三声白猿臂拓颊。”】

  【“西凤楼中的琴艺绝顶,胡芸娘。”】

  【金子叹,这位书院中的先生,以其好评论,大齐最为出名的风评家。】

  【他每年都会在开月之时举办雅评,对天下人物进行一番品评。】

  【当年,谢灵就是因他的一句“谢家虎子当为武道先”的评价,而迅速在汴京声名鹊起。】

  【金子叹的评论并不仅限于朝中之人,他尤其喜欢对汴京的名妓戏子进行点评。这些戏子或名妓,一旦被金子叹评论一句,往往就会身价百倍,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

  【因此,在汴京的烟花之地,常常能看到这位百岁老人被女子们争相追捧,选为入帷幕之宾客。】

  【而“汴京十八家”,正是金子叹对汴京戏子和名妓的最高赞誉。这些女子不仅才艺出众,生的也是貌美,还有有才情,性格也必须要端庄有礼。】

  【这位胡芸娘便是十八家之中琴家之一,也是西凤楼的花魁。】

  【不知道是汴京多少男子的梦中仙子。】

  【她的名声之大,几乎让她不再轻易抛头露面,所交往的也都是汴京真正的权贵子弟。若不是苏云身后在苏家的关系,恐怕也难以请动这位花魁来府中做客。】

  【胡芸娘盈盈一礼,笑容温婉,向着李书婉招呼道:“见过婉小姐。”】

  【李书婉有些惊讶道:“原来是胡大家,真是幸会。”】

  【这位胡芸娘的名声早已听过,算是在这一群九大姓子弟之中常常谈起之人,据说不仅琴弹的好,也会做诗词歌赋。】

  【胡芸娘的声音轻柔,一双美眸流盼生姿,仿佛能勾动人的心弦,她轻声道:】

  【“奴家,见过观公子。”】

  【她看着这位亭中的未见过的公子,一袭蓝白色的素衣,算不得精致贵气,可是气质相貌少有的出彩。】

  【她们这类女子混迹在“恩客场”,早就八面玲珑,胡芸娘虽是看出你不受重视,一应礼节还是不容有失。】

  【有时候这类不得宠的庶子,一点儿的“重视”和几句轻声细语,便如飞蛾扑火一般,来的比那些个高门大族的受宠嫡子来的更加“不要命”。】

  【胡芸娘裙下,不知令多少来自九大姓氏的庶子甘愿为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她的一颦一笑,妙目流转,似乎有意无意地落在你的身上。】

  【你淡然回礼,轻声说道:“见过胡小姐。”】

  【胡小姐?】

  【这一称呼显得颇为意外,平日里,人们或是亲切地唤她为芸娘,或是尊称她为胡大家、胡姑娘,鲜少有人以“胡小姐”相称。】

  【然而,众人并未对此多加留意。】

  【待众人落座于小亭之中,围坐在暖炉一侧,你与李书婉坐在一侧,而他们三人则坐在对面。】

  【不过,你与他们之间刻意保持了一段距离,显得颇为生疏。】

  【苏云兴高采烈地说道:“书婉,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你可知道芸娘已经答应加入我们草堂诗会了。”】

  【“我可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磨破了嘴皮子,才让芸娘点头答应的。”】

  【“今后,有了书婉和芸娘两位才女撑场面,咱们诗会总算有些名堂了。”】

  【说到此处!】

  【谢轩的脸上也不禁浮现出几丝得意,能让汴京十八家中的一位加入草堂诗社,足以让其他权贵子弟心生艳羡。】

  【在这汴京的权贵圈子里,创立诗社的并非仅有他们一行人,还有数位与他们关系不和的权贵子弟也成立了各自的诗社。】

  【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谁要是成为胡芸娘的入幕之宾,第二天必定名动汴京。】

  【不过,她们这一类女子委身之人,必定要是极为出彩之人。】

  【不说,货于帝王家,也要是真正的高门名流。】

  【草堂诗社由苏云一手创办,身为首任社长,他广邀汴京内成名的年轻才俊加入,而谢轩便是其中之一。】

  【家中的母亲也时常嘱咐他,要与苏云多加亲近,苏云在苏家颇为得宠,只是他不喜欢读书进仕,而是喜欢吟诗作赋。】

  【对于儒家的四书五经,苏云并未表现出太大的兴趣,唯独对《诗经》情有独钟,历朝历代的诗词更是烂熟于心,如数家珍。】

  【谢轩点头附和道:“胡大家加入诗社之后,众多才子纷纷慕名而来,这份名声,确实是千金难换。”】

  【谢轩虽自视甚高,但在言辞之间,也不乏对苏云的“讨好”之意,否则今日苏云莅临,他也不会亲自一路作陪,尽显礼遇。】

  【此举既体现了对苏云的重视,也有在谢家一众公子小姐面前“展示”自己人脉与能力的意味。】

  【他谢轩所结交之人,绝非泛泛之辈。】

  【胡芸娘轻笑一声,说道:“奴家何德何能,能与云公子和婉小姐相提并论,他们才是诗社的招牌。”】

  【“轩公子也是诗社的骨干,奴家最多只能在你们吟诗作对之时,弹奏一曲,附庸风雅罢了。”】

  【苏云脸上洋溢着红光,显得极为高兴,未曾料到能在此处偶遇李书婉。】

  【他早年对李书婉一见倾心,且这位李小姐诗词造诣颇深,认为简直是“天造地设”。】

  【“不如今日我们便不拘泥于韵脚,只出一个题目,各自创作几首诗如何?”】

  【谢轩闻言,欣然应允。】

  【胡芸娘见苏云已兴致勃勃,便也点头表示赞同。】

  【李书婉虽面露迟疑之色,但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

  【苏云大喜过望道:“今日的诗词流传出去,明日必将轰动整个汴京城。”】

  【“笔墨纸砚我倒是一直让下人备着,只是还缺一个擅长书法的人来挥毫泼墨。”】

  【谢轩忽然想起一事,转过头看向你道:】

  【“我倒是记得观弟在书法上颇有造诣。”】

第277章 亭中作诗,落纸如云烟!

  【苏云眉宇轻蹙,深知诗会之中,诗词之妙固然重要,书写之人的分量亦不容小觑。】

  【今日所作之诗,明日皆将悬于西凤楼,任人传阅抄录。】

  【此乃初版,蕴含“开诗”之灵韵,后续纵有高手抄录,亦恐难以企及。】

  【活色生香,这个活字就在如此,明日在映在纸上,怕是灵气损耗大半。】

  【诗词传世,非但作诗者之功,亦需“执笔”之人相得益彰。倘若今日三人之作,有人问起执笔何人,若道是名不见经传的谢家少爷所为,岂不令人哂笑?】

  【虽难以求得书法大家之手笔,如二先生那般一字千金者,纵使他们今日诗作稍显“糊涂”,单凭二先生之书法,明日亦必轰动汴京。】

  【即便非书法大家,但稍有此等名声,亦足堪用矣。苏云平日里常携几位此类精通此道的清客,今日来谢府却未曾叫上。】

  【如今书婉和胡大家在!】

  【一个区区谢家庶子,自然是不能用。】

  【今日乃草堂诗会首次骨干之间集会,因为之前李书婉屡因琐事未能赴会,不能儿戏。】

  【苏云看了看你,毫不客气道:“我看不行,他没这个能耐。”】

  【“我即刻去请府上清客柳大家前来,他书法行云流水,乃书院左先生高足。”】

  【谢轩听后微微一笑,也只是随口一说,自然知道这位对诗社看的极重的苏云会拒绝。】

  【谢观在院中这段时间所积之声名,他心中颇为不喜。诸如孝心可嘉、听书不忘、书法出众之类赞誉。】

  【在谢玄耳中尤为刺耳,还有谢观和的六哥谢原关系深厚。】

  【明明大家都不是谢家的嫡子,可是谢原受到的宠爱远远大于他们这些大院子孙。】

  【今日谢观院中集会,他竟连入门之资都无,连母亲亦未能获邀。反观谢原,早已被恭请入内。】

  【自己苦读多年,竟不敌谢原那纨绔子弟一朝改性,所谓的勤学向学。二老爷谢鸿更赞其已有书院先生之风,致使汴京风评骤变,谢府也是人人夸赞。】

  【自然没人不敢去反驳谢鸿叔父的话。】

  【谢轩自己勤勉读书,却从未得过如此殊荣,心中早已不服。】

  【他此番提出,实则心中早就料定苏云定会拒绝,且言辞犀礼,直言不讳,不会留半分情面。】

  【这诗会执笔记录,必须要功力深厚之人,总不能写的歪歪斜斜,谢轩自负也是练字,却还水平不够。】

  【今日只需将此事稍加传播,言苏家公子苏云轻视谢观书法,瞧之不上,那谢观之名,恐将毁于一旦,化为乌有。】

  【那些曾为谢观扬名之人,一旦得知此事,非但不助其解围,恐将率先跳出来指责,之前真是“听信谗言”。】

  【人便是如此,墙倒众人推!】

  【谢轩又摇了摇头,心中暗想:一个谢家无依无靠、母亲已逝的庶子,值得自己如此费这一番心机吗?】

  【念及此处,他顿觉无趣。】

  【此话一出。】

  【其中不乏有折辱意味,场面微妙变化。】

  【李书婉脸上有些不喜。】

  【胡芸娘则只是轻轻一笑,眼波婉转,望向亭中那位名叫谢观的少年。】

  【她不禁微微一愣。】

首节 上一节 375/6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孽徒快住手,我可是你师尊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