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鲲虚世界 第376节
【那少年神情未动分毫,双眸平静如水,仿佛刚刚之言与他无关。常言道,少年意气,挥斥方遒,而他,却显得格外沉稳。】
【她亦无理由为这少年开口说话,毕竟二人才刚刚认识,为这陌生人得罪苏云,实非明智之举。】
【此时,西侧小径上隐约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似有所感。】
【人未至,声先闻。】
【“观少爷的字,写的自然是极好。”】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容颜清丽、眉眼依依的女子,步摇金翠走来,身后跟着一位丫鬟。】
【你倒是微微吃惊,正是在大观园门口帮你解围的张玉芝。】
【李书婉见状,眸中顿现喜色,急忙迎上前去,轻声道:】
【“玉芝姐姐,我本意便是去寻你,却见你进了谢鸿院,料想你今日必有要务,故而未曾打扰。”】
【“我也知道妹妹今日有事,没有特地来找,倒是见谅了。”】
【二人情谊深厚,出身九大望族,其间关系错综复杂,然性情相契,早已是情深意重的闺阁挚友。】
【苏云亦是含笑开口道:“云芝小姐,来得正是时候。”】
【张云芝和李书婉一样,同为汴京城中负有盛名的才女,才情横溢。其父更是当代鸿儒,曾于书院修学,家学渊源,真正是书的香门第,才情与家世并重。】
【且说这张玉芝,正是草堂诗社前期竭力邀约之人,若得她加入,明日诗社必定名有不少轰动。】
【谢轩心中却略有微词,尤其是回想起张玉芝方才所言“谢观字是极好”,更是让他眉头微蹙。】
【胡芸娘也是行礼道:“芝小姐!”】
【以她的身份,自然是见过这位张家四小姐。】
【对于张云芝这等出身名门的小姐,胡芸娘心中满是羡慕。尤其是张云芝,身为张家独女,自幼便沐浴在父母无尽的宠爱之中,与她这等流落风尘如同浮萍、依附于他人鼻息的女子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张云芝却避开众人,来到亭中你的面前,她刚刚还在为你担心,怕你入了谢鸿院中少不了麻烦。】
【她干脆就没有陪着谢琦月进入正厅,反而莫名就顺着湖边找寻而来。】
【直到刚刚的声音传来,她自幼父亲就教她神魂修士之法,虽是刚刚第二境定神,却也听觉远超常人。】
【你含笑招呼道:“芝小姐。”】
【“观公子。”】
【张云芝不知为何,见你这般自如的模样,心中隐隐心痛一般。】
【在你年纪还小之时母亲就已经离世,处处面对谢家管事为难,少年似乎一直这般神情。】
【宠辱不惊,不卑不亢!】
【明明还未成年及冠,就要当家做主。】
【进了谢鸿院之中还凭白受人指责,刚刚她听到此话才忍不住反驳。】
【张云芝轻轻转过头,目光落在苏云身上,正色而道,“观公子的书法,确是极为出彩,云芝有幸见过,的确令人叹为观止。”】
【苏云闻言,心中却难免有些疑虑。毕竟,书法之道,除了天赋悟性,更需勤学苦练。谢家二老爷谢鸿,自幼便以拙笔练字,直至会试之年,十七岁才以书法名动天下。以谢观目前的年龄,怕是难以企及。】
【李书婉见状,笑靥如花,轻声劝道:“玉芝姐姐既如此说,自是有其独到之处。云公子,不妨一试,或能有所收获。”】
【苏云见李书婉开口相劝,不暇思索,连忙应承:“好,既然书婉都发话了,我岂敢不从。”】
【谢轩心中不耐,却也无可奈何。此时此景,他总不能贸然跳出来反驳苏云与李书婉。】
【他心中倒是好奇,你和张云芝二人是怎么认识的,又想起谢院和张云芝的关系,心中越发烦闷。】
【胡芸娘倒是眉眼带笑道:“看来今日要见一见观公子大作了。”】
【你立在一旁,没有拒绝,不然会落了张云芝面子。】
【苏云则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对于先前那番近乎训斥谢观的话语,他并未放在心上。】
【汴京苏家子,自是横行无忌。】
【李书婉道:“玉芝姐姐,要不你也来赋诗一首如何?反正无趣,我们四人,不拘韵脚,随意而做。”】
【张云芝略作思索,随即点头应允。】
【苏云更是喜上眉梢,因这作诗之雅集,又添一位红袖,明日这新鲜出炉的诗词一出必将更加热闹。】
【“芝小姐,何不也加入我们草堂诗会,共襄盛举?想当年谢鸿伯父创的燕云诗社,也是闻名汴京呀。”苏云诚挚邀请,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
【张云芝轻轻摇头,婉拒了这份好意,她父亲还在剑南道不知妖魔情况,哪里有心思去理什么诗会。】
【苏云见状,也不强求,随即吩咐下人取来笔墨纸砚,置于亭中桌上。】
【谢轩提议道:“我们四人各出一题,题材不限,将其揉成纸团放入盅中,谁取出便以此题作诗或词,如何?”】
【苏云闻言,拍手叫好,“此法甚妙,既有新意,又添趣味。”】
【张云芝道:“观公子,可有兴趣?”】
【李书婉也是瞧去。】
【苏云又是眉头一皱,要是这谢观参加,可真是要“坏了一锅汤”。】
【你已经起身在拿纸笔,笑着摇了摇头。】
【“胸中没有笔墨,就不参合了。”】
【苏云脸色这才好转,算你识趣。】
【谢轩也是脸色喜色浓郁,明日以苏云的性子,诗社之事必定大肆宣传,他谢轩之名自然也得以扬名。】
【四人很快写好各自的题目,揉成纸团,交由下人放入蛊中。】
【此时,有丫鬟已经在一旁细细研墨,准备妥当。】
【桌上的瓜果被全部搬走,换上了整洁的纸张,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彰显着文人雅士的风范。】
【你目光落在桌上的文房四宝上,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感慨。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被誉为文房四宝之首,此刻齐聚一堂,实为难得。】
【湖笔,以其缚齐圆健的四大特点而闻名,分羊毫、狼毫、紫毫、兼毫四大类。此刻,桌上竟摆放了十几支湖笔,各类别齐全。】
【你家中的毛笔还是在学堂之中谢家子弟弃之不用的,练字极其耗笔,以现在你和梧桐的月钱根本不够。】
【一支恐怕都十几两银子,都快顶的上你们半年的开销,你倒是第一次见如此之多地位毛笔。】
【徽墨,是以松烟,橘桐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稠而易散最佳。】
【铺在桌上的宣纸,宣纸分生熟两种,生宣渍水渗化,作写意画较好,熟宣经过巩凡加固不渗化,宜于工笔。】
【桌上还摆放着一方紫色砚台,其上利用石眼花纹雕刻的砚台更是价值连城,有言“端石一斤,价值千金”,可见其珍贵。】
【此时,四人围坐,纷纷从盅中取出纸团。】
【书写的桌子摆在暖炉一旁。】
【胡芸娘率先伸出她那芊芊细手,笑语盈盈:“奴家便来给各位抛砖引玉了。”】
【她心中暗自思量,这几人皆是饱读诗书之辈,若是在后,只怕风头早被他人抢去。不若第一个作诗,也算讨个彩头。】
【胡芸娘轻轻展开纸团,其上赫然一个“秋”字,她微笑着将纸团展示给众人。】
【谢轩见状笑道:“胡大家,你这可是正中我下怀,正是我所写的那个字。”】
【苏云闻言,也不由得附和道:“看来大家出的题目都不难,莫不是要以一年四季为题?那便有趣得紧了。”】
【言罢!】
【李书婉与张云芝相视一笑,花容月貌间,一颦一笑。】
【这画面,直教对面的苏云眼神一滞,竟不由自主地看痴了去。】
【胡芸娘略作思索,而后缓缓吟道:“聊秋总是形瞑哀,我道金风始未开。悠云暖日两相和,汴京温存悲安彻?”】
【其声如珠落玉盘,清脆悦耳。】
【苏云抚掌赞道:“胡大家此诗甚妙,颇有我言秋日胜春朝之意境。”】
【李书婉亦是附和:“胡大家果然名不虚传,汴京十八家之风采,此诗秋色不悲,正是一个好秋。”】
【胡芸娘闻言,盈盈一礼,脸上难掩自得之色,却又极快收敛,谦逊道:】
【“倒是让诸位见笑了,奴家献丑了。”】
【现在当是记下来。】
【众人都是凑近而书桌。】
【谢轩冷哼一声,他知道苏云是个极其重诗词笔墨之人,又见多识广,寻常书法,怕只会丢人现眼,难登大雅之堂。】
【胡芸娘也是伸长玉颈,一双妙眸看来。】
【张云芝脸色期待。】
【李书婉看着云芝姐姐脸上的神色,心中想到,莫非这谢观真有实才?】
【你走上前,执笔。】
【一瞬间,“笔中有神”,“胸中静气”的天赋触发,还在湖中的见二先生的院字,更是触类旁通一般。】
【气质越发不俗!】
【只是握住笔,就令胡芸娘眼前一亮。】
【笔墨染纸,黑色的墨水浸上白纸。】
上一篇:孽徒快住手,我可是你师尊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