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357节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崇祯皇帝最想促成的。

特别是河政和赈灾两大领域,崇祯皇帝急缺大量人才,来不断扩编地方建制,以构建起两个单独的体系。

毕竟在大明今后很长时间内,各地灾情频生的性质,是不会改变的,处在小冰河时期下,就是会爆发这些问题。

如果倚靠摆烂的大明官员队伍,去处置这些流转粮饷众多的领域,那最后的结果就是东拼四凑的粮饷,多数进了个人的腰包,地方灾情和麻烦没有解决,等到地方百姓忍不了了,那就会爆发民乱。

现在地方赈灾行署和河道巡抚衙门,崇祯皇帝只是在北方诸省筹建起来,并稳步的向前运转着。

像南方诸省治下,唯独有个湖广,是李邦华出任湖广总督,崇祯皇帝心里还算能够笃定,李邦华会在湖广做出改变。

像熊文灿所领两广总督,方孔照所领福建总督,崇祯皇帝并不确定二人,是否会严格遵循他所下旨意来办。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会办好此事。”

见天子这般说,李之藻神情坚定,拱手作揖道。

在崇祯皇帝的眼里,京师大学堂就是新学的摇篮,是大明启蒙的根脉,所以他肯定希望这个摇篮能越办越好。

等到所辖的各级管办学堂,能够逐步在大明地方发展起来,那愿意接受新思想的群体就会增多。

不可否认。

传承渊源的儒家思想,的确有不少可取之处,不过有些禁锢思想的樊笼,却深深坑害着大明。

特别是迈进统治后期的崇祯朝,如果不能突出重围的话,像甲申国难这等江山倾覆之事,根本就没有办法避免。

“好好做。”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道:“如果需要银子的话,就呈递奏疏到御前来,朕会从内帑调拨过去。

招收学子一事上,不要怕花银子,不要怕引起影响,做好份内事就行,至于别的,由朕来把控,卿家就不用太担心了。”

“臣遵旨。”

李之藻再度拜道。

大明的教育体系,在崇祯皇帝的眼里,算是对准精英群体,治下存在的文盲,可谓遍地都是。

这也是士绅、读书人这些群体,能够享受根深蒂固的特权,并依靠这些特权,来维护自身利益,趁势兼并土地的根源。

如果大明的教育体系,能够从极小的一个群体,扩展到整个群体,叫底层百姓子嗣,亦能享受教育熏陶,那就能打破阶层固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了解的真相越多,崇祯皇帝愈感义务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全民启蒙开智,是确保发展的第一源动力。

“大明想推动原始工业化,就必须有规模不小的识文断字的群体,不然想做好这件事情,难度实在太大了。”

看着李之藻离去的背影,崇祯皇帝轻呼一声,心生感慨:“特别是标准化,是夯筑原始工业化的基础,一直靠文盲群体来做这些事情,那终究是效率很低的,这不能推动大明产业的整体向上发展。

特别是廉政高效的官员队伍建设,亦是很重要的一环,这些事情要耗费十年、二十年,去逐步的促成和定型。”

大明的阶层固化、利益固化,已经到了难调的程度,想要促成这些症结的改变,就要在现有的框架下,引入新的利益导向,逐步的去做出调整。

每每想到这些的时候,崇祯皇帝就会发现问题又回到起点,那还是人,如果想让这些谋划部署,有效的运转起来,就必须逐步启蒙开智,让参与进来的群体,能通过自己的付出改变命运。

第558章 天津,大明的特区(1)

朔风凛冽。

下了场雪的天津,就像是被披上一层银装,然上空飘散着的缕缕黑烟,却显得是那般格格不入。

“陈知州,那些人真要押着游街吗?”

新任天津将军卢象晋,倚靠在官帽椅上,看着伏案忙碌的陈延生,皱眉道:“或许他们确有煽动舆情、抨击衙署之嫌,不过并没有对天津造成什么实质性影响,何况他们还都是读书人,不少还是生员。

如果真要游街的话,这事儿要捅到京城那边,让朝中的言官御史知晓,只怕您会被不断弹劾啊。”

“必须游街!”

陈延生眼神坚定,抬头看向卢象晋,正色道:“事情不是你所想的那般简单的,他们这般明目张胆的做这些事情,岂是简单的抗议天津开海通商、筹建官办诸厂那般简单,那摆明就是想让天津回到过去。

毕竟这些人的名下,在天津可有不少良田,时下天津最缺的就是壮劳力,这也迫使名下有不少土地的人,想笼络那些佃户,就要降低相应佃租份额,否则佃户就都跑走了。

面对这样的损失,这些顽固派仇视开海通商,仇视官办诸厂,仇视以工代赈,毕竟天津改变越多,他们受损就越严重。

对待这些不好的苗头,我们的态度必须强硬起来。

如果退了一步,那就会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别的不说,单单是这些人的背后,是否有朝中有司官员的授意,这谁都不清楚。”

“陈知州,末将有些想不明白。”

卢象晋脸上露出疑惑,说出心中的不解:“明明天津所推动的很多变革,所开辟的很多领域,只要他们能参与进来,就可以让他们赚取银子。

可为何他们却不为所动?

明明这些人在私底下,都筹建的有商号商行,可为什么对待这些新领域,却表现出这等敌视态度呢?”

从接替李明忠出任天津将军,卢象晋来到天津直隶州后,发现这里的情况,远比所想的要复杂。

虽说此前卢象晋也来过天津几趟,不过那都是来办公差,只是被天津表面呈现的繁华所吸引,觉得天津的改变很大,并没注意到暗地里所藏矛盾和冲突,错非有陈延生坐镇掌控这一切,只怕天津早就出乱子了。

“原因很简单,他们惧怕改变,抗拒改变。”

陈延生想了想,神情坚定道:“天津过去没有撤卫设府时,像这些乡绅、大小地主、商贾等。

随同那批世袭卫所官,包括所设巡抚、总兵官、兵备道等诸多官员,狐假虎威狗仗人势,能够利用所谓的权势,来盘剥和压榨底层群体。

这种溢散出的权势,叫他们很享受这种优越感,并通过这种官绅、官商勾结的方式,能获取到相应的好处和利益。

简单些来说,他们就类似于土皇帝一般,想夺谁家的生死,就能夺谁家的,想霸占谁家的土地,就能霸占谁家的。”

卢象晋眉头紧锁起来。

像陈延生所讲的这些,他在保定府那边最初也见到不少,这些享受着特权的群体,多数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特别是灾情降临时,那地方上的底层受灾群体,连人都不算,这些家底浑厚的群体,就会用尽各种方式,逼良为娼,兼并土地,发放高利贷……

当初大名府等地受灾时,卢象升奉旨前去赈灾,就发现很多这种情况,为此还杀了一批天怒人怨之辈。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陈延生面露笑意,看向卢象晋说道:“天津以开海通商为起点,逐步做出改变,开辟出很多领域。

这使得地方上没保障的群体,包括破产的百姓、流窜的流民等,只要是愿意出力的话,就能赚取到养家糊口的银子。

别的不说,单单是天津直隶州治下各县,所开设的37家从事冶炼的官办诸厂,就招募了2万余众青壮,这代表着两万余户能吃得饱、穿得暖。

而天津开辟的领域,可不止是冶炼一个领域,涉及到的领域很多,围绕这些领域而生的脱产群体众多。

你说,这些顽固派不思进取,不想改变,面对这样的格局,他们除了破坏天津的稳定秩序,有什么别的路吗?”

“末将有些明白了。”

卢象晋点点头,想明白了什么:“这些人怀念过去所熟悉的那一套,面对天津所生的新生,新变,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办。

所以就会想尽各种办法,想要阻挠这一切,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些人就是要游街。”

“事实上事情没那般简单。”

陈延生端起茶盏,呷了一口,对卢象晋说道:“天津直隶州,和整个大明相比,就是格格不入的存在。

这不是本官说的。

这是天子定下的调调。

内部阶层矛盾要对立着看,除了这批顽固派外,还存在着很多别的群体,他们所想的都是自身利益。

甚至随着北上海贸的欧罗巴各国海商,不断在天津地界增多,也出现一些倒向这些西洋群体的买办群体。”

卢象晋:“……”

对陈延生所讲的这些,卢象晋心里不知该说些什么,这些涉及到的层面,明显超出他所能思考的。

毕竟对开海通商、官办诸厂等事,卢象晋了解的并不多,他先前在直隶巡抚衙门,所担任的职务,就是在天雄军分担。

“想不明白?”见卢象晋这般,陈延生笑着说道:“你觉得官办诸厂怎样?”

卢象晋皱眉道:“很好,这些掌控在州府手里的规模化工坊,能帮助州府做不少事情,还能获取相应的财源。”

“那你有没有想过,对这些新兴的买办群体,这些就是损害他们利益的存在呢?”

陈延生淡笑道:“过去本州对这一层面,认识的并不充分,可是在经历一些事情,算是彻底明白了。

天下熙熙皆因利来,天津能有今日的改变,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周遭所存在的敌人和威胁,从来都没有减少过,甚至还是不断增多的。”

第559章 天津,大明的特区(2)

有人的地方,就存在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存在纷争。

像天津撤卫设府以来,虽说没表明过新政之名,却一直在做新政之实,这也让天津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

对待这一特定现象,崇祯皇帝很早就预料到了。

毕竟当前的大明,一只脚迈进封建王朝后期崩坏的旋涡,这是一个矛盾激化、阶层尖锐、土地兼并严重的旋涡,算是很难逆转的境遇。

可崇祯皇帝不想叫江山倾覆的事情,发生在他的身上,所以他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向推动改变。

相较于轰轰烈烈的新政维新,力求闹得沸沸扬扬,叫天下都知晓这一政治主张,崇祯皇帝选择的却是另一条路。

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去一点点推动大明上下的改变,待到某一临界点时,再选择轰轰烈烈的变革!

这个所谓的临界点,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就是当大明北方诸省治下,不受频生灾情的影响,让不断涌现的破产群体,可以到各处所筹规模化工坊做工,而所产的这些商品,能通过海贸倾销出去,整个大明北方的秩序稳定,而南方诸省却出现动乱时,围绕大明轰轰烈烈的变革,就能真正意义上的亮明了。

南北之争,在大明就从没消散过。

首节 上一节 357/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巨蟒分身,开局迎娶秦可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