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475节


“那天早上我刚出门,有个年轻人就给了我一封信,文章的内容全是照着那封信写的。”刘新权说。

“信呢?”周赫煊问。

“在家里,不知道有没有扔掉,我记不太清了。”刘新权哭声道。

杜月笙低声呵斥:“取来,立刻!”

刘新权疯狂地往家里跑,不多时便拿来几页信纸。

周赫煊阅读之后,也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来,说道:“你再回忆回忆,送信那人你真不认识?”

“真不认识啊。”刘新权说。

“有没有其他什么特征?”周赫煊问道。

“我想想,我再想想。”刘新权努力回忆,迷糊道,“唉,我好想还真见过,就是记不太清楚了。”

杜月笙咧嘴说:“那你就慢慢想,今天想起来了再吃饭。”

刘新权的脸顿时变成苦瓜,吓得肝颤。

杜月笙笑着对周赫煊说:“周老弟,我今天要给你引荐一个朋友,咱们先去德胜楼喝两杯。”

“客随主便。”周赫煊说。

两人并肩走出包间大门,就在即将踏出房间时,里头的刘新权突然喊道:“我想起来了,给我送信的那个,是明星电影公司的小工,我采访明星时见过他!”

“带他去明星公司抓人!”杜月笙说完,头也不回的离开。

周赫煊随杜月笙来到德胜楼,没坐多久便已是中午,包间里进来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

杜月笙介绍道:“周老弟,这是中央宣传部的萧同兹萧秘书。”

萧同兹长得文质彬彬,微笑着和周赫煊握手道:“周先生,久仰!”

“萧秘书你好。”周赫煊搞不懂这家伙的来意,但穿越前却是听过萧同兹的大名,只不过此人如今还没有发迹。

萧同兹是技术工人出身,信奉社会主义,年轻时还搞过罢工。虽然他在北伐前夕才加入国党,但由于能力出众,这几年升迁极为迅速,已经做到中央宣传部秘书、新闻征集科长的职务。中原大战期间,他还随吴铁城一起北上劝说张学良归附中央。

这些都不算什么,萧同兹真正的事业还未起步,此人在两年后将调任中央社社长。

萧同兹在做了中央社社长以后,让中央社独立于国党党部,进行一系列专业化、社会化、企业化改革。他在任的16年间,把只有20几个人的中央社,发展成拥有52处分支机构、员工2600多人的大型新闻社,与路透社、美联社等并称为世界五大通讯社。

萧同兹也因此被尊称为“萧三爷”,拥有“中国现代化通讯事业之父”的美誉。

说白了,此人将成为常凯申的顶级喉舌,民国年间新闻界的超级大佬。

酒菜上齐,没聊几句,萧同兹就笑问:“听说周先生要发起组建‘中国报业协会’?”

好嘛,原来是为这个来的!

国党的中央宣传部都要直接插手了,这动作很快啊。

第四百零四章 水落石出

周赫煊用筷子拨弄着松鼠鱼,笑问:“萧秘书是代表国党中央宣传部来的?”

萧同兹为周赫煊倒满酒,解释道:“中央党部有指示,叶部长派我来过问一下。”

“对于小凤先生,我个人还是极为佩服的。”周赫煊品尝着鱼肉,随口问道,“小凤先生对中国报业协会是什么态度?”

萧同兹道:“中国报业协会一旦成立,叶部长必须兼任会长,这是中央党部的意见。”

小凤先生就是叶楚伧,国党中央宣传部长。此君早年为南社诗人,柳亚子的好友,《民国日报》创始人之一。

周赫煊笑呵呵地说:“当然可以,尊党爱国嘛。”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让叶楚伧兼任中国报业协会的会长又如何?只要重新调整协会构架即可,弄一个秘书长负责制,把国党派来的会长权利架空。

萧同兹笑道:“周先生,其实叶部长兼任会长,对中国报业协会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原则上,叶部长和我本人,都不想太过干涉报纸运营。《大公报》的不党、不私、不盲、不卖‘四不’主张,鄙人是极为佩服的,也认为这是报人的最高追求。周先生,你明白吗?”

“哦?原来如此。”周赫煊瞬间搞清楚对方的立场。

自北伐以来,南京政府对新闻的管控更加严格,陆续颁布了多个条款。特别是《出版法》,大致继承了北洋政府的《出版条例》,最明显的改变就是积极进行党化。

在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下,一切报刊杂志和书籍的出版,都必须遵守“三民主义”这一大前提,否则就属于违禁。说得更直白一些,民国中期的出版物,必须在孙中山(三民)主义和常凯申思想(儒家道德)的领导下。

然而具体情况却有些微妙,因为常凯申还未完全掌控国党各大派系。

就拿叶楚伧来说,他身为国党中央宣传部长,原则上必须兼任《中央日报》(国党机关刊物)的社长。但他本人是不怎么管控报纸的,《中央日报》实行的也是“总编负责制”,中央宣传部无法直接控制《中央日报》。

直到明年,《中央日报》才实行“社长负责制”,使得国党的中央刊物沦为常凯申的个人宣传工具。

萧同兹跟叶楚伧一样,追求的也不是国党对报纸的严格管控。他后来出任中央社社长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国党中央党部的影像力,从中央社直接摘除掉。

萧同兹笑着说:“叶部长的要求很简单,只有两点:第一,他兼任中国报业协会会长;第二,中国报业协会最好低调些。”

“明白。”周赫煊点头说。
首节 上一节 475/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