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 第44节
魏忠贤拱手送到门外,眼望着徐应元、赵进教先后上了凉轿,转身回座,对李永贞、石元雅道:“教他们几个喝着,你俩随咱家到内房准备一份折子给那崇祯。”
李永贞回到地安门内的私宅,一点酒意全无,小妾梅瘦与掌家早迎上來,命人沏了茶,他摆手道:“你且下去,我有要事需自家静静。”梅瘦不敢多言,小心地退下。李永贞将掌家唤住道:“家里还有多少银子?”
“上等的银锭十五万两,散碎银子不足万两。”
“取十万两银子,并一些珠宝珍玩,备作两多两少四份,入夜要用。”掌家下去,不多时,将清单呈上,李永贞看了点头道:“一份送到席市街原先九千岁的府邸,交与秉笔太监徐应元老爷,一份送到掌印太监王体乾老爷的府上,另有那两份小的兑成银票与我。”
夜将二更,李永贞坐了乌篷骡车來到王体乾的私宅,王体乾刚刚沐浴完毕,伏在凉榻上,几个妙龄的女子正在给他捏腰拿背,闻报说李永贞來了,挥手命她们退了,披衣出來,见李永贞正在客厅坐了吃茶,却待开言,李永贞忙起身道: “深夜叨扰,诚觉不安,还请见谅。”
王体乾笑道:“不速之客才觉喜出望外,哪里说得什么叨扰。”
“小的此來一则为您老人家道喜,二则有一事相告。”
“我哪有什么喜可贺?还是先说事情吧!”
“再过几日便是您老人家六十岁大寿,您老人家辅佐万岁爷操劳国事,公而忘私,教小的好生钦佩。”
王体乾欢喜道:“可不是呢!还有几日便是了,难得你有这个心,还巴巴地连夜过來,足见情谊了。”
李永贞轻咳一声,候在门外的家奴抬进几只红漆大木箱子,李永贞道:“您老人家德高望重的,寿诞之日想必高朋满座,佳客如云,小的先将贺仪送上,以免到时扎眼,遭人议论。”
王体乾将礼单看了几眼道:“这般贵重的礼物如何收得?未免太破费了。”
“些许薄礼,小的还怕拿不出手呢!再说这些原也是拜您老人家所赐,小的跟随您老人家多年,好处哪里会止这些?自该孝敬的。”
王体乾见他言语恭敬,料想会有什么事相求,便命人收了下去。李永贞见人都退了,低声道:“九千岁要上本辞去爵位,您老人家以为如何?”
“还是意在试探?”
“试探多次,该是无须再试探了。万岁爷的心机哪个摸得着?一边停了建生祠,一边却又赐了铁券,对称颂和弹劾的奏章留中不发,真是莫测高深。”
“以退为进?”
“最多讨了万岁爷个欢心,温旨慰留一番,怕是说不得什么进吧?”
王体乾吐出一字:“守!”
“守?”
“不错!以守为守,退尺得寸。”
“九千岁想自保守成了?”
王体乾点头道:“能讨万岁爷欢心可不容易。若合了万岁爷的意,便高枕无忧了。卑身可以求进,那自然也可以求稳了。”
“九千岁怕万岁爷猜忌?”
“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万岁爷登极沒有贬斥内臣,当有深意。若不主动自保,一旦祸且不测,怕难自救了。”
李永贞心神大乱,跪地道:“那小的如何自保?”
“你是怕做不得?”
“那只有乞休回籍了。”
王体乾冷笑道:“无事则罢,如若事发,怕你逃到天边去?哪里不是万岁爷的天下?你当真要学建文帝逃到番邦蛮国,在荒僻之地终其残年?可是别忘了,还有个三宝太监下西洋呢!”李永贞愕在当场,冷汗交流。
王体乾见他六神无主的模样,起身将他扶起坐了,问道:“你可知九千岁学得哪一个?他学汉代的萧相国呢!什么计策你可知道?”
“丢车保卒。”李永贞感到了无边的恐惧。
王体乾森然地说:“何为车何为足?”
“爵位为卒?”
王体乾摇头道:“不止于此,皮相之谈。”李永贞回味着他的话语,想着汉朝丞相萧何辞封的故事。萧何因计杀欲在关中谋反的淮阴侯韩信,汉高祖刘邦封他为相国,加封五千户食邑,专派一个都尉率兵五百护卫府邸。很多人前來祝贺,惟有一个种瓜人召平反而到府中吊唁说:“您的灾祸怕是要來了!前方战事方殷,皇帝亲率大军苦战。您在长安只是将韩信擒了,就加而加官进爵,增兵保卫,众人势必不服,皇帝也并非真心恩宠你,而是有所猜忌。小人劝您不如辞掉封邑,并将家财尽数捐作军需,高祖必会欢心。”萧何听从此计,刘邦果然大为喜悦。
王体乾见他怔怔发愣,慨叹道:“这比不得下棋,会有两个车。”
“那有几个?”
“一个,只有一个。”
“九千岁?”
“嗯!别人都是小卒子,都可以随时弃之不顾。”王体乾苦笑着指指自己,又指指李永贞。
李永贞惊得从椅子上滑落下來,叩头道:“小的可怎么活呀?”王体乾眯起眼睛,冷冷地说:“只有四个字,好生记着去做,或许可以免祸。”
“四个字?”
“敬而远之。”
“……”
“不可学徐应元,以为得了个宅子就是捡了大便宜。那是物证,到时怎么开脱?”王体乾诡秘地一笑。
“您老人家怎么知道?”
李永贞回到地安门内的私宅,一点酒意全无,小妾梅瘦与掌家早迎上來,命人沏了茶,他摆手道:“你且下去,我有要事需自家静静。”梅瘦不敢多言,小心地退下。李永贞将掌家唤住道:“家里还有多少银子?”
“上等的银锭十五万两,散碎银子不足万两。”
“取十万两银子,并一些珠宝珍玩,备作两多两少四份,入夜要用。”掌家下去,不多时,将清单呈上,李永贞看了点头道:“一份送到席市街原先九千岁的府邸,交与秉笔太监徐应元老爷,一份送到掌印太监王体乾老爷的府上,另有那两份小的兑成银票与我。”
夜将二更,李永贞坐了乌篷骡车來到王体乾的私宅,王体乾刚刚沐浴完毕,伏在凉榻上,几个妙龄的女子正在给他捏腰拿背,闻报说李永贞來了,挥手命她们退了,披衣出來,见李永贞正在客厅坐了吃茶,却待开言,李永贞忙起身道: “深夜叨扰,诚觉不安,还请见谅。”
王体乾笑道:“不速之客才觉喜出望外,哪里说得什么叨扰。”
“小的此來一则为您老人家道喜,二则有一事相告。”
“我哪有什么喜可贺?还是先说事情吧!”
“再过几日便是您老人家六十岁大寿,您老人家辅佐万岁爷操劳国事,公而忘私,教小的好生钦佩。”
王体乾欢喜道:“可不是呢!还有几日便是了,难得你有这个心,还巴巴地连夜过來,足见情谊了。”
李永贞轻咳一声,候在门外的家奴抬进几只红漆大木箱子,李永贞道:“您老人家德高望重的,寿诞之日想必高朋满座,佳客如云,小的先将贺仪送上,以免到时扎眼,遭人议论。”
王体乾将礼单看了几眼道:“这般贵重的礼物如何收得?未免太破费了。”
“些许薄礼,小的还怕拿不出手呢!再说这些原也是拜您老人家所赐,小的跟随您老人家多年,好处哪里会止这些?自该孝敬的。”
王体乾见他言语恭敬,料想会有什么事相求,便命人收了下去。李永贞见人都退了,低声道:“九千岁要上本辞去爵位,您老人家以为如何?”
“还是意在试探?”
“试探多次,该是无须再试探了。万岁爷的心机哪个摸得着?一边停了建生祠,一边却又赐了铁券,对称颂和弹劾的奏章留中不发,真是莫测高深。”
“以退为进?”
“最多讨了万岁爷个欢心,温旨慰留一番,怕是说不得什么进吧?”
王体乾吐出一字:“守!”
“守?”
“不错!以守为守,退尺得寸。”
“九千岁想自保守成了?”
王体乾点头道:“能讨万岁爷欢心可不容易。若合了万岁爷的意,便高枕无忧了。卑身可以求进,那自然也可以求稳了。”
“九千岁怕万岁爷猜忌?”
“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万岁爷登极沒有贬斥内臣,当有深意。若不主动自保,一旦祸且不测,怕难自救了。”
李永贞心神大乱,跪地道:“那小的如何自保?”
“你是怕做不得?”
“那只有乞休回籍了。”
王体乾冷笑道:“无事则罢,如若事发,怕你逃到天边去?哪里不是万岁爷的天下?你当真要学建文帝逃到番邦蛮国,在荒僻之地终其残年?可是别忘了,还有个三宝太监下西洋呢!”李永贞愕在当场,冷汗交流。
王体乾见他六神无主的模样,起身将他扶起坐了,问道:“你可知九千岁学得哪一个?他学汉代的萧相国呢!什么计策你可知道?”
“丢车保卒。”李永贞感到了无边的恐惧。
王体乾森然地说:“何为车何为足?”
“爵位为卒?”
王体乾摇头道:“不止于此,皮相之谈。”李永贞回味着他的话语,想着汉朝丞相萧何辞封的故事。萧何因计杀欲在关中谋反的淮阴侯韩信,汉高祖刘邦封他为相国,加封五千户食邑,专派一个都尉率兵五百护卫府邸。很多人前來祝贺,惟有一个种瓜人召平反而到府中吊唁说:“您的灾祸怕是要來了!前方战事方殷,皇帝亲率大军苦战。您在长安只是将韩信擒了,就加而加官进爵,增兵保卫,众人势必不服,皇帝也并非真心恩宠你,而是有所猜忌。小人劝您不如辞掉封邑,并将家财尽数捐作军需,高祖必会欢心。”萧何听从此计,刘邦果然大为喜悦。
王体乾见他怔怔发愣,慨叹道:“这比不得下棋,会有两个车。”
“那有几个?”
“一个,只有一个。”
“九千岁?”
“嗯!别人都是小卒子,都可以随时弃之不顾。”王体乾苦笑着指指自己,又指指李永贞。
李永贞惊得从椅子上滑落下來,叩头道:“小的可怎么活呀?”王体乾眯起眼睛,冷冷地说:“只有四个字,好生记着去做,或许可以免祸。”
“四个字?”
“敬而远之。”
“……”
“不可学徐应元,以为得了个宅子就是捡了大便宜。那是物证,到时怎么开脱?”王体乾诡秘地一笑。
“您老人家怎么知道?”
上一篇: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
下一篇:杜月笙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