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传 第22节
象和美妙的舞姿所打动,提出要为梅兰芳画一幅他扮演的天女像。徐悲鸿事 先索取了几幅剧照作为参考,然后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精心绘制了一张大
型油画《天女散花》赠给梅兰芳。
梅兰芳一下子就被迷住了,不是被画中自己的美丽形象,而是被徐悲鸿 笔下那娴熟而精湛的技法。现在的梅兰芳,经过了这几年对于绘画的系统学
习,已经能够用内行的眼光来欣赏和评价他听见到的每一幅画了。
徐悲鸿先生的这幅画,天女的面部,是用西洋写真的画法描绘而成的, 绘影绘形,十分逼真,而身躯线条则用国画笔法勾勒出来,笔笔工整。整个
画面云聚云散,萧疏有致,充满着强烈的动感,而笔画、线条之间,则有许 多说不尽的感悟与内涵。好一幅中西合壁的杰作!
画面上,还留有徐悲鸿的亲笔提诗:“花落纷纷下,人凡能不迷。庄严 菩萨相,妙丽藐神姿——戊午暮春为畹华写其风流曼妙、天女散花之影。江
南徐悲鸿。”罗瘿公后来又在上面添了一首绝句:“后人欲知梅郎面,无术 灵方更驻颜。不有徐生传妙笔,安知天女在人间。”从此以后,这幅画一直
被梅兰芳极其宝贵地珍藏在身边,直到他离开人世。在梅兰芳的学画生活里,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和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交往与友谊。梅兰芳与齐白石相识虽
早,但跟他学画,却是在一九二○年的秋天。一天,梅兰芳请齐白石先生到 他家里来闲谈。一见面,齐白石就夸梅兰芳的画比以前进步了许多。梅兰芳
见齐先生高兴,便提出要看齐先生画一幅草虫:“我喜欢您的草虫、游鱼、 虾米,就像活的一样,但比活的更美。今天要请您画给我看,我要学您下笔
的方法。我来替您磨墨。”白石先生打趣地说:“我给你画草虫,回头你得 唱一段给我听。”“那现成,一会儿我的琴师来了,我准唱。”梅兰芳也满
口应承下来。等到墨磨浓后,梅兰芳找出一张宣纸,裁成几开册页,铺在齐 先生面前。只见齐白石先生对着宣纸沉思了一下,从 笔筒里挑出了两支画笔,
在笔洗里轻轻一涮,蘸上墨,就挥起笔来。作为中国画的大师,齐白石在艺 术表达上已经进入了自由王国。他下笔时,似乎是不假思索地挥笔泼墨,然
而,出现在纸上的线条和色彩,却无不传形、传神、传情。一会儿的功夫, 草虫鱼虾就布满了几开册页。雪白的宣纸上,小虫鲜活灵动,仿佛蠕蠕地要
爬出纸外,而鱼虾更显得欢蹦乱跳,呼之欲出。
梅兰芳不由地看呆了。面对这色彩明亮的作品,梅兰芳尽情享受着大千 世界的万般清新、温暖和灿烂,尽情领略着蕴藏于画面中的艺术家胸襟的辽
阔、开朗和对世界、人生的美好憧憬。
细心的梅兰芳观察到,齐先生作画时,还有一个特点是惜墨如金,不肯 轻易浪费笔墨。画了半天,笔洗里的水始终是清的。
齐白石落笔时,还把一些作画的心得和窍门告诉了梅兰芳。“太似则媚 俗,不似则欺世。”白石老人这句充满辩证法的名言,从此便铭刻在梅兰芳
心里,成为他衡量今后舞台表演成功与否的一把标尺。
琴师来后,梅兰芳果然专门唱了一段《刺汤》给齐白石听。齐白石满意 而去。第二天,齐白石先生给梅兰芳送来了两首记事诗。诗是白石先生亲笔 写在画纸上的。
其一云: 飞尘十丈暗燕京, 缀玉轩中气独清。 难得善才看作画, 殷勤磨就墨三升。 其二云: 西风飕飕袅荒烟, 正是京华秋暮天。 今日相逢闻此曲。
他年君是李龟年。
齐白石先生善于对花写生。一次,在梅兰芳家看到了他所精心栽培的牵 牛花后,不由得驻足不走,后来就开始到梅家写生,画起牵牛花来。他的牵
牛花画作上曾有这样的题诗:“百本牵牛花椀大,三年无梦到梅家。”
不久,齐白石应邀去参加一个堂会。进门后,悄悄地在后排找了个座位 坐下来,也没人搭理他。这情景恰好被梅兰芳看见,他赶紧迎上去,把齐白
石搀到前排坐下。人们看见大名鼎鼎的梅兰芳招呼着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头 子,不知是什么来头,都注意地看着他们。有人高声问道:“这是谁?”梅
兰芳也把嗓门提高了一点回答:“这是名画家齐白石先生,我的老师。”
齐白石先生有感于心,事后又作了一首绝句,题在画 曾见先朝享太平,
布衣蔬食动公卿。 而今沦落长安市,
幸有梅郎识姓名。在和王梦白、陈师曾、齐白石等名画家的密切交往中, 梅兰芳绘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兴之所至,看见什么都想动笔。正当他想为他
心爱的鸽子留些写照,并已经画了两、三幅时,一位老朋友及时地制止了他。
他对梅兰芳提出了善意的忠告:“你学画的目的,不过是想通过绘画, 帮助你在戏曲表演上有所提高。画画,只是你在演剧之外的一种业余课程,
应当有一个限度才对。像你现在这样,终日伏案调朱弄粉,将大部分时间都 花在这上面,会影响你在戏剧表演方面的进步。”
这番话,使梅兰芳从浑然不觉的状态中悚然有悟。从此,绘画对于梅兰 芳来说,实实在在成了一种业余爱好。或用它来帮助提高修养,或用它来作
为消遣,调剂精神,梅兰芳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废寝忘食地着迷了。
樱花岛国行 一九一九年春天,梅兰芳有了一次出访东瀛的机会。 一天,梅兰芳正和好友齐如山在家里聊天,日本头号财阀之一、帝国剧
场董事长大仓喜八郎和日本著名汉学家龙居濑三来访。闲谈之间,大仓喜八 郎流露出他们来此的目的之一,是想请梅兰芳到日本去演出一次,但没有提 出正式邀请。
他们走后,梅兰芳陷入了沉思。他当然想去。而且,他也具备了出去表 演的条件。
青衣、花旦、贴旦、闺门旦、刀马旦等行当类型,已经从他开始,有机 而自然地结为一个整体了。无论是唱,是念,是做,是打,梅兰芳都已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他的唱工力求切合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不过分 追求腔调的新奇,所以显得符情合理,明快大方;他的做工以细腻熨贴、恰
合身分见长;他的道白感情饱满,柔和而响亮;他的武工,不但步法严整, 节奏准确,姿态优美,而且透示出一种内在的含蓄······
他的艺术,已如初升的朝日那样,开始放射光芒。这光芒所至,已经遍 及了整个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他的名字,也如他的艺术一样,传遍
了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村镇城乡······
型油画《天女散花》赠给梅兰芳。
梅兰芳一下子就被迷住了,不是被画中自己的美丽形象,而是被徐悲鸿 笔下那娴熟而精湛的技法。现在的梅兰芳,经过了这几年对于绘画的系统学
习,已经能够用内行的眼光来欣赏和评价他听见到的每一幅画了。
徐悲鸿先生的这幅画,天女的面部,是用西洋写真的画法描绘而成的, 绘影绘形,十分逼真,而身躯线条则用国画笔法勾勒出来,笔笔工整。整个
画面云聚云散,萧疏有致,充满着强烈的动感,而笔画、线条之间,则有许 多说不尽的感悟与内涵。好一幅中西合壁的杰作!
画面上,还留有徐悲鸿的亲笔提诗:“花落纷纷下,人凡能不迷。庄严 菩萨相,妙丽藐神姿——戊午暮春为畹华写其风流曼妙、天女散花之影。江
南徐悲鸿。”罗瘿公后来又在上面添了一首绝句:“后人欲知梅郎面,无术 灵方更驻颜。不有徐生传妙笔,安知天女在人间。”从此以后,这幅画一直
被梅兰芳极其宝贵地珍藏在身边,直到他离开人世。在梅兰芳的学画生活里,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和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交往与友谊。梅兰芳与齐白石相识虽
早,但跟他学画,却是在一九二○年的秋天。一天,梅兰芳请齐白石先生到 他家里来闲谈。一见面,齐白石就夸梅兰芳的画比以前进步了许多。梅兰芳
见齐先生高兴,便提出要看齐先生画一幅草虫:“我喜欢您的草虫、游鱼、 虾米,就像活的一样,但比活的更美。今天要请您画给我看,我要学您下笔
的方法。我来替您磨墨。”白石先生打趣地说:“我给你画草虫,回头你得 唱一段给我听。”“那现成,一会儿我的琴师来了,我准唱。”梅兰芳也满
口应承下来。等到墨磨浓后,梅兰芳找出一张宣纸,裁成几开册页,铺在齐 先生面前。只见齐白石先生对着宣纸沉思了一下,从 笔筒里挑出了两支画笔,
在笔洗里轻轻一涮,蘸上墨,就挥起笔来。作为中国画的大师,齐白石在艺 术表达上已经进入了自由王国。他下笔时,似乎是不假思索地挥笔泼墨,然
而,出现在纸上的线条和色彩,却无不传形、传神、传情。一会儿的功夫, 草虫鱼虾就布满了几开册页。雪白的宣纸上,小虫鲜活灵动,仿佛蠕蠕地要
爬出纸外,而鱼虾更显得欢蹦乱跳,呼之欲出。
梅兰芳不由地看呆了。面对这色彩明亮的作品,梅兰芳尽情享受着大千 世界的万般清新、温暖和灿烂,尽情领略着蕴藏于画面中的艺术家胸襟的辽
阔、开朗和对世界、人生的美好憧憬。
细心的梅兰芳观察到,齐先生作画时,还有一个特点是惜墨如金,不肯 轻易浪费笔墨。画了半天,笔洗里的水始终是清的。
齐白石落笔时,还把一些作画的心得和窍门告诉了梅兰芳。“太似则媚 俗,不似则欺世。”白石老人这句充满辩证法的名言,从此便铭刻在梅兰芳
心里,成为他衡量今后舞台表演成功与否的一把标尺。
琴师来后,梅兰芳果然专门唱了一段《刺汤》给齐白石听。齐白石满意 而去。第二天,齐白石先生给梅兰芳送来了两首记事诗。诗是白石先生亲笔 写在画纸上的。
其一云: 飞尘十丈暗燕京, 缀玉轩中气独清。 难得善才看作画, 殷勤磨就墨三升。 其二云: 西风飕飕袅荒烟, 正是京华秋暮天。 今日相逢闻此曲。
他年君是李龟年。
齐白石先生善于对花写生。一次,在梅兰芳家看到了他所精心栽培的牵 牛花后,不由得驻足不走,后来就开始到梅家写生,画起牵牛花来。他的牵
牛花画作上曾有这样的题诗:“百本牵牛花椀大,三年无梦到梅家。”
不久,齐白石应邀去参加一个堂会。进门后,悄悄地在后排找了个座位 坐下来,也没人搭理他。这情景恰好被梅兰芳看见,他赶紧迎上去,把齐白
石搀到前排坐下。人们看见大名鼎鼎的梅兰芳招呼着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头 子,不知是什么来头,都注意地看着他们。有人高声问道:“这是谁?”梅
兰芳也把嗓门提高了一点回答:“这是名画家齐白石先生,我的老师。”
齐白石先生有感于心,事后又作了一首绝句,题在画 曾见先朝享太平,
布衣蔬食动公卿。 而今沦落长安市,
幸有梅郎识姓名。在和王梦白、陈师曾、齐白石等名画家的密切交往中, 梅兰芳绘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兴之所至,看见什么都想动笔。正当他想为他
心爱的鸽子留些写照,并已经画了两、三幅时,一位老朋友及时地制止了他。
他对梅兰芳提出了善意的忠告:“你学画的目的,不过是想通过绘画, 帮助你在戏曲表演上有所提高。画画,只是你在演剧之外的一种业余课程,
应当有一个限度才对。像你现在这样,终日伏案调朱弄粉,将大部分时间都 花在这上面,会影响你在戏剧表演方面的进步。”
这番话,使梅兰芳从浑然不觉的状态中悚然有悟。从此,绘画对于梅兰 芳来说,实实在在成了一种业余爱好。或用它来帮助提高修养,或用它来作
为消遣,调剂精神,梅兰芳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废寝忘食地着迷了。
樱花岛国行 一九一九年春天,梅兰芳有了一次出访东瀛的机会。 一天,梅兰芳正和好友齐如山在家里聊天,日本头号财阀之一、帝国剧
场董事长大仓喜八郎和日本著名汉学家龙居濑三来访。闲谈之间,大仓喜八 郎流露出他们来此的目的之一,是想请梅兰芳到日本去演出一次,但没有提 出正式邀请。
他们走后,梅兰芳陷入了沉思。他当然想去。而且,他也具备了出去表 演的条件。
青衣、花旦、贴旦、闺门旦、刀马旦等行当类型,已经从他开始,有机 而自然地结为一个整体了。无论是唱,是念,是做,是打,梅兰芳都已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他的唱工力求切合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不过分 追求腔调的新奇,所以显得符情合理,明快大方;他的做工以细腻熨贴、恰
合身分见长;他的道白感情饱满,柔和而响亮;他的武工,不但步法严整, 节奏准确,姿态优美,而且透示出一种内在的含蓄······
他的艺术,已如初升的朝日那样,开始放射光芒。这光芒所至,已经遍 及了整个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他的名字,也如他的艺术一样,传遍
了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村镇城乡······
上一篇:乾隆传
下一篇:自慢: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