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梅兰芳传

梅兰芳传 第3节

京昆俱佳,扮相俏丽,台风清新,念白文雅,擅演《雁门关》里的萧太后, 有“活萧太后”之称。作为第一代优秀的皮黄旦角艺人,他被列名于艺震京

师的“同、光十三绝”之中。他曾是清朝四大徽班之一——四喜班的班主, 常被选人清宫内廷承差。慈禧太后十分喜欢他的表演,尤其欣赏他那丰满身

材所展现出来的雍容华贵风 祖父梅巧玲度,曾经谑称他为“胖巧玲”,并 给予他“自由出入皇城”的特权。皇家的恩宠,使得梅巧玲声名远播,一时

间曾出现“京城千家万户争看胖巧玲”的热烈局面。在梅兰芳出生以前很久

(一八八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他就已经去世了。 梅兰芳的外祖父杨隆寿,为著名皮黄武生演员,在清末时期有“活武松”、

“活石秀”之称,与俞菊笙、姚增禄齐名,长期在梅巧玲掌管的四喜班演唱, 晚年转入三庆班。曾创办小荣椿科班,培养了杨小楼、程继仙等一批著名皮 黄演员。

梅兰芳的伯父梅雨田,是著名皮黄音乐演奏家,胡琴、笛子、鼓等,样 样精通。

当时一些喜欢钻研昆曲曲牌、皮黄音乐的社会名流如红豆馆主侗五爷、 皇族近亲溥西园等都经常登门求教。诸般乐器中,梅雨田最为拿手的是胡琴,

曾被梨园界誊为“胡琴梅”。他在为人伴奏时,不仅分寸、火候把握得恰到 好处,而且将胡琴拉得如泣如诉,传神尽意,甚至能够弥补唱者嗓音的不足

之处。他曾长期与谭鑫培合作演出,二人配合得十分默契,可以说是水乳交 融,以至谁也离不开谁。百代公司曾灌制过一张由谭鑫培唱、梅雨田伴奏的

《洪羊洞》和《卖马》唱片,当时被梨园内外的行家公认为一绝。 梅兰芳的父亲梅竹芬,继承父业,也做了皮黄演员。先学老生,又改小

生,最后选择了青衣、花旦的行当。他的相貌、身材极像梅巧玲,又喜欢唱 梅巧玲的拿手戏《德政坊》、《雁门关》、《富贵全》等,因此很得一些老

观众的喜爱。可惜过早地因病辞世,当时年仅二十六岁。

梅宅坐落的李铁拐斜街位于北京的正阳门外,这一带是北京戏园子最为 集中的地区,道光年间就有十一座。由于离戏园子近,便于赶场演出,李铁

拐斜街成为戏子们喜欢选择的“下处”。道光年间北京的五大名班春台、三 庆、四喜、和春、嵩祝之一的和春班就曾把这里作为总寓,以后又有名伶梅

巧玲、韩宝芬、李玉祥等在这里买宅居住。梅巧玲的宅院屋宇齐整,他又待 客殷勤,出具的酒食精美,因而客人川流不息。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乳名群子,兰芳为他后来的艺名。他的出世,给 这个梨园世家带来了多少欢欣!梅兰芳的父亲兄弟二人,其伯父膝下没有男

丁,梅兰芳是这个家庭中的长子,由于其父的早逝,成了单传独苗,续了梅 家的香火,因而合家大小尽皆庆贺。

也许是命中注定,梅兰芳长大以后是一定要唱戏的。从社会习俗上说, 宋元明三代的户籍制度都规定了“戏子”的子弟只能承袭父兄之业,清代虽

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习俗却仍然如此。从家庭企盼来说,梅家从梅巧玲起已 经红遍京城,自然希望有人能传其衣钵。作为这个家庭的唯一传人,梅兰芳,

在他还没有出世之前,他的人生之路,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先天地被决定了。

然而,父祖们虽然对之寄予希望,又何敢梦想他会成为以后艺臻绝境、 名播万邦的京剧艺术大师和中国传统戏曲的集大成者呢!像所有的孩子一

样,梅兰芳在他的童年时代,总是贪玩。他盼着过新年,穿新衣,换新鞋, 吃着各种各样的杂拌糖果,和小伙伴们凑到一起,战战兢兢地点起香烛去放

鞭炮。或者,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和几个要好的朋友相约,一起去郊外掏鸟 窝、打弹弓、钓鱼······幼年的梅兰芳希望永远过这种无忧无虑的畅快日子。

然而,生活的阴影却过早地印在了他稚嫩的心上。

当父亲因病去世时,梅兰芳还是个刚满三岁的孩子,他甚至还不能准确 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更不用说理解父亲去世对他们全家生活的影响

了。在伯父梅雨田的抚养下,梅兰芳暂时得以衣食无忧。然而,好景不长, 两年之后,也就是一九○○年,八国联军的入侵,把他一家推入了饥寒交迫 的困窘境地。

当时,由于世界列强的加紧蚕食和瓜分造成中国社会的经济崩溃和民生 凋敝,中国民间各地兴起了以帝国主义为斗争目标的义和团运动,由此帝国

主义却找到了武装干涉中国的借口。一九○○年八月十三日,由英、法、日、 美、俄、德、奥、意八国共四万人组成的武装联军,借口保卫他们在北京的

领馆和教堂,兵临北京东直门外。他们先用火炮轰毁城墙,继而入城烧杀, 纵兵抢掠三日,一时京城上空浓烟滚滚、烈焰熊熊。

几经洗劫,北京的官衙、民宅被焚毁,庙会、集市关张,街市上一派萧 条景象。京城里已经不能演戏,艺人们无以 口,只好各自寻找生路。名丑

萧长华当时在街头摆摊卖烤白薯,名净李寿山沿街叫卖萝卜和鸡蛋糕,梅兰 芳的伯父梅雨田则依靠修理钟表维持生计,不想却招来了很大的麻烦。这时

梅雨田已经卖掉了老宅,带领全家搬到百顺胡同居住。在城里到处翻找宝贝 的洋人兵士,发现梅家存有较为珍贵的钟表,便经常闯进来勒索,有时候一

天之中能闯进来数次。梅家大小上下终日在惊恐之中过日子。

一天,门又被嘭嘭嘭地敲响。六岁的梅兰芳上前把门打开,见又是一个 面孔黧黑的洋兵,便忍不住地冲他嚷嚷起来:“你怎么又来了?我认识你, 你来过四趟了!”

一边说着,梅兰芳一边用力把他朝门外推,但洋兵一挥手,蛮横地将梅 兰芳推倒在地,强行而入,嘴里还叽里咕噜地操着洋腔:“不用你管,叫你 们家大人出来!”

被推倒在地的梅兰芳,默默地看着这个洋兵将存放在家里的钟表全部抢 走,眼睛里闪烁着愤怒的光芒。

梅兰芳的《舞台生活四十年》中,曾记录了一段他的姑母秦老太太对于 那个时期梅家生活状况的回忆:“要讲到洋兵进城骚扰的情形,那真叫人一

辈子都忘记不了。不管谁家,只要他们高兴就往里闯。翻箱倒箧,一个走了 一个来,没有完的时候。我跟畹华的母亲,年纪又轻,更是害怕。每天都得

化装,把黑煤抹在脸上,躲着不敢见人。后来觉着我们住的百顺胡同,房子 浅窄,外国兵容易进来,太不妥当,全家又避到他外祖父杨隆寿家里去住。

也是活受罪,整天躲在杨家的一间摆砌末的屋里。”

“有一次洋兵要进这屋来看看,杨老先生不答应,话又不懂,双方就起 了冲突。洋兵还掏出手枪来吓唬他,他也不理他们。那次杨老先生受的刺激

很大,不久就病死了。当时北京住家的女眷们,都想法深深地躲避起来,有 的是整天躲在屋顶上,茶饭都由别人给她们送上去吃,像凤二爷(王凤卿)

家里,就是这个办法。”

亲自经历了受人欺凌的悲惨,亲身体验了国破家亡的痛楚,梅兰芳像是 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首节 上一节 3/95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乾隆传

下一篇:自慢: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