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传 第35节
路”一场,叠印了天上的云彩,这已经是难得的特技了,梅兰芳还是高兴极 了。
毕竟,他实现了自己以及许多戏曲演员的梦想,从舞台走向了银幕。 而梅兰芳所始料未及的是,随着《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两部电影
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先后放映,他的形象和他的名字,一下子轰动了大江南北。
拷贝甚至发行到了海外南洋各埠,受到了广大侨胞的欢迎。 更为令人鼓舞的是,各国驻华大使馆也纷纷专门弄来影片,为来华使节
放映。据说,梅兰芳以后出国演出时,外国观众特别喜欢点《天女散花》一 剧,就是与电影的宣传作用分不开的。
后来,一九二三年的春天和一九二四年的秋天,梅兰芳又分别参加了两 次电影拍摄工作。第一次是应一家美国电影公司之邀,拍摄了当时正在上演
的《上元夫人》中的一段“拂尘舞”;第二次是民新影片公司委托华北电影 公司,邀请梅兰芳拍摄了他几出拿手戏的片段,包括《西施》里的“羽舞”,
《霸王别姬》里的“剑舞”,《上元夫人》里的“拂尘舞”,《木兰从军》 里的“走边”和《黛玉葬花》里的一段舞蹈。
这次来日本,请梅兰芳拍摄影片的是日本宝家电影厂。所拍内容是在日 本上演的《虹霓关》中的“对枪”一场和《廉锦枫》中的“刺蚌”一场。
尽管仍是黑白无声片,尽管拍摄过程中因镜头和动作之间的不好配合, 或者因语言不通而使摄影数次中止,尽管过长的拖宕将演员累得精疲力竭,
梅兰芳甚至因此而大病了一场,但是,影片还是拍摄成功了。并随着这一电 影厂的发行渠道传遍了整个日本,以及欧美各国······
《太真外传》
从一九二五年的夏天开始,梅兰芳用了近两年的时间,编排了全本《太 真外传》。
这出剧目的编排,依照惯例,还是由齐如山先生提纲挈领,以唐朝著名 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为依据,草拟出剧情和场次结构。其余唱词和
念白等,多是由梅兰芳的好友们集体合作编写。至于服装、道具、布景、音 乐等,也都经过了当时的文人雅士以及承华社文武场诸演员的潜心钻研,精 制而成。
角色的安排,由梅兰芳饰杨玉环,王凤卿饰唐明皇,侯喜瑞饰安禄山, 萧长华饰杨国忠,姜妙香饰高力士。“里子老生”张春彦在二本里饰李太白,
在四本里饰罗真人。至于二本里的念奴、永新、寒簧与素英,以及四本里的 冬双成和小玉则由姚玉芙和朱桂芳两人分饰。这一份“演员表”在当时看来
觉得平常,但在今日看来,则成为无与伦比的阵容了。
《太真外传》是一出大型剧目。场面宏伟,歌舞繁重,别开生面的创举 比比皆是。布景、服装、舞蹈动作以及唱腔,都颇多新颖之处。曾数度观摩
全本《太真外传》的齐崧先生回忆说:
头本“亭栏惊艳”一场舞台布景设计得十分洗练:台前左方有一假石台, 台上有一凉亭,舞台中心的后方,华清池的月亮门在纱幕里隐约可见,前方
则有三五枝垂柳,垂落在幕前。整个场景就是一幅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 二本“梦游月宫”一场的布景以华丽取胜。舞台最前面的右上角,高悬着一
棵丹桂的桠枝,上面缀有亮晶晶的花叶。树枝的后面,是一层薄薄的绸幕, 当嫦娥在幕后唱过“殿前的素女们一声通禀”之后,绸幕徐徐拉开,逐渐现
出了后面的桂殿兰宫、琼楼玉宇。台中有一块基石,石上有一活动的、机械 化的兔子在捣臼。舞台上空则有许多五彩灯光,在不停地明灭闪耀,给舞台
上的布景凭添了几许神秘气氛。坐在观众席上,却有亲临月宫其境的感觉。 第三本“太真外传”,布景的精彩之处在“七巧盟誓”一场。舞台中央是一
座宫殿,上面悬灯结彩。蔚蓝色的天穹上,缀有一轮新月,旁边是七巧星辰。 在灯光的照耀下,恰似月光照影,星河在天。一幅典型的“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白居易《长恨歌》)的意境写照。
四本“玉真梦会”一场以布景的迅速变幻著称。舞台上本是一幅灯光照 耀下的壮丽海景。波涛起伏之处,隐现出一座虚无飘渺的山峰。等太真在幕
后唱完“忽听得侍儿们一声来请”之后,舞台上突然变得漆黑一片。灯光再 亮时,已然是另外一番景色了。海上仙山不见了,代之而现的,是坎坡之上
的一座古刹,中有一段甬路。路中间是一段石阶,拾阶而下,可步至舞台中 心。路之两旁,站立着两位仙姬。古刹正中,则是一个可启动的寺门。
在服装方面,梅兰芳和他的朋友们也是精雕细琢,刻意创新。
“太真出浴”一场,梅兰芳所饰杨玉环身穿黄缎绣的大牡丹花帔,下着 白绣花彩裙出场。梳海棠髻古装头,两旁是珠饰鬓花,项戴钻圈并大小珍珠
项链几副,额前有几缕刘海式的散发。腕戴翠镯,光艳照人。到“出浴”时, 先由宫娥伺候着摘下头上金钗,再脱下凤衣罗裙,露出了内穿的浴衣。浴衣
为蝉翼纱衣,袖长露手,略似日本和服而掖下不开口。这是学者们参照唐服 的考证和摹本而仿制的。腰间袭以纱带,舞蹈时,手持巨幅长纱俯仰腾落,
随身掩映,美妙之极。
“梦游月宫”一场,梅兰芳所扮嫦娥,梳海棠髻,头戴珠凤,身穿湖色 古装小袄,下袭白色绣花彩裙,肩披串珠的披肩与小腰裙,手持白云帚,随
着长锤鼓点徐徐登场。以此服怖,再配以五色彩灯的照射,观众们几疑为真 正的天人下界,掌声随之而起。
“七巧盟誓”中杨贵妃所穿服装,是梅兰芳的创新之作。只见她头戴全 套水钻“头面”,身穿玫瑰紫色全部以亮片串成的五彩盘龙帔。最为特殊的
是她的古装水袖,由三层不同颜色的薄绸制成,三节三色,第一次在剧中使 用。翻动水袖时,上下飞舞,色彩纷呈,异常悦目。后来,梅兰芳的弟子程
砚秋在《梅妃》的表演里,也曾用过此种三色水袖。
“翠盘艳舞”一场,杨玉环所穿“霓裳羽衣”的制作,颇费了一番周折。 在梅兰芳决定排演《太真外传》以后,其好友冯耿光就以现大洋一千元为代
价,为梅兰芳买下了孔雀翎毛所制褂子一袭,以作羽衣之用。不料在排演此 舞时,竟发生了问题。雀翎虽美,但穿在真人身上,究竟不如长在孔雀身上
自然而潇洒了。由于翎毛有一定硬度,舞蹈时不能运用自如,舞还没跳完, 翎子却已被折断了数只。同时,翎毛在旋转飞动之时,又易与旗帜缠绕在一
起,使得梅兰芳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汗流浃背,疲于应付,影响了舞蹈效 果。万般无耐,只好将这套舞衫束之高阁了。千金就此虚掷。观众在舞台上
所看到的“霓裳羽衣”,已经是苏绣的孔雀翎子了。
毕竟,他实现了自己以及许多戏曲演员的梦想,从舞台走向了银幕。 而梅兰芳所始料未及的是,随着《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两部电影
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先后放映,他的形象和他的名字,一下子轰动了大江南北。
拷贝甚至发行到了海外南洋各埠,受到了广大侨胞的欢迎。 更为令人鼓舞的是,各国驻华大使馆也纷纷专门弄来影片,为来华使节
放映。据说,梅兰芳以后出国演出时,外国观众特别喜欢点《天女散花》一 剧,就是与电影的宣传作用分不开的。
后来,一九二三年的春天和一九二四年的秋天,梅兰芳又分别参加了两 次电影拍摄工作。第一次是应一家美国电影公司之邀,拍摄了当时正在上演
的《上元夫人》中的一段“拂尘舞”;第二次是民新影片公司委托华北电影 公司,邀请梅兰芳拍摄了他几出拿手戏的片段,包括《西施》里的“羽舞”,
《霸王别姬》里的“剑舞”,《上元夫人》里的“拂尘舞”,《木兰从军》 里的“走边”和《黛玉葬花》里的一段舞蹈。
这次来日本,请梅兰芳拍摄影片的是日本宝家电影厂。所拍内容是在日 本上演的《虹霓关》中的“对枪”一场和《廉锦枫》中的“刺蚌”一场。
尽管仍是黑白无声片,尽管拍摄过程中因镜头和动作之间的不好配合, 或者因语言不通而使摄影数次中止,尽管过长的拖宕将演员累得精疲力竭,
梅兰芳甚至因此而大病了一场,但是,影片还是拍摄成功了。并随着这一电 影厂的发行渠道传遍了整个日本,以及欧美各国······
《太真外传》
从一九二五年的夏天开始,梅兰芳用了近两年的时间,编排了全本《太 真外传》。
这出剧目的编排,依照惯例,还是由齐如山先生提纲挈领,以唐朝著名 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为依据,草拟出剧情和场次结构。其余唱词和
念白等,多是由梅兰芳的好友们集体合作编写。至于服装、道具、布景、音 乐等,也都经过了当时的文人雅士以及承华社文武场诸演员的潜心钻研,精 制而成。
角色的安排,由梅兰芳饰杨玉环,王凤卿饰唐明皇,侯喜瑞饰安禄山, 萧长华饰杨国忠,姜妙香饰高力士。“里子老生”张春彦在二本里饰李太白,
在四本里饰罗真人。至于二本里的念奴、永新、寒簧与素英,以及四本里的 冬双成和小玉则由姚玉芙和朱桂芳两人分饰。这一份“演员表”在当时看来
觉得平常,但在今日看来,则成为无与伦比的阵容了。
《太真外传》是一出大型剧目。场面宏伟,歌舞繁重,别开生面的创举 比比皆是。布景、服装、舞蹈动作以及唱腔,都颇多新颖之处。曾数度观摩
全本《太真外传》的齐崧先生回忆说:
头本“亭栏惊艳”一场舞台布景设计得十分洗练:台前左方有一假石台, 台上有一凉亭,舞台中心的后方,华清池的月亮门在纱幕里隐约可见,前方
则有三五枝垂柳,垂落在幕前。整个场景就是一幅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 二本“梦游月宫”一场的布景以华丽取胜。舞台最前面的右上角,高悬着一
棵丹桂的桠枝,上面缀有亮晶晶的花叶。树枝的后面,是一层薄薄的绸幕, 当嫦娥在幕后唱过“殿前的素女们一声通禀”之后,绸幕徐徐拉开,逐渐现
出了后面的桂殿兰宫、琼楼玉宇。台中有一块基石,石上有一活动的、机械 化的兔子在捣臼。舞台上空则有许多五彩灯光,在不停地明灭闪耀,给舞台
上的布景凭添了几许神秘气氛。坐在观众席上,却有亲临月宫其境的感觉。 第三本“太真外传”,布景的精彩之处在“七巧盟誓”一场。舞台中央是一
座宫殿,上面悬灯结彩。蔚蓝色的天穹上,缀有一轮新月,旁边是七巧星辰。 在灯光的照耀下,恰似月光照影,星河在天。一幅典型的“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白居易《长恨歌》)的意境写照。
四本“玉真梦会”一场以布景的迅速变幻著称。舞台上本是一幅灯光照 耀下的壮丽海景。波涛起伏之处,隐现出一座虚无飘渺的山峰。等太真在幕
后唱完“忽听得侍儿们一声来请”之后,舞台上突然变得漆黑一片。灯光再 亮时,已然是另外一番景色了。海上仙山不见了,代之而现的,是坎坡之上
的一座古刹,中有一段甬路。路中间是一段石阶,拾阶而下,可步至舞台中 心。路之两旁,站立着两位仙姬。古刹正中,则是一个可启动的寺门。
在服装方面,梅兰芳和他的朋友们也是精雕细琢,刻意创新。
“太真出浴”一场,梅兰芳所饰杨玉环身穿黄缎绣的大牡丹花帔,下着 白绣花彩裙出场。梳海棠髻古装头,两旁是珠饰鬓花,项戴钻圈并大小珍珠
项链几副,额前有几缕刘海式的散发。腕戴翠镯,光艳照人。到“出浴”时, 先由宫娥伺候着摘下头上金钗,再脱下凤衣罗裙,露出了内穿的浴衣。浴衣
为蝉翼纱衣,袖长露手,略似日本和服而掖下不开口。这是学者们参照唐服 的考证和摹本而仿制的。腰间袭以纱带,舞蹈时,手持巨幅长纱俯仰腾落,
随身掩映,美妙之极。
“梦游月宫”一场,梅兰芳所扮嫦娥,梳海棠髻,头戴珠凤,身穿湖色 古装小袄,下袭白色绣花彩裙,肩披串珠的披肩与小腰裙,手持白云帚,随
着长锤鼓点徐徐登场。以此服怖,再配以五色彩灯的照射,观众们几疑为真 正的天人下界,掌声随之而起。
“七巧盟誓”中杨贵妃所穿服装,是梅兰芳的创新之作。只见她头戴全 套水钻“头面”,身穿玫瑰紫色全部以亮片串成的五彩盘龙帔。最为特殊的
是她的古装水袖,由三层不同颜色的薄绸制成,三节三色,第一次在剧中使 用。翻动水袖时,上下飞舞,色彩纷呈,异常悦目。后来,梅兰芳的弟子程
砚秋在《梅妃》的表演里,也曾用过此种三色水袖。
“翠盘艳舞”一场,杨玉环所穿“霓裳羽衣”的制作,颇费了一番周折。 在梅兰芳决定排演《太真外传》以后,其好友冯耿光就以现大洋一千元为代
价,为梅兰芳买下了孔雀翎毛所制褂子一袭,以作羽衣之用。不料在排演此 舞时,竟发生了问题。雀翎虽美,但穿在真人身上,究竟不如长在孔雀身上
自然而潇洒了。由于翎毛有一定硬度,舞蹈时不能运用自如,舞还没跳完, 翎子却已被折断了数只。同时,翎毛在旋转飞动之时,又易与旗帜缠绕在一
起,使得梅兰芳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汗流浃背,疲于应付,影响了舞蹈效 果。万般无耐,只好将这套舞衫束之高阁了。千金就此虚掷。观众在舞台上
所看到的“霓裳羽衣”,已经是苏绣的孔雀翎子了。
上一篇:乾隆传
下一篇:自慢: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