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梅兰芳传

梅兰芳传 第68节

出活动出现了票卖不出去的危险局面。

梅兰芳决定援之以手。海报一次又一次地贴出去了:梅兰芳与徒弟李世 芳合作演出《金山寺》,梅兰芳饰白娘子,李世芳饰小青······

一九四六年年底,山东方面曾约李世芳去演出,但为了自己的前途和生 活着想,李世芳还是决定回北平。梅兰芳本打算让他在上海过了年再回去,

但几次张口都未能挽留住他,只得怀着依依借别的心情送他去了飞机场。那 天是一九四七年的一月五日。

不料,第二天清晨,便传来了噩耗:李世芳所乘的飞机在飞越青岛上空 时,因天气有雾而撞山失事。消息传来,亲朋好友不禁震惊莫名,李世芳的

岳父姚玉芙更是老泪横流。但为了不影响梅兰芳当晚的演出,大家商定暂不 告诉他。

然而,梅兰芳在中国大戏院后台化装时,无意中听到了这个消息。他不 得不尽全力压抑着自己的感情,上台唱戏。直到回家后,才把自己独自关在

房中大哭了几场,哀悼他心爱的学生。从此以后,他便不再演出《金山寺》 了。直到多少年以后,他再次陪他的儿子梅葆玖上演《金山寺》时,还是触

景伤情,忍不住地伤感心酸。

为了追悼李世芳的不幸逝世,梅兰芳组织了当时在沪演出的全体京剧界 人士,在中国大戏院义演六场,将演出所得的全部款项六千万元抚恤金,寄

给了李世芳的家属。并在纪念会上发言,表达了他对李世芳的哀悼之情。

拍摄《生死恨》

一九四七到一九四八年期间,梅兰芳艺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第一部彩 色戏曲片《生死恨》的拍摄。

那是初冬的一个下午。梅兰芳正在马思南路寓所里看一封来自四川的观 众来信。信中说:抗战已经胜利,四川的观众们盼望着梅兰芳能前去那里进

行演出······忽然听到有人在拉客厅的玻璃门。梅兰芳回头一看,见是他在香 港的故交——电影导演费穆来了。

梅兰芳起身迎接:“听说您导演事很忙,怎么今天倒有闲工夫来看我?” 费穆应声答道:“今天来,专程和您商量一件事。我想拍摄一部京剧的

彩色影片。” 梅兰芳说:“好呀,我愿意听听您的计划。”

费穆说:“有一位颜鹤鸣,在试验冲洗彩色片的技术,颇有心得。我打 算和他合作,请您拍摄一部彩色舞台艺术片,特来征求您的意见。”

梅兰芳笑了:“这件事,我很有兴趣。但我国还没有拍摄过彩色影片, 技术有无把握,这是先决条件。”

费穆解释着:“我国的电影技术,还比较落后。在种种困难的条件下, 要进行彩色片的摄制,自然是一件艰巨的工作。但我们有信心、有勇气做好

这件事。您如果能和我们一起进行这个大胆的尝试,我想是有意义的。”

梅兰芳见他十分诚恳,便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拍摄电影,我早有这 个打算,因为我已经是五十开外的人了。几时听见过唱旦角的唱到六十、七

十?那就成了老旦了。可是,我经常接到各地观众的来信,希望我到他们那 里去演戏。”说到这里,梅兰芳将四川观众的来信递到了费穆手里,接着说:

“大家这样盼望看我的戏,而从我这方面来说,从师友那里学来的东西,加 上我自己多少年来刻苦琢磨出来的一点小小的成就,也使我希望自己能够到

各处走走,让大家都能看到。但目前的情况是:第一,交通不便,行动极为 困难;第二,中国地方那么大,不可能都走遍。我每想到这些,心里就觉得

不安。所以很想拍一部电影,使许多远地方的人,也能从银幕上看到我的戏。 这是我的心愿。我刚才说有兴趣拍电影,就是这个意思。”

费穆看他兴致来了,反而将了他一军:“您的志愿很好。但这件事是多 少带有冒险性质的,我们只能尽力而为。”

听到“冒险”二字,梅兰芳不由得感慨起来:“我一生在艺术上做过许 多冒险的事。像一九三○年到美国旅行演出,临上船的时候,接到一个朋友

从纽约打来的电报,电报说,此间经济不景气,股票大跌,请缓来。我经过 一番考虑,便把这封电报丢到火炉里去了。除了一两位老朋友知道这件事之

外,我对剧团的同仁根本没有谈起,第三天就上了邮船,所以拍摄彩色影片 的事,我决心要做就不怕冒险。”

就这样,事情定了下来。 两个星期之后,经过了有关人员的几次讨论,一致同意将舞台剧《生死

恨》改编后搬上银幕。于是,在原有剧本的基础上,经过了一些适度的增删 裁剪,将舞台剧的二十一场改为十九场:序幕、被掳、磨房、逼配、洞房,

拷打、诀别、潜逃、鬻婚、尼庵、夜遁、拜母、遣寻、夜诉、梦幻、遇寻、 宋师、重圆、尾声。

在这十九场戏中,有保留、有修改、有删节,也有增写的。改编的原则,

是为了适应电影的需要。 剧本整理好之后,布景的运用方面又产生了不同意见。一种意见主张,

完全照舞台实况记录下来,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应该根据银幕需要来增设实 景。在两种意见针锋相对,无法统一的情况下,梅兰芳只好向费穆建议:试

拍两组镜头,然后根据效果再决取舍。比较的结果是,实景在色彩和画面构 图方面都比舞台装饰看着更令人舒服些。

布景问题解决后,大家又对录音、表演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而妥贴的安排, 导演分镜头的工作也基本完成。于是,《生死恨》彩色影片于一九四八年六

月二十七日在上海当时最好的摄影棚——位于徐家汇的原来“联华”三厂的 第二号棚内正式开拍。

那天夜里,戏剧界、新闻界、文艺界的许多朋友都来到摄影棚里进行参 观采访。耀眼刺目的水银灯下,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四周虽然罗列着巨

大的冰块,但还是抵不过天气的炎热,人们一边摇着扇子,不断擦拭着脸上 的汗珠,一边紧紧盯着拍摄现场。

摄影棚里已经搭好了三处堂景。按计划,先拍“洞房”一场的镜头。

“洞房”的内景是墙边立着几根木头,地上堆着几捆柴草,正面墙上有 一个窗户,月光从窗外照射进来。靠窗的位置上,有一张白木桌,上面摆着

一对红蜡烛台,还有一些板凳、床板等家具。这时,梅兰芳已化装完毕,正 等待着开拍。只见他梳着大头,点翠头面,藕荷色的褶子,白裙子,脸上的

粉彩也根据电影化装师的要求进行了淡化处理。
首节 上一节 68/95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乾隆传

下一篇:自慢: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