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梅兰芳传

梅兰芳传 第70节

国民党政府开始向台湾逃亡。大官僚、大资本家、大地主们也纷纷追随 前往。而一些文化界、艺术界的名流,也因种种情况,想方设法,离国而去。

梅兰芳也面对着两种抉择。

“向来不关心政治”的梅兰芳却偏偏总是被政治所关心。 不关心政治,不等于不辨是非。生活中的梅兰芳有他明确的为人处世原

则。 萧长华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畹华的高尚品格》。在这篇文章

中,他深有感触地提到:“要说畹华的为人处世,那是秉承了梅氏家风的。 他祖父巧玲先生一生就是仗义疏财,济困扶危,对同业中任何人都是忠厚相

待,诚心以见,台上最有戏德,甚得人们的赞佩。这种关心同业生活困难的 美德,影响了后来的畹华同志。”

多少年后,梅兰芳在他所写的自传中,曾提及他的祖父梅巧玲对他的至 深影响:“我的祖父梅巧玲是满清同治、光绪年间的名演员。在那个时期,

戏曲演员是被人看不起的。我祖父一生为人有行侠仗义的作风。他对同业和 朋友们的帮忙,常常是牺牲本身的利益去替别人解决困难。这类事情很为人

们所称道。我的父母去世很早,我祖母和姑母把我祖父的为人行事讲给我听, 我受了感动,立志要学我祖父和一切好人的样子,要长进向上,不敢胡来。”

梅兰芳自己也把帮助京剧界的同仁解决经济困难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曾多次以自己的这种行为教育、告诫子女:“除了平时给他们接济安排生

活以外,我到了旧历年,就要为他们组织一场义务戏,那就是所谓的‘窝窝 头’会。我总是与各班的演员联合一起亲自参加演出,把收入分发给贫穷的

同行,让他们安度年关。如果我不在北平时,在外地也要专场为北平的同仁 们演出,然后把所得的款额全数寄回北平周济他们。”这里有一封信,是梅

兰芳将一次义演所得款项的分配委托萧长华代理时所写的,时间是一九四八

年六月三日。 长华先生大鉴:

久未通信,想您身体安好?兰芳此次天蟾出演,嗓音似比去年好一点, 上座也好。五月二十三四两日在天蟾为上海伶联会和北平国剧公会义演两

日,每会应得二亿九千六百八十九万六千元。此款已于前日由新华银行汇平, 暂存曹经理处,并加升水七千四百二十二万四千元,共计三亿七千一百一十

一万二千元整。尚有娱乐捐一亿六千二百一十三万七千元,此款因财政局免 捐事迄未批准,候财局批准后领回,此款当即汇平,所有清账候春林回平带

上。已汇北平之三亿七千万款项,应如何支配,请先生费神,到会召集主持 诸位商量,兰芳对此并无意见。再此次义演,北平来沪梅、杨两剧团完全义

务,特此奉闻。专此即请道安

梅兰芳拜启 六月三日由这封信可以看出,梅兰芳对承担同业的经济负担是当仁不

让,极其认真的。而在平时,梅兰芳对自己剧团的同事,更是关心得无微不 至。不论是演员、伴奏员或是后台工作人员,谁在生活中遇到了经济上的困

难,他都会在背后解囊相助。或是私下里塞过去一个小包,轻声说:“您留 着喝点茶吧。”或是在与人握手时,将钱塞到对方手里。对于体弱多病的老

年同事,他必定亲自前去探望,给予安慰,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将事先包好的 钱塞在他的枕头底下。

这些事情,他从来没对别人说起过,但是却经常传诵在那些受惠之人以 及许多同行的口头上,才逐渐为人们所了解。

梅兰芳急公好义的品格,不仅表现为对同行们的一片赤诚之心,而且表 现在他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上。早在一九一七年,他还在桐馨社、春和社

搭班演出时,就曾和谭鑫培一道,为福建赈灾进行过多次义演,其演出收入 都悉数捐给了福建灾胞。一九二三年,日本东京发生了空前的大地震,引起

熊熊烈火,将东京部分市区顷刻间化为灰烬。梅兰芳得知后,率先举办义演, 把全部收益约一万元捐给了日本的救济事业。一九二九年,梅兰芳去兰州演

出时,正赶上闹饥荒,大批百姓生活困苦,生命危在旦夕,梅兰芳便在兰州 设了几处施饭场,赈济受灾饥民······

梅兰芳天性宽厚善良,再加上他小时候曾经过贫苦生活的锤炼,这些使 他对劳动人民的贫困和不幸,充满着感同身受般的理解和同情。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一家小报的广告栏中出现了“艺人梅兰芳卖画”的 字样。这显然是冒梅兰芳之名而为自己赚钱的一种恶劣行为。梅兰芳的朋友

们十分气愤,纷纷准备去那家小报兴师问罪,并打算找到这个冒名者,狠狠 地教训他一顿。是梅兰芳劝阻了他们。他告诉朋友们,这个冒名者想赚钱不

假,但通过卖画来赚钱,想必还得真有点“玩艺儿”才行,估计也是个读书 人,只不过命运不济罢了。梅兰芳嘱咐他们先从侧面了解一下冒名者的来龙

去脉,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办。经了解,那人的情况,与梅兰芳预料的几乎一 模一样。梅兰芳让朋友们送了一些钱给那个冒名者,那人感激涕零并谢罪不

迭,一桩公案至此了结,而梅兰芳宽厚仁爱的品格,却在朋友们中间长久地 流传。

当然,梅兰芳的乐善好施,也是有原则的。梅葆琛在《怀念父亲梅兰芳》 这部书中曾回忆起梅兰芳在这方面对他的谆谆教诲:“你别以为我的钱来的

容易,这是我的血汗钱,所以在花的时候要思忖一番。做好事是对的,但要 看对方的真实情况。对于那些徒有虚名,而不干实事的,以致造成经济恐慌,

影响生活的人,实际上他们并不是真的生活上过不去。为此,对于这些人来 向我伸手时,我是绝对不会轻易地给予资助的。我一分钱也不会给,断然拒

绝。如果这次满足了他的要求,他尝到甜头,他还会二次、三次,这样做岂 不是害了他。我非但不接济,而且还要狠狠地严厉训斥他一通,让他在事业

上励精图治,不要当社会的寄生虫,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的确,正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样,在接人待物方面,梅兰芳有所为,也有 所不为。

二十年代中期,梅兰芳的学生,著名琴师徐兰沅的弟弟徐碧云以青衣崛 起,并一度成为梅派颇有希望的传人之一。梅派早期的一些剧目,他全能拿

得起来,尤以《木兰从军》之武功见长。其嬉耍敌将,玩弄双枪之姿势与风

度,即使与乃师梅兰芳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此人最大的毛病 是在男女之事方面把握不住自己,时而发生“桃色事件”。梅兰芳及亲朋好

友,多方劝阻,他执意不听,终于因为与某位出墙红杏发生瓜葛,而被牵连 在内,身陷囹圄。

当时的梅兰芳,已是梨园泰斗,交游甚广,可谓无路不通,当权人物几 乎没有不认识他的。徐碧云出事之后,所有亲戚朋友都来到梅宅,整个地把
首节 上一节 70/95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乾隆传

下一篇:自慢: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