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传 第71节
他包围在中间,要他想办法,把人弄出来。但梅兰芳一口回绝,根本没有商 量的余地。
梅兰芳对徐碧云的行为是深恶痛绝的。作为徐碧云的老师,他平日里没 少在这方面对徐碧云进行苦口婆心的规劝。然而,徐碧云却将他的劝告置之
脑后,恣意行之,因此,这次出事也是他罪有应得。当然,凭梅兰芳在各界 的关系和交情,可以使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但他出来之后,有恃无恐,
岂不会更加为所欲为?梅兰芳绝不做这种助纣为虐的事情。
一九四七年一月六日的《新民报》上登载了一篇文章,提到梅兰芳拒绝 去日本为太平洋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演出一事。接着,又这样写道:“最
近梅君赴京演剧,当局为了要招待马歇尔元帅,特别挽留他多演一天戏。有 人认为这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在常人是求也求不到的,但是梅君也拒绝
了。”是的,梅兰芳不愿意为美国的马歇尔元帅演出。他怎么能为帮助国民 党发动内战,致中国人民于水火之中的刽子手效劳呢?梅兰芳当面拒绝了蒋
介石,连夜离开了南京。
一九四八年的上海,战争的疮痍满目,自然灾害严重,物价一日三涨, 民众苦不堪言。一些做投机股票生意的“朋友”来到梅宅,要梅兰芳也参加
他们的活动。他们轮番向梅兰芳进攻,说他们的消息直接来自某某大亨,绝 对保证做一笔赚一笔。他们甚至表示,梅兰芳只要同意,都无需真正付钱做
本金,仅用“梅兰芳”的名字,就能通过买空卖空的手段把钱赚回来······对 于这些诱惑,梅兰芳一一地给予了婉言谢绝:我目前已出台演戏,生活费用
已经够了。送走了这些人后,梅兰芳才愤慨地对夫人福芝芳说:“我才不做 这种缺德事!假使我真做赢了投机买卖,每当我端起碗吃饭的时候,都会有
做输了的人正在跳黄浦江!一想到这些,你说,我这碗饭还吃得下去吗?” 当然,在这方面最具有说服力的,是他在抗战八年期间里,蓄须明志,
拒不为敌伪演出的高尚行为······ 后来梅兰芳于一九四九年九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发言时说的
话,可以解释他此时的政治选择:“辛亥革命、北伐成功,对我个人并不发 生关系······我看他们(指反动统治者)的所做所为和善良人士绝不一样······”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看到蒋介石政权的贪污黑暗日甚一日,认为这 个集团必定要倒台·········‘到了一九四九年,平津相继解放,人民解放军迅
速南下,势如破竹,这时我看清楚了,解救中国的真正力量是共产党领导的 人民革命。”
正因为这些,当国民党的一些高级官员频频劝诱梅兰芳离开大陆,和他 们一道逃往台湾时,共产党也及时地向梅兰芳伸出了欢迎的双手。一天,梅
兰芳正在马思南路的寓所里休息,家人跑来告诉他:有人隔墙向梅宅的院子 里扔进来一本《白毛女》的剧本。梅兰芳手捧这本简装的油印剧本,久久地
琢磨着这个剧本的创作者们,以及将这一剧本送给自己的那些人,那些完全 不同于自己和自己朋友的陌生而遥远的人们······不久,在中法大药房药剂师
余贺的家中,梅兰芳与共产党的要人周恩来见了一次面。余贺是一位医术高 超的医生,是国民政府第一任卫生部长刘瑞恒的妹夫,早年与周恩来是天津
南开中学的同班同学,又因梅兰芳的好友李桂芬的关系而认识了梅兰芳。这 次梅周的见面,就是由他安排的。会见的细节,梅兰芳后来都记不清楚了,
但周恩来鲜明的态度却使梅兰芳永志难忘。他诚恳而热情地对梅兰芳说:“你 不要随国民党的撤退离开上海,我们欢迎你。”梅兰芳知道,周恩来的话,
不仅代表他个人,而且代表着他的党。一九四九年的春天,上海解放前夕, 夏衍和熊佛西受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的委托,一起来到了梅兰芳家里,动员梅
兰芳留在上海,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含泪送走了好友齐如山等人之后,梅兰 芳最后做出了决定:留下!五月二十七日凌晨,上海解放。梅兰芳兴高采烈
地和上海人民一道,走上街头,热情欢迎解放军的进驻。走到建国东路时, 梅兰芳亲跟看见不少解放军战士纪律严明地露宿街头,心里十分感动。回到
家后,他高兴地逢人就说:“共产党的军队确实解放了上海,纪律好极了。” 自五月三十一日起,梅兰芳剧团在上海南京大戏院连续演出三天,热情
地招待和慰问解放上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第一天演出结束时,夏衍
陪同陈毅市长来到后台的化装室,向梅兰芳致以诚挚的谢意。 六月四月,即上海解放后的第九夭,梅兰芳应陈毅市长的热忱邀请,到
中国青年会参加了上海各界知名人士座谈会。 六月下旬,梅兰芳接到通知,邀请他到北平去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
工作者代表大会。几日之后,梅兰芳又遇到陈毅市长。陈将军说,周恩来副 主席打来电话,说毛主席想请您在文代会期间唱几场戏,不知可不可以?梅
兰芳回答:当然可以。
于是,梅兰芳、许姬传、梅葆玥、梅葆玖、王少亭、郭歧山、顾保森等 十二三个人一行,集体北上,赴平演出。
梅兰芳上车时的打扮是:西装、草帽、手杖,斯文儒雅,见人颔首而笑。 同车的多是同去北平参加文代会的上海文化界名流。一路上说说笑笑,很是 热闹。
车到南京时,刘伯承将军盛宴梅兰芳。满席的文化名流们,都被刘将军 那豪迈而威武的气概所吸引,更为刘将军那幽默而风趣的谈吐所析服。离开
南京后很久,刘伯承那充满着胜利喜悦之情的讲话还久久地回荡在梅兰芳心 中:“从前我们打到哪里,国民党垮到哪里;如今我们走到哪里,国民党就 垮到哪里。”
火车通过浦口时上了轮渡。看管轮渡几十年的一位老工人走过来,主动 握住了梅兰芳的手,热情向他表示问候。他认识梅兰芳,以往梅兰芳走津浦
线赴上海唱戏时,每次都要经过此间。唯一不同的是,过去总是梅兰芳主动 上前,去和这位老工人寒暄,而这回,却是老工人先伸出了布满老茧的大手。
梅兰芳不由得感慨起来:解放了,工人阶级的地位确实提高了······
火车过蚌埠时,正赶上淮河桥断了。于是,一车人只好先乘轮渡到北岸, 等候了一天。中午时分,梅兰芳去一家两层楼的饭馆吃饭,消息一经传开,
满街都是围观的人群。人们拥挤到饭馆跟前,不肯离去。梅兰芳只得从二楼 临街的窗户中探出头来,向人们挥手致意。
午夜后路过济南,火车停靠时,只听见月台上的人群齐声高呼:“欢迎 梅兰芳先生!”原来,早在梅兰芳抵达泉城之前,沿线的火车站已用专线电
话将梅兰芳所乘车次向北进行了通报。于是,一路之上,只要是需要停靠的
站台,都少不了前来欢迎梅兰芳的人群。梅兰芳也不得不时时出来答谢一番。 对于人民群众这种自发的欢迎形式,梅兰芳十分感动,而且,他明显地
感到了现在与过去的不同。他不止一次地谈起过他的这种感觉:“我由上海 到北平,参加全国文代大会,沿途所见的气象都是新鲜的,光明的。我坐津
梅兰芳对徐碧云的行为是深恶痛绝的。作为徐碧云的老师,他平日里没 少在这方面对徐碧云进行苦口婆心的规劝。然而,徐碧云却将他的劝告置之
脑后,恣意行之,因此,这次出事也是他罪有应得。当然,凭梅兰芳在各界 的关系和交情,可以使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但他出来之后,有恃无恐,
岂不会更加为所欲为?梅兰芳绝不做这种助纣为虐的事情。
一九四七年一月六日的《新民报》上登载了一篇文章,提到梅兰芳拒绝 去日本为太平洋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演出一事。接着,又这样写道:“最
近梅君赴京演剧,当局为了要招待马歇尔元帅,特别挽留他多演一天戏。有 人认为这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在常人是求也求不到的,但是梅君也拒绝
了。”是的,梅兰芳不愿意为美国的马歇尔元帅演出。他怎么能为帮助国民 党发动内战,致中国人民于水火之中的刽子手效劳呢?梅兰芳当面拒绝了蒋
介石,连夜离开了南京。
一九四八年的上海,战争的疮痍满目,自然灾害严重,物价一日三涨, 民众苦不堪言。一些做投机股票生意的“朋友”来到梅宅,要梅兰芳也参加
他们的活动。他们轮番向梅兰芳进攻,说他们的消息直接来自某某大亨,绝 对保证做一笔赚一笔。他们甚至表示,梅兰芳只要同意,都无需真正付钱做
本金,仅用“梅兰芳”的名字,就能通过买空卖空的手段把钱赚回来······对 于这些诱惑,梅兰芳一一地给予了婉言谢绝:我目前已出台演戏,生活费用
已经够了。送走了这些人后,梅兰芳才愤慨地对夫人福芝芳说:“我才不做 这种缺德事!假使我真做赢了投机买卖,每当我端起碗吃饭的时候,都会有
做输了的人正在跳黄浦江!一想到这些,你说,我这碗饭还吃得下去吗?” 当然,在这方面最具有说服力的,是他在抗战八年期间里,蓄须明志,
拒不为敌伪演出的高尚行为······ 后来梅兰芳于一九四九年九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发言时说的
话,可以解释他此时的政治选择:“辛亥革命、北伐成功,对我个人并不发 生关系······我看他们(指反动统治者)的所做所为和善良人士绝不一样······”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看到蒋介石政权的贪污黑暗日甚一日,认为这 个集团必定要倒台·········‘到了一九四九年,平津相继解放,人民解放军迅
速南下,势如破竹,这时我看清楚了,解救中国的真正力量是共产党领导的 人民革命。”
正因为这些,当国民党的一些高级官员频频劝诱梅兰芳离开大陆,和他 们一道逃往台湾时,共产党也及时地向梅兰芳伸出了欢迎的双手。一天,梅
兰芳正在马思南路的寓所里休息,家人跑来告诉他:有人隔墙向梅宅的院子 里扔进来一本《白毛女》的剧本。梅兰芳手捧这本简装的油印剧本,久久地
琢磨着这个剧本的创作者们,以及将这一剧本送给自己的那些人,那些完全 不同于自己和自己朋友的陌生而遥远的人们······不久,在中法大药房药剂师
余贺的家中,梅兰芳与共产党的要人周恩来见了一次面。余贺是一位医术高 超的医生,是国民政府第一任卫生部长刘瑞恒的妹夫,早年与周恩来是天津
南开中学的同班同学,又因梅兰芳的好友李桂芬的关系而认识了梅兰芳。这 次梅周的见面,就是由他安排的。会见的细节,梅兰芳后来都记不清楚了,
但周恩来鲜明的态度却使梅兰芳永志难忘。他诚恳而热情地对梅兰芳说:“你 不要随国民党的撤退离开上海,我们欢迎你。”梅兰芳知道,周恩来的话,
不仅代表他个人,而且代表着他的党。一九四九年的春天,上海解放前夕, 夏衍和熊佛西受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的委托,一起来到了梅兰芳家里,动员梅
兰芳留在上海,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含泪送走了好友齐如山等人之后,梅兰 芳最后做出了决定:留下!五月二十七日凌晨,上海解放。梅兰芳兴高采烈
地和上海人民一道,走上街头,热情欢迎解放军的进驻。走到建国东路时, 梅兰芳亲跟看见不少解放军战士纪律严明地露宿街头,心里十分感动。回到
家后,他高兴地逢人就说:“共产党的军队确实解放了上海,纪律好极了。” 自五月三十一日起,梅兰芳剧团在上海南京大戏院连续演出三天,热情
地招待和慰问解放上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第一天演出结束时,夏衍
陪同陈毅市长来到后台的化装室,向梅兰芳致以诚挚的谢意。 六月四月,即上海解放后的第九夭,梅兰芳应陈毅市长的热忱邀请,到
中国青年会参加了上海各界知名人士座谈会。 六月下旬,梅兰芳接到通知,邀请他到北平去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
工作者代表大会。几日之后,梅兰芳又遇到陈毅市长。陈将军说,周恩来副 主席打来电话,说毛主席想请您在文代会期间唱几场戏,不知可不可以?梅
兰芳回答:当然可以。
于是,梅兰芳、许姬传、梅葆玥、梅葆玖、王少亭、郭歧山、顾保森等 十二三个人一行,集体北上,赴平演出。
梅兰芳上车时的打扮是:西装、草帽、手杖,斯文儒雅,见人颔首而笑。 同车的多是同去北平参加文代会的上海文化界名流。一路上说说笑笑,很是 热闹。
车到南京时,刘伯承将军盛宴梅兰芳。满席的文化名流们,都被刘将军 那豪迈而威武的气概所吸引,更为刘将军那幽默而风趣的谈吐所析服。离开
南京后很久,刘伯承那充满着胜利喜悦之情的讲话还久久地回荡在梅兰芳心 中:“从前我们打到哪里,国民党垮到哪里;如今我们走到哪里,国民党就 垮到哪里。”
火车通过浦口时上了轮渡。看管轮渡几十年的一位老工人走过来,主动 握住了梅兰芳的手,热情向他表示问候。他认识梅兰芳,以往梅兰芳走津浦
线赴上海唱戏时,每次都要经过此间。唯一不同的是,过去总是梅兰芳主动 上前,去和这位老工人寒暄,而这回,却是老工人先伸出了布满老茧的大手。
梅兰芳不由得感慨起来:解放了,工人阶级的地位确实提高了······
火车过蚌埠时,正赶上淮河桥断了。于是,一车人只好先乘轮渡到北岸, 等候了一天。中午时分,梅兰芳去一家两层楼的饭馆吃饭,消息一经传开,
满街都是围观的人群。人们拥挤到饭馆跟前,不肯离去。梅兰芳只得从二楼 临街的窗户中探出头来,向人们挥手致意。
午夜后路过济南,火车停靠时,只听见月台上的人群齐声高呼:“欢迎 梅兰芳先生!”原来,早在梅兰芳抵达泉城之前,沿线的火车站已用专线电
话将梅兰芳所乘车次向北进行了通报。于是,一路之上,只要是需要停靠的
站台,都少不了前来欢迎梅兰芳的人群。梅兰芳也不得不时时出来答谢一番。 对于人民群众这种自发的欢迎形式,梅兰芳十分感动,而且,他明显地
感到了现在与过去的不同。他不止一次地谈起过他的这种感觉:“我由上海 到北平,参加全国文代大会,沿途所见的气象都是新鲜的,光明的。我坐津
上一篇:乾隆传
下一篇:自慢: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