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传 第72节
浦车北上,每站都有工农兵大众来欢迎,他们对我那种诚恳热烈的态度,简 直描写不完。我感到这和过去时代各地戏院里观众对我喝彩的情况大大不一
样了。” 第二天上午,火车到达终点站——北平。尚小云、荀慧生、谭富英,萧
长华、姜妙香、李少春、叶盛兰、袭盛戎、叶盛章、袁世海、筱翠花、李宗 义、刘连荣等,前往前门车站迎接。北平的老百姓事先并不知道梅兰芳要在
今天返回故都,但前门一带的人对京剧名伶却都熟识。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么 多梨园知名人士都齐聚于车站,最初因奇怪而争相传告,继而不知是哪位知
情人走漏了消息:梅兰芳回来了!于是,人们簇拥着将前门火车站围了个水 泄不通。
据说梅兰芳出站时,左右是尚小云、荀慧生,谭富英、萧长华等相陪, 前面则由李少春、叶盛章等武功高强的名伶开路······
这次前门火车站人民群众欢迎梅兰芳的盛况,甚至传到了国家主席毛泽 东的耳边。当文代会期间,梅兰芳第一次与毛主席握手时,毛主席风趣地提
及,北平人对梅兰芳的欢迎程度,不亚于解放军进北平时的情形。他幽默地 对梅兰芳说:“你的名气比我大。”
七月二日,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梅兰芳出席 了这次会议。在会上,见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
那天,梅兰芳回到招待所后,兴冲冲地对老伴说:“今天我见到了毛主 席、周恩来副主席。毛主席是那样和蔼可亲,令人敬爱。周副主席对每一个
代表都十分关怀。他对我说:三十年前,南开校庆,我们排演了话剧《一元 钱》,北平文艺界曾邀我们来平演出。他说到这里,我想起来了,就说:您
在《一元钱》里演一个女子。演过之后,好像我们还开了座谈会。周副主席 笑着说:对,虽然那是青年时代的事,但我们可以说是同行。‘五四’前后,
学校演新剧,都是男同学扮演女角的。”
晚上,梅兰芳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睡。大会期间,梅兰芳还代表艺术工作 者进行了大会发言。不久,由欧阳予情、田汉、洪深、马彦祥、阿英五人组
成的“演出委员会”成立。在他们的安排下,三十五个文艺团体从六月二十 八日到七月二十八日,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演出。梅兰芳演出《霸王别姬》
时,毛主席出席并观看了演出。谢幕时,他和大家一同起立鼓掌。回到家里, 来不及坐下休息一会儿,梅兰芳就激动地诉说起当时的情景:“我一出场就
看见了毛主席,坐在楼下第五排中间。他穿的是短袖白衬衫,神采奕奕地观 看了演出。”停了一会儿,他接着又说:“这个戏,我演了一千多场,都没
有今天这样淋漓酣畅。”文代会期间,梅兰芳还在开明剧场首次观看了延安 平剧院演出的《中山狼》、《进长安》和现代平剧《四劝》等,
周恩来向梅兰芳等祝贺演出成功(左二)并会见了戏剧家杨绍萱同志。 大会将闭幕时,周恩来表示,希望梅兰芳能回到北平来工作,并嘱咐有
关方面作出适当的安排。 七月下旬,中央成立了中华全国戏曲改革委员会筹备委员会。欧阳予倩
任主任委员,马少波任秘书长,梅兰芳当选为委员。为了筹款救同业之急,
梅兰芳没有和同来参加文代会的人们一起回沪,而是与周信芳留在了北平, 在长安剧场演出了几场义务戏。八月八日上午,梅兰芳由北平启程返沪。到
车站送行的有田汉、洪深、周扬、阿英、欧阳予情、马彦祥、马少波等。火 车抵达天津时,天津京剧公会代表到站迎送。
从北平回到上海后,《文汇报》编辑部人员来到梅宅,约请梅兰芳撰写 有关舞台生活经验和经历的文章,以便在《文汇报》上连载。梅兰芳欣然答 应下来。
九月四日,梅兰芳接到了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的开会通知,动身离 沪,前往北平参加政协会议的预备会,住六国饭店政协招待所。
九月二十八日,梅兰芳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会议期间, 梅兰芳作了大会发言。在发言中,他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诉说了自己切身
的感受:“我在旧社会是没有地位的,今天能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讨论国家 大事,又做了中央机构的领导人,这是我们戏曲界空前未有的事情,也是我
祖先们和我自己梦想不到的事情。”
会议期间,梅兰芳还热情地在专场文艺晚会上演出了《宇宙锋》。 三天之后,也即九月三十日,政协会议闭幕,梅兰芳当选为全国政协常
务委员。 十月一日,梅兰芳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庆祝典
礼,并观看了阅兵式。
第五章芳韵悠长
更新观念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日,中华全国戏曲改革委员会成立。田汉任主任,杨 绍萱、马彦祥任副主任,马少波任秘书长。同时,任命梅兰芳为京剧研究院 院长。
当天晚上,梅兰芳应邀与田汉共同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祝晚 会。演出剧目有《武家坡》、《打渔杀家》、《群英会》。
十月中旬,梅兰芳应天津市文化局长阿英邀请,赴天津演出。 十一月六日,中苏友好协会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举行苏联十月革命节庆祝
活动,梅兰芳被推举为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理事,并在会上致辞祝贺。 十一月七日,梅兰芳参加了苏联领事馆为庆祝十月革命节而举行的鸡尾
酒会。 在这一段时间里空前忙碌的梅兰芳,精神上却是无比地兴奋、高涨。各
种各样的社会头衔,各种各样的政治荣誉,各种各样的会议、活动的接瞳而 至,都带给梅兰芳一种崭新的感觉:时代变了!
就他自身来说,从一个在旧社会被各行各业都看不起,饱受了无数辛酸 苦辣的“戏子”,到和国家领袖人物平起平坐、共商国家大事的全国政协常
务委员,这个跨度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大,大到今梅兰芳时时觉得难以置信 的程度。
也正因为这种重视和推举,使梅兰芳重新焕发了政治热情和艺术青春, 他要与新的时代统一步伐,他要为新的时代作出贡献,他要与自己身上具有
的一些旧思想、旧观念决裂——他面临着时代的考验。
考验不期然地降临了。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初,梅兰芳在天津进行短期演出期间,接受了天津《进
步日报》(前身即《大公报》)记者的专访。在谈到京剧艺人的思想改造和 京剧改革的话题时,他发表了如下的见解:“京剧改革岂是一桩轻而易举的
样了。” 第二天上午,火车到达终点站——北平。尚小云、荀慧生、谭富英,萧
长华、姜妙香、李少春、叶盛兰、袭盛戎、叶盛章、袁世海、筱翠花、李宗 义、刘连荣等,前往前门车站迎接。北平的老百姓事先并不知道梅兰芳要在
今天返回故都,但前门一带的人对京剧名伶却都熟识。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么 多梨园知名人士都齐聚于车站,最初因奇怪而争相传告,继而不知是哪位知
情人走漏了消息:梅兰芳回来了!于是,人们簇拥着将前门火车站围了个水 泄不通。
据说梅兰芳出站时,左右是尚小云、荀慧生,谭富英、萧长华等相陪, 前面则由李少春、叶盛章等武功高强的名伶开路······
这次前门火车站人民群众欢迎梅兰芳的盛况,甚至传到了国家主席毛泽 东的耳边。当文代会期间,梅兰芳第一次与毛主席握手时,毛主席风趣地提
及,北平人对梅兰芳的欢迎程度,不亚于解放军进北平时的情形。他幽默地 对梅兰芳说:“你的名气比我大。”
七月二日,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梅兰芳出席 了这次会议。在会上,见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
那天,梅兰芳回到招待所后,兴冲冲地对老伴说:“今天我见到了毛主 席、周恩来副主席。毛主席是那样和蔼可亲,令人敬爱。周副主席对每一个
代表都十分关怀。他对我说:三十年前,南开校庆,我们排演了话剧《一元 钱》,北平文艺界曾邀我们来平演出。他说到这里,我想起来了,就说:您
在《一元钱》里演一个女子。演过之后,好像我们还开了座谈会。周副主席 笑着说:对,虽然那是青年时代的事,但我们可以说是同行。‘五四’前后,
学校演新剧,都是男同学扮演女角的。”
晚上,梅兰芳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睡。大会期间,梅兰芳还代表艺术工作 者进行了大会发言。不久,由欧阳予情、田汉、洪深、马彦祥、阿英五人组
成的“演出委员会”成立。在他们的安排下,三十五个文艺团体从六月二十 八日到七月二十八日,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演出。梅兰芳演出《霸王别姬》
时,毛主席出席并观看了演出。谢幕时,他和大家一同起立鼓掌。回到家里, 来不及坐下休息一会儿,梅兰芳就激动地诉说起当时的情景:“我一出场就
看见了毛主席,坐在楼下第五排中间。他穿的是短袖白衬衫,神采奕奕地观 看了演出。”停了一会儿,他接着又说:“这个戏,我演了一千多场,都没
有今天这样淋漓酣畅。”文代会期间,梅兰芳还在开明剧场首次观看了延安 平剧院演出的《中山狼》、《进长安》和现代平剧《四劝》等,
周恩来向梅兰芳等祝贺演出成功(左二)并会见了戏剧家杨绍萱同志。 大会将闭幕时,周恩来表示,希望梅兰芳能回到北平来工作,并嘱咐有
关方面作出适当的安排。 七月下旬,中央成立了中华全国戏曲改革委员会筹备委员会。欧阳予倩
任主任委员,马少波任秘书长,梅兰芳当选为委员。为了筹款救同业之急,
梅兰芳没有和同来参加文代会的人们一起回沪,而是与周信芳留在了北平, 在长安剧场演出了几场义务戏。八月八日上午,梅兰芳由北平启程返沪。到
车站送行的有田汉、洪深、周扬、阿英、欧阳予情、马彦祥、马少波等。火 车抵达天津时,天津京剧公会代表到站迎送。
从北平回到上海后,《文汇报》编辑部人员来到梅宅,约请梅兰芳撰写 有关舞台生活经验和经历的文章,以便在《文汇报》上连载。梅兰芳欣然答 应下来。
九月四日,梅兰芳接到了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的开会通知,动身离 沪,前往北平参加政协会议的预备会,住六国饭店政协招待所。
九月二十八日,梅兰芳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会议期间, 梅兰芳作了大会发言。在发言中,他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诉说了自己切身
的感受:“我在旧社会是没有地位的,今天能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讨论国家 大事,又做了中央机构的领导人,这是我们戏曲界空前未有的事情,也是我
祖先们和我自己梦想不到的事情。”
会议期间,梅兰芳还热情地在专场文艺晚会上演出了《宇宙锋》。 三天之后,也即九月三十日,政协会议闭幕,梅兰芳当选为全国政协常
务委员。 十月一日,梅兰芳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庆祝典
礼,并观看了阅兵式。
第五章芳韵悠长
更新观念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日,中华全国戏曲改革委员会成立。田汉任主任,杨 绍萱、马彦祥任副主任,马少波任秘书长。同时,任命梅兰芳为京剧研究院 院长。
当天晚上,梅兰芳应邀与田汉共同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祝晚 会。演出剧目有《武家坡》、《打渔杀家》、《群英会》。
十月中旬,梅兰芳应天津市文化局长阿英邀请,赴天津演出。 十一月六日,中苏友好协会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举行苏联十月革命节庆祝
活动,梅兰芳被推举为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理事,并在会上致辞祝贺。 十一月七日,梅兰芳参加了苏联领事馆为庆祝十月革命节而举行的鸡尾
酒会。 在这一段时间里空前忙碌的梅兰芳,精神上却是无比地兴奋、高涨。各
种各样的社会头衔,各种各样的政治荣誉,各种各样的会议、活动的接瞳而 至,都带给梅兰芳一种崭新的感觉:时代变了!
就他自身来说,从一个在旧社会被各行各业都看不起,饱受了无数辛酸 苦辣的“戏子”,到和国家领袖人物平起平坐、共商国家大事的全国政协常
务委员,这个跨度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大,大到今梅兰芳时时觉得难以置信 的程度。
也正因为这种重视和推举,使梅兰芳重新焕发了政治热情和艺术青春, 他要与新的时代统一步伐,他要为新的时代作出贡献,他要与自己身上具有
的一些旧思想、旧观念决裂——他面临着时代的考验。
考验不期然地降临了。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初,梅兰芳在天津进行短期演出期间,接受了天津《进
步日报》(前身即《大公报》)记者的专访。在谈到京剧艺人的思想改造和 京剧改革的话题时,他发表了如下的见解:“京剧改革岂是一桩轻而易举的
上一篇:乾隆传
下一篇:自慢: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