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梅兰芳传

梅兰芳传 第74节

梅兰芳发表的《戏曲大发展的十年》这篇文章中,还曾提到这件事:“中国 戏曲研究院成立的时候,毛主席亲笔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八个字送

给我们。我拿到毛主席的墨迹一看,真是龙跳虎卧,笔精墨妙。这八个字就 是我们的党对戏曲工作的指示。我们遵循着这个指示向前迈进,使我们的戏

曲艺术大放异彩,各个剧种一天天充实起来。”

细细地斟酌毛主席题词的精神,梅兰芳感动得几乎夜不成眠。他干脆坐 起来,对着老伴福芝芳侃侃而谈起来:“毛主席曾对延安平剧研究院提出‘推

陈出新’的指示,这针对的是京剧改革。现在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毛主席 题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这个口号提得好。过去有些人认为京剧是老

大哥,我就觉得不合适。中国有那么多地方戏,都有它的特色,应该按照百 花齐放的方针,交流经验,互相学习。”

一九五一年四月三日,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梅兰芳被任命为院长,程 砚秋、罗合如、马少波任副院长,马少波、罗合如兼任党总支正、副书记。

那天上午九点钟,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典礼在大众剧场隆重举行。会场

布置得庄严朴素,一圈台几上摆满各种鲜花,充满百花齐放的气氛······ 担任院长之后,梅兰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全院同志认真学习了毛

泽东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 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他深有体会地说:“我们今后要为工农兵服

务,必须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知道他们喜欢看什么戏。我们的戏 要经过一些修改整理。”为此,他专门组织了一个写作班子,带头以梅派名

剧《贵妃醉酒》为试点,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了修改。

事实上,在梅兰芳持续演出《贵妃醉酒》的四十多年中,从来没有停止 过对它的修改。

在京剧传统剧目中,《贵妃醉酒》是一出别具一格的典型歌舞戏。不但 风格独特,而且含有衔杯下腰、卧鱼闻花、扇舞、云步、醉步、碎步等各种 美妙的身段和步法。

据清人吴太初《燕兰小谱》卷四记载,清代中期北京昆曲班“保和部” 的名旦吴双喜曾以演唱《醉杨妃》知名。清乾隆时期的昆曲名家叶堂编订的

《纳书楹曲谱补遗》卷四“时剧”内也曾载有《醉杨妃》的剧目。所谓“时 剧”是当时人对改良后的变格昆曲的一种称谓,其唱法与昆曲大同小异,然

曲谱不合昆曲规律,没有固定成套的曲牌。

后来,在一八八六年的七月间,一位艺名为“月月红”的汉剧花旦吴红 喜来京献艺,以《醉杨妃》一炮打红,轰动了整个北京城。再往后,京剧就

将它移植、改编过来,成为京剧的保留剧目。当时京剧界的三位老牌名旦余 玉琴、水仙花(郭际湘)和路三宝都擅长此剧。

和梅兰芳同时的筱翠花、尚小云、荀慧生、朱琴心等人也都唱过这出戏, 在艺术表演上也是各有千秋。然而,集其大成使之成为一个理想剧本,仍要 归功于梅兰芳。

首先,他将花旦应工改为花衫演法,废除了踩跷表演;其次,他在一定 程度上屏弃了杨贵妃醉后思春的丑态,而代之以突出宫怨的健康主题;再次,

他采用了昆曲的表演手法,使每一个字的手势动作都达到了准确的程度,每 句唱词都有固定的位置,从任何角度看都具有一种造型美。

而这次的修改又不同于往年,它是一项带有政治性的任务,又关系到梅 兰芳在新中国的舞台上应该显露的崭新姿态,因而梅兰芳不得不采取极其慎 重的态度。

在修改之前,梅兰芳郑重其事地提出了他的四点具体要求:一、过去一 些含有暗示性的黄色部分,要变为宫廷妇女的抑郁苦闷;二、改词不改腔;

三、改身段表情而不改词;四、要让观众看了觉得没有什么大的改动,但主 题却变了。”

梅兰芳不愧为忠于艺术的大师。尽管他就自己“移步不换形”的观点进 行了自我批评,然而,到了具体实践中,指导他的,仍是使他成功了几十年 的经验性理论!

而且,正是由于这种理论的指导,修改工作进行得相当成功。 修改的部分集中在第二场里。第一场结尾,是杨贵妃自斟自饮。酒醉之

后,压抑不住对唐明皇转驾西宫的无可奈何和愠怒之情,转回内宫,改换宫 装,准备自己喝它个一醉方休······

在这个当儿,修改者们添加了太监高力士和裴力士的一段对话。他们二 人一边搬花布置环境,一边聊着宫廷生活的内幕。这段念白看似枝节,实际

上则是精心突出的主题。

念白是这样的:

(高)裴公爷,娘娘酒喝得差不多了,不能再让她喝啦!

(裴)对啦,再喝可就要出事啦。

(高)这也难怪。就拿咱们娘娘说吧,在宫里头是数一数二的红人儿啦, 还生这样的气哪;如今万岁驾转西宫,娘娘一肚子的气没地方发散去,借酒

浇愁,瞧这样儿怪可怜的。

(裴)可不是嘛!所以外面的人不清楚这里头的事。以为到了官里,不 知道是怎么样的享福哪!其实,也不能事事都如意,照样她也有点烦恼。

(高)这话一点儿不错。我进官比您早几年,见的事情比您多一点儿; 就拿咱们宫里说吧,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宫娥才女倒有三千之众,都为

皇上一个人来的;真有打进宫来,一直到白了头发,连皇上的面儿也没见着

的。

(裴)不错。

(高)闲话少说,办正事要紧。当高、裴二人见杨贵妃沉醉不醒,急得 没法,就虚报“圣驾到了!”想拿“诓驾”来唤醒杨妃。杨妃醒后,老剧本

中有两句唱词:“这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经反复推敲 后,在不改变唱腔的基础上,将唱词改为“这才是酒入愁肠人已醉,平白诓

驾为何情。”并加上了对高、裴二人诓驾的不满表情。在旧剧本中,下面一 段是描写杨贵妃醉后思春,放荡形骸,与高、裴二人失态调笑的场面。舞台

上杨贵妃的表演是媚眼斜视,先是要拉着裴力士去同衾共枕,后又要拉着高 力士去同入罗帏,且以手势比画着心所欲为的勾当。高力士在此有一段念白:

“娘娘您叫奴才去,那哪儿成啊!不行。奴才是破表缺针办不到啦。”于是, 杨妃上前怒煽其耳光,还是一定要拉他前去,并在醉态朦胧之中,抱住了他
首节 上一节 74/95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乾隆传

下一篇:自慢: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