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传 第93节
首先举起了手说:“我赞成!”梅兰芳笑着点头答应了,并说:“这次收徒 弟,我请客。”
收徒那天,请来的客人有姜妙香夫妇、田汉、张庚、许姬传和许源来兄 弟等,整整坐满了两张圆桌。席间,大家纷纷说:“现在不兴磕头了,三鞠
躬吧!”于是,新凤霞向梅兰芳恭恭敬敬地三鞠躬,并照了师徒合影像。就 这样,梅兰芳又有了一个地方戏的徒弟。
拜师之后,新凤霞向梅兰芳请教变得更加名正言顺起来。一次,新凤霞 将自己演的《凤还巢》与京剧对比着,向梅兰芳谈了一些看法:“我们评剧
加了很多唱,如程雪娥到前厅偷看穆居易这场戏,就加了一段唱,不知合适 不合适。”梅兰芳答道:“为了发挥各剧种的长处,是应该按照自己剧种的
特点,运用多种手段,移植一出戏、进行艺术加工的,增加新的唱段是可以 的。你为了更好地表现程雪娥的内心情感,加得好。你们不要以为我上场没
有唱,你们就不唱,那就把戏学死了。我看你们处理得很顺当。”新凤霞又 向梅兰芳请教偷看、胆怯、怕羞等动作。梅兰芳一边一一做给她看,一边谆
谆告诫她:“动作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刻画她的内心活动······”
还是在全国戏曲会演期间,梅兰芳对《归舟》、《访友》、《秋江》等 几个川剧折子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著名川剧演员阳友鹤等登门拜访他
时,梅兰芳忍不住地夸奖道:“川剧好啊,有戏情戏文戏理;剧本文学性高, 富有生活气息。川剧《秋江》的舞蹈轻盈妙曼,婀娜多姿,塑造的陈姑这个
少女形象很惹人喜爱。”说到这里,梅兰芳风趣地开起了玩笑:“特别是行 船的动作好,看了《秋江》,我们那个《打渔杀家》都不用演了。”
言谈之间,梅兰芳提到了阳友鹤演的《断桥》。梅兰芳询问道:“听说 过去你踩起跷,一只脚站在铜栏杆上,滑下去,倒卷过来的动作,怎个搞的,
表演一下好不好?”阳友鹤推辞不过,正要表演,梅兰芳却又上前阻拦:“不 要忙。”随即高声喊道:“葆玖,葆玖,快来听老师讲艺术。”待梅葆玖出
来后,阳友鹤便开始表演起来。梅兰芳一边观看,一边称赞道:“这个好啊, 我们学不到。”临走时,梅兰芳还与大家合影留念。
阳友鹤第二次登门拜访梅兰芳,是专程请教来的。梅兰芳演出《贵妃醉 酒》时,杨贵妃饮了三杯酒后,人已经醉了,只见她站在桌后,双乎搭袖,
然后反搭袖向桌子上一扑、一梭地从桌子上溜下来,动作极其美妙。阳友鹤
为这一姿势着迷了,想请梅兰芳将它分解,详细地做给自己看。梅兰芳客气 了一番后,便把条桌拉开,在沙发旁边,毫无保留地表演一遍,又向阳友鹤
询问川剧《贵妃醉酒》的演唱法。在阳友鹤所唱的几个段落中,梅兰芳似乎 很喜欢其中的这两句:“悔当初入皇宫,倒不如嫁一个田舍翁,也落一个早
相见晚相依。”当唱到这里时,梅兰芳提出了要求:“你把川剧《贵妃醉酒》 的本子写给我看好不好?”
在川剧《柳荫记》演出之前,梅兰芳特地赶到川剧团所在地参观排练《柳 荫记》。看完排演,夜已经很深了,他还是热情地参加了座谈会。在发言中,
他一面连连称赞主角陈书肪细腻深刻的表演艺术,一面对全剧结尾化鸟的处 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可否采用别的表现手法,而不必扮很多雀子上场。导
演刘成基虚心地接受了这个建议,采用象征手法,用向空指鸟的表演重新处 理了结尾,统一了全剧的风格,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苏联艺术家奥布拉兹卓
夫看了演出后,也十分欣赏这个结尾。
陈书舫还清楚地记得,一九五九年,川剧出国演出之前,他到梅兰芳家 中去求教。梅兰芳刚刚练完功,也顾不上休息,就在客厅里,将《贵妃醉酒》
中的几个繁复的身段边说边舞地表演起来,直到陈书舫全部领会和掌握了为 止。周围的人看他表演得汗流浃背,都劝他休息一会儿,梅兰芳却说:“咱
们的地方戏要出国了,我能不高兴吗?流点汗算什么?”说着,又主动向陈 书舫讲解了《秋江》中陈姑手里的文帚,应该怎样掌握手腕劲,舞动时才会 顺而不乱
梅兰芳的表演艺术精髓已经深深渗入了全国的戏曲舞台,他无愧于艺术 大师这一光荣称号。
寒梅不殒
一九六一年五月三十一日,梅兰芳率领梅兰芳剧团到北京西郊的中关 村,为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演出了《穆桂英挂帅》。谢幕时,与郭沫若院
长合影留念。这是梅兰芳自一九○四年第一次登台以来,在舞台上所进行的 最后一次演出。
两个月之后,梅兰芳感到胸部不适,遂卧病在家,后又到北京阜外医院 住院治疗。经该院心脏内科主任黄宛教授与协和医院内科主任张孝骞、副主
任方圻、北京医院内科主任陶恒乐等专家会诊,确认梅兰芳患的是急性冠状 动脉梗塞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症。
八月五日上午,听到这个消息的周总理赶到医院来了。他对梅兰芳说:
“我在北戴河开会,听说你得了心脏急病,住院治疗,特地赶来看你。”梅 兰芳望着这位一直关心着自己工作、生活的国家领导人,心里充满了感动:
“这大热天,惊动您,我心里很不安。” 周恩来总理坐在梅兰芳的床边,给梅兰芳切起脉来,他说:“我懂一点
中医,你的脉象弱一点,要听大夫的话,好好静卧休养。好在你会绘画,出 院后,可以消遣。”梅兰芳一听说让他休息,有些着急,告诉周总理:“这
次新疆有一条铁路落成,约我去参加庆祝通车典礼。火车票都买好了,可是 走不成了,真是遗憾。”周总理忙说:“等你病好了,愿意到哪里就到哪里,
国内国外都可以去嘛!但是你现在的任务是养病,一定要躺在床上。祝你早 日恢复健康。”
周总理站起身来告辞,他按住挣扎着想坐起来的梅兰芳说:“心脏病, 就要躺在床上静养,不要起来。”随后,转身对医生们说:“你们平时就注
意我们中央领导同志的健康,像梅院长的病,应当早就发现。这次经过抢救, 希望能转危为安,你们要用心护理。”临走时,周总理又对梅兰芳说:“我
明天回北戴河,下次回来再来看你。”
一九六一年八月八日凌晨五时,梅兰芳的心脏病急性发作,医护人员全 力抢救,终于未能控制住死神的肆虐。一代戏曲艺术大师——梅兰芳病逝。
梅兰芳治丧委员会由周恩来等六十一人组成,陈毅任主任委员。
八月九日,郭沫若惊闻梅兰芳去世的消息,赶写了《在梅兰芳同志长眠 榻畔的一刹那》一文,悼念梅兰芳的逝世。他以散文诗的语言,赞美梅兰芳 的艺术:
“你的优美的歌声,你的庄静的姿态,你的娴雅的动作,你的一举手、 一投足、一扬眉、一吐气,都塑造了美的典型。
收徒那天,请来的客人有姜妙香夫妇、田汉、张庚、许姬传和许源来兄 弟等,整整坐满了两张圆桌。席间,大家纷纷说:“现在不兴磕头了,三鞠
躬吧!”于是,新凤霞向梅兰芳恭恭敬敬地三鞠躬,并照了师徒合影像。就 这样,梅兰芳又有了一个地方戏的徒弟。
拜师之后,新凤霞向梅兰芳请教变得更加名正言顺起来。一次,新凤霞 将自己演的《凤还巢》与京剧对比着,向梅兰芳谈了一些看法:“我们评剧
加了很多唱,如程雪娥到前厅偷看穆居易这场戏,就加了一段唱,不知合适 不合适。”梅兰芳答道:“为了发挥各剧种的长处,是应该按照自己剧种的
特点,运用多种手段,移植一出戏、进行艺术加工的,增加新的唱段是可以 的。你为了更好地表现程雪娥的内心情感,加得好。你们不要以为我上场没
有唱,你们就不唱,那就把戏学死了。我看你们处理得很顺当。”新凤霞又 向梅兰芳请教偷看、胆怯、怕羞等动作。梅兰芳一边一一做给她看,一边谆
谆告诫她:“动作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刻画她的内心活动······”
还是在全国戏曲会演期间,梅兰芳对《归舟》、《访友》、《秋江》等 几个川剧折子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著名川剧演员阳友鹤等登门拜访他
时,梅兰芳忍不住地夸奖道:“川剧好啊,有戏情戏文戏理;剧本文学性高, 富有生活气息。川剧《秋江》的舞蹈轻盈妙曼,婀娜多姿,塑造的陈姑这个
少女形象很惹人喜爱。”说到这里,梅兰芳风趣地开起了玩笑:“特别是行 船的动作好,看了《秋江》,我们那个《打渔杀家》都不用演了。”
言谈之间,梅兰芳提到了阳友鹤演的《断桥》。梅兰芳询问道:“听说 过去你踩起跷,一只脚站在铜栏杆上,滑下去,倒卷过来的动作,怎个搞的,
表演一下好不好?”阳友鹤推辞不过,正要表演,梅兰芳却又上前阻拦:“不 要忙。”随即高声喊道:“葆玖,葆玖,快来听老师讲艺术。”待梅葆玖出
来后,阳友鹤便开始表演起来。梅兰芳一边观看,一边称赞道:“这个好啊, 我们学不到。”临走时,梅兰芳还与大家合影留念。
阳友鹤第二次登门拜访梅兰芳,是专程请教来的。梅兰芳演出《贵妃醉 酒》时,杨贵妃饮了三杯酒后,人已经醉了,只见她站在桌后,双乎搭袖,
然后反搭袖向桌子上一扑、一梭地从桌子上溜下来,动作极其美妙。阳友鹤
为这一姿势着迷了,想请梅兰芳将它分解,详细地做给自己看。梅兰芳客气 了一番后,便把条桌拉开,在沙发旁边,毫无保留地表演一遍,又向阳友鹤
询问川剧《贵妃醉酒》的演唱法。在阳友鹤所唱的几个段落中,梅兰芳似乎 很喜欢其中的这两句:“悔当初入皇宫,倒不如嫁一个田舍翁,也落一个早
相见晚相依。”当唱到这里时,梅兰芳提出了要求:“你把川剧《贵妃醉酒》 的本子写给我看好不好?”
在川剧《柳荫记》演出之前,梅兰芳特地赶到川剧团所在地参观排练《柳 荫记》。看完排演,夜已经很深了,他还是热情地参加了座谈会。在发言中,
他一面连连称赞主角陈书肪细腻深刻的表演艺术,一面对全剧结尾化鸟的处 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可否采用别的表现手法,而不必扮很多雀子上场。导
演刘成基虚心地接受了这个建议,采用象征手法,用向空指鸟的表演重新处 理了结尾,统一了全剧的风格,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苏联艺术家奥布拉兹卓
夫看了演出后,也十分欣赏这个结尾。
陈书舫还清楚地记得,一九五九年,川剧出国演出之前,他到梅兰芳家 中去求教。梅兰芳刚刚练完功,也顾不上休息,就在客厅里,将《贵妃醉酒》
中的几个繁复的身段边说边舞地表演起来,直到陈书舫全部领会和掌握了为 止。周围的人看他表演得汗流浃背,都劝他休息一会儿,梅兰芳却说:“咱
们的地方戏要出国了,我能不高兴吗?流点汗算什么?”说着,又主动向陈 书舫讲解了《秋江》中陈姑手里的文帚,应该怎样掌握手腕劲,舞动时才会 顺而不乱
梅兰芳的表演艺术精髓已经深深渗入了全国的戏曲舞台,他无愧于艺术 大师这一光荣称号。
寒梅不殒
一九六一年五月三十一日,梅兰芳率领梅兰芳剧团到北京西郊的中关 村,为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演出了《穆桂英挂帅》。谢幕时,与郭沫若院
长合影留念。这是梅兰芳自一九○四年第一次登台以来,在舞台上所进行的 最后一次演出。
两个月之后,梅兰芳感到胸部不适,遂卧病在家,后又到北京阜外医院 住院治疗。经该院心脏内科主任黄宛教授与协和医院内科主任张孝骞、副主
任方圻、北京医院内科主任陶恒乐等专家会诊,确认梅兰芳患的是急性冠状 动脉梗塞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症。
八月五日上午,听到这个消息的周总理赶到医院来了。他对梅兰芳说:
“我在北戴河开会,听说你得了心脏急病,住院治疗,特地赶来看你。”梅 兰芳望着这位一直关心着自己工作、生活的国家领导人,心里充满了感动:
“这大热天,惊动您,我心里很不安。” 周恩来总理坐在梅兰芳的床边,给梅兰芳切起脉来,他说:“我懂一点
中医,你的脉象弱一点,要听大夫的话,好好静卧休养。好在你会绘画,出 院后,可以消遣。”梅兰芳一听说让他休息,有些着急,告诉周总理:“这
次新疆有一条铁路落成,约我去参加庆祝通车典礼。火车票都买好了,可是 走不成了,真是遗憾。”周总理忙说:“等你病好了,愿意到哪里就到哪里,
国内国外都可以去嘛!但是你现在的任务是养病,一定要躺在床上。祝你早 日恢复健康。”
周总理站起身来告辞,他按住挣扎着想坐起来的梅兰芳说:“心脏病, 就要躺在床上静养,不要起来。”随后,转身对医生们说:“你们平时就注
意我们中央领导同志的健康,像梅院长的病,应当早就发现。这次经过抢救, 希望能转危为安,你们要用心护理。”临走时,周总理又对梅兰芳说:“我
明天回北戴河,下次回来再来看你。”
一九六一年八月八日凌晨五时,梅兰芳的心脏病急性发作,医护人员全 力抢救,终于未能控制住死神的肆虐。一代戏曲艺术大师——梅兰芳病逝。
梅兰芳治丧委员会由周恩来等六十一人组成,陈毅任主任委员。
八月九日,郭沫若惊闻梅兰芳去世的消息,赶写了《在梅兰芳同志长眠 榻畔的一刹那》一文,悼念梅兰芳的逝世。他以散文诗的语言,赞美梅兰芳 的艺术:
“你的优美的歌声,你的庄静的姿态,你的娴雅的动作,你的一举手、 一投足、一扬眉、一吐气,都塑造了美的典型。
上一篇:乾隆传
下一篇:自慢: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