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往事并不如烟

往事并不如烟 第22节



  “走。”张先生声音不大,可语气坚定,一点没商量。潘素忙着收拾画

具,尽管嘴里还在嘟囔。

  张宅没有电话,我无法把要在外面就餐的事告诉父母了。心想,反正时

间还早,等我饭毕归来,可能家里的菜还没做得呢。顺便说一句,(19)57

年前,父母公务繁忙,饭桌上即使见不到我们,也极少问及。自戴帽后,骨

血之间,亲情大增。别说是吃饭,就是佐以饼干或面包的午茶,父亲无论如

何也要等我放学回来。“小愚儿,快来喝热茶,我和老妈妈都在等你呢!”

第一次听父亲这么说,让我好感动,也好感谢“反右”。

  我们师徒三人,从细窄细窄的烟袋斜街穿出,沿鼓楼大街向南走去。我

以为不过是在这条北城最热闹的街上找个饭馆,就近而餐罢了。可看张伯驹

双手背在身后目不斜视,大步疾行的样子,似乎眼中早已有了就餐目标。我

们走过地安门南大街,又走过景山东街。张伯驹远冲在前,像只领头羊,潘

素和我则紧紧尾随于后。天气转暖,太阳高悬,幸好我穿得不多。

  体态丰腴的潘素,掏出白手帕擦去额角的汗珠,对我说:“只要上街,

你张伯伯就是这样走路,一个人像在打冲锋,不管别人。”

  “我爸走路和张伯伯一个样儿。有一年春节全家逛厂甸的书肆,我爸带

着警卫员把我和妈妈甩出半里地远,害得我们母女啥也没看,只顾拉直脖子

,活似两只呆头鹅。四只眼不停地搜索前方,生怕两下走岔了。回到家里,

我妈大大发了一顿脾气,说今后不再与他同行。我爸二话不说,满脸陪笑。

我妈回到寝室,他跟到寝室;我妈躲进书房,他跟到书房;直到消气为止。

”潘素听了我这一番话,略感自慰。原来天下男人的许多毛病,是一个模子

“磕”出来的。

  我们三个人,继续南行。我忍不住问:“潘姨,咱们这是去哪儿呀?”

  “去欧美同学会(曾改为政协的文化俱乐部),你张伯伯喜欢吃西餐。



  从后海到南河沿,我掐指一算,至少五站路的里程。旁边就有通往目的

地的公共汽车,咱们干嘛不坐车?我心里这么想,嘴上可不敢说,乖乖地跟

在张伯驹的身后,走着,走着。

  阿弥陀佛,终于走到了。我们刚踏进门,欧美同学会西餐厅的男侍便迎

了上来。看来,他们都认得张氏夫妇。在吩咐几句之后,凉菜、汤菜、热菜

、面包、黄油、果酱依次端上。

  这里,也是父亲常带我来的地方。每次在点菜前,父亲要问我和姐姐:

“想吃点什么?”

  我便举着叉子,高叫:“冰淇淋!”

  可眼前的张伯驹,没有问我想吃什么。在小心翼翼中,我吃完属于自己

的那份西餐,并恭敬地向他俩道谢。

  三人刚走出欧美同学会的大门,张伯驹立即对我说:“小愚,你赶公共

汽车回家吧。”

  我问潘素:“那您和张伯伯呢?”

  “张伯伯要走回去。”

  我坐上了公共汽车。隔着玻璃窗看见他们夫妇在便道上,一前一后地向

北走着。张伯驹的鬓发在正午的阳光下,呈现出近乎透明的色泽。坐在汽车

里,我感到了累,小腿酸,脚板胀。仍在徒步而行的人,不觉得累吗?——

看来,喜好与兴致对张伯驹真是个极其顽强的东西。
首节 上一节 22/84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把一切献给党

下一篇:被埋没的天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