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往事并不如烟

往事并不如烟 第23节

  回家即对父亲描述了这顿拉练式的西餐。父亲听后,大为不安。说:“

事情被颠倒了。学生居然吃起老师来了,该请客的是我们。”

  父亲决定让厨师备上一席佳肴,回请张氏夫妇。我家的这位大厨师姓梁

,东兴楼出身,是高岗出事后调到我家的。他平生所好,就是京戏。听说来

客是名票张伯驹,便发誓要拿出真本事。再者,我家好久没请客,作为掌灶

的他,早就手痒难耐了。

  一个周末的下午,父亲叫司机用车把张氏夫妇接到家中。张伯驹穿的,

还是那件中式旧夹袄。一袭剪裁得体的黑丝绒套装,将潘素的白晰娇好,映

衬得分外动人。离吃晚饭的时间尚早,大人们开始闲谈。由于我是名正言顺

的学生,自可一侧旁听。况且听大人的谈话,自幼就是我的癖好。

  在一番寒喧和闲谈之后,父亲拿出张大千的画,请他过目。

  张伯驹比较欣赏其中的十二幅黄山山水图,说:“东西不错。虽然属于

大千的早期作品,但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笔法也很空灵。”张伯驹又转身

对我说:“小愚,你在家要跟着父亲多看。因为绘画作品的真价,不是从认

识、而是从直观得到的。”

  藏品受到肯定,父亲的脸堆满了笑,别提多高兴了。他告诉张伯驹:“

我主要是藏书,其次才是藏画。买书画的目的,也很偶然。是因为(19)49

年从香港初到北京,就在马路上看到一车车的线装书送往造纸厂,心疼得不

得了。于是乎,赶快把情况告诉了郑振铎,请他制止这种行为。西谛回答说

:‘文物局要办的事太多。这样的事,一时顾不过来。伯钧,你发动党外的

朋友,大家都来收藏一些吧。’这样,我除了日常开支,所有的钱就都用来

买书、买画。健生也很支持。”

  “书画还算幸运,另有一些文物想要保存下来,恐怕就困难了。”

  “你是指城墙,大屋顶和牌楼吧?”父亲问,张伯驹点点头。

  父亲慨然道:“对中共的某些领导人而言,他们没有昨天,所以也不需

要昨天。这样一来,从昨天延续到今天的许多伟大之物,如城墙、牌楼,自

然也就不屑一顾了。”

  谈到当代画家,父亲用请教的口气问张伯驹:“你觉得刘海粟的画,水

平如何?”

  “他和谢稚柳,都不错。”

  父亲说:“我也觉得他的画很好。刘海粟③和朱光潜④,一个是画家,

一个是学者,两个都是我们安徽人。解放前,他们就已经很有成就了。可是

解放后,因为政治历史问题,两个人都抬不起头。连人都不好做了,还怎么

做画,做学问?(19)56年冬我和彭真一道出国的时候,跟他谈了谈杨啸天

(即杨虎)⑤的问题。我联络任公(即李济深)和其他几个党外人士愿意做

担保,希望能把他放出来。那次是全国人大代表团,走访的国家特别多。日

程排得满满的,几乎没有私下交谈的时间。彭真和我商定等回国后,再找专

门的时间,约上罗瑞卿一起讨论这件事情。我打算在谈杨虎问题的时候,也

反映一下刘海粟和朱光潜的处境。有政历问题的高级知识分子,到底应该如

何对待?怎样使用?中共有关方面负责人和党外人士能否坐下来,共同研究

研究。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关系到人的后半辈子,关系到中国的艺术和

学术发展。”

  “后来呢?”张伯驹关切地问。

  “(19)57年春,我们这个人大代表团才回国。回来就是整风,接着便

反右。我失去了说话的资格,替谁都讲不了情。我现在和今后的情况,可能
首节 上一节 23/84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把一切献给党

下一篇:被埋没的天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