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 第37节
至少我该笑一笑,可我也笑不出。幸亏在至亲当中有个老公安,他以极富经
验的口吻,低声解释道:“关久了刚放出来的人,都不会说笑。以后会好的
。”
谢谢他的理解,我可以专心致志地吃东西了。我的那双红漆木筷,千百
遍地往返于肉盘与火锅之间。我一个人干了六盘,每盘的羊肉片重小四两。
“小愚吃了一斤八两(老秤说法)!”不知谁报出了数字。
这个数字把全席震了,也让我笑了,当然是那种傻吃后的傻笑。我想,
这时和我一起高兴的,还该有我的母亲。可扭脸一看,她正用餐巾抹去堕出
的滴滴老泪,而她面前的那盘羊肉,纹丝未动。
这一夜,母亲和我和我的女儿三代,共眠于一张硬榻。女儿上床后便昏
然大睡。我与母亲,夜深不寐。
这一夜,我要问清十年人间事。
我问的第一件事,就是父亲的死。母亲叙述的每一句话,我都死死记住
,记到我死。
母亲告诉我:首先得知死讯的,是梁漱溟和张申府。那日,父亲死在了
北京人民医院。母亲从白塔寺大街出来,走到西四的时候,便碰上了迎面走
来的梁、张二人。
在街头,他俩问道:“伯钧现在怎么样了?”
母亲说:“他去世了,刚刚走的。”
张申府,这个与父亲从青年时代就相识,一道飘洋过海去欧洲留学的人
,满脸凄怆,低头无语。梁漱溟,这个同我爸一起为民盟的建立而奔走呼号
,又先后被民盟摒弃在外的人,伫立良久。尔后,梁公说:“也好,免得伯
钧受苦。”
接着,母亲又告诉我:父亲死后,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恳请搬家。好不
容易上边开恩,给了建国门外永安里的两居一套的单元房。早就搬进楼住的
蒋光鼐夫人,蔡廷锴夫人,龙云夫人,李觉夫妇,以及陈铭德、邓季惺夫妇
见到母亲居然有些吃惊。
母亲说:“自搬到建国门,我就清静了,谁都不知道新地址。可是,你
能猜想得到吗?是谁第一个来看我?”
我从亲戚系列里,说了一长串名字。母亲说,不是他们。
我从“农工”系列里,挑了几个名字。母亲说,不是他们。
我从民盟系列里,拣了几个名字。母亲说,不是他们。
我说:“如果这些人,都不是的话,那我就实在想不出,还有谁能来咱
们家呢?”
“我想你是猜不到的,就连我也没想到。那天下午,我一个人在家,拣
米准备焖晚饭。忽听咚咚敲门声,我的心缩紧了。怕又是造反派搞到咱们家
地址,找上门来打砸抢。我提心吊胆地问:‘谁?’门外是一个女人的声音
:‘这里,是不是李健生大姐的寓所?’她的话带有江浙口音,我一点也不
熟悉。忙问:‘你是谁?’门外人回答:‘我是潘素,特地来看望李大姐的
。’我赶紧把门打开,一看,果然是潘素站在那里,我一把将她拉进门来。
我更没有想到的是,她身后还站着张伯驹。几年不见,老人家身体已不如前
,头发都白了。脚上的布鞋,满是泥和土。为了看我,从地安门到建国门,
不知这二老走了多少路。”
听到这里,我猛地从床上坐起,只觉一股热血直逼胸膛——
我是在关押中接到父亡的电报,悲恸欲绝。一家骨肉,往往相守以死,
验的口吻,低声解释道:“关久了刚放出来的人,都不会说笑。以后会好的
。”
谢谢他的理解,我可以专心致志地吃东西了。我的那双红漆木筷,千百
遍地往返于肉盘与火锅之间。我一个人干了六盘,每盘的羊肉片重小四两。
“小愚吃了一斤八两(老秤说法)!”不知谁报出了数字。
这个数字把全席震了,也让我笑了,当然是那种傻吃后的傻笑。我想,
这时和我一起高兴的,还该有我的母亲。可扭脸一看,她正用餐巾抹去堕出
的滴滴老泪,而她面前的那盘羊肉,纹丝未动。
这一夜,母亲和我和我的女儿三代,共眠于一张硬榻。女儿上床后便昏
然大睡。我与母亲,夜深不寐。
这一夜,我要问清十年人间事。
我问的第一件事,就是父亲的死。母亲叙述的每一句话,我都死死记住
,记到我死。
母亲告诉我:首先得知死讯的,是梁漱溟和张申府。那日,父亲死在了
北京人民医院。母亲从白塔寺大街出来,走到西四的时候,便碰上了迎面走
来的梁、张二人。
在街头,他俩问道:“伯钧现在怎么样了?”
母亲说:“他去世了,刚刚走的。”
张申府,这个与父亲从青年时代就相识,一道飘洋过海去欧洲留学的人
,满脸凄怆,低头无语。梁漱溟,这个同我爸一起为民盟的建立而奔走呼号
,又先后被民盟摒弃在外的人,伫立良久。尔后,梁公说:“也好,免得伯
钧受苦。”
接着,母亲又告诉我:父亲死后,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恳请搬家。好不
容易上边开恩,给了建国门外永安里的两居一套的单元房。早就搬进楼住的
蒋光鼐夫人,蔡廷锴夫人,龙云夫人,李觉夫妇,以及陈铭德、邓季惺夫妇
见到母亲居然有些吃惊。
母亲说:“自搬到建国门,我就清静了,谁都不知道新地址。可是,你
能猜想得到吗?是谁第一个来看我?”
我从亲戚系列里,说了一长串名字。母亲说,不是他们。
我从“农工”系列里,挑了几个名字。母亲说,不是他们。
我从民盟系列里,拣了几个名字。母亲说,不是他们。
我说:“如果这些人,都不是的话,那我就实在想不出,还有谁能来咱
们家呢?”
“我想你是猜不到的,就连我也没想到。那天下午,我一个人在家,拣
米准备焖晚饭。忽听咚咚敲门声,我的心缩紧了。怕又是造反派搞到咱们家
地址,找上门来打砸抢。我提心吊胆地问:‘谁?’门外是一个女人的声音
:‘这里,是不是李健生大姐的寓所?’她的话带有江浙口音,我一点也不
熟悉。忙问:‘你是谁?’门外人回答:‘我是潘素,特地来看望李大姐的
。’我赶紧把门打开,一看,果然是潘素站在那里,我一把将她拉进门来。
我更没有想到的是,她身后还站着张伯驹。几年不见,老人家身体已不如前
,头发都白了。脚上的布鞋,满是泥和土。为了看我,从地安门到建国门,
不知这二老走了多少路。”
听到这里,我猛地从床上坐起,只觉一股热血直逼胸膛——
我是在关押中接到父亡的电报,悲恸欲绝。一家骨肉,往往相守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