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往事并不如烟

往事并不如烟 第38节

而我却不能。狱中十年,我曾一千遍地想:父亲凄苦而死,母亲悲苦无告。

有谁敢到我那屈死的父亲跟前,看上一眼?有谁敢对我那可怜的母亲,说上

几句哪怕是应酬的话?我遍寻于上上下下亲亲疏疏远远近近的亲朋友好,万

没有想到张伯驹是登门吊慰死者与生者的第一人。如今,我一万遍地问:张

氏夫妇在我父母的全部社会关系中,究竟占个什么位置?张氏夫妇在我父母

的所有人情交往中,到底有着多少分量?不过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过是看

看画,吃吃饭,聊聊天而已。他怎么能和父亲的那些血脉相通的至亲相比?

他怎能与父亲的那些共患难的战友相比?他怎能同那些曾受父亲提拔、关照

与接济的人相比?人心鄙夷,世情益乖。相亲相关相近相厚的人,似流星坠

逝,如浮云飘散。而一个非亲非故无干无系之人,在这时却悄悄叩响你的家

门,向远去的亡灵,送上一片哀思,向持守的生者,递来抚慰与同情。

  母亲又说:张伯驹夫妇在我家只呆了几十分钟,恐怕还不及他俩走路的

时间长。

  母亲要沏茶,潘素不让,说:“伯驹看到你,便放心了。我们坐坐就走

,还要赶路。”

  张伯驹对母亲说:“对伯钧先生的去世,我非常悲痛。我虽不懂政治,

但我十分尊重伯钧先生。他不以荣辱待己,不以成败论人。自己本已不幸,

却为他人之不幸所恸,是个大丈夫。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来看看。现在又听

说小愚在四川被抓起来,心里就更有说不出的沉重。早前,对身处困境的袁

克定,凭着个人的能力还能帮上忙。今天,看着李大姐的痛苦和艰辛,自己

已是有心无力。”

  “张先生,快莫说这些。伯钧相识遍天下,逝后的慰问者,你们夫妇是

第一人。此情此义,重过黄金。伯钧地下有知,当感激涕零。”话说到此,

母亲已是泪流满面。

  母亲问潘素:“这些年,张先生受到冲击没有?”

  潘素说:“伯驹因为两首金缕曲,和小愚一样,成了现行反革命。关了

八个月,最后做了个‘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结论,遣送舒兰乡

下。人家农村不收,才又回到北京的。我们什刹海的家,也不像个家了。抄

家时红卫兵,造反派,街道居委会串通一气。凡能拿走的,都拿走了。房子

拿不走,就叫外人搬进来住。四合院一旦成杂院,日子就难了。你家来什么

人,你说什么话,家里吃什么东西,都有眼睛盯着。”

  母亲则叮嘱潘素:“如有机会,就给伯驹先生弄点好吃的吧。年岁大了

,身体要紧。”

  告辞的时候,张伯驹握住母亲的手,说:“李大姐,我们都得活下去。



  倍受感动的母亲,送他们夫妇一直送到建外大街。街灯,一盏盏地亮了

。他们的背影,在渐沉的暮霭中远去……

  母亲还告诉我:原来张伯驹是从一张报纸上,读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

翌日,他和潘素即去东吉祥胡同10号看母亲。刚进胡同口,便见10号的大

门敞开着,有辆小轿车停放在那里,不少人进进出出。潘素上前打听,问章

伯钧的家人是不是还住在这里?人家说已经搬家了。他们是给新首长来看房

的,早就晓得这所宅院极好。接着,张伯驹就让潘素四处打听母亲的新址,

可一点线索也没有。后来,他老人家好不容易找到地安门大街一家古董店的

店员老樊,托他去打听。老樊去农工党北京市委会,假托要和李健生核对章

伯钧生前所欠帐目,人家才把住址写给了他。
首节 上一节 38/84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把一切献给党

下一篇:被埋没的天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