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 第81节
己对储安平的发言,采取什么态度?也并没有分析储安平的错误在哪里?充其量,
伯钧只声明了储安平的发言不能代表《光明日报》,而没有说明储安平是在散布反
党反社会主义的论调,企图‘达到从根本上动摇人民民主专政和党的领导,破坏社
会主义事业’。总而言之,伯钧对储安平的批评,并没有接触到问题的本质。
“我要问伯钧,你是不是也有所顾虑,所以故意含糊其词,或者你是真的不明白储
安平的本质呢?储安平的发言,是以《光明日报》总编辑的身份发表的。伯钧是《
光明日报》社长,社长应当负报社的政治责任。因此储安平的这一篇发言在事前是
否向伯钧请示商量,发表以后伯钧有没有向他追问,你有没有向他表示过同意或者
不同意他的意见。像这样的关键性问题,我认为伯钧是有责任向大家交代清楚的。
记得上星期六晚间(六月八日)伯钧来找我谈话,我是问过伯钧的。我问他储安平
的发言稿,事前和你商量过没有?他说:‘没有,罗隆基是看过。’伯钧又说:‘
有人对我说,储安平的话击中了要害。但我看是用不着写社论的(社论即指《这是
为什么?》)。而且一再掮出卢郁文来②。卢郁文这种人不过是一个小丑而已。我
看,胡风、储安平倒要成为历史人物。所谓历史人物,是要几百年后自有定评的。’
当时伯钧说这样的话,我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现在看了伯钧在《光明日报》发表
的文章,和他那天晚上所讲的完全不同。因此,我必须请伯钧说个明白。我怀疑伯
钧是不是也像在你的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在这次斗争中‘不够坚定,认识模糊’了
呢?是不是伯钧也有两套做法,在群众面前讲的是一套,在背后讲的又是一套呢?
前天《人民日报》大字标题写着:‘可注意的民盟动向’。不错,全国人民正在密
切注视我们民盟中央在目前这场思想斗争中的动向。我们都是民盟中央领导人。十
目所视,十手所指,我们再不能对于对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心怀异志的那些人,
有所包庇了。今天我在盟的会议上要求伯钧表明立场和态度。”
史良的结束语,是落在了曾与自己最为亲密的人的身上:“罗隆基现在出国,等到
他回来以后,我也希望他能够有所交代。”
史良的讲话是按照要求,适时顺势而发。它像一包定向爆破的烈性炸药,从内部炸
开民主党派的围墙,炸出一条预先设计好的线路,使民盟这支进入反右运动祭坛的
领头羊,在这条路上蹒跚而行。
会散得很晚,在夜色中父亲回到了家。他只对母亲简单地说了一句:“今天民盟的
会,以史良的发言为主,她很有准备。”见他神情沮丧,母亲没好再问。
第二天近午时分,同时送来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
报》均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刊载了史良发言的全文。这篇新华社的通稿是以史良“
要求民盟中央表明态度划清界限,质问章伯钧是不是也有两套做法”为通栏大标题,
并将父亲在史良家中说的那段“……我看,胡风、储安平倒要成为历史人物,所谓
历史人物要几百年后自有定评”作为内容摘要,以黑体字排印。母亲看罢,几乎难
以相信洋洋数千言,竟是从史大姐嘴里说出来的。
但是,她更加责怪的是自己的丈夫:“那天,你说去史良家谈谈,我满以为你是听
听她的意见,请她帮你分析一下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处境及问题,谁知道你跑去讲
这些!你鸣放得还不够吗?嫌人家手里的辫子还少吗?”母亲气得满脸通红。
父亲一句话不讲。吃午饭了,父亲平时吃饭就快,今天吃得就更快。吃完,把筷子
一放,对母亲说:“我相信,史良发言之前是一夜未眠,因为她在决定开口以前,
先要吃掉良心。”
从此,章史二人再无往来。这件事,我不知道在他二人心中,各自占据着怎样的位
置,留下多深的刻痕。我只是吃惊于三十年后的一件小事——八十年代初,全国政
协举行委员活动,母亲和史良在礼堂前厅谈天。民进中央副主席徐伯昕见此情景,
特意将我的姐夫拉到一边,愤愤地说:“你岳母怎么还能和史良有说有笑?当年就
伯钧只声明了储安平的发言不能代表《光明日报》,而没有说明储安平是在散布反
党反社会主义的论调,企图‘达到从根本上动摇人民民主专政和党的领导,破坏社
会主义事业’。总而言之,伯钧对储安平的批评,并没有接触到问题的本质。
“我要问伯钧,你是不是也有所顾虑,所以故意含糊其词,或者你是真的不明白储
安平的本质呢?储安平的发言,是以《光明日报》总编辑的身份发表的。伯钧是《
光明日报》社长,社长应当负报社的政治责任。因此储安平的这一篇发言在事前是
否向伯钧请示商量,发表以后伯钧有没有向他追问,你有没有向他表示过同意或者
不同意他的意见。像这样的关键性问题,我认为伯钧是有责任向大家交代清楚的。
记得上星期六晚间(六月八日)伯钧来找我谈话,我是问过伯钧的。我问他储安平
的发言稿,事前和你商量过没有?他说:‘没有,罗隆基是看过。’伯钧又说:‘
有人对我说,储安平的话击中了要害。但我看是用不着写社论的(社论即指《这是
为什么?》)。而且一再掮出卢郁文来②。卢郁文这种人不过是一个小丑而已。我
看,胡风、储安平倒要成为历史人物。所谓历史人物,是要几百年后自有定评的。’
当时伯钧说这样的话,我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现在看了伯钧在《光明日报》发表
的文章,和他那天晚上所讲的完全不同。因此,我必须请伯钧说个明白。我怀疑伯
钧是不是也像在你的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在这次斗争中‘不够坚定,认识模糊’了
呢?是不是伯钧也有两套做法,在群众面前讲的是一套,在背后讲的又是一套呢?
前天《人民日报》大字标题写着:‘可注意的民盟动向’。不错,全国人民正在密
切注视我们民盟中央在目前这场思想斗争中的动向。我们都是民盟中央领导人。十
目所视,十手所指,我们再不能对于对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心怀异志的那些人,
有所包庇了。今天我在盟的会议上要求伯钧表明立场和态度。”
史良的结束语,是落在了曾与自己最为亲密的人的身上:“罗隆基现在出国,等到
他回来以后,我也希望他能够有所交代。”
史良的讲话是按照要求,适时顺势而发。它像一包定向爆破的烈性炸药,从内部炸
开民主党派的围墙,炸出一条预先设计好的线路,使民盟这支进入反右运动祭坛的
领头羊,在这条路上蹒跚而行。
会散得很晚,在夜色中父亲回到了家。他只对母亲简单地说了一句:“今天民盟的
会,以史良的发言为主,她很有准备。”见他神情沮丧,母亲没好再问。
第二天近午时分,同时送来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
报》均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刊载了史良发言的全文。这篇新华社的通稿是以史良“
要求民盟中央表明态度划清界限,质问章伯钧是不是也有两套做法”为通栏大标题,
并将父亲在史良家中说的那段“……我看,胡风、储安平倒要成为历史人物,所谓
历史人物要几百年后自有定评”作为内容摘要,以黑体字排印。母亲看罢,几乎难
以相信洋洋数千言,竟是从史大姐嘴里说出来的。
但是,她更加责怪的是自己的丈夫:“那天,你说去史良家谈谈,我满以为你是听
听她的意见,请她帮你分析一下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处境及问题,谁知道你跑去讲
这些!你鸣放得还不够吗?嫌人家手里的辫子还少吗?”母亲气得满脸通红。
父亲一句话不讲。吃午饭了,父亲平时吃饭就快,今天吃得就更快。吃完,把筷子
一放,对母亲说:“我相信,史良发言之前是一夜未眠,因为她在决定开口以前,
先要吃掉良心。”
从此,章史二人再无往来。这件事,我不知道在他二人心中,各自占据着怎样的位
置,留下多深的刻痕。我只是吃惊于三十年后的一件小事——八十年代初,全国政
协举行委员活动,母亲和史良在礼堂前厅谈天。民进中央副主席徐伯昕见此情景,
特意将我的姐夫拉到一边,愤愤地说:“你岳母怎么还能和史良有说有笑?当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