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红瘦

红瘦 第88节

真的是叫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至于论到王安石和曾巩,李清照说他们“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

绝倒,不可读也”。说他们作词要笑掉人的大牙,以“不可读也”彻底否定。相比

较之下,李清照对晏、欧。苏三公还是态度恭敬的。

虽然王安石行新法,后人评论不一,但他与曾巩到底也是一代大家,怎么说也

不该以笑掉大牙这样的口气来评论啊。这《词论》读来读去,总是鱼鲠在喉,咽不

下去,吐不出来。

李清照接着说,到了后来的晏几道、贺铸。秦观和黄庭坚,方才重视和理解词

作的音律,但是晏几道的词少了铺陈景物和描述事情的能力,贺铸的词缺乏典雅庄

重。

李清照说秦观的词则太过专注情调和风韵,不留意典故和史实,比喻是小家碧

玉,再美丽也比不上大家阎秀的富贵之态。而黄庭坚又是太强调运用典故,而词中

的小毛病不断,虽是好玉,也因为有了假疵“价自减半”。

而这四位词人也是堪称得上是名垂千古的大师了,在李清照笔下不是能力不足,

就是有些轻浮,秦观小家碧玉,黄庭坚降价处理。自有词以来,名冠唐宋两朝的最

著名词人,一律不能存留在李清照的《词论》中,只有李后主的“小楼吹彻玉笙寒”

和“吹皱一池春水”这两句词被留在了《词论》之中。

《词论》写到此,还未见下文,但前面的这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已经了不得了。

刘歧回家后仅一年多就去世了。

李清照绝对没想到,她的《词论》前三分之一已经被刘歧偷出门去,在外界悄

悄流传了。至于文人们愤愤不平的态度,更是她无法想象的。

李清照的《词论》不是一气呵成的,她是在词的创作和阅读前人文章诗词之间,

插空慢慢写成的。《词论》的后三分之二,李清照是这样来表达她对词的理解的。

乡居单调的生活中,李清照沉溺在书本里,一旦读起书来,她完全失去了对现

实世界的感觉,她敏锐的思绪全神贯注在这些前辈的词作中。她始终没有忘记出嫁

前,周老琴师和她之间那次谈话,也没有忘记怎样通过音乐来分辨出词作中的优劣。

李清照无数次地将这些前辈的词作抚琴歌唱,一旦进入音乐之中,词作中的好

坏就一目了然了。她越来越觉得,诗词必须分开,“词别是一家”,就是她的《词

论》所要阐明的核心思想。

但是她又发现,不能只能以音律来批评词作,如果苏东坡的好词,不能入音律

也不合乎词作的基本要求,像柳永那些很合音律的词作,因格调的低下,也依旧是

等而下之的东西。

那么,在许多大师一生创作的词作中,因为诗词的混淆,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

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词。然而明白音律的词人,却因造诣修养和性格等方面的缺点,

又局限了他们的创作,使得词作在几百年的光阴中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然而,谁能体贴和理解李清照的思想呢?

李清照在《词论》的一开始,就以李八郎一歌惊四座的故事,为词做了明确的

定义,界定了词必须能入歌的标准,她认为只有这一点才能区分诗和词的不同。否

则词就成了诗的另一种形式了,将变成长短句式的诗,就不再是词了。

她想起少女时曾当着苏公的面,表达过苏公没有在词作上完全尽力的批评,当

时连苏东坡本人也没有表示反对,只是遗憾他再也没有时光重新开始了。

词的发展到了秦观、黄庭坚这一阶段,音律之外的缺陷又损害了词的发展。李

清照在前面先界定了词的定义,明确了“词别是一家”之后,她在后面的论述中,

强调了完美境界的词作,需要词人更深的文化修养和品格的提高。

李清照继续写到,词是在唐朝大量诗歌的孕育中诞生的新的文学形式,正如盛
首节 上一节 88/238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李宗仁回忆录

下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