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 第31节

对于仓央嘉措来说,前些年的平民地位,民间文学的滋养,农村风情的熏陶,父母追求爱情自由的影响等等,固然使他不情愿接受黄教的严格戒律,更难忍受这种高高在上然而又像是囚徒似的生活,但是许多日子的经典学习,达赖喇嘛的尊贵,佛、法、僧的日夜包围等等,又使他受到相当程度的佛教教义的感染,甚至也有过一意修行的念头。用强制手段也会使人养成习惯,而习惯是类似信仰的。此刻,这座金顶的“牢房”正以若干吨金子的重量压下来,强制他成佛。他正处于极度的矛盾和痛苦之中。献身宗教和个性自由,政治权力和诗歌成就,都在引诱他,争夺他。他可以作出选择,却不能决定胜负。

仓央嘉措一会儿翻翻经典,一会儿翻翻自己的诗稿,他觉得后者要比前者真实得多,有生气得多。在情与理的对峙中,显然是情的一方具有优势,占着上风。他觉得要使这二者统一起来实在是太难了。

他可以接受外部对他的约束,却不愿让自己来约束自己。缺乏自我约束力不一定是个弱点,因为约束力既可以产生美德,也可以造就奴才。

第巴桑结甲措希望他在接受约束中学会自我约束,因此除了教他经典,考察他的学习,关心他的衣食住之外,从不同他谈论外界的事情。精明的第巴,深知如何对待这位年轻的达赖。

有一天,仓央嘉措又受了好奇心的驱使,硬是要和第巴谈一谈外面的事情。他问桑结:“听说法会结束以后的两天里,西藏和蒙古的骑兵、步兵举行了比武,是吗?”

“是的。从固始汗那时候起,每年都这么做。热闹一下而已。”桑结索然无味地回答说。但内心里担忧着仓央嘉措是在关心军政方面的态势。

“听说你也参加了,没有人能胜得过你的箭法?”六世又问。

“贵族们自小都爱玩这种游戏,我当然也不例外,熟能生巧罢了。”桑结的语气,表明他已经没有再谈这种事情的兴致了。

“射箭一定比抛乌朵好玩吧?”六世还在追问。

“也许吧,我没有放过羊,也没有抛过什么乌朵。”桑结直言不讳地说,“还是不要去想佛法以外的东西吧。”

“不,佛也要游戏三昧的。我知道在布达拉宫的后面有个园林,还有池塘,我为什么不可以到那里去射箭呢?”六世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要求。

桑结甲措一惊,不知该怎样回答。但也暗自高兴:“原来他是想去玩玩射箭啊。”

仓央嘉措含着怨愤说:“第巴拉,我整年、整月、整日地坐在这里,是会生病的!”

“佛爷请息怒。让我考虑考虑好吗?”桑结甲措改变了态度。

仓央嘉措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毕竟是达赖喇嘛,谁敢肆无忌惮地把他当做囚犯来对待呢?

“这样吧,我可以换上俗装出去。”仓央嘉措不愿教第巴为难,“既然别的人可以装扮达赖,达赖也可以装扮成别的什么人嘛。”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桑结甲措的眉头拧成了疙瘩,心想:这位六世呀,还不大好对付哩!





风从家乡吹来 [本章字数:7459 最新更新时间:2010-08-04 08:15:37.0]

----------------------------------------------------

一个人一旦出了名,获得了某种声誉、头衔或地位,便会引起各种不同的反映。朝他包围过来的有崇敬、羡慕、嫉妒、嘲讽、责难、猜测、请教、亲近、疏远、谄媚、欺骗、忠告、利用、挑剔、吹捧、诬蔑等等。由此又产生出这样那样的妄传。不过,妄传再多,也无非是善意的与恶意的两种。难怪有人说,在名人的身边自古以来就会聚着人类的美德与丑行……

在仓央嘉措的故乡,人们知道他当了达赖以后,就流行起许多传说:说他是一位先知,幼年的时候就说过:“我要到拉萨去,有人会来欢迎的。”还说他在少年时代,有人几次从不丹前来谋害他,都被他预先察觉,躲过去了。还有个传说是:五世达赖对这位转世替身曾有过“埋名隐姓为众生,须得守密十二年”的授记,因为第巴的权力过大,使他超过了三年,到了十五岁才离开本土去拉萨坐床……这个涉及第巴的传说,流露出人们对他未来命运的担心。

故乡的人们在传说着他,他却一点也得不到故乡的消息。

又是深秋了。六世选了一个风和日丽、天高气爽的日子,到宫后的空地上去练习射箭。他特别爱用南方的竹子弯成的弓,这种弓被称为南弓,十分坚韧,寄托着他对家乡的思念。他喜欢用响箭,因为这种箭没有铁制的尖头,只装有一个带风眼的小葫芦头,射出去以后,即使失手也不会伤人,还一路发出悦耳的哨音。

他极少参加政治活动,没有几个人认识他,何况又换了俗装,谁也不会想到达赖喇嘛会在没有大批喇嘛高僧、僧俗官员前呼后拥的情况下单独出行。今天,他依旧只带了盖丹一人,是为他竖靶拾箭的。

他这样做是桑结甲措允许了的。桑结在度过匿丧危机之后,权势正达到炙手可热的程度。他担心六世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增加对权力的欲望,因此在心中明确了一条原则:只要他没有与自己争权的欲望,什么都是可以允许的,起码是可以容忍的。

仓央嘉措常来射箭的地方,不久以前还是一片荒滩。由于修建布达拉宫,年年月月在这里挖土,形成了大坑,地下的泉水和天上的雨水使它又变成湖。人们在周围栽种了杨柳,更使它有了秀丽的景色。再以后,又垒了小山,盖了楼阁,筑了围墙,发展为著名的龙王塘。也有人叫它龙王潭,藏语叫做宗加鲁康。因为传说里面有龙,在湖心还修筑有“龙宫”。

仓央嘉措在柳林中漫步,落叶扑打在他的面颊上,打几个旋儿又掉进水中。布达拉宫的倒影从没有这样清晰,这样色彩鲜艳而又端庄安详。他照了照自己的影子,忽然发现自己长高了许多,也消瘦了许多。

秋天的景色,最能触发人纷纭复杂的感情。有的人会有一种成熟感,成就感,满意于自己是一棵结了果子的大树;有的人会有一种凄凉感,没落感,伤痛于自己像一株枯黄凋零的小草;有的人会有一种实力感,奋斗感,自豪于自己像一座迎战霜雪的山峰;有的人会有一种清爽感,享受感,陶醉于自己像一位主宰自然的骄子……世界上有多少真正的艺术品诞生在秋天啊!

仓央嘉措站在拉萨的秋光里,禁不住动了思乡之情,诗句又涌上心来:

山上的草坝黄了,

山下的树叶落了。

杜鹃若是燕子,

飞向门隅多好!

但他既不是杜鹃,也不是燕子。他要飞翔,他要自由,他要接近自己的愿望,只能凭借天风来鼓动他想象的翅膀。

风啊,从哪里吹来?

风啊,从家乡吹来!

我幼年相爱的情侣啊,

风儿把她带来!

他深信他初恋的情人能够谅解他,一直爱着他,到处打听他,痴心等着他。他仰望着高天的云朵,在含泪的眼珠上闪着这样的诗句:

西面峰峦顶上,

朵朵白云飘荡,

那是仁增汪姆,

为我烧起高香。
首节 上一节 31/69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

下一篇:原来李鸿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