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天朝悲歌-石达开

天朝悲歌-石达开 第33节

秀清一向不愿别人胜过自己,更不愿重要决策由他人来作决定,当即冷冷地说道:
“这些,愚兄也想到了,只怕水路无船,也是空谈。”
达开笑道:
“我不信洞庭湖中无船,也许被妖兵拘去看管住了,可以设法夺了过来。小弟去了
岳州,必定能组成一支庞大的水师,迎接二哥和四哥。”
秀清依然摇头,说道:
“究竟走哪条路,待我考虑决定后再告诉你,一切都得听我将令行事,不要自作主
张。”
宣娇道:
“四哥,妹子闲着无事,跟了七哥去打前锋,早一天看看洞庭湖上的岳阳楼吧。”
秀清注视着宣娇俊俏的脸庞,忽然想起西王死了,她是个寡妇了,不觉心中一动,
说道:
“宣妹,打前锋危险,你以后就跟了四哥一起行军吧,中军护卫的人多,不致于有
差失。”
宣娇笑道:
“我换上戎装出征,也背一支枪,还要找着妖兵开火哩,怕什么!我和翼王妃是结
拜姐妹,在一起熟了,你的王妃和新纳的那些小老婆,我一概不熟悉,还是和翼王妃一
起走吧。”
达开觉察秀清在打宣娇的主意,不禁为她担心,又不便出面阻止,幸亏宣娇拒绝了,
秀清无奈,悻悻地说道:
“好吧,随你的便吧。”
宣娇略略收拾了日用衣物,带了侍女亲兵,随达开来到湘江西岸回龙潭翼王府。达
开立刻命部下在水陆洲另搭浮桥一座,以便大军撤兵时加速通行。
次日绵绵细雨,终日不停,太平军仍按计划于正午实行第三次爆破,虽然炸坍了南
城一大段城墙,仍被清军奋力堵住,太平军死伤了不少人,不得不又撤了下来。秀清沮
丧地下达了当晚深夜撤兵的命令,并通知了翼王。
雨夜昏黑,清军不防太平军在这个不利行军的时候转移,等到次晨发觉,太平军已
经去远了。达开又建议由韦昌辉和秦日纲的后军分出两支小队向南,然后折而向西,清
军果然被迷惑了,一路追到湘潭,不见了太平军,方才明白上了当,再回过头来追赶。
向荣怕被皇帝问罪,急忙率军尾追,却中了埋伏,被杀死了副将一名,向荣心惊胆战,
只得远离太平军,不敢逼近。
翼王前军来到洞庭湖边资水和湘江汇合处的临资口,击溃了把守湖口的两千名团练,
清除了水中堵塞航道的木桩、沉船和巨石,湖中船夫听说太平军来到,纷纷驾了民船和
为公家运输煤米的商船,踊跃投军。
十一月初三日,翼王水陆大军进兵岳州,清军湖北提督博勒恭武不战而逃,太平军
虏获了城内大批军火粮食,也得到了吴三桂留下的巨炮。更可贵的是,又得到了停泊岳
州的几千条湖船,船夫和纤夫也参了军,立为水营,一支庞大的拥有五千艘大船的水师
果然建立起来了,在日后的反清战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天王和东王的中军还在途中,翼王趁难得的间隙,与王妃春娥陪了王姑宣娇,登临
北门城楼上闻名天下的岳阳楼游览,但见飞檐三层,拔地凌霄,巍巍峨峨,气势恢宏。
宣娇道:
“好大的气魄,可惜房屋太破旧了,只怕是年久失修了。”
达开道:
“幼时读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已经仰幕这座‘岳阳天下楼。’我军驱走
胡虏,天下太平之后,我当捐资重修岳阳楼,他日陪你们再来游览,必定精采焕发了。”
三人拾阶登楼,闲人都已被侍卫驱走,楼士大厅中空空荡荡,只剩下一张张茶桌,
并无游客。达开道:
“这里原来必是个茶楼,游客如云,才显得楼中生气盎然,如今空无一人,不免扫
兴。”
春娥道:
“这也是侍卫的小心处,才克岳州,难保没有妖人行刺,不可不防。而且游客多了,
挤来挤去,还能容我们细细赏玩吗?
达开笑道:
“这话也有道理。游客虽无,四壁题字却不少,我读过唐朝杜甫的一首《登岳阳楼
诗》。找找看,一千多年了,不知还在否?
找了一会,却是宣娇眼尖,指着东墙叫道:
“有了,有了,在这里!”
达开顺手望去,却不是杜甫原题,而是后人照录的,达开笑道:
“我也太傻了,岳阳楼几度兴废,古人笔迹哪里还保存得住。”
于是徐徐朗诵杜诗:
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吟毕,笑道:
“若是杜子美今日重生,见我率了战船数千艘来到岳阳楼下,比他老病孤舟光采多
了,必定说一声:‘后生可畏’吧。”
宣娇笑道:
“杜甫潦倒一生,怎能和七哥相比。”她拉了春娥去回廊上观看湖景,忽然叫道:
“七哥,快来看,好一个洞庭湖!”
达开踏到廊上,凭栏遥望湖景,只见近处帆樯云集,条条船上都有头裹黑布的太平
军健儿在舞刀使枪。他的座船上飘扬着一面黄绸大旗,乃是“真天命太平天国左军主将
翼王石”,威武而肃穆。远处波涛涌动,浩渺雄浑,直欲掀天宇,动山岳。
达开豪兴大发,不觉大笑道:
“好个洞庭湖,三国时鲁肃曾在湖中训练水师,造了这座楼作为阅兵台,不想千余
年后我石达开也在岳阳楼上检阅将士练兵了。大丈夫生此乱世,不当建奇功,立伟业,
率领艨艟水师东下江南,北定中原吗?”
宣娇、春娥都高兴地说道:
“七哥正是这样的奇男子,伟丈夫!不想北山窝里那帮村出了个大将军!”
达开满怀豪情地大笑了,那笑声震撼宇内,似乎洞庭湖水也跟着上下掀动了。


第十九章皇帝闻警,曾国蕃侥幸出山
咸丰二年(太平天国壬子二年)岁尾,奔腾呼啸的朔风,挟着蒙古大沙漠上的滚滚
寒流,直灌北京城,一场冰晶玉洁的雪珠,叮叮咚咚敲打着千家万户的门窗,接着昼夜
不停撒下了满天飞旋的鹅毛大雪,吞噬了整座北京城。到处银辉满眼,凛凛皑皑,寒意
直透万户千家。地上积雪被车马行人踩成泥泞一片,一夜北风紧,全冻成了滑溜溜的冰
道了。皇宫中上玉泉山取水的双马套车,也步步艰难,几乎误了宫中供水的时间。紫禁
城中殿阙宫瓦和树梢檐角处处积上了厚厚的银雪,无数太监在扫除各处庭院和通道的积
首节 上一节 33/93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我的父亲张恨水

下一篇:苏东坡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