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美人邓丽君 第10节
初恋的情人死于空难雨过天晴。
午后的阳光从云隙中投下来,照亮了台北殡仪馆内的一排排水杉树。雨后的杉树在阳光的映射下青翠欲滴,郁郁葱葱。
邓丽君独自出现在这里,她感到心头泛起一股难言的苦痛。自从1972年的清明节她来到这里为朱坚扫墓,到今年已经快四个年头了。方才邓丽君离开花侨大舞厅后,来到附近的花店买了一束雪白的百合花,她要将这束香气浓郁的鲜花奉献给朱坚的亡灵。
旧历年中的台北殡仪馆显得岑寂而静温。在杉树环绕的水泥甬道两旁,看不到一个人影,四年前她就是从这条甬道上,捧着朱坚的骨灰盒,一直送到后山坡上的墓穴中去的。那时,她曾几次昏倒在他的坟墓前,四年过去了,殡仪馆的景色依旧。前庭杉树青葱,翠柏如屏。甬道左侧是一座现代化的骨灰堂,那里是一座仿古式的四合院,每一栋瓦房里都陈列着一只只亡者的骨灰盒。那座骨灰堂的后面,是偌大一片倚山而筑的墓穴地,一个个亡者的墓穴用水泥浇铸而成。一排排整齐的水泥墓穴前面,立有一方方石碑。碑前嵌有亡者的遗照、姓名和生卒年月,碑后则刻有简洁的生平文字。邓丽君寻找的是那片坟墓区最后一排的一座墓穴。它倚山坡而建,墓穴后有两棵枝桠参差的柏树。邓丽君默默地(立在两株古柏下,她那双忧郁的眼睛投向墓碑上的一帧遗照。照片上的男子宽坦的前额下有两条英俊的浓眉,一对炯炯闪亮的大眼睛含笑地望着肃立在墓前的邓丽君。他就是邓丽君13岁那年结识的初恋男友——朱坚。
“邓丽君,我们很喜欢听你的歌儿,明天就是圣诞节了,你能不能去为我们班级那些喜欢你的学友们,去唱几支歌儿呢?”那是1966年的冬天,在12月24日那天午后,正在卢州县那间破陋的红砖平房里准备傍晚去歌厅里唱歌的邓丽君,忽然发现她的窗前站着一位颀长英俊的青年男子。她并不认识他,猜想他或许是自己的崇拜者。自从她出名以来,经常可以在半路上遇到这样的热情青年。有些歌迷甚至可以像熟人那样将她拦住,海阔天空地攀谈。邓丽君不喜欢与那些陌生的异性交谈,但是她那种温存的性格又不允许她拒绝,她只能以和善的脸孔应付着。然而像现在这样直接找到她在卢州家里的情况还不多见。
“你是谁?我并不认识你呀,”邓丽君很惊讶地望了望他,旋即又温和地笑笑说:“你的学友在哪里?”
“我叫朱坚,是你的崇拜者。”青年人笑得很真诚,很友善。他的年龄比邓丽君大五六岁,属于那种很成熟的青年。他将一张名片恭恭敬敬地递给茫然无措的邓丽君,说:“我的少年也是在卢州国小度过的,可以说我俩还是校友哩。只是现在我已经商了,整天到处奔波。明天我们的十几位校友在卢州大酒店举办一次团聚会,我的那些学友大多想听你的歌儿,所以我受大家的委托来请你。不知道邓小姐能否赏光?”
邓丽君接过名片一看,上印“卢州大华建筑器材有限公司副经理朱坚”一行字。她的心不知为何怦怦地跳起来,虽然小小年纪但却经过各种场面的邓丽君,居然面对这很平常的邀请心绪慌乱起来。她为面前这位酷似兄长的英俊青年打动了。她迟疑一下,顺从地点点头说:“好吧!承蒙你们看得起,明天我可以去。只是我的歌儿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动听,如果唱得不好,还请多多包涵才是。”
“谢谢。”朱坚向这位秀美的小姑娘一躬身,转身告辞出来。邓丽君看见她家的栅门外,果然停有一辆与青年企业家身份相符的日本丰田豪华小轿车。他钻进去,又伸出头来向送到门外的邓丽君招了招手,小轿车便匆匆驶去了。
翌日下午,邓丽君刻意地打扮了一番,按着与朱坚预定的时间到了卢州大酒店。在雅座里果然聚集着20多位与朱坚年龄相仿的男女青年,目前大多在台湾各地经商、任教或打工。当活泼可爱的邓丽君翩然而至时,校友们都向她报以热烈的掌声。朱坚并没有马上让她唱歌,而是也将她当作自己的学友,让坐在一张餐桌前。朱坚向她敬酒,学友们向她问候,在这一刹那间,邓丽君感到了快乐和幸福。在朱坚和那些亲见的校友中间,邓丽君不再是卖唱的歌女,她与所有赶来聚会的男女校友一样平等,谁也没有轻视她或想花钱来听她的歌儿以图享受。朱坚说:“今天我们请来小妹妹,并不是仅仅听她唱歌。
我们是为她的歌儿越唱越响引以自豪,因为她是我们卢州国小的校友!她的到来使我们的聚会锦上添花!”
又一阵鼓掌声响起。邓丽君和朱坚的朋友们在一起喝得很痛快,吃得很开心。自然,在聚会的高潮中离不开邓丽君的歌,那一天她很高兴,一口气唱了几首台湾的校园歌曲,诸如《外婆的澎湖湾》等等。她柔美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朱坚和他的校友们。
月上柳梢头。朱坚在聚会结束以后,用他那辆丰田车将喝得有几分醉意的邓丽君送回来。在经过淡水大桥的时候,他将飞驰的车子停下来。他不忍心让他与邓丽君的难得相聚这么匆促地结束,他希望和她沿着在如水的月光下泛动着粼粼波光的淡水河畔倘佯漫步,倾吐情怀。
朱坚说:“小妹妹,我发觉你今晚很开心的。”邓丽君说:“朱大哥,我已经唱了几年歌了,从前我只知道我的歌儿都是供有钱人当作消遣的,从来没有像今晚这样唱得快乐。因为我唱歌的时候不再像从前那样感到低微,我感到一种平等。”
朱坚说:“你的歌应该得到听歌人的尊重。我一直认为你是个天才,是个了不起的小艺术家,是我们卢州国小的骄傲,所以才去亲自请你来聚会的。小妹,你千万不可有自卑感,须知大家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邓丽君的眼里汪着晶莹的泪。她被朱坚的话深深打动了。她小小的年纪便为家境所迫不得不辍学出道,在最初的日子里,她听到了许多人的冷嘲热讽。在台北市的那些歌舞厅里,她的歌声虽然不断地换来掌声、喝彩和钞票,但是邓丽君却能透过这些表面现象去看那隐在暗处的讥讽、白眼和不屑。在她的童星生涯中邂逅朱坚这样通情达理的青年无疑是个例外。在邓丽君与朱坚最初的接触中,他就留给她十分良好的印象。朱坚是一位富家子弟,家资雄厚,又有一个不大不小的企业,与他的父亲共同经营可以赚大钱的建筑器材。青年得志的朱坚没有那种常见的趾高气扬,对她格外有礼,格外敬重,这一点从昨日刚一接触时邓丽君便深切地体会到了。现在她与他漫步在清波徐来的淡水河边,邓丽君心中是温暖的,幸福的,她感到自己遇上了知音。她与朱坚在一起时绝对没有与富人相遇时的隔膜感与畏惧感。
日子像流水一样地匆匆淌过。在邓丽君出道之初的最困难时期,朱坚便成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柱。
“小妹,现在台湾的歌星如果想红,光像你现在到处唱歌是不行的。你必须要灌录唱片。唱片往往是衡量当今歌手身价的一种代表,你有了自己的唱片,才能走红,也才能闯出一大片属于你自己的新天地。”有一次在台北时代夜总会的夜场演完后,朱坚用他的小汽车接邓丽君回到她在卢州县的陋宅时,他这样对她说。
“灌唱片?我……能行吗?”她当时十分吃惊,仿佛在听天方夜谭一样。她怯怯地说:“朱大哥,你也不是不知道,无论在台湾还是在香港,凡是可以灌录唱片的,一般全是有名气的大腕歌星。她们除了声望,还要有唱片公司肯于出大钱为她包装,还要有大的发行量。而我,只不过是个在歌舞厅里赶场的小歌手,又怎么可以有此奢望呢?”
“不是奢望,小妹,依你目前的歌唱水平,绝不比那些灌唱片的所谓明星逊色,”朱坚对她的未来充满希望地说道:“至于资金,你也不必担心。我可以帮忙,一定要你灌录出第一张可供发行的唱片来。唱片的发行我想也不必悲观,你的歌声很甜很美,会畅销的。”
朱坚是位言行一致,说到就能做到的君子。1969年的早春时节,邓丽君的第一张唱片在台北市百代唱片公司录成,这张唱片中包含着邓丽君早年较有影响的几首歌曲,如《小放牛》、《阿里山的姑娘》、《采红菱》和那首人人皆知的黄梅调《访英台》等等。
“小妹,你喜欢电视剧吗?”那是个金色的秋天,姹紫嫣红的蝴蝶兰开遍了台南的郊外。在由按榔树,枝树和蒲葵树环绕的赤嵌楼前,前来这里巡回演出的邓丽君,与来台南洽谈业务的朱坚又一次相逢了,心中都洋溢一种重逢的喜悦。邓丽君的第一张唱片发行后,她在台湾的处境果然好了起来。她已经不必每天夜晚为赚钱奔波往返地到几个舞厅里赶场。她的知名度高了起来,台北许多艺人演出团体都主动邀请她来加盟。这一次,邓丽君就是随一支演艺团体从台北市出发,先到台中、基隆、高雄,最后来到位于盐水溪和二层行溪之间的古老名城台南来作巡回公演的。台南的古迹名胜比比皆是,从小没有离开台北的邓丽君大开了眼界。她感到她能有今天的造化,全是因为有仗义为人的好友朱坚的鼎力支持。否则,她或许一辈子只能徘徊在台北的几家舞厅里,靠赶场赚一点赖以糊口养家的钱,毫无作为。
听到朱坚的问话,邓丽君轻轻地摇了摇头:“电视剧?我当然很喜欢看,可是我现在实在太忙,哪里有宽裕的时间去看电视剧呢?”
她期期艾文地说。
朱坚笑了:“我不是要你看电视剧,我是说当今的电视剧影响大,比灌唱片发行还有利于增加你的影响。所以,我很希望你能够利用唱歌的间隙,拍成一部电视剧。当然,你的歌曲也是你参加电视剧拍摄的有利条件之一。这对你尽快成名的关系很大,小妹,不知道你想过没有?”
“没、没有……”邓丽君显得很意外,很惊喜也很冲动。她那漂亮的眉毛一扬,两只晶莹的大眼睛里掠过一抹跃跃欲试的神采。
朱坚告诉他的好友说:“小妹,现在台湾电视台正在筹拍一部名叫《晶晶》的国语电视连续剧。它是部很有趣味的儿童故事片,据说情节很感人,也很悲苦。其中还有一些插曲需要找人配唱,这样,我就想到了你,为什么不去试一试?”
“我……能行吗?”
“我看你很胜任,”朱坚说:“凭你的年龄,你的经历,你的气质,还有你唱歌的优越条件,估计你到电视台去试镜的成功率会很高的。当然,现在台湾如果拍电视剧,没有经济实力的人出面赞助也是不成的。幸好我与那家电视台的老板有旧,如果你真想试一试的话,我可以关照对方一下。”
“太好了!朱哥,你对我真是太关心了,让我将来如何去报答你给我的恩情呢?”邓丽君没有想到自己每与朱坚接触交谈一次,都能从他那里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帮助和启迪。正是这些启迪使她在演艺事业上不断地发生新的飞跃。她深切地知道,当初一个只能到不入流的舞厅唱歌的小歌手,发展到能出唱片,能登大雅之堂,能受到有名演艺团体的招聘邀请,这对于邓丽君来说是多么来之不易啊。在台湾这块土地上,像她这样天生丽质,能歌善舞的苦命女子何止百千?邓丽君没有社会根基,没金钱做资本,如果她不遇上像朱坚这样的青年企业家,如果没有他如此热心诚恳地从中提携,那么她或许永远无法济身到歌坛寻求发展。
清凌凌的盐水溪,倒映着邓丽君和朱坚相依相假的身影,赤嵌楼的古城堡内可闻她与他唱唱的细语。邓丽君的芳心前动着爱意,这个苦命的小女子平生第一次向一位真诚爱她的青年男子敞开了心扉。邓丽君爱的绝不是本坚在卢州的富豪门第与足够自己终身受用的资产,也不是仅仅为朱坚的英俊外表所打动。她所倾心相爱的是朱坚对她的那颗诚挚友爱的心!
“晶晶,晶晶,孤零零,像天边的一颗寒星;为了寻找母亲,人海茫茫独自飘零……”就在这一年的初秋,邓丽君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晶晶》在台湾儿家电视台的黄金时间开播引起轰动,她所演唱的该片主题歌《晶晶》一曲也使无数观众倾倒。台湾一家有影响的唱片公司看中火候,立刻拍板请邓丽君将《晶晶》一曲灌录成唱片向东南亚
各国发行,一下子就卖了50万张。《晶晶》的歌声一时间风靡台港:“晶晶,晶晶,多次梦里相见,落得热泪满襟,到何时在何处,才能找到我亲爱的母亲……”
朱坚的家是卢州县的老户。祖上传袭下来的万贯家资,使得他的祖父、父亲成为当地两代德高望重的富豪。精明干练且又为人忠厚的朱坚承袭了祖业,又在中学毕业后担任了一家由其父任总经理的有限公司的副经理。事实上他是那家有限公司的实际负责人。
朱坚刚刚过20岁以后,前来朱家登门求亲者络绎不绝。这其中自然也不乏品貌双全、门当户对的绝色少女。但是朱坚却—一拒绝,不肯接纳。他的父母对此也深感不解,直到60年代末,他们才知道他们视为掌上明珠的儿子朱坚,早在两年前就心中有人了!而这个让朱坚每每寝食难安的意中人,就是与朱家近在咫尺的邓家幺女邓丽君!
朱坚的父母初听此事时难免暗暗吃惊。邓丽君虽然生得天香国色,又能唱一口优美动人的流行歌曲,然而终究门户低下,如果让这对在当地颇有威望的父母来接纳邓丽君为朱家儿媳,亦非一件易事。可是,朱家父母是一对深通情理的老人,当他们知道儿子对邓丽君挚爱已深,两人感情深笃以后,他们非但不出来阻止,反而默许并积极促成朱坚和邓丽君的美满婚姻。
我一见你就笑,你那翩翩风姿太美妙。
跟你在一起,永远没烦恼。
我一见你就笑,你那谈吐举止使人迷绕,跟你在一起,永远乐逍遥。
1969年对于邓丽君来说是一个非常的年头。她在朱坚的支持鼓励下,不但拍成了电视剧《晶晶》,又接连推出了几张时髦的唱片,例如《一见你就笑》这首歌,本来别的歌手已经先后演唱过,可是都没有唱红。但是,同样的歌词,同样的曲子,同样的乐队,换上了邓丽君以后,境况便大为改观。她的歌儿先在电台上播,后在电视上唱,很快,《一见你就笑》便一传十,十传百,众口皆唱,在台湾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上,几乎随处可听到这首甜美的《一见你就笑》:究竟为了什么?
我一见你就笑,因为我已爱上你,出乎你的意料。
朱坚格外喜欢邓丽君的这首歌。他不仅喜欢那欢快动人的曲调,亦喜欢那些歌词。他似乎感到从邓丽君圆润小口里吐出的词曲,完全是有意唱给热恋中的他来听的。“因为我已爱上你,出乎你的意料。”这句唱词实在是太令朱坚动请了。每当他从电视的屏幕上见到邓丽君笑眯眯地望着他,心里就怦怦地狂跳:邓丽君实在是太神秘,太美丽,也太温存可爱了。“我一见你就笑,你那翩翩风采太美妙。跟你在一起,永远没烦恼。”朱坚的一颗心追随着每日在歌坛上穿梭来去的邓丽君,他觉得台湾经邓丽君这么一唱,仿佛到处都是一张张绽开的笑脸!
1970年的元宵佳节,台北市有飓风袭来。那天晚上,台北破天荒地降下了一场鹅毛大雪。华灯初上时,朱坚在台北的“馥园”一间典雅恬静的小客座,请刚从台中演出归来的邓丽君吃汤圆。这是一家在台北很讲究的高级餐馆,它的建筑规模很大,前有酒楼,后有四合院式的宴客厅室。即便是随便吃汤圆,女侍也要依次布上四碟精致小菜和水酒点心。自从邓丽君为台湾电视台拍了一部名叫《晶晶》的连续剧后,她那姣好的形象与甜蜜优美的歌声很受影视界的青睐。台北的一家电影制片公司在拍摄《谢谢总经理》一片时,导演决定以优厚的片酬来聘请邓丽君在该片中饰演一个角色。17岁妙龄的邓丽君显然已有了上电视的经验,所以连想也没有想,就与电影公司签了约。很快,《谢谢总经理》就在台湾各地公演了,而且出乎意料地再一次被影视杂志炒红,邓丽君似乎成了一位逐渐走红的电影明星。今夜,户外瑞雪飘飘,馥园酒店的雅座内却温暖如春。
在幽幽灯光下,一对相恋相慕已久的情侣,一边品尝着“馥园”名厨们精心烹制的酒菜点心,一边说着久别相逢后的唱唱情话。邓丽君用汤匙将一只雪白的火腿馅汤圆舀出,放在朱坚面前的小碟内,说:“朱哥,你看了我最新拍成的电视剧《谢谢总经理》吗?这部电影我自我感觉良好,似乎它比电视剧《晶晶》拍得成功,你该去看一看,如何?”
朱坚默默无语。这位一贯对邓丽君艺术上的成就视为自己成就的阿哥,这次却没有表示祝贺之意。他只是埋头吃邓丽君给他夹的汤圆。朱坚为何神态冷淡?原来在邓丽君与电影公司签订片约的时候,他因为要尽快到新加坡去商谈建筑材料的进口,从台北飞去异国。新加坡的生意顺利谈成后,朱坚又飞到香港。在那里他也有些业务要处理,这样一来,朱坚回到台北时,已经是邓丽君进电影棚拍戏的尾声了。在元宵节他和十分繁忙的邓丽君有机会在“馥园”谈心时,那部名叫《谢谢总经理》的电影已在台北等地公映了。
“朱哥,你为什么不说话呢?”邓丽君的面庞被头顶上的灯盏映红了,在元宵夜里显得很娇艳,很丰润。她眨动着长长的睫毛,亮闪闪的大眼睛里闪透出一抹狐疑与茫然。心心相印的情侣为什么在自己又一次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时以冷漠相向?莫非自己的《谢谢总经理》拍得不成功?抑或是该部影片中有什么地方使心上人看得不满意?邓丽君百思不得其解地望着她热恋的人儿,心头忐忑不安。
“小妹,我想问你的是,这部《谢谢总经理》的电影拍完以后,你是否还有其它的片约?”许久不肯说话的朱坚,避开了对她的正面回答,忽然向等待着他夸奖的邓丽君提出一个令人疑惑的反问。
邓丽君很兴奋地说:“片约当然有啊。台湾的‘中影公司’和几家电影制片商,自从看了《晶晶》和《谢谢总经理》以后,都说我将来可能成为像胡蝶那样的电影明星。他们说我的形象很适于上镜,如果拍片还可以兼唱插曲,所以近日来他们送来好多的电影、电视脚本,有些制片商甚至情愿出很高的片酬来请我拍电影。一些报纸已经准备发表我的访问记,制片商们说要炒红我。朱哥,你说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朱坚呷了一口酒,不吭声。
邓丽君还是很高兴地向他叙说近一段时间,她进入电影圈以后的许久新感觉。她说:“送来的影、视剧本尽管很多,可是我真正想拍的却不多。因这些本子太多的是平庸和乏味,人物形象也与我格格不入。我一直很喜欢著名电影导演于仁泰,我很欣赏于导的艺术风格。从前他导的几部片子我都看过了,昨天他派人给我送来一个新电影脚本,是写一个少女纯真的爱情,我读后掉了泪。朱哥,这部片子我很想接下来,恰好今天能和你在一起商讨,你说我该接于仁泰先生的本子吗?”
“不能接,小妹,我劝你千万不能再拍电影了!”正说得津津有味的邓丽君万没有料到朱坚非但不支持她,反而兜头向她拨来一盆冷水,顿时浇得她怔住了。朱坚有些激动地说道:“小妹,现在我才感到我当初的轻率,我实在不该推荐你去拍那个名叫《晶晶》的电视剧啊!”
“朱哥!”邓丽君吃惊地呆住了,她与朱坚结识并相处的几年来,朱坚在她的内心中永远是一位真诚热心的兄长,从来对她的事业倾注无限的关切。可是现在她无法理解的是,当她在电影上开始崭露头角,前程充满一片灿烂阳光的时候,她引为知己的朱坚究竟为什么这么冲动,这么武断地阻止她涉足影视圈呢?
“是这样,小妹,我今天的心绪不佳,请谅解我说话时有点急躁,不过我这样做全为了你好。”朱坚很快就意识到他的失态。在温和含笑殷切期待的邓丽君面前,他为什么要这样没头没尾地说话呢?朱坚很快就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他尽量将语气放得平缓,以他惯用的斯文口气说:“小妹,我为什么后悔当初不该让你拍《晶晶》呢?那是因为正是当初这个《晶晶》才使你误入影视圈的。当然,如果另一位并没有其它天才的姑娘,拍几部电视剧、电影也许是一件好事情。我当初极力地劝说你去拍《晶晶》,也是单纯地想到它可以提高你的知名度,可以扩大你的影响。那时没有料想到后来有于仁泰这些导演,拼命地拉着你去拍电影。如果我知道你在拍了一部电视剧后,又要拍《谢谢总经理》电影的话,我也许当初就会劝阻你不上银幕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邓丽君还是听不懂对方的意思。
朱坚由支持自己拍电视到突然反对她拍电影,这是一种多么明显的反差啊!
朱坚说:“小妹,如果拍电影、电视是你的长处,我又何尝不希望你去拍电影和电视呢?我阻拦你是因为我已经看出你的潜力全在唱歌上。常荫椿教授对我多次说到你,他说,千万不能再让你去拍电视了,因为那样长期发展下去,将影响你在歌唱道路上的发展。久而久之,你就会在歌坛上消失了,小妹,恕我直言,你的表演艺术潜力很有限,你绝不会成为一位名噪台港的电影明星。所以,我劝你尽快地从歧路上返回来!懂吗?你的事业永远在歌坛上!”
“啊——?”邓丽君的头仿佛突然遭到沉重的一击,拍电影的热切期望在刹那间被击得粉碎。但是她毕竟是一个聪明人,虽然朱坚的话说得过于直率和尖刻,却能使痴迷影视的邓丽君墓然猛省。她从朱坚这番话里感觉到的是一种更为深沉的爱,只有与她的人生、命运息息相关的人,才可能说出这样动情的肺腑之言。在片刻的难过之后,邓丽君渐渐地恢复了平静,她郑重地抬头凝望了朱坚一眼,轻轻地点了下头说:“朱哥,我懂了!”
邓丽君谢绝了著名导演于仁泰拍电影的盛情邀请。她必须老老实实地唱歌,勤勤恳恳地赶场,还像从前那样按照既定的人生轨道运行。
邓丽君从事业的歧路上回来了!
邓丽君深恋着朱坚,朱坚痴爱着邓丽君。1970年的仲夏季节,经过三年多热恋的一对情人,终于得到了朱、邓双方家长的共同认可。在端午节那天的一次聚餐中,朱坚将一枚镶嵌着一方碧绿宝石的纯金戒指,亲自为邓丽君戴在左手上。也是在这次幽会中,朱坚问他。动爱的未婚妻提出了去香港发展的设想。
朱坚说:“小妹,应该承认,在台湾这个地方,你的名气已经很响了。可是艺无止境,你还应该有个更大的发展啊!”
邓丽君感到茫然而紧张。朱坚对她的期望如此之高,是她当初没有想到的。在邓丽君决定不再涉足影视圈以后,朱坚特别出面为她组织了一次南下登台演出活动。为了让邓丽君走出台北,扩大视野,加强影响,这支以歌手邓丽君为首的演出队伍,来到台岛的南端进行巡回演出。所到的南部大小城市,从前对邓丽君并不熟悉。
经过这次演出。加深了歌迷们对邓丽君的感情。现在,朱坚再次要求她走出去,邓丽君困惑地说:“台湾岛我几乎走遍了,你还要我到哪里去演唱呢?”
“去香港!”朱坚充满希望地说:“小妹,那里是我们中国的土地,也是东方世界的一颗明珠。这个亚洲最繁华的大都会,你不能不去那里演唱啊!”
“到香港去?太好了!”邓丽君双眼豁然一亮。许久以前她就向往那个神秘莫测的现代化大都会。可是,到香港去演唱却连想也不敢想,她邓丽君只是个贫民家的小女孩,是在台北的一家家舞榭歌厅里走出来的当地小歌手,繁华的香港会有她的一席之地吗?她连想也不敢想的事,如今被她心上人提了出来,邓丽君的心里充满了惊喜与兴奋。她又有一种无法掩饰的忧虑,说道:“朱哥,香港对我来说人地两生,那里肯接纳我这样一个台湾小歌手吗?”
“小妹,你不必为此担心,”朱坚显然对邓丽君向香港发展充满了信心,他说:“你知道由于经商的缘故,在香港我有许多靠得住的朋友。你一个女孩子家。初到那种地方去发展,当然会有许多的困难,我会想办法的。首先在你去香港前,我会请新闻界的友人在报纸、电台和电视上对你进行一番宣传介绍。待那里的百姓和歌迷们了解你后,你去那里唱歌是会有市场的。小妹,你记住,人活在世上就是要靠闯,只要你听我的话到外面去闯,你才可能有扬名的那一天啊!”
“朱哥,我……听你的!”邓丽君含情脉脉地注视着真诚的朱坚,她知道凡是朱坚为她指的路,没有一条不是对她有益的坦途。
在这样值得信任,值得依赖的男人面前,还有什么可忧虑和迟疑的呢?
是年盛夏8月,香港格外炎热。就在这样的气候里,邓丽君登上了由台北桃园机场起飞的“华航‘被音客机。她坐在椭圆形的机窗口,心情激动地俯望着机翼下涌动的滔滔云海。她小小年纪,做梦也没有想到她能坐上这么豪华的大型客机,向东方明珠香港飞去。到了香港以后,那里的人会喜欢我唱的歌儿吗?还会出现我在台湾各地演出时万人空巷的场面吗?如果在香港的演出无人捧场该怎么办呢?丢了我邓丽君的面子不说,就连敦促自己来香港演出的朱坚也会大失所望的。这次自己能来香港,多亏了朱坚的鼎力相助,方才得以随台北凯声综合艺术团飞来香港,万一演出失败又该如何收场呢?
波音客机的翼下出现了一片碧波浩瀚的大海。邓丽君猜想那就是她从前从香港的画报上见到的维多利亚海湾,海的那一边是起伏峻峨的山峦和鳞次杯比的巨厦楼宇。海边上的启德机场已经渐渐看得清了,客机沿着跑道缓缓地俯降下来,邓丽君一颗紧张的心却早已是了起来。身穿雪白迷你短裙的她走出机舱,站在高高的舷梯上朝下一望,在烈日下头有点发晕。邓丽君还没有走出机场,就已经听到了围在启德机场外一条通道上的欢呼声。这使邓丽君很惊诧,她无法知道机场外是些什么人在呼喊着她的名字:“邓丽君!”“邓丽君!”
“真没想到呀,邓小姐,你的歌迷有好几百人,从大清早就围在机场外等候你了!”一位机场警察忙不叠地跑过来,将外边的情况向邓丽君报告说:“这是香港近几年来极为少见的!”
邓丽君感到惊讶和欣喜,她做梦也不曾料到她的到来会使香港的歌迷闻风而动。在飞机上曾为此行演出成败忧心忡忡的邓丽君,在从机场出来时,真的被眼前的热烈场面惊呆了:两排手持花束的歌迷们,其中不乏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团团簇拥在台北凯声综合艺术团所经过的通道两旁。这些歌迷的前面是一匹一米宽数十米长的黄市横幅,上面写有“欢迎台北综艺团”和“欢迎邓丽君小姐莅港献唱”的红色大字。在这些黄底红字的大型横幅前,每隔两步就可以见到一位手捧花篮的儿童。歌迷们见到邓丽君刚一露头,立刻参差不齐地摇动花束,欢呼起来……
邓丽君在香港的九龙大戏楼举行隆重公演。门捐上的霓虹灯组成了“邓丽君小姐”五个大字,在漆黑的天幕下闪亮。红色的大字刚灭,又闪跳出一排绿色大字“首次莅港隆重公演”。戏楼前在入夜后便围满了等候退票的歌迷,黑市上已将票价炒至1000港元。
邓丽君在抵港最初五天中,演唱的是《凤阳花鼓》、《沙里洪巴》和《玫瑰玫瑰我爱你》等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民族歌曲,得到香港观众的热烈欢迎。香港有影响的《文汇报》、《星岛日报》、《明报》、《晶报》等都以显著版面刊登邓丽君身穿短裙,载歌载舞的大幅照片,文章标题也赫然醒目:《台湾歌星邓丽君首次掀起歌潮,万人拥塞街头一瞻歌星风采》;《歌曲轻柔感人,舞姿深具勉力,港人首次大开眼界》;《首次来港就赢得好声誉,邓小姐占尽歌坛风光》;在台湾的朱坚是从一本由香港发行的《明报月刊》杂志上得到他的女友邓丽君在香港一炮打响的喜讯的。这本杂志的封面还刊登
了邓丽君一幅光彩照人的大照片。
“阿坚!”到了1970年的冬天,邓丽君已经用这样亲见的称呼来与她热恋中的朱坚谈话了。双方的父母对这桩好烟线都很满意,并且都在积极地筹办着婚事。在圣诞节那天的夜晚,邓丽君演唱结束后,朱坚用他的小轿车将沉浸在幸福中的邓丽君接到台北复兴路的一家小餐馆里吃夜宵。这里很安静,雅间里女主人精心地为来客扎了一棵五彩缤纷的圣诞树。一支支红蜡烛,点缀着节日的氛围,邓丽君喝了一口酒,她的面颊立刻泛起了少女羞涩的红晕,她对望着自己笑的朱坚说:“我感到香港这都市和我很有缘分。从前你让我到那里去时,我感到陌生和害怕,可是一旦真去了,又觉得那个地方很适合我发展。因为那里有一批很懂歌曲的人,歌迷也多,他们能为你的演出造声势。所以,我准备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到香港去,到那里去闯一片天地,要比在台湾强得多!”
朱坚为她斟上酒。在幽幽的烛火里他定定地凝视着女友那张青春的笑脸,他一直期盼着邓丽君能有今天,他说:“香港当然是你走出台湾,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的第一步。但是,仅满足于在香港的演出还不行。我想你的下一步的目标,应该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去闯一闯,那里可以进一步扩大你的影响。”
烛光将邓丽君圆圆的脸庞映得更俏丽了,她笑眯眯地望着朱坚,与他碰了一个响杯,抿一口酒说:“阿坚,我好怕哟!香港也是刚刚闯出条路来,又怎么敢得寸进尺,再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去唱呢?那可是外国,那里又怎么能听懂我的歌呢?他们也许不会买我的帐吧?”
“不,阿丽,你说错了,东南亚的几个国家华人很多。”朱坚显然对那些地方的风土人情极为熟悉,他将鼓励的眼光投向邓丽君那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说:“他们听得懂华语,生活在异国多年的华侨,他们是非常渴望能听到中国歌曲的。你如果能去那里演出,我敢肯定你的声望还会更上一层楼的!”
1971年的春天,在朱坚的积极支持下,邓丽君果然再一次如愿以偿。这位在台北和香港专以唱情歌甜曲著称的少女,在和煦温暖的春风里,她那轻盈俏丽的情影又开始频频地出现在吉隆坡、曼谷和新加坡等地的舞台上。悟性很高的邓丽君这次的东南亚巡回演出,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各地的舞台上。她在各种场合都演唱华语歌曲,从前她年少时所唱的《小放牛》、《晶晶》等歌曲在东南亚颇受欢迎。新、马、泰三国的新闻媒体又一次将歌美人靓的邓丽君炒得又红又火。
1972年的炎炎盛夏,邓丽君在香港。这一年的夏天对于她来说是一个黑色的酷夏,可怕的酷夏,残忍的酷夏!
邓丽君下榻在香港油麻地附近的富都酒店里。她在过去的两年里大部分时间住在这里,由于已经与这里的维多利亚、皇后、台北、半岛等歌舞厅有演出合同,邓丽君已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没有回台北了。自然,已经在香港开辟出新天地的邓丽君,很久没有与她的未婚夫朱坚见面了。正在豆宏年华的怀着少女,又何尝不思念自己在台湾的恋人呢?然而她在港岛有排得密密麻麻的演出日程,忙得她几乎连回一次台北的时间也没有了。这种愈来愈繁忙的情况是邓丽君求之不得的,然而又是始料不及与无可奈何的。没有办法,邓丽君只能依赖书信与朱坚交流。在她从东南亚演出归来后,就一头扎进香港的富都大酒店里的长期由演出单位为她包租的套间客房。邓丽君在过去的一年中,不但经常有应接不暇的演出和应酬活动,而且接连三次在香港参加规格很高的歌唱比赛。邓丽君的歌声、舞姿、人缘、扮相这四种超出他人的长处,使她在香港接连荣获大奖,其一是1971年夏天在香港“白花油义卖慈善皇后”的歌曲大赛上,邓丽君被万众推举为“皇后”,她在获奖时被主办单位授予“皇后‘湖服饰与皇冠,锦袍加身地招摇过市,知名度一增再增;其二是同年9月在《华侨日报》主办的”十大歌星“大奖赛上,邓丽君名列前茅,荣获”金骆驼奖“;其三是在1972年1月的一次歌唱大赛中她荣获”十大最受欢迎的歌星奖“。当邓丽君将她三次在港获奖的好消息,告诉在台北主持商务的未婚夫朱坚时,朱坚也在向她祝贺成功的同时,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在当年秋天与邓丽君喜结连理的良好意愿。
邓丽君心情愉快,幸福得如同喝下了香甜的醇蜜。在初夏的日子里,邓丽君的全部心思都集中在对朱坚尽快到香港来的期盼上,好与他共同商议在秋天结婚的事宜。7月2日,一份从台北发来的电报飞到了香港富都酒店邓丽君的客房。那电文写道:“香港,富都酒店509室。
邓丽君女士:定于明晨乘第一班华航抵港。请勿接机。届时我将直接去酒店。朱坚
“
邓丽君收到朱坚的电报后,有些欣喜若狂。她太思念朱坚了,她是那么地爱他,几年间的相处两人已到心心相印的地步。这些年来邓丽君在香港和东南亚各国所取得的成就,哪一点哪一滴没有他的心血呢?现在,她终于又要见到朝思暮想的他了,一年多的相思之苦向谁来倾诉?只有他才是自己可以袒露襟怀的人!事业上虽然屡见佳绩,捷报纷来,可是怀春的少女更需要男友对她的爱抚。在收到电报的那一夜,邓丽君失眠了。她在富都的5楼客房里辗转反侧,思绪如潮。在台北时她与朱坚许多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一浮现在脑际。在几年间的演艺生涯中,看惯了鲜花笑脸的邓丽君,身旁不乏苦苦追求的富家官宦男子,但是那些人无论如何也无法讨得邓丽君的欢心,邓丽君现在最渴望的是不要与朱坚身分两地,天各一方。她所期盼的是尽早结成秦晋之好,也好今后双双大展宏图。
清晨起床,彻夜未眠的邓丽君双眼发红,但是她的精神并没有因为失眠而变得萎靡颓唐。她沐浴后坐在梳妆镜前精心地化妆。她穿上了那件朱坚为她买的纯白色连衣裙,经过半点钟的精心修饰,邓丽君出现在化妆镜内的形象是既高贵典雅又素洁恬淡,宛若一朵盛开的白色雪莲花。
邓丽君清晨的心绪很好。她很想亲自驱车到机场去迎接自己的心上人,可是朱坚发来的电报上已注明了让自己呆在富都酒店的客房里等着他。邓丽君知道朱坚这样的叮嘱完全是出于对她的关切,他是担心她一旦去机场迎接他,或许会被好事的新闻记者们发现。那样除了要给她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之外,朱坚来港后也会不断地受到新闻界的袭扰。
已经是上午9时了。邓丽君的心绪开始变得烦躁起来,她仁立在楼窗前,俯望着油麻地附近那车来人往的街道发呆。在那密集如麻甲虫似的往来车辆中,邓丽君无法断定到底是哪一辆车中坐着她急盼一见的朱坚。按照航班到达的时间,显然早已经超过了。或许是“华航”客机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时遇到了什么意外的麻烦,造成了时间的延误吗?抑或是朱坚在临登机时因某些缠身之事而临时更改了航班?言行一致的朱坚多年来给邓丽君的印象是言必信,行必果。他从来也不会说半句空话,朱坚说话办事实实在在,这也正是邓丽君深爱不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是今天他到底怎么啦,为何故食言呢?
邓丽君心绪焦烦,坐立不安。她几次欲冲下楼去,准备驱车前往机场,去询问究竟,可是她又收住了双脚。万一朱坚已经顺利到达香港,此刻正坐在一辆向富都酒店飞驰的轿车里,那么她必然会与他擦肩而过。想到这一层,邓丽君耐位性子还想等下去。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上午10点钟,第一次从台湾飞来的航班肯定早已经过去了。邓丽君直到这时才想起用电话向机场查询航班情况,可是当她操起电话时立刻就有一种不祥的感觉,因为她询问“华航”首次航班飞临的时间时,对方只回答说:“请你打开电视机就全明白了!”
午后的阳光从云隙中投下来,照亮了台北殡仪馆内的一排排水杉树。雨后的杉树在阳光的映射下青翠欲滴,郁郁葱葱。
邓丽君独自出现在这里,她感到心头泛起一股难言的苦痛。自从1972年的清明节她来到这里为朱坚扫墓,到今年已经快四个年头了。方才邓丽君离开花侨大舞厅后,来到附近的花店买了一束雪白的百合花,她要将这束香气浓郁的鲜花奉献给朱坚的亡灵。
旧历年中的台北殡仪馆显得岑寂而静温。在杉树环绕的水泥甬道两旁,看不到一个人影,四年前她就是从这条甬道上,捧着朱坚的骨灰盒,一直送到后山坡上的墓穴中去的。那时,她曾几次昏倒在他的坟墓前,四年过去了,殡仪馆的景色依旧。前庭杉树青葱,翠柏如屏。甬道左侧是一座现代化的骨灰堂,那里是一座仿古式的四合院,每一栋瓦房里都陈列着一只只亡者的骨灰盒。那座骨灰堂的后面,是偌大一片倚山而筑的墓穴地,一个个亡者的墓穴用水泥浇铸而成。一排排整齐的水泥墓穴前面,立有一方方石碑。碑前嵌有亡者的遗照、姓名和生卒年月,碑后则刻有简洁的生平文字。邓丽君寻找的是那片坟墓区最后一排的一座墓穴。它倚山坡而建,墓穴后有两棵枝桠参差的柏树。邓丽君默默地(立在两株古柏下,她那双忧郁的眼睛投向墓碑上的一帧遗照。照片上的男子宽坦的前额下有两条英俊的浓眉,一对炯炯闪亮的大眼睛含笑地望着肃立在墓前的邓丽君。他就是邓丽君13岁那年结识的初恋男友——朱坚。
“邓丽君,我们很喜欢听你的歌儿,明天就是圣诞节了,你能不能去为我们班级那些喜欢你的学友们,去唱几支歌儿呢?”那是1966年的冬天,在12月24日那天午后,正在卢州县那间破陋的红砖平房里准备傍晚去歌厅里唱歌的邓丽君,忽然发现她的窗前站着一位颀长英俊的青年男子。她并不认识他,猜想他或许是自己的崇拜者。自从她出名以来,经常可以在半路上遇到这样的热情青年。有些歌迷甚至可以像熟人那样将她拦住,海阔天空地攀谈。邓丽君不喜欢与那些陌生的异性交谈,但是她那种温存的性格又不允许她拒绝,她只能以和善的脸孔应付着。然而像现在这样直接找到她在卢州家里的情况还不多见。
“你是谁?我并不认识你呀,”邓丽君很惊讶地望了望他,旋即又温和地笑笑说:“你的学友在哪里?”
“我叫朱坚,是你的崇拜者。”青年人笑得很真诚,很友善。他的年龄比邓丽君大五六岁,属于那种很成熟的青年。他将一张名片恭恭敬敬地递给茫然无措的邓丽君,说:“我的少年也是在卢州国小度过的,可以说我俩还是校友哩。只是现在我已经商了,整天到处奔波。明天我们的十几位校友在卢州大酒店举办一次团聚会,我的那些学友大多想听你的歌儿,所以我受大家的委托来请你。不知道邓小姐能否赏光?”
邓丽君接过名片一看,上印“卢州大华建筑器材有限公司副经理朱坚”一行字。她的心不知为何怦怦地跳起来,虽然小小年纪但却经过各种场面的邓丽君,居然面对这很平常的邀请心绪慌乱起来。她为面前这位酷似兄长的英俊青年打动了。她迟疑一下,顺从地点点头说:“好吧!承蒙你们看得起,明天我可以去。只是我的歌儿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动听,如果唱得不好,还请多多包涵才是。”
“谢谢。”朱坚向这位秀美的小姑娘一躬身,转身告辞出来。邓丽君看见她家的栅门外,果然停有一辆与青年企业家身份相符的日本丰田豪华小轿车。他钻进去,又伸出头来向送到门外的邓丽君招了招手,小轿车便匆匆驶去了。
翌日下午,邓丽君刻意地打扮了一番,按着与朱坚预定的时间到了卢州大酒店。在雅座里果然聚集着20多位与朱坚年龄相仿的男女青年,目前大多在台湾各地经商、任教或打工。当活泼可爱的邓丽君翩然而至时,校友们都向她报以热烈的掌声。朱坚并没有马上让她唱歌,而是也将她当作自己的学友,让坐在一张餐桌前。朱坚向她敬酒,学友们向她问候,在这一刹那间,邓丽君感到了快乐和幸福。在朱坚和那些亲见的校友中间,邓丽君不再是卖唱的歌女,她与所有赶来聚会的男女校友一样平等,谁也没有轻视她或想花钱来听她的歌儿以图享受。朱坚说:“今天我们请来小妹妹,并不是仅仅听她唱歌。
我们是为她的歌儿越唱越响引以自豪,因为她是我们卢州国小的校友!她的到来使我们的聚会锦上添花!”
又一阵鼓掌声响起。邓丽君和朱坚的朋友们在一起喝得很痛快,吃得很开心。自然,在聚会的高潮中离不开邓丽君的歌,那一天她很高兴,一口气唱了几首台湾的校园歌曲,诸如《外婆的澎湖湾》等等。她柔美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朱坚和他的校友们。
月上柳梢头。朱坚在聚会结束以后,用他那辆丰田车将喝得有几分醉意的邓丽君送回来。在经过淡水大桥的时候,他将飞驰的车子停下来。他不忍心让他与邓丽君的难得相聚这么匆促地结束,他希望和她沿着在如水的月光下泛动着粼粼波光的淡水河畔倘佯漫步,倾吐情怀。
朱坚说:“小妹妹,我发觉你今晚很开心的。”邓丽君说:“朱大哥,我已经唱了几年歌了,从前我只知道我的歌儿都是供有钱人当作消遣的,从来没有像今晚这样唱得快乐。因为我唱歌的时候不再像从前那样感到低微,我感到一种平等。”
朱坚说:“你的歌应该得到听歌人的尊重。我一直认为你是个天才,是个了不起的小艺术家,是我们卢州国小的骄傲,所以才去亲自请你来聚会的。小妹,你千万不可有自卑感,须知大家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邓丽君的眼里汪着晶莹的泪。她被朱坚的话深深打动了。她小小的年纪便为家境所迫不得不辍学出道,在最初的日子里,她听到了许多人的冷嘲热讽。在台北市的那些歌舞厅里,她的歌声虽然不断地换来掌声、喝彩和钞票,但是邓丽君却能透过这些表面现象去看那隐在暗处的讥讽、白眼和不屑。在她的童星生涯中邂逅朱坚这样通情达理的青年无疑是个例外。在邓丽君与朱坚最初的接触中,他就留给她十分良好的印象。朱坚是一位富家子弟,家资雄厚,又有一个不大不小的企业,与他的父亲共同经营可以赚大钱的建筑器材。青年得志的朱坚没有那种常见的趾高气扬,对她格外有礼,格外敬重,这一点从昨日刚一接触时邓丽君便深切地体会到了。现在她与他漫步在清波徐来的淡水河边,邓丽君心中是温暖的,幸福的,她感到自己遇上了知音。她与朱坚在一起时绝对没有与富人相遇时的隔膜感与畏惧感。
日子像流水一样地匆匆淌过。在邓丽君出道之初的最困难时期,朱坚便成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柱。
“小妹,现在台湾的歌星如果想红,光像你现在到处唱歌是不行的。你必须要灌录唱片。唱片往往是衡量当今歌手身价的一种代表,你有了自己的唱片,才能走红,也才能闯出一大片属于你自己的新天地。”有一次在台北时代夜总会的夜场演完后,朱坚用他的小汽车接邓丽君回到她在卢州县的陋宅时,他这样对她说。
“灌唱片?我……能行吗?”她当时十分吃惊,仿佛在听天方夜谭一样。她怯怯地说:“朱大哥,你也不是不知道,无论在台湾还是在香港,凡是可以灌录唱片的,一般全是有名气的大腕歌星。她们除了声望,还要有唱片公司肯于出大钱为她包装,还要有大的发行量。而我,只不过是个在歌舞厅里赶场的小歌手,又怎么可以有此奢望呢?”
“不是奢望,小妹,依你目前的歌唱水平,绝不比那些灌唱片的所谓明星逊色,”朱坚对她的未来充满希望地说道:“至于资金,你也不必担心。我可以帮忙,一定要你灌录出第一张可供发行的唱片来。唱片的发行我想也不必悲观,你的歌声很甜很美,会畅销的。”
朱坚是位言行一致,说到就能做到的君子。1969年的早春时节,邓丽君的第一张唱片在台北市百代唱片公司录成,这张唱片中包含着邓丽君早年较有影响的几首歌曲,如《小放牛》、《阿里山的姑娘》、《采红菱》和那首人人皆知的黄梅调《访英台》等等。
“小妹,你喜欢电视剧吗?”那是个金色的秋天,姹紫嫣红的蝴蝶兰开遍了台南的郊外。在由按榔树,枝树和蒲葵树环绕的赤嵌楼前,前来这里巡回演出的邓丽君,与来台南洽谈业务的朱坚又一次相逢了,心中都洋溢一种重逢的喜悦。邓丽君的第一张唱片发行后,她在台湾的处境果然好了起来。她已经不必每天夜晚为赚钱奔波往返地到几个舞厅里赶场。她的知名度高了起来,台北许多艺人演出团体都主动邀请她来加盟。这一次,邓丽君就是随一支演艺团体从台北市出发,先到台中、基隆、高雄,最后来到位于盐水溪和二层行溪之间的古老名城台南来作巡回公演的。台南的古迹名胜比比皆是,从小没有离开台北的邓丽君大开了眼界。她感到她能有今天的造化,全是因为有仗义为人的好友朱坚的鼎力支持。否则,她或许一辈子只能徘徊在台北的几家舞厅里,靠赶场赚一点赖以糊口养家的钱,毫无作为。
听到朱坚的问话,邓丽君轻轻地摇了摇头:“电视剧?我当然很喜欢看,可是我现在实在太忙,哪里有宽裕的时间去看电视剧呢?”
她期期艾文地说。
朱坚笑了:“我不是要你看电视剧,我是说当今的电视剧影响大,比灌唱片发行还有利于增加你的影响。所以,我很希望你能够利用唱歌的间隙,拍成一部电视剧。当然,你的歌曲也是你参加电视剧拍摄的有利条件之一。这对你尽快成名的关系很大,小妹,不知道你想过没有?”
“没、没有……”邓丽君显得很意外,很惊喜也很冲动。她那漂亮的眉毛一扬,两只晶莹的大眼睛里掠过一抹跃跃欲试的神采。
朱坚告诉他的好友说:“小妹,现在台湾电视台正在筹拍一部名叫《晶晶》的国语电视连续剧。它是部很有趣味的儿童故事片,据说情节很感人,也很悲苦。其中还有一些插曲需要找人配唱,这样,我就想到了你,为什么不去试一试?”
“我……能行吗?”
“我看你很胜任,”朱坚说:“凭你的年龄,你的经历,你的气质,还有你唱歌的优越条件,估计你到电视台去试镜的成功率会很高的。当然,现在台湾如果拍电视剧,没有经济实力的人出面赞助也是不成的。幸好我与那家电视台的老板有旧,如果你真想试一试的话,我可以关照对方一下。”
“太好了!朱哥,你对我真是太关心了,让我将来如何去报答你给我的恩情呢?”邓丽君没有想到自己每与朱坚接触交谈一次,都能从他那里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帮助和启迪。正是这些启迪使她在演艺事业上不断地发生新的飞跃。她深切地知道,当初一个只能到不入流的舞厅唱歌的小歌手,发展到能出唱片,能登大雅之堂,能受到有名演艺团体的招聘邀请,这对于邓丽君来说是多么来之不易啊。在台湾这块土地上,像她这样天生丽质,能歌善舞的苦命女子何止百千?邓丽君没有社会根基,没金钱做资本,如果她不遇上像朱坚这样的青年企业家,如果没有他如此热心诚恳地从中提携,那么她或许永远无法济身到歌坛寻求发展。
清凌凌的盐水溪,倒映着邓丽君和朱坚相依相假的身影,赤嵌楼的古城堡内可闻她与他唱唱的细语。邓丽君的芳心前动着爱意,这个苦命的小女子平生第一次向一位真诚爱她的青年男子敞开了心扉。邓丽君爱的绝不是本坚在卢州的富豪门第与足够自己终身受用的资产,也不是仅仅为朱坚的英俊外表所打动。她所倾心相爱的是朱坚对她的那颗诚挚友爱的心!
“晶晶,晶晶,孤零零,像天边的一颗寒星;为了寻找母亲,人海茫茫独自飘零……”就在这一年的初秋,邓丽君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晶晶》在台湾儿家电视台的黄金时间开播引起轰动,她所演唱的该片主题歌《晶晶》一曲也使无数观众倾倒。台湾一家有影响的唱片公司看中火候,立刻拍板请邓丽君将《晶晶》一曲灌录成唱片向东南亚
各国发行,一下子就卖了50万张。《晶晶》的歌声一时间风靡台港:“晶晶,晶晶,多次梦里相见,落得热泪满襟,到何时在何处,才能找到我亲爱的母亲……”
朱坚的家是卢州县的老户。祖上传袭下来的万贯家资,使得他的祖父、父亲成为当地两代德高望重的富豪。精明干练且又为人忠厚的朱坚承袭了祖业,又在中学毕业后担任了一家由其父任总经理的有限公司的副经理。事实上他是那家有限公司的实际负责人。
朱坚刚刚过20岁以后,前来朱家登门求亲者络绎不绝。这其中自然也不乏品貌双全、门当户对的绝色少女。但是朱坚却—一拒绝,不肯接纳。他的父母对此也深感不解,直到60年代末,他们才知道他们视为掌上明珠的儿子朱坚,早在两年前就心中有人了!而这个让朱坚每每寝食难安的意中人,就是与朱家近在咫尺的邓家幺女邓丽君!
朱坚的父母初听此事时难免暗暗吃惊。邓丽君虽然生得天香国色,又能唱一口优美动人的流行歌曲,然而终究门户低下,如果让这对在当地颇有威望的父母来接纳邓丽君为朱家儿媳,亦非一件易事。可是,朱家父母是一对深通情理的老人,当他们知道儿子对邓丽君挚爱已深,两人感情深笃以后,他们非但不出来阻止,反而默许并积极促成朱坚和邓丽君的美满婚姻。
我一见你就笑,你那翩翩风姿太美妙。
跟你在一起,永远没烦恼。
我一见你就笑,你那谈吐举止使人迷绕,跟你在一起,永远乐逍遥。
1969年对于邓丽君来说是一个非常的年头。她在朱坚的支持鼓励下,不但拍成了电视剧《晶晶》,又接连推出了几张时髦的唱片,例如《一见你就笑》这首歌,本来别的歌手已经先后演唱过,可是都没有唱红。但是,同样的歌词,同样的曲子,同样的乐队,换上了邓丽君以后,境况便大为改观。她的歌儿先在电台上播,后在电视上唱,很快,《一见你就笑》便一传十,十传百,众口皆唱,在台湾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上,几乎随处可听到这首甜美的《一见你就笑》:究竟为了什么?
我一见你就笑,因为我已爱上你,出乎你的意料。
朱坚格外喜欢邓丽君的这首歌。他不仅喜欢那欢快动人的曲调,亦喜欢那些歌词。他似乎感到从邓丽君圆润小口里吐出的词曲,完全是有意唱给热恋中的他来听的。“因为我已爱上你,出乎你的意料。”这句唱词实在是太令朱坚动请了。每当他从电视的屏幕上见到邓丽君笑眯眯地望着他,心里就怦怦地狂跳:邓丽君实在是太神秘,太美丽,也太温存可爱了。“我一见你就笑,你那翩翩风采太美妙。跟你在一起,永远没烦恼。”朱坚的一颗心追随着每日在歌坛上穿梭来去的邓丽君,他觉得台湾经邓丽君这么一唱,仿佛到处都是一张张绽开的笑脸!
1970年的元宵佳节,台北市有飓风袭来。那天晚上,台北破天荒地降下了一场鹅毛大雪。华灯初上时,朱坚在台北的“馥园”一间典雅恬静的小客座,请刚从台中演出归来的邓丽君吃汤圆。这是一家在台北很讲究的高级餐馆,它的建筑规模很大,前有酒楼,后有四合院式的宴客厅室。即便是随便吃汤圆,女侍也要依次布上四碟精致小菜和水酒点心。自从邓丽君为台湾电视台拍了一部名叫《晶晶》的连续剧后,她那姣好的形象与甜蜜优美的歌声很受影视界的青睐。台北的一家电影制片公司在拍摄《谢谢总经理》一片时,导演决定以优厚的片酬来聘请邓丽君在该片中饰演一个角色。17岁妙龄的邓丽君显然已有了上电视的经验,所以连想也没有想,就与电影公司签了约。很快,《谢谢总经理》就在台湾各地公演了,而且出乎意料地再一次被影视杂志炒红,邓丽君似乎成了一位逐渐走红的电影明星。今夜,户外瑞雪飘飘,馥园酒店的雅座内却温暖如春。
在幽幽灯光下,一对相恋相慕已久的情侣,一边品尝着“馥园”名厨们精心烹制的酒菜点心,一边说着久别相逢后的唱唱情话。邓丽君用汤匙将一只雪白的火腿馅汤圆舀出,放在朱坚面前的小碟内,说:“朱哥,你看了我最新拍成的电视剧《谢谢总经理》吗?这部电影我自我感觉良好,似乎它比电视剧《晶晶》拍得成功,你该去看一看,如何?”
朱坚默默无语。这位一贯对邓丽君艺术上的成就视为自己成就的阿哥,这次却没有表示祝贺之意。他只是埋头吃邓丽君给他夹的汤圆。朱坚为何神态冷淡?原来在邓丽君与电影公司签订片约的时候,他因为要尽快到新加坡去商谈建筑材料的进口,从台北飞去异国。新加坡的生意顺利谈成后,朱坚又飞到香港。在那里他也有些业务要处理,这样一来,朱坚回到台北时,已经是邓丽君进电影棚拍戏的尾声了。在元宵节他和十分繁忙的邓丽君有机会在“馥园”谈心时,那部名叫《谢谢总经理》的电影已在台北等地公映了。
“朱哥,你为什么不说话呢?”邓丽君的面庞被头顶上的灯盏映红了,在元宵夜里显得很娇艳,很丰润。她眨动着长长的睫毛,亮闪闪的大眼睛里闪透出一抹狐疑与茫然。心心相印的情侣为什么在自己又一次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时以冷漠相向?莫非自己的《谢谢总经理》拍得不成功?抑或是该部影片中有什么地方使心上人看得不满意?邓丽君百思不得其解地望着她热恋的人儿,心头忐忑不安。
“小妹,我想问你的是,这部《谢谢总经理》的电影拍完以后,你是否还有其它的片约?”许久不肯说话的朱坚,避开了对她的正面回答,忽然向等待着他夸奖的邓丽君提出一个令人疑惑的反问。
邓丽君很兴奋地说:“片约当然有啊。台湾的‘中影公司’和几家电影制片商,自从看了《晶晶》和《谢谢总经理》以后,都说我将来可能成为像胡蝶那样的电影明星。他们说我的形象很适于上镜,如果拍片还可以兼唱插曲,所以近日来他们送来好多的电影、电视脚本,有些制片商甚至情愿出很高的片酬来请我拍电影。一些报纸已经准备发表我的访问记,制片商们说要炒红我。朱哥,你说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朱坚呷了一口酒,不吭声。
邓丽君还是很高兴地向他叙说近一段时间,她进入电影圈以后的许久新感觉。她说:“送来的影、视剧本尽管很多,可是我真正想拍的却不多。因这些本子太多的是平庸和乏味,人物形象也与我格格不入。我一直很喜欢著名电影导演于仁泰,我很欣赏于导的艺术风格。从前他导的几部片子我都看过了,昨天他派人给我送来一个新电影脚本,是写一个少女纯真的爱情,我读后掉了泪。朱哥,这部片子我很想接下来,恰好今天能和你在一起商讨,你说我该接于仁泰先生的本子吗?”
“不能接,小妹,我劝你千万不能再拍电影了!”正说得津津有味的邓丽君万没有料到朱坚非但不支持她,反而兜头向她拨来一盆冷水,顿时浇得她怔住了。朱坚有些激动地说道:“小妹,现在我才感到我当初的轻率,我实在不该推荐你去拍那个名叫《晶晶》的电视剧啊!”
“朱哥!”邓丽君吃惊地呆住了,她与朱坚结识并相处的几年来,朱坚在她的内心中永远是一位真诚热心的兄长,从来对她的事业倾注无限的关切。可是现在她无法理解的是,当她在电影上开始崭露头角,前程充满一片灿烂阳光的时候,她引为知己的朱坚究竟为什么这么冲动,这么武断地阻止她涉足影视圈呢?
“是这样,小妹,我今天的心绪不佳,请谅解我说话时有点急躁,不过我这样做全为了你好。”朱坚很快就意识到他的失态。在温和含笑殷切期待的邓丽君面前,他为什么要这样没头没尾地说话呢?朱坚很快就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他尽量将语气放得平缓,以他惯用的斯文口气说:“小妹,我为什么后悔当初不该让你拍《晶晶》呢?那是因为正是当初这个《晶晶》才使你误入影视圈的。当然,如果另一位并没有其它天才的姑娘,拍几部电视剧、电影也许是一件好事情。我当初极力地劝说你去拍《晶晶》,也是单纯地想到它可以提高你的知名度,可以扩大你的影响。那时没有料想到后来有于仁泰这些导演,拼命地拉着你去拍电影。如果我知道你在拍了一部电视剧后,又要拍《谢谢总经理》电影的话,我也许当初就会劝阻你不上银幕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邓丽君还是听不懂对方的意思。
朱坚由支持自己拍电视到突然反对她拍电影,这是一种多么明显的反差啊!
朱坚说:“小妹,如果拍电影、电视是你的长处,我又何尝不希望你去拍电影和电视呢?我阻拦你是因为我已经看出你的潜力全在唱歌上。常荫椿教授对我多次说到你,他说,千万不能再让你去拍电视了,因为那样长期发展下去,将影响你在歌唱道路上的发展。久而久之,你就会在歌坛上消失了,小妹,恕我直言,你的表演艺术潜力很有限,你绝不会成为一位名噪台港的电影明星。所以,我劝你尽快地从歧路上返回来!懂吗?你的事业永远在歌坛上!”
“啊——?”邓丽君的头仿佛突然遭到沉重的一击,拍电影的热切期望在刹那间被击得粉碎。但是她毕竟是一个聪明人,虽然朱坚的话说得过于直率和尖刻,却能使痴迷影视的邓丽君墓然猛省。她从朱坚这番话里感觉到的是一种更为深沉的爱,只有与她的人生、命运息息相关的人,才可能说出这样动情的肺腑之言。在片刻的难过之后,邓丽君渐渐地恢复了平静,她郑重地抬头凝望了朱坚一眼,轻轻地点了下头说:“朱哥,我懂了!”
邓丽君谢绝了著名导演于仁泰拍电影的盛情邀请。她必须老老实实地唱歌,勤勤恳恳地赶场,还像从前那样按照既定的人生轨道运行。
邓丽君从事业的歧路上回来了!
邓丽君深恋着朱坚,朱坚痴爱着邓丽君。1970年的仲夏季节,经过三年多热恋的一对情人,终于得到了朱、邓双方家长的共同认可。在端午节那天的一次聚餐中,朱坚将一枚镶嵌着一方碧绿宝石的纯金戒指,亲自为邓丽君戴在左手上。也是在这次幽会中,朱坚问他。动爱的未婚妻提出了去香港发展的设想。
朱坚说:“小妹,应该承认,在台湾这个地方,你的名气已经很响了。可是艺无止境,你还应该有个更大的发展啊!”
邓丽君感到茫然而紧张。朱坚对她的期望如此之高,是她当初没有想到的。在邓丽君决定不再涉足影视圈以后,朱坚特别出面为她组织了一次南下登台演出活动。为了让邓丽君走出台北,扩大视野,加强影响,这支以歌手邓丽君为首的演出队伍,来到台岛的南端进行巡回演出。所到的南部大小城市,从前对邓丽君并不熟悉。
经过这次演出。加深了歌迷们对邓丽君的感情。现在,朱坚再次要求她走出去,邓丽君困惑地说:“台湾岛我几乎走遍了,你还要我到哪里去演唱呢?”
“去香港!”朱坚充满希望地说:“小妹,那里是我们中国的土地,也是东方世界的一颗明珠。这个亚洲最繁华的大都会,你不能不去那里演唱啊!”
“到香港去?太好了!”邓丽君双眼豁然一亮。许久以前她就向往那个神秘莫测的现代化大都会。可是,到香港去演唱却连想也不敢想,她邓丽君只是个贫民家的小女孩,是在台北的一家家舞榭歌厅里走出来的当地小歌手,繁华的香港会有她的一席之地吗?她连想也不敢想的事,如今被她心上人提了出来,邓丽君的心里充满了惊喜与兴奋。她又有一种无法掩饰的忧虑,说道:“朱哥,香港对我来说人地两生,那里肯接纳我这样一个台湾小歌手吗?”
“小妹,你不必为此担心,”朱坚显然对邓丽君向香港发展充满了信心,他说:“你知道由于经商的缘故,在香港我有许多靠得住的朋友。你一个女孩子家。初到那种地方去发展,当然会有许多的困难,我会想办法的。首先在你去香港前,我会请新闻界的友人在报纸、电台和电视上对你进行一番宣传介绍。待那里的百姓和歌迷们了解你后,你去那里唱歌是会有市场的。小妹,你记住,人活在世上就是要靠闯,只要你听我的话到外面去闯,你才可能有扬名的那一天啊!”
“朱哥,我……听你的!”邓丽君含情脉脉地注视着真诚的朱坚,她知道凡是朱坚为她指的路,没有一条不是对她有益的坦途。
在这样值得信任,值得依赖的男人面前,还有什么可忧虑和迟疑的呢?
是年盛夏8月,香港格外炎热。就在这样的气候里,邓丽君登上了由台北桃园机场起飞的“华航‘被音客机。她坐在椭圆形的机窗口,心情激动地俯望着机翼下涌动的滔滔云海。她小小年纪,做梦也没有想到她能坐上这么豪华的大型客机,向东方明珠香港飞去。到了香港以后,那里的人会喜欢我唱的歌儿吗?还会出现我在台湾各地演出时万人空巷的场面吗?如果在香港的演出无人捧场该怎么办呢?丢了我邓丽君的面子不说,就连敦促自己来香港演出的朱坚也会大失所望的。这次自己能来香港,多亏了朱坚的鼎力相助,方才得以随台北凯声综合艺术团飞来香港,万一演出失败又该如何收场呢?
波音客机的翼下出现了一片碧波浩瀚的大海。邓丽君猜想那就是她从前从香港的画报上见到的维多利亚海湾,海的那一边是起伏峻峨的山峦和鳞次杯比的巨厦楼宇。海边上的启德机场已经渐渐看得清了,客机沿着跑道缓缓地俯降下来,邓丽君一颗紧张的心却早已是了起来。身穿雪白迷你短裙的她走出机舱,站在高高的舷梯上朝下一望,在烈日下头有点发晕。邓丽君还没有走出机场,就已经听到了围在启德机场外一条通道上的欢呼声。这使邓丽君很惊诧,她无法知道机场外是些什么人在呼喊着她的名字:“邓丽君!”“邓丽君!”
“真没想到呀,邓小姐,你的歌迷有好几百人,从大清早就围在机场外等候你了!”一位机场警察忙不叠地跑过来,将外边的情况向邓丽君报告说:“这是香港近几年来极为少见的!”
邓丽君感到惊讶和欣喜,她做梦也不曾料到她的到来会使香港的歌迷闻风而动。在飞机上曾为此行演出成败忧心忡忡的邓丽君,在从机场出来时,真的被眼前的热烈场面惊呆了:两排手持花束的歌迷们,其中不乏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团团簇拥在台北凯声综合艺术团所经过的通道两旁。这些歌迷的前面是一匹一米宽数十米长的黄市横幅,上面写有“欢迎台北综艺团”和“欢迎邓丽君小姐莅港献唱”的红色大字。在这些黄底红字的大型横幅前,每隔两步就可以见到一位手捧花篮的儿童。歌迷们见到邓丽君刚一露头,立刻参差不齐地摇动花束,欢呼起来……
邓丽君在香港的九龙大戏楼举行隆重公演。门捐上的霓虹灯组成了“邓丽君小姐”五个大字,在漆黑的天幕下闪亮。红色的大字刚灭,又闪跳出一排绿色大字“首次莅港隆重公演”。戏楼前在入夜后便围满了等候退票的歌迷,黑市上已将票价炒至1000港元。
邓丽君在抵港最初五天中,演唱的是《凤阳花鼓》、《沙里洪巴》和《玫瑰玫瑰我爱你》等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民族歌曲,得到香港观众的热烈欢迎。香港有影响的《文汇报》、《星岛日报》、《明报》、《晶报》等都以显著版面刊登邓丽君身穿短裙,载歌载舞的大幅照片,文章标题也赫然醒目:《台湾歌星邓丽君首次掀起歌潮,万人拥塞街头一瞻歌星风采》;《歌曲轻柔感人,舞姿深具勉力,港人首次大开眼界》;《首次来港就赢得好声誉,邓小姐占尽歌坛风光》;在台湾的朱坚是从一本由香港发行的《明报月刊》杂志上得到他的女友邓丽君在香港一炮打响的喜讯的。这本杂志的封面还刊登
了邓丽君一幅光彩照人的大照片。
“阿坚!”到了1970年的冬天,邓丽君已经用这样亲见的称呼来与她热恋中的朱坚谈话了。双方的父母对这桩好烟线都很满意,并且都在积极地筹办着婚事。在圣诞节那天的夜晚,邓丽君演唱结束后,朱坚用他的小轿车将沉浸在幸福中的邓丽君接到台北复兴路的一家小餐馆里吃夜宵。这里很安静,雅间里女主人精心地为来客扎了一棵五彩缤纷的圣诞树。一支支红蜡烛,点缀着节日的氛围,邓丽君喝了一口酒,她的面颊立刻泛起了少女羞涩的红晕,她对望着自己笑的朱坚说:“我感到香港这都市和我很有缘分。从前你让我到那里去时,我感到陌生和害怕,可是一旦真去了,又觉得那个地方很适合我发展。因为那里有一批很懂歌曲的人,歌迷也多,他们能为你的演出造声势。所以,我准备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到香港去,到那里去闯一片天地,要比在台湾强得多!”
朱坚为她斟上酒。在幽幽的烛火里他定定地凝视着女友那张青春的笑脸,他一直期盼着邓丽君能有今天,他说:“香港当然是你走出台湾,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的第一步。但是,仅满足于在香港的演出还不行。我想你的下一步的目标,应该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去闯一闯,那里可以进一步扩大你的影响。”
烛光将邓丽君圆圆的脸庞映得更俏丽了,她笑眯眯地望着朱坚,与他碰了一个响杯,抿一口酒说:“阿坚,我好怕哟!香港也是刚刚闯出条路来,又怎么敢得寸进尺,再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去唱呢?那可是外国,那里又怎么能听懂我的歌呢?他们也许不会买我的帐吧?”
“不,阿丽,你说错了,东南亚的几个国家华人很多。”朱坚显然对那些地方的风土人情极为熟悉,他将鼓励的眼光投向邓丽君那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说:“他们听得懂华语,生活在异国多年的华侨,他们是非常渴望能听到中国歌曲的。你如果能去那里演出,我敢肯定你的声望还会更上一层楼的!”
1971年的春天,在朱坚的积极支持下,邓丽君果然再一次如愿以偿。这位在台北和香港专以唱情歌甜曲著称的少女,在和煦温暖的春风里,她那轻盈俏丽的情影又开始频频地出现在吉隆坡、曼谷和新加坡等地的舞台上。悟性很高的邓丽君这次的东南亚巡回演出,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各地的舞台上。她在各种场合都演唱华语歌曲,从前她年少时所唱的《小放牛》、《晶晶》等歌曲在东南亚颇受欢迎。新、马、泰三国的新闻媒体又一次将歌美人靓的邓丽君炒得又红又火。
1972年的炎炎盛夏,邓丽君在香港。这一年的夏天对于她来说是一个黑色的酷夏,可怕的酷夏,残忍的酷夏!
邓丽君下榻在香港油麻地附近的富都酒店里。她在过去的两年里大部分时间住在这里,由于已经与这里的维多利亚、皇后、台北、半岛等歌舞厅有演出合同,邓丽君已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没有回台北了。自然,已经在香港开辟出新天地的邓丽君,很久没有与她的未婚夫朱坚见面了。正在豆宏年华的怀着少女,又何尝不思念自己在台湾的恋人呢?然而她在港岛有排得密密麻麻的演出日程,忙得她几乎连回一次台北的时间也没有了。这种愈来愈繁忙的情况是邓丽君求之不得的,然而又是始料不及与无可奈何的。没有办法,邓丽君只能依赖书信与朱坚交流。在她从东南亚演出归来后,就一头扎进香港的富都大酒店里的长期由演出单位为她包租的套间客房。邓丽君在过去的一年中,不但经常有应接不暇的演出和应酬活动,而且接连三次在香港参加规格很高的歌唱比赛。邓丽君的歌声、舞姿、人缘、扮相这四种超出他人的长处,使她在香港接连荣获大奖,其一是1971年夏天在香港“白花油义卖慈善皇后”的歌曲大赛上,邓丽君被万众推举为“皇后”,她在获奖时被主办单位授予“皇后‘湖服饰与皇冠,锦袍加身地招摇过市,知名度一增再增;其二是同年9月在《华侨日报》主办的”十大歌星“大奖赛上,邓丽君名列前茅,荣获”金骆驼奖“;其三是在1972年1月的一次歌唱大赛中她荣获”十大最受欢迎的歌星奖“。当邓丽君将她三次在港获奖的好消息,告诉在台北主持商务的未婚夫朱坚时,朱坚也在向她祝贺成功的同时,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在当年秋天与邓丽君喜结连理的良好意愿。
邓丽君心情愉快,幸福得如同喝下了香甜的醇蜜。在初夏的日子里,邓丽君的全部心思都集中在对朱坚尽快到香港来的期盼上,好与他共同商议在秋天结婚的事宜。7月2日,一份从台北发来的电报飞到了香港富都酒店邓丽君的客房。那电文写道:“香港,富都酒店509室。
邓丽君女士:定于明晨乘第一班华航抵港。请勿接机。届时我将直接去酒店。朱坚
“
邓丽君收到朱坚的电报后,有些欣喜若狂。她太思念朱坚了,她是那么地爱他,几年间的相处两人已到心心相印的地步。这些年来邓丽君在香港和东南亚各国所取得的成就,哪一点哪一滴没有他的心血呢?现在,她终于又要见到朝思暮想的他了,一年多的相思之苦向谁来倾诉?只有他才是自己可以袒露襟怀的人!事业上虽然屡见佳绩,捷报纷来,可是怀春的少女更需要男友对她的爱抚。在收到电报的那一夜,邓丽君失眠了。她在富都的5楼客房里辗转反侧,思绪如潮。在台北时她与朱坚许多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一浮现在脑际。在几年间的演艺生涯中,看惯了鲜花笑脸的邓丽君,身旁不乏苦苦追求的富家官宦男子,但是那些人无论如何也无法讨得邓丽君的欢心,邓丽君现在最渴望的是不要与朱坚身分两地,天各一方。她所期盼的是尽早结成秦晋之好,也好今后双双大展宏图。
清晨起床,彻夜未眠的邓丽君双眼发红,但是她的精神并没有因为失眠而变得萎靡颓唐。她沐浴后坐在梳妆镜前精心地化妆。她穿上了那件朱坚为她买的纯白色连衣裙,经过半点钟的精心修饰,邓丽君出现在化妆镜内的形象是既高贵典雅又素洁恬淡,宛若一朵盛开的白色雪莲花。
邓丽君清晨的心绪很好。她很想亲自驱车到机场去迎接自己的心上人,可是朱坚发来的电报上已注明了让自己呆在富都酒店的客房里等着他。邓丽君知道朱坚这样的叮嘱完全是出于对她的关切,他是担心她一旦去机场迎接他,或许会被好事的新闻记者们发现。那样除了要给她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之外,朱坚来港后也会不断地受到新闻界的袭扰。
已经是上午9时了。邓丽君的心绪开始变得烦躁起来,她仁立在楼窗前,俯望着油麻地附近那车来人往的街道发呆。在那密集如麻甲虫似的往来车辆中,邓丽君无法断定到底是哪一辆车中坐着她急盼一见的朱坚。按照航班到达的时间,显然早已经超过了。或许是“华航”客机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时遇到了什么意外的麻烦,造成了时间的延误吗?抑或是朱坚在临登机时因某些缠身之事而临时更改了航班?言行一致的朱坚多年来给邓丽君的印象是言必信,行必果。他从来也不会说半句空话,朱坚说话办事实实在在,这也正是邓丽君深爱不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是今天他到底怎么啦,为何故食言呢?
邓丽君心绪焦烦,坐立不安。她几次欲冲下楼去,准备驱车前往机场,去询问究竟,可是她又收住了双脚。万一朱坚已经顺利到达香港,此刻正坐在一辆向富都酒店飞驰的轿车里,那么她必然会与他擦肩而过。想到这一层,邓丽君耐位性子还想等下去。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上午10点钟,第一次从台湾飞来的航班肯定早已经过去了。邓丽君直到这时才想起用电话向机场查询航班情况,可是当她操起电话时立刻就有一种不祥的感觉,因为她询问“华航”首次航班飞临的时间时,对方只回答说:“请你打开电视机就全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