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袁隆平传

袁隆平传 第20节

为了不让邓哲再给他送饭,他上午下班后,到家狼吞虎咽地吃几口干粮便下地。汗流得多,常爱口渴。口渴了,他便到附近农家小院找水喝。他先喊上几声,见人不在,狗也不在,便自己走进小院,摇动着辘辘,从小池塘边绞上一桶水,扳住桶沿咕噜咕噜地喝。待主人回来,他已喝得肚皮溜圆。主人看着这位浑身汗浸浸的袁老师说:

“你们这些有文化的人,咋个在田里干我们这‘泥腿子’的活呀?”

“老伯,‘泥腿子’活是这个世界上不可少的,没有咱‘泥腿子’,这世界上的人不就要饿肚子吗?”

老伯点点头说:

“倒也是这么一个理儿。”

老人从上到下打量着袁隆平,赞叹地说:

“袁老师真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

只见袁老师这个‘泥腿子’光着脚,下身穿了一条短裤,赤着上身,肋骨根根分明。汗水从脸部,从那凹凸不平的胸部不断地渗出,又不断地滚落下去,时而一滴滴,时而一串串。

老伯再一次感叹道:

“袁老师你可真够苦的呀!”

“老伯,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上甜呀!”

老伯再一次赞叹地点点头。

记得一位科学家说过:

“古铜色的皮肤比任何服装都高贵,赤裸的脚比任何鞋子更美丽。”

已经是第13天了,希望依旧渺茫。这一天,他觉得非常疲倦,两腿发软,两眼直冒金星。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好不容易走到田头的苦楝树下,身子靠在苦楝树上,昏厥了……

当他醒来,发现邓哲眼含泪水,手拿水壶正在给他往嘴里灌 “十滴水”。邓哲说:

“袁兄,你中暑了。”

“不碍的,这是常有的事情,缓一缓就好了。”

说话问,他咕噜咕噜喝完了一壶水,来到一丘洞庭早籼品种的稻田里,邓哲埋怨地说:

“你不要命啦?”

“命还是要的,这条命还要跟时间赛跑呢,再不抓紧,过几天扬花季节就要结束了。”

邓哲无奈地说:

“干脆,从今天起,咱俩一块干吧!”

“这么说,咱两条命都不要啦?”他再一次调皮地冲邓哲笑笑。

在袁隆平的心目中,绝对没有世俗的患得患失,只有未完成的事业。他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压倒的忧愁,只有憧憬光辉未来的喜悦。

科学家痴迷于自己的科研课题,有时令世人难以想像。在西方民间流传着一个笑话,当敌人的大刀架在阿基米德脖子上的时候,他从容地说: “让我把这一道题解完。”

让一个在官场上八面玲珑的人去理解袁隆平所从事的杂交水稻研究,他会惊诧得目瞪口呆。

造物主在地球上造出了这么多白皮肤、黑皮肤、黄皮肤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乐趣。鱼有鱼的乐趣,否则,它怎么会在水中游得那样悠然呢?鸟有鸟的乐趣,否则,它的呜叫怎么会那样动听呢?老虎有老虎的乐趣,否则,它怎么会那样威风八面呢?至于袁隆平的乐趣,就是一定要把杂交水稻搞成功。否则,他怎么会那样坚忍不拔呢?

这已是第16天了,袁隆平和邓哲在那丘栽植着洞庭早籼品种的稻田里,依旧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地寻找。突然,袁隆平把目光定格在一株稻穗上,只见那个稻穗的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很是奇特。他手拿放大镜,连声呼喊: “邓哲,邓哲,快来看呀!”

邓哲连忙跑到袁隆平面前,问道:“袁兄,你看到了什么?”

“你看那不是退化了的雄蕊吗?”

邓哲拿过放大镜,仔细看了以后,也兴奋地喊道:“找到了,我们终于找到了。”

他二人轮流着用放大镜看了又看:那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摇动也不散粉的异样雄蕊,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他二人立即将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系上,以为标记。他们采集上花药,拿回实验室,在显微镜下,用碘化钾染色法观察花药的反应,进一步证实了这是一株雄性不育株。

于是,他二人一方面每天对这棵雄性不育株进行观察;一方面头顶烈日,更加努力地寻找新的雄性不育株。

这天午问,邓哲突然感到胸口发闷,头昏脑胀,她抬头瞥了一眼袁隆平那永不疲倦的身姿,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要挺住,一定要挺住。但不觉冷汗淋漓,一阵天旋地转,她喊了一声: “隆平——”便一头倒在了稻田里。

袁隆平闻声回头一看,心想,不好,这回轮到他的爱妻中暑了。他疾步上前,将脸色煞白的妻子抱起来就往田边那棵苦楝树下奔去。

他把妻子平放在苦楝树下的草地上,为她掐人中穴,为她灌 “十滴水”,再喂她几口凉茶,而后是全身按摩。邓哲终于醒来了,脸色也变得红润了。袁隆平疼爱地说:

“看把你拖累成这样子,我心里真难过。”

邓哲呷了一口凉开水,说:“这个杂交水稻可真是难解之谜啊!”

袁隆平一面为邓哲按摩,一面说:“这个世界上难解之谜真是太多太多啦,例如,金字塔建于何人之手?玛雅文化何以那样先进?史前地球上究竟有没有人类……我们这个杂交水稻之谜比起那些难解之谜不是小多了吗?”

“所以,我们莫要急,慢慢来呦!”邓哲说。

袁隆平摇摇头说:“不行啊,我们就是要和时间赛跑呀,决不能和时间赌气,即使我们觉得时间怠慢了我们,我们也要咬咬牙闯过这一关,咬咬牙挺过去。”

邓哲会意地点点头。

从1964年的六七月问到1965年的六七月间,袁隆平与爱妻邓哲在安江农校四周的稻田里寻觅,大海捞针,先后共勘查了14 万余株正在扬花的稻穗,总共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时,他们采收了第一代雄性不育植株的种子。

袁隆平把这些雄性不育株的种子视为珍宝。春天来了,他在试验田里亲自耕耘,亲自播种。那一粒粒种子抽出了嫩嫩的绿芽芽,它们在袁隆平的精心培育下,茁壮地成长着。秧苗的生长是不可阻挡的,是永恒的。同样,在科学家面前,变化和进化也是不可阻挡的,是永恒的。
首节 上一节 20/6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汪东兴回忆

下一篇:王昭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