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袁隆平传

袁隆平传 第33节

经过一年多的协作攻关,到1972年就已经选育出了一批不育系和保持系。但是,恢复系尚未育成。“三系”尚未配套,杂交稻尚未’ 成功。

在没有找到“野败”以前,袁隆平和他的弟子们在20世纪60 年代利用栽培稻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出了恢复系,但找不到保持系;当找到“野败”材料以后,培育出了保持系,但找不到恢复系。这期间,学术权威的冷水又泼来了,他们说:“三系,三系,三代人也不成器!”有些人在权威面前开始动摇了。但袁隆平毕竟是袁隆平,因为在丰富的试验材料中,他已经发现了具有恢复系基因的苗头。所以,他满怀信心地告诉他的弟子们,恢复系必将被我们筛选出来。

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探秘总是坚定不移,万难不屈,一往无前。

1972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的科技攻关协作网。许多农业科研机构以及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分担了杂交水稻的基础理论研究任务:他们同育种工作者紧密配合,对水稻 “三系”配套和杂交组合进行细胞学、遗传学、生理生态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基础理论研究紧密配合了协作攻关,发扬了我国社会主义大协作、大兵团作战的优良传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大加快了我国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科研进程。

1973年,全国农业科学技术人员齐心协力,广泛选用我国长江流域、华南以及东南亚、非洲、美洲、欧洲等地的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先后筛选出了1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

袁隆平和他的弟子们率先找到了一批优势很强的恢复系。至此,按照袁隆平起初对杂交水稻的理论设计——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宣告成功!

当初有人曾预言:“三系,三系,三代人也不成器!”而事实上,不足三年,“三系”配套便成功了。

“三系”的配套成功,预示着我国率先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时刻即将到来。

袁隆平以他的智慧、勇敢、坚韧和自信开创了我国杂交水稻的高产之路,他用自己的成果回答了美国经济学家布朗的质疑:高科技养活中国人!
第十六章 开创一条水稻高产之路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左连生说:袁隆平的世界观突出地表现在他崇高的民族自尊心上。他潜心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致力于创新。他的科研成果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全永明说:袁先生是智慧、勇敢、坚忍的象征,是无私奉献的典范。因为有了这些美德,他注定要在高科技杂交水稻研究中获得成功。

袁隆平曾经给他的弟子们讲述过他所崇拜的苏格拉底的故事。两千多年以前,苏格拉底用他的思想,用他的智慧,为人类打开了哲学的光明之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袁隆平用他的智慧,用他的实干精神,为人类开创了一条水稻高产之路。

然而,袁隆平所开创的这条水稻高产之路并不平坦。

1972年,袁隆平的助手罗孝和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试验田里搞了一丘4分田的“三超稻”

(产量超父本、母本和对照品种)杂种优势试验。开头,长势超群,人们交口称赞。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生产组组长闻讯赶来视察,更是赞不绝口。这位原本支持杂交稻科研事业的组长,此时怀着欣喜的心情集合各地市革委会负责人和有关科技人员在“三超稻”试验田旁召开了现场会,号召全省各地市尽快推广杂交稻。

秋收季节,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三超稻”在打谷场上一验产,稻草比对照品种增产了一倍多,而稻谷的产量却显得很一般,比常规稻品种多不了几斤。

这时,原本反对杂交稻研究的某权威人士嘲笑说:

“可惜人不是牛,要是人像牛那样能吃草,杂交稻的优势就很可观了。”

这时,有人竟然指责湖南省农科院的一位军管组负责人说: “你为什么要支持这种浪费钱财和土地资源而徒劳无益的研究?”

搞得那位军管组负责人无言以对。军管组负责人盛怒之下,把罗孝和叫到他的办公室,责问道:

“你为什么要欺骗领导?”

“我——我——我没有欺骗领导。”一副厚道相的罗孝和不知所措。

“你们知识分子,就会玩花招!”

“我——我——我没有玩花招。”

“有人骂你们是一群‘草包学士’!”

拙口笨腮的罗孝和挨了一顿臭骂,忍气吞声地回到了他的住所,找到袁隆平以后,很无奈地说:

“袁老兄,有人骂我们是‘草包学士’。军管组负责人的态度也变了,我们的杂交稻研究怕是要被取消了。”

袁隆平见罗孝和垂头丧气的样子,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微微地说:

“罗老弟,要沉住气,我们是在搞试验嘛!既然是试验,就允许成功,也允许失败;失败了找原因,把胸脯挺起来,咱再从头来!”

接着,爱讲故事的袁隆平给罗孝和讲了一个很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他说:

“西方有一位物理学家在一次演讲中阐述自己的发现时说: ‘从太阳光谱上看到的黑线表明,太阳上有金矿存在。’物理学家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位银行家嘲笑说:

‘如果你不能到达太阳这颗星球上去开采,你就不能得到上面的金子,你的发现有什么用?”

“显然,物理学家研究的是科学,发现的是未来;而那银行家所想到的只是眼前的金钱。

“几年以后,那位物理学家因这一发现而获得了金质奖章。那位物理学家指着自己获得的奖章告诉银行家:‘瞧,这就是我从太阳上得到的金子。’

“银行家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袁隆平说:“同样,某些鼠目寸光的人,对我们进行的某些攻击是急功近利的,我们要充满信心地着眼于未来。”

一则寓言故事,把罗孝和给说乐了,他说:“还是袁老兄比我高一筹啊!”

第二天,袁隆平又被那位政委找去谈话,当然,其谈话内容还是“三超稻”的问题。他问袁隆平:

“杂交稻为啥只增产稻草?你说杂交优势在哪里?”

“政委同志,增产稻草,也正是杂交稻的优势,至于怎样把增产稻草的优势转变为增产稻谷的优势,就看我们未来的试验了。”

“未来你们准备怎样试验?”

“我们继续寻找最佳组合。”

“照你这么说,杂交稻有优势,而且最终肯定不会光增产稻草,不增产稻谷,是这样吗?”

“我可以向领导保证,一年以后,这样的优势便会显现出来。”袁隆平详细地向这位政委讲述了他敢于“保证”的理论根据和准备采取的实验措施。
首节 上一节 33/6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汪东兴回忆

下一篇:王昭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