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 第23节
“恩师在上,受徒弟一拜,小徒安德海从此以后全仰仗恩师提拔。”
安德海这突如其来的一跪和一番言语使得黄承恩不禁一愣:
“这孩子,是别人教他的,还是自己有心?”
黄承恩上前拉起安德海,他仔细打量一下这个“徒弟”,果然如王毅顺所言:唇红齿白,口齿伶俐,天庭饱满,地间方圆,面如敷粉,神采焕发。
这极好的第一印象,奠定了安德海与黄承恩之间的师徒之谊。黄承思并未多想,便上前扶起安德海:
“德海从师老朽,是老朽三生有幸,来人呀,快备喜宴,我与王老板、徒儿安德海喝上几蛊。”
当下,黄府摆上了一桌丰盛的筵席,这席上的菜肴,安德海别说吃了,就是听说也没听说过,什么炖燕窝、烧冰糖蹄子、炒羊肉串、烩鱼翅,还有莲子汤。酸辣汤、红烧青鱼、蒸螃蟹。安德海也真饿了,昨晚他在宫里三爷的小屋里吃不下饭,后来又熬了个大半夜,一大早又来拜访黄承恩,早饿了,但他又不敢动筷子。他生怕自己的吃法不对,惹人笑话。表舅心细看出了门道,打趣地说:
“德海这孩子就是太斯文了,像个女娃。”
黄承恩似乎也看出了门道,打着圆场:
“师徒本是一家人,等以后我让你师娘慢慢教你做几道小菜,你这心灵手巧的,一学便会。”
黄承恩之妻,一位衣着华丽,温柔大方的女子款款地走到安德海的身旁,柔声柔气地对他说:
“德海,你若不嫌师娘手艺差,今天晚上我就教你炖乳鸽,保险让你师傅馋得直流口水。”
安德海觉得这位师娘又大方又温柔,说起话来十分悦耳,真有点像娘。不过,娘没有她那么漂亮的衣裳,娘的头上也没有金簪子,娘虽然不会炖乳鸽,但娘擀出来的面条又细又韧,可好吃了。每年到了麦收以后,娘都要擀一次纯麦面的面条,那面条在锅里一翻便捞出来,吃在嘴里滑而不腻,可真馋人。一想到娘,安德海的泪水直在眼眶里打滚,可这个场合下,自己是绝对不能
掉泪的。于是,安德海连忙夹了一个红辣椒在嘴里,那酸辣汤里还有几个红辣椒,安德海吃了一个又吃一个,他呛不住了,一阵猛烈地咳嗽,他背转身子,离开饭桌,一个劲地咳着,泪水随之而下,他总算把自己的一阵心酸给掩饰过去了。
其实,黄承恩是个心细之人,当妻子走近徒弟时,他就发现安德海的神情有些变化,接着是安德海一言不发,只低头吃菜,他早已发现安德海的眼里噙着泪花,他想:这孩子一定是想家了,俗话说:千好万好不如家好,狗不嫌家贫,更何况人呢?再穷的家,人也留恋。安德海一直在稳定自己的情绪,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只好猛吃辣椒,掩饰自己。看到这里,黄承恩心中不能不暗暗佩服这个新收的弟子,他才14岁,就如此之圆滑,若在自己身边再栽培几年,经经风雨,见见世面,这将来定是前程无量,这是棵值得栽培的苗子,或许将来可以成为自己在宫中的左膀右臂,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黄承恩不禁暗自高兴。黄承恩有一妻一妾,他们收养了三个儿子,老大黄传宝,老二黄传根,老三黄传延,其中老大、老二是黄承恩的侄子,老三是大老婆娘家外甥,没有一个外人。这三个干儿子,两个大的已经结婚,老三比安德海大两岁。虽然干老子失了“根”,没了“宝”,但并不影响干儿子的荒淫无度,他们“齐心协力”,把干老子失去的,大把大把地全捞了回来。
这老大黄传宝,长得如石猴一般,两只小眼睛一转,坏点子便窜了出来。他娶一妻,纳三妾,还不过瘾,每天晚上逛妓院,下赌场。在风月场上空耗岁月,家里哪个丫头、老妈子稍有姿色。他也不放过,最使干老子不能容忍的是他竟勾引比自己大十岁的二娘,去年二娘怀上了他的孩子,气得干老子差一点没把小妾和干儿子一起掐死。家丑不可外扬,小妾跪在黄承恩的面前等候发落,气得老太监一个飞腿踢得小妾仰面朝天,孩子也踢掉了,关了小妾整整半年,经妻子调和才算平息了此事,黄承恩又把大儿子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他与二娘从此不敢偷鸡摸狗了。
这老二黄传根,嗜财如命,贪得无厌,铁公鸡一个——一毛不拔,这倒令他干老子挺满意。黄承恩在昌平县买了百十亩地,过去一直交给管家代管,黄承恩一直怀疑管家从中贪了不少,但鞭长莫及,自己整天忙于宫中之事,无暇去昌平督察,也只好听之任之。二儿子长大了,黄承恩便派老二去昌平管理农事,可谁知老二离京时,死活不愿意带老婆、小妾一起去,说什么乡下条件差,她们吃不消,这一妻一妾也不愿跟丈夫下乡吃苦,留在太监公公家,坐享其成,涂脂挂粉,争风吃醋。黄传根在昌平设起了外室,纳了一个妾,收了一个丫头,逍遥自在,夏秋两季收了租便带着外室游山玩水,不务正业。若不是他在西安逛妓院,看卜了一个名妓,死活非要为她赎身,外室一妾一丫头生怕娶了名妓抛弃她们,一气之下闹到京城黄府,黄承恩还以为二儿子在外规规矩矩收账呢。黄承恩真的很伤心,自己不能办到的事,在两个侄子身上全都发挥到“最佳”程度,他眼巴巴地看着他们胡作非为,暗自叹息。
唯有老三黄传延,是黄家的唯一规矩一点的,他今年16岁了,不赌也不嫖,但却是个大烟鬼。他是黄妻娘家外甥,生下来瘦弱无比,他爹娘在乡下种地,日子过的穷一些,他姨妈因脸蛋漂亮被太监黄承恩看中,娶做老婆,她不愁吃,不愁穿,只愁长夜难熬,为了打发时光,也为了老了以后有个指望,她恳请丈夫收养了老三。老三小的时候小脸红红的、圆圆的,非常可爱,曾受到老太监的夸奖。黄妻把钱都花在了老三的身上,供他读书,有什么好吃、好玩的也尽量满足他,衣服做了一套又一套,穿不完全压在了箱子底下,烂掉、霉掉。眼见老三学业有成,不像他两个哥哥那样不成大事,而谁料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爱上了
大烟,成了一个“瘾君子”。一次,黄承恩急匆匆外出,忘了把他的烟房锁上,老三去找干爹有事,他一进烟房便被一股奇异的香味给吸引住了,炕头摆着一只大烟枪,他好奇地吸了几口,觉得感觉很好,干脆学着干爹的模样,躺在炕上吸了起来,这下,可下不得了了,一来二去,他上了烟瘾,每天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烟不可以不吸。开始黄妻瞒着老太监,偷偷给老三弄点烟土,时间一长,黄承恩发火了,三个干儿子,没有一个成器的,赶走老三吧,从小看着他长大的,多少也有些感情,不舍得,只好自认儿子不争气。这老三自从吸上了大烟,一天天地瘦弱、憔怦,16岁的少年竟还没有安德海高,也没安德海胖。若不是安德海已经割了,黄承恩肯定会收养他为第四个干儿子。既然已经是阉人了,就让他进宫吧,只要对他好,或许比干儿子还有用。
想到这里,黄承恩便让妻子去找几件老三还没上身的新衣服来,也给这徒弟打扮打扮,安德海原来的一身新棉衣也太土气了,把他打扮漂亮一点更容易通过验收。黄妻捡了五六件新衣服让黄承恩亲自挑选,老太监看中了一身,打发仆人带安德海下去换衣服,打算马上带安德海人宫候选。
安德海换好衣服走了出来,果然帅极了:宝石蓝的小棉袍,外罩一件米色马夹,棉袍的袖口、领口都围上一层白绒绒的狐皮,一顶黑裘皮小帽,真像个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儿。表舅王毅顺见外甥如此一打扮,更显得漂亮,不禁暗自替安德海可惜:唉,多帅的小哥,这才14岁,便显得青春年少风流百态,若是到了十八九岁,还不是个美男子!可惜哟,如此一美貌少年,他不会懂得人间情爱,也体尝不到别有一番滋味的天伦之乐,他将生活在一个不正常的世界中。
黄承恩以极其欣赏的目光上下打量着这个新徒弟,也许,他要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在这个徒弟身上得到实现。
事实上,安德海的确没有让黄承恩失望,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三章 初入宫廷崭露头角 四、有幸入选
安德海连闯二关,最终走进了康慈宫,为他今后的道路开了一盏“绿灯”。righ
安德海随师傅黄承恩人宫待选,表舅告辞归府。安德海生怕不懂宫中的规矩,在宫中犯了忌讳,便要求和师傅坐在同一顶轿子里。黄承恩一想也是这个理儿,抓紧着路上的一个时辰,赶快教徒弟一些宫中的规矩、礼节、称呼,好让安德海顺利通过选拔,以便留在宫中。
黄承恩凭自己的经验,给安德海讲述了宫中有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候选童监要先到刑慎司验身,掌管验身的是由一些有经验的老太监和阔割大师“小刀刘”组成,几个人看毕验收合格,才能换上统一的太监服,这入宫后的第一关,就要使些银子。还好,安德海身上还揣着七八十两银子。然后被带到寿康宫,由康慈贵妃亲自挑选谁能留在她身边。一般地说,每年都有一两个幸运者能留在她的身边,其余的分在各官或去王府。宫中称太监为“公公”,自称“奴才”,称皇上是“万岁”,称皇后是“主子”,这诸多礼节,黄承恩整整讲了一路还没讲完,眼见着要进宫了,黄承恩只好作罢。
刚撩开轿帘,安德海发现外面又下起了大雪。这晴了几日,好端端的天,怎么又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雪花,随风飘洒。
古都银装素裹,远处一片混饨的灰白世界。冰冷的雪片被狂风吹得四处乱飞,不断地灌进安德海的脖子里,他打了个寒噤,缩了缩头,拉了拉皮帽,跟着黄承恩匆匆人内院。
这紧靠康慈宫的小西院,是内务府钦定的临时选童监的场所,一排堂屋,左右各三间厢房,院子虽不大,但用青石板铺了路,倒也显得清爽、整洁。安德海远离黄承恩在后面慢慢挪着小步,为何?安德海是个有心人,但知道今天选监,除了黄承恩在场,还有一个人,他肯定也会来的,此人便是李以凯。昨晚三爷带他已登门拜访,李以凯虽一脸的阴森样,但碍于三爷的面子,又看在安德海孝敬的一棵大人参、100两银子的份上,李公公也勉强答应了帮安德海的忙,可黄公公与李公公素来不和,若是让李公公看出自己与黄公公有什么特殊关系,那送的礼是小事,毁了自己的前程是大事,所以,安德海放慢了脚步。黄承恩还以为安德海初次进宫,胆子小,不敢快步走呢,人一多,事务繁忙,他也忘了招呼安德海,而安德海正求之不得,他站在小院的东南角,一言不发,生怕黄承恩注意到他。院子里已站满了前来候选的几十个童监,安德海打量着他们,这些人年纪也和自己相仿,有两个较小的,只有七八岁的模样,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敌不过自己的,这两个小的不用担心。院子的北面还站着20几个年纪大一点的,最大的约摸有十八九岁,记得二爷说过:童监入宫,年纪小的要占一点巧,因为年纪小好教导,皇上、皇后总喜欢挑小一点的留在身边,这20几个大的也不是自己的对手。还剩下十来个十四五岁的,他们也同样是一身的新装,辫子梳得光光溜溜的,安德海看到有两个人面目丑陋,他们是没有跟自己争高低的资格,还有一个一开口说话就光“啊,啊”几声,好像是个结巴。安德海观察着他们,在心里估量着,他信心十足地等待选
李以凯也到了,他与黄承恩拱了个手,从他们的笑容上可以看出那笑得是多么勉强,比哭还难看。“小刀刘”姗姗来迟,他不是宫里的人,大可不受宫规制约,在这个院子里,他显得比别人自由多了。40个童监排成了一排,由李以凯带着走进刑慎司。
刑慎司是内务府管辖的七司之一,专门负责童监的验收检查。这是关键性的一关,凡是自阉的,没割净的,或者割后留下后遗症的,一律过不了关,如果通过了这一门,一般地说,便可以留下来当太监。
安德海半年前自阉,由于没有经验,自己只割下了一点,后来表舅请到了“小刀刘”,“小刀刘”到南皮汤庄子又给他补了一刀,安德海也不知道这刀割得如何,到现在心里也没个底,万一刑慎司验收官提出什么,可就麻烦了。
一个一个童监进了屋又出了屋,他们之中多数人通过了验收,其中有两个人自阉没割净,被剔了出来。他们此时正站在门外哭呢,既然阉了,当不成太监,在社会上哪还有立足之地?安德海越想越怕,他的心里如十五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他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他用手按了按心口,想使自己平静下来,可事与愿违,两腿一个劲地发抖,他简直要瘫下去了。
“安德海。”
“到,不,不,是。”
安德海一着急,把一路上黄承恩教他的“庶”给忘了,脱口答了个“到”,他马上又改口,逗得几个老太监直发笑。其中一个把门的老太监看出了安德海的紧张情绪,他想逗安德海发急,便堵住小门,不让安德海进去,他又大声叫喊到:
“安德海,人没来么?”
“来了,来了,我就是。”
“你就是安德海,不像,你走远点,安德海进来。”
老太监装得挺严肃的样子,不理睬安德海,这下可把安德海急坏了,他又不愿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特别是当着李以凯的面前喊黄承恩来给他解围,于是只从棉袍内村里掏出三两银子,趁人没注意塞到了老太监的手里:
“公公多关照,在下确实是安德海。”
老太监本想逗安德海着急,自己取个乐,没曾想安德海小小的年纪如此之举动,心中不禁赞叹:
“这小子,会出息的。”
安德海进了小屋,黄承恩和李以凯各坐在外屋,里屋挂上了一道蓝门帘,屋里有一种神秘的空气挤出来。安德海不敢抬头,这两位太监总管,哪一个他也不敢打招呼,他只有装作不认识。
“是南皮汤庄子安德海吗?”
李以凯用他那阴沉沉的语调例行公事。
“回公公,小的是安德海。”
“进去吧。”
黄承恩一扬手,让安德海进里屋。安德海撩起门帘子,跨了进去。他往屋内一看,屋里空荡荡的,只铺了一张床,床上铺了一个蓝色的小垫被,连个枕头也没有。只见三个穿官服的人和“小刀刘”齐刷刷地站在床尾,安德海不知如何是好,手足无处放。其中一个人叫道:
“把衣服脱了。”
安德海把皮帽放到了床上,又动手脱棉袍。这是腊月初七,外面又下着大雪,北风呼呼叫,吹得窗户纸直响。棉袍刚一脱掉,安德海便浑身直发抖,他只穿了一条薄棉裤和一件薄薄的棉背心。
“再脱,快一点,怎么这么慢慢腾腾的。”
其中一个人有点急了,语调很生硬。安德海不敢违抗,又脱了棉背心,小棉裤,只剩下一个大裤衩了,安德海双手抱着双臂,想寻得一丝暖意。刚才那个发话的人着急了,上前两步,一把扯下安德海的裤衩,安德海连忙双手紧捂胯下,以求遮羞,他被这一突如其来的动作羞住了,双颊绯红,眼泪几乎落了下来。
“爬上床去,开始验收。”
三个官人和“小刀刘”不像在看人的羞处,反倒是在挑货物,翻过来,推过去,然后完事。安德海连忙跳下床,穿好了衣服,最难堪的一景总算过去了。“小刀刘”说要出去小解,其中一个人也跟着出去了,剩下的两个嘀咕了一会,冲着安德海摇了摇头。安德海一见这动作,感到势头不妙,连忙问:
“两位公公有什么意见吗?”
两位老太监对视了一下,其中一个发话了:
“听说你是自阉的,后来好像又补了一刀,对吗?”
“是的,是刘师傅给补的第二刀。”
“不过,我们看不像刘师傅的手艺,茬留得太大了,不合规定,这叫作没割净,不能进宫的。”
“的确是刘师傅割的,不信,你们等一会问他好了。”
“怎么,没割净还敢嘴硬。”
其中一个发火了。安德海心里一下子明白了,根本不是什么留茬太多,而且他们借“自阉”之口,想“敲竹杠’罢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安德海强忍心中的努火,掏出十两银子,递给每人五两。为什么这两个太监要诈安德海一笔呢?原来,把门的太监喊安德海时滞留了一段时间,其中一个太监急了,张头往外望,不早不晚正瞅见安德海掏银子塞与把门人,刚验收完毕,刘师傅和另外一个人又出去了,屋里只剩下他们两个太监,这便有了可乘之机,不敲白不敲。
安德海心中忿忿不平:这两个王八孙子,等有朝一日,小爷
混出个模样来,非来收拾你们不可。
通过了刑慎司的验收,下一步便是由黄承思、李以凯两位挑选何人留宫,何人进王府。这一关,安德海当然不用担心,这两位公公都拜访过,估计不会出什么问题。他们40名童监被带回了康慈宫旁边的小两院,由黄、李二人一一过目。40名童监排成一个横队,全部昂头挺胸立正站着。黄、李两人挨个察看,安德海站在第二十三个,黄公公走在前,李公公跟在后。他们一般是拍拍胸,踢踢腿,按按腰,拉拉手,以检查、确定每个人的力气如何。当然,容貌也很重要,长得不怎么顺眼的,马上就被拉出来,一边站着去,这些被挑下来的“劣质品”只能当伙夫、轿夫,或扫地、倒马桶。长相好一点的仍站在队伍里,等候最后的裁决。
安德海心里比刚才在刑慎司验收时踏实多了,他的脸色变得红润起来,站在雪地里显得英姿焕发,惹人怜爱。黄承恩走到了安德海的面前,他见徒弟如此之英俊,不由地产生一种怜爱之情,他随手拉了拉安德海的衣领(刚才安德海急着穿衣服,衣领上的狐毛围脖忘了拉出来),又拍拍了安德海的肩膀,似在夸奖徒弟真棒。这一亲昵的举止不觉引起了李以凯的警惕:
“好小子,昨天让马三带你去我家,我还以为你只攀我一人呢,没曾想,你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你倒巴上了黄承恩,今儿个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你100两银子落水里也能听个响,送给了本爷,我让你连个响也听不见。”
李以凯阴森森地冷笑了一声,从鼻子里挤出一个“哼”字,安德海全都看在眼里了,他可犯急了。
“怎么办?怎么办?”
安德海可不愿功亏一篑,好不容易一路闯过了这么多关,这时,可不能出岔子。
“哎哟,我的妈呀,疼死我了。”
安德海急中生智,捂着肚子连声叫疼,两位太监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叫声吸引住了,他们走到安德海的跟前,想看个究竟。
“怎么了,哪儿疼?”
黄承恩关切地问徒弟。安德海咬着下嘴唇,做出痛苦的样子,用手指了指肚子,黄承恩又靠近了一些,安德海身子向前一倾,眼见就要倒下去了,黄承恩连忙上前想扶住他,谁知安德海猛地向前一个踉跄将黄承恩绊倒,自己压倒了黄承恩的身上,黄承恩满身滚得都是雪,挣扎着想爬起来,无奈安德海死死地压在他的身上,一个劲地喊肚子疼。黄承恩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趴在雪地上嘴啃着雪。
这一幕喜剧性的情节,李以凯一点也没舍得放过,他在细心地观察雪地上两个人的表情,黄承恩一脸怒容,安德海已失去了刚才那种痛苦的神情,他是故意爬不起来的,是有意出黄承恩的洋相给李以凯看的。李以凯心中不禁洋洋得意,他露出了一丝笑容,上前推开安德海,扶起黄承恩。
“黄公公受惊了,这冰天雪地的可怎么受得了哟。”
李以凯装出一副关切的样子,嘲笑黄承恩,又转身向安德海吼道:
“还不快跪下来掌嘴,给黄公公赔罪。”
安德海一手捂着肚子,一手“刷、刷、刷”地给了自己几个耳刮子。这几个耳刮子可在关键时候起了大作用,一来,给了李以凯面子,李公公让他掌嘴,他毫不犹豫地打了自己,表示了对李公公命令的服从。二来,给黄承恩调了面子。本来,黄承恩满心关怀地来扶安德海,没想到被安德海绊了一跤(不过,安德海这一举动做得非常自然,黄承恩根本没有看出什么破绽)。在黄承恩看来,虽然安德海摔了他一跤,使他恼怒,但事出有因,若
不是安德海疼痛难忍,也不会如此之无礼,又加上安德海跪在雪地里捂着肚子掌自己的嘴,再大的气也消了。黄承恩平了平怒气,手一挥:
“罢了,站回去吧。”
安德海依然双手捂着肚子,表现出痛苦的神情。两位太监的目测总算过去了,他们商量了一下,都不约而同地相中了安德海和另外五个童监留在宫里侍奉皇上、皇后或阿哥、公主,其他的全部送进王府,侍奉王爷和福晋。天色已近午,这紧张的第一个上午就这么过去了。中午,宫里安排40名童监吃午饭,他们仍然留在小西院里,等候下午再作安排。安德海仍叫着肚子疼,他是希望黄承恩能把他带出来,背地里再好好地赔罪。果然,黄承恩真的以为安德海病了,便找来大医,开了药方子,可小西院无处熬药,无奈,黄承恩只好把安德海带到自己在宫中的住处,给安德海熬药。
黄承恩虽然在宫外有一大家子人,但平时里,他中午是不回家的,他在宫中也有一所屋子,比三爷住的小院大多了,有三间堂屋,两间东厢房,西面是个伙房。虽然不开火做饭,但大冬天他生了火,烧点水,烫烫脚,睡上一个午觉,也很惬意。
师徒二人来到了小院,黄承恩安排安德海在厢房躺着,自己去伙房熬药。不一会儿,汤药端来了,安德海皱着眉头喝了下去,好苦,但又不能不喝。为了前程,别说喝苦药,就是苦肉计也要受,这个简单的道理,安德海是明白的。时已过午,黄承恩需要休息,安德海喝了药也睡了。
一觉醒来,黄承恩伸了个懒腰,踢了踢腿,松松筋骨。咦,怎么床边有个人?黄承恩坐起来一看,是安德海。
安德海这突如其来的一跪和一番言语使得黄承恩不禁一愣:
“这孩子,是别人教他的,还是自己有心?”
黄承恩上前拉起安德海,他仔细打量一下这个“徒弟”,果然如王毅顺所言:唇红齿白,口齿伶俐,天庭饱满,地间方圆,面如敷粉,神采焕发。
这极好的第一印象,奠定了安德海与黄承恩之间的师徒之谊。黄承思并未多想,便上前扶起安德海:
“德海从师老朽,是老朽三生有幸,来人呀,快备喜宴,我与王老板、徒儿安德海喝上几蛊。”
当下,黄府摆上了一桌丰盛的筵席,这席上的菜肴,安德海别说吃了,就是听说也没听说过,什么炖燕窝、烧冰糖蹄子、炒羊肉串、烩鱼翅,还有莲子汤。酸辣汤、红烧青鱼、蒸螃蟹。安德海也真饿了,昨晚他在宫里三爷的小屋里吃不下饭,后来又熬了个大半夜,一大早又来拜访黄承恩,早饿了,但他又不敢动筷子。他生怕自己的吃法不对,惹人笑话。表舅心细看出了门道,打趣地说:
“德海这孩子就是太斯文了,像个女娃。”
黄承恩似乎也看出了门道,打着圆场:
“师徒本是一家人,等以后我让你师娘慢慢教你做几道小菜,你这心灵手巧的,一学便会。”
黄承恩之妻,一位衣着华丽,温柔大方的女子款款地走到安德海的身旁,柔声柔气地对他说:
“德海,你若不嫌师娘手艺差,今天晚上我就教你炖乳鸽,保险让你师傅馋得直流口水。”
安德海觉得这位师娘又大方又温柔,说起话来十分悦耳,真有点像娘。不过,娘没有她那么漂亮的衣裳,娘的头上也没有金簪子,娘虽然不会炖乳鸽,但娘擀出来的面条又细又韧,可好吃了。每年到了麦收以后,娘都要擀一次纯麦面的面条,那面条在锅里一翻便捞出来,吃在嘴里滑而不腻,可真馋人。一想到娘,安德海的泪水直在眼眶里打滚,可这个场合下,自己是绝对不能
掉泪的。于是,安德海连忙夹了一个红辣椒在嘴里,那酸辣汤里还有几个红辣椒,安德海吃了一个又吃一个,他呛不住了,一阵猛烈地咳嗽,他背转身子,离开饭桌,一个劲地咳着,泪水随之而下,他总算把自己的一阵心酸给掩饰过去了。
其实,黄承恩是个心细之人,当妻子走近徒弟时,他就发现安德海的神情有些变化,接着是安德海一言不发,只低头吃菜,他早已发现安德海的眼里噙着泪花,他想:这孩子一定是想家了,俗话说:千好万好不如家好,狗不嫌家贫,更何况人呢?再穷的家,人也留恋。安德海一直在稳定自己的情绪,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只好猛吃辣椒,掩饰自己。看到这里,黄承恩心中不能不暗暗佩服这个新收的弟子,他才14岁,就如此之圆滑,若在自己身边再栽培几年,经经风雨,见见世面,这将来定是前程无量,这是棵值得栽培的苗子,或许将来可以成为自己在宫中的左膀右臂,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黄承恩不禁暗自高兴。黄承恩有一妻一妾,他们收养了三个儿子,老大黄传宝,老二黄传根,老三黄传延,其中老大、老二是黄承恩的侄子,老三是大老婆娘家外甥,没有一个外人。这三个干儿子,两个大的已经结婚,老三比安德海大两岁。虽然干老子失了“根”,没了“宝”,但并不影响干儿子的荒淫无度,他们“齐心协力”,把干老子失去的,大把大把地全捞了回来。
这老大黄传宝,长得如石猴一般,两只小眼睛一转,坏点子便窜了出来。他娶一妻,纳三妾,还不过瘾,每天晚上逛妓院,下赌场。在风月场上空耗岁月,家里哪个丫头、老妈子稍有姿色。他也不放过,最使干老子不能容忍的是他竟勾引比自己大十岁的二娘,去年二娘怀上了他的孩子,气得干老子差一点没把小妾和干儿子一起掐死。家丑不可外扬,小妾跪在黄承恩的面前等候发落,气得老太监一个飞腿踢得小妾仰面朝天,孩子也踢掉了,关了小妾整整半年,经妻子调和才算平息了此事,黄承恩又把大儿子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他与二娘从此不敢偷鸡摸狗了。
这老二黄传根,嗜财如命,贪得无厌,铁公鸡一个——一毛不拔,这倒令他干老子挺满意。黄承恩在昌平县买了百十亩地,过去一直交给管家代管,黄承恩一直怀疑管家从中贪了不少,但鞭长莫及,自己整天忙于宫中之事,无暇去昌平督察,也只好听之任之。二儿子长大了,黄承恩便派老二去昌平管理农事,可谁知老二离京时,死活不愿意带老婆、小妾一起去,说什么乡下条件差,她们吃不消,这一妻一妾也不愿跟丈夫下乡吃苦,留在太监公公家,坐享其成,涂脂挂粉,争风吃醋。黄传根在昌平设起了外室,纳了一个妾,收了一个丫头,逍遥自在,夏秋两季收了租便带着外室游山玩水,不务正业。若不是他在西安逛妓院,看卜了一个名妓,死活非要为她赎身,外室一妾一丫头生怕娶了名妓抛弃她们,一气之下闹到京城黄府,黄承恩还以为二儿子在外规规矩矩收账呢。黄承恩真的很伤心,自己不能办到的事,在两个侄子身上全都发挥到“最佳”程度,他眼巴巴地看着他们胡作非为,暗自叹息。
唯有老三黄传延,是黄家的唯一规矩一点的,他今年16岁了,不赌也不嫖,但却是个大烟鬼。他是黄妻娘家外甥,生下来瘦弱无比,他爹娘在乡下种地,日子过的穷一些,他姨妈因脸蛋漂亮被太监黄承恩看中,娶做老婆,她不愁吃,不愁穿,只愁长夜难熬,为了打发时光,也为了老了以后有个指望,她恳请丈夫收养了老三。老三小的时候小脸红红的、圆圆的,非常可爱,曾受到老太监的夸奖。黄妻把钱都花在了老三的身上,供他读书,有什么好吃、好玩的也尽量满足他,衣服做了一套又一套,穿不完全压在了箱子底下,烂掉、霉掉。眼见老三学业有成,不像他两个哥哥那样不成大事,而谁料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爱上了
大烟,成了一个“瘾君子”。一次,黄承恩急匆匆外出,忘了把他的烟房锁上,老三去找干爹有事,他一进烟房便被一股奇异的香味给吸引住了,炕头摆着一只大烟枪,他好奇地吸了几口,觉得感觉很好,干脆学着干爹的模样,躺在炕上吸了起来,这下,可下不得了了,一来二去,他上了烟瘾,每天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烟不可以不吸。开始黄妻瞒着老太监,偷偷给老三弄点烟土,时间一长,黄承恩发火了,三个干儿子,没有一个成器的,赶走老三吧,从小看着他长大的,多少也有些感情,不舍得,只好自认儿子不争气。这老三自从吸上了大烟,一天天地瘦弱、憔怦,16岁的少年竟还没有安德海高,也没安德海胖。若不是安德海已经割了,黄承恩肯定会收养他为第四个干儿子。既然已经是阉人了,就让他进宫吧,只要对他好,或许比干儿子还有用。
想到这里,黄承恩便让妻子去找几件老三还没上身的新衣服来,也给这徒弟打扮打扮,安德海原来的一身新棉衣也太土气了,把他打扮漂亮一点更容易通过验收。黄妻捡了五六件新衣服让黄承恩亲自挑选,老太监看中了一身,打发仆人带安德海下去换衣服,打算马上带安德海人宫候选。
安德海换好衣服走了出来,果然帅极了:宝石蓝的小棉袍,外罩一件米色马夹,棉袍的袖口、领口都围上一层白绒绒的狐皮,一顶黑裘皮小帽,真像个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儿。表舅王毅顺见外甥如此一打扮,更显得漂亮,不禁暗自替安德海可惜:唉,多帅的小哥,这才14岁,便显得青春年少风流百态,若是到了十八九岁,还不是个美男子!可惜哟,如此一美貌少年,他不会懂得人间情爱,也体尝不到别有一番滋味的天伦之乐,他将生活在一个不正常的世界中。
黄承恩以极其欣赏的目光上下打量着这个新徒弟,也许,他要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在这个徒弟身上得到实现。
事实上,安德海的确没有让黄承恩失望,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三章 初入宫廷崭露头角 四、有幸入选
安德海连闯二关,最终走进了康慈宫,为他今后的道路开了一盏“绿灯”。righ
安德海随师傅黄承恩人宫待选,表舅告辞归府。安德海生怕不懂宫中的规矩,在宫中犯了忌讳,便要求和师傅坐在同一顶轿子里。黄承恩一想也是这个理儿,抓紧着路上的一个时辰,赶快教徒弟一些宫中的规矩、礼节、称呼,好让安德海顺利通过选拔,以便留在宫中。
黄承恩凭自己的经验,给安德海讲述了宫中有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候选童监要先到刑慎司验身,掌管验身的是由一些有经验的老太监和阔割大师“小刀刘”组成,几个人看毕验收合格,才能换上统一的太监服,这入宫后的第一关,就要使些银子。还好,安德海身上还揣着七八十两银子。然后被带到寿康宫,由康慈贵妃亲自挑选谁能留在她身边。一般地说,每年都有一两个幸运者能留在她的身边,其余的分在各官或去王府。宫中称太监为“公公”,自称“奴才”,称皇上是“万岁”,称皇后是“主子”,这诸多礼节,黄承恩整整讲了一路还没讲完,眼见着要进宫了,黄承恩只好作罢。
刚撩开轿帘,安德海发现外面又下起了大雪。这晴了几日,好端端的天,怎么又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雪花,随风飘洒。
古都银装素裹,远处一片混饨的灰白世界。冰冷的雪片被狂风吹得四处乱飞,不断地灌进安德海的脖子里,他打了个寒噤,缩了缩头,拉了拉皮帽,跟着黄承恩匆匆人内院。
这紧靠康慈宫的小西院,是内务府钦定的临时选童监的场所,一排堂屋,左右各三间厢房,院子虽不大,但用青石板铺了路,倒也显得清爽、整洁。安德海远离黄承恩在后面慢慢挪着小步,为何?安德海是个有心人,但知道今天选监,除了黄承恩在场,还有一个人,他肯定也会来的,此人便是李以凯。昨晚三爷带他已登门拜访,李以凯虽一脸的阴森样,但碍于三爷的面子,又看在安德海孝敬的一棵大人参、100两银子的份上,李公公也勉强答应了帮安德海的忙,可黄公公与李公公素来不和,若是让李公公看出自己与黄公公有什么特殊关系,那送的礼是小事,毁了自己的前程是大事,所以,安德海放慢了脚步。黄承恩还以为安德海初次进宫,胆子小,不敢快步走呢,人一多,事务繁忙,他也忘了招呼安德海,而安德海正求之不得,他站在小院的东南角,一言不发,生怕黄承恩注意到他。院子里已站满了前来候选的几十个童监,安德海打量着他们,这些人年纪也和自己相仿,有两个较小的,只有七八岁的模样,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敌不过自己的,这两个小的不用担心。院子的北面还站着20几个年纪大一点的,最大的约摸有十八九岁,记得二爷说过:童监入宫,年纪小的要占一点巧,因为年纪小好教导,皇上、皇后总喜欢挑小一点的留在身边,这20几个大的也不是自己的对手。还剩下十来个十四五岁的,他们也同样是一身的新装,辫子梳得光光溜溜的,安德海看到有两个人面目丑陋,他们是没有跟自己争高低的资格,还有一个一开口说话就光“啊,啊”几声,好像是个结巴。安德海观察着他们,在心里估量着,他信心十足地等待选
李以凯也到了,他与黄承恩拱了个手,从他们的笑容上可以看出那笑得是多么勉强,比哭还难看。“小刀刘”姗姗来迟,他不是宫里的人,大可不受宫规制约,在这个院子里,他显得比别人自由多了。40个童监排成了一排,由李以凯带着走进刑慎司。
刑慎司是内务府管辖的七司之一,专门负责童监的验收检查。这是关键性的一关,凡是自阉的,没割净的,或者割后留下后遗症的,一律过不了关,如果通过了这一门,一般地说,便可以留下来当太监。
安德海半年前自阉,由于没有经验,自己只割下了一点,后来表舅请到了“小刀刘”,“小刀刘”到南皮汤庄子又给他补了一刀,安德海也不知道这刀割得如何,到现在心里也没个底,万一刑慎司验收官提出什么,可就麻烦了。
一个一个童监进了屋又出了屋,他们之中多数人通过了验收,其中有两个人自阉没割净,被剔了出来。他们此时正站在门外哭呢,既然阉了,当不成太监,在社会上哪还有立足之地?安德海越想越怕,他的心里如十五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他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他用手按了按心口,想使自己平静下来,可事与愿违,两腿一个劲地发抖,他简直要瘫下去了。
“安德海。”
“到,不,不,是。”
安德海一着急,把一路上黄承恩教他的“庶”给忘了,脱口答了个“到”,他马上又改口,逗得几个老太监直发笑。其中一个把门的老太监看出了安德海的紧张情绪,他想逗安德海发急,便堵住小门,不让安德海进去,他又大声叫喊到:
“安德海,人没来么?”
“来了,来了,我就是。”
“你就是安德海,不像,你走远点,安德海进来。”
老太监装得挺严肃的样子,不理睬安德海,这下可把安德海急坏了,他又不愿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特别是当着李以凯的面前喊黄承恩来给他解围,于是只从棉袍内村里掏出三两银子,趁人没注意塞到了老太监的手里:
“公公多关照,在下确实是安德海。”
老太监本想逗安德海着急,自己取个乐,没曾想安德海小小的年纪如此之举动,心中不禁赞叹:
“这小子,会出息的。”
安德海进了小屋,黄承恩和李以凯各坐在外屋,里屋挂上了一道蓝门帘,屋里有一种神秘的空气挤出来。安德海不敢抬头,这两位太监总管,哪一个他也不敢打招呼,他只有装作不认识。
“是南皮汤庄子安德海吗?”
李以凯用他那阴沉沉的语调例行公事。
“回公公,小的是安德海。”
“进去吧。”
黄承恩一扬手,让安德海进里屋。安德海撩起门帘子,跨了进去。他往屋内一看,屋里空荡荡的,只铺了一张床,床上铺了一个蓝色的小垫被,连个枕头也没有。只见三个穿官服的人和“小刀刘”齐刷刷地站在床尾,安德海不知如何是好,手足无处放。其中一个人叫道:
“把衣服脱了。”
安德海把皮帽放到了床上,又动手脱棉袍。这是腊月初七,外面又下着大雪,北风呼呼叫,吹得窗户纸直响。棉袍刚一脱掉,安德海便浑身直发抖,他只穿了一条薄棉裤和一件薄薄的棉背心。
“再脱,快一点,怎么这么慢慢腾腾的。”
其中一个人有点急了,语调很生硬。安德海不敢违抗,又脱了棉背心,小棉裤,只剩下一个大裤衩了,安德海双手抱着双臂,想寻得一丝暖意。刚才那个发话的人着急了,上前两步,一把扯下安德海的裤衩,安德海连忙双手紧捂胯下,以求遮羞,他被这一突如其来的动作羞住了,双颊绯红,眼泪几乎落了下来。
“爬上床去,开始验收。”
三个官人和“小刀刘”不像在看人的羞处,反倒是在挑货物,翻过来,推过去,然后完事。安德海连忙跳下床,穿好了衣服,最难堪的一景总算过去了。“小刀刘”说要出去小解,其中一个人也跟着出去了,剩下的两个嘀咕了一会,冲着安德海摇了摇头。安德海一见这动作,感到势头不妙,连忙问:
“两位公公有什么意见吗?”
两位老太监对视了一下,其中一个发话了:
“听说你是自阉的,后来好像又补了一刀,对吗?”
“是的,是刘师傅给补的第二刀。”
“不过,我们看不像刘师傅的手艺,茬留得太大了,不合规定,这叫作没割净,不能进宫的。”
“的确是刘师傅割的,不信,你们等一会问他好了。”
“怎么,没割净还敢嘴硬。”
其中一个发火了。安德海心里一下子明白了,根本不是什么留茬太多,而且他们借“自阉”之口,想“敲竹杠’罢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安德海强忍心中的努火,掏出十两银子,递给每人五两。为什么这两个太监要诈安德海一笔呢?原来,把门的太监喊安德海时滞留了一段时间,其中一个太监急了,张头往外望,不早不晚正瞅见安德海掏银子塞与把门人,刚验收完毕,刘师傅和另外一个人又出去了,屋里只剩下他们两个太监,这便有了可乘之机,不敲白不敲。
安德海心中忿忿不平:这两个王八孙子,等有朝一日,小爷
混出个模样来,非来收拾你们不可。
通过了刑慎司的验收,下一步便是由黄承思、李以凯两位挑选何人留宫,何人进王府。这一关,安德海当然不用担心,这两位公公都拜访过,估计不会出什么问题。他们40名童监被带回了康慈宫旁边的小两院,由黄、李二人一一过目。40名童监排成一个横队,全部昂头挺胸立正站着。黄、李两人挨个察看,安德海站在第二十三个,黄公公走在前,李公公跟在后。他们一般是拍拍胸,踢踢腿,按按腰,拉拉手,以检查、确定每个人的力气如何。当然,容貌也很重要,长得不怎么顺眼的,马上就被拉出来,一边站着去,这些被挑下来的“劣质品”只能当伙夫、轿夫,或扫地、倒马桶。长相好一点的仍站在队伍里,等候最后的裁决。
安德海心里比刚才在刑慎司验收时踏实多了,他的脸色变得红润起来,站在雪地里显得英姿焕发,惹人怜爱。黄承恩走到了安德海的面前,他见徒弟如此之英俊,不由地产生一种怜爱之情,他随手拉了拉安德海的衣领(刚才安德海急着穿衣服,衣领上的狐毛围脖忘了拉出来),又拍拍了安德海的肩膀,似在夸奖徒弟真棒。这一亲昵的举止不觉引起了李以凯的警惕:
“好小子,昨天让马三带你去我家,我还以为你只攀我一人呢,没曾想,你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你倒巴上了黄承恩,今儿个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你100两银子落水里也能听个响,送给了本爷,我让你连个响也听不见。”
李以凯阴森森地冷笑了一声,从鼻子里挤出一个“哼”字,安德海全都看在眼里了,他可犯急了。
“怎么办?怎么办?”
安德海可不愿功亏一篑,好不容易一路闯过了这么多关,这时,可不能出岔子。
“哎哟,我的妈呀,疼死我了。”
安德海急中生智,捂着肚子连声叫疼,两位太监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叫声吸引住了,他们走到安德海的跟前,想看个究竟。
“怎么了,哪儿疼?”
黄承恩关切地问徒弟。安德海咬着下嘴唇,做出痛苦的样子,用手指了指肚子,黄承恩又靠近了一些,安德海身子向前一倾,眼见就要倒下去了,黄承恩连忙上前想扶住他,谁知安德海猛地向前一个踉跄将黄承恩绊倒,自己压倒了黄承恩的身上,黄承恩满身滚得都是雪,挣扎着想爬起来,无奈安德海死死地压在他的身上,一个劲地喊肚子疼。黄承恩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趴在雪地上嘴啃着雪。
这一幕喜剧性的情节,李以凯一点也没舍得放过,他在细心地观察雪地上两个人的表情,黄承恩一脸怒容,安德海已失去了刚才那种痛苦的神情,他是故意爬不起来的,是有意出黄承恩的洋相给李以凯看的。李以凯心中不禁洋洋得意,他露出了一丝笑容,上前推开安德海,扶起黄承恩。
“黄公公受惊了,这冰天雪地的可怎么受得了哟。”
李以凯装出一副关切的样子,嘲笑黄承恩,又转身向安德海吼道:
“还不快跪下来掌嘴,给黄公公赔罪。”
安德海一手捂着肚子,一手“刷、刷、刷”地给了自己几个耳刮子。这几个耳刮子可在关键时候起了大作用,一来,给了李以凯面子,李公公让他掌嘴,他毫不犹豫地打了自己,表示了对李公公命令的服从。二来,给黄承恩调了面子。本来,黄承恩满心关怀地来扶安德海,没想到被安德海绊了一跤(不过,安德海这一举动做得非常自然,黄承恩根本没有看出什么破绽)。在黄承恩看来,虽然安德海摔了他一跤,使他恼怒,但事出有因,若
不是安德海疼痛难忍,也不会如此之无礼,又加上安德海跪在雪地里捂着肚子掌自己的嘴,再大的气也消了。黄承恩平了平怒气,手一挥:
“罢了,站回去吧。”
安德海依然双手捂着肚子,表现出痛苦的神情。两位太监的目测总算过去了,他们商量了一下,都不约而同地相中了安德海和另外五个童监留在宫里侍奉皇上、皇后或阿哥、公主,其他的全部送进王府,侍奉王爷和福晋。天色已近午,这紧张的第一个上午就这么过去了。中午,宫里安排40名童监吃午饭,他们仍然留在小西院里,等候下午再作安排。安德海仍叫着肚子疼,他是希望黄承恩能把他带出来,背地里再好好地赔罪。果然,黄承恩真的以为安德海病了,便找来大医,开了药方子,可小西院无处熬药,无奈,黄承恩只好把安德海带到自己在宫中的住处,给安德海熬药。
黄承恩虽然在宫外有一大家子人,但平时里,他中午是不回家的,他在宫中也有一所屋子,比三爷住的小院大多了,有三间堂屋,两间东厢房,西面是个伙房。虽然不开火做饭,但大冬天他生了火,烧点水,烫烫脚,睡上一个午觉,也很惬意。
师徒二人来到了小院,黄承恩安排安德海在厢房躺着,自己去伙房熬药。不一会儿,汤药端来了,安德海皱着眉头喝了下去,好苦,但又不能不喝。为了前程,别说喝苦药,就是苦肉计也要受,这个简单的道理,安德海是明白的。时已过午,黄承恩需要休息,安德海喝了药也睡了。
一觉醒来,黄承恩伸了个懒腰,踢了踢腿,松松筋骨。咦,怎么床边有个人?黄承恩坐起来一看,是安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