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 第28节
被安德海这么一提,咸丰想起了一日在宫院小花园里散心时,确也曾听到过有人哼小曲。本来,宫中规矩很多,不允许宫女们哼小曲的,可怡红长期生活在永和宫,老妃子寂寞之时便令她唱小曲给自己解闷儿,怡红唱惯了,到了皇上身边也忘了犯了宫规了,而怡巧咸丰是个温厚之人,他对别人要求不是那么苛刻。怡红哼的小曲的确好听,咸丰终于注意到了怡红。
从那天起,每逢怡红来梳头时,咸丰总是专注地看她几眼,咸丰突然发现怡红长得太美了,白皙的皮肤似牛乳洗过一般,这在京城里是少有的。北京地处北方,一年四季多风沙,姑娘们的皮肤又干又燥,没江南姑娘这么细嫩。咸丰觉得怡红的双臂就像那白生生的莲藕,她的小手又巧又灵,篦子在她手中跳来跳去,一眨眼的工夫就上紧了劲。她的双眉微微上挑,睫毛又黑又长,遮住了双眸,红红的嘴唇,白白的牙齿,圆圆的脸庞,透出几份江南姑娘的含蓄与隽秀。怡红这几日就发现皇上总是盯着她看,今天被咸丰这专注的神情弄得手足无措。哪个少女不怀春,她隐隐约约地感到皇上火辣辣的目光,但她不敢妄想,她深知自己是汉人,又是平民,没那个福份。怡红低下了头,怡似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冷风的娇羞,咸丰更觉怡红美,目不转睛地看着怡红,怡红被皇上看羞了,一朵朵红霞飞出,她转身过去,强抑住内心的激动。咸丰生怕伤害到怡红,咳了一声,算是掩饰过去了。从这以后,每次给皇上梳头时,怡红都心不在焉,有时竟忘了该做什么。咸丰不恼也不怒,他在细细地品味和喜欢的女人在一起时的快乐。
春天过去了,初夏来临,宫院中的小花园里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儿,姹紫艳红,争奇斗妍。怡红梳完了早头,闲来无聊,她便坐在花园的石栏上望着池中的红金鱼发呆。咸丰退朝回来,他刚踏进宫门就看见怡红了,蹑手轻脚地走近怡红,怡红没感到有人来,仍低头不语。咸丰随手掐了一枝红牡丹夹在怡红的头上,怡红一楞,连忙下跪:
“皇上吉祥。”
“免礼。”
咸丰竟亲手将怡红扶起,怡红从没有跟异性这么贴近过,她只觉得耳根发热,呼吸加快。她这一紧张,竟说不出来一句话。
咸丰轻轻地勾住她的手,她既不敢挣脱,又不敢紧攥咸丰的手,双眸似有泪花,真可谓“梨花一枝春带雨”,美极了。就在这时,一个老宫女无意走了过来,怡红连忙挣脱咸丰之手,跑了。
怡红这天中午没来给皇上梳头,咸丰躺在龙榻上怎么也睡不着,怡红那半娇半嗔的憨态,那窈窕的身姿在他脑海里怎么也赶不走。咸丰对自己说:古人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己已
深深地陷入初恋之中,初恋的那份甜与苦折磨得咸丰茶不思,饭不想。
晚上,怡红来了,她先向皇上请了个跪安,然后打开黄云龙套包,取出梳子慢慢为咸丰梳头,按摩,咸丰舒服地闭上了眼睛。约模大半个时辰,完成梳头工作,怡红收拾工具,打算离去,咸丰突然一个箭步上去,牢牢地将怡红搂在怀里。他喘着粗气,向怡红的脸上、胸前吻了又吻。怡红酥倒在咸丰温暖的怀里,侍寝的宫女悄悄地把皇上卧室的房门关上了。怡红半推半就,咸丰与怡红这一对童男玉女完成了一项人生重大的课题。咸丰躺在龙榻上满足地发出了鼾声,怡红卧在咸丰的身边,她百感交集,是福还是祸?
从这以后,安德海便交待侍寝的宫女留意外面的动静,怡红姑娘可以随便随时来侍驾,足足半年多,咸丰与怡红夜夜共寝,恩恩爱爱。不久,康慈皇太后便知道了,她可大吃一惊,这皇上也太胡闹了,万一宫女生下个龙子,可怎么办呀!宫中不允许满汉通婚,若是怡红生了皇子,那爱新觉罗的血统就不纯了。咸丰与怡红正如胶似漆的,拆散他们也未免太残忍了,唯一补救的办法就是择吉日,完成咸丰的大婚,让皇上专一的情感有所转移。
公元1853年,爱新觉罗·奕宁钮祜禄氏为皇后,这位皇后就是后来的慈安皇太后。
由康慈皇太后提议,内务府遍召满蒙大臣的女儿,入宫备选。经过一层层过筛子式的严格挑选,最后只剩下六名候选人。
在这六名秀女中,咸丰看中了一个相貌端庄、气度不凡的钮祜禄家的女儿。咸丰认为皇后是母仪天下,最好选一个老成持重、知书达礼之人。常言道:“皇后重德,皇妃重色”,就这样钮祜禄之女入宫当了皇后。
这些日子,安德海忙得不亦乐乎,他是皇上身边的,皇上大婚比平民百姓家娶媳妇可要复杂多了。离大婚吉日还有一个多月,安德海便开始指挥各小太监、宫女把乾清宫打扫得一尘不染,又装修一番,同时还要劝说那位怡红姑娘知大礼,尽量远离皇上。开始,咸丰有点舍不得怡红离去,但无奈怡红地位卑微,又是个汉女,连嫔、妃之名也得不到,只好忍痛割爱舍弃她。怡红姑娘早就听人说过“天子无情”,不曾想,她与咸丰情投意合、恩恩爱爱还没几个月,便被皇上遗弃,她接受不了这个残酷事实,变得疯疯癫癫。安德海一手策划的闹剧就这么结束了,它以一位少女的灭亡为“句号”。
北京城里一片沸腾,自从乾隆五十五年清高宗八十大寿庆以来,几十年间没这么热闹过了。入京拜贺的地方官,解办贡品的差官,乘机前来做买卖的商人,看热闹的老百姓,一时云集京城,各类大小客栈、庙宇都住满了人。
在大婚日子的前几天,是皇后妆奁进宫的日子。这几天,从皇后家到皇宫的路上,被看热闹的人挤得水泄不通,人们都想开开眼界,看一看皇后那天下第一份嫁妆到底是如何丰盛。
这份嫁妆确实异常丰厚,光装嫁妆的彩亭就有300多台,整整用了三天才发完。那送嫁的队伍非常壮观,只见绵延不尽的黄缎彩亭,伴着悦耳的鼓乐声迤逦而来,彩亭中装满了各种首饰、古玩、衣服等等,抬妆奁的校尉身着红缎绣花彩褂,红黄相间,灿若彩霞。
三天后,册立皇后仪式正式开始,咸丰皇帝带领文武百官告祭天地、太庙后殿和奉先殿,最后来到太和殿,亲自审定“皇后玉册”和“皇后之宝”。这玉册上的字全用纯金铸成,缀在玉版上,由工部承制;而“皇后之宝”也用赤金铸成,四寸四分高,一寸二分见方,交龙钮,满汉文,由礼部承制。然后任命册封的使臣,使臣是咸丰的六弟,恭亲王奕沂。
奕沂带领册封队伍到了皇后的娘家。钮祜禄家已是灯火辉煌,在鼓乐声中,钮祜禄家在门口跪接册封,然后将册封放到正厅里,听宣册封,最后是皇后起轿。皇后坐的凤舆比普通轿子大的多,需16人抬轿;轿顶涂金,正中有一只很大的金凤凰,凤背上有一个金顶,周围有九只小金驾,嘴里都衔着长长的黄丝穗子。轿围是黄色缎子底,上边绣着蓝色凤凰,抱着红色双喜字,绣工极为精致。迎娶用的是全副卤簿仪仗,除了伞、棍、旗、牌、金瓜、钺、斧、节、扇之外,还有鼓瑟等乐器。迎亲队伍浩浩荡荡走进宫门。
一般民间娶亲,新郎要亲自迎亲,但皇帝是九五之尊,不能屈尊亲驾,因而用一柄龙形玉如意,上面由咸丰亲书一个“龙”宇,放在迎亲的凤舆中,以表示皇帝亲临奉迎皇后。子夜零时,大婚典礼开始,皇后的凤舆入正宫,一时鼓乐齐鸣,仪仗、车辆一字排开,无数的宫灯闪出令人目眩的异彩,咸丰与皇后身着红色的龙凤同和袍在坤宁宫准备拜天地。
皇上大婚,普天同庆,午门以内,特谕开夜禁,凡是身穿花衣的人都可以入午门观看热闹。平时官禁很严,寻常百姓无缘入内,这会儿开禁了,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既可以一睹大婚盛况,又可一探皇宫幽秘。因此,人们纷纷买戏装,全京城戏楼被抢购一空,有的人没买到戏装,便买来花布临时在身上围一圈,也算花衣了。
皇后的凤舆人乾清门,皇后下轿,一手捧着一个苹果,随侍宫女把苹果接住,福晋、命妇立即奉上宝瓶,这宝瓶内装满了金银线、小金银锭、金玉如意、红宝石以及杂粮五谷。一瓶虽小,却盛着人间富贵,是名副其实的宝瓶。皇后手接宝瓶,缓缓跨入交泰殿。入殿门时,在门槛上设一双朱漆马鞍,鞍下放两个苹果,皇后跨过去,意谓着“平平安安”。再至坤宁宫拜天地,拜完大地,咸丰揭下皇后的红盖头,一起走向喜床。
喜床上的被褥十分考究,上绣“龙凤呈祥”图案,夫妻同坐喜床吃“子孙饽饽”。一个官员在窗外高诵祝词,几个宫女有条不紊地在卧室里摆下一桌筵席,叫作“合卺宴”。皇上、皇后饮下交杯酒,这便到了天亮。新人双双入寝,坤宁宫外人们还在闹腾着。
第三章 初入宫廷崭露头角 七、叶赫·兰儿
咸丰挚爱才貌双全、贤淑温厚的皇后,而安德海却悄悄地把秀女叶赫·兰儿推荐给咸丰。righ
咸丰立了个才貌双全,贤淑温厚的皇后,大婚以后,夫妻俩情深似海,百般恩爱,康慈皇太后了却了一桩心事。这几年风调雨顺,国民安康,咸丰稳坐江山,不必细说。
安德海在乾清宫尽责尽职,深得咸丰的宠信,皇上的起居生活大多由他一手操办。他办事心细、周到,虽不是乾清宫的总管太监,但比总管太监还有权。皇上立了皇后以后,又册封了几个贵妃。平时,皇上独居乾清宫,他与皇后是结发夫妇,交往比较自由,皇上可以随时到皇后住的坤宁宫去,并留在坤宁宫过夜,皇后只须派个小太监禀告一声,也随时可以去乾清宫,并留在乾清宫陪伴皇上。皇上主管国家大事,皇后主管后宫诸事,正如寻常百姓家的“男主外,女主内”,皇后从不干预朝政之事,群臣百官无不赞扬皇后知书达礼,贤淑德厚。其他妃子并不能随便出入乾清宫,她们的行动是受到限制的,她们是否能受到皇上的宠幸,一方面在乎自己有无魅力,让皇上爱上自己;另一方面,太
监在这里也起一定的作用。宫中的规定是每天晚膳时,太监把妃子的头牌(写上妃子姓名的牌子)装在一个大银盘子里,跪奉给皇上,皇上如果有意宠幸哪一个妃子,便把这个妃子的头牌拿出来,递与太监;如果无意和妃子同房,便把手一挥,说个“去”,太监就可以退下去了,太监知道,今个晚上皇上要和皇后同房或独寝。咸丰皇皇帝这等私事便是由安德海掌管的,所以,妃子们都纷纷讨好安公公,让安公公故意把自己的头牌多在皇上眼前晃几次,甚至有时安德海也向皇上推荐某一嫔妃。
安德海把当夜被召的嫔妃姓名记在“承幸薄”上,然后把“承幸薄”拿给皇后过目,由皇后铃印,方可召幸。他再去被召幸的妃子那里通知一声,便站在门外等候,妃子在自己宫中精心地梳洗打扮一番,然后安德海命一个身强力壮的太监用红毯裹住妃子背到皇上寝宫,先由两位宫女为妃子沐浴,再将妃于赤身裸体抱到皇上的龙床上,从皇上脚下掀开被子,自己慢慢爬到皇上的身边卧下,安德海和宫女们退出寝宫在门外等候。约摸一个时辰,安德海便要里要凑近窗下,高唱一句“是时候了”。皇上不应,隔半个时辰再唱一句,直到皇上咳嗽一声为止。有的时候,皇上留妃子过夜,安德海就要在门外静候一夜,哪个妃子巴结他,他便不催,哪个妃子和“安公公”过不去,他便紧催,催得咸丰心烦意乱,便让太监把妃子从皇上的脚下拖出去,仍用红毯裹起来,送到嫔妃自己的宫中。妃子离去后,安德海马上上前跪问:“留不留?”皇上如说“留”,他便通知敬事房把该妃子的姓名及被宠幸日期记己下来,以便日后推算受孕日期。如果皇上说“不留”,安德海便赶赴刚才被宠幸妃子的住处,只须在妃子的股穴上稍稍一按,龙精便流出来了。
这样一来,安德海在后宫生活中的权力很大,咸丰几乎每天都召幸妃子,他也记不清说“留”或“不留”,妃子能否受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德海的意愿。安德海是极端聪明之人,至今为止,在咸丰宠幸的妃子中尚无一人和“安公公”真正地心贴心,他可不愿皇上第一个皇子的母亲不是自己的中意人,那样将来她母凭子贵做了皇太后或皇贵妃,也对“安公公”无所帮助。安德海要用心地物色一个和自己相投合的人,让她为咸丰生龙子,将来也好借她的威望扶“安公公”一把。找了几年,他蓦然发现一个女人正是自己多年寻觅之人,她就是叶赫·兰儿。
安徽合肥有一个候补道员,名叫叶赫那拉惠征,他官职低微,家境贫困,生活穷极潦倒,自己的官俸无以维持开销,其妻和两个女儿只好收点活,帮人家缝缝补补,补贴家用。一家人过着极端拮据的生活。大女儿叫兰儿,她虽只有十三四岁,但发育良好,出落成一个婷婷玉立的大姑娘了。兰儿心灵手巧,针线活做得可精巧了,邻居大娘。婶子们都爱请她剪个花样,裁个衣服,她也每每乐于助人,所以人们见到她都亲切地喊一声:
“兰儿姑娘。”
兰儿也大大方方地和他们打个招呼。16岁的兰儿如一朵出水芙蓉,十分招人喜爱。她成了方圆十来里有名的大美人,青春的朝气映在那一张光彩四溢的脸上,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左顾右盼,十分动人。兰儿家的隔壁住着一个后生,比兰儿大两岁,兰儿称他为“荣大哥”。荣大哥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每次见到兰儿便憨厚地一笑,兰儿也报之以甜甜的微笑,但他们俩从没单独在一块呆过。
这天,兰儿端着木盆到河边去洗衣服,合肥是包拯的故乡,兰儿家住在包公祠的后面,包公祠后面有条包河,河水长年绿水长流,小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兰儿洗完衣服,抬头一看,天色还早,她环视一下左右无人,便解开大辫子,在河里洗头,洗完头她将乌黑光亮的头发梳理好,散技在肩上,又将裙
子撩起,坐在岸边,用双脚拍击水面,惬意极了。正在这时,后面传来木桶的“吱吱”声,兰儿转脸一看,是“荣大哥”来了,她连忙将脚缩回,穿上了鞋子。荣大哥打满了水,冲兰儿憨厚地一笑,挑着水担子走了。望着荣大哥远去的背影,兰儿的心怦然一动:多么健美的小伙子,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矫健的步伐,那大手一定很有力。
兰儿不敢多想,她的脸不禁羞红了。16岁的姑娘了,心中隐隐约约有一种遐想。兰儿和别的姑娘不同,其他姑娘一过15岁便有人说媒,盼着出嫁。兰儿可不愿出嫁,常言道“女儿是娘家的公主”,到了婆家,吃苦受累也得不到一句称赞。她从母亲布满皱纹的脸上隐隐约约能看到母亲年轻时的风采,若不是嫁给叶赫惠征,怎能40来岁如同老太太一般,整日佝楼着背,喘着粗气,这就是女人出嫁的下场。兰儿也明白有一天自己非出嫁不可,但她想嫁的人必须有能力养活兰儿,不让兰儿像母亲那样终生劳作,不得温饱。
“荣大哥虽然年轻雄俊,但他家太穷了。”兰儿想着想着走进了家门。
“姐姐真漂亮,就像仙女下凡。”
妹妹以惊慕的目光注视着兰儿,兰儿被妹妹看得不好意思了,红着脸低下了头。兰儿姐妹两人,还有一个弟弟,弟弟年幼,妹妹身单力薄,父母年迈,所以家里的粗活重活都落到了兰儿的身上。她虽然身体纤细,但做饭、洗衣、挑水、打柴样样都干。洗完衣服,做了饭,兰儿便拿了把砍柴刀到河边的树林里打柴去了。不一会儿,一捆柴便抬在了兰儿的肩上,她低着头正吃力地走着。
“兰儿妹妹,我帮你背柴吧。”
身后传来荣大哥的声音。原来,漂亮的兰儿早已在荣大哥的心裹扎下了根。18岁的大小伙子早也思,夜也盼,希望和兰儿相好,所以刚才兰儿来洗衣服,荣大哥连忙出来挑水,兰儿出来砍柴,荣大哥又跟随到了河边树林里,他总想为兰儿做点什么,兰儿的身影就像一块磁铁石,牢牢地吸住荣大哥的目光。兰儿没有多大力气,又砍了这么多柴,她真的累了,便放下柴担,让荣大哥帮忙。
“兰儿,今晚你出来一下,还在这里,我给你看一件宝贝。”
荣大哥终于鼓足了勇气,向心爱的兰儿发出约会的请求。兰儿一笑,头一仰并没说什么。到了晚上,兰儿和母亲、妹妹坐在昏暗的油灯下做针线,平日里兰儿心灵手巧,针线活又好又快,可今晚心不在焉,一会儿针扎手了,一会儿缝错了,母亲和妹妹只顾低头做活,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兰儿的情绪上的变化。
“荣大哥一定在小河边等着呢,”
兰儿猜想着荣大哥此时一定等得很焦急,她从荣大哥的眼神里早已明白荣大哥对自己的爱慕。去,还是不去?去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兰儿不敢多想。不去?荣大哥的身影总是在眼前晃来晃去。
“娘,二婶向我讨个花样,我去去就来。”
兰儿向娘撒了个谎,先飞奔至二婶家,匆匆剪了个花样便跑到了小河边。
“兰儿妹妹。”
荣大哥从树林里走了出来,他等呀等,盼呀盼,几乎绝望了,正转身要走,突然,他的眼前一亮:是兰儿。兰儿正朝林子里跑来。兰儿由于紧张和害怕,身子一个劲儿地发抖,荣大哥脱下自己的小褂,轻轻地披在兰儿的身上。
“兰儿妹妹,你看这是什么?”
荣大哥从怀中掏出一个物品放在手心,兰儿见那物品在黑夜
中一闪一闪的,非常好看,便好奇地问道:
“这一闪一闪的是何宝物?”
荣大哥轻声地说:
“这就是夜明珠,是我小时候从奶奶的妆奁盒中拿的,后来奶奶发现她心爱的宝贝丢了,大吵大闹,吵得我躲在门后不敢说话。奶奶死后,我时常把它拿出来玩,你要是喜欢,我就把这夜明珠送给你。”
兰儿长这么大,唯一的首饰就是母亲送给她的一个铜戒指,平日里她不舍得戴,只有过节过年时,她才拿出来看一看,然后再收好。荣大哥手中的这颗夜明珠晶莹闪亮,实在好看,兰儿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手。荣大哥把夜明珠送到兰儿的小手上,兰儿攥紧这颗夜明珠,荣大哥俯在她的身边柔声地问:
“喜欢吗?等你做新娘子的时候,我要看到你戴上它。”
黑夜中,兰儿的睑在发烫,心在嘭嘭直跳,荣大哥紧紧地握住兰儿的手,兰儿依偎在他那宽厚的胸前。星星闭上了眼睛,仿佛给这两个痴情人一个温柔的世界:
“兰儿,我要你做我的老婆。”
荣大哥在兰儿耳边呢哺着,兰儿猛地推开心爱的人,往回跑去,她的耳边一直响着一个声音:
“不能,不能,不能走错这一步,我不能嫁荣大哥,我要嫁一个有权、有财、有势的人。”
兰儿一口气跑到了家里,母亲见女儿面色花白,气喘吁吁,连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兰儿望着四面透风的墙,无语的泪水落了下来。
兰儿在挣脱爱的煎熬中总算咬牙挺了过来,就在这时叶赫那拉家族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父亲叶赫那拉惠征因病去世了。孤儿寡妇十分凄惨,几个穷朋友凑了点钱,劝她们母女扶柩回京。
一路艰辛,不必细说。这日她们坐小船到了新江,江上正刮着大风,波浪几乎将小船掀翻,兰儿紧靠在船舱里,泪水顺着两腮直往下流,年仅16岁的姑娘竞要挑起生活的重担,父亲殡天后,又如何安排,照料这全家人的生活?兰儿觉得前途渺茫,她不禁想起了荣大哥。
“娘,我饿。”
年幼的小弟弟依在母亲的怀里,吵着肚饿。这漫无边际的大江上,到哪里去买吃的?临离开合肥时,邻居大娘、大婶们有的送鸡蛋,有的送烙馍,这些日子就是靠这些东西充饥的,鸡蛋早些时候就已吃完了,前天烙馍也只剩几张了,兰儿心里十分焦急。离京都还远着呢,盘缠已没几个铜子了,可怎么办呀!
天渐黑,小船停泊在岸边,母亲和妹妹、弟弟都睡着了,兰儿也觉得饥饿难忍,她向外伸头望了望:天在黑,伸手不见五指。兰儿躺在船舱里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一觉醒来,天已大亮,隐隐约约看见岸边的东南方向有些人家,兰儿揣着一些碎银子,准备上岸去买些吃的来。
“姑娘,烦问姑娘,这船可是扶柩回京之人?”
一个官差模样的人站在岸边向兰儿打听,兰儿一听有人打听她们家的人,很是诧异。父亲在安徽合肥当差,与这新江并无往来,来者何人?兰儿怯怯地点了点头。
“我们知县大人让本差送给姑娘300两银子,请姑娘收下。”
听到官差这句话,兰儿更是莫名其妙了,她迟疑地不肯向前。那官差又说:
“知县大人怕你们回京盘缠不够,昨天凑了300两银子,快收下吧。”
兰儿心想:这知县大人也许是父亲早年的同僚吧,既然人家有心帮助自己,为何不收呢?这恩情日后再报。于是兰儿在岸上
收下了300两银子,这银子真可谓是雪中送炭,帮了兰儿一家的大忙了。
新江知县吴棠为何差人派银两与叶赫家,其实,他根本不认得叶赫惠征,正巧,吴棠的一个同僚病故,其家人也运柩回京,其船也停泊在新江,那差人马虎,不打听清楚乱送一气,无意中把银子送到了兰儿的船上,解决了叶赫家的燃眉之急。这一错倒使得兰儿能顺利回到京城,安葬惠征。
回京葬了父亲,兰儿一家在京城一个偏僻的小胡同里安了个家。叶赫那拉家也是旗人后裔,但是与当今皇上爱新觉罗氏是死对头,传说清太祖努尔哈赤下属发现了一块石碑,古碑上刻有“灭建州者叶赫”六个字,因此,努尔哈赤下令消灭叶赫氏,但他的皇后是叶赫女子,她苦苦哀求太祖留叶赫那拉氏的一个小男孩,以传后代,但从此爱新觉罗皇族不可与叶赫后代婚配。到了道光年间,时间过了二三百年,祖训也慢慢被人淡忘了,当年的小男孩后来娶妻生子、繁衍后代,道光年间,叶赫传人已达300人之多,但无一人与皇族婚配,也无一人官居高职。
兰儿一家住在一个叫芳嘉园的胡同里,离朝阳门很近,这里住的大多数是穷苦的人家。回京后,她们用没花完的100两银子买了个小杂货铺,做点儿小本生意以维持生活。日子勉强过下去了。一年后,道光皇帝驾崩,咸丰皇帝登基,咸丰二年,内务府张罗着筹办皇上大婚,同时为皇上选挑了一批秀女。秀女不一定都能当妃子,但妃子一般由秀女熬出来的。这年,兰儿17岁。
17岁的大姑娘,艳丽可爱,光彩照人,尤其是那婷婷玉立的身姿尤其诱人。兰儿虽是旗人,但她的母亲是汉人,兰儿又生在江南,长在合肥,她既有旗人的痕迹,又不乏江南女子的隽秀。17岁的兰儿决心去碰碰运气。
“兰儿,算了,天底下漂亮姑娘有的是,哪就选上你了,再说,真的当了秀女也不一定被皇上看中,有的秀女、才人一辈子也没挨上皇帝的边,孤独一生很可怜。”
母亲是从心底里关心、疼爱女儿,兰儿十分清楚,但母亲见识太残,起码兰儿这么认为。兰儿想:当秀女是通向荣华富贵的第一步,不迈这第一步,慢慢再去努力争取,难道还想一步登天当皇后不成?她兰儿没这个命。
兰儿没有听从母亲的劝告,她宁愿冒一辈子不被皇上宠幸的危险,也不愿嫁给平民做老婆,她不能忍受穷困潦倒的生活。这天,内务府公开选美,兰儿来了。
她身穿翠绿色长裙,裙子外面套一件乳白色小袄,没有涂脂,也没有抹粉,更没任何首饰,在内务府院内婷婷娉娉走了一圈。她很幸运,和其他九名少女被一眼看中,选为秀女。兰儿高兴得心里乐开了花,她觉得自己命运很不错,缺银两,便有人送银子,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又被选为秀女。也可能是冥冥上苍觉得太祖灭叶赫太残忍,二三百年后让叶赫的一个女儿来讨债的吧。
叶赫·兰儿走进了皇宫,大清皇宫从此不太平。
兰儿还只是个秀女,她离宝座还远的很哩,然而,她在一步一步地走向宝座。
坤宁宫里,热闹非凡,新皇后与咸丰皇帝刚度完蜜月,意犹未尽,皇上几乎夜夜留宿坤宁宫。皇后雍容华贵,贤淑温和,不管丈夫咸丰说什么,她都笑着点头称是。面对这百般柔顺的妻子,咸丰似乎也少了许多放荡,他对皇后与其说是爱,还不如说是敬,他甚至有一种恋母的感觉。在咸丰的记忆中,母亲也和自己的皇后一样端庄娴淑,雍容不俗。没事时,他便与皇后谈诗作文,吟诵名句,其乐无穷。咸丰对皇后这份深沉的敬爱,引起宫中众人对皇后的敬爱,皇上在皇后面前收敛了轻佻浮薄,更无亵容押语,就连打情骂俏也不曾有,他从内心里敬重和爱慕皇后,
和皇后在一起时,咸丰便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心里非常充实,他把皇后当成了最亲密的朋友。
从那天起,每逢怡红来梳头时,咸丰总是专注地看她几眼,咸丰突然发现怡红长得太美了,白皙的皮肤似牛乳洗过一般,这在京城里是少有的。北京地处北方,一年四季多风沙,姑娘们的皮肤又干又燥,没江南姑娘这么细嫩。咸丰觉得怡红的双臂就像那白生生的莲藕,她的小手又巧又灵,篦子在她手中跳来跳去,一眨眼的工夫就上紧了劲。她的双眉微微上挑,睫毛又黑又长,遮住了双眸,红红的嘴唇,白白的牙齿,圆圆的脸庞,透出几份江南姑娘的含蓄与隽秀。怡红这几日就发现皇上总是盯着她看,今天被咸丰这专注的神情弄得手足无措。哪个少女不怀春,她隐隐约约地感到皇上火辣辣的目光,但她不敢妄想,她深知自己是汉人,又是平民,没那个福份。怡红低下了头,怡似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冷风的娇羞,咸丰更觉怡红美,目不转睛地看着怡红,怡红被皇上看羞了,一朵朵红霞飞出,她转身过去,强抑住内心的激动。咸丰生怕伤害到怡红,咳了一声,算是掩饰过去了。从这以后,每次给皇上梳头时,怡红都心不在焉,有时竟忘了该做什么。咸丰不恼也不怒,他在细细地品味和喜欢的女人在一起时的快乐。
春天过去了,初夏来临,宫院中的小花园里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儿,姹紫艳红,争奇斗妍。怡红梳完了早头,闲来无聊,她便坐在花园的石栏上望着池中的红金鱼发呆。咸丰退朝回来,他刚踏进宫门就看见怡红了,蹑手轻脚地走近怡红,怡红没感到有人来,仍低头不语。咸丰随手掐了一枝红牡丹夹在怡红的头上,怡红一楞,连忙下跪:
“皇上吉祥。”
“免礼。”
咸丰竟亲手将怡红扶起,怡红从没有跟异性这么贴近过,她只觉得耳根发热,呼吸加快。她这一紧张,竟说不出来一句话。
咸丰轻轻地勾住她的手,她既不敢挣脱,又不敢紧攥咸丰的手,双眸似有泪花,真可谓“梨花一枝春带雨”,美极了。就在这时,一个老宫女无意走了过来,怡红连忙挣脱咸丰之手,跑了。
怡红这天中午没来给皇上梳头,咸丰躺在龙榻上怎么也睡不着,怡红那半娇半嗔的憨态,那窈窕的身姿在他脑海里怎么也赶不走。咸丰对自己说:古人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己已
深深地陷入初恋之中,初恋的那份甜与苦折磨得咸丰茶不思,饭不想。
晚上,怡红来了,她先向皇上请了个跪安,然后打开黄云龙套包,取出梳子慢慢为咸丰梳头,按摩,咸丰舒服地闭上了眼睛。约模大半个时辰,完成梳头工作,怡红收拾工具,打算离去,咸丰突然一个箭步上去,牢牢地将怡红搂在怀里。他喘着粗气,向怡红的脸上、胸前吻了又吻。怡红酥倒在咸丰温暖的怀里,侍寝的宫女悄悄地把皇上卧室的房门关上了。怡红半推半就,咸丰与怡红这一对童男玉女完成了一项人生重大的课题。咸丰躺在龙榻上满足地发出了鼾声,怡红卧在咸丰的身边,她百感交集,是福还是祸?
从这以后,安德海便交待侍寝的宫女留意外面的动静,怡红姑娘可以随便随时来侍驾,足足半年多,咸丰与怡红夜夜共寝,恩恩爱爱。不久,康慈皇太后便知道了,她可大吃一惊,这皇上也太胡闹了,万一宫女生下个龙子,可怎么办呀!宫中不允许满汉通婚,若是怡红生了皇子,那爱新觉罗的血统就不纯了。咸丰与怡红正如胶似漆的,拆散他们也未免太残忍了,唯一补救的办法就是择吉日,完成咸丰的大婚,让皇上专一的情感有所转移。
公元1853年,爱新觉罗·奕宁钮祜禄氏为皇后,这位皇后就是后来的慈安皇太后。
由康慈皇太后提议,内务府遍召满蒙大臣的女儿,入宫备选。经过一层层过筛子式的严格挑选,最后只剩下六名候选人。
在这六名秀女中,咸丰看中了一个相貌端庄、气度不凡的钮祜禄家的女儿。咸丰认为皇后是母仪天下,最好选一个老成持重、知书达礼之人。常言道:“皇后重德,皇妃重色”,就这样钮祜禄之女入宫当了皇后。
这些日子,安德海忙得不亦乐乎,他是皇上身边的,皇上大婚比平民百姓家娶媳妇可要复杂多了。离大婚吉日还有一个多月,安德海便开始指挥各小太监、宫女把乾清宫打扫得一尘不染,又装修一番,同时还要劝说那位怡红姑娘知大礼,尽量远离皇上。开始,咸丰有点舍不得怡红离去,但无奈怡红地位卑微,又是个汉女,连嫔、妃之名也得不到,只好忍痛割爱舍弃她。怡红姑娘早就听人说过“天子无情”,不曾想,她与咸丰情投意合、恩恩爱爱还没几个月,便被皇上遗弃,她接受不了这个残酷事实,变得疯疯癫癫。安德海一手策划的闹剧就这么结束了,它以一位少女的灭亡为“句号”。
北京城里一片沸腾,自从乾隆五十五年清高宗八十大寿庆以来,几十年间没这么热闹过了。入京拜贺的地方官,解办贡品的差官,乘机前来做买卖的商人,看热闹的老百姓,一时云集京城,各类大小客栈、庙宇都住满了人。
在大婚日子的前几天,是皇后妆奁进宫的日子。这几天,从皇后家到皇宫的路上,被看热闹的人挤得水泄不通,人们都想开开眼界,看一看皇后那天下第一份嫁妆到底是如何丰盛。
这份嫁妆确实异常丰厚,光装嫁妆的彩亭就有300多台,整整用了三天才发完。那送嫁的队伍非常壮观,只见绵延不尽的黄缎彩亭,伴着悦耳的鼓乐声迤逦而来,彩亭中装满了各种首饰、古玩、衣服等等,抬妆奁的校尉身着红缎绣花彩褂,红黄相间,灿若彩霞。
三天后,册立皇后仪式正式开始,咸丰皇帝带领文武百官告祭天地、太庙后殿和奉先殿,最后来到太和殿,亲自审定“皇后玉册”和“皇后之宝”。这玉册上的字全用纯金铸成,缀在玉版上,由工部承制;而“皇后之宝”也用赤金铸成,四寸四分高,一寸二分见方,交龙钮,满汉文,由礼部承制。然后任命册封的使臣,使臣是咸丰的六弟,恭亲王奕沂。
奕沂带领册封队伍到了皇后的娘家。钮祜禄家已是灯火辉煌,在鼓乐声中,钮祜禄家在门口跪接册封,然后将册封放到正厅里,听宣册封,最后是皇后起轿。皇后坐的凤舆比普通轿子大的多,需16人抬轿;轿顶涂金,正中有一只很大的金凤凰,凤背上有一个金顶,周围有九只小金驾,嘴里都衔着长长的黄丝穗子。轿围是黄色缎子底,上边绣着蓝色凤凰,抱着红色双喜字,绣工极为精致。迎娶用的是全副卤簿仪仗,除了伞、棍、旗、牌、金瓜、钺、斧、节、扇之外,还有鼓瑟等乐器。迎亲队伍浩浩荡荡走进宫门。
一般民间娶亲,新郎要亲自迎亲,但皇帝是九五之尊,不能屈尊亲驾,因而用一柄龙形玉如意,上面由咸丰亲书一个“龙”宇,放在迎亲的凤舆中,以表示皇帝亲临奉迎皇后。子夜零时,大婚典礼开始,皇后的凤舆入正宫,一时鼓乐齐鸣,仪仗、车辆一字排开,无数的宫灯闪出令人目眩的异彩,咸丰与皇后身着红色的龙凤同和袍在坤宁宫准备拜天地。
皇上大婚,普天同庆,午门以内,特谕开夜禁,凡是身穿花衣的人都可以入午门观看热闹。平时官禁很严,寻常百姓无缘入内,这会儿开禁了,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既可以一睹大婚盛况,又可一探皇宫幽秘。因此,人们纷纷买戏装,全京城戏楼被抢购一空,有的人没买到戏装,便买来花布临时在身上围一圈,也算花衣了。
皇后的凤舆人乾清门,皇后下轿,一手捧着一个苹果,随侍宫女把苹果接住,福晋、命妇立即奉上宝瓶,这宝瓶内装满了金银线、小金银锭、金玉如意、红宝石以及杂粮五谷。一瓶虽小,却盛着人间富贵,是名副其实的宝瓶。皇后手接宝瓶,缓缓跨入交泰殿。入殿门时,在门槛上设一双朱漆马鞍,鞍下放两个苹果,皇后跨过去,意谓着“平平安安”。再至坤宁宫拜天地,拜完大地,咸丰揭下皇后的红盖头,一起走向喜床。
喜床上的被褥十分考究,上绣“龙凤呈祥”图案,夫妻同坐喜床吃“子孙饽饽”。一个官员在窗外高诵祝词,几个宫女有条不紊地在卧室里摆下一桌筵席,叫作“合卺宴”。皇上、皇后饮下交杯酒,这便到了天亮。新人双双入寝,坤宁宫外人们还在闹腾着。
第三章 初入宫廷崭露头角 七、叶赫·兰儿
咸丰挚爱才貌双全、贤淑温厚的皇后,而安德海却悄悄地把秀女叶赫·兰儿推荐给咸丰。righ
咸丰立了个才貌双全,贤淑温厚的皇后,大婚以后,夫妻俩情深似海,百般恩爱,康慈皇太后了却了一桩心事。这几年风调雨顺,国民安康,咸丰稳坐江山,不必细说。
安德海在乾清宫尽责尽职,深得咸丰的宠信,皇上的起居生活大多由他一手操办。他办事心细、周到,虽不是乾清宫的总管太监,但比总管太监还有权。皇上立了皇后以后,又册封了几个贵妃。平时,皇上独居乾清宫,他与皇后是结发夫妇,交往比较自由,皇上可以随时到皇后住的坤宁宫去,并留在坤宁宫过夜,皇后只须派个小太监禀告一声,也随时可以去乾清宫,并留在乾清宫陪伴皇上。皇上主管国家大事,皇后主管后宫诸事,正如寻常百姓家的“男主外,女主内”,皇后从不干预朝政之事,群臣百官无不赞扬皇后知书达礼,贤淑德厚。其他妃子并不能随便出入乾清宫,她们的行动是受到限制的,她们是否能受到皇上的宠幸,一方面在乎自己有无魅力,让皇上爱上自己;另一方面,太
监在这里也起一定的作用。宫中的规定是每天晚膳时,太监把妃子的头牌(写上妃子姓名的牌子)装在一个大银盘子里,跪奉给皇上,皇上如果有意宠幸哪一个妃子,便把这个妃子的头牌拿出来,递与太监;如果无意和妃子同房,便把手一挥,说个“去”,太监就可以退下去了,太监知道,今个晚上皇上要和皇后同房或独寝。咸丰皇皇帝这等私事便是由安德海掌管的,所以,妃子们都纷纷讨好安公公,让安公公故意把自己的头牌多在皇上眼前晃几次,甚至有时安德海也向皇上推荐某一嫔妃。
安德海把当夜被召的嫔妃姓名记在“承幸薄”上,然后把“承幸薄”拿给皇后过目,由皇后铃印,方可召幸。他再去被召幸的妃子那里通知一声,便站在门外等候,妃子在自己宫中精心地梳洗打扮一番,然后安德海命一个身强力壮的太监用红毯裹住妃子背到皇上寝宫,先由两位宫女为妃子沐浴,再将妃于赤身裸体抱到皇上的龙床上,从皇上脚下掀开被子,自己慢慢爬到皇上的身边卧下,安德海和宫女们退出寝宫在门外等候。约摸一个时辰,安德海便要里要凑近窗下,高唱一句“是时候了”。皇上不应,隔半个时辰再唱一句,直到皇上咳嗽一声为止。有的时候,皇上留妃子过夜,安德海就要在门外静候一夜,哪个妃子巴结他,他便不催,哪个妃子和“安公公”过不去,他便紧催,催得咸丰心烦意乱,便让太监把妃子从皇上的脚下拖出去,仍用红毯裹起来,送到嫔妃自己的宫中。妃子离去后,安德海马上上前跪问:“留不留?”皇上如说“留”,他便通知敬事房把该妃子的姓名及被宠幸日期记己下来,以便日后推算受孕日期。如果皇上说“不留”,安德海便赶赴刚才被宠幸妃子的住处,只须在妃子的股穴上稍稍一按,龙精便流出来了。
这样一来,安德海在后宫生活中的权力很大,咸丰几乎每天都召幸妃子,他也记不清说“留”或“不留”,妃子能否受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德海的意愿。安德海是极端聪明之人,至今为止,在咸丰宠幸的妃子中尚无一人和“安公公”真正地心贴心,他可不愿皇上第一个皇子的母亲不是自己的中意人,那样将来她母凭子贵做了皇太后或皇贵妃,也对“安公公”无所帮助。安德海要用心地物色一个和自己相投合的人,让她为咸丰生龙子,将来也好借她的威望扶“安公公”一把。找了几年,他蓦然发现一个女人正是自己多年寻觅之人,她就是叶赫·兰儿。
安徽合肥有一个候补道员,名叫叶赫那拉惠征,他官职低微,家境贫困,生活穷极潦倒,自己的官俸无以维持开销,其妻和两个女儿只好收点活,帮人家缝缝补补,补贴家用。一家人过着极端拮据的生活。大女儿叫兰儿,她虽只有十三四岁,但发育良好,出落成一个婷婷玉立的大姑娘了。兰儿心灵手巧,针线活做得可精巧了,邻居大娘。婶子们都爱请她剪个花样,裁个衣服,她也每每乐于助人,所以人们见到她都亲切地喊一声:
“兰儿姑娘。”
兰儿也大大方方地和他们打个招呼。16岁的兰儿如一朵出水芙蓉,十分招人喜爱。她成了方圆十来里有名的大美人,青春的朝气映在那一张光彩四溢的脸上,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左顾右盼,十分动人。兰儿家的隔壁住着一个后生,比兰儿大两岁,兰儿称他为“荣大哥”。荣大哥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每次见到兰儿便憨厚地一笑,兰儿也报之以甜甜的微笑,但他们俩从没单独在一块呆过。
这天,兰儿端着木盆到河边去洗衣服,合肥是包拯的故乡,兰儿家住在包公祠的后面,包公祠后面有条包河,河水长年绿水长流,小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兰儿洗完衣服,抬头一看,天色还早,她环视一下左右无人,便解开大辫子,在河里洗头,洗完头她将乌黑光亮的头发梳理好,散技在肩上,又将裙
子撩起,坐在岸边,用双脚拍击水面,惬意极了。正在这时,后面传来木桶的“吱吱”声,兰儿转脸一看,是“荣大哥”来了,她连忙将脚缩回,穿上了鞋子。荣大哥打满了水,冲兰儿憨厚地一笑,挑着水担子走了。望着荣大哥远去的背影,兰儿的心怦然一动:多么健美的小伙子,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矫健的步伐,那大手一定很有力。
兰儿不敢多想,她的脸不禁羞红了。16岁的姑娘了,心中隐隐约约有一种遐想。兰儿和别的姑娘不同,其他姑娘一过15岁便有人说媒,盼着出嫁。兰儿可不愿出嫁,常言道“女儿是娘家的公主”,到了婆家,吃苦受累也得不到一句称赞。她从母亲布满皱纹的脸上隐隐约约能看到母亲年轻时的风采,若不是嫁给叶赫惠征,怎能40来岁如同老太太一般,整日佝楼着背,喘着粗气,这就是女人出嫁的下场。兰儿也明白有一天自己非出嫁不可,但她想嫁的人必须有能力养活兰儿,不让兰儿像母亲那样终生劳作,不得温饱。
“荣大哥虽然年轻雄俊,但他家太穷了。”兰儿想着想着走进了家门。
“姐姐真漂亮,就像仙女下凡。”
妹妹以惊慕的目光注视着兰儿,兰儿被妹妹看得不好意思了,红着脸低下了头。兰儿姐妹两人,还有一个弟弟,弟弟年幼,妹妹身单力薄,父母年迈,所以家里的粗活重活都落到了兰儿的身上。她虽然身体纤细,但做饭、洗衣、挑水、打柴样样都干。洗完衣服,做了饭,兰儿便拿了把砍柴刀到河边的树林里打柴去了。不一会儿,一捆柴便抬在了兰儿的肩上,她低着头正吃力地走着。
“兰儿妹妹,我帮你背柴吧。”
身后传来荣大哥的声音。原来,漂亮的兰儿早已在荣大哥的心裹扎下了根。18岁的大小伙子早也思,夜也盼,希望和兰儿相好,所以刚才兰儿来洗衣服,荣大哥连忙出来挑水,兰儿出来砍柴,荣大哥又跟随到了河边树林里,他总想为兰儿做点什么,兰儿的身影就像一块磁铁石,牢牢地吸住荣大哥的目光。兰儿没有多大力气,又砍了这么多柴,她真的累了,便放下柴担,让荣大哥帮忙。
“兰儿,今晚你出来一下,还在这里,我给你看一件宝贝。”
荣大哥终于鼓足了勇气,向心爱的兰儿发出约会的请求。兰儿一笑,头一仰并没说什么。到了晚上,兰儿和母亲、妹妹坐在昏暗的油灯下做针线,平日里兰儿心灵手巧,针线活又好又快,可今晚心不在焉,一会儿针扎手了,一会儿缝错了,母亲和妹妹只顾低头做活,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兰儿的情绪上的变化。
“荣大哥一定在小河边等着呢,”
兰儿猜想着荣大哥此时一定等得很焦急,她从荣大哥的眼神里早已明白荣大哥对自己的爱慕。去,还是不去?去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兰儿不敢多想。不去?荣大哥的身影总是在眼前晃来晃去。
“娘,二婶向我讨个花样,我去去就来。”
兰儿向娘撒了个谎,先飞奔至二婶家,匆匆剪了个花样便跑到了小河边。
“兰儿妹妹。”
荣大哥从树林里走了出来,他等呀等,盼呀盼,几乎绝望了,正转身要走,突然,他的眼前一亮:是兰儿。兰儿正朝林子里跑来。兰儿由于紧张和害怕,身子一个劲儿地发抖,荣大哥脱下自己的小褂,轻轻地披在兰儿的身上。
“兰儿妹妹,你看这是什么?”
荣大哥从怀中掏出一个物品放在手心,兰儿见那物品在黑夜
中一闪一闪的,非常好看,便好奇地问道:
“这一闪一闪的是何宝物?”
荣大哥轻声地说:
“这就是夜明珠,是我小时候从奶奶的妆奁盒中拿的,后来奶奶发现她心爱的宝贝丢了,大吵大闹,吵得我躲在门后不敢说话。奶奶死后,我时常把它拿出来玩,你要是喜欢,我就把这夜明珠送给你。”
兰儿长这么大,唯一的首饰就是母亲送给她的一个铜戒指,平日里她不舍得戴,只有过节过年时,她才拿出来看一看,然后再收好。荣大哥手中的这颗夜明珠晶莹闪亮,实在好看,兰儿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手。荣大哥把夜明珠送到兰儿的小手上,兰儿攥紧这颗夜明珠,荣大哥俯在她的身边柔声地问:
“喜欢吗?等你做新娘子的时候,我要看到你戴上它。”
黑夜中,兰儿的睑在发烫,心在嘭嘭直跳,荣大哥紧紧地握住兰儿的手,兰儿依偎在他那宽厚的胸前。星星闭上了眼睛,仿佛给这两个痴情人一个温柔的世界:
“兰儿,我要你做我的老婆。”
荣大哥在兰儿耳边呢哺着,兰儿猛地推开心爱的人,往回跑去,她的耳边一直响着一个声音:
“不能,不能,不能走错这一步,我不能嫁荣大哥,我要嫁一个有权、有财、有势的人。”
兰儿一口气跑到了家里,母亲见女儿面色花白,气喘吁吁,连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兰儿望着四面透风的墙,无语的泪水落了下来。
兰儿在挣脱爱的煎熬中总算咬牙挺了过来,就在这时叶赫那拉家族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父亲叶赫那拉惠征因病去世了。孤儿寡妇十分凄惨,几个穷朋友凑了点钱,劝她们母女扶柩回京。
一路艰辛,不必细说。这日她们坐小船到了新江,江上正刮着大风,波浪几乎将小船掀翻,兰儿紧靠在船舱里,泪水顺着两腮直往下流,年仅16岁的姑娘竞要挑起生活的重担,父亲殡天后,又如何安排,照料这全家人的生活?兰儿觉得前途渺茫,她不禁想起了荣大哥。
“娘,我饿。”
年幼的小弟弟依在母亲的怀里,吵着肚饿。这漫无边际的大江上,到哪里去买吃的?临离开合肥时,邻居大娘、大婶们有的送鸡蛋,有的送烙馍,这些日子就是靠这些东西充饥的,鸡蛋早些时候就已吃完了,前天烙馍也只剩几张了,兰儿心里十分焦急。离京都还远着呢,盘缠已没几个铜子了,可怎么办呀!
天渐黑,小船停泊在岸边,母亲和妹妹、弟弟都睡着了,兰儿也觉得饥饿难忍,她向外伸头望了望:天在黑,伸手不见五指。兰儿躺在船舱里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一觉醒来,天已大亮,隐隐约约看见岸边的东南方向有些人家,兰儿揣着一些碎银子,准备上岸去买些吃的来。
“姑娘,烦问姑娘,这船可是扶柩回京之人?”
一个官差模样的人站在岸边向兰儿打听,兰儿一听有人打听她们家的人,很是诧异。父亲在安徽合肥当差,与这新江并无往来,来者何人?兰儿怯怯地点了点头。
“我们知县大人让本差送给姑娘300两银子,请姑娘收下。”
听到官差这句话,兰儿更是莫名其妙了,她迟疑地不肯向前。那官差又说:
“知县大人怕你们回京盘缠不够,昨天凑了300两银子,快收下吧。”
兰儿心想:这知县大人也许是父亲早年的同僚吧,既然人家有心帮助自己,为何不收呢?这恩情日后再报。于是兰儿在岸上
收下了300两银子,这银子真可谓是雪中送炭,帮了兰儿一家的大忙了。
新江知县吴棠为何差人派银两与叶赫家,其实,他根本不认得叶赫惠征,正巧,吴棠的一个同僚病故,其家人也运柩回京,其船也停泊在新江,那差人马虎,不打听清楚乱送一气,无意中把银子送到了兰儿的船上,解决了叶赫家的燃眉之急。这一错倒使得兰儿能顺利回到京城,安葬惠征。
回京葬了父亲,兰儿一家在京城一个偏僻的小胡同里安了个家。叶赫那拉家也是旗人后裔,但是与当今皇上爱新觉罗氏是死对头,传说清太祖努尔哈赤下属发现了一块石碑,古碑上刻有“灭建州者叶赫”六个字,因此,努尔哈赤下令消灭叶赫氏,但他的皇后是叶赫女子,她苦苦哀求太祖留叶赫那拉氏的一个小男孩,以传后代,但从此爱新觉罗皇族不可与叶赫后代婚配。到了道光年间,时间过了二三百年,祖训也慢慢被人淡忘了,当年的小男孩后来娶妻生子、繁衍后代,道光年间,叶赫传人已达300人之多,但无一人与皇族婚配,也无一人官居高职。
兰儿一家住在一个叫芳嘉园的胡同里,离朝阳门很近,这里住的大多数是穷苦的人家。回京后,她们用没花完的100两银子买了个小杂货铺,做点儿小本生意以维持生活。日子勉强过下去了。一年后,道光皇帝驾崩,咸丰皇帝登基,咸丰二年,内务府张罗着筹办皇上大婚,同时为皇上选挑了一批秀女。秀女不一定都能当妃子,但妃子一般由秀女熬出来的。这年,兰儿17岁。
17岁的大姑娘,艳丽可爱,光彩照人,尤其是那婷婷玉立的身姿尤其诱人。兰儿虽是旗人,但她的母亲是汉人,兰儿又生在江南,长在合肥,她既有旗人的痕迹,又不乏江南女子的隽秀。17岁的兰儿决心去碰碰运气。
“兰儿,算了,天底下漂亮姑娘有的是,哪就选上你了,再说,真的当了秀女也不一定被皇上看中,有的秀女、才人一辈子也没挨上皇帝的边,孤独一生很可怜。”
母亲是从心底里关心、疼爱女儿,兰儿十分清楚,但母亲见识太残,起码兰儿这么认为。兰儿想:当秀女是通向荣华富贵的第一步,不迈这第一步,慢慢再去努力争取,难道还想一步登天当皇后不成?她兰儿没这个命。
兰儿没有听从母亲的劝告,她宁愿冒一辈子不被皇上宠幸的危险,也不愿嫁给平民做老婆,她不能忍受穷困潦倒的生活。这天,内务府公开选美,兰儿来了。
她身穿翠绿色长裙,裙子外面套一件乳白色小袄,没有涂脂,也没有抹粉,更没任何首饰,在内务府院内婷婷娉娉走了一圈。她很幸运,和其他九名少女被一眼看中,选为秀女。兰儿高兴得心里乐开了花,她觉得自己命运很不错,缺银两,便有人送银子,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又被选为秀女。也可能是冥冥上苍觉得太祖灭叶赫太残忍,二三百年后让叶赫的一个女儿来讨债的吧。
叶赫·兰儿走进了皇宫,大清皇宫从此不太平。
兰儿还只是个秀女,她离宝座还远的很哩,然而,她在一步一步地走向宝座。
坤宁宫里,热闹非凡,新皇后与咸丰皇帝刚度完蜜月,意犹未尽,皇上几乎夜夜留宿坤宁宫。皇后雍容华贵,贤淑温和,不管丈夫咸丰说什么,她都笑着点头称是。面对这百般柔顺的妻子,咸丰似乎也少了许多放荡,他对皇后与其说是爱,还不如说是敬,他甚至有一种恋母的感觉。在咸丰的记忆中,母亲也和自己的皇后一样端庄娴淑,雍容不俗。没事时,他便与皇后谈诗作文,吟诵名句,其乐无穷。咸丰对皇后这份深沉的敬爱,引起宫中众人对皇后的敬爱,皇上在皇后面前收敛了轻佻浮薄,更无亵容押语,就连打情骂俏也不曾有,他从内心里敬重和爱慕皇后,
和皇后在一起时,咸丰便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心里非常充实,他把皇后当成了最亲密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