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 第74节
西太后早朝回来,实在无聊,她在储秀宫的小花园里赏了一会儿花,又回到了屋里。自从上次恭亲王挑起什么搜宫事端,逼得西太后没有后退之路,只好忍痛割爱亲手用毒气熏死宝贝情人安德洋,便加深了对奕沂的恨。特别是她独枕难眠,长夜难捺时,她万般思念那个俊俏可爱,万般风情的小情夫。
自从与安德海之弟安德洋苟合后,西太后就觉得安德海虽然忠心耿耿,但床第功夫远远不及他的弟弟。每每想到安德洋之死,西太后便好一阵心痛,不知不觉流下了眼泪。她在储秀宫里到处都能回忆出安德洋的面容,正如白乐天所云“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西太后实在是太想小情夫了,她不愿让别人看到尊贵的皇太后在流泪,便唤了声:
“小安子,陪哀家去御花园。”
“庶。”
小安子在前引路,西太后在几个宫女的簇拥下到了御花园。
这几个伴驾宫女正年轻,花儿一般娇美。沉闷的宫廷生活把她们压得几乎透不过气来,可一旦来到了繁花似绵、春风拂面的御花园,她们活泼、可爱的天性又诱发出来了。她们一个个鸟儿一样,蝶儿一般,脸上荡漾着青春的活力。西太后一见这情景,便也不强留她们,手一挥:
“都玩去吧,等一会儿就过来,可别跑远了。”
“谢主子思典。”
几个活泼的姑娘齐声谢主子。西太后只留安德海一个人在身边。此时,安德海也不想去赏什么美景,他还要瞅准时机,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呢。
西太后见姑娘们全“飞”走了,便和安德海一起随便走走。
安德海依然低着头在前面引路,西太后看着小安子的背影,禁不住又心酸起来。心爱的小情夫从背影看酷似他的哥哥,只不过弟
弟比哥哥略高一些,略瘦一些,连走路的姿态都十分相像。
看着看着,西太后又涌出了眼泪,她不禁自言自语起来:
“老六,你太狠了,和我过不去不是一回两回了,早晚我跟你秋后算总账。”
安德海望望四处无人,宫女们早不知了去向,大概她们去假山后面捉迷藏去了吧,一时半会儿是回不来的。安德海故意抽泣了一下,这引起了西太后的注意:
“小安子,好像今天你很不高兴,从早上到现在,你没说过几句话。”
“奴才心里难过。”
安德海几乎是哭腔了。西太后还以为他为弟弟的死而难过,便说:
“都是老六不好,不然德洋也不会死的。”
一提起弟弟的惨死,安德海真的落泪了。他就这么一个弟弟,而且弟弟从小是他抱大的,同胞手足焉有不亲之理。
“好了,别哭了。”
西太后像是在安慰安德海,又像是在安慰自己。安德海还在哭,西太后有些不耐烦了,她皱了皱眉头:
“没出息的东西,哭什么。”
“主子,奴才心里难过,奴才并没得罪谁,可为什么他们总与奴才过不去。”
西太后连忙问:
“小安子,谁又和你过不去了。”
“奴才不敢说。”
“说,怎么回事。”
“回主子,奴才昨天在天福酒楼带媳妇吃饭时,被人骂了。
若是单骂奴才,奴才心里还好过些,可恶的是,他们影射主子您,所以奴才为此事而哭过。瞧,奴才昨晚上哭了整整一夜,到现在眼泡还是红肿的哩。”
西太后仔细一看,果然不错,安德海的双眼红肿起来了,想必他说的遭人骂是实话。西太后厉声地说:
“细细讲来,怎么一回事?”
“他们说奴才是条狗,说主子您是……”
“是什么?”
“是,是,是不分黑白养了奴才这条狗。”
“大胆狂徒,他们是谁?快说,不快说看我不撕了你的嘴才怪呢。”
安德海本来想先谗害曾国藩、左宗棠、丁宝桢三人,再诬告奕沂,便脱口而出:
“是曾国藩、左宗棠、丁宝桢三个人骂的。”
西太后一听是他们,大为怀疑,这三个人,尤其是曾国藩绝对效忠西太后。当年,为了平剿太平军,曾国藩出生入死,差一点儿送了命,他是大清的元老派,西太后深知此人禀性,他老奸巨猾,怎么可能在太后之宠监安德海的面前骂太后呢?别说是骂,就是一句言重的话,恐怕他也不会说。
西太后一听便不信:
“小安子,虽然左宗棠与丁宝桢直爽一些,但他们都是哀家的宠臣,他们忠于朝廷,哀家深信不疑,特别是曾老夫子,他更是忠心耿耿,你是诬告他们吧,他们绝对不会骂哀家的。”
一听西太后说这话,安德海的脸色都吓白了,现在诬告不成,万一再被西太后发现有什么破绽,那后果将难以设想,这根乘凉的“大树”可千万不能倒呀。
安德海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主子,的确是他们三个人骂奴才是条狗。”
西太后的口气比刚才缓和多了。
“那你说,是谁又骂了哀家呢?”
安德海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直磕头:
“主子饶了奴才这一回吧,奴才实在是不敢说。”
“说,别这么婆婆妈妈、吞吞吐吐的,我最讨厌你这副娘娘腔。”
安德海小声地说了句:
“是恭亲王。”
西太后咬牙切齿地说:
“我就知道是老六,这个老六,鬼点子特别多,他总是和我过不去,早晚,我要他吃不了兜着走。”
西太后更恨恭亲王奕沂,她对小安子的话深信不疑,曾国藩、左宗棠、丁宝帧三个人显然不会在太后背后诽谤太后,可恭亲王奕沂绝对有这种可能性,因为西太后早与奕沂有隙,叔嫂不和,人所共知。特别是几年前,革去了奕沂议政王之职,叔嫂矛盾就趋于白热化了。
奕沂恨自己,西太后明白这一点,但她又拿恭亲王没法子。
这几年来,西太后越来越感觉到有些孤立,小皇上是亲生儿子,但这个儿子好像天生就和生母很疏远,即使有时来储秀宫问安,他也是坐坐便走,从不在生母身边逗留太多的时间。东太后为人虽很随和,她好像总是单单与西太后过不去。咸丰在世时,东太后与西太后还比较融洽,以姐妹相称,处处东太后都让着西太后。咸丰刚驾崩那些日子里,两宫太后尚能团结一致,共同对付肃顺他们,可不知为什么这几年来,东太后慈安很少再来储秀宫坐坐了,好像她们俩有很大隔阂似的。
与儿子载淳及东太后的关系紧张后,西太后感到有些孤独,幸亏有小安子在身边陪伴着。今天,小安于又说恭亲王奕沂在背后骂自己,西太后焉能不恼火,她不明白,为什么几个最应该支持她的人,都纷纷低毁她。西太后的心底深处不禁掠过一丝悲凉,她轻轻地叹了口气:
“唉,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皮呀。”
安德海见自己的挑唆已经奏效,他不禁暗自欢欣。
“鬼子六,看你能横行几时,酒楼里你让我安德海出丑,以后我安德海偏要叫你尝尝西太后的厉害,看你还仗势欺人吗?”
安德海凭着一张能把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取悦于西太后,成为皇宫中红极一时的人物,但他却也得罪了不少人,他虽安稳地坐在太监总管的宝座上,但此时已是四面楚歌,他却全然不知。
第五章 离间两宫专横跋扈 十、违禁出京
胆大包天的安德海竞携家眷、带古玩下了江南。righ
安德海仰仗西太后的威势,在宫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好不自在,上至小皇上、东太后、恭亲王,下到太监、宫女们,谁不让他三分。这些年来,他凭着别人所不曾有的几大优势,在西太后面前得宠。
一是,早年他近水楼台先得月,竭力在咸丰皇帝面前推荐叶赫兰儿,使得兰儿由秀女到贵人、嫔、妃、贵妃,最后至皇太后,没有当年安德海的暗中相助,不会有西太后的今天。
二是,在咸丰崩逝后,小皇上同治在热河登基,而肃顺、端华、载垣等八大臣挟天子以令诸侯,排挤两官太后,尤其是回銮路上,肃顺令端华与载垣除掉西太后,而小安子冒死相救,西太后将终生感激不尽。
三是,自从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西太后逐渐独掌大权,日益骄纵起来。她二十六七岁守寡,耐不住寂寞,夜深人静之时,身边总觉得有些孤独。于是,特殊身份的太监——小安子便以别人不能达到的境地,使西太后得到了生理上的满足。
当然,小安子还占有其他优势,他日益在宫中站稳脚跟,扩大自己的实力。看起来,他官居四品,实际上他拥有更多的权力,这是许多人,即使是王公大臣也望尘莫及的。安德海为了在宫中扩大自己的势力,他常常与一些王公大臣们聚餐,每次聚餐耗资数字巨大,有时竟达到惊人的程度。
安德海为了充大方,每次聚餐都是他上账,十天半个月,酒店老板便到安宅去结账。安德海单凭内务府每月发放的银子,恐怕一桌酒席就要吃掉他一年的津贴,那还不把他吃穿了?
上次借丧母之机,安德海可真捞了不少油水,可26万两白银全用上了,盖了豪华的安宅,他又娶了老婆,接来了叔叔安邦杰一家人,用上40多个丫头、家丁,安宅里天天热热闹闹,开销也大得惊人。
这么宏大的排场,开销银子就像趟水一样容易,安德海有时也不得不为银子而发愁。有一些趋炎附势的人,为了能得到一官半职,或者为了升个职,达到某种目的,不得不打通小安子这一关,以求安公公替自己在西太后面前美言几句。当然,安公公的路子也不是那么好走的,这条路全是用银子铺出来的。
但毕竟卖官给人十分危险,弄不好会遭西太后骂,甚至还有可能会“翻船”。有几次险些就让恭亲王抓了把柄,有一次差一点儿就送了小命。卖官得到的银子虽多,但这条生财之道风险太大了,安德海轻易也不愿这么做。
怎么办?天上又掉不下银子来!
安德海是十分聪明之人,他一个大活人还是让水给噎死!他那灵活的脑瓜子一转,计上心头了。
现成的生财之道正等着自己去走哪,怎么以前就没想到这一层呢。什么法子?什么路?还不是变卖宫中的古玩字画、珍奇异宝。
那天,风和日丽,春光融融,安德海陪西太后到御花园去散步。安德海在前面引路,西太后在后面姗姗而来,两个人一面赏花,一面闲谈。
“小安子,过两天你去芳嘉园一趟,看看老太太和舅爷他们可有什么事。”
“芳嘉园”是西太后的娘家,她的老娘年纪已大,又不能经常进宫看女儿,母女俩虽说在一个京城里生活,但实际上如隔千山万水,一晃几年也见不到一面。倒是小安子经常去看看老夫人,算是替西太后尽了那份孝心。
“庶。奴才20天前还去看过他们,老太太说一切都好,只是
“只是什么?”
西太后知道小安子有话没说完,便连忙追问了这一句。
“只是舅爷最近要完成大婚,好像还缺些银子。”
西太后虽然大权在掌,但她并非名门出身,她的弟弟桂公爷虽也读过几天书,识得几个大字,但始终没当个什么大官,所以官俸也就少得很。她的娘家比起京城里的达官贵人之府宅,就显得寒伧多了。自从西太后住进紫禁城,她根本就没回过娘家,娘家的宅子变成了什么样,她一点儿也不知道,她只听小安子经常说娘家又缺银子了。
每次小安子说芳嘉园缺银子,西太后总是动用自己的小金库,让安德海偷偷去送出去。可这一回不同呀,弟弟要娶媳妇,那可不是几百两银子能挡住的事,西太后只好说:
“小安子,明天就去告诉桂公爷,让他莫要着急。桂公爷要办喜事,到时候皇上自然要赏他的,但只怕赏银不够婚宴开销,我这里再给他想想办法。”
西太后此时也有些为难了,她的小金库里银子已经不多了。
自从与安德海之弟安德洋苟合后,西太后就觉得安德海虽然忠心耿耿,但床第功夫远远不及他的弟弟。每每想到安德洋之死,西太后便好一阵心痛,不知不觉流下了眼泪。她在储秀宫里到处都能回忆出安德洋的面容,正如白乐天所云“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西太后实在是太想小情夫了,她不愿让别人看到尊贵的皇太后在流泪,便唤了声:
“小安子,陪哀家去御花园。”
“庶。”
小安子在前引路,西太后在几个宫女的簇拥下到了御花园。
这几个伴驾宫女正年轻,花儿一般娇美。沉闷的宫廷生活把她们压得几乎透不过气来,可一旦来到了繁花似绵、春风拂面的御花园,她们活泼、可爱的天性又诱发出来了。她们一个个鸟儿一样,蝶儿一般,脸上荡漾着青春的活力。西太后一见这情景,便也不强留她们,手一挥:
“都玩去吧,等一会儿就过来,可别跑远了。”
“谢主子思典。”
几个活泼的姑娘齐声谢主子。西太后只留安德海一个人在身边。此时,安德海也不想去赏什么美景,他还要瞅准时机,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呢。
西太后见姑娘们全“飞”走了,便和安德海一起随便走走。
安德海依然低着头在前面引路,西太后看着小安子的背影,禁不住又心酸起来。心爱的小情夫从背影看酷似他的哥哥,只不过弟
弟比哥哥略高一些,略瘦一些,连走路的姿态都十分相像。
看着看着,西太后又涌出了眼泪,她不禁自言自语起来:
“老六,你太狠了,和我过不去不是一回两回了,早晚我跟你秋后算总账。”
安德海望望四处无人,宫女们早不知了去向,大概她们去假山后面捉迷藏去了吧,一时半会儿是回不来的。安德海故意抽泣了一下,这引起了西太后的注意:
“小安子,好像今天你很不高兴,从早上到现在,你没说过几句话。”
“奴才心里难过。”
安德海几乎是哭腔了。西太后还以为他为弟弟的死而难过,便说:
“都是老六不好,不然德洋也不会死的。”
一提起弟弟的惨死,安德海真的落泪了。他就这么一个弟弟,而且弟弟从小是他抱大的,同胞手足焉有不亲之理。
“好了,别哭了。”
西太后像是在安慰安德海,又像是在安慰自己。安德海还在哭,西太后有些不耐烦了,她皱了皱眉头:
“没出息的东西,哭什么。”
“主子,奴才心里难过,奴才并没得罪谁,可为什么他们总与奴才过不去。”
西太后连忙问:
“小安子,谁又和你过不去了。”
“奴才不敢说。”
“说,怎么回事。”
“回主子,奴才昨天在天福酒楼带媳妇吃饭时,被人骂了。
若是单骂奴才,奴才心里还好过些,可恶的是,他们影射主子您,所以奴才为此事而哭过。瞧,奴才昨晚上哭了整整一夜,到现在眼泡还是红肿的哩。”
西太后仔细一看,果然不错,安德海的双眼红肿起来了,想必他说的遭人骂是实话。西太后厉声地说:
“细细讲来,怎么一回事?”
“他们说奴才是条狗,说主子您是……”
“是什么?”
“是,是,是不分黑白养了奴才这条狗。”
“大胆狂徒,他们是谁?快说,不快说看我不撕了你的嘴才怪呢。”
安德海本来想先谗害曾国藩、左宗棠、丁宝桢三人,再诬告奕沂,便脱口而出:
“是曾国藩、左宗棠、丁宝桢三个人骂的。”
西太后一听是他们,大为怀疑,这三个人,尤其是曾国藩绝对效忠西太后。当年,为了平剿太平军,曾国藩出生入死,差一点儿送了命,他是大清的元老派,西太后深知此人禀性,他老奸巨猾,怎么可能在太后之宠监安德海的面前骂太后呢?别说是骂,就是一句言重的话,恐怕他也不会说。
西太后一听便不信:
“小安子,虽然左宗棠与丁宝桢直爽一些,但他们都是哀家的宠臣,他们忠于朝廷,哀家深信不疑,特别是曾老夫子,他更是忠心耿耿,你是诬告他们吧,他们绝对不会骂哀家的。”
一听西太后说这话,安德海的脸色都吓白了,现在诬告不成,万一再被西太后发现有什么破绽,那后果将难以设想,这根乘凉的“大树”可千万不能倒呀。
安德海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主子,的确是他们三个人骂奴才是条狗。”
西太后的口气比刚才缓和多了。
“那你说,是谁又骂了哀家呢?”
安德海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直磕头:
“主子饶了奴才这一回吧,奴才实在是不敢说。”
“说,别这么婆婆妈妈、吞吞吐吐的,我最讨厌你这副娘娘腔。”
安德海小声地说了句:
“是恭亲王。”
西太后咬牙切齿地说:
“我就知道是老六,这个老六,鬼点子特别多,他总是和我过不去,早晚,我要他吃不了兜着走。”
西太后更恨恭亲王奕沂,她对小安子的话深信不疑,曾国藩、左宗棠、丁宝帧三个人显然不会在太后背后诽谤太后,可恭亲王奕沂绝对有这种可能性,因为西太后早与奕沂有隙,叔嫂不和,人所共知。特别是几年前,革去了奕沂议政王之职,叔嫂矛盾就趋于白热化了。
奕沂恨自己,西太后明白这一点,但她又拿恭亲王没法子。
这几年来,西太后越来越感觉到有些孤立,小皇上是亲生儿子,但这个儿子好像天生就和生母很疏远,即使有时来储秀宫问安,他也是坐坐便走,从不在生母身边逗留太多的时间。东太后为人虽很随和,她好像总是单单与西太后过不去。咸丰在世时,东太后与西太后还比较融洽,以姐妹相称,处处东太后都让着西太后。咸丰刚驾崩那些日子里,两宫太后尚能团结一致,共同对付肃顺他们,可不知为什么这几年来,东太后慈安很少再来储秀宫坐坐了,好像她们俩有很大隔阂似的。
与儿子载淳及东太后的关系紧张后,西太后感到有些孤独,幸亏有小安子在身边陪伴着。今天,小安于又说恭亲王奕沂在背后骂自己,西太后焉能不恼火,她不明白,为什么几个最应该支持她的人,都纷纷低毁她。西太后的心底深处不禁掠过一丝悲凉,她轻轻地叹了口气:
“唉,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皮呀。”
安德海见自己的挑唆已经奏效,他不禁暗自欢欣。
“鬼子六,看你能横行几时,酒楼里你让我安德海出丑,以后我安德海偏要叫你尝尝西太后的厉害,看你还仗势欺人吗?”
安德海凭着一张能把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取悦于西太后,成为皇宫中红极一时的人物,但他却也得罪了不少人,他虽安稳地坐在太监总管的宝座上,但此时已是四面楚歌,他却全然不知。
第五章 离间两宫专横跋扈 十、违禁出京
胆大包天的安德海竞携家眷、带古玩下了江南。righ
安德海仰仗西太后的威势,在宫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好不自在,上至小皇上、东太后、恭亲王,下到太监、宫女们,谁不让他三分。这些年来,他凭着别人所不曾有的几大优势,在西太后面前得宠。
一是,早年他近水楼台先得月,竭力在咸丰皇帝面前推荐叶赫兰儿,使得兰儿由秀女到贵人、嫔、妃、贵妃,最后至皇太后,没有当年安德海的暗中相助,不会有西太后的今天。
二是,在咸丰崩逝后,小皇上同治在热河登基,而肃顺、端华、载垣等八大臣挟天子以令诸侯,排挤两官太后,尤其是回銮路上,肃顺令端华与载垣除掉西太后,而小安子冒死相救,西太后将终生感激不尽。
三是,自从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西太后逐渐独掌大权,日益骄纵起来。她二十六七岁守寡,耐不住寂寞,夜深人静之时,身边总觉得有些孤独。于是,特殊身份的太监——小安子便以别人不能达到的境地,使西太后得到了生理上的满足。
当然,小安子还占有其他优势,他日益在宫中站稳脚跟,扩大自己的实力。看起来,他官居四品,实际上他拥有更多的权力,这是许多人,即使是王公大臣也望尘莫及的。安德海为了在宫中扩大自己的势力,他常常与一些王公大臣们聚餐,每次聚餐耗资数字巨大,有时竟达到惊人的程度。
安德海为了充大方,每次聚餐都是他上账,十天半个月,酒店老板便到安宅去结账。安德海单凭内务府每月发放的银子,恐怕一桌酒席就要吃掉他一年的津贴,那还不把他吃穿了?
上次借丧母之机,安德海可真捞了不少油水,可26万两白银全用上了,盖了豪华的安宅,他又娶了老婆,接来了叔叔安邦杰一家人,用上40多个丫头、家丁,安宅里天天热热闹闹,开销也大得惊人。
这么宏大的排场,开销银子就像趟水一样容易,安德海有时也不得不为银子而发愁。有一些趋炎附势的人,为了能得到一官半职,或者为了升个职,达到某种目的,不得不打通小安子这一关,以求安公公替自己在西太后面前美言几句。当然,安公公的路子也不是那么好走的,这条路全是用银子铺出来的。
但毕竟卖官给人十分危险,弄不好会遭西太后骂,甚至还有可能会“翻船”。有几次险些就让恭亲王抓了把柄,有一次差一点儿就送了小命。卖官得到的银子虽多,但这条生财之道风险太大了,安德海轻易也不愿这么做。
怎么办?天上又掉不下银子来!
安德海是十分聪明之人,他一个大活人还是让水给噎死!他那灵活的脑瓜子一转,计上心头了。
现成的生财之道正等着自己去走哪,怎么以前就没想到这一层呢。什么法子?什么路?还不是变卖宫中的古玩字画、珍奇异宝。
那天,风和日丽,春光融融,安德海陪西太后到御花园去散步。安德海在前面引路,西太后在后面姗姗而来,两个人一面赏花,一面闲谈。
“小安子,过两天你去芳嘉园一趟,看看老太太和舅爷他们可有什么事。”
“芳嘉园”是西太后的娘家,她的老娘年纪已大,又不能经常进宫看女儿,母女俩虽说在一个京城里生活,但实际上如隔千山万水,一晃几年也见不到一面。倒是小安子经常去看看老夫人,算是替西太后尽了那份孝心。
“庶。奴才20天前还去看过他们,老太太说一切都好,只是
“只是什么?”
西太后知道小安子有话没说完,便连忙追问了这一句。
“只是舅爷最近要完成大婚,好像还缺些银子。”
西太后虽然大权在掌,但她并非名门出身,她的弟弟桂公爷虽也读过几天书,识得几个大字,但始终没当个什么大官,所以官俸也就少得很。她的娘家比起京城里的达官贵人之府宅,就显得寒伧多了。自从西太后住进紫禁城,她根本就没回过娘家,娘家的宅子变成了什么样,她一点儿也不知道,她只听小安子经常说娘家又缺银子了。
每次小安子说芳嘉园缺银子,西太后总是动用自己的小金库,让安德海偷偷去送出去。可这一回不同呀,弟弟要娶媳妇,那可不是几百两银子能挡住的事,西太后只好说:
“小安子,明天就去告诉桂公爷,让他莫要着急。桂公爷要办喜事,到时候皇上自然要赏他的,但只怕赏银不够婚宴开销,我这里再给他想想办法。”
西太后此时也有些为难了,她的小金库里银子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