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 第76节
安德海回到宫中,一声也不敢吭,他明白,若是将小皇上私自出宫的消息告诉了主子西太后,西太后一定会严厉责备小皇上的,但不过是责备而已,遭殃的可就是小安子了。小皇上慢慢长大,如今已15岁了,他马上就要亲政,小安子可不愿意成为小皇上亲政后的第一个惩治的对象。
似乎小安子现在也学乖了,他这一二年以来,处处讨好小皇上,以便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小安子虽然改变了对小皇上的态度,但同治皇上却十分厌恶小安子。早在他当年六岁冲龄即位时,就十分天真地问过别人,是不是当了皇上就可以想杀谁,就杀谁,当时他表示想杀小安子。多少年来,小安子巴结他的母亲,甚至小皇上还在无意中看见过母亲与小安子过于亲昵的举止,令小皇上十分反感。
小皇上对安德海早已恨之入骨。
安德海似乎也看出了小皇上对他的反感,他该为自己找条后路了。眼见着小皇上就要亲政了,万一到时候,西太后无力保护小安子,他就只好请求出宫,逃之夭夭,溜之大吉了。
为了给自己留条退路,不至于出宫后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悬殊太大,安德海必须再搜刮一批财物,以作积蓄,有备无患嘛。
要想搜刮到更多的财物,光靠吃西太后赏给娘家的回扣可不行。再说,西太后宫中的古玩字画也不能全偷偷地输到宫外去,那吃回扣是靠不住的。聪明的小安子另辟溪径,找到了一条新的生财之道。
早年,道光皇帝(即同治皇帝的爷爷),有几位小妃子,年纪很轻,有的才比西太后大十几岁,现在也不过是50岁左右。
这几个老妃子当年也曾风光过,道光皇帝宠幸她们的时候,也曾赏过她们一些小玩意,如金戒指、玉佩、字画等物。
如今,她们早已成为宫中的累赘,无权无势,无依无靠,单凭内务府每月拨给的月银,有时想做件好看的衣服都做不起。其
中一个叫福贵人,另一个叫祥贵人。这福贵人和祥贵人,当初也曾吉祥和幸福过,不过今天既不吉祥,也没有幸福了,她们的宫中仅有一两个太监和一两个宫女伺候着,她们成了宫中的“活化石”。
出于生活所迫,祥贵人通过自己宫中的太监,巴结上了小安子,暗中求小安子把她屋里的吴道子的真迹拿到宫外倒卖。小安子起初佯装不乐意,故意把价钱压得低低的,只给了祥贵人30两银子,而小安子却以高价出了手,从中获得200两银子。他小安子仅仅是经个手,就捞到了200两白花花的银子,一下子就填满了口袋,乐得小安子多少天都合不上嘴。于是,他又打了福贵人的主意。
福贵人当年受宠时,也算个角儿,她长得圆圆的银盆大脸,虽不算十分俊俏,但一脸的福相,所以,当年道光赐她“福贵人”的称号。如今这个福贵人不但一点儿福也没有了,而且每天都是愁眉苦脸的。原来,她的亲弟弟因贪污受贿被革职,一大堆的孩子没人养,三天两头托人带话进宫,希望当太上太妃的姐姐资助他。福贵人虽然手中有几个珍品,但她不舍得拿出宫,她也不知道价值。
安德海打听到道光皇帝的福贵人屋里有几件宝贝,一天上午,小安子便寻上门来。
“福大上太妃吉祥。”
小安子恭恭敬敬给这位容颜已衰、面目憔悴的太妃请安。福贵人是认识小安子的。
“安公公怎么这般有空?”
福贵人很是惊诧,虽然老妃子并没有被打入冷宫,可平日里这小院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和冷宫没有什么两样。今天,西太后的宠监小安子竟跑到这里来,福贵人真不知道小安子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小安子这瞅瞅,那看看,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一个玉石雕刻的缕空花瓶上。这精美的花瓶乃宋代的珍品,据说是当年宋徽宗宫中的宝贝,后来在民间流传了一阵子。康熙年间,一个巡抚千方百计从一个秀才的手中买到了它,并进贡给康熙皇帝,从此便在清宫里保存了这许多年。
道光皇帝当年有一段时光迷恋这位体态丰满的福贵人,便把这只花瓶赐给了她。福贵人为了怀念道光皇帝,更确切地讲,是为了怀念当年那风光一时的生活,便一直很小心地供奉着这只玉花瓶。
她见小安子一直瞅着这只花瓶,心里便扑通、扑通的直跳,生怕会失去心爱的宝物似的。
安德海用手指轻轻地弹了弹那花瓶,又缩回了手。
“福太妃,你宫中的这花瓶好精致。”
“安公公,这花瓶是当年先帝赐的,我一直都十分小心地保护它,先帝说花瓶还是宋代的徽宗爷的宝物呢。”
一听是宋代珍品,安德海的眼光顿时拉长了,他心中暗想:
“好家伙,果然是宝物,少说也值500两银子。”
安德海装做漫不经心的样子说:
“哦,原来是古董,怪不得奴才觉得它很别致。这种古玩今天也值上个百十两银子吧。”
一听值百十两银子,福贵人为之一动,娘家就这么一个弟弟,不争气的弟弟又犯了事儿,几个侄儿吃了上顿,吃不上下顿,这做亲姑姑的心似刀绞,她心一横,豁出去了,什么怀念不怀念的,眼下顾活人要紧,不能眼瞅着亲人都挨饿吧。于是,福贵人试探性地说:
“唉,值再多钱又有什么用呢?还不是摆放在我这儿一钱不值。”
安德海一听福贵人的话中有话,便不失时机地说:
“那也不能这么说,摆在这里的确是一钱不值,可若想把它变得值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福贵人一听有门儿,便追问:
“安公公有办法,把这花瓶变成值钱的宝物?”
安德海瞅瞅四处无人,便贴近福贵人的耳边,悄悄地说:
“只要你舍得,奴才保管给你换100两白花花的银子来。”
可怜当年也曾风光的老妃子,今天已沦落到卖心爱宝物的境地。她有些不忍心地、小心翼翼地把花瓶用一块红绸子包严实,交给了安德海。果然,没过几天,安德海就送来了100两银子。
看着老太妃喜形于色的样子,安德海心中直高兴,他高兴的是单是这只花瓶,他就从中获得450两银子。
以后,安德海又不断从福贵人、祥贵人的手中弄到了不少宫中收藏的古玩字画,从中获得大批钱财。其他一些老妃子,甚至是丽大妃,都纷纷效仿她们,暗中托安公公卖掉一些珍宝。安德海也是越做胆子越大,他的货物来源由原来的骗发展到去偷,他借传达西太后口谕之机,有时溜到各宫,趁人不注意便偷偷地塞进口袋里一些值钱的东西。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他又骗又偷,竟收集了价值几十万两白银的宫中宝物。
这一批宫中的珍品,数量少一点还好出手,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可这大批量的物品无处销赃。京城里的几个大买主,渐渐也知道了安德海的身份,他们故意把价格压得低低的。他们声称万一闹翻了脸,便到宫中去揭安德海的老底,气得小安子口吐白沫:
“龟王八孙子,抓安某的把柄,有一天,安公公让你们好看。”
说归说,嘴上痛快罢了,安德海毕竟不敢对这几个古董商怎么样。他安德海是何等聪明之人,他可不愿意来个鱼死网破,那样,对谁都没有什么好处。
想来想去,安德海觉得不宜再在京城里卖古玩了,应该走远一点。俗话说“天高皇帝远”,如果能有机会下一趟苏杭、南京,那该有多好呀。亲自到南夷之地卖古玩,不怕别人从中渔利。
这些日子,安德海的老婆马大奶奶厌倦了跟随阉人丈夫安德海到酒楼里吃饭。因为,虽然丈夫耀武扬威,处处受人款待,但她总觉得有人在背后议论她似的。
“阉人,太监。”
“给不中用的男人做老婆,守活寡,真没出息。”
虽然人们并不直接当着马大奶奶的面子上,可马大奶奶一见到人们三五一群围在一起说悄悄话儿,她就疑心是说她和她的阉人丈夫的。这种疑神疑鬼的日子很不好过。有些时候,竟弄得她心神不定,十分痛苦。她的这种心病又不便直接向安德海倾吐,谁叫你当初愿意嫁太监的。
一个人长期压抑,心情忧郁,势必导致性格扭曲。马大奶奶的脾气一天比一天坏。而安德海非常看中他的这个如花似玉、貌美无比的媳妇,他尽力克制自己,讨老婆的欢心。这天,安德海伺候了一夜的西太后,早晨回来,显然已是精疲力尽了,回到安宅,他一见到唇似樱桃,腮似桃花,眉如柳叶,发如瀑布的娇妻,一夜的疲劳全没了。他打趣地捏捏老婆的脸蛋,马大奶奶却生厌地推开了安德海的手:
“去,去,去,别在这儿烦我。”
“咦,我的大奶奶,怎么了?不高兴?”
安德海关切地询问老婆,他发现老婆的脸上似有怒气,便以为老婆受不了一个人独守空房的寂寞。(实际上,每逢安德海在西太后那里侍寝,马大奶奶并不寂寞,管家黄石魁每次都乐颠颠地“孝顺”女主人。)
“小玉,今儿个,我带你去天一阁酒楼吃海虾,怎么样?”
“不,哪儿我也不去。”
马大奶奶的口气十分强硬,安德海弄不清老婆为何如此生气。他又嘻皮笑脸地哄着:
“你想到哪儿去,我一定带你去。”
马大奶奶望了望安德海,突然,她鼓足勇气说了句:
“我要出京,我早就听人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想去逛逛苏杭。”
安德海一听,老婆的要求正和自己的打算不谋而合,便高兴起来:
“我的小乖乖,我一定满足你的要求。”
马大奶奶半信半疑地望着丈夫,安德海肯定地点了点头。
小皇上恨透了小安子,一次安德海硬让小皇上赐给他几个字,小皇上随手写了个“女”字,经西太后一分析,可把小安子的魂给吓掉了。“安”字上面少了个“宝盖头”,就变成了“女”,这分明是小皇上想要小安子的头。小安子又哭又叫,西太后出于无奈,只好让小安子避一避。再说,小皇上已15岁了,眼见着就要大婚了,安德海便借机向主子请求,出宫采办大婚所用的衣料。这出京不是一举两得,而是一举多得。卖古玩,沿途再搜刮一批珍宝;满足老婆的要求;避避风头,让小皇上消消气;让西太后体尝一下小安子不在眼前的滋味,以后会加倍爱惜小安子。
想得停当,安德海便寻求机会,请求出京南下。
“小安子,你也过来瞧瞧这礼单。”
西太后正在东暖阁仔细地看着内务府刚呈上来的礼单。什么礼单?还不是准备小皇上大婚的购物单。
“庶,主子明鉴,奴才是个粗人,不懂得皇上大婚的规矩。”
安德海凑近西太后的身边,他装模作样地看了一会儿,又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小安子,怎么了?”
“主子,奴才觉得平民间娶媳妇,都是竭尽全力,把婚礼办得风风光光的,更何况万岁爷大婚呢。”
“我也觉得内务府呈上的礼单有点太寒碜了。”
西太后与小安子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她为有这么一位知心人而高兴。西太后随手放下礼单,说:
“先放着吧,以后慢慢再说。”
“主子,时候可是不早了。东西都要到江南、广东采办,再运进京,若是主子看不合适,可以趁早调换,晚了,换也来不及了。”
西太后被小安子的一席话说动心了,她说:
“你说的也是个理儿。可是,谁去早早采办呢?”
西太后又犯难了,她心中明白,小安子想领这美差,可大清宫有规定:太监不准出京,擅自离京要杀头的。她可不愿意让小安子去送死,所以,她叹了一口气:
“没合适的人去采办,我也不放心,这事儿体要再提了。”
“主子,奴才愿为主子效劳。”
“你,不行,你擅自离京,万一被鬼子六抓住把柄,他会治你罪的。”
安德海不愿失去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便急促地说道:
“主子,你不用担心,咱们不张扬就是,悄悄地走,悄悄地回,奴才尽快办完事就赶回来,最多不过二三个月的时间,不会有人知道的。奴才一定把事情办得好好的,保管主子您高兴。”
西太后经不住小安子的再三请求,便勉强点头了:
“好吧,难得你有这份孝心。不过,路上不要大张扬,还是收敛一点的为好。快去快回,谨慎行事。”
“谢主子。”
安德海磕了个响头,喜得西太后一把将小安子揽到了怀里。
第六章 大难临头济南伏法 一、启程南下
一、启程南下
两艘太平船、一队人马、89口大木箱,浩浩荡荡南下。第一大站安德海便眉开眼笑。righ
似乎小安子现在也学乖了,他这一二年以来,处处讨好小皇上,以便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小安子虽然改变了对小皇上的态度,但同治皇上却十分厌恶小安子。早在他当年六岁冲龄即位时,就十分天真地问过别人,是不是当了皇上就可以想杀谁,就杀谁,当时他表示想杀小安子。多少年来,小安子巴结他的母亲,甚至小皇上还在无意中看见过母亲与小安子过于亲昵的举止,令小皇上十分反感。
小皇上对安德海早已恨之入骨。
安德海似乎也看出了小皇上对他的反感,他该为自己找条后路了。眼见着小皇上就要亲政了,万一到时候,西太后无力保护小安子,他就只好请求出宫,逃之夭夭,溜之大吉了。
为了给自己留条退路,不至于出宫后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悬殊太大,安德海必须再搜刮一批财物,以作积蓄,有备无患嘛。
要想搜刮到更多的财物,光靠吃西太后赏给娘家的回扣可不行。再说,西太后宫中的古玩字画也不能全偷偷地输到宫外去,那吃回扣是靠不住的。聪明的小安子另辟溪径,找到了一条新的生财之道。
早年,道光皇帝(即同治皇帝的爷爷),有几位小妃子,年纪很轻,有的才比西太后大十几岁,现在也不过是50岁左右。
这几个老妃子当年也曾风光过,道光皇帝宠幸她们的时候,也曾赏过她们一些小玩意,如金戒指、玉佩、字画等物。
如今,她们早已成为宫中的累赘,无权无势,无依无靠,单凭内务府每月拨给的月银,有时想做件好看的衣服都做不起。其
中一个叫福贵人,另一个叫祥贵人。这福贵人和祥贵人,当初也曾吉祥和幸福过,不过今天既不吉祥,也没有幸福了,她们的宫中仅有一两个太监和一两个宫女伺候着,她们成了宫中的“活化石”。
出于生活所迫,祥贵人通过自己宫中的太监,巴结上了小安子,暗中求小安子把她屋里的吴道子的真迹拿到宫外倒卖。小安子起初佯装不乐意,故意把价钱压得低低的,只给了祥贵人30两银子,而小安子却以高价出了手,从中获得200两银子。他小安子仅仅是经个手,就捞到了200两白花花的银子,一下子就填满了口袋,乐得小安子多少天都合不上嘴。于是,他又打了福贵人的主意。
福贵人当年受宠时,也算个角儿,她长得圆圆的银盆大脸,虽不算十分俊俏,但一脸的福相,所以,当年道光赐她“福贵人”的称号。如今这个福贵人不但一点儿福也没有了,而且每天都是愁眉苦脸的。原来,她的亲弟弟因贪污受贿被革职,一大堆的孩子没人养,三天两头托人带话进宫,希望当太上太妃的姐姐资助他。福贵人虽然手中有几个珍品,但她不舍得拿出宫,她也不知道价值。
安德海打听到道光皇帝的福贵人屋里有几件宝贝,一天上午,小安子便寻上门来。
“福大上太妃吉祥。”
小安子恭恭敬敬给这位容颜已衰、面目憔悴的太妃请安。福贵人是认识小安子的。
“安公公怎么这般有空?”
福贵人很是惊诧,虽然老妃子并没有被打入冷宫,可平日里这小院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和冷宫没有什么两样。今天,西太后的宠监小安子竟跑到这里来,福贵人真不知道小安子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小安子这瞅瞅,那看看,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一个玉石雕刻的缕空花瓶上。这精美的花瓶乃宋代的珍品,据说是当年宋徽宗宫中的宝贝,后来在民间流传了一阵子。康熙年间,一个巡抚千方百计从一个秀才的手中买到了它,并进贡给康熙皇帝,从此便在清宫里保存了这许多年。
道光皇帝当年有一段时光迷恋这位体态丰满的福贵人,便把这只花瓶赐给了她。福贵人为了怀念道光皇帝,更确切地讲,是为了怀念当年那风光一时的生活,便一直很小心地供奉着这只玉花瓶。
她见小安子一直瞅着这只花瓶,心里便扑通、扑通的直跳,生怕会失去心爱的宝物似的。
安德海用手指轻轻地弹了弹那花瓶,又缩回了手。
“福太妃,你宫中的这花瓶好精致。”
“安公公,这花瓶是当年先帝赐的,我一直都十分小心地保护它,先帝说花瓶还是宋代的徽宗爷的宝物呢。”
一听是宋代珍品,安德海的眼光顿时拉长了,他心中暗想:
“好家伙,果然是宝物,少说也值500两银子。”
安德海装做漫不经心的样子说:
“哦,原来是古董,怪不得奴才觉得它很别致。这种古玩今天也值上个百十两银子吧。”
一听值百十两银子,福贵人为之一动,娘家就这么一个弟弟,不争气的弟弟又犯了事儿,几个侄儿吃了上顿,吃不上下顿,这做亲姑姑的心似刀绞,她心一横,豁出去了,什么怀念不怀念的,眼下顾活人要紧,不能眼瞅着亲人都挨饿吧。于是,福贵人试探性地说:
“唉,值再多钱又有什么用呢?还不是摆放在我这儿一钱不值。”
安德海一听福贵人的话中有话,便不失时机地说:
“那也不能这么说,摆在这里的确是一钱不值,可若想把它变得值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福贵人一听有门儿,便追问:
“安公公有办法,把这花瓶变成值钱的宝物?”
安德海瞅瞅四处无人,便贴近福贵人的耳边,悄悄地说:
“只要你舍得,奴才保管给你换100两白花花的银子来。”
可怜当年也曾风光的老妃子,今天已沦落到卖心爱宝物的境地。她有些不忍心地、小心翼翼地把花瓶用一块红绸子包严实,交给了安德海。果然,没过几天,安德海就送来了100两银子。
看着老太妃喜形于色的样子,安德海心中直高兴,他高兴的是单是这只花瓶,他就从中获得450两银子。
以后,安德海又不断从福贵人、祥贵人的手中弄到了不少宫中收藏的古玩字画,从中获得大批钱财。其他一些老妃子,甚至是丽大妃,都纷纷效仿她们,暗中托安公公卖掉一些珍宝。安德海也是越做胆子越大,他的货物来源由原来的骗发展到去偷,他借传达西太后口谕之机,有时溜到各宫,趁人不注意便偷偷地塞进口袋里一些值钱的东西。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他又骗又偷,竟收集了价值几十万两白银的宫中宝物。
这一批宫中的珍品,数量少一点还好出手,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可这大批量的物品无处销赃。京城里的几个大买主,渐渐也知道了安德海的身份,他们故意把价格压得低低的。他们声称万一闹翻了脸,便到宫中去揭安德海的老底,气得小安子口吐白沫:
“龟王八孙子,抓安某的把柄,有一天,安公公让你们好看。”
说归说,嘴上痛快罢了,安德海毕竟不敢对这几个古董商怎么样。他安德海是何等聪明之人,他可不愿意来个鱼死网破,那样,对谁都没有什么好处。
想来想去,安德海觉得不宜再在京城里卖古玩了,应该走远一点。俗话说“天高皇帝远”,如果能有机会下一趟苏杭、南京,那该有多好呀。亲自到南夷之地卖古玩,不怕别人从中渔利。
这些日子,安德海的老婆马大奶奶厌倦了跟随阉人丈夫安德海到酒楼里吃饭。因为,虽然丈夫耀武扬威,处处受人款待,但她总觉得有人在背后议论她似的。
“阉人,太监。”
“给不中用的男人做老婆,守活寡,真没出息。”
虽然人们并不直接当着马大奶奶的面子上,可马大奶奶一见到人们三五一群围在一起说悄悄话儿,她就疑心是说她和她的阉人丈夫的。这种疑神疑鬼的日子很不好过。有些时候,竟弄得她心神不定,十分痛苦。她的这种心病又不便直接向安德海倾吐,谁叫你当初愿意嫁太监的。
一个人长期压抑,心情忧郁,势必导致性格扭曲。马大奶奶的脾气一天比一天坏。而安德海非常看中他的这个如花似玉、貌美无比的媳妇,他尽力克制自己,讨老婆的欢心。这天,安德海伺候了一夜的西太后,早晨回来,显然已是精疲力尽了,回到安宅,他一见到唇似樱桃,腮似桃花,眉如柳叶,发如瀑布的娇妻,一夜的疲劳全没了。他打趣地捏捏老婆的脸蛋,马大奶奶却生厌地推开了安德海的手:
“去,去,去,别在这儿烦我。”
“咦,我的大奶奶,怎么了?不高兴?”
安德海关切地询问老婆,他发现老婆的脸上似有怒气,便以为老婆受不了一个人独守空房的寂寞。(实际上,每逢安德海在西太后那里侍寝,马大奶奶并不寂寞,管家黄石魁每次都乐颠颠地“孝顺”女主人。)
“小玉,今儿个,我带你去天一阁酒楼吃海虾,怎么样?”
“不,哪儿我也不去。”
马大奶奶的口气十分强硬,安德海弄不清老婆为何如此生气。他又嘻皮笑脸地哄着:
“你想到哪儿去,我一定带你去。”
马大奶奶望了望安德海,突然,她鼓足勇气说了句:
“我要出京,我早就听人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想去逛逛苏杭。”
安德海一听,老婆的要求正和自己的打算不谋而合,便高兴起来:
“我的小乖乖,我一定满足你的要求。”
马大奶奶半信半疑地望着丈夫,安德海肯定地点了点头。
小皇上恨透了小安子,一次安德海硬让小皇上赐给他几个字,小皇上随手写了个“女”字,经西太后一分析,可把小安子的魂给吓掉了。“安”字上面少了个“宝盖头”,就变成了“女”,这分明是小皇上想要小安子的头。小安子又哭又叫,西太后出于无奈,只好让小安子避一避。再说,小皇上已15岁了,眼见着就要大婚了,安德海便借机向主子请求,出宫采办大婚所用的衣料。这出京不是一举两得,而是一举多得。卖古玩,沿途再搜刮一批珍宝;满足老婆的要求;避避风头,让小皇上消消气;让西太后体尝一下小安子不在眼前的滋味,以后会加倍爱惜小安子。
想得停当,安德海便寻求机会,请求出京南下。
“小安子,你也过来瞧瞧这礼单。”
西太后正在东暖阁仔细地看着内务府刚呈上来的礼单。什么礼单?还不是准备小皇上大婚的购物单。
“庶,主子明鉴,奴才是个粗人,不懂得皇上大婚的规矩。”
安德海凑近西太后的身边,他装模作样地看了一会儿,又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小安子,怎么了?”
“主子,奴才觉得平民间娶媳妇,都是竭尽全力,把婚礼办得风风光光的,更何况万岁爷大婚呢。”
“我也觉得内务府呈上的礼单有点太寒碜了。”
西太后与小安子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她为有这么一位知心人而高兴。西太后随手放下礼单,说:
“先放着吧,以后慢慢再说。”
“主子,时候可是不早了。东西都要到江南、广东采办,再运进京,若是主子看不合适,可以趁早调换,晚了,换也来不及了。”
西太后被小安子的一席话说动心了,她说:
“你说的也是个理儿。可是,谁去早早采办呢?”
西太后又犯难了,她心中明白,小安子想领这美差,可大清宫有规定:太监不准出京,擅自离京要杀头的。她可不愿意让小安子去送死,所以,她叹了一口气:
“没合适的人去采办,我也不放心,这事儿体要再提了。”
“主子,奴才愿为主子效劳。”
“你,不行,你擅自离京,万一被鬼子六抓住把柄,他会治你罪的。”
安德海不愿失去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便急促地说道:
“主子,你不用担心,咱们不张扬就是,悄悄地走,悄悄地回,奴才尽快办完事就赶回来,最多不过二三个月的时间,不会有人知道的。奴才一定把事情办得好好的,保管主子您高兴。”
西太后经不住小安子的再三请求,便勉强点头了:
“好吧,难得你有这份孝心。不过,路上不要大张扬,还是收敛一点的为好。快去快回,谨慎行事。”
“谢主子。”
安德海磕了个响头,喜得西太后一把将小安子揽到了怀里。
第六章 大难临头济南伏法 一、启程南下
一、启程南下
两艘太平船、一队人马、89口大木箱,浩浩荡荡南下。第一大站安德海便眉开眼笑。r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