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 第8节
南皮县西郊汤庄子,是一个美丽的村庄,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村后是一座小山,小山只有200多米高,但山上长满了树林,到了春天,满山遍野的山茶花、杜娟花、牵牛花迎风微笑,一阵风吹来,空气里散发着山坡上特有的野草春花的芳香。山林里小翠鸟飞来飞去,蝶儿栖在枝头,山兔跑来跑去。从山上流下的溪水清澈见底,叮咚、叮咚,一跳一跳地向山下的小青河流去。那村边的小青河,虽不太宽,但长年流淌着清清的水,小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仿佛一伸手就能逮住几条。可当人们一伸手,它们便倏地一下游向远方,那摆动着小尾巴的鱼儿有时竟回头张望,似在说:“来呀,来呀,看你可能捉住我。”
就在这远离城市,恬静悠然的村子里,生长着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这男孩和女孩20年后生下一个孩子叫“安德海”。
这男孩叫“安邦太”,女孩叫“杏儿”。安邦太长得虎头虎脑的,一双又黑又浓的眉毛,长长的睫毛下,两只大眼睛一闪一闪的,胖墩墩的,很惹人喜爱。他的父母曾生过四个男孩三个女儿,偏偏四个男孩全夭折了,三个女儿个个健康、活泼,安邦太是第五个男孩,其实也是他们唯一的儿子,自然被捧到了天上。杏儿的家仅与安邦太的家一条小路之隔。杏儿的爹因家中贫困,48岁才娶上媳妇,只生了杏儿这么一个女儿,所以杏儿便成了爹娘的掌上明珠。
两个娇孩子并不怎么任性,他们从小就喜欢在一块玩耍。还是安邦太两岁的时候,杏儿才一周零八个多月,杏儿的家里来了位亲戚,给杏儿买了几块小糖。杏儿一手拿一块糖就撒开小腿往外跑,杏儿的爹娘生怕女儿摔跤便也跟着往外去,只见杏儿跑起来像个小鸭子似的,一摆一摆的,煞是逗人。杏儿径直跑到安家门口,奶声奶气地连声叫:
“安哥哥,安哥哥。”
小邦大从屋里跑了出来。
“安哥哥,小糖,给你。”
两个孩子费了好半天劲才将小糖外面的那层纸剥开,含在嘴里嚼着。
“哇……”
杏儿大声哭了起来。小邦大赶紧跑过去,哄着杏儿。原来,是杏儿一不小心,咬破了自己的舌头,小邦太对着杏儿的嘴一个劲儿地直吹,人们看着两个纯洁无瑕的孩子开心地笑了。村里有个研究相术的长者断言小邦太与杏儿是“夫妻相”。
两孩子就这样形影不离的长到了16岁。邦太已明显出现了男性的特征,音质变得又浊又粗,嘴角边长着黑绒绒的小胡子,高高的个儿,宽宽的双肩,一双大手,给人以矫健的感觉。杏儿像所有的16岁的大姑娘那样,出落成芙蓉花一般的俏模样,又黑又长的大辫子在腰间一摆一摆的。乌黑明亮的双眸镶在圆圆的脸盘上,小巧的鼻子,樱桃红唇,那脸皮似“鸡蛋二层皮”,又细又白又嫩。每逢生人,她那水莲花一般的脸便羞红了,腮边两朵红晕煞是好看。她那隆起的双乳似两只小兔子在小褂下面跳动。青春的活力、姣好的面庞、柔柔的话语不知撩拨过多少小伙子。年轻不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愿跟她接茬说上几句话,杏儿去洗衣服,年轻小伙子们也跟在后面装模做样地洗衣服,杏儿去挖野菜,年轻小伙们也纷纷去挖野菜。吃饭的时候,小伙子们总爱捧着饭去杏儿家,边吃边聊边用眼睛偷偷地膜杏儿几眼。杏儿每次
都装作没看见似的。前村后村的小伙子不少人心中都装个杏儿,可杏儿的心中却只有一个人——“安哥哥”安邦太。
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孩子心中都隐隐约约地感到既渴望看对方一眼,又怕彼此见面,小时候的那种无拘无束的打闹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偷偷地望一眼。这大概就是初恋吧。这爱,那么神秘,那么诱人,那么强烈,直撞两颗年轻人的心。
男孩憨憨地笑,女儿柔柔地笑。笑弯了腰,笑红了脸,笑得水秀,笑得山灵,笑得太阳公公躺进云层里,笑得高粱低了头。
一天天,一年年,两个孩子变成了大人。那年他们19岁。
19岁,多少梦想,多少憧憬,多少迷惘,多少依恋。19岁,人生的花季;19岁,蓝蓝的天,清清的水,他们满怀着爱恋,沐浴在情河里。
一日,安邦大与杏儿恰巧在田里锄草,今个儿,天气特别燥热,天上打着闪雷,就是不下雨,邦太热得实在受不了,便把小褂脱下来放在地头。杏儿虽然也热得、闷得喘不过气来,但女孩子家岂能乱脱衣服,她宁愿死也不会脱下小褂,那蓝花小褂早已汗湿,紧紧地贴在背上,难受极了,又闷、又热、又渴。杏儿她爹实在撑不下去了,对杏儿说:
“闺女,我先回去,你再把这两垄地里的草锄一遍,也回家吧,不要耽搁时间,你娘也快该做好饭了。”
“好,爹。我等一会儿就回去。”杏儿低着头,认真地锄地。
安邦太见杏儿的爹先走了,便寻思着把妹妹支走,好单独和杏儿呆一会,便对妹妹说:
“大妞,咱家的猪这会该饿了,你赶快回去烧点猪食。”
安邦太的妹妹才12岁,哪里懂得哥哥的心思,便应声走了。
妹妹刚走远,安邦太便向几垄地以外的杏儿喊道:
“杏儿,天这么闷,歇会再干吧。”
“不了,俺娘还等俺回去吃饭呢。”
“歇一会儿,我帮你锄一垄。”
杏儿巴不得有人帮忙,再说,安邦太又不是外人,“累死他活该。”
杏儿挨着他的“安哥哥”坐下,不住地抹着脖子上的汗。从小两人玩耍也许还搂抱过呢,可自十来岁开始,两人就没这么近地紧挨着。安邦太傻呆呆地望着杏儿,眼睛一眨不眨,杏儿被他看得脸都羞红了。
“看什么,又不是不认识。”
“看你好看,眼好看,嘴好看,一切都好看。”
安邦太想摸一下杏儿的手,杏儿察觉到了,赶快把手缩回。
“快干活吧,你看那边的乌云压过来了。”
安邦太哪还有心思干活,他爱慕已久的心上人紧挨着自己,此时岂能让她溜掉。
“唉哟,唉哟,疼死我了。”
安邦太捂着肚子,呼天喊地。
“怎么了,哪儿不舒服。”
“肚子疼,你快给我揉一揉。”
杏儿不知是计,刚想走近安邦太,不料安邦太一张双臂将杏儿揽在怀里。他紧紧地搂住杏儿,搂得杏儿喘不过气来。他把双唇紧紧地压在杏儿的唇上。
“快松手,有人来了。”
安邦太刚一松手,杏儿低着头,红着脸像小兔子似的跑了。
安邦太在她的身后笑着追着,两人的身形消失在远处。
“喀嚓,轰隆隆。”
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安邦太紧紧拉住杏儿的手,直往村后的小山上跑去。杏儿一路挣脱,可怎么也挣脱不了安邦太的双手。
这后山上有一个小山洞,小的时候,他们曾来这里捉迷藏。小山洞不太大,仅能容纳五六个人,洞口长满了荆棘,可以将洞口遮
掩得严严实实。安邦太和杏儿躲雨进了山洞。
这一阵子雨可真大呀。两个人浑身上下都淋透了。刚才淋了雨,现在又躲在山洞里,杏儿冷得一个劲地打寒噤。
“杏儿,冷吗?”
安邦太柔柔地问着。杏儿点了点头。安邦太默默地把杏儿拉到自己的胸前,再一次紧紧地搂着杏儿,两双嘴唇凑到了一齐,热烈地吻着。杏儿听得很真切,她的“安哥哥”的心跳得可有力了。安邦太轻轻地托着杏儿的下巴。
“杏儿,我想,我好想。”
“想什么?”
杏儿明知故问,其实此时她的心里也渴望着,但她本能地拒绝着。
“我想要你的身子。”
安邦太在杏儿的耳边呢哺着,他此时只觉得势血沸腾,心中有一种欲火,一种难以按捺的火在燃烧着、燃烧着。这火吞噬着他的身、他的心、他的灵。
“不,我怕。怕。”
“怕什么?”
“怕你看不起我,还怕……”
还怕什么,安邦大的心里有些糊涂了。但杏儿怕,她怕这样以来会有孩子。
“杏儿,快给我吧。”
安邦太急促地催着。杏儿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安邦太轻轻地脱去杏儿那已湿透的衣服,杏儿的胴体鲜明地显了出来,她那浑圆的双乳,细细的腰肢,都让安邦太激动。两人屏住吸呼,翻江倒海,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
安邦太抹去了杏儿脸上的泪水,杏儿依偎在他宽厚的胸前。
“杏儿,明天我就央求爹找个媒人,你肯嫁给我吗?”
杏儿在安邦太的胸前默不作声。她心想:都已经是你的人了,还这么问干嘛。在那个年代男女婚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这一对相爱的男女竟在野外偷吃了禁果,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呢?
没过几天,安邦太便央求父母请个媒人到杏儿家说亲。谁知安邦太的父母正告他,他们也很喜欢杏儿,早已暗中求人给他们算过生辰八字,结果女克男,安邦太命犯阳刃,不能婚配。这命相不合似晴天霹雳,打碎了安邦大的美梦,再说杏儿自从那次从山洞回来,生怕见安邦太,又渴望天天见,她躲着他,避着他,又羞又恨的复杂情感时时困扰着她。这几天,她估摸着安家该央人来提亲了,可怎么安家一点动静也没有?安邦太呀,安邦太,难道你是个负心汉?不,不可能,安邦太眼睛闪烁着的光芒明明白白告诉杏儿,他真的爱自己。日子过得好慢呀,杏儿整日魂不守舍,茶饭不香。一天早上吃饭,杏儿隐隐约约地觉得有些反胃,刚放下碗,“哇”的一声全吐了。杏儿连忙说自己昨儿晚上受了凉,这会儿头疼得很。杏儿的爹妈也就没多问。可杏儿吓坏了,“妈呀,‘那个’已经超十几天了。”
杏儿哭了。晚上她趁上茅房之机,在安家门外学猫叫,果然,她的心上人出来了。她从安邦太那“多云”的脸上似乎觉察到了什么。她急切地要把重要的事告诉他,可安邦太先开口了:
“杏儿,爹说咱们命相不合,不答应找媒人说亲,我正愁着呢。”
“什么?你不娶我?”
杏儿惊愕了。
“不,我要你。我会慢慢想办法娶你。”
“慢慢想办法,可孩子不会慢慢地来的。”
“孩子?你?”
杏儿羞红着脸,点了点头。安邦太像露了气的皮球——瘪
了。他愣愣地站在那儿,杏儿什么时候走的,他一点也不知道。
安邦太回来以后,跪在爹娘的面前发誓:非杏儿不娶。
杏儿的肚子慢慢地向前凸,终于有一天,纸再也包不住火,杏儿的爹娘怒不可遏。
“安邦大,你这个混小子,干了好事不负责任。”
杏儿的爹气冲冲地找到了安家。生米煮成了熟饭,只好找个媒人,走走过场,杏儿匆匆地嫁到了安家,新婚之夜,杏儿倚在丈夫的肩头,低声抽泣:
“我过门不几个月就要生孩子,今后我可怎么做人?”
“孩子是我们的,我们疼他就行了,管他别人说什么。”
丈夫安慰着杏儿,可杏儿忧心忡忡。那昔日红苹果一般的脸蛋现在如蜡一样的黄,安邦大心疼地望着妻子。
“要么,趁乡邻不知道这件事,咱们把他搞掉,以后不愁没有孩子。”
小夫妻俩商量了大半夜,最后决定不要这个孩子。他们听说用布带紧勒孕妇的肚子可以将胎儿弄死。于是夜深人静之时,安邦太便用一根很宽的布带将杏儿的肚子紧紧勒住,杏儿疼得额上渗出豆大的汗珠,她紧咬牙关,忍住疼痛,为的是以后能抬起头来做人。就这样,一个已经成形的男胎被父母扼杀了。经过两个月的调养,杏儿的身体渐渐地恢复了健康。安邦太夫妻夫唱妇随,男耕女织,生活过得很愉快。转眼间,他们结婚已三年多了。自从新婚勒死男胎,杏儿再也没能怀上孩子,夫妻俩都很焦急。一天晚上,安邦太抽着闷烟,靠在床头边,一吭也不吭,杏儿明白丈夫的心思,柔声地问道:
“你又在想那事了,都怨我不争气,生不出个娃儿。”
安邦太看着一天比一天憔悴的妻子,叹了口气,他心里很难过。他为妻子感到委曲,别的娘儿们总在杏儿背后指指点点,什么“不下蛋的鸡”,什么“命中无子”,再难听的话她们也能说出口。安邦太明白结婚三年多没有孩子,并不是杏儿的错,那是自己造的孽,是老天爷对他的惩罚吧。安邦太一手摸着妻子那总是鼓不起来的肚皮,一手抚着妻子的头发,安慰杏儿:
“咱们还年轻,急什么,听老人说越急越怀不上。”
“我现在连‘那个’都不正常,八成是病了吧,等过一阵子,我回姥姥家,听说姥姥认识一个郎中,专治妇女病。”
“那也好,明儿一大早,我陪你去庙里,上柱香,求观音菩萨发发慈悲,给咱们送个孩子。”
第二天,天还没亮,夫妻俩便急急地上了路,他们要赶40多里路去庙里上香求子。香也上了,头了磕了,大夫也诊了脉,开了方。药倒是吃了不少剂,可杏子的“那个”一直不正常,杏儿的妈知道当年那一段丑事,断定是老天爷惩罚这两个犯了天规的人,是有苦往肚子里吞,说也说不出来。一日,杏儿来到河边洗衣服,她自从发觉自己总是怀不上孩子,总是低着头走路,仿佛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心里虚得很。她越来越少言寡语,一个人独来独往。一个男人,原来暗恋杏儿的同村小伙子,故意冲着杏儿走过来。
“杏儿,洗衣服去呀?”
那人皮笑肉不笑地搭讪着。
“嗯。”
就在这远离城市,恬静悠然的村子里,生长着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这男孩和女孩20年后生下一个孩子叫“安德海”。
这男孩叫“安邦太”,女孩叫“杏儿”。安邦太长得虎头虎脑的,一双又黑又浓的眉毛,长长的睫毛下,两只大眼睛一闪一闪的,胖墩墩的,很惹人喜爱。他的父母曾生过四个男孩三个女儿,偏偏四个男孩全夭折了,三个女儿个个健康、活泼,安邦太是第五个男孩,其实也是他们唯一的儿子,自然被捧到了天上。杏儿的家仅与安邦太的家一条小路之隔。杏儿的爹因家中贫困,48岁才娶上媳妇,只生了杏儿这么一个女儿,所以杏儿便成了爹娘的掌上明珠。
两个娇孩子并不怎么任性,他们从小就喜欢在一块玩耍。还是安邦太两岁的时候,杏儿才一周零八个多月,杏儿的家里来了位亲戚,给杏儿买了几块小糖。杏儿一手拿一块糖就撒开小腿往外跑,杏儿的爹娘生怕女儿摔跤便也跟着往外去,只见杏儿跑起来像个小鸭子似的,一摆一摆的,煞是逗人。杏儿径直跑到安家门口,奶声奶气地连声叫:
“安哥哥,安哥哥。”
小邦大从屋里跑了出来。
“安哥哥,小糖,给你。”
两个孩子费了好半天劲才将小糖外面的那层纸剥开,含在嘴里嚼着。
“哇……”
杏儿大声哭了起来。小邦大赶紧跑过去,哄着杏儿。原来,是杏儿一不小心,咬破了自己的舌头,小邦太对着杏儿的嘴一个劲儿地直吹,人们看着两个纯洁无瑕的孩子开心地笑了。村里有个研究相术的长者断言小邦太与杏儿是“夫妻相”。
两孩子就这样形影不离的长到了16岁。邦太已明显出现了男性的特征,音质变得又浊又粗,嘴角边长着黑绒绒的小胡子,高高的个儿,宽宽的双肩,一双大手,给人以矫健的感觉。杏儿像所有的16岁的大姑娘那样,出落成芙蓉花一般的俏模样,又黑又长的大辫子在腰间一摆一摆的。乌黑明亮的双眸镶在圆圆的脸盘上,小巧的鼻子,樱桃红唇,那脸皮似“鸡蛋二层皮”,又细又白又嫩。每逢生人,她那水莲花一般的脸便羞红了,腮边两朵红晕煞是好看。她那隆起的双乳似两只小兔子在小褂下面跳动。青春的活力、姣好的面庞、柔柔的话语不知撩拨过多少小伙子。年轻不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愿跟她接茬说上几句话,杏儿去洗衣服,年轻小伙子们也跟在后面装模做样地洗衣服,杏儿去挖野菜,年轻小伙们也纷纷去挖野菜。吃饭的时候,小伙子们总爱捧着饭去杏儿家,边吃边聊边用眼睛偷偷地膜杏儿几眼。杏儿每次
都装作没看见似的。前村后村的小伙子不少人心中都装个杏儿,可杏儿的心中却只有一个人——“安哥哥”安邦太。
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孩子心中都隐隐约约地感到既渴望看对方一眼,又怕彼此见面,小时候的那种无拘无束的打闹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偷偷地望一眼。这大概就是初恋吧。这爱,那么神秘,那么诱人,那么强烈,直撞两颗年轻人的心。
男孩憨憨地笑,女儿柔柔地笑。笑弯了腰,笑红了脸,笑得水秀,笑得山灵,笑得太阳公公躺进云层里,笑得高粱低了头。
一天天,一年年,两个孩子变成了大人。那年他们19岁。
19岁,多少梦想,多少憧憬,多少迷惘,多少依恋。19岁,人生的花季;19岁,蓝蓝的天,清清的水,他们满怀着爱恋,沐浴在情河里。
一日,安邦大与杏儿恰巧在田里锄草,今个儿,天气特别燥热,天上打着闪雷,就是不下雨,邦太热得实在受不了,便把小褂脱下来放在地头。杏儿虽然也热得、闷得喘不过气来,但女孩子家岂能乱脱衣服,她宁愿死也不会脱下小褂,那蓝花小褂早已汗湿,紧紧地贴在背上,难受极了,又闷、又热、又渴。杏儿她爹实在撑不下去了,对杏儿说:
“闺女,我先回去,你再把这两垄地里的草锄一遍,也回家吧,不要耽搁时间,你娘也快该做好饭了。”
“好,爹。我等一会儿就回去。”杏儿低着头,认真地锄地。
安邦太见杏儿的爹先走了,便寻思着把妹妹支走,好单独和杏儿呆一会,便对妹妹说:
“大妞,咱家的猪这会该饿了,你赶快回去烧点猪食。”
安邦太的妹妹才12岁,哪里懂得哥哥的心思,便应声走了。
妹妹刚走远,安邦太便向几垄地以外的杏儿喊道:
“杏儿,天这么闷,歇会再干吧。”
“不了,俺娘还等俺回去吃饭呢。”
“歇一会儿,我帮你锄一垄。”
杏儿巴不得有人帮忙,再说,安邦太又不是外人,“累死他活该。”
杏儿挨着他的“安哥哥”坐下,不住地抹着脖子上的汗。从小两人玩耍也许还搂抱过呢,可自十来岁开始,两人就没这么近地紧挨着。安邦太傻呆呆地望着杏儿,眼睛一眨不眨,杏儿被他看得脸都羞红了。
“看什么,又不是不认识。”
“看你好看,眼好看,嘴好看,一切都好看。”
安邦太想摸一下杏儿的手,杏儿察觉到了,赶快把手缩回。
“快干活吧,你看那边的乌云压过来了。”
安邦太哪还有心思干活,他爱慕已久的心上人紧挨着自己,此时岂能让她溜掉。
“唉哟,唉哟,疼死我了。”
安邦太捂着肚子,呼天喊地。
“怎么了,哪儿不舒服。”
“肚子疼,你快给我揉一揉。”
杏儿不知是计,刚想走近安邦太,不料安邦太一张双臂将杏儿揽在怀里。他紧紧地搂住杏儿,搂得杏儿喘不过气来。他把双唇紧紧地压在杏儿的唇上。
“快松手,有人来了。”
安邦太刚一松手,杏儿低着头,红着脸像小兔子似的跑了。
安邦太在她的身后笑着追着,两人的身形消失在远处。
“喀嚓,轰隆隆。”
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安邦太紧紧拉住杏儿的手,直往村后的小山上跑去。杏儿一路挣脱,可怎么也挣脱不了安邦太的双手。
这后山上有一个小山洞,小的时候,他们曾来这里捉迷藏。小山洞不太大,仅能容纳五六个人,洞口长满了荆棘,可以将洞口遮
掩得严严实实。安邦太和杏儿躲雨进了山洞。
这一阵子雨可真大呀。两个人浑身上下都淋透了。刚才淋了雨,现在又躲在山洞里,杏儿冷得一个劲地打寒噤。
“杏儿,冷吗?”
安邦太柔柔地问着。杏儿点了点头。安邦太默默地把杏儿拉到自己的胸前,再一次紧紧地搂着杏儿,两双嘴唇凑到了一齐,热烈地吻着。杏儿听得很真切,她的“安哥哥”的心跳得可有力了。安邦太轻轻地托着杏儿的下巴。
“杏儿,我想,我好想。”
“想什么?”
杏儿明知故问,其实此时她的心里也渴望着,但她本能地拒绝着。
“我想要你的身子。”
安邦太在杏儿的耳边呢哺着,他此时只觉得势血沸腾,心中有一种欲火,一种难以按捺的火在燃烧着、燃烧着。这火吞噬着他的身、他的心、他的灵。
“不,我怕。怕。”
“怕什么?”
“怕你看不起我,还怕……”
还怕什么,安邦大的心里有些糊涂了。但杏儿怕,她怕这样以来会有孩子。
“杏儿,快给我吧。”
安邦太急促地催着。杏儿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安邦太轻轻地脱去杏儿那已湿透的衣服,杏儿的胴体鲜明地显了出来,她那浑圆的双乳,细细的腰肢,都让安邦太激动。两人屏住吸呼,翻江倒海,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
安邦太抹去了杏儿脸上的泪水,杏儿依偎在他宽厚的胸前。
“杏儿,明天我就央求爹找个媒人,你肯嫁给我吗?”
杏儿在安邦太的胸前默不作声。她心想:都已经是你的人了,还这么问干嘛。在那个年代男女婚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这一对相爱的男女竟在野外偷吃了禁果,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呢?
没过几天,安邦太便央求父母请个媒人到杏儿家说亲。谁知安邦太的父母正告他,他们也很喜欢杏儿,早已暗中求人给他们算过生辰八字,结果女克男,安邦太命犯阳刃,不能婚配。这命相不合似晴天霹雳,打碎了安邦大的美梦,再说杏儿自从那次从山洞回来,生怕见安邦太,又渴望天天见,她躲着他,避着他,又羞又恨的复杂情感时时困扰着她。这几天,她估摸着安家该央人来提亲了,可怎么安家一点动静也没有?安邦太呀,安邦太,难道你是个负心汉?不,不可能,安邦太眼睛闪烁着的光芒明明白白告诉杏儿,他真的爱自己。日子过得好慢呀,杏儿整日魂不守舍,茶饭不香。一天早上吃饭,杏儿隐隐约约地觉得有些反胃,刚放下碗,“哇”的一声全吐了。杏儿连忙说自己昨儿晚上受了凉,这会儿头疼得很。杏儿的爹妈也就没多问。可杏儿吓坏了,“妈呀,‘那个’已经超十几天了。”
杏儿哭了。晚上她趁上茅房之机,在安家门外学猫叫,果然,她的心上人出来了。她从安邦太那“多云”的脸上似乎觉察到了什么。她急切地要把重要的事告诉他,可安邦太先开口了:
“杏儿,爹说咱们命相不合,不答应找媒人说亲,我正愁着呢。”
“什么?你不娶我?”
杏儿惊愕了。
“不,我要你。我会慢慢想办法娶你。”
“慢慢想办法,可孩子不会慢慢地来的。”
“孩子?你?”
杏儿羞红着脸,点了点头。安邦太像露了气的皮球——瘪
了。他愣愣地站在那儿,杏儿什么时候走的,他一点也不知道。
安邦太回来以后,跪在爹娘的面前发誓:非杏儿不娶。
杏儿的肚子慢慢地向前凸,终于有一天,纸再也包不住火,杏儿的爹娘怒不可遏。
“安邦大,你这个混小子,干了好事不负责任。”
杏儿的爹气冲冲地找到了安家。生米煮成了熟饭,只好找个媒人,走走过场,杏儿匆匆地嫁到了安家,新婚之夜,杏儿倚在丈夫的肩头,低声抽泣:
“我过门不几个月就要生孩子,今后我可怎么做人?”
“孩子是我们的,我们疼他就行了,管他别人说什么。”
丈夫安慰着杏儿,可杏儿忧心忡忡。那昔日红苹果一般的脸蛋现在如蜡一样的黄,安邦大心疼地望着妻子。
“要么,趁乡邻不知道这件事,咱们把他搞掉,以后不愁没有孩子。”
小夫妻俩商量了大半夜,最后决定不要这个孩子。他们听说用布带紧勒孕妇的肚子可以将胎儿弄死。于是夜深人静之时,安邦太便用一根很宽的布带将杏儿的肚子紧紧勒住,杏儿疼得额上渗出豆大的汗珠,她紧咬牙关,忍住疼痛,为的是以后能抬起头来做人。就这样,一个已经成形的男胎被父母扼杀了。经过两个月的调养,杏儿的身体渐渐地恢复了健康。安邦太夫妻夫唱妇随,男耕女织,生活过得很愉快。转眼间,他们结婚已三年多了。自从新婚勒死男胎,杏儿再也没能怀上孩子,夫妻俩都很焦急。一天晚上,安邦太抽着闷烟,靠在床头边,一吭也不吭,杏儿明白丈夫的心思,柔声地问道:
“你又在想那事了,都怨我不争气,生不出个娃儿。”
安邦太看着一天比一天憔悴的妻子,叹了口气,他心里很难过。他为妻子感到委曲,别的娘儿们总在杏儿背后指指点点,什么“不下蛋的鸡”,什么“命中无子”,再难听的话她们也能说出口。安邦太明白结婚三年多没有孩子,并不是杏儿的错,那是自己造的孽,是老天爷对他的惩罚吧。安邦太一手摸着妻子那总是鼓不起来的肚皮,一手抚着妻子的头发,安慰杏儿:
“咱们还年轻,急什么,听老人说越急越怀不上。”
“我现在连‘那个’都不正常,八成是病了吧,等过一阵子,我回姥姥家,听说姥姥认识一个郎中,专治妇女病。”
“那也好,明儿一大早,我陪你去庙里,上柱香,求观音菩萨发发慈悲,给咱们送个孩子。”
第二天,天还没亮,夫妻俩便急急地上了路,他们要赶40多里路去庙里上香求子。香也上了,头了磕了,大夫也诊了脉,开了方。药倒是吃了不少剂,可杏子的“那个”一直不正常,杏儿的妈知道当年那一段丑事,断定是老天爷惩罚这两个犯了天规的人,是有苦往肚子里吞,说也说不出来。一日,杏儿来到河边洗衣服,她自从发觉自己总是怀不上孩子,总是低着头走路,仿佛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心里虚得很。她越来越少言寡语,一个人独来独往。一个男人,原来暗恋杏儿的同村小伙子,故意冲着杏儿走过来。
“杏儿,洗衣服去呀?”
那人皮笑肉不笑地搭讪着。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