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 第9节
“咦,别忙着走嘛,洗完衣服回家干嘛,去守着你那个没本事的安邦太。”
杏儿绕着道,想尽量避开他。这个人去年娶了个“母夜叉”似的老婆,好吃懒做,恶神一般地死盯着丈夫,她心里明白自己的丈夫曾喜欢过杏儿,生怕杏儿抢走她那个游手好闲的丈夫,便寸步不离丈夫。恰巧今天她回娘家去了,她的丈夫瞅准了杏儿这时该来河边洗衣服了,便贼头贼脑地窜了出来。
“杏儿,是安邦太没本事,害得我抱不上大侄子,这样下去
可不好,安家无后全怨你,你要背个坏名声。我是为你着想,今晚你装作上茅房,到我家里去,趁那个‘母夜叉’不在家,我给你传授接子秘方。”
那人笑嘻嘻地把睑凑得更近了。杏儿看看他那双色迷迷的小眼,直感到心里恶心。
“呸,你老婆母夜叉呢?趁老婆不在家偷鸡摸狗。”
“母夜叉”在娘家吃了午饭,心里忐忑不安,她实在是不放心色鬼丈夫,便不顾爹娘的诚心挽留,更不需等丈夫来接,自己跑回来了。她一手揪住丈夫的耳朵,另一只手挪出空来,“送给”丈夫几个大耳刮。
“骚娘们儿,自己下不出个蛋,生不出个羔,猴急了,勾引我男人。”
那女人又哭又骂又叫,闹得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出来看热闹。
杏儿被羞辱了一通,跑到家里蒙头大哭了一场。安邦太明白妻子是清白的,他安慰了妻子,便跑到村的东头找“母夜叉”衅事。
“妈的,‘母夜叉’,欺负到老子的头上了。”
那“母夜叉”也不示弱,立刻出门应战:
“老娘把你老婆捉在床上,你戴了绿帽子,还有脸来吗?”
“你敢说杏儿一个‘不’字,老子给你拼了。”
一来二去,二人扭打了起来。好半天,众人才把他们拉开。
杏儿本来与她男人没什么关系,这一打,反而扬了名,恶名在外了,被人们传来传去,没有影的事传得有了影,在人们心中,杏儿成了不贞女人。安邦太夫妻俩本来因为无子,心里就有一点别扭,这下,日子可就更难过了。他们几乎不与外人来往,两人独处的时候也很少交谈,往日的依恋、吸引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他们只是机械地干活、吃饭、睡觉,他们几乎忘了那如胶似漆的夫妻情爱。安邦太一天到晚抽着老烟袋,杏儿没事时就坐在床沿边做鞋子,给安邦太做,给公公做,给婆婆做,鞋子一双又一双,已经堆的很高了,她还在做。
“你都能开鞋店了。”
安邦太因为今早赶集时,卖了只羊,赚了点钱,心里稍微有点高兴,便搭讪着跟妻子说话。杏儿抬起头,安邦太仔细瞧了一会儿,猛然心里一阵酸楚。
“唉,杏儿今年才刚30岁,可怎么就长出了白发。”
安邦太心里暗想着,他忽然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似的,愧疚得说不出话来。
“你怎么了,不舒服吗?”
杏儿关切地摸了摸丈夫的额头,又摸了摸自己的额头。不知是妻子的白发让他内疚,还是妻子粗糙的手掌让他难过,也许是妻子细致的心让他感动。安邦太突然一把抓住杏儿的手,急切地唤着:
“杏儿、杏儿。”
这种让杏儿当年心跳不止的唤叫声,她已经陌生了,至少有八九年没听见过了。杏儿流出了热泪。安邦太像个毛头小伙子,急切地盼望着、要求着。
“这大白天的,不行。”
“什么不行,咱们是两口子。”
不由分说,安邦大将杏儿压到了身底下。丈夫熟睡了,他发出均匀的鼾声。杏儿愣愣地望着窗外,她惊奇地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小草露头了,再仔细聆听一下,外面的燕子叫声也有了。哦,春天来了。
春天百花争艳,万物复苏。安邦太夫妻抓住时机,春耕大忙了好一阵子。这些日子,杏儿总是觉得自己怪怪的,好像要有喜事降临在她的身上似的,她总想哼几句多年忘了哼的小曲。安邦太看见杏儿一天天白胖起来,心情也开朗了许多。自然,夫妻之间的“那件事”也多了起来。一天晚上,杏儿将丈夫的手拉过来,放在自己的肚子上:
“你摸摸看,可能感觉到什么?”
安邦太迷惑不解地看着妻子,他抚摸了一会儿,好像没发现妻子有什么不对劲儿。杏儿见丈夫这么迟钝,撅起可爱的小嘴,但她太高兴了,她要把这股高兴劲儿“传染”给丈夫:
“你趴在这里听一听。”
安邦太把耳朵凑到杏儿的肚皮上,听了好一阵子,才说:
“我听见了,你的肚子饿了,在‘叽里咕噜’地叫呢!”
“别的没听见什么?”
“你肚子里又没有天,难道还能打雷不成。”
“打雷,何止是打雷,是打了个大惊雷。”
杏儿笑眯眯地继续说:
“这雷呀,打一声叫一声爹。”
“什么?你说清楚些。”
安邦太忽地坐了起来,他不敢相信妻子说的是真的。十年了,他盼了十年的儿子,一年一年的落空,近些年,他失望了,不再盼儿。今天听妻子这么一说,他简直就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他兴奋地抓住妻子的手一个劲地紧捏着,仿佛一松手,儿子就从他的身边溜走似的。
“你快说说,有几时了?可靠吗?”
“大概两个多月吧,开始我也不敢相信,所以就没告诉你,至到前几天,我的‘那个’一直没来,可偏偏不想吃东西,见了油腻就恶心。昨天我去问我娘,她告诉我可能是有了吧。”
杏儿向丈夫轻轻地描述着,两个人边说边乐,一阵阵吃吃地笑声传到隔壁安邦太父母那里,老俩口直纳闷:“有什么喜事!”又过了七八天,安邦太带着杏儿去她姥姥家,找到了那位老郎中,一经把脉,老郎中拱手道喜:
“恭禧、恭禧,枯木逢春啊,两个喜得贵子,已近三个月
安邦太差点没跳起来:
“我有儿子啦。”
杏儿怀上孩子的消息传到安邦大的爹娘耳里,老两口乐疯了。这安家就安邦太没儿子,老二安邦杰儿女成群,这下可好了,长房有了儿子,老两口的心病没了。杏儿的婆婆把几个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全拿来了:
“娘,留着您老自己补补身子吧。”
“不,不,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补什么身子,多活一天都是累赘。你现在怀着孩子,一个人养两张口,不容易呀。”
老人一辈子先后生育十次,一共加起来也没吃上20个鸡蛋。
这会儿,她把安家的希望都寄托在媳妇肚子里的孩子身上,别说让她拿出几个鸡蛋,就是拿出老命,她也会干的。安邦太为了让杏儿调养好身体,总是一大早就上山打点野兔之类回来,杏儿一看肉类油腻东西就反胃,一口也吃不下去。到了秋天,杏儿的肚子一天天地鼓了起来,初冬来临,寒风刺骨,凉气袭人,安邦太跳下冰冷的小青河中,用鱼篓去罩小鱼,那活鱼汤又鲜又香,杏儿可爱喝了。安邦太一天一天地精心服侍妻子,杏儿的肚子一天天地鼓胀,每到晚上,安邦太就给妻子轻轻地揉揉肩,捏捏腿,杏儿怀着他的儿子,这孩子可是盼了十几年才盼来的,一定是个宝。
“杏儿,瞧你现在又白又胖的,儿子也一定白白胖胖。”
“唉哟,孩子的小腿在踢我呢,他的小手也在掐我。”
胎儿的每一次运动都能引起夫妻俩的一阵激动,安邦太轻轻地拍打妻子那凸出的肚子:
“好儿子,老实一点,别踢痛了你娘。”
“不疼,孩子踢得一点都不疼,这孩子将来一定很孝顺。你说:咱孩子长成什么样?是个男孩,还是女娃?我呀,可想生个
女娃了,她长得漂漂亮亮的,大辫子又长又黑,笑起来像个小铃挡,她呀,不到十岁就能帮我做饭、洗衣、劈柴。大的是个女娃,等以后,我再多给你生几个儿子。”
妻子憧憬着未来,安邦太也有自己的渴望:
“不,这第一个孩子要男孩,男孩能传宗接代,延续香火。
这孩子要长着高高的个儿,粗壮的身体,浓眉大眼,我教他种田、打猎。”
“是儿子我当然很高兴,不过我不要他学种田、学打猎。我要供他读书,咱们省吃俭用,供他考秀才,中举人,做大官,干大事。”
夫妻俩就这么憧憬着、梦想着,急切地盼望着孩子的到来。
一天,一个看风水、算命相的先生打安家门口经过,他迟疑了一会儿,又是摇头,又是喷嘴,走了。安邦太的爹听说后,认为这位先生一定看出了点什么,便紧追到村外:
“老先生,请慢走。”
算命先生稍作留步,眯着双眼,等待安邦太的爹发话:
“老先生,刚才你在我家门前经过时,又摇头,又喷嘴,一定有什么事。”
“哦,那是本人的习惯动作,没什么。”
安邦太的爹心里明白不是“没什么”,而一定是“有什么”,只不过算命先生不愿说罢了。他哪里肯放过这算命先生,死活硬拉硬拖,好歹才把算命先生请到了家,他连忙让家人到集上打酒买肉,款待先生。酒足饭饱之后,算命先生掐着手指头,嘴里不住地嘀咕着什么,然后开口了:
“命为天定,不可违也。若是不信,必遭劫难。刚才本先生从你家门前经过,一眼就看出来,你们这宅子走势不好,这宅子落在一块‘棺材地’里,这‘棺材地’,即上大底小之形,宅妨人,住在这种宅子里,阴盛阳衰,阳气不足也。若要破这重重阴气,必弃宅择地另建。”
算命先生说了一遍,不由得安家人不信服。
“是啊,小老儿的大儿至今无后,但他的老婆就快要生了,等生了孩子,俺就请先生来给看一块风水宝地,另建新屋。”
“晚矣,孩子落生在这样的宅子里,势必阳气受阴气之克,阳气甚衰也。”
算命先生摇头晃脑地走了。这可急坏了安家,眼见杏儿就要临盆了,再说,麦子都也就要收割了,也抽不出劳力盖屋呀。村里的一位私塾先生听说安家为宅子一事发愁,便来安慰他们:
“算命先生口称你们家阴盛阳衰,一点不假,这邦太上面几个哥哥都夭折了,可姐姐都活了下来,邦太娶媳妇十几年竟无子嗣,要克阳呀,也早已克过了。依本人之见,且不急着另建宅。”
安邦太的爹也觉得私塾先生有道理,便决定等收了麦,到了夏大,再说这事。
算命先生其实不过是胡说八道罢了,他打听到安家大儿子盼了十几年的孩子,终于枯木逢春,媳妇怀孕了,一家人乐得合不上嘴,便猜想这孩子一定十分金贵,只要他算命先生做得十分像,不露一点儿破绽,不怕他安家人不信,这个混饭、挣钱的好机会可千万不能溜掉,于是,他便瞎扯了一气。至于杏儿夏天生的那个孩子——安德海,真的阳气不足,只不过是事物的巧合罢了,并不是什么天意。
第二章 节苦难童年自阉入宫 三、风雨婴儿
安家夫妻整整盼了十年,才盼来儿子安德海。他们希望儿子长大后延续香火,可他们的愿望最后没能实现。righ
杏儿临盆了。这几天,天气格外燥热,太阳像个大火炉,能把大地都晒化。太阳一出来,人们就纷纷躲进屋里,煮上一锅绿豆汤,渴了,饿了就喝上几口,没有什么特别着急的事,谁也不愿意出门。
这几天,杏儿挺着个大肚子,坐在石板铺成的地上,一动也不想动,饭也吃不下去,觉也睡不着,她只觉得心头堵得、闷得喘不过气来。她时时刻刻都在想这肚子里的一大堆东西怎么把它搞出来,她好像一点儿都不高兴,十几年来,没生孩子,遭了多少人的冷眼,甚至她丈夫也冷遇她,如今要做母亲了,高兴了八个多月,可近十几天来,她的高兴劲儿一点也没有了,只是愁肚子如何瘪下去。听老年人说,生孩子很痛苦,特别是头一胎,那应该叫过“鬼门关”。这关她能顺利地闯过吗?杏儿心里一点谱也不知道,唉,做女人,做母亲,说起来轻松,做起来难啊。
杏儿的腿、双脚已肿涨得很厉害,她几乎觉得挪不动腿,只好坐累了睡,睡累了坐,反正坐也好,睡也好,都不舒服。安邦太在一旁干着急,他希望为妻子分担一点,可偏偏分担不了。
“杏儿,起来,吃一点东西吧。”
安邦太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条。
杏儿慢慢地坐起来,靠在床头,她感激地看了一眼丈夫。在那个年代,妇女的地位很低,有的妇女生孩子前得不到片刻休息,做饭、洗衣服、喂猪、下农田,哪一样活不干。有的妇女把孩子生到了地田、河边,会扎脐带的,孩子命大便活了下来;不会扎的,婴儿的脐带感染了,一出生便夭折的太多了。而杏儿却享受了别的妇女所不曾享受的待遇,一来是她与安邦太自幼青梅竹马,感情笃厚,二是她多年未生育过,安家把这个即将来临的小生命看得特别宝贵。杏儿很知足,她感到非常幸福。
吃完面条,杏儿感到有了点劲儿,便努力站起来,她想活动活动筋骨。杏儿一步一步地慢慢地走到院子里,她家的小花猫看见女主人出来,非常高兴,轻轻地一跳,跳到了杏儿的面前,杏儿没意识到这会儿小花猫会猛地从后面跳过来,冷不防地吓了一跳,她拍拍胸口,长吁了一口气。
杏儿绕着道,想尽量避开他。这个人去年娶了个“母夜叉”似的老婆,好吃懒做,恶神一般地死盯着丈夫,她心里明白自己的丈夫曾喜欢过杏儿,生怕杏儿抢走她那个游手好闲的丈夫,便寸步不离丈夫。恰巧今天她回娘家去了,她的丈夫瞅准了杏儿这时该来河边洗衣服了,便贼头贼脑地窜了出来。
“杏儿,是安邦太没本事,害得我抱不上大侄子,这样下去
可不好,安家无后全怨你,你要背个坏名声。我是为你着想,今晚你装作上茅房,到我家里去,趁那个‘母夜叉’不在家,我给你传授接子秘方。”
那人笑嘻嘻地把睑凑得更近了。杏儿看看他那双色迷迷的小眼,直感到心里恶心。
“呸,你老婆母夜叉呢?趁老婆不在家偷鸡摸狗。”
“母夜叉”在娘家吃了午饭,心里忐忑不安,她实在是不放心色鬼丈夫,便不顾爹娘的诚心挽留,更不需等丈夫来接,自己跑回来了。她一手揪住丈夫的耳朵,另一只手挪出空来,“送给”丈夫几个大耳刮。
“骚娘们儿,自己下不出个蛋,生不出个羔,猴急了,勾引我男人。”
那女人又哭又骂又叫,闹得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出来看热闹。
杏儿被羞辱了一通,跑到家里蒙头大哭了一场。安邦太明白妻子是清白的,他安慰了妻子,便跑到村的东头找“母夜叉”衅事。
“妈的,‘母夜叉’,欺负到老子的头上了。”
那“母夜叉”也不示弱,立刻出门应战:
“老娘把你老婆捉在床上,你戴了绿帽子,还有脸来吗?”
“你敢说杏儿一个‘不’字,老子给你拼了。”
一来二去,二人扭打了起来。好半天,众人才把他们拉开。
杏儿本来与她男人没什么关系,这一打,反而扬了名,恶名在外了,被人们传来传去,没有影的事传得有了影,在人们心中,杏儿成了不贞女人。安邦太夫妻俩本来因为无子,心里就有一点别扭,这下,日子可就更难过了。他们几乎不与外人来往,两人独处的时候也很少交谈,往日的依恋、吸引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他们只是机械地干活、吃饭、睡觉,他们几乎忘了那如胶似漆的夫妻情爱。安邦太一天到晚抽着老烟袋,杏儿没事时就坐在床沿边做鞋子,给安邦太做,给公公做,给婆婆做,鞋子一双又一双,已经堆的很高了,她还在做。
“你都能开鞋店了。”
安邦太因为今早赶集时,卖了只羊,赚了点钱,心里稍微有点高兴,便搭讪着跟妻子说话。杏儿抬起头,安邦太仔细瞧了一会儿,猛然心里一阵酸楚。
“唉,杏儿今年才刚30岁,可怎么就长出了白发。”
安邦太心里暗想着,他忽然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似的,愧疚得说不出话来。
“你怎么了,不舒服吗?”
杏儿关切地摸了摸丈夫的额头,又摸了摸自己的额头。不知是妻子的白发让他内疚,还是妻子粗糙的手掌让他难过,也许是妻子细致的心让他感动。安邦太突然一把抓住杏儿的手,急切地唤着:
“杏儿、杏儿。”
这种让杏儿当年心跳不止的唤叫声,她已经陌生了,至少有八九年没听见过了。杏儿流出了热泪。安邦太像个毛头小伙子,急切地盼望着、要求着。
“这大白天的,不行。”
“什么不行,咱们是两口子。”
不由分说,安邦大将杏儿压到了身底下。丈夫熟睡了,他发出均匀的鼾声。杏儿愣愣地望着窗外,她惊奇地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小草露头了,再仔细聆听一下,外面的燕子叫声也有了。哦,春天来了。
春天百花争艳,万物复苏。安邦太夫妻抓住时机,春耕大忙了好一阵子。这些日子,杏儿总是觉得自己怪怪的,好像要有喜事降临在她的身上似的,她总想哼几句多年忘了哼的小曲。安邦太看见杏儿一天天白胖起来,心情也开朗了许多。自然,夫妻之间的“那件事”也多了起来。一天晚上,杏儿将丈夫的手拉过来,放在自己的肚子上:
“你摸摸看,可能感觉到什么?”
安邦太迷惑不解地看着妻子,他抚摸了一会儿,好像没发现妻子有什么不对劲儿。杏儿见丈夫这么迟钝,撅起可爱的小嘴,但她太高兴了,她要把这股高兴劲儿“传染”给丈夫:
“你趴在这里听一听。”
安邦太把耳朵凑到杏儿的肚皮上,听了好一阵子,才说:
“我听见了,你的肚子饿了,在‘叽里咕噜’地叫呢!”
“别的没听见什么?”
“你肚子里又没有天,难道还能打雷不成。”
“打雷,何止是打雷,是打了个大惊雷。”
杏儿笑眯眯地继续说:
“这雷呀,打一声叫一声爹。”
“什么?你说清楚些。”
安邦太忽地坐了起来,他不敢相信妻子说的是真的。十年了,他盼了十年的儿子,一年一年的落空,近些年,他失望了,不再盼儿。今天听妻子这么一说,他简直就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他兴奋地抓住妻子的手一个劲地紧捏着,仿佛一松手,儿子就从他的身边溜走似的。
“你快说说,有几时了?可靠吗?”
“大概两个多月吧,开始我也不敢相信,所以就没告诉你,至到前几天,我的‘那个’一直没来,可偏偏不想吃东西,见了油腻就恶心。昨天我去问我娘,她告诉我可能是有了吧。”
杏儿向丈夫轻轻地描述着,两个人边说边乐,一阵阵吃吃地笑声传到隔壁安邦太父母那里,老俩口直纳闷:“有什么喜事!”又过了七八天,安邦太带着杏儿去她姥姥家,找到了那位老郎中,一经把脉,老郎中拱手道喜:
“恭禧、恭禧,枯木逢春啊,两个喜得贵子,已近三个月
安邦太差点没跳起来:
“我有儿子啦。”
杏儿怀上孩子的消息传到安邦大的爹娘耳里,老两口乐疯了。这安家就安邦太没儿子,老二安邦杰儿女成群,这下可好了,长房有了儿子,老两口的心病没了。杏儿的婆婆把几个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全拿来了:
“娘,留着您老自己补补身子吧。”
“不,不,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补什么身子,多活一天都是累赘。你现在怀着孩子,一个人养两张口,不容易呀。”
老人一辈子先后生育十次,一共加起来也没吃上20个鸡蛋。
这会儿,她把安家的希望都寄托在媳妇肚子里的孩子身上,别说让她拿出几个鸡蛋,就是拿出老命,她也会干的。安邦太为了让杏儿调养好身体,总是一大早就上山打点野兔之类回来,杏儿一看肉类油腻东西就反胃,一口也吃不下去。到了秋天,杏儿的肚子一天天地鼓了起来,初冬来临,寒风刺骨,凉气袭人,安邦太跳下冰冷的小青河中,用鱼篓去罩小鱼,那活鱼汤又鲜又香,杏儿可爱喝了。安邦太一天一天地精心服侍妻子,杏儿的肚子一天天地鼓胀,每到晚上,安邦太就给妻子轻轻地揉揉肩,捏捏腿,杏儿怀着他的儿子,这孩子可是盼了十几年才盼来的,一定是个宝。
“杏儿,瞧你现在又白又胖的,儿子也一定白白胖胖。”
“唉哟,孩子的小腿在踢我呢,他的小手也在掐我。”
胎儿的每一次运动都能引起夫妻俩的一阵激动,安邦太轻轻地拍打妻子那凸出的肚子:
“好儿子,老实一点,别踢痛了你娘。”
“不疼,孩子踢得一点都不疼,这孩子将来一定很孝顺。你说:咱孩子长成什么样?是个男孩,还是女娃?我呀,可想生个
女娃了,她长得漂漂亮亮的,大辫子又长又黑,笑起来像个小铃挡,她呀,不到十岁就能帮我做饭、洗衣、劈柴。大的是个女娃,等以后,我再多给你生几个儿子。”
妻子憧憬着未来,安邦太也有自己的渴望:
“不,这第一个孩子要男孩,男孩能传宗接代,延续香火。
这孩子要长着高高的个儿,粗壮的身体,浓眉大眼,我教他种田、打猎。”
“是儿子我当然很高兴,不过我不要他学种田、学打猎。我要供他读书,咱们省吃俭用,供他考秀才,中举人,做大官,干大事。”
夫妻俩就这么憧憬着、梦想着,急切地盼望着孩子的到来。
一天,一个看风水、算命相的先生打安家门口经过,他迟疑了一会儿,又是摇头,又是喷嘴,走了。安邦太的爹听说后,认为这位先生一定看出了点什么,便紧追到村外:
“老先生,请慢走。”
算命先生稍作留步,眯着双眼,等待安邦太的爹发话:
“老先生,刚才你在我家门前经过时,又摇头,又喷嘴,一定有什么事。”
“哦,那是本人的习惯动作,没什么。”
安邦太的爹心里明白不是“没什么”,而一定是“有什么”,只不过算命先生不愿说罢了。他哪里肯放过这算命先生,死活硬拉硬拖,好歹才把算命先生请到了家,他连忙让家人到集上打酒买肉,款待先生。酒足饭饱之后,算命先生掐着手指头,嘴里不住地嘀咕着什么,然后开口了:
“命为天定,不可违也。若是不信,必遭劫难。刚才本先生从你家门前经过,一眼就看出来,你们这宅子走势不好,这宅子落在一块‘棺材地’里,这‘棺材地’,即上大底小之形,宅妨人,住在这种宅子里,阴盛阳衰,阳气不足也。若要破这重重阴气,必弃宅择地另建。”
算命先生说了一遍,不由得安家人不信服。
“是啊,小老儿的大儿至今无后,但他的老婆就快要生了,等生了孩子,俺就请先生来给看一块风水宝地,另建新屋。”
“晚矣,孩子落生在这样的宅子里,势必阳气受阴气之克,阳气甚衰也。”
算命先生摇头晃脑地走了。这可急坏了安家,眼见杏儿就要临盆了,再说,麦子都也就要收割了,也抽不出劳力盖屋呀。村里的一位私塾先生听说安家为宅子一事发愁,便来安慰他们:
“算命先生口称你们家阴盛阳衰,一点不假,这邦太上面几个哥哥都夭折了,可姐姐都活了下来,邦太娶媳妇十几年竟无子嗣,要克阳呀,也早已克过了。依本人之见,且不急着另建宅。”
安邦太的爹也觉得私塾先生有道理,便决定等收了麦,到了夏大,再说这事。
算命先生其实不过是胡说八道罢了,他打听到安家大儿子盼了十几年的孩子,终于枯木逢春,媳妇怀孕了,一家人乐得合不上嘴,便猜想这孩子一定十分金贵,只要他算命先生做得十分像,不露一点儿破绽,不怕他安家人不信,这个混饭、挣钱的好机会可千万不能溜掉,于是,他便瞎扯了一气。至于杏儿夏天生的那个孩子——安德海,真的阳气不足,只不过是事物的巧合罢了,并不是什么天意。
第二章 节苦难童年自阉入宫 三、风雨婴儿
安家夫妻整整盼了十年,才盼来儿子安德海。他们希望儿子长大后延续香火,可他们的愿望最后没能实现。righ
杏儿临盆了。这几天,天气格外燥热,太阳像个大火炉,能把大地都晒化。太阳一出来,人们就纷纷躲进屋里,煮上一锅绿豆汤,渴了,饿了就喝上几口,没有什么特别着急的事,谁也不愿意出门。
这几天,杏儿挺着个大肚子,坐在石板铺成的地上,一动也不想动,饭也吃不下去,觉也睡不着,她只觉得心头堵得、闷得喘不过气来。她时时刻刻都在想这肚子里的一大堆东西怎么把它搞出来,她好像一点儿都不高兴,十几年来,没生孩子,遭了多少人的冷眼,甚至她丈夫也冷遇她,如今要做母亲了,高兴了八个多月,可近十几天来,她的高兴劲儿一点也没有了,只是愁肚子如何瘪下去。听老年人说,生孩子很痛苦,特别是头一胎,那应该叫过“鬼门关”。这关她能顺利地闯过吗?杏儿心里一点谱也不知道,唉,做女人,做母亲,说起来轻松,做起来难啊。
杏儿的腿、双脚已肿涨得很厉害,她几乎觉得挪不动腿,只好坐累了睡,睡累了坐,反正坐也好,睡也好,都不舒服。安邦太在一旁干着急,他希望为妻子分担一点,可偏偏分担不了。
“杏儿,起来,吃一点东西吧。”
安邦太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条。
杏儿慢慢地坐起来,靠在床头,她感激地看了一眼丈夫。在那个年代,妇女的地位很低,有的妇女生孩子前得不到片刻休息,做饭、洗衣服、喂猪、下农田,哪一样活不干。有的妇女把孩子生到了地田、河边,会扎脐带的,孩子命大便活了下来;不会扎的,婴儿的脐带感染了,一出生便夭折的太多了。而杏儿却享受了别的妇女所不曾享受的待遇,一来是她与安邦太自幼青梅竹马,感情笃厚,二是她多年未生育过,安家把这个即将来临的小生命看得特别宝贵。杏儿很知足,她感到非常幸福。
吃完面条,杏儿感到有了点劲儿,便努力站起来,她想活动活动筋骨。杏儿一步一步地慢慢地走到院子里,她家的小花猫看见女主人出来,非常高兴,轻轻地一跳,跳到了杏儿的面前,杏儿没意识到这会儿小花猫会猛地从后面跳过来,冷不防地吓了一跳,她拍拍胸口,长吁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