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 第93节
“此乃奉旨钦差安大人是也。”
“张大人”惊叫一声:
“什么,钦差大人到此,果真吗?”
黄石魁说愿以性命担保,轿子里坐着的正是钦差大人安德海。
“张大人”一听这句,连忙跪在轿子外面:
“在下不知安大人到此,竟有眼不识泰山,惊扰了大人,还望大人恕罪!”
只听得轿子里的人应了一声:
“不知不为罪,快引本官入城吧。”
“张大人”悄悄地告诉黄石魁:
“敝县穷山僻地,县衙门庭院极小,连个像样的客厅都没有,恐无法安排安大人住宿!”
黄石魁一见这位“张大人”比德州知府热情多了,他把刚才在城门外的不愉快给忘了,也很客气地说:
“无妨,张大人引一处设施好一点的客栈即可,先歇息一夜,明日再说吧。”
“张大人”引着这一行12人到了泰安县最有名气的客栈——
岱馆。岱是泰山的别称,岱馆室内陈设虽远远比不上京城客栈,但也还算清爽。安德海从轿子里走了下来,“张大人”抬眼一看:
“呀,这就是太监的模样呀,怎么割了那玩意儿,就不长胡子了呢?下巴光溜溜的,不像是刮的,像是从来就没长过胡子。
面色白皙,皮肤细嫩,活脱一个娘儿们。”
安德海一扭一扭地走到椅子边,坐了下来,他正式开口发话了:
“张大人,你在县衙门任何职呀?”
这声音又细又尖,也不像从男人的口中发出的,简直快要把余心清给逗乐了。但此时余心清必须装出唯唯喏喏的样子,以示对“钦差”大人的恭敬。此时余心清若一笑,可能前功尽弃了。好不容易,余心清才憋住没让自己笑出来。
“回大人,小的是泰安县知县大人的师爷,张生是也。”
“哦,张师爷,今天怎么这么巧,在城门外遇到本钦差?”
安德海在盘问“张生”,他不得不提防在丁宝桢的一亩三分地里,有人暗算他。余心清早在肚子里编好了词儿,于是,他对答如流:
“在下奉知县大人之令,到城门外观察一下有无可疑之人混入城内。据悉,近日有一小股捻子准备潜人泰安城,为非作歹,殃祸百姓,必须提防着点。”
安德海并没发现什么破绽,便问:
“这泰安城离泰山有多远,现在刮起了大风,不知明日能否登山?”
“张生”立即回答:
“不远,坐轿子两个时辰便到了。大人不用操心,明日让县老爷派几员干将护送大人登山。
“今夜刮大风才好呢,到了明早保证是个大晴天。”
不用安德海再问什么,“张生”自动开了口:
“大人是初次来泰安吧,凡是到过泰安的人一定要登泰山。
孔子日:‘登泰山而小鲁。’这句话大人一定听说过。”
安德海没读过几年书,他哪儿晓得孔老夫子还说过这句话。
不过,此时不懂也得装懂,“钦差”大人嘛,总该是学识渊博。
无所不通的。安德海装模作样地点了点头。
“张生”见“钦差”大人附和自己了,他更是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泰山乃齐鲁第一大山也,人称五岳之首,这可不是虚名。
“泰山处处是景,令你目不暇接,飞瀑流泉,岩石高悬,慢十八盘、紧十八盘走不完似的,早早就能望见南天门,可是走了一阶又一阶,就是走不到南天门。还有那天街,走在天街上,真像到了天宇里似的,晃晃忽忽,你会忘了究竟是在人间,还是在天堂上。”
“当家的,我可爬不动。”
冷不防地马大奶奶听人了神,插了这么一句。这句话插得当然不好,安德海狠狠地瞪了她一眼。马大奶奶也自知失言,低下了头,一声不吭。聪明的余心清像是没听见这句话似的,接着说:
“天街上还有个玉女洗头池,传说王母娘娘的贴身侍女王女每逢初一、十五,便在池水中洗头。有人竟说她不但在池中洗头,有时还沐浴呢,沐浴时脱得浑身上下一丝不挂,光溜溜的,光艳照人,可美了。”
被“张生”一描述,馋得黄石魁直流口水:
“老爷.小的也想登山。”
“滚,这儿没你的话。”
安德海发现黄石魁又失了一次言,几乎暴露了身份,连忙喝令黄石魁退下,吓得黄石魁连忙退下。余心清装作什么都没听见,说:
“大人,明日登泰山,小的陪你去,好吗?”
安德海连声说:
“再好不过了。”
此时,安德海彻底放了心,这位“张生”如此热情,绝对不可能是探子,若是探子,打听了消息便可离去,哪儿还有闲心在这里闲扯呢。安德海终于舒了一口气:
“谢天谢地,山东境内的最后一个落脚点,不但一点儿危险也没有,反而遇上了如此热情的衙府,这比在德州时受冷遇的滋味儿好多了。
“一路上,好不威风,天津三天风风光光,捞了这么多的财物,还有那让人发疯的银票。可这七八天以来,到了山东境内,受尽了冷落,而且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冤家对头丁宝桢找麻烦。今天总算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这位张师爷为人豪爽又热情。
“今晚好好地睡一觉,明天一大早便登山,登天街,过南天门,拜拜玉皇大帝,来年发大财!”
安德海越想越美,“咕咏”一声肚子叫了,哦,该吃晚饭了。
安德海心想:
“看来,泰安县衙门没准备晚宴,这小县衙门不能安排住的,可怎么连吃的也不安排,堂堂的‘钦差大人’还得到街上去买吃的吗?”
正想着,只见“张生”起身说:
“请钦差大人稍等片刻,在下这便去安排一下,给大人接风。”
“这还差不多。”安德海坐下喝了几口茶便迷迷糊糊伏在椅子上睡着了。几分钟醒来,只见马大奶奶正站在自己的面前,她满脸的不高兴。为什么不高兴,还不是因为刚才说漏了嘴,安德海狠狠瞪了她一眼。此时,马大奶奶又盘算着,想提出跟安德海去赴宴。按理说,“钦差”大人出外赴宴不该带老婆,可马大奶奶天生一副馋嘴,听说有好吃的就走不动路了。如果不是刚才说错了话,或许安德海会带她一同赴宴的。
“小玉,等一会我去县衙门赴宴,你就不要去了。”
马大奶奶的嘴撅得老高,但她此时又不敢硬顶撞安德海,只好委屈地问:
“你带谁去?”
安德海想了一下,说:
“带陈玉祥他们去。”
陈玉祥等五个太监乐滋滋的,他们谁也料想不到这一去便永不回头了,他们跟着主子安德海走上了断头台。
约莫半个多时辰,“张生”又回来了:
“大人,请随在下而来,小的愿为大人带路。”
安德海起身刚要走,不想,他二叔安邦杰将他拉住:
“德海,眼色放活一点,切切不可贪杯。”
安德海回答说:
“放心吧,二叔,侄儿自有分寸。”
安德海带着陈玉祥等人跟着“张生”到了泰安县衙门府。安德海抬头四处打量了一下,发现衙门府庭院极其简陋、狭小,房屋矮小、歪歪斜斜。安德海心想:
“看来,泰安是个穷地方,远远不比天津府,就是知县再有孝心,谅他累死也拿不出多少银子来。也罢,现在尚在山东境内,平安无事便是福,不捞银子也好,免得他丁宝桢抓住什么把柄。”
“张生”把他们引进了后院的小花厅里,恭恭敬敬地说:
“大人请上座!”
安德海见花厅的正座位置摆了两把椅子,屋里只点了两盏油灯,光线太暗,安德海也看不清楚什么,便缓缓地踱到正座上,拣了一把椅子坐下。刚一坐下,安德海大叫了一声:
“妈呀,什么东西这么粘?”
“张生”连忙跑过来,用手一摸,不好意思地说:
“大人,在下疏忽了,刚才看衙门的老张头的孙子趴在这里喝稀饭,一定是他把稀饭弄泼了,在下这便给您擦干净。”
安德海满脸的不高兴:
“哼,成什么样子,堂堂的衙门府里还住着劣童,不成体统。”
陈玉祥也觉得这泰安县衙门府太糟糕,便说:
“大人,依奴才看来,这破破烂烂的衙门也弄不出什么好吃的东西来,不如咱们回客栈吧。”
安德海喝斥了一声:
“混账东西,来这里难道就是为了填饱肚子吗?滚一边站着去。”
吓得陈玉祥再也不敢说什么了。“张生”拿了一块黑乎乎的破烂抹布来了,他擦了又擦,安德海勉强地坐下了。“张生”大声喊到:
“胡太,快给钦差大人上茶。”
“来了。”
只见一个30岁模样,走路有些跛的又瘦又矮的男人端了两
杯茶水来。陈玉祥一看,火了:
“我说这位官差,你是不懂得规矩,还是你们衙门府太穷,买不起盖碗?”
怎么回事?原来胡太端进来的是普通老百姓家里常用的那种粗瓷大茶杯,而不是大小官场里用的那种细瓷盖碗茶杯。
“张大人”惊叫一声:
“什么,钦差大人到此,果真吗?”
黄石魁说愿以性命担保,轿子里坐着的正是钦差大人安德海。
“张大人”一听这句,连忙跪在轿子外面:
“在下不知安大人到此,竟有眼不识泰山,惊扰了大人,还望大人恕罪!”
只听得轿子里的人应了一声:
“不知不为罪,快引本官入城吧。”
“张大人”悄悄地告诉黄石魁:
“敝县穷山僻地,县衙门庭院极小,连个像样的客厅都没有,恐无法安排安大人住宿!”
黄石魁一见这位“张大人”比德州知府热情多了,他把刚才在城门外的不愉快给忘了,也很客气地说:
“无妨,张大人引一处设施好一点的客栈即可,先歇息一夜,明日再说吧。”
“张大人”引着这一行12人到了泰安县最有名气的客栈——
岱馆。岱是泰山的别称,岱馆室内陈设虽远远比不上京城客栈,但也还算清爽。安德海从轿子里走了下来,“张大人”抬眼一看:
“呀,这就是太监的模样呀,怎么割了那玩意儿,就不长胡子了呢?下巴光溜溜的,不像是刮的,像是从来就没长过胡子。
面色白皙,皮肤细嫩,活脱一个娘儿们。”
安德海一扭一扭地走到椅子边,坐了下来,他正式开口发话了:
“张大人,你在县衙门任何职呀?”
这声音又细又尖,也不像从男人的口中发出的,简直快要把余心清给逗乐了。但此时余心清必须装出唯唯喏喏的样子,以示对“钦差”大人的恭敬。此时余心清若一笑,可能前功尽弃了。好不容易,余心清才憋住没让自己笑出来。
“回大人,小的是泰安县知县大人的师爷,张生是也。”
“哦,张师爷,今天怎么这么巧,在城门外遇到本钦差?”
安德海在盘问“张生”,他不得不提防在丁宝桢的一亩三分地里,有人暗算他。余心清早在肚子里编好了词儿,于是,他对答如流:
“在下奉知县大人之令,到城门外观察一下有无可疑之人混入城内。据悉,近日有一小股捻子准备潜人泰安城,为非作歹,殃祸百姓,必须提防着点。”
安德海并没发现什么破绽,便问:
“这泰安城离泰山有多远,现在刮起了大风,不知明日能否登山?”
“张生”立即回答:
“不远,坐轿子两个时辰便到了。大人不用操心,明日让县老爷派几员干将护送大人登山。
“今夜刮大风才好呢,到了明早保证是个大晴天。”
不用安德海再问什么,“张生”自动开了口:
“大人是初次来泰安吧,凡是到过泰安的人一定要登泰山。
孔子日:‘登泰山而小鲁。’这句话大人一定听说过。”
安德海没读过几年书,他哪儿晓得孔老夫子还说过这句话。
不过,此时不懂也得装懂,“钦差”大人嘛,总该是学识渊博。
无所不通的。安德海装模作样地点了点头。
“张生”见“钦差”大人附和自己了,他更是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泰山乃齐鲁第一大山也,人称五岳之首,这可不是虚名。
“泰山处处是景,令你目不暇接,飞瀑流泉,岩石高悬,慢十八盘、紧十八盘走不完似的,早早就能望见南天门,可是走了一阶又一阶,就是走不到南天门。还有那天街,走在天街上,真像到了天宇里似的,晃晃忽忽,你会忘了究竟是在人间,还是在天堂上。”
“当家的,我可爬不动。”
冷不防地马大奶奶听人了神,插了这么一句。这句话插得当然不好,安德海狠狠地瞪了她一眼。马大奶奶也自知失言,低下了头,一声不吭。聪明的余心清像是没听见这句话似的,接着说:
“天街上还有个玉女洗头池,传说王母娘娘的贴身侍女王女每逢初一、十五,便在池水中洗头。有人竟说她不但在池中洗头,有时还沐浴呢,沐浴时脱得浑身上下一丝不挂,光溜溜的,光艳照人,可美了。”
被“张生”一描述,馋得黄石魁直流口水:
“老爷.小的也想登山。”
“滚,这儿没你的话。”
安德海发现黄石魁又失了一次言,几乎暴露了身份,连忙喝令黄石魁退下,吓得黄石魁连忙退下。余心清装作什么都没听见,说:
“大人,明日登泰山,小的陪你去,好吗?”
安德海连声说:
“再好不过了。”
此时,安德海彻底放了心,这位“张生”如此热情,绝对不可能是探子,若是探子,打听了消息便可离去,哪儿还有闲心在这里闲扯呢。安德海终于舒了一口气:
“谢天谢地,山东境内的最后一个落脚点,不但一点儿危险也没有,反而遇上了如此热情的衙府,这比在德州时受冷遇的滋味儿好多了。
“一路上,好不威风,天津三天风风光光,捞了这么多的财物,还有那让人发疯的银票。可这七八天以来,到了山东境内,受尽了冷落,而且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冤家对头丁宝桢找麻烦。今天总算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这位张师爷为人豪爽又热情。
“今晚好好地睡一觉,明天一大早便登山,登天街,过南天门,拜拜玉皇大帝,来年发大财!”
安德海越想越美,“咕咏”一声肚子叫了,哦,该吃晚饭了。
安德海心想:
“看来,泰安县衙门没准备晚宴,这小县衙门不能安排住的,可怎么连吃的也不安排,堂堂的‘钦差大人’还得到街上去买吃的吗?”
正想着,只见“张生”起身说:
“请钦差大人稍等片刻,在下这便去安排一下,给大人接风。”
“这还差不多。”安德海坐下喝了几口茶便迷迷糊糊伏在椅子上睡着了。几分钟醒来,只见马大奶奶正站在自己的面前,她满脸的不高兴。为什么不高兴,还不是因为刚才说漏了嘴,安德海狠狠瞪了她一眼。此时,马大奶奶又盘算着,想提出跟安德海去赴宴。按理说,“钦差”大人出外赴宴不该带老婆,可马大奶奶天生一副馋嘴,听说有好吃的就走不动路了。如果不是刚才说错了话,或许安德海会带她一同赴宴的。
“小玉,等一会我去县衙门赴宴,你就不要去了。”
马大奶奶的嘴撅得老高,但她此时又不敢硬顶撞安德海,只好委屈地问:
“你带谁去?”
安德海想了一下,说:
“带陈玉祥他们去。”
陈玉祥等五个太监乐滋滋的,他们谁也料想不到这一去便永不回头了,他们跟着主子安德海走上了断头台。
约莫半个多时辰,“张生”又回来了:
“大人,请随在下而来,小的愿为大人带路。”
安德海起身刚要走,不想,他二叔安邦杰将他拉住:
“德海,眼色放活一点,切切不可贪杯。”
安德海回答说:
“放心吧,二叔,侄儿自有分寸。”
安德海带着陈玉祥等人跟着“张生”到了泰安县衙门府。安德海抬头四处打量了一下,发现衙门府庭院极其简陋、狭小,房屋矮小、歪歪斜斜。安德海心想:
“看来,泰安是个穷地方,远远不比天津府,就是知县再有孝心,谅他累死也拿不出多少银子来。也罢,现在尚在山东境内,平安无事便是福,不捞银子也好,免得他丁宝桢抓住什么把柄。”
“张生”把他们引进了后院的小花厅里,恭恭敬敬地说:
“大人请上座!”
安德海见花厅的正座位置摆了两把椅子,屋里只点了两盏油灯,光线太暗,安德海也看不清楚什么,便缓缓地踱到正座上,拣了一把椅子坐下。刚一坐下,安德海大叫了一声:
“妈呀,什么东西这么粘?”
“张生”连忙跑过来,用手一摸,不好意思地说:
“大人,在下疏忽了,刚才看衙门的老张头的孙子趴在这里喝稀饭,一定是他把稀饭弄泼了,在下这便给您擦干净。”
安德海满脸的不高兴:
“哼,成什么样子,堂堂的衙门府里还住着劣童,不成体统。”
陈玉祥也觉得这泰安县衙门府太糟糕,便说:
“大人,依奴才看来,这破破烂烂的衙门也弄不出什么好吃的东西来,不如咱们回客栈吧。”
安德海喝斥了一声:
“混账东西,来这里难道就是为了填饱肚子吗?滚一边站着去。”
吓得陈玉祥再也不敢说什么了。“张生”拿了一块黑乎乎的破烂抹布来了,他擦了又擦,安德海勉强地坐下了。“张生”大声喊到:
“胡太,快给钦差大人上茶。”
“来了。”
只见一个30岁模样,走路有些跛的又瘦又矮的男人端了两
杯茶水来。陈玉祥一看,火了:
“我说这位官差,你是不懂得规矩,还是你们衙门府太穷,买不起盖碗?”
怎么回事?原来胡太端进来的是普通老百姓家里常用的那种粗瓷大茶杯,而不是大小官场里用的那种细瓷盖碗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