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 第33节
那骏马上坐的是晋王杨广,身着明盔鲜甲,神采飞扬,意气风发。今年虽才二十一岁,却因他是二皇子,便充当了南征军的一路元帅。这回南征,兵分三路。他同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都是行军元帅。杨素一路出永安,杨俊一路出襄阳,他这一路出六合担任主攻任务。由于他这一路维系南征的成败,父王特令他节度三路军马,并派左仆射高颎任元帅府长史,又派右仆射王韶为元帅府司马。还有赫赫有名的战将韩擒虎、贺若弼充当左右先锋。所以,杨广不仅是一路元帅,实际上是三军的总指挥。
平陈的胜利,他理所当然地要居首功,不免兴奋了一阵又一阵。只是左仆射高颎却大大地扫了他的兴。
那是韩擒虎攻陷建康城的第二天,他得到活捉陈后主和张丽华的消息,心里怦怦直跳。传闻张丽华乃是人间尤物,发长七尺,貌能倾国,据说这样的美色几百年才会出现一次,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那时元帅府长史高颎已先入建康,他隐隐地感到不妙,便令身边的高德弘驰赴建康,告诉高颎:
——务必留下张丽华。
但高颎不卖他的账,竟然提前斩了张丽华,还以过去姜太公蒙面斩妲妃的故事来教训人,直令杨广恨得咬牙切齿。但又不好发作。这不仅是高颎字面文章做得无瑕可击,而且他还不是一般的宰相。高颎早年投在北周上柱国大将军独孤信麾下,独孤信将他视为子侄,极为信赖;后来独孤信被诛,其女独孤伽罗——杨广的母亲常赖高颎的周济扶持,尊他为“独孤公”,且为兄弟;父王登位后,满朝文武最信得过的便是高颎;母后不久又作主将太子杨勇的女儿嫁给高颎的儿子高德弘为妻,再成为亲密的姻家。这样一来,高颎便成为巍巍高山,谁也搬不动了。
况且——杨广想到这里不免直冒冷汗,况且说不定杀张丽华还是高颎故设的圈套,故意激怒杨广,让他大吵大闹,然后在父王母后面前嘀咕:你看你看,你们的老二像不像好色之徒?这样一来,我杨广岂非不堪之极,甚至连平陈之大功也化于无形了!这样一来,杨勇太子的地位便固若金汤了,高颎的儿子高德弘便可躺下睡大觉,等着将来当驸马爷了。嘿,好险,我杨广差点一脚踩进了陷阱!
值得欣慰的是,这回他身临建康清点“战利品”时,意外地发现了陈宣帝之女、陈后主之妹莲花公主,她正值妙龄,拂袖垂髫,遥闻芗泽,脂肤滑腻,顾盼生辉。目眩心迷之际,杨广竟以为是张丽华复活,当即下令将她“保护”起来。班师北返之日,特地将她与南朝的天文图籍和秘器安置在一起,一路上以宝车运载,始终保持看得见的距离,这才放心。同时,他路上一再痛下决心:
——便是征陈大功不要,到时也要亲向母后恳求,将莲花公主赏赐给自己!
紧接杨广之后的是他的弟弟,老三杨俊。此人生活放荡,酒色过度,才十九岁,但脸色焦黄,今日虽是强打精神,但一副未老先衰之态却显而易见。再后面是高颎和杨素。高颎神情平淡,不着任何痕迹,但不时仍有乌云盖顶,霞光映脸之像,可见修炼还未到家。杨素沉毅威严,只因大功告成,不免洋洋得意而顾盼左右。
再后是南朝皇帝陈叔宝等一千俘虏。与趾高气昂的杨素恰是鲜明的对比,个个垂头丧气,似是得了一场大病。忽然一阵喧哗,人群潮水般涌了上来。俘虏们无不大惊失色,均以为北人要生吞活剥了他们,陈叔宝直吓得浑身颤抖。他哪里知道,那汹涌的人群实是为好奇心所驱使。皇帝当俘虏,谁不想一睹为快!经过禁卫的干预,风波终于平息,原来只是一场虚惊。
最后才是风尘仆仆的班师大军。他们各由总管们率领,虽是苦战沙场再加一路跋涉,但想到马上便可与家人团聚、长享太平统一之乐,都有一股沉厚的喜气。
在震耳欲聋的万岁声中,杨坚的眼下已跪着一片将帅,虫蚁般地在脚下蠕动着。巨大的欢乐从心底涌了上来,化作满眶热泪。他哭了,杨坚像小孩子一样毫不害臊地哭了。李德林也哭了。
太子杨勇以为父皇大大失态,连忙过去为之拭泪。杨坚责怪地瞪了杨勇一眼,然后,定下神来,把眼光停在韩擒虎和贺若弼二人脸上。这两个人,在攻下建康城后为了争功差点儿火拼,弄得他不得不急下诏书,驰告二人:
“使东南之民俱出汤火,数百年寇旬日廓清,专是公之功也。”
由于预支了皇恩,才算平息了这场风波;否则,在江南大半州县仍在抗拒的情势下,隋军自相火拼,岂不败事?
杨坚渐移眼光,从将帅们脸上一一扫过,猛然一惊:原来所有的将帅都向他投注一种邀功请赏的眼神。他不觉心里一凉,感到自己是一个负债累累的债主,大家都向他讨债来了。倘若一一还清,大家都当上柱国大将军,都裂土封王,岂非又为新的分裂制造条件?而且,他杨坚岂非变成破落户?
台上的一罕一毕正自迎风飘扬,在杨坚的眼中愈飘愈大。
平陈之后,为赏功伤了半年的心思,杨坚才想出一个自己比较得意的妙策,终于在大军奏凯后的第五天,于广阳门设宴为功臣们庆功。这一日清晨,杨坚贺临广阳门,见伴驾之臣元谐默默站在一旁,忽然心思一动,便即征询道:
“乐安公,你对今天的封赏,还有什么话要说?”
同时心想:你是北魏的皇族,在对臣下的赏功罚罪方面,定有深刻的经验教训。
“陛下威德远被,”元谐连忙打起精神:“臣以为前奏请以突厥可汗为候正,以陈叔宝作令史,如今可以实现了!”
元谐心想这一建议皇上必然龙颜大悦,不料杨坚却是满脸沉郁。杨坚原来心里正在骂他:“放屁!你真是越活越糊涂了!这种话用在战场上斗嘴骂敌还可以,岂能当真?唉,北魏的王子公孙实在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猛然间他又一惊:皇位的继承人实是至关重要,自己身后若是由元谐之流继承,心血算是白流了。
这时光禄卿上禀,说是功臣们已在承天门恭候,是否现在就朝见。
“宣众卿入朝。”
顷刻间,杨广、杨俊、高颎、杨素、贺若弼、韩擒虎、李德林、长孙晟等众功臣毕至,山呼万岁。杨坚赐坐,功臣们按品序分列两旁坐下。杨坚欣然开口道:
“此次一举平陈,马到成功,实赖诸公之力。一路元帅杨广晋为太尉,二路元帅杨俊晋为司空,三路元帅杨素晋为越国公,其子玄感为仪同三司,玄奖为清河公,赐物万段,粟万石!”
“谢主隆恩,愿吾皇万万岁!”
杨坚继续说道:
“先锋贺若弼,加位上柱国大将军,进爵宋公,赐物八千段!”
待贺若弼谢恩过后,杨坚又说道:
“其余诸公与宋公相比,自行论功,朕随即逐一封赏!”
杨坚说完,朝臣面面相觑,均感意外。唯阶下一个名叫李靖的殿值少年暗吃一惊:
“皇上此举,岂非把血腥的战场搬到宫廷之中?这一帖药未免太狠了吧……”
“韩将军,”杨坚点名了:“你先说吧!”
那殿值少年又吃了一惊:糟糕!舅舅被卷入战场了!
“臣领旨!”韩擒虎略为迟疑一下,出列奏道:“臣奉晋王之令,本与贺若弼合势共取伪都建康城。贺若弼竟然蔑视王命,先期向敌挑战,致使将士伤亡惨重。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服蛮奴,执陈叔宝,倾南朝巢穴,据其府库。若弼至当天夜晚,方叩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此乃赦罪不暇,安可与臣比功?”
贺若弼见韩擒虎句句挖他的疮疤,刀刀捅其痛处,早已按耐不住,不等降诏便趋前结结巴巴地争道:
“臣于蒋山死战,破其精锐,擒其骁将,震威扬武,遂平陈国。韩擒虎略不交阵,岂臣之比!”
这么几句话,由于口吃,贺若弼竟说了老半天。
接着,另外二路的将领也纷纷出列评说韩、贺二将得失,并趁势夸说自家的功劳。韩擒虎正想上前再争,忽见殿值少年悄悄地向他摇手示意,便即忍住。
少年的暗示动作却被高颎看到,高颎心中一亮,豁然明白杨坚让臣下自行议功的用意:平陈是盖世大功,再重赏也犹嫌不足。由杨坚定赏,只好论功,不便议过,封赏必厚,此乃帝所不甘;由臣下自议,势必互相攻讦,彼此揭短,功不显而过愈彰,只需薄赏,群臣势必感恩戴德,此其一;其二,群臣相争互揭,裂痕必深,难以串通一气,便于从容驾驭;其三,可从争功之中,观臣下意趣,识别那些急进之人,好防其威胁帝座。而推出贺若弼作评功的标尺,实际是让他成为众矢之的。杨坚疑虑最深的便是此人,平陈中竟敢违令抢功,将来谁知道他还会干出什么事来?只是目下不好处置他,先让大家向他泼点污水也是好的。正当高颎暗地体味杨坚的用心时,又有许多文官武将同贺若弼比功,互较短长。这时杨坚忽然哈哈大笑,开心之极,接着说道:
“贺、韩二将俱为上等功勋!韩将军也进位上柱国,赐物八千段!”
说到这里忽转向高颎问道:
“独孤公,你也同贺将军论个功吧!”
高颎闻声连忙跪下,奏曰:
“贺若弼先献平陈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敌。臣一文吏,焉敢与大将论功!”
高颎出语平平,却厉害之极。一是他这一谦退,便不入杨坚预设的网罟之中。二是昨日与杨坚议封时,杨坚透露准备封李德林为上柱国、郡公,赏物三千段,以酬他去年献平陈秘策的大功。那是驾幸同州之时,李德林因病不能伴驾。杨坚便命高颎急召李德林赶赴所在,一起商讨平陈事宜。李德林来后,陈述了十条平陈秘策,使杨坚激动万分,深知依策伐陈当如探囊取物,高兴之余,于途中便挥鞭摇指南方说:
“等平陈之后,朕定要酬谢先生,使太行山以东的人没一个比得上你!”
由于去年兴之所至,预支了封赏,所以昨日便欲封李德林为柱国大将军。然而,高颎宁可武将个个高升,却不愿文官的同僚稍有寸进。特别是内史令李德林职位与他相差不远,才气又咄咄逼人,再升,势必动摇他高颎的宰相地位。当即密奏杨坚说:
“平陈大功,当是天子运筹帷幄,将帅努力的结果。倘若过于显扬李德林功绩,不仅有损陛下的天纵英明,而且臣下们还会以为你是故意抬出一个李德林来贬损平陈的功臣。此事还望陛下三思!”
于是,杨坚便默不作声了。心想:
——反正献策之事只有你知我知,我当皇帝的不说,谅你李德林也不敢伸手讨赏;便是伸手讨赏,我便说“不记得有这件事”,看你如何下台?
——实际上杨坚对高颎的建议是正中下怀,可是高颎却担心杨坚会疑心他因固位而忌贤。所以,在上面先是故意表彰贺若弼的“平陈十策”以排李德林运筹帷幄的功绩,替食言而肥的皇帝遮羞;后是自我贬抑,使杨坚看不出他有固位忌贤之心。这便是高颎言下更深一层的含意。
果然杨坚听了高颎的回答极为满意,对满朝文武说:
“诸公听见高相国的话吗?这才是宰相的度量!朕现在加独孤公为上柱国,晋爵齐国公,赐物九千段!”
接着,便对所有功臣一一封赏,只是“忘了”李德林,更是忘了扫北的长孙晟。而李德林和长孙晟似乎是先有预感,若非躲在人丛之中,便是压根儿没有上朝。
雷鸣般的谢恩声过后,杨坚又降旨道:
“宣莲花公主上殿!”
殿内太监愣了许久,不知宫中何来个“莲花公主”?忽然终于明白过来,原来是南朝的那个女俘虏,陈叔宝的妹妹。只是陈国已亡,连皇帝都没有了,还能有公主吗?唉,疑问归疑问,仍须照传不误——
“传莲花公主上殿!”
莲花公主由两个宫女扶持上殿,当即款款拜倒:
“奴婢拜见万岁!”
吐出的竟是一串珠圆玉润之声,殿中君臣闻声均为一动。
“卿可抬起头来!”
“亡国之婢,无颜抬头!”
“朕赐卿抬头!”
莲花公主似是犹豫了一阵,但终于缓缓地抬起头来:
“谢万岁恩典……”
君臣们听到的不是一句言语,而是一段音乐,一段极其美妙并且意蕴十分丰富的音乐。那国破家亡的痛楚、幽怨,以及那份莫名的惊慌,都极其微妙地交织、溶化在美妙的旋律之中;自然,轻淡,似无还有,便如秋空中淡淡的晚霞,诉不尽凄凉的美。若非南国高度的文化教养,便无这等情愫;若非甚深的音乐造诣,便不能表达这样恰如其分;若非天生具有一副金嗓子,断难体现得妙至毫厘。君臣们于错愕之际,全都蓦然惊叹:
“这女娃竟有何罪,我们为什么把她弄得家破人亡?还竞相夸耀功劳……”
大家再定睛一看,但觉其眉宇之际甚至整个面庞浮现出一种辉光,这光彩并非所有丽色均有,唯其天真无邪、纯洁无瑕并且具有甚深优良文化素养者,才有这种光彩。在这光彩照耀之下,许多人都要自惭形秽的。但是,这种辉光在掠夺者的众目睽睽下失色了,她,只不过是网里之中悉悉瑟瑟的一只猎物而已
秦王杨俊忘乎所以,两眼只顾直勾勾地望着,不觉间,向前挪了两步,又跨出两步……
晋王杨广已是如痴如醉。
文武大臣几欲发狂,举动失仪……
皇帝杨坚也毫不例外地发傻了一阵,但非凡的自制力却使他先清醒过来。南朝俘虏过来的美色,还有乐昌、乐安二公主,把这三个人分赐韩擒虎、贺若弼、杨素,岂不妙哉?管叫这三个人从此耽于美色,壮志销磨于无形,如此朕便可高枕无忧了!于是杨坚义下了圣旨:
“越公,朕将乐昌公主赏赐与你,如何?”
“谢主隆恩,万岁万万岁!”
杨素连忙叩谢,以为皇上已把莲花公主赏赐给他了。
“贺将军,朕将乐安公主赏赐给你,如何?”
贺若弼却听得分明,叩谢之后便自慰道,能得其次,却也不错。
杨坚正欲把莲花公主再踢给韩擒虎,不意又再看她一眼,猛然一惊:朕一生戎马倥偬食粗行简,人生美事实不沾边,今已年近半百,所为何来?韩擒虎不过一个武夫,凭何要占人间第一美色?想着想着,不觉又垂询道:
“莲花公主,你有何求,但说无妨。”
“无求。”
“难道你就不想回家……”
群臣不觉大为痛惜:如此美色,真的要将她遣返江南?但听莲花公主回答,却又定下心来。莲花公主不徐不疾地应道:
“家?家在何处?”听其音,便知已是泫然欲泣了。
杨坚温和地说:
“这宫中便是你的家……比你那金陵更大的家。朕决意册封你为贵嫔,好吗?”
“谢……谢……谢主隆……恩!”
平陈的胜利,他理所当然地要居首功,不免兴奋了一阵又一阵。只是左仆射高颎却大大地扫了他的兴。
那是韩擒虎攻陷建康城的第二天,他得到活捉陈后主和张丽华的消息,心里怦怦直跳。传闻张丽华乃是人间尤物,发长七尺,貌能倾国,据说这样的美色几百年才会出现一次,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那时元帅府长史高颎已先入建康,他隐隐地感到不妙,便令身边的高德弘驰赴建康,告诉高颎:
——务必留下张丽华。
但高颎不卖他的账,竟然提前斩了张丽华,还以过去姜太公蒙面斩妲妃的故事来教训人,直令杨广恨得咬牙切齿。但又不好发作。这不仅是高颎字面文章做得无瑕可击,而且他还不是一般的宰相。高颎早年投在北周上柱国大将军独孤信麾下,独孤信将他视为子侄,极为信赖;后来独孤信被诛,其女独孤伽罗——杨广的母亲常赖高颎的周济扶持,尊他为“独孤公”,且为兄弟;父王登位后,满朝文武最信得过的便是高颎;母后不久又作主将太子杨勇的女儿嫁给高颎的儿子高德弘为妻,再成为亲密的姻家。这样一来,高颎便成为巍巍高山,谁也搬不动了。
况且——杨广想到这里不免直冒冷汗,况且说不定杀张丽华还是高颎故设的圈套,故意激怒杨广,让他大吵大闹,然后在父王母后面前嘀咕:你看你看,你们的老二像不像好色之徒?这样一来,我杨广岂非不堪之极,甚至连平陈之大功也化于无形了!这样一来,杨勇太子的地位便固若金汤了,高颎的儿子高德弘便可躺下睡大觉,等着将来当驸马爷了。嘿,好险,我杨广差点一脚踩进了陷阱!
值得欣慰的是,这回他身临建康清点“战利品”时,意外地发现了陈宣帝之女、陈后主之妹莲花公主,她正值妙龄,拂袖垂髫,遥闻芗泽,脂肤滑腻,顾盼生辉。目眩心迷之际,杨广竟以为是张丽华复活,当即下令将她“保护”起来。班师北返之日,特地将她与南朝的天文图籍和秘器安置在一起,一路上以宝车运载,始终保持看得见的距离,这才放心。同时,他路上一再痛下决心:
——便是征陈大功不要,到时也要亲向母后恳求,将莲花公主赏赐给自己!
紧接杨广之后的是他的弟弟,老三杨俊。此人生活放荡,酒色过度,才十九岁,但脸色焦黄,今日虽是强打精神,但一副未老先衰之态却显而易见。再后面是高颎和杨素。高颎神情平淡,不着任何痕迹,但不时仍有乌云盖顶,霞光映脸之像,可见修炼还未到家。杨素沉毅威严,只因大功告成,不免洋洋得意而顾盼左右。
再后是南朝皇帝陈叔宝等一千俘虏。与趾高气昂的杨素恰是鲜明的对比,个个垂头丧气,似是得了一场大病。忽然一阵喧哗,人群潮水般涌了上来。俘虏们无不大惊失色,均以为北人要生吞活剥了他们,陈叔宝直吓得浑身颤抖。他哪里知道,那汹涌的人群实是为好奇心所驱使。皇帝当俘虏,谁不想一睹为快!经过禁卫的干预,风波终于平息,原来只是一场虚惊。
最后才是风尘仆仆的班师大军。他们各由总管们率领,虽是苦战沙场再加一路跋涉,但想到马上便可与家人团聚、长享太平统一之乐,都有一股沉厚的喜气。
在震耳欲聋的万岁声中,杨坚的眼下已跪着一片将帅,虫蚁般地在脚下蠕动着。巨大的欢乐从心底涌了上来,化作满眶热泪。他哭了,杨坚像小孩子一样毫不害臊地哭了。李德林也哭了。
太子杨勇以为父皇大大失态,连忙过去为之拭泪。杨坚责怪地瞪了杨勇一眼,然后,定下神来,把眼光停在韩擒虎和贺若弼二人脸上。这两个人,在攻下建康城后为了争功差点儿火拼,弄得他不得不急下诏书,驰告二人:
“使东南之民俱出汤火,数百年寇旬日廓清,专是公之功也。”
由于预支了皇恩,才算平息了这场风波;否则,在江南大半州县仍在抗拒的情势下,隋军自相火拼,岂不败事?
杨坚渐移眼光,从将帅们脸上一一扫过,猛然一惊:原来所有的将帅都向他投注一种邀功请赏的眼神。他不觉心里一凉,感到自己是一个负债累累的债主,大家都向他讨债来了。倘若一一还清,大家都当上柱国大将军,都裂土封王,岂非又为新的分裂制造条件?而且,他杨坚岂非变成破落户?
台上的一罕一毕正自迎风飘扬,在杨坚的眼中愈飘愈大。
平陈之后,为赏功伤了半年的心思,杨坚才想出一个自己比较得意的妙策,终于在大军奏凯后的第五天,于广阳门设宴为功臣们庆功。这一日清晨,杨坚贺临广阳门,见伴驾之臣元谐默默站在一旁,忽然心思一动,便即征询道:
“乐安公,你对今天的封赏,还有什么话要说?”
同时心想:你是北魏的皇族,在对臣下的赏功罚罪方面,定有深刻的经验教训。
“陛下威德远被,”元谐连忙打起精神:“臣以为前奏请以突厥可汗为候正,以陈叔宝作令史,如今可以实现了!”
元谐心想这一建议皇上必然龙颜大悦,不料杨坚却是满脸沉郁。杨坚原来心里正在骂他:“放屁!你真是越活越糊涂了!这种话用在战场上斗嘴骂敌还可以,岂能当真?唉,北魏的王子公孙实在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猛然间他又一惊:皇位的继承人实是至关重要,自己身后若是由元谐之流继承,心血算是白流了。
这时光禄卿上禀,说是功臣们已在承天门恭候,是否现在就朝见。
“宣众卿入朝。”
顷刻间,杨广、杨俊、高颎、杨素、贺若弼、韩擒虎、李德林、长孙晟等众功臣毕至,山呼万岁。杨坚赐坐,功臣们按品序分列两旁坐下。杨坚欣然开口道:
“此次一举平陈,马到成功,实赖诸公之力。一路元帅杨广晋为太尉,二路元帅杨俊晋为司空,三路元帅杨素晋为越国公,其子玄感为仪同三司,玄奖为清河公,赐物万段,粟万石!”
“谢主隆恩,愿吾皇万万岁!”
杨坚继续说道:
“先锋贺若弼,加位上柱国大将军,进爵宋公,赐物八千段!”
待贺若弼谢恩过后,杨坚又说道:
“其余诸公与宋公相比,自行论功,朕随即逐一封赏!”
杨坚说完,朝臣面面相觑,均感意外。唯阶下一个名叫李靖的殿值少年暗吃一惊:
“皇上此举,岂非把血腥的战场搬到宫廷之中?这一帖药未免太狠了吧……”
“韩将军,”杨坚点名了:“你先说吧!”
那殿值少年又吃了一惊:糟糕!舅舅被卷入战场了!
“臣领旨!”韩擒虎略为迟疑一下,出列奏道:“臣奉晋王之令,本与贺若弼合势共取伪都建康城。贺若弼竟然蔑视王命,先期向敌挑战,致使将士伤亡惨重。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服蛮奴,执陈叔宝,倾南朝巢穴,据其府库。若弼至当天夜晚,方叩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此乃赦罪不暇,安可与臣比功?”
贺若弼见韩擒虎句句挖他的疮疤,刀刀捅其痛处,早已按耐不住,不等降诏便趋前结结巴巴地争道:
“臣于蒋山死战,破其精锐,擒其骁将,震威扬武,遂平陈国。韩擒虎略不交阵,岂臣之比!”
这么几句话,由于口吃,贺若弼竟说了老半天。
接着,另外二路的将领也纷纷出列评说韩、贺二将得失,并趁势夸说自家的功劳。韩擒虎正想上前再争,忽见殿值少年悄悄地向他摇手示意,便即忍住。
少年的暗示动作却被高颎看到,高颎心中一亮,豁然明白杨坚让臣下自行议功的用意:平陈是盖世大功,再重赏也犹嫌不足。由杨坚定赏,只好论功,不便议过,封赏必厚,此乃帝所不甘;由臣下自议,势必互相攻讦,彼此揭短,功不显而过愈彰,只需薄赏,群臣势必感恩戴德,此其一;其二,群臣相争互揭,裂痕必深,难以串通一气,便于从容驾驭;其三,可从争功之中,观臣下意趣,识别那些急进之人,好防其威胁帝座。而推出贺若弼作评功的标尺,实际是让他成为众矢之的。杨坚疑虑最深的便是此人,平陈中竟敢违令抢功,将来谁知道他还会干出什么事来?只是目下不好处置他,先让大家向他泼点污水也是好的。正当高颎暗地体味杨坚的用心时,又有许多文官武将同贺若弼比功,互较短长。这时杨坚忽然哈哈大笑,开心之极,接着说道:
“贺、韩二将俱为上等功勋!韩将军也进位上柱国,赐物八千段!”
说到这里忽转向高颎问道:
“独孤公,你也同贺将军论个功吧!”
高颎闻声连忙跪下,奏曰:
“贺若弼先献平陈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敌。臣一文吏,焉敢与大将论功!”
高颎出语平平,却厉害之极。一是他这一谦退,便不入杨坚预设的网罟之中。二是昨日与杨坚议封时,杨坚透露准备封李德林为上柱国、郡公,赏物三千段,以酬他去年献平陈秘策的大功。那是驾幸同州之时,李德林因病不能伴驾。杨坚便命高颎急召李德林赶赴所在,一起商讨平陈事宜。李德林来后,陈述了十条平陈秘策,使杨坚激动万分,深知依策伐陈当如探囊取物,高兴之余,于途中便挥鞭摇指南方说:
“等平陈之后,朕定要酬谢先生,使太行山以东的人没一个比得上你!”
由于去年兴之所至,预支了封赏,所以昨日便欲封李德林为柱国大将军。然而,高颎宁可武将个个高升,却不愿文官的同僚稍有寸进。特别是内史令李德林职位与他相差不远,才气又咄咄逼人,再升,势必动摇他高颎的宰相地位。当即密奏杨坚说:
“平陈大功,当是天子运筹帷幄,将帅努力的结果。倘若过于显扬李德林功绩,不仅有损陛下的天纵英明,而且臣下们还会以为你是故意抬出一个李德林来贬损平陈的功臣。此事还望陛下三思!”
于是,杨坚便默不作声了。心想:
——反正献策之事只有你知我知,我当皇帝的不说,谅你李德林也不敢伸手讨赏;便是伸手讨赏,我便说“不记得有这件事”,看你如何下台?
——实际上杨坚对高颎的建议是正中下怀,可是高颎却担心杨坚会疑心他因固位而忌贤。所以,在上面先是故意表彰贺若弼的“平陈十策”以排李德林运筹帷幄的功绩,替食言而肥的皇帝遮羞;后是自我贬抑,使杨坚看不出他有固位忌贤之心。这便是高颎言下更深一层的含意。
果然杨坚听了高颎的回答极为满意,对满朝文武说:
“诸公听见高相国的话吗?这才是宰相的度量!朕现在加独孤公为上柱国,晋爵齐国公,赐物九千段!”
接着,便对所有功臣一一封赏,只是“忘了”李德林,更是忘了扫北的长孙晟。而李德林和长孙晟似乎是先有预感,若非躲在人丛之中,便是压根儿没有上朝。
雷鸣般的谢恩声过后,杨坚又降旨道:
“宣莲花公主上殿!”
殿内太监愣了许久,不知宫中何来个“莲花公主”?忽然终于明白过来,原来是南朝的那个女俘虏,陈叔宝的妹妹。只是陈国已亡,连皇帝都没有了,还能有公主吗?唉,疑问归疑问,仍须照传不误——
“传莲花公主上殿!”
莲花公主由两个宫女扶持上殿,当即款款拜倒:
“奴婢拜见万岁!”
吐出的竟是一串珠圆玉润之声,殿中君臣闻声均为一动。
“卿可抬起头来!”
“亡国之婢,无颜抬头!”
“朕赐卿抬头!”
莲花公主似是犹豫了一阵,但终于缓缓地抬起头来:
“谢万岁恩典……”
君臣们听到的不是一句言语,而是一段音乐,一段极其美妙并且意蕴十分丰富的音乐。那国破家亡的痛楚、幽怨,以及那份莫名的惊慌,都极其微妙地交织、溶化在美妙的旋律之中;自然,轻淡,似无还有,便如秋空中淡淡的晚霞,诉不尽凄凉的美。若非南国高度的文化教养,便无这等情愫;若非甚深的音乐造诣,便不能表达这样恰如其分;若非天生具有一副金嗓子,断难体现得妙至毫厘。君臣们于错愕之际,全都蓦然惊叹:
“这女娃竟有何罪,我们为什么把她弄得家破人亡?还竞相夸耀功劳……”
大家再定睛一看,但觉其眉宇之际甚至整个面庞浮现出一种辉光,这光彩并非所有丽色均有,唯其天真无邪、纯洁无瑕并且具有甚深优良文化素养者,才有这种光彩。在这光彩照耀之下,许多人都要自惭形秽的。但是,这种辉光在掠夺者的众目睽睽下失色了,她,只不过是网里之中悉悉瑟瑟的一只猎物而已
秦王杨俊忘乎所以,两眼只顾直勾勾地望着,不觉间,向前挪了两步,又跨出两步……
晋王杨广已是如痴如醉。
文武大臣几欲发狂,举动失仪……
皇帝杨坚也毫不例外地发傻了一阵,但非凡的自制力却使他先清醒过来。南朝俘虏过来的美色,还有乐昌、乐安二公主,把这三个人分赐韩擒虎、贺若弼、杨素,岂不妙哉?管叫这三个人从此耽于美色,壮志销磨于无形,如此朕便可高枕无忧了!于是杨坚义下了圣旨:
“越公,朕将乐昌公主赏赐与你,如何?”
“谢主隆恩,万岁万万岁!”
杨素连忙叩谢,以为皇上已把莲花公主赏赐给他了。
“贺将军,朕将乐安公主赏赐给你,如何?”
贺若弼却听得分明,叩谢之后便自慰道,能得其次,却也不错。
杨坚正欲把莲花公主再踢给韩擒虎,不意又再看她一眼,猛然一惊:朕一生戎马倥偬食粗行简,人生美事实不沾边,今已年近半百,所为何来?韩擒虎不过一个武夫,凭何要占人间第一美色?想着想着,不觉又垂询道:
“莲花公主,你有何求,但说无妨。”
“无求。”
“难道你就不想回家……”
群臣不觉大为痛惜:如此美色,真的要将她遣返江南?但听莲花公主回答,却又定下心来。莲花公主不徐不疾地应道:
“家?家在何处?”听其音,便知已是泫然欲泣了。
杨坚温和地说:
“这宫中便是你的家……比你那金陵更大的家。朕决意册封你为贵嫔,好吗?”
“谢……谢……谢主隆……恩!”
上一篇:赵匡胤
下一篇:张竞生传(中国性学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