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隋文帝

隋文帝 第58节

皇甫孝谐左思右想,硬是不通,忽然幡然大悟,惊呼:
“是了……那是……”
“那是?”
“那是杀人灭口!”
令狐德棻觉得这话不可思议,便问:
“此话怎讲?”
皇甫孝谐默然,注目观察对方神态,最后又极为慎重地问:
“那信可确实是从宜阳公那里来的?”说完,又目不转睛地注视对方。
令狐德棻慎重地点点头。
“如此说来,俺在大理寺蒙受百般折磨,竟是愚不可及了!”
接着,皇甫孝谐便把火烧石洞寺,送马上京,在大理寺受审等前前后后经过细诉一遍。
“既然你已摆脱杨约追捕,并且逃回凉州,那王世积何以将你押解大理寺?你又何以代人受苦而坚不吐实?”
“其时宜阳公苦苦相求,道是此事关系千百人身家性命,要俺忍受皮肉之苦,坚不吐实。又说他将不日起事,事成之后,绝不相负。哪里想到他会来杀人灭口这一招!”
“真是伤天害理!”令狐德棻边说边为之解绑:“仁兄,你有活路了!”
“此话怎讲?”
“我爹所以要了结仁兄,皆因王世积声势显赫,且在京都有大靠山之故;如今他们显然遇了更强的对手,只要仁兄上京告他们一状,不但宜阳公王世积人头落地,京都的靠山也势必纷纷倾倒,你也化险为夷了。这叫做后发制人。”
“是。这是他不仁,并非我不义!”
“历来官场便如斗兽场,来到官场都必须将自己武装,或者为了害人,或者为了自卫。”
就这样,令狐德棻瞒了父亲,把皇甫孝谐藏了起来。
事有凑巧,由于令狐熙患有消渴病,上表请求解任。令狐德棻乘机要求代父送表上京,见见世面。乃父允准,不日启程。皇甫孝谐因而混迹随从之中,跟令狐德棻上京。
其时,杨素、高颎、李广达等均已班师回朝。杨坚正为赏功之事为难,大理少卿杨约入宫,亲自把皇甫孝谐的密状交给杨坚。
杨坚展状一观,勃然变色,手也微微颤抖起来。眼前立刻幻化出杨素三年前殿对的情形,杨素是针对高颎袒护太子杨勇发论的:
“历代的权臣都喜欢立一个懦弱的皇帝,好让自己将来取而代之!”
接着,杨坚耳边又响起独孤皇后的声音:
“陛下为何至今还相信高颎呀?”
杨坚不由得心想:
——这坏蛋外表实是无瑕可击,原来里头坏透了!难怪数月前我要从东宫卫队中调出精强的人马,他却极力反对,出师漠北已然节节胜利,他却请求增兵,原来是想图谋不轨,来个里应外合。
杨坚当即问杨约道:
“皇甫孝谐在京吗?”
“在。臣已将他看守在大理寺。”
“传皇甫孝谐!”
大理寺在皇城内,与宫城仅隔一道承天门。不一会,内寺领来了皇甫孝谐。他遵旨又把案情细说了一遍,杨坚重问一些细节,皇甫孝谐应答如流。杨坚再无疑问,当即下旨逮捕王世积、高颎、元宇、元胄等人。
杨坚心闷不已,想回内宫找独孤皇后细吐,独孤伽罗却卧病在床;于是,便摆驾去仁寿宫。
自从尉迟明月去世之后,莲花公主一反常态,着意承杨坚之欢,体贴得无微不至,这才成为名符其实的宣华夫人。
此外,她又添了一种爱好,爱读兵书,爱不释手。有一回,她去鱼池边徘徊,凭吊她的义妹尉迟明月,竟在池栏上发现一个极精致的漆盒。她忽然脑中灵光一闪:
——莫非是明月妹妹于冥冥之中感我思念之情,特意显化此事,慰我苦思?
于是,她将漆盒带回房中,怀着异样的心情,将它打开。她解开了一层又一层血红的绸布,里头竟是半册旧书。翻阅了几页,原来竟是兵书。她立即想道:
——原来明月妹子知道我爱好兵书,这才特地相赠;但我着意究读兵书为着什么,她可晓得?妹子啊妹子,为了你我的复仇,姊姊还有什么事不能干?
书无名,仅有十八条秘计,外加详细的解释,但很快一口气就读完了。
这一日,也正在房中究读那本无名的兵家秘笈,深感其计神鬼莫测,妙不可言。其时,她正在参读“树上开花”一计,下面注释道:
——“树上开花”者,借他人之树开自家之花也。
接着便罗列借别人的力量去达到自己隐秘目标的种种手法。莲花公主看着、想着,忽然灵机一闪:我何不借助杨坚之手,将仇人一一除去?
便在这时,红叶入门报道:
“启禀夫人,圣上驾到!”
说毕,冲着她和善一笑,接着扫视一下案上的兵书,神情诡秘,但立即又恢复纯真的微笑。
莲花公主连忙收起秘笈,口称“接驾!”便同红叶匆匆去迎接杨坚。
莲花公主及红叶引杨坚入花厅小歇。莲花公主进香茗,打轻扇为杨坚解暑,而红叶则不知于何时悄然退出。莲花公主见杨坚心情沉重,就即问道:
“圣上何故闷闷不乐?”
“朝中有人图谋不轨。”
“是谁敢如此胆大包天?”
“还有谁?自然是官居极品的几个上柱国!”杨坚接着便将案情的来龙去脉一一说明,而后安慰道:“爱卿放心,朕已将高颎、王世积、元宇、元胄抓了起来,唯余一个柱国大将军李广达证据难明,还没有去惊动他。”
莲花公主当即跪下称贺:
“万岁料事如神,于反贼起事之前,将其一网打尽!此乃社稷之福,百姓之福,可喜可贺!”
杨坚喝了一口茶,言道:
“可贺有之,可喜则未必。他们既然官居极品,位为上柱国,自然都是大功臣,如今反迹未明,即已捕下,如果一下子将四个上柱国处死,知者谓我当机立断,不知者将说我杀戮功臣!朕于开皇五年诛了王谊,六年杀了宇文忻、梁士彦,十七年屠了刘昶、虞庆则,十八年戮了王景。处死上柱国,每回不宜过多,最好不超过一人……”
“那……先杀高颎如何?”
“不行。他帮我潜移周鼎……”
“他昨日帮你潜移周鼎,今日又要潜移隋鼎,可见他是移鼎的大行家,更是非杀不可!”
“你的话可谓一针见血,精辟之极;不过,还是不能杀他,这道理你不妨想想去……然而你的提醒仍然至关重要,朕决意再不起用高颎!”
莲花公主暗想:
——高颎杀不成,又该杀谁?王世积?他不仅是明月妹妹的大仇人,也是我的大仇人,当年率先攻陷金陵的是韩擒虎和贺若弼,而连下我十来座城池的便是王世积了。
她于是说道:
“王世积乃是元凶,反象最是显明,实是该死!”
莲花公主心想:
——我老是叫他杀人,并且都是与我有仇的人,万一杨坚疑我落井下石,今后便不好借他这棵大树开我的花了。我必须同时替元宇、元胄说几句好话,才好掩盖我的心迹。
于是,便婉转地为这两人说了两句好话。她这一说,杨坚果然大悦,连连赞她见识不凡。
莲花公主正得意于借树开花的妙算,忽想房中那珍藏兵家秘笈的漆盘尚置于几案之上,待会杨坚进房,若是顺手开阅,发现树上开花这一秘计,定然疑我,那可大大不妙。当下借个理由,连忙抽身入房,举目一看,不免大吃一惊,几案上哪有匣在?她慌忙四处寻找,亦不见踪影。便在这时,杨坚走进房来,亲昵言道:
“爱卿,陪朕用饭去!”
杨坚在仁寿宫连住三日,这才带着莲花公主、红叶一同进京。莲花公主因寻找不见秘笈,心中且惊且急,一路上却要陪尽笑脸;而红叶则心无芥蒂,自是言笑宴宴,尽拣莲花公主爱听的话说。
第二天,即开皇十九年八月癸卯日,杨坚下旨:
——杀王世积,罢高颎、元宇、元胄;拜皇甫孝谐为上大将军,升令狐熙为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行事,刺史以下官员得以承制补授,进封武康郡公;长孙晟也进了一级,授上开府仪同三司,再遣他为秦川行军总管,筑大利城安抚突厥新附。
令狐德棻一路喜洋洋地返回桂州,一见父亲,便将王世积、高颎图谋不轨的案情始末告诉乃父,并说他已将自己发案的功劳记在父亲的名下,因而父亲得以加官晋爵。令狐熙听了愁眉紧锁,甚为不悦,叹道:
“你可知道:年初武德殿大射,为父因何五射五中之后第六射放弃不射?高颎等人乃是百足之虫,虽死不僵。儿之所为,必招奇祸!”
果然不久,元宇、元胄均因帝业草创时护驾之功,再复左、右大将军之职,他们与以齐国公归第的高颎密商,唆人诬告令狐熙与叛贼李佛子勾结,妄图作乱。杨坚遣使逮捕进京,令狐熙忧愤成疾,死于中途。此案后来虽然得以平反,但令狐德棻却永世难忘父亲的惨痛教训。
晋王杨广奉命自扬州来朝。父王杨坚要趁胜北伐,追击都蓝、达头二可汗,不让突厥人有重振旗鼓、卷上重来的机会。为此,再派杨素重出灵州,史万岁改出朔州,长孙晟出秦川,三路齐头并进追击突厥。杨广为行军元帅,统辖三路兵马。限三路兵马以最快速度离京出塞。
这天晚上,杨广与张衡在“仁孝阁”密室促膝商量。面对高颎倒台后的大好形势,张衡认为夺嗣的时机已经成熟,主张散财结客,重金收买太子及高颎的心腹反戈。他说:
“圣上许汉王杨谅在并州立五个炉制钱,又许蜀王杨秀在益州立五个炉制钱,如今若不把钱用在刀口上,殿下难道要为他人管财,帮他人作太府卿?”
晋王听了哈哈大笑道:
“建平,你说得极是……那就烦你为寡人作太府卿,如何?”
就这样,杨广把财权交给了张衡,任其支使。
长孙晟、启民可汗和高雅贤立马在大草原上,眼前展现的是一派惊心怵目的景象。横七竖八的尸体触目皆是,战马与死尸互相枕藉,残骸上尽是密密麻麻的苍蝇。乌鸦和老鹰有的盘旋空际,有的得意地围着尸体会餐,有的把肠子衔挂在灌木丛上。它们见有人来,便啊啊地扇着翅膀,冲天而起,在空中绕了几圈,又恋恋不舍地飘落在另一堆尸体上进餐。这儿便是一个月前高颎、李广达留下的辉煌战果。
这儿北靠阴山,南临黄河,绿草如茵。这场战争的首席胜利者高颎已被罢官,以齐国公赋闲在家;胜利的前线总指挥李广达前不久赴皇宫内宴,不明原因地死去。如今看来,这场战争的真正受益者倒是长孙晟身边的启民可汗,他的部属已然大部归队,差不多恢复到战前的部落规模。其次的受益者便是乌鸦、老鹰和苍蝇们。
长孙晟正思忖着,一骑探哨疾驰过来,忽然急勒缰绳,那马儿人立而呜。
探哨跃下马来禀道:
“启禀总管大人,都蓝可汗已被部下所杀,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大可汗,突厥大乱!”
长孙晟与启民可汗商量了一阵,一致认为机不可失,决定由启民可汗率众挺进,连夜前往招降。
瞬间,笳鼓齐鸣,启民可汗的狼头大纛迎风招展,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向北进发。
长孙晟立马高冈,望着长河上的落日出神。一群大雁扇着血红的翅膀,嘎嘎长鸣,搅得满天苍凉。
长孙晟心中飘浮着见过的突厥可汗:
——沙钵略、叶护、都蓝、启民……这些突厥的可汗升了又落,落了又升,在历史的长河中同落日又有什么两样?而中原的王朝,忽齐、忽周、忽隋……也是时而惊涛骇浪,动荡不安。
首节 上一节 58/105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赵匡胤

下一篇:张竞生传(中国性学第一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