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 第60节
所谓灿烂生辉、琳琅满目便是盒中的实况了!金蛇。金驼、玉虎、夜明珠、玛瑙狐狸、翡翠蜻蜓、祖母绿、猫儿眼……无一不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宣华夫人一时看呆了,她虽然贵为南朝公主,珠宝见过不少,但即便是繁华的陈都金陵一时要凑足百件世间珍奇的宝贝,也非易事。
“夫人猜猜看,这百宝盒是谁送的?”红叶神秘地笑问着。
自然是皇帝杨坚送的,若非皇帝,谁还送得起这份重礼?这是她心中作出的第一反应。然而,她马上又加以否定:
——若是杨坚所赐,红叶绝不会有此一问。
她抬起头来望着红叶,然后道:
“我很笨,猜不出来,也不想猜。”
这百宝盒对她的吸引也只不过瞬间而已,此刻似乎对它已失去兴趣,仅是偶尔才漠然视之。
“是晋王送的,”红叶说道:“前日晋王从漠北凯旋回朝,今日便得了喜讯,知道他添了一个小妹妹,真是喜出望外,便马上派千里快马送来这份礼物。”
“小娃娃早晨刚刚落地,怎么一下子消息便传到京都?难道也是千里快马传讯?”
“小公主出世,难道不该用千里快马传讯?”
宣华夫人微微一笑,说道:
“这实在有点像打仗是不是?像战场上的烽火传讯是不是?红叶,你同晋王的关系并不寻常,到底是什么紧急军情?你就直说了吧!”
红叶一下子显得颇为尴尬,难堪了一阵,才说道:
“夫人真会开玩笑,送礼和紧急军情怎好拉扯在一起?”
“好啊,既然和紧急军情沾不到边,我就大大方方地收下来了!”
宣华夫人自从熟读兵书之后,学会了从兵家的角度观察世事。云遮雾障的情态已经迷惑不了她的双眼,愈是扑朔迷离,她愈是洞如观火。她一再提起的“紧急军情”,自然是暗射杨广的夺嗣计划。她回顾几年来朝中许多上柱国的倒毙,几乎都与晋王杨广的夺嗣有关,最近高颎、王世积、元宇、元胄和李广达的败绩,可以说这杨广扫除了最后一道障碍,接下去必然是杨广、杨勇两兄弟你死我活的太子争夺战了。如果说这不是紧急军情,那世间简直没有紧急军情了!杨广这么一笔重礼,自然是求她暗助一臂之力了。问题是,杨广乃是当年灭陈的大元帅,是她家的头号敌人,岂有相助之理?
红叶径自踏进门槛,便觉处处被动,接连碰了软钉子,看来宣华夫人是铁下心不肯帮了,这回去如何交差?胁逼?她根本不怕,如今她是皇帝的第一爱宠,自从独孤伽罗皇后得病以来,她几乎要成为内宫的头号权势人物,便是独孤伽罗也奈何她不得,更不用说晋王本身了。在旗鼓相当的情形下拚个鱼死网破,这对晋王来说简直是愚蠢,而对宣华夫人说来却无所谓之至,她反正已经家破人亡,沦为俘虏,没什么可丢了。没什么可丢的人,是可能随时与人同归于尽的人,是最可怕的人。
红叶不想与她同归于尽。每个人看人都有自己特别的标准,红叶本能地打从心眼里把萧王妃、尉迟明月、宣华夫人同自己划为一类,打从尉迟明月死后,她便暗地痛下决心:
——以后绝不再干同类相残的蠢事,不管有多大的压力,更不管来自何方的势利诱惑!要死,理所当然地该让那些得意洋洋的征服者去死!
想到这里,红叶吃惊地发现,自己的思路竟然与萧王妃、宣华夫人惊人的一致!她花很长时日观察宣华夫人,最后从《广陵散》的琴音中听清了宣华夫人的意向,那是咬紧牙关不惜代价复仇到底的人。
想到这里,她脑中灵光一闪:
——若是把晋王的夺嗣计划同宣华夫人的复仇交织在一起,来个“求同存异”,说不定便能说动宣华夫人出马支持晋王!
于是,红叶小心翼翼试探道:
“老蛇最喜欢吃什么?夫人知道吗?”红叶抚摸礼盒中的金蛇,笑嘻嘻地问。
“不知道。”宣华夫人摇摇头。
“蛇最喜欢吃老鼠,”红叶道:“我小时候在乡下,有个邻居喂了一窝小鸡,不久便有老鹰飞来光顾,它冲下来叼走了一只小鸡,气得那农妇呼天骂地。可那老鹰不怕骂,每天都来光顾,每次必定叼走一只小鸡。不到二十天,一窝小鸡全被老鹰叼光了。那农妇因此恨透了老鹰,一见天上老鹰飞过,便非骂个口干舌燥不可。那农妇有个女儿,她劝道:‘娘,光骂老鹰有什么用?让女儿替你算这笔账吧!’于是,便和母亲要了钱,买了很多的毒药,炒了很多有毒的花生,然后撒到田间。那农妇见了暗暗摇头,老鹰是不吃花生的,真是白费力气。可是说也奇怪,过了不久,竟然再也不见老鹰的影子,便与女儿叨念此事。那女儿道:‘老鹰都死光了,自然你见不着影子了。老鹰自然不爱吃花生,但老鼠呢?老鼠最爱吃花生!蛇呢,最爱吃老鼠,而老鹰又最喜欢吃蛇,蛇肉毒了老鹰。那女孩子虽不飞上天,却终于把天上的老鹰一网打尽……夫人,我这故事乏味得很,是不是?”
“不!”宣华夫人的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你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便在此时,又传来“皇上驾到!”
杨坚亲自探望他刚出世的小公主来了。
韩擒虎、虞庆则、王世积、李广达之死;贺若弼、高颎、元宇、元胄之罢免,这些事如同夏日的雷霆,紧紧地围绕在太子杨勇身旁爆炸。杨勇便算是白痴,也会明白其矛头指向。前不久,三弟秦王杨俊去世,父王只哭了数声,继而是戟指三弟的遗体痛斥,大骂他是败家子,丧门星!这种令人战栗的严酷,使陪同一旁的杨勇心胆俱裂。
三弟既非败家子,也不是丧门星。杨勇兄弟五人,他同杨俊最谈得来,他最欣赏的是三弟杨俊的仁恕忠厚、与世无争。开皇三年,杨俊才十三岁,便曾经向父王、母后苦苦求恳,希望削发为僧,不得允许;开皇八年为山南道行军元帅,督三十总管的水陆之师,出兵伐陈,以优势兵力围困陈将周罗侯、荀法尚于鹦鹉洲,其时,他的内兄崔弘度请求聚而歼之,他只是摇头不允,实不愿多所杀伤。没几日周罗侯、荀法尚便率师投诚。平陈之后金殿论功,许多将领因急功近利而自吹自擂,闹得不可开交;而轮到杨俊述职时,则跪下泣道:
“儿臣这个元帅很不称职,实无寸功可言,大是惭愧!”
他不战而屈人之兵,该当上赏,如此殿对,不仅仅是谦抑,他心中实在不认为杀人也是一种功劳。他这一说,文武百官均于心中自惭不如,便是皇帝杨坚也大加称善。后授扬州总管四十四州诸军事,所到之处,都有良好的政声。可是,过了不久,朝中便开始蜚长流短。他知道是有人妒忌,从此便以酒色自晦。果然此后流言蜚语不平自息;不料却大大地触犯了以勤俭立家建国的父王,在父王的雷霆之怒下,杨俊惭怖交加,进退失据,于是一病不起,青年夭折。
“好可怜的三弟!”
杨勇心中大为杨俊抱屈,可是口不能言,因为他自身的遭遇同三弟极为相似。
杨勇不是白痴。在周代便荫封博平侯,拜大将军,出任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总管原来齐国的全部领土。杨坚受禅称帝,立为皇太子,凡军国大事都令其参决。其时旧齐域内的百姓逃亡者不少,杨坚遣使出去接检,准备收部分齐民迁移北方以充实边疆。杨勇谏道:
“百姓哪有不想安居乐业之理?齐民的流亡皆由不堪苛政而起,若代之以宽和仁厚之政,听任休养生息数年,自然无事;如果强行北移苦寒之地,诚恐流离愈剧、奔窜愈烈!”
杨坚十分赏识这一建议,便取消了移民的计划。此后,在一系列施政方略上,杨坚常常偏之以严,杨勇则纠之以宽;杨坚行之以厉,杨勇则施之以仁;杨坚责之以急,杨勇缓之以和。总之,他父子俩一个雷厉风行,一个和风细雨,其时宰相高颎、苏威从中巧妙协调,他父子俩的不同政见倒是起了极好极妙的互补相济的作用。于是,太子杨勇在文武百官中声誉日高一日,而赞赏仁政的人又不免在杨坚面前多说一些太子好话。便这么“多说一些”,事情便坏了!杨坚皱紧了眉头,心里极不是滋味:
“难道寡人还不如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
当年,每到冬至,百官都到东宫朝贺太子。杨勇盛张乐舞,款待百官,弄得喜气洋洋,热火朝天。杨坚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一日朝会,便涩然盘问朝臣:
“近年来,每到冬至之日,内外百官相率朝拜东宫,这算是什么礼节?”
太常少卿一听味道不对,连忙趋前对曰:
“于东宫只能称贺,不得言朝!”
杨坚见好不收,不肯就此作罢,又追究道:
“如果说只是称贺,那么三三两两随意去东宫就行了,为何要有司征召,百官普集,太子还要法服设乐相庆?”
百官相顾失色,竟无言以对。先前大家皆以为对皇帝的尊重便是对太子的尊重,而对太子的尊重自然也是对皇帝的尊重,那料父子之间如此认真计较荣誉起来。从此以后,大家是连称贺也不敢去了。杨勇的恩宠便由此衰落了。
杨勇从此走的只能是同三弟杨俊一样的路。
——自晦、自污,再也不敢稍露锋芒、显耀荣光了。
人一改弦易辙,马上便会发现眼前又是一片新的天地。
杨勇的原配元妃乃是北魏皇族,当年父王母后为他作主结下这门亲戚,本意在于拉拢先朝残余势力,有助于创立隋家的大业,从大处着眼,似乎很对;然而,具体而言,这个发妻却不怎么样,先是长相平平,再则性非温顺。那元妃自觉有功于隋,颇怀皇孙的优越感,遇事常与杨勇争执,相持不下。所以,杨勇虽贵为太子,家庭生活却是黯淡无光。
其时,杨勇一心一意要当个好的储君,处处自律甚严,于酒色方面也多所警惕,极畏朝野的流言蜚语,生恐夫妇闹僵从而得罪了父王母后,所以对元妃颇多迁就,在外也不敢拈花惹草,因此,婚事的遗憾也就淡而化之。哪料得他以圣贤为楷模苦心孤诣自塑的储君形象,竟使父王的光辉失色,原来他是好事做过头了。好事做过头自然也会招祸。于是,他便以自晦自污的方式退了下来。
退一步果然天宽地阔。万事不操于心,自然肌体充盈,丰神俊爽。
一日,杨勇带着亲随姬威,微服漫游曲池的无色庵。此庵濒临曲江池,池水由渠道人庵,两岸垂杨婀娜,鸣蝉唱午,梵呗初作。杨勇主仆凭栏观鱼,正得其趣,忽闻庵外繁弦急管交作,欢乐异常。主仆两人闻声步出山门,但见大槐树下坐一帮人,一长者吹筚篥,一中年人弹琵琶,一少女打腰鼓,另一长须老者闻目审听。观其神态服饰,游移于胡汉之间。那音乐的美妙,实平生所不曾闻。其时,游人渐聚渐拢,杨勇也情不自禁挤上前观看。那音乐生气勃勃,实为宫廷中死板枯涩的演奏所不能比拟。那少女边打腰鼓,边作各种舞姿,飘逸、婀娜、柔媚兼而有之。杨勇看得如痴如醉,心道:
“这才是真正的女人,我那许多官娃不过柴头木偶而已!”
那少女仄衣长袖,不时从杨勇身旁掠过,长袖子总是于杨勇胜前身后飞舞,袖风挠得他又酥又痒。杨勇看得开心,不觉大声赞道:
“好!重重有赏!”
他伸手往腰中一摸,钱袋不翼而飞;再一摸,玉佩也不见了;举手又往头上摸去,金簪也没有了。他神情尴尬,又呼道:
“姬威!快拿银子!”
姬威顺手一摸,口呼:
“哎哟……有贼!”
聚拢的游人各自下意识去摸钱袋,却分毫无失,但觉此处已成是非之地,便纷然离开。
“且慢!谁也不许离开!”姬威喝道:
众人愤怒地望着姬威,似乎在问:
——你想干什么?
姬威声色俱厉:
“盗了东西便想溜!你们可知道他是谁?”
大家注视着杨勇:
——他能是谁?
“放明白点,除了当今圣上……”姬威又道。
“除了当今皇上,便是王公贵族;除了文官百官,便是平头百姓……我是个生意人,盈亏本是常事。你们去吧,此事与尔等无涉……”杨勇道。
姬威见游人纷然离去,又长揖道:
“主人……”
杨勇则转身返顾那一帮艺人,谦然道:
“诸位神技,令人开了眼界。本公子原想略作酬谢,可是……”
说到这里,双眼只望着那腰鼓女郎,流露出无限的倾慕。
那女郎轻轻一笑,长袖低垂,瞬间地上现出一堆物事,便是杨勇主仆丢失的钱袋、金簪、玉佩。
杨勇一愣,笑道:
“既然姑娘喜欢这些物事,便赏给姑娘如何?”
“刚才我只是同公子开个玩笑,这些贵重的物事那是断断不敢拿的。况且,我等也非卖艺之人,只是一时高兴,在此逢场作戏……”那女郎道。
“唐突不怪,但不知各位是何等样人?”杨勇道。
这时,那长须老者站了起来,上前揖道:
“殿下若是兴犹未尽,可再进庵中客房赐教!”
杨勇点头称善,随那帮人人庵而去;姬威见众人视地上的物事为无有,则弯腰将金簪、王佩、钱袋一一收拾干净,这才尾随入寺。
客房至简至陋,杨勇却视而不见;但见无数的马儿撒野在塞外的草原上,嬉戏胡闹,羊儿咩咩,牛儿哞哞,草原沿河舒展,繁花似锦。那女郎宛如马背上的牧马少女,而杨勇自身则成为牧马人,他们相亲相爱,竟无隔阂。杨勇渐渐回过神来,这才发现那女郎反弹着琵琶,载歌载舞,动人之极。那长须老者铺开一组碗碟,用筷子敲着与击磬无异。长者仍然吹着筚篥,中年人则将腰鼓当作羯鼓来挝。只是不闻有曲,但见草原上牛、羊、马群而已。不闻有曲,但见情景,自然便是神曲了。
曲终之后,杨勇收敛起精神,长揖道:“
“各位神鼓已至化境,今日相见,幸何如也!”
那长须老者跪伏于地:
“不意太子殿下大驾光临,复又谬加赞赏,实是惶恐无地!”
众人闻说“太子殿下”四个字,一时全都跪下谢罪。杨勇将其一一扶起之后,转向吩咐姬威道:
宣华夫人一时看呆了,她虽然贵为南朝公主,珠宝见过不少,但即便是繁华的陈都金陵一时要凑足百件世间珍奇的宝贝,也非易事。
“夫人猜猜看,这百宝盒是谁送的?”红叶神秘地笑问着。
自然是皇帝杨坚送的,若非皇帝,谁还送得起这份重礼?这是她心中作出的第一反应。然而,她马上又加以否定:
——若是杨坚所赐,红叶绝不会有此一问。
她抬起头来望着红叶,然后道:
“我很笨,猜不出来,也不想猜。”
这百宝盒对她的吸引也只不过瞬间而已,此刻似乎对它已失去兴趣,仅是偶尔才漠然视之。
“是晋王送的,”红叶说道:“前日晋王从漠北凯旋回朝,今日便得了喜讯,知道他添了一个小妹妹,真是喜出望外,便马上派千里快马送来这份礼物。”
“小娃娃早晨刚刚落地,怎么一下子消息便传到京都?难道也是千里快马传讯?”
“小公主出世,难道不该用千里快马传讯?”
宣华夫人微微一笑,说道:
“这实在有点像打仗是不是?像战场上的烽火传讯是不是?红叶,你同晋王的关系并不寻常,到底是什么紧急军情?你就直说了吧!”
红叶一下子显得颇为尴尬,难堪了一阵,才说道:
“夫人真会开玩笑,送礼和紧急军情怎好拉扯在一起?”
“好啊,既然和紧急军情沾不到边,我就大大方方地收下来了!”
宣华夫人自从熟读兵书之后,学会了从兵家的角度观察世事。云遮雾障的情态已经迷惑不了她的双眼,愈是扑朔迷离,她愈是洞如观火。她一再提起的“紧急军情”,自然是暗射杨广的夺嗣计划。她回顾几年来朝中许多上柱国的倒毙,几乎都与晋王杨广的夺嗣有关,最近高颎、王世积、元宇、元胄和李广达的败绩,可以说这杨广扫除了最后一道障碍,接下去必然是杨广、杨勇两兄弟你死我活的太子争夺战了。如果说这不是紧急军情,那世间简直没有紧急军情了!杨广这么一笔重礼,自然是求她暗助一臂之力了。问题是,杨广乃是当年灭陈的大元帅,是她家的头号敌人,岂有相助之理?
红叶径自踏进门槛,便觉处处被动,接连碰了软钉子,看来宣华夫人是铁下心不肯帮了,这回去如何交差?胁逼?她根本不怕,如今她是皇帝的第一爱宠,自从独孤伽罗皇后得病以来,她几乎要成为内宫的头号权势人物,便是独孤伽罗也奈何她不得,更不用说晋王本身了。在旗鼓相当的情形下拚个鱼死网破,这对晋王来说简直是愚蠢,而对宣华夫人说来却无所谓之至,她反正已经家破人亡,沦为俘虏,没什么可丢了。没什么可丢的人,是可能随时与人同归于尽的人,是最可怕的人。
红叶不想与她同归于尽。每个人看人都有自己特别的标准,红叶本能地打从心眼里把萧王妃、尉迟明月、宣华夫人同自己划为一类,打从尉迟明月死后,她便暗地痛下决心:
——以后绝不再干同类相残的蠢事,不管有多大的压力,更不管来自何方的势利诱惑!要死,理所当然地该让那些得意洋洋的征服者去死!
想到这里,红叶吃惊地发现,自己的思路竟然与萧王妃、宣华夫人惊人的一致!她花很长时日观察宣华夫人,最后从《广陵散》的琴音中听清了宣华夫人的意向,那是咬紧牙关不惜代价复仇到底的人。
想到这里,她脑中灵光一闪:
——若是把晋王的夺嗣计划同宣华夫人的复仇交织在一起,来个“求同存异”,说不定便能说动宣华夫人出马支持晋王!
于是,红叶小心翼翼试探道:
“老蛇最喜欢吃什么?夫人知道吗?”红叶抚摸礼盒中的金蛇,笑嘻嘻地问。
“不知道。”宣华夫人摇摇头。
“蛇最喜欢吃老鼠,”红叶道:“我小时候在乡下,有个邻居喂了一窝小鸡,不久便有老鹰飞来光顾,它冲下来叼走了一只小鸡,气得那农妇呼天骂地。可那老鹰不怕骂,每天都来光顾,每次必定叼走一只小鸡。不到二十天,一窝小鸡全被老鹰叼光了。那农妇因此恨透了老鹰,一见天上老鹰飞过,便非骂个口干舌燥不可。那农妇有个女儿,她劝道:‘娘,光骂老鹰有什么用?让女儿替你算这笔账吧!’于是,便和母亲要了钱,买了很多的毒药,炒了很多有毒的花生,然后撒到田间。那农妇见了暗暗摇头,老鹰是不吃花生的,真是白费力气。可是说也奇怪,过了不久,竟然再也不见老鹰的影子,便与女儿叨念此事。那女儿道:‘老鹰都死光了,自然你见不着影子了。老鹰自然不爱吃花生,但老鼠呢?老鼠最爱吃花生!蛇呢,最爱吃老鼠,而老鹰又最喜欢吃蛇,蛇肉毒了老鹰。那女孩子虽不飞上天,却终于把天上的老鹰一网打尽……夫人,我这故事乏味得很,是不是?”
“不!”宣华夫人的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你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便在此时,又传来“皇上驾到!”
杨坚亲自探望他刚出世的小公主来了。
韩擒虎、虞庆则、王世积、李广达之死;贺若弼、高颎、元宇、元胄之罢免,这些事如同夏日的雷霆,紧紧地围绕在太子杨勇身旁爆炸。杨勇便算是白痴,也会明白其矛头指向。前不久,三弟秦王杨俊去世,父王只哭了数声,继而是戟指三弟的遗体痛斥,大骂他是败家子,丧门星!这种令人战栗的严酷,使陪同一旁的杨勇心胆俱裂。
三弟既非败家子,也不是丧门星。杨勇兄弟五人,他同杨俊最谈得来,他最欣赏的是三弟杨俊的仁恕忠厚、与世无争。开皇三年,杨俊才十三岁,便曾经向父王、母后苦苦求恳,希望削发为僧,不得允许;开皇八年为山南道行军元帅,督三十总管的水陆之师,出兵伐陈,以优势兵力围困陈将周罗侯、荀法尚于鹦鹉洲,其时,他的内兄崔弘度请求聚而歼之,他只是摇头不允,实不愿多所杀伤。没几日周罗侯、荀法尚便率师投诚。平陈之后金殿论功,许多将领因急功近利而自吹自擂,闹得不可开交;而轮到杨俊述职时,则跪下泣道:
“儿臣这个元帅很不称职,实无寸功可言,大是惭愧!”
他不战而屈人之兵,该当上赏,如此殿对,不仅仅是谦抑,他心中实在不认为杀人也是一种功劳。他这一说,文武百官均于心中自惭不如,便是皇帝杨坚也大加称善。后授扬州总管四十四州诸军事,所到之处,都有良好的政声。可是,过了不久,朝中便开始蜚长流短。他知道是有人妒忌,从此便以酒色自晦。果然此后流言蜚语不平自息;不料却大大地触犯了以勤俭立家建国的父王,在父王的雷霆之怒下,杨俊惭怖交加,进退失据,于是一病不起,青年夭折。
“好可怜的三弟!”
杨勇心中大为杨俊抱屈,可是口不能言,因为他自身的遭遇同三弟极为相似。
杨勇不是白痴。在周代便荫封博平侯,拜大将军,出任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总管原来齐国的全部领土。杨坚受禅称帝,立为皇太子,凡军国大事都令其参决。其时旧齐域内的百姓逃亡者不少,杨坚遣使出去接检,准备收部分齐民迁移北方以充实边疆。杨勇谏道:
“百姓哪有不想安居乐业之理?齐民的流亡皆由不堪苛政而起,若代之以宽和仁厚之政,听任休养生息数年,自然无事;如果强行北移苦寒之地,诚恐流离愈剧、奔窜愈烈!”
杨坚十分赏识这一建议,便取消了移民的计划。此后,在一系列施政方略上,杨坚常常偏之以严,杨勇则纠之以宽;杨坚行之以厉,杨勇则施之以仁;杨坚责之以急,杨勇缓之以和。总之,他父子俩一个雷厉风行,一个和风细雨,其时宰相高颎、苏威从中巧妙协调,他父子俩的不同政见倒是起了极好极妙的互补相济的作用。于是,太子杨勇在文武百官中声誉日高一日,而赞赏仁政的人又不免在杨坚面前多说一些太子好话。便这么“多说一些”,事情便坏了!杨坚皱紧了眉头,心里极不是滋味:
“难道寡人还不如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
当年,每到冬至,百官都到东宫朝贺太子。杨勇盛张乐舞,款待百官,弄得喜气洋洋,热火朝天。杨坚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一日朝会,便涩然盘问朝臣:
“近年来,每到冬至之日,内外百官相率朝拜东宫,这算是什么礼节?”
太常少卿一听味道不对,连忙趋前对曰:
“于东宫只能称贺,不得言朝!”
杨坚见好不收,不肯就此作罢,又追究道:
“如果说只是称贺,那么三三两两随意去东宫就行了,为何要有司征召,百官普集,太子还要法服设乐相庆?”
百官相顾失色,竟无言以对。先前大家皆以为对皇帝的尊重便是对太子的尊重,而对太子的尊重自然也是对皇帝的尊重,那料父子之间如此认真计较荣誉起来。从此以后,大家是连称贺也不敢去了。杨勇的恩宠便由此衰落了。
杨勇从此走的只能是同三弟杨俊一样的路。
——自晦、自污,再也不敢稍露锋芒、显耀荣光了。
人一改弦易辙,马上便会发现眼前又是一片新的天地。
杨勇的原配元妃乃是北魏皇族,当年父王母后为他作主结下这门亲戚,本意在于拉拢先朝残余势力,有助于创立隋家的大业,从大处着眼,似乎很对;然而,具体而言,这个发妻却不怎么样,先是长相平平,再则性非温顺。那元妃自觉有功于隋,颇怀皇孙的优越感,遇事常与杨勇争执,相持不下。所以,杨勇虽贵为太子,家庭生活却是黯淡无光。
其时,杨勇一心一意要当个好的储君,处处自律甚严,于酒色方面也多所警惕,极畏朝野的流言蜚语,生恐夫妇闹僵从而得罪了父王母后,所以对元妃颇多迁就,在外也不敢拈花惹草,因此,婚事的遗憾也就淡而化之。哪料得他以圣贤为楷模苦心孤诣自塑的储君形象,竟使父王的光辉失色,原来他是好事做过头了。好事做过头自然也会招祸。于是,他便以自晦自污的方式退了下来。
退一步果然天宽地阔。万事不操于心,自然肌体充盈,丰神俊爽。
一日,杨勇带着亲随姬威,微服漫游曲池的无色庵。此庵濒临曲江池,池水由渠道人庵,两岸垂杨婀娜,鸣蝉唱午,梵呗初作。杨勇主仆凭栏观鱼,正得其趣,忽闻庵外繁弦急管交作,欢乐异常。主仆两人闻声步出山门,但见大槐树下坐一帮人,一长者吹筚篥,一中年人弹琵琶,一少女打腰鼓,另一长须老者闻目审听。观其神态服饰,游移于胡汉之间。那音乐的美妙,实平生所不曾闻。其时,游人渐聚渐拢,杨勇也情不自禁挤上前观看。那音乐生气勃勃,实为宫廷中死板枯涩的演奏所不能比拟。那少女边打腰鼓,边作各种舞姿,飘逸、婀娜、柔媚兼而有之。杨勇看得如痴如醉,心道:
“这才是真正的女人,我那许多官娃不过柴头木偶而已!”
那少女仄衣长袖,不时从杨勇身旁掠过,长袖子总是于杨勇胜前身后飞舞,袖风挠得他又酥又痒。杨勇看得开心,不觉大声赞道:
“好!重重有赏!”
他伸手往腰中一摸,钱袋不翼而飞;再一摸,玉佩也不见了;举手又往头上摸去,金簪也没有了。他神情尴尬,又呼道:
“姬威!快拿银子!”
姬威顺手一摸,口呼:
“哎哟……有贼!”
聚拢的游人各自下意识去摸钱袋,却分毫无失,但觉此处已成是非之地,便纷然离开。
“且慢!谁也不许离开!”姬威喝道:
众人愤怒地望着姬威,似乎在问:
——你想干什么?
姬威声色俱厉:
“盗了东西便想溜!你们可知道他是谁?”
大家注视着杨勇:
——他能是谁?
“放明白点,除了当今圣上……”姬威又道。
“除了当今皇上,便是王公贵族;除了文官百官,便是平头百姓……我是个生意人,盈亏本是常事。你们去吧,此事与尔等无涉……”杨勇道。
姬威见游人纷然离去,又长揖道:
“主人……”
杨勇则转身返顾那一帮艺人,谦然道:
“诸位神技,令人开了眼界。本公子原想略作酬谢,可是……”
说到这里,双眼只望着那腰鼓女郎,流露出无限的倾慕。
那女郎轻轻一笑,长袖低垂,瞬间地上现出一堆物事,便是杨勇主仆丢失的钱袋、金簪、玉佩。
杨勇一愣,笑道:
“既然姑娘喜欢这些物事,便赏给姑娘如何?”
“刚才我只是同公子开个玩笑,这些贵重的物事那是断断不敢拿的。况且,我等也非卖艺之人,只是一时高兴,在此逢场作戏……”那女郎道。
“唐突不怪,但不知各位是何等样人?”杨勇道。
这时,那长须老者站了起来,上前揖道:
“殿下若是兴犹未尽,可再进庵中客房赐教!”
杨勇点头称善,随那帮人人庵而去;姬威见众人视地上的物事为无有,则弯腰将金簪、王佩、钱袋一一收拾干净,这才尾随入寺。
客房至简至陋,杨勇却视而不见;但见无数的马儿撒野在塞外的草原上,嬉戏胡闹,羊儿咩咩,牛儿哞哞,草原沿河舒展,繁花似锦。那女郎宛如马背上的牧马少女,而杨勇自身则成为牧马人,他们相亲相爱,竟无隔阂。杨勇渐渐回过神来,这才发现那女郎反弹着琵琶,载歌载舞,动人之极。那长须老者铺开一组碗碟,用筷子敲着与击磬无异。长者仍然吹着筚篥,中年人则将腰鼓当作羯鼓来挝。只是不闻有曲,但见草原上牛、羊、马群而已。不闻有曲,但见情景,自然便是神曲了。
曲终之后,杨勇收敛起精神,长揖道:“
“各位神鼓已至化境,今日相见,幸何如也!”
那长须老者跪伏于地:
“不意太子殿下大驾光临,复又谬加赞赏,实是惶恐无地!”
众人闻说“太子殿下”四个字,一时全都跪下谢罪。杨勇将其一一扶起之后,转向吩咐姬威道:
上一篇:赵匡胤
下一篇:张竞生传(中国性学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