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 第75节
袁充甚有得色,用胳膊轻撞身边的官奴章仇太翼,道:
“你说这日子如何?”
“雪我看不见……”章仇太翼已成了瞎子:“风却来了,这我感觉到了,并且还有……”
“看不见?”袁充不悦地打断:“这么大的雪!看不见,该感觉到!”
“我感到……这地……”
“感到就好!”
在后面的杨秀十分注意这两人的对话。因为他新收的随从耿询听得懂鸟语,道是今日阴盛阳衰,大大不吉。他特别想听听章仇太翼的意见,可太翼的话老被袁充打断,但果然起风了!
风说来就来,由承天门卷进来,把大兴殿前庭的积雪扫得满天飞舞。袁充见杨坚皱着眉头,解释道:
“好风,这是为晋王新太子开道来的……”
果然铙钹之声来到承天门外,一队人马仪仗鲜明地由南进入承天门、嘉德门、大兴门,晋王杨广前由三师引导,后有三少扈从,庄肃地来到大兴殿前庭,此时虽是风雪交加,他却能稳重地下马。
这时,已然复位为纳言的苏威,到杨坚面前低语了几句,然后则朗声言道:
“请中严!”
于是,君臣鱼贯入殿。皇帝杨坚升坐龙床,百官也按级人座。
瞬间,鸦雀无声,殿中一片肃穆。
庭中,左卫率宇文述率领的宫卫列队立于左边;由东宫右监门率高雅贤权摄右卫率的宫卫立于右边。
此时,风狂雪舞,旌旗僻啪作响。
杨广离队来到殿前东阶朝西而立,身后站着太子左庶子杨约、右庶子张衡。
这时,纳言苏威又朗声道:
“外办!”
晋王杨广及左庶子杨约、右庶子张衡循声历阶入殿,坐在既定的席位上。
刚刚坐好,典仪官即呼道:
“拜!”
杨广离席,朝殿上叩拜。
“再拜!”
杨约、张衡陪杨广又跪拜下去。
“三拜!”
随着典仪官的喝声,文武百官全都跪下。
“兴!”司仪官说完。百官又回到席位。
司徒长孙览出班朝皇帝礼毕,内史侍郎薛道衡便捧出册封太子的册文,交付长孙览。长孙览不由自主地一瞥亲王席上的女婿杨秀,那杨秀竟然脸上全无忧虑之色,反而露出几分狂喜,这不能不令人莫名其妙。长孙览随着他的眼光朝殿庭望去,但见狂风大作,飞雪乱卷,所有的旗旗全然脱竿飘去,漫天飞舞,宫卫的队列已然变形,体弱者扑倒地上……殿中君臣全都注视外面席卷横扫的暴风雪。
长孙览开始朗读册文,耳边却传来呼呼的暴风雪怒吼。嘿!这可是数十年来罕见的暴风雪啊!他读完册文,环顾百僚,群臣无不相顾失色。然而,此刻乃是何等庄严的场面,岂容一人失仪!瞬间,一切又归正常。
长孙览正想归国班列,忽觉地面有些动摇,人也有些晕眩。他将册文交给杨广,双手立即捂住自己的头颅,以为是自己头昏了。便在这时,地面又连连簸簸了几下,殿梁也发出嘎嘎声响。群臣惊慌地望着屋顶,心中惊呼“地震”,可谁也不吭一声。
还好,一切又复归平静。
此时,另一黄门侍郎奉太子玺授给司空杨雄,杨雄转授给杨广,杨广再拜,然后,再转交给太子左庶子杨约。
接着,又是一阵剧烈的地震。
不是摇动,是簸动,竟接二连三地把人抛离地面,许多人摔倒了,殿梁嘎吱嘎吱乱叫,夹杂着屋瓦摔落地上的破碎声。
这回,群臣不再望着屋顶,全都望着金殿上的杨坚,巴望他立即下令结束这倒霉的册封仪式。
杨坚却木然坐着,似是对四周的情景失去了感觉能力。
但是那文武百官,左右宫卫,却都遮掩不了惊恐万状、欲逃无路的悲状神色。若地震再持续一会,这官殿便要倒塌,难道大家都活活地葬身此地?然而,擅自离开,岂但乌纱难保,甚至要受重处!于是,学道的人以为还是顺乎自然为好,习儒的人则认为理当恪守中庸,信佛的却觉得反正万事皆空,而研习兵书者果然是泰山崩于前而不顾:反正人生就是生与死的赌博!结果是,这场大地震中竟无一人逃出殿外。大家干脆闭住双眼,图个六根清净心里平安;不过,到底能否心里平安,那只有天晓得!
杨坚的确对外界失去感觉能力,他心中也卷起了一场暴风雪,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明明是吉日良辰,何以顷刻间天翻地覆?
——论功,论才,论德,老二晋王可谓举世无双,由他继承大业实是万无一失,为何一旦立为储君却有如此灾变?杨坚百思不得其解,忽然想到那半册神秘的兵书……凭那十八条奇计,他平尉迟迥、司马消难;剿玉谦,灭陈朝……可谓功德巍巍;倘若老二窃取此书,立功、夺锏又何足道?他若以兵书如法炮制自家的同胞兄弟,岂非如同手执利剑自断手足?嘿,我想得太邪了,晋王至今尚无过失,也不见破绽,怎可由于天地的一时反常而猜疑他?不过,一个人没缺点,没过失,这太不可思议。凡真正的人都有缺点过失,那……太子也是假的,我履危蹈险一生夺来的偌大家业也是假的,甚至连我杨坚也是假的,我奋斗的一生全归虚幻……那……岂非既可笑又可怜!潜移周鼎时的那些日子又接二连三再现眼前……
——那一回,赵王宇文招设下鸿门宴,席间宇文招用佩刀剖切西瓜,以刀尖挑瓜送我手中……叫我好生为难。接嘛,他顺手把刀一送,我便血溅当场;不接嘛,其时尉迟迥、司马消难正起兵发难。我正千方百计讨好宇文氏诸亲王以安其心,以免去里应外合的大患。若不伸手接瓜,对方便要怀疑我的诚意,必生内乱,则大事去矣;如果伸手接瓜,那宇文把口虽微笑,眼中却含杀机,十有八九会趋势前来,我命休矣。在进退不得之际,元胄佩刀人卫,这样,既可伸手接刀尖的瓜,又可全身而退。这一段日子过得好生狼狈,有时像小偷一般蹑足缩手,有时如强盗一样提着脑袋干活。大陪王朝草创之后,又逢百业待兴,为示范计,只好节衣缩食,厉行俭仆,可以说多年来一直没过好日子……这都为了何来?还不是为了万里江山子孙永续!倘若在我身后即时江山易主,那我这一生简直还不如苦役长工!如今,继承大统之事似是十分落实,却又非常虚幻…而那半部秘笈万一落入异姓之手,更是不堪设想了!
在杨坚胡思乱想之际,又发生两次大震,他听到了殿上大梁断裂的声音,却无动于衷,甚至心头飘忽过这样的念头:
——塌下来吧!一了百了,免得受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苦!快塌下来吧,愈快愈好!
大兴殿终于没塌倒,他分明听得有人朗声言道: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心志,苦其筋骨……”
出来打圆场的是苏威。这一套孟子的话,今日不仅对太子杨广有用,对他杨坚有用,甚至对在场的文武官员也有用。
杨坚的思路回到正轨,回到现实。他思考了片刻,终于对群臣言道:
“邳国公所言甚是……往昔,吾以大兴公成此帝业,今太子虽立,亦当出舍大兴县,以展雄图。”
第八章 后宫魅影 第二节
独孤皇后感到双重失落,不仅失去了镇国之宝,也失去了杨坚的心。
庶人杨勇终于回到了东宫里的“庶人村”,这实在可笑得很。当初,他作为太子,享誉太甚,深怕抢了父皇圣德,因此自损自贬,特建“庶人村”以自贱;如今他应谶一般果然成为庶人,而且又住进了“庶人村”,实在可笑之极!
二弟杨广如今成了东宫的主人,他当太子之后,上了二道奏章。
一是请求不要让东宫的文武官员向太子称臣,二是请求让幽禁内史省的“庶人勇”到东宫“庶人村”安身,便于常叙兄弟之情。二篇奏章,孝悌之情洋溢,父皇自然一一恩准。
然而杨勇却大惑不解:
那奏章明明是外儒内兵的故伎,父皇何以不察冀中的刀光剑影?
其实此时的杨勇还是自述。他的挫折太多,输也太惨,“学费”交足了,自然是变聪明多了,以致闻弦歌即知雅意;而他的父皇,一生骗尽了天下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哪会担心鲁班门前有人抡大斧?胜利越多,大意也越甚!
如今的杨勇才真正地处绝境,成了虎口下的一只羔羊,最好的结局也只能是终身监禁!更可虑的是:
——十三岁的俨儿已不能同他母亲过日子,风闻已经奏请也放在二弟的身边,这简直是把老鼠交给猫儿做枕头!还有裕儿、筠儿、嶷儿、恪儿、该儿、韶儿……处境又是如何?俨儿由于日前上表乞求随父宿卫而不得父皇恩准,风闻父皇当时颇为动情,但身边的杨素立即进谗,说什么毒蛇螫手壮士解腕,把咱比作毒蛇,把俨儿比作父皇的手腕断之,其用心又何其毒也。嘿!他杨素才是一条毒蛇!看来,把俨儿归给二弟管教,定然是杨素这帮豺狼的毒计……
——想当年,术士韦鼎、来和,都预言晋王“贵不可言”,应当太子,可当上了太子却又如何?册封的那一日,京都暴风雪,发屋拔树,压死了一千多人,伤者不计其数;同时山摇地动,众寺院的钟鼓不敲自鸣,百姓惊恐万状;更可怪的是。风闻净刹寺佛殿紧锁着的大门无故自开,佛像自己会出走户外……这一切,岂非证明韦鼎、来和的“预言”乃是一派胡言?传说父皇当年生于般若寺中,其时紫气充庭,人言是大吉大利之兆;今二弟册封为太子,净刹寺的铜佛自己会破门出户,又算是什么预兆?该是父皇醒悟的时候了,父皇对佛祖笃信不移,醒悟是一定的了!
那一天,天摇地动之后,余震未消,杨勇尚软禁在内史省,其时,要员们都去参加新太子的册封仪式,其余勤杂人员鼠窜狐突自顾不暇,他趁机奔入书室,从柜中找出了《洪范五行传》,用激动得直打哆嗦的双手,翻开书中相应的记载。书云:
“臣下盛,将动而为害。”
接着,他又找出了汉京房的《易飞候》,这本秘笈又云:
“地动以冬十一月者,其邑饥亡。”
显然又是恶兆!
他如梦如痴地想:
——天意如此明白,更需何时?只要对父王陈说清楚,过往对他罗织的许多罪状便可澄清,杨广、杨素等人阴险的面目也就昭然若揭!
于是,他铺开了纸张,伏案疾书,尽管执笔的手颤抖不已,他还是勉强写下去,因为,他明白这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了,若不乘机写出奏表,那往后将永远是暗无天日了
册封仪式草草结束,内史侍郎薛道衡马上转回内史省,他看了杨勇的表章,同情溢于言表,慨然承诺,要代他递交给皇上;但薛道衡回家反复思忖,却将表章转给右仆射杨素,杨素则连夜送给新太子杨广。杨广、杨素当夜寻思对策,第二天由杨广上表,请求皇上让庶人杨勇回东宫“庶人村”安居,好让他兄弟俩常叙骨肉之情。杨坚略一犹豫,便即允准。这么一来,杨勇的命运就注定下来了。
回到“庶人村”,已然是划地为牢。杨广的宫禁森严,远非他杨勇当年那般松垮散漫。他前脚刚刚踩上禁戒线,便被卫士们拦住。一切恳求都是白费,就连要求与杨广见面也不允许。他逡巡着,观窥着,终于发现“庶人村”是着着实实的天罗地网。
一天,他像个梦游者在村中踯躅徘徊,后来靠在一棵离宫墙不远的梧桐树上。无聊至极,竟津津有味地观察树干上来来往往的蚂蚁。
一只黑蚂蚁不知从何处拖来一只蚱蜢腿,缓缓地在树干上移动着。小蚂蚁几乎看不见,起初,杨勇只见一只蚱蜢腿在树干上游移,深以为怪,这才细细地观察,发现还有一只小蚂蚁在艰辛地拖它前行。蚱蜢腿大过蚂蚁数十倍,小蚂蚁竟然拖得动,而且是从地上往树上移动,这实在是不可思议!
杨勇看着看着,感动极了。这蚂蚁实在堪称英雄,若比人间,实在比史万岁勇猛不知有多少,便是比当年的楚霸王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实在令人肃然起敬!那小蚂蚁拖了一段路,实在力不能支,蚱蜢腿即往下滑落,但小蚂蚁不知从何处来的神力,蚂蚁腿竟然紧紧地抓住光滑的树干,稳定了一阵,又继续往上拖行。继而,又来了两只黑蚂蚁,帮它抬蚱蜢腿,这样,上行就稳妥多了。之后,又来七八只黑蚂蚁前来帮忙,那蚱蜢宛如水上浮动,轻飘飘地向前运行。
不知是巧遇,还是蚂蚁的嗅觉特灵,这时又来了一只大的红蚂蚁。红蚂蚁也加入了搬运行列,可它往另一个方向搬。红蚂蚁比黑蚂蚁大好几倍,黑蚂蚁虽多,却出现了僵持不动的局面。蚱蜢腿颤抖着一阵子,才往原来的方向继续移动。红蚂蚁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走了一程,遇到了另一只红蚂蚁,它们头顶着头,不知是说话还是打暗号,之后,两只红蚂蚁各自沿着原路返回,先前的那一只又孤身去抢夺那只庞大的蚱蜢腿。这回,它虽处劣势,连自身也同蚱蜢腿一起被黑蚂蚁拖走,却锲而不舍。不久,红蚂蚁成群结队而来,不下数十只,一拥而上抢走了蚱蜢腿,轻而易举地往另一方向运行。黑蚂蚁只好焦急地跟着蚱蜢腿转移,不过有两只松开了嘴,怏怏地离开。场上的胜负已判,但杨勇还是专注地看着,他也全身心地投入了。红蚂蚁拖走了蚱蜢腿,蚱蜢腿又带走了那群紧咬着腿绝不松口的黑蚂蚁,黑蚂蚁则牵动了杨勇的心,似乎他也变成了一支黑蚂蚁,感到自己也在出大力,全力以赴地同黑蚂蚁们一起在争夺蚱蜢腿,一起无可奈何地被对方倒曳着走,他感到全身确实在使劲,而且汗珠也冒出来了。
便在绝望的时刻,救兵来了,数百只的黑蚂蚁来了,而且后面的援兵还源源不绝。那数百只的黑蚂蚁一拥而上,咬不着蚱蜢腿的干脆冲前去围攻红蚂蚁。红蚂蚁寡不敌众,只得溃散四逃。
杨勇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并且觉得所有的黑蚂蚁也同他一起欢呼……
天也黑了,杨勇只得离开回“庶人村”去。他边吃晚饭,边想蚂蚁的事,想得出神。这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见自己已经变成了黑蚂蚁,正与伙伴们欢呼争夺蚱蜢腿的重大胜利,冷不防红蚂蚁再次铺天盖地卷土重来,于是,一场酷烈无比的厮杀展开了,他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战斗,他是好样的,简直是所向无敌、勇往直前!可是,冷不妨飞来了一支冷箭,射中了他的肩膀,血流如注。他大叫一声,醒了过来,感到肩上一阵阵剧痛。天又亮了,他没吃早饭,又赶到那棵梧桐树前,察看蚂蚁的战场,想弄清昨日那场蚁战的结局;然而,树干上既无黑蚂蚁出没,也无红蚂蚁存在,似乎那儿根本就没发生过战事,什么痕迹也没留下。
杨勇感到惘然,又觉得一种模糊的空落。他傻傻地立着,如痴如醉,忽然心中一亮,几乎叫出声来。蚂蚁都知道爬树,我因何没想到“爬树”这一招?东宫的“庶人村”与皇宫的寝宫只隔一道宫墙和一座紫经阁,相去不过一百多步,如果待到更深人静,悄悄地爬上这棵梧桐树,朝西疾呼,父皇、母后定然听得见的。只要听见了,自然不会漠然置之。那时下旨召见,谁敢拦阻?这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总算找到申冤诉枉的道路了。
想到这里,他决意走上前,双手合抱那棵梧桐树,手脚并用,攀缘了好几尺,才松手滑回地面。行,能爬上去的。他略一思忖,便大步流星地回“庶人村”。白天上树太显眼,父皇也不一定在寝宫,还是把这最后的一次机会留到晚上吧。
当晚,杨勇提前上床,熄灭了室中的灯火,耐心地躺在床上等待着。鼓楼终于报道亥刻的来临。他悄悄地着衣下床,蹑手蹑足小心翼翼地打开柴扉,细听四周确无动静,这才急急地走向日间觑准的那棵梧桐树,脱下鞋子,然后抱住树身,手绕脚蹬,步步往上攀缘。
蓦然,身后传来了一阵急骤的脚步声,还夹杂着咒骂声:
“臭娘儿,果然不出左庶子所料!”
杨勇明白:这左庶子就是刚刚兼任的大理少卿杨约,他是天阉,因而比常人更为阴毒。显然是自己白天试攀时泄露了天机。
他一急,运出了全身力气,终于攀到大树的分岔上。但就在此际,足踝被一只手紧紧地钳住。
“父皇……!我好冤枉啊……我好冤枉……啊……!”
他像衔在浪口的羔羊惨叫着,叫声撕裂了黑幕般的夜空。
独孤伽罗才合眼,便又发现自己跪在阎罗殿下。东墀铁床烈焰熊熊,西墀油锅依然翻滚。她见此惨厉景象,不觉打了个寒噤。接着便听判官询问道:
“独孤伽罗,杨坚受禅之际,杀尽宇文氏男子,这是谁的主意?”
“虞庆则、高颎、杨素……”
“还有谁?”
“你说这日子如何?”
“雪我看不见……”章仇太翼已成了瞎子:“风却来了,这我感觉到了,并且还有……”
“看不见?”袁充不悦地打断:“这么大的雪!看不见,该感觉到!”
“我感到……这地……”
“感到就好!”
在后面的杨秀十分注意这两人的对话。因为他新收的随从耿询听得懂鸟语,道是今日阴盛阳衰,大大不吉。他特别想听听章仇太翼的意见,可太翼的话老被袁充打断,但果然起风了!
风说来就来,由承天门卷进来,把大兴殿前庭的积雪扫得满天飞舞。袁充见杨坚皱着眉头,解释道:
“好风,这是为晋王新太子开道来的……”
果然铙钹之声来到承天门外,一队人马仪仗鲜明地由南进入承天门、嘉德门、大兴门,晋王杨广前由三师引导,后有三少扈从,庄肃地来到大兴殿前庭,此时虽是风雪交加,他却能稳重地下马。
这时,已然复位为纳言的苏威,到杨坚面前低语了几句,然后则朗声言道:
“请中严!”
于是,君臣鱼贯入殿。皇帝杨坚升坐龙床,百官也按级人座。
瞬间,鸦雀无声,殿中一片肃穆。
庭中,左卫率宇文述率领的宫卫列队立于左边;由东宫右监门率高雅贤权摄右卫率的宫卫立于右边。
此时,风狂雪舞,旌旗僻啪作响。
杨广离队来到殿前东阶朝西而立,身后站着太子左庶子杨约、右庶子张衡。
这时,纳言苏威又朗声道:
“外办!”
晋王杨广及左庶子杨约、右庶子张衡循声历阶入殿,坐在既定的席位上。
刚刚坐好,典仪官即呼道:
“拜!”
杨广离席,朝殿上叩拜。
“再拜!”
杨约、张衡陪杨广又跪拜下去。
“三拜!”
随着典仪官的喝声,文武百官全都跪下。
“兴!”司仪官说完。百官又回到席位。
司徒长孙览出班朝皇帝礼毕,内史侍郎薛道衡便捧出册封太子的册文,交付长孙览。长孙览不由自主地一瞥亲王席上的女婿杨秀,那杨秀竟然脸上全无忧虑之色,反而露出几分狂喜,这不能不令人莫名其妙。长孙览随着他的眼光朝殿庭望去,但见狂风大作,飞雪乱卷,所有的旗旗全然脱竿飘去,漫天飞舞,宫卫的队列已然变形,体弱者扑倒地上……殿中君臣全都注视外面席卷横扫的暴风雪。
长孙览开始朗读册文,耳边却传来呼呼的暴风雪怒吼。嘿!这可是数十年来罕见的暴风雪啊!他读完册文,环顾百僚,群臣无不相顾失色。然而,此刻乃是何等庄严的场面,岂容一人失仪!瞬间,一切又归正常。
长孙览正想归国班列,忽觉地面有些动摇,人也有些晕眩。他将册文交给杨广,双手立即捂住自己的头颅,以为是自己头昏了。便在这时,地面又连连簸簸了几下,殿梁也发出嘎嘎声响。群臣惊慌地望着屋顶,心中惊呼“地震”,可谁也不吭一声。
还好,一切又复归平静。
此时,另一黄门侍郎奉太子玺授给司空杨雄,杨雄转授给杨广,杨广再拜,然后,再转交给太子左庶子杨约。
接着,又是一阵剧烈的地震。
不是摇动,是簸动,竟接二连三地把人抛离地面,许多人摔倒了,殿梁嘎吱嘎吱乱叫,夹杂着屋瓦摔落地上的破碎声。
这回,群臣不再望着屋顶,全都望着金殿上的杨坚,巴望他立即下令结束这倒霉的册封仪式。
杨坚却木然坐着,似是对四周的情景失去了感觉能力。
但是那文武百官,左右宫卫,却都遮掩不了惊恐万状、欲逃无路的悲状神色。若地震再持续一会,这官殿便要倒塌,难道大家都活活地葬身此地?然而,擅自离开,岂但乌纱难保,甚至要受重处!于是,学道的人以为还是顺乎自然为好,习儒的人则认为理当恪守中庸,信佛的却觉得反正万事皆空,而研习兵书者果然是泰山崩于前而不顾:反正人生就是生与死的赌博!结果是,这场大地震中竟无一人逃出殿外。大家干脆闭住双眼,图个六根清净心里平安;不过,到底能否心里平安,那只有天晓得!
杨坚的确对外界失去感觉能力,他心中也卷起了一场暴风雪,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明明是吉日良辰,何以顷刻间天翻地覆?
——论功,论才,论德,老二晋王可谓举世无双,由他继承大业实是万无一失,为何一旦立为储君却有如此灾变?杨坚百思不得其解,忽然想到那半册神秘的兵书……凭那十八条奇计,他平尉迟迥、司马消难;剿玉谦,灭陈朝……可谓功德巍巍;倘若老二窃取此书,立功、夺锏又何足道?他若以兵书如法炮制自家的同胞兄弟,岂非如同手执利剑自断手足?嘿,我想得太邪了,晋王至今尚无过失,也不见破绽,怎可由于天地的一时反常而猜疑他?不过,一个人没缺点,没过失,这太不可思议。凡真正的人都有缺点过失,那……太子也是假的,我履危蹈险一生夺来的偌大家业也是假的,甚至连我杨坚也是假的,我奋斗的一生全归虚幻……那……岂非既可笑又可怜!潜移周鼎时的那些日子又接二连三再现眼前……
——那一回,赵王宇文招设下鸿门宴,席间宇文招用佩刀剖切西瓜,以刀尖挑瓜送我手中……叫我好生为难。接嘛,他顺手把刀一送,我便血溅当场;不接嘛,其时尉迟迥、司马消难正起兵发难。我正千方百计讨好宇文氏诸亲王以安其心,以免去里应外合的大患。若不伸手接瓜,对方便要怀疑我的诚意,必生内乱,则大事去矣;如果伸手接瓜,那宇文把口虽微笑,眼中却含杀机,十有八九会趋势前来,我命休矣。在进退不得之际,元胄佩刀人卫,这样,既可伸手接刀尖的瓜,又可全身而退。这一段日子过得好生狼狈,有时像小偷一般蹑足缩手,有时如强盗一样提着脑袋干活。大陪王朝草创之后,又逢百业待兴,为示范计,只好节衣缩食,厉行俭仆,可以说多年来一直没过好日子……这都为了何来?还不是为了万里江山子孙永续!倘若在我身后即时江山易主,那我这一生简直还不如苦役长工!如今,继承大统之事似是十分落实,却又非常虚幻…而那半部秘笈万一落入异姓之手,更是不堪设想了!
在杨坚胡思乱想之际,又发生两次大震,他听到了殿上大梁断裂的声音,却无动于衷,甚至心头飘忽过这样的念头:
——塌下来吧!一了百了,免得受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苦!快塌下来吧,愈快愈好!
大兴殿终于没塌倒,他分明听得有人朗声言道: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心志,苦其筋骨……”
出来打圆场的是苏威。这一套孟子的话,今日不仅对太子杨广有用,对他杨坚有用,甚至对在场的文武官员也有用。
杨坚的思路回到正轨,回到现实。他思考了片刻,终于对群臣言道:
“邳国公所言甚是……往昔,吾以大兴公成此帝业,今太子虽立,亦当出舍大兴县,以展雄图。”
第八章 后宫魅影 第二节
独孤皇后感到双重失落,不仅失去了镇国之宝,也失去了杨坚的心。
庶人杨勇终于回到了东宫里的“庶人村”,这实在可笑得很。当初,他作为太子,享誉太甚,深怕抢了父皇圣德,因此自损自贬,特建“庶人村”以自贱;如今他应谶一般果然成为庶人,而且又住进了“庶人村”,实在可笑之极!
二弟杨广如今成了东宫的主人,他当太子之后,上了二道奏章。
一是请求不要让东宫的文武官员向太子称臣,二是请求让幽禁内史省的“庶人勇”到东宫“庶人村”安身,便于常叙兄弟之情。二篇奏章,孝悌之情洋溢,父皇自然一一恩准。
然而杨勇却大惑不解:
那奏章明明是外儒内兵的故伎,父皇何以不察冀中的刀光剑影?
其实此时的杨勇还是自述。他的挫折太多,输也太惨,“学费”交足了,自然是变聪明多了,以致闻弦歌即知雅意;而他的父皇,一生骗尽了天下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哪会担心鲁班门前有人抡大斧?胜利越多,大意也越甚!
如今的杨勇才真正地处绝境,成了虎口下的一只羔羊,最好的结局也只能是终身监禁!更可虑的是:
——十三岁的俨儿已不能同他母亲过日子,风闻已经奏请也放在二弟的身边,这简直是把老鼠交给猫儿做枕头!还有裕儿、筠儿、嶷儿、恪儿、该儿、韶儿……处境又是如何?俨儿由于日前上表乞求随父宿卫而不得父皇恩准,风闻父皇当时颇为动情,但身边的杨素立即进谗,说什么毒蛇螫手壮士解腕,把咱比作毒蛇,把俨儿比作父皇的手腕断之,其用心又何其毒也。嘿!他杨素才是一条毒蛇!看来,把俨儿归给二弟管教,定然是杨素这帮豺狼的毒计……
——想当年,术士韦鼎、来和,都预言晋王“贵不可言”,应当太子,可当上了太子却又如何?册封的那一日,京都暴风雪,发屋拔树,压死了一千多人,伤者不计其数;同时山摇地动,众寺院的钟鼓不敲自鸣,百姓惊恐万状;更可怪的是。风闻净刹寺佛殿紧锁着的大门无故自开,佛像自己会出走户外……这一切,岂非证明韦鼎、来和的“预言”乃是一派胡言?传说父皇当年生于般若寺中,其时紫气充庭,人言是大吉大利之兆;今二弟册封为太子,净刹寺的铜佛自己会破门出户,又算是什么预兆?该是父皇醒悟的时候了,父皇对佛祖笃信不移,醒悟是一定的了!
那一天,天摇地动之后,余震未消,杨勇尚软禁在内史省,其时,要员们都去参加新太子的册封仪式,其余勤杂人员鼠窜狐突自顾不暇,他趁机奔入书室,从柜中找出了《洪范五行传》,用激动得直打哆嗦的双手,翻开书中相应的记载。书云:
“臣下盛,将动而为害。”
接着,他又找出了汉京房的《易飞候》,这本秘笈又云:
“地动以冬十一月者,其邑饥亡。”
显然又是恶兆!
他如梦如痴地想:
——天意如此明白,更需何时?只要对父王陈说清楚,过往对他罗织的许多罪状便可澄清,杨广、杨素等人阴险的面目也就昭然若揭!
于是,他铺开了纸张,伏案疾书,尽管执笔的手颤抖不已,他还是勉强写下去,因为,他明白这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了,若不乘机写出奏表,那往后将永远是暗无天日了
册封仪式草草结束,内史侍郎薛道衡马上转回内史省,他看了杨勇的表章,同情溢于言表,慨然承诺,要代他递交给皇上;但薛道衡回家反复思忖,却将表章转给右仆射杨素,杨素则连夜送给新太子杨广。杨广、杨素当夜寻思对策,第二天由杨广上表,请求皇上让庶人杨勇回东宫“庶人村”安居,好让他兄弟俩常叙骨肉之情。杨坚略一犹豫,便即允准。这么一来,杨勇的命运就注定下来了。
回到“庶人村”,已然是划地为牢。杨广的宫禁森严,远非他杨勇当年那般松垮散漫。他前脚刚刚踩上禁戒线,便被卫士们拦住。一切恳求都是白费,就连要求与杨广见面也不允许。他逡巡着,观窥着,终于发现“庶人村”是着着实实的天罗地网。
一天,他像个梦游者在村中踯躅徘徊,后来靠在一棵离宫墙不远的梧桐树上。无聊至极,竟津津有味地观察树干上来来往往的蚂蚁。
一只黑蚂蚁不知从何处拖来一只蚱蜢腿,缓缓地在树干上移动着。小蚂蚁几乎看不见,起初,杨勇只见一只蚱蜢腿在树干上游移,深以为怪,这才细细地观察,发现还有一只小蚂蚁在艰辛地拖它前行。蚱蜢腿大过蚂蚁数十倍,小蚂蚁竟然拖得动,而且是从地上往树上移动,这实在是不可思议!
杨勇看着看着,感动极了。这蚂蚁实在堪称英雄,若比人间,实在比史万岁勇猛不知有多少,便是比当年的楚霸王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实在令人肃然起敬!那小蚂蚁拖了一段路,实在力不能支,蚱蜢腿即往下滑落,但小蚂蚁不知从何处来的神力,蚂蚁腿竟然紧紧地抓住光滑的树干,稳定了一阵,又继续往上拖行。继而,又来了两只黑蚂蚁,帮它抬蚱蜢腿,这样,上行就稳妥多了。之后,又来七八只黑蚂蚁前来帮忙,那蚱蜢宛如水上浮动,轻飘飘地向前运行。
不知是巧遇,还是蚂蚁的嗅觉特灵,这时又来了一只大的红蚂蚁。红蚂蚁也加入了搬运行列,可它往另一个方向搬。红蚂蚁比黑蚂蚁大好几倍,黑蚂蚁虽多,却出现了僵持不动的局面。蚱蜢腿颤抖着一阵子,才往原来的方向继续移动。红蚂蚁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走了一程,遇到了另一只红蚂蚁,它们头顶着头,不知是说话还是打暗号,之后,两只红蚂蚁各自沿着原路返回,先前的那一只又孤身去抢夺那只庞大的蚱蜢腿。这回,它虽处劣势,连自身也同蚱蜢腿一起被黑蚂蚁拖走,却锲而不舍。不久,红蚂蚁成群结队而来,不下数十只,一拥而上抢走了蚱蜢腿,轻而易举地往另一方向运行。黑蚂蚁只好焦急地跟着蚱蜢腿转移,不过有两只松开了嘴,怏怏地离开。场上的胜负已判,但杨勇还是专注地看着,他也全身心地投入了。红蚂蚁拖走了蚱蜢腿,蚱蜢腿又带走了那群紧咬着腿绝不松口的黑蚂蚁,黑蚂蚁则牵动了杨勇的心,似乎他也变成了一支黑蚂蚁,感到自己也在出大力,全力以赴地同黑蚂蚁们一起在争夺蚱蜢腿,一起无可奈何地被对方倒曳着走,他感到全身确实在使劲,而且汗珠也冒出来了。
便在绝望的时刻,救兵来了,数百只的黑蚂蚁来了,而且后面的援兵还源源不绝。那数百只的黑蚂蚁一拥而上,咬不着蚱蜢腿的干脆冲前去围攻红蚂蚁。红蚂蚁寡不敌众,只得溃散四逃。
杨勇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并且觉得所有的黑蚂蚁也同他一起欢呼……
天也黑了,杨勇只得离开回“庶人村”去。他边吃晚饭,边想蚂蚁的事,想得出神。这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见自己已经变成了黑蚂蚁,正与伙伴们欢呼争夺蚱蜢腿的重大胜利,冷不防红蚂蚁再次铺天盖地卷土重来,于是,一场酷烈无比的厮杀展开了,他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战斗,他是好样的,简直是所向无敌、勇往直前!可是,冷不妨飞来了一支冷箭,射中了他的肩膀,血流如注。他大叫一声,醒了过来,感到肩上一阵阵剧痛。天又亮了,他没吃早饭,又赶到那棵梧桐树前,察看蚂蚁的战场,想弄清昨日那场蚁战的结局;然而,树干上既无黑蚂蚁出没,也无红蚂蚁存在,似乎那儿根本就没发生过战事,什么痕迹也没留下。
杨勇感到惘然,又觉得一种模糊的空落。他傻傻地立着,如痴如醉,忽然心中一亮,几乎叫出声来。蚂蚁都知道爬树,我因何没想到“爬树”这一招?东宫的“庶人村”与皇宫的寝宫只隔一道宫墙和一座紫经阁,相去不过一百多步,如果待到更深人静,悄悄地爬上这棵梧桐树,朝西疾呼,父皇、母后定然听得见的。只要听见了,自然不会漠然置之。那时下旨召见,谁敢拦阻?这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总算找到申冤诉枉的道路了。
想到这里,他决意走上前,双手合抱那棵梧桐树,手脚并用,攀缘了好几尺,才松手滑回地面。行,能爬上去的。他略一思忖,便大步流星地回“庶人村”。白天上树太显眼,父皇也不一定在寝宫,还是把这最后的一次机会留到晚上吧。
当晚,杨勇提前上床,熄灭了室中的灯火,耐心地躺在床上等待着。鼓楼终于报道亥刻的来临。他悄悄地着衣下床,蹑手蹑足小心翼翼地打开柴扉,细听四周确无动静,这才急急地走向日间觑准的那棵梧桐树,脱下鞋子,然后抱住树身,手绕脚蹬,步步往上攀缘。
蓦然,身后传来了一阵急骤的脚步声,还夹杂着咒骂声:
“臭娘儿,果然不出左庶子所料!”
杨勇明白:这左庶子就是刚刚兼任的大理少卿杨约,他是天阉,因而比常人更为阴毒。显然是自己白天试攀时泄露了天机。
他一急,运出了全身力气,终于攀到大树的分岔上。但就在此际,足踝被一只手紧紧地钳住。
“父皇……!我好冤枉啊……我好冤枉……啊……!”
他像衔在浪口的羔羊惨叫着,叫声撕裂了黑幕般的夜空。
独孤伽罗才合眼,便又发现自己跪在阎罗殿下。东墀铁床烈焰熊熊,西墀油锅依然翻滚。她见此惨厉景象,不觉打了个寒噤。接着便听判官询问道:
“独孤伽罗,杨坚受禅之际,杀尽宇文氏男子,这是谁的主意?”
“虞庆则、高颎、杨素……”
“还有谁?”
上一篇:赵匡胤
下一篇:张竞生传(中国性学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