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天不应

天不应 第133节

“如果你觉得我们的猜测十分愚昧,那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出现在那个地方的?”

见闻潮生不语,小七继续道:

“你看,你不讲,那便是证明有秘密在身上,我知晓你自诩聪明,但站在我们的立场,你同样会做出这样的猜测,毕竟人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出现,尤其是没有修为,没有势力的流民。”

闻潮生今日似乎完全没有还嘴的兴致,注意力全都在张长弓的身上。

“假设我真的是一名流民,完全没有任何背景给我撑腰,有没有方法可以让我与那名叫做霍雨昕的大人对话?”

小七一只手紧紧攥着茶杯,思索片刻后道:

“有点难。”

“齐国王城的人,尤其是那些权贵,要比你想象之中更加骄纵蛮横,更加不讲道理,若是再早上些年头,淳穹一家在王城还是极有话语权,但随着他爷爷出事之后,家族衰败得厉害,他这头的关系只怕也是用不上了……”

他的这个问题果然问到了小七。

见他迟迟无法给出答案,闻潮生退了一步,问道:

“先前你说那个霍雨昕是从阑干阁中出来的,那假如我有办法进入阑干阁或是借着一些阑干阁内的关系,是否可以与他交涉?”

提到了阑干阁,小七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点头,他深深看了一眼闻潮生,眸中掠过些深思熟虑,回答道:

“如果你有办法进入阑干阁,成为里面的学子,那倒是有机会。”

“虽然霍雨昕未必能看上你,但阑干阁中有不少讲师在齐国德高望重,他们明面上没有任何官职,实际上话语权并不低,霍雨昕也是他们教出来的,如若你能让这些讲师帮你搭建关系,应该就能跟霍雨昕约上茶饭。”

从小七这里得到确切的答复后,闻潮生忍不住自言自语地感慨了一句:

“看来这王城是非去不可了。”

小七看向闻潮生的眼神愈发好奇,问道:

“闻潮生,你到底从哪里来?”

闻潮生没回答他,而是反问道:

“你呢?”

小七细嘬了口茶,那薄唇中混合着茶香喷涂出的直白,出乎闻潮生预料:

“我是被老大从窑子里头救回来的。”

闻潮生闻言一怔,窑子这俩字儿他并不陌生,但在四国,窑子这俩字儿一般是不被使用的,即便是在苦海县,也有鸳鸯楼、紫兰坊之流的雅称,在这块儿土地上,能有被称作‘窑子’的地方,多是只有匪患聚集的山寨或是一些周边儿所谓的公国。

公国表面虽有一个‘国’字,实际上只是一股被游牧或是江湖人临时建立起来的势力,里面没有相对完善的律法,只要你够强,或是能给出足够的利益,在里面几乎是为所欲为。

正因为如此,这些公国成为了四国凶徒们最喜爱的聚集地,在这里,只要有实力,他们可以肆意发泄内心的变态欲望而不用担心被通缉或是抓捕。

闻潮生看着小七,心想这种美貌之人,天生还带把儿,在窑子里只怕格外‘受欢迎’,经历过的苦难旁人难以想象。

面对闻潮生全不礼貌的打量,小七已经习以为常,他只是皱了皱眉,却并未生气,缓声道:

“那时候为了活命,没那么多计较。”

“你可能觉得我人贱,但我觉得是命贱。”

出乎他预料的是,闻潮生竟说道:

“人的命无论高贵还是下贱都只有一次,所以珍惜生命不算什么坏事,至于你这样的人,珍惜生命则需要更大的勇气,我觉得这也算难能可贵的品质……不过,你后来报仇了么?”

小七抿了抿嘴唇上的茶韵,反问道:

“那不然你以为我这么努力地修行,这些年一直跟在老大身边走南闯北是为了什么?”

闻潮生啧嘴道:

“我还以为你是为了朱白玉呢。”

小七身子微不可寻的一怔。

沉默短暂的片刻后,他轻声道:

“这样的话,潮生兄日后可莫要再讲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提起水壶主动为闻潮生倒上一杯茶,声音更加诚恳:

“……多谢。”

PS:先写第二更,第三更我憋一憋,12.30没出来,那就是只有明天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第163章 他有些不识抬举

二人对视时,看见了彼此眼中藏着的东西,于是闻潮生便不再提及此事,离开时,闻潮生站在院子门口顿住了一会儿,回头对着小七认真道:

“日后可别再传出什么我是宫中贵人派遣出来的这种胡话了,真传到了宫里头去,我怕惹出什么事。”

小七点头,抿唇一笑:

“没问题,我也相信你不是宫里的人。”

闻潮生失笑道:

“但愿你是真的相信。”

小七微微摇头,姣好的面庞在胧雨中有着一种异样的坚定。

“深宫中的权贵,哪个不是心高气傲,眼睛跟鼻子皆是往天上翘的,谁会去专门花费心思看一眼黄土上站着的人?”

他所指,自是闻潮生帮张猎户找他孩子的事。

张长弓的神秘失踪让闻潮生坚定了要去王城的念头,回去后的第一件事,闻潮生便是冒着冰冷的雨雪,将那篇已经写好的百字文交到了程峰手中,嘱咐他择日寄出。

对于这件事,程峰的态度极为严肃,他再三告诫闻潮生,让他仔细想清楚,因为他一旦进入阑干阁,便意味着再无退路了。

那里不是菜市,想去就去,想走就走,像他这样的特例,很难再出现第二个。

“我没得选。”

闻潮生的回答非常简单。

“刘金时一事,关乎着风城四十万条人命,如果算上赵国牺牲的那些……只怕更多,不管平山王的目的究竟如何,这件事情已经足以证明他的心狠手辣远非常人能及,不把他弄得喘不过气来,我指定是没有丝毫活路可言。”

“而且弄不妥当,此事便可能会牵连到整个苦海县,毕竟,屠灭一个苦海县,要比屠灭风城的难度低多了。”

闻潮生说出的这些话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极为不可思议的事,寻常人听见了只会嗤之以鼻,那些老百姓固然对于高高在上的王族没有多少好感,但也不认为这些王族会心狠到屠戮自己国家的百姓和军士。

偏偏程峰在阑干阁中待过,他似乎接触过更多身份地位极高之人,对于那些人的脾性也有所了解,因此,在面对闻潮生这些言论时,程峰只是用沉默来应对。

“既然潮生兄已决意,那我明日便帮潮生兄将这篇百字文送回阑干阁,不过有些事情我还是要与潮生兄讲清楚……”

程峰在檐下坐直了身子,面色沉重肃穆,他为闻潮生斟上一杯茶,语速渐慢,将每一个字都吐得极为清楚。

“这篇百字文是一份入门贴,它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但也只是第一步,将这份百字文寄回给阑干阁后,用不了多久,阑干阁内便会派人前来对你进行考核……”

闻潮生本已被这场湿冷的冬雨浇淋得心情烦躁,程峰此言一出,他便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我记得你当初说过,一篇百字文就足以进入阑干阁了,不需要再花费精力背诵诸如《治国论》这样的繁杂书籍。”

“而且我在背书这方面也不是什么天赋卓绝之人,汪盛海先生穷其一生撰写出来的心血,你让我几日就滚瓜烂熟地背诵出来,未免有些过于高看我了。”

程峰为微微摇头道:

“谁叫你背那个?”

“潮生兄……其实在很早的时候,我就已经隐约透露过一些了,虽然阑干阁对于齐国两百余城州的招生条目,皆是熟背《治国论》,但真正进入阁内深造的那些学子,是不会再去看这本书籍的。”

“阁内也不会去学习与治国有关的任何内容。”

闻潮生眯着眼,见到程峰眼中那极为复杂的神情。

“为何如此?”

程峰张了张嘴,却没有说出话来。

闻潮生又自顾自地说道:

“我记得汪盛海先生好像在齐国的地位很高……”

这本不是个问题,但程峰却将其当作了问题,因为这若是个问题,它便远远不如上一个问题那么难以回答。

“汪盛海先生之所以地位这么高,不是因为他撰写了《治国论》,事实上,《治国论》最开始问世的时候,也不是一本什么稀世奇书,无论是汪盛海先生,还是他穷尽一生撰写的心血,能够像现在这样传遍大江南北,也仅有一个极为简单的原因——那便是,他是阑干阁的人。”

程峰给出了一个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答案。

汪盛海是阑干阁的人,所以无论他所做的一切在阑干阁的眼中,在那些王族的眼中是否重要,这其实都无关紧要。

真正重要的是,阑干阁必须让天下人觉得这个人很重要。

因为这个人,是从他们阑干阁中出来的。

仅此而已。

方才说出最后那几字的时候,程峰的语气难得带着浓郁的讽刺,在闻潮生的眼中,程峰多多少少也算半个老实人,他的身上有着许多读书人的死板气和憨实,正因为这样,程峰很少会用这样的语气去攻击一个人或者一件事。

更何况,被攻击的地方还是全天下学子、包括程峰自己都曾心心念念的儒道圣地。

“……说起来,潮生兄可能不信,这种事我原本不应该多嘴,但既然潮生兄你即将进入阁内,有些事情,我倒也可以与你聊上几句。”

程峰将那本被他已经翻得又破又旧的《治国论》从胸口处摸了出来,放在了二人面前的木桌上。

“汪盛海先生如今名声极大,在许多齐国百姓的心目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治国论》中提到的许多养民生民的政策,以及论述如今齐国百姓生活中的困难与治国方针间的冲突,许多问题一针见血,直打七寸,让无数读书人为之称道……但真正进入阑干阁内的那些人,其实就会明白,汪盛海在阑干阁内的名声并不好。”

“他有些……不识抬举。”

首节 上一节 133/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综武:女侠别怕,我是好人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