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天朝悲歌-石达开

天朝悲歌-石达开 第26节

书“荣儿之坟”,以备达开有朝一日衣锦还乡时重新迁葬。春娥伤心痛哭了三日,抹抹
眼泪向宣娇道:“宣姐,妹子现在无牵无累了,给我一把刀,跟了你当女兵,替荣儿报
仇!”今天她也雄赳赳地挎了腰刀,与宣娇并肩站在村头待发。自从荣儿临终那天一别,
夫妻俩不曾再见过面,达开率队伍经过时,回头瞥见她俩,挥手喊道:“永安见!”宣
娇与春娥也挥手道:“永安见!”头队人马急速消失在延伸向龙的羊肠小径中了,女兵
队与家属相继出发,大队人马奔向大黎。
南路军在杨秀清指挥下,拘集了一批小船,水陆并进,南下濛江口,准备进入浔江,
前往梧州广东另辟天地。
达开率领头队人马进入藤县之后,不断有穷苦农民呼亲唤友前来投军,有的是拜上
帝会会员。不半日便有了二三百人,行近大黎镇时,忽又有一庄稼汉在田间放下锄头,
带了个十四五岁的大男孩从田头上飞奔过来,大喊着:“等一等,我们要投军!。达开
停住脚步,等那人近前,却是个年近三十的壮汉,粗布短褂裤,赤脚泥腿,虽是种田人,
却颇有几分秀气,便问道:“你想投军?”
“是的,我等了多少日子了。”
“是啊!”那个眼睛大大虎头虎脑的大孩子也道,“我们都把脖子望酸了,今天总
算等到了。”
达开笑道:“你知道我们是什么兵马,你不怕投错了主吗?”
“不怕!两人同时答道:“你们是拜上帝会的太平军,是穷人的救星。我们也是入
了上帝会的,我们村上还有好多人都入了会。你瞧,他们都奔过来投军了。”
果然又有二三十人奔了过来,达开笑问道:“原来都是一家人,你叫什么名字?识
字吗?”
壮汉道:“我叫李秀成,在书塾里做过帮工,所以识得字。”那孩子插嘴道:“秀
成哥识好多字,他读过《三国演义》,还会跟我们讲长坂坡上的赵子龙哩。”
达开喜欢这个大眼睛男孩,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陈玉成,今年十四岁。”
“好吧,我收下你们了。”达开高兴地说道:“陈玉成太小,到圣库上去管粮食,
其余同村的人编在一起,由李秀成作两司马,等会儿发兵器给你们,跟我去攻打永安州,
我们是太平天国天王陛下的太平军,要把满清皇帝揪下马,穷人才有好日子过!”(
“两司马”是太平军中管辖二十五名士卒的小头目)。
新兵们同声欢呼:“天王万岁!”“我们有好日子过了!”
这两个投军的庄稼人,想不到日后成了太平天国后期的顶梁柱,陈玉成封英王,李
秀成封忠王。此时谁能料到?第二天,达开率军翻过横亘在面前耸入云霄的大瑶山余脉。
女兵队宣娇与春娥等也帮助随军妇女老幼翻过了大山,她们的担子和打仗一样艰苦。第
三天,太平军进入濛江平坝。河水汩汩,翠绿满野。在黄村稍息之后,队伍继续向永安
进发,半路上忽有一骑太平军兵士从北边疾驰而来,在马上大呼道:“报告主将!罗将
军攻下了永安州!”——这天是闰八月初一日,离开大旺墟才不过三天!又过了五天,
南路军也掉头向北来到了永安州,他们途中连遭清军和团练堵截,无法南下浔江,正在
进退不得的时候,忽接朝贵与达开遣人来报:“克复永安!”全军大喜,秀全吩咐秀清
急速北上。秀清威信全失,然而又无他路可走,只得怏怏下令回军,于闰八月初六日与
北路军会师于永安州。
永安是太平军攻下的第一座城市,能够跳出穷山恶岭,摆脱清军围攻,安安稳稳进
入城市来休整兵马补充给养,建立一些立国的军政制度,上上下下都感到欢慰喜悦。永
安城虽不大,却得天独厚,处在万山夹峙的一大片绿油油的平坝之中。东西十至三十里。
南北延伸近百里,而与藤县的平坝相接,共延伸二百里。濛江从北到南贯通其中,直至
浔江边上,因此地方富饶,为太平军从弱转强,奠定了物质基础。而地形险要,只要守
住了南北两头要塞,即可封锁清军进攻的道路,使太平军有可能较长时期的坚守永安。
天王进入永安后,和各军主将都有了自己的住所,既是公馆又是衙署,天王、云山、
秀清、达开、昌辉的家眷都团聚了,宣娇因为大哥黄为政在金田起义前被平南县恶绅王
作新害死,也住到达开家中。朝贵到了永安,生活安定下来,急急于娶妻成家,因此也
有了一套像样的宅院。
天王御前会议,于会师的第二天在天王“行宫”中举行,行宫即是原来的县衙,大
堂成了议事所。只不过把刑具和差役用的红黑水火棍挪走,换了几把太师椅,县大老爷
的案桌依然放在原处,蒙上一块黄布,就算是御案了。洪秀全穿上了惟一的那件黄龙袍、
众主将们没有官服,仍然穿着深色短褂裤,头上各裹了一块黄布,脚上则都是布鞋了。
杨秀清和萧朝贵仍然是赤脚,因为觉得赤脚舒服。议事之前,秀全与云山商量过,既然
建了国,二哥做了天王,各个结盟兄弟也应有个封爵。随征的拜上帝会大小头目,屡破
强敌,也须论功封赏,才能维系人心,所以首先就考虑封爵授官的事。杨秀清、萧朝贵
等盟弟封侯太小,都应封王。封什么王呢,云山想来想去,五个弟兄,要打破古代按地
域封王的惯例、如楚王,赵王,那就称东西南北王吧,还有一个就称“翼王”。至于谁
是东王,谁是南王,按理,云山在创立拜上帝会方面功绩最大,年龄又在五兄弟中居长,
应封东王,可是云山顾全大局,谦让秀清、朝贵居前,秀全也觉得杨、萧二人有野心,
不如云山淡泊名利,只能委屈云山了。两人又商量发布一道檄文,号召普天下士民,聚
到太平天国旗下,推翻满清政府,他们拟了一份草稿,那便是《奉天讨胡檄》。
御前会议开头进行得很顺利,先论功行赏,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封东王,萧朝贵
为右弼又正军师,封西王;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封南王,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封
北王;石达开为翼王,羽翼天朝。后来非结盟的功臣中,胡以晃最先封了豫王,秦日纲
封了燕王,以后愈封愈多。然而初封五王始终位在诸王之上,他们的族中兄弟都被尊为
“国宗”,如石祥祯称为石国宗,韦俊称为韦国宗,杨辅清称为杨国宗。
御前会议又定了官制,军师和主将之下设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
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等十一级。胡以晃、黄玉昆、蒙得恩,林凤祥,秦日
纲等都做了殿前检点、指挥和将军,罗大纲虽然勇而有功,东王嫌他不听话,只给他做
了个监军,黄宣娇也当上了指挥。又读了《奉天讨胡檄》,说明太平天国“创建义旗,
扫除妖孽,廓清中夏,”的宗旨,鼓动汉族民众共击清军,“务期肃清胡氛,同享太平
之乐。”杨秀清等也无意见。接下去又谈了一些别的事情,却忽然争吵了起来。并且惊
动了“天父降凡”,最后议事结束时,除了天王本已称万岁,又决定了东王称九千岁,
西王八千岁,南王七千岁,北王六千岁,翼王五千岁。诸王从议事厅散出时,秀全面如
死灰,神情震颤,几乎认不得回到“内宫”的门径。因为九千岁去万岁仅仅一步之隔,
不等进了天京,他已感到秀清威势的熏逼,他的日子不好过了。秀清阴鸷傲慢,朝贵心
满意足,云山心情沉重,韦正则面含微笑,小心侍奉秀清出了天王行宫。达开忧郁地和
朝贵并肩出来,朝贵拍拍他的肩膀,咧开大嘴笑道:“宣娇听你的话,你先劝劝她,嫁
给我西王八千岁,还嫌亏待了她吗?”
达开冷冷地说道:“五哥今非昔比,做一个西王妃当然光采,就看宣娇肯不肯了。”
“不怕她不肯!”朝贵猛一挥手,大踏步转身走了。
达开回到家中,宣娇正和春娥在宽敞的大厅中忙忙碌碌,那里集中了城内几家裁缝
铺子七八名裁缝,为首领们缝制袍服,达开兼管圣库,春娥进城无事就揽下了这份差事。
她们瞧见达开神情凝重,猜想又发生了什么令人不快的事情,急忙迎了出来。达开道:
“亚春,关照裁缝,停下手,先缝王服,等着穿哩。”
“封王了吗?”两人惊喜地问,“七哥,你封了什么王?”
达开带他们进内院,边走边叹道:“封王了,我封的是翼王,他们是东西南北王。”
“这不很好吗,”宣娇道,“大概杨萧两个人排在前边了吧?”
首节 上一节 26/93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我的父亲张恨水

下一篇:苏东坡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