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袁隆平传

袁隆平传 第57节


清明前夕,袁隆平夫妇来到掩埋父母骨灰的“坟茔”前,点燃了一些黄纸,以示缅怀与祭祀。一阵微风吹来,纸灰四处散去,纷纷落在他们的头发上、衣服上。妻子邓哲说:“明年别烧纸了,种两棵树吧。树是有生命的,倘若父母有知,他们一定会喜欢有生命的绿树陪伴他们。”

袁隆平点点头,陷入了沉思,忆起了母亲对他的谆谆教诲。

那是1984年6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袁隆平任中心主任。当他把中心的事务处理好以后,便赶回安江农校探望老母亲。老母亲听人说儿子在长沙当了官,这位知书达理的母亲早已为儿子准备好了一篇文章——孔子的《论语·为政》。妈妈告诉袁隆平,孔子的这篇《论语·为政》,是阐述为官之道的好文章。接着,这位熟读孔孟之书的老人,用自己的语言,向爱子讲述了书中的内容。她说:

“孔子在这篇文章中警示后人,为官之人应具有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孔子把这五种美德归纳为:

“为官者,应使老百姓得到好处,而自己不耗费;

“选择老百姓可以干的事情,叫他们去干,老百姓满意,而不怨恨;

“追求仁义,而不贪图财利;

“性情宁静淡泊,而不居功自傲;

“态度严肃,而不凶猛。”

老母进一步解释说:

“切记先祖的教诲,永远去做对黎民百姓有益的事情,永远追求仁义,不贪图其他,群众便会拥护你。”

袁隆平毕恭毕敬地聆听着母亲的教诲,连连点头称是。袁隆平告诉母亲,自己毕生所倾心的杂交水稻事业,正是一桩对黎民百姓有益的事业。

老母亲微笑着点了点头。

老母亲的教诲,犹如一股清泉,注入他的心田,洗涤着他心灵的尘埃。母亲的教诲,注定是要影响他一生的。他以为,母亲的这些教诲是永远值得珍重的。

袁隆平自称是红土地的子民。他与农民一同下地干活,有着与农民一样的在太阳底下蒸发的汗珠,有着一双与农民一样的在红土地上寻梦的眼睛,有着与农民一样的隆起的肌肉与青筋,也有着与农民一样的朴实与简约。他走在一片片红土地上,留下了与农民一样的一串串赤红的脚印。在山梁,在河湾,在田埂,在路边,留下了与农民一样的沉思……

尽管袁隆平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大科学家,可看上去的确像一个地道的农民。曾有人笑他太“土气”,他说:

“我是在重庆长大的,重庆曾经是国民党的陪都,非常繁华,所以我并非天生就这样土气。可我现在干的是农业活,天天与农民打交道,如果穿得很挺括,就会让农民觉得生分,他们就不会同我交朋友了。农民需要我,我更需要农民,我国农民有很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我时刻都在向他们学习。再说,我整天穿得挺挺括括的,还怎能下地干活?”

袁隆平这位红土地的子民,每每出现在红土地上,每每出现在农村,总会受到乡亲们的欢迎。乡亲们把他看成最亲的亲人。他每到一个村,便会引得全村人出动。老农们与袁隆平有说不完的话,浓浓的乡情,唤起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眷恋。乡亲们杀猪宰羊,富裕了的乡亲总是用最丰盛的农家宴席款待他。饭菜有鸡有肉有野味,有池塘捉来的鲜活鲫鱼煲制的鱼汤,还少不了他喜欢吃的花生米。农民用自己酿制的甜米酒招待袁隆平,他们干了一杯又一杯。袁隆平原本是不喝酒的,但既然是农民兄弟自己酿制的甜米酒,那是必定要喝的。因为那杯中的米糟酒,滴滴都是浓浓的乡情。

袁先生与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情谊。他时常告诫同事,研制的良种不要卖贵了,要让农民得实惠。

外国商人要与他合作,利用他的技术赚钱,他不干。他说,不能让外国人赚中国农民的钱。

在田问,袁隆平把自己培育的种子送给农民去试种。为此,每年春节他都意外地收到农村寄来的山货特产。许多进城办事的农民,总要给他家提来一只鸡,一块腊肉,或是香菇什么的。

在袁隆平的心目中,农民朋友给予他的奖励,重于诺贝尔奖。袁隆平家的大门,对布衣的来访者是永远不会上锁的。

广大人民群众称颂袁隆平功盖华夏,绩铺九州。然而,袁隆平却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了中国知识分子真诚、热情、朴实的传统美德。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塔水村有一个农民叫曹宏球,他和乡亲们连续几年种植杂交水稻发家致富了,他把袁隆平誉为 “神农”。为了表示对这位神农的崇敬之情,在老母亲的催促下,他决定拿出自己的积蓄,请人为袁隆平塑一尊汉白玉雕像。为此,他给袁隆平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尊敬的袁先生:

我是一名农村知识青年,出生于天灾横行的1960年,

差一点饿死在襁褓之中。我们家乡在推广您发明的杂交水稻

之前,我没吃过一顿饱饭。是邓小平给我们送来了好政策.

您又给我们送来了好种子,使得我家如今不仅衣食无忧,住

上了小楼,还有五六万元的存款。我今天给您写信,就是想

向您表达我以及我全家对您的崇高敬意和感激之情。我相

信,在这一点上,我们全家人的感情可以代表全中国许许多

多个农民家庭。

我母亲信佛,常年礼拜观音菩萨,也敬拜神农炎帝。她

老人家教导我们,有了钱要修桥补路,乐善好施。我积蓄了

一些钱,可如今我们村的路和桥都修好了,施舍别人的事我

也做了不少,因此,我想用现有的积蓄请人塑一尊您的汉白

玉雕像。全家人都很赞成我这主意。我母亲尤其支持,她

说,修菩萨是善事,袁先生就是“米菩萨”。请您不要误

会,我的本意并不是把您当成菩萨来修的,而是为了纪念您

的功德,使我们全村、全镇的农民子子孙孙都不会忘记是谁

使我们吃上了饱饭……

为此,我请求您赐给我几张不同角度和不同姿势的全身

照片,以便我请合适的工匠参照您的照片进行雕塑……

袁隆平边看信,边摇头,他感到我国农民实在是太可爱,太容易满足了,又重感情,讲求礼仪?他怀着感激的心情,给曹宏球写了一封回信:曹宏球先生:
首节 上一节 57/6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汪东兴回忆

下一篇:王昭君

推荐阅读